第一篇:2016年xx市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完整版)
2016年XX市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范文
2016年XX市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范文 2016年XX市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 2016-3-9 让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残联“两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大连市委15号文件精神,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在推进我市全域化城市建设进程中,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工作成果,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为全市33。9万残疾人拥有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6年XX市残联“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
2016年将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继续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
市检查验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市残疾人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保障全方位,服务广覆盖,社会无障碍,队伍专业化。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
制定并实施好《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2016-2016)》及主要业务领域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在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会签的急促上,力争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实施。
(二)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中残联残疾人“两个体系”重点联系市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统筹,积极推动区市县制定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相关重点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范围。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安排与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适当提高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出台重度残疾人补贴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助残扶残优惠政策。做好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筹建市残疾人社会综合服务中心。
(三)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迎检工作。
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扎实推进工作,积极做好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以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使党委负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关爱的残疾人工作格局更加深入。
(四)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
全年实名制安置残疾人就业3200人,举办30场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制定和策划好扶持措施,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抓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探索残疾人进入高科技领域就业新模式,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继续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协调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
(五)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争取将“辅助器具进入3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中。为全市有需求的康复对象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康复救助1万名困难家庭残疾人和残疾儿童。调整部分康复救助标准。培养、培训康复人才2200人。继续开展社区康复“三进家庭”活动。加强残疾人康复站和康复活动站的管理。继续做好国家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任务。做好中残联确定我市承担的“三星”爱之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中心的相关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增设残疾人急需的培训项目,探索新的培训领域。全年实名制培训48个班次、1200人次。吸纳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毕业生和高中残疾人毕业生向职业技能培训过渡。完善手语考评机制。修订完善我市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学政策。做好残疾考生高校录取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残疾人技能比赛并争取好成绩。
(七)切实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
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制定实施《大连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6-2020),召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全年扶持贫困残疾人5000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研究”工作。
(八)继续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
加强规划、引导和管理,在设施、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体现公共服务理念和公益性质。坚持社会参与和市场推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坚持立足基层,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覆盖面广、残疾人切实受益的服务项目。加强管理,细化各项托养政策,规范各类托养机构,扩大托养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九)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乡镇、街道残联配齐在编专职理事长,继续改善社区、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条件。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环卫工作迈向更高管理平台的重要机遇。我市在城市发展上提出了“把**建设成为**省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中心城市,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健康宜居城市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使**市环境卫生工作适应**市城市发展的要求,提高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使环境卫生管理和设施建设合理、规范、有序地推进,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统一全面的规划。
1、环卫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
“十二五”期间,我们逐步实施管干分离、政事分开,使环卫作业服务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以政策的形式将生活垃圾减量具体化,制定净菜进城、减少包装材料、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等政策,从源头实施垃圾总量控制,实现垃圾减量。制订有关环卫产业政策,培育环卫产业,形成产业市场。制订**市现行环卫收费标准,落实“谁污染、谁治理、多污染、多付费治理”政策,促进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
2、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2011-2015年,对颜春岭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扩建,扩建库容500万立方米,将主城区、建制镇镇区、大型居民居住点及50%-60%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至颜春岭垃圾处理基地处理。扩建和技术改造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处理规模400吨/日,最终排水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10座(包括长流组团中型站1座、市区小型站9座),升级改造小型站16座,形成总转运能力2000吨/日,其中中心组团形成收运能力1200吨/日,江东组团转运能力500吨/日,长流组团转运能力200吨/日,满足转运能力需求,建成比较完善的转运设施系统。为适应城市东扩的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实施**(东南片区)垃圾处理基地的建设项目,在**市东南片区新建一座日处理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以及相配套的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并进行调研准备建设**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3、预测生活垃圾产量
预计到2015年**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2111吨/日,其中主城区达到1457吨/日,建制镇及大型居民安置点158吨/日,农村区域496吨/日。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收运能力提高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收运率相匹配的水平。
4、公厕建设与粪便清运处理规划
“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公厕84座。其中主城区建55座。**市的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合建,粪便处理配套设施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辅助设施,东部和西部各设置一处,均按照250吨/日进行配套建设。使粪便清运达到密闭化、机械化的要求,实行规范化运作。
5、建筑垃圾处置规划
首先是加强对垃圾处置场的场地硬件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在**市周边建设2~3个相对固定且能够容纳五到十年处置容量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其次是继续完善和更新部分机械设备,为适应**市城区建设的日益扩展,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量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今后五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购置部分机械设备。同时要加强对其管理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在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机械和管理人员的维修技术和驾驶技能,以提高现有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
6、道路清扫、保洁设施规划
“十二五”期间,**市主城区主要城市道路将全部实行20小时以上保洁,重要内街实行16小时保洁,客运站、火车站等重要人群集散地实行24小时保洁。为满足作业需求,每年需政府投入3000万元~4000万元购置高压道路洗扫车、扫街车、垃圾运输车、果皮箱等环卫设备设施一批,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三、2010年的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优质服务年”活动
我局积极组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宣传工作,出刊效能宣传专栏两期、学习园地一期和政务公开栏两期,向效能办报送39篇工作信息,采用36篇,营造浓厚的机关效能氛围。
自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以来,我局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通过出专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的浓厚气氛。各基层站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争创工作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开展清洁工程整治活动初见成效
根据五大工程整治的要求,我局严格按照定人、定岗、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的“五定”制度,认真抓好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确保了城区道路干净整洁。特别是在今年十月初以来的持续强降雨期间,城区道路多处积水,各类垃圾杂物漂浮在大街小巷,城区卫生一片狼藉。全市环卫系统干部职工更是发挥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每天冒雨在全市大街小巷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同时还派出机械设备和人员支援文昌市灾后卫生整治工作。环卫工人以“细、深、实”的工作标准和“严、硬、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三)加强垃圾收运管理
随着**市城市的扩大和人口不断的增长,特别是“五大工程”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垃圾量明显增加,加上所有设施设备使用年久且超负荷运转,财政投入72万元对作业大厅地面、压实器、钢结构、溜槽,引桥、地磅、排污沟以及运输车辆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和检修。垃圾转运量从原来的日均转1000吨增加到1200吨,同比增长了20%,今年来共转运垃圾44.1万吨。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垃圾处理场、建筑垃圾处理场、**中转站都是机械作业的基层单位,局里制定了安全生产规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做到安全生产的警钟长鸣。特别是**中转站泊位作业平台环境较复杂,平台距离地面6米之高,泊位操作员在此平台作业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运输车辆每日工作强度大,超负荷运转,为了做好转运工作,站领导坚持做到定期对泊位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安全装备的投入;实行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检查监督管理模式;张贴安全标语时刻警示;在劳动纪律中明确交通事故肇事者的责任归属和处罚规定,有效的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五)积极开展垃圾袋装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按照市里的部署,积极开展垃圾袋装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垃圾二次污染。美兰区的白沙、和平南等街道和社区垃圾袋装率达95%以上;秀英、龙华、琼山的垃圾袋装率也平均达85%以上。此外,今年八月底刚刚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在全市26个党政机关办公区、住宅区、部分学校和36条重点路段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垃圾分类知晓率在试点单位人群中达90%以上。
(六)加大小街小巷的卫生监管力度
针对小街小巷卫生脏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检查监督和综合整治力度,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完善了居民垃圾投放和收运措施,共发放生活垃圾收集容器4.5万只,小街小巷和夜间脏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七)加大建筑垃圾的管理力度
为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垃圾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各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的整治,以最大限度遏制工程车对城市道路的污染;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对各建筑垃圾专营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认真制订出详细的管理制度与考评细则,切实加强对专营企业的管理,并已与各专营企业签订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责任,认真配合执法中队加强了对违规车辆的巡查和监管工作,确保专营企业能够达到真正专营;三是切实加强了对建筑垃圾处置场的管理工作,不断开发垃圾填埋场的各项业务,减少建筑垃圾在处置过程中的成本;四是完成了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的移交工作,并就有关行政许可业务移交后的相关工作衔接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工作调整,目前各项工作运转正常。一年来,共派出各类机械车辆100多台次,清理无主建筑垃圾10000多立方米,清洗污染路面11.8万平方米。
(八)强化“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各环卫部门加强了对临街铺面、单位和居民门前卫生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全年共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近30万份,向沿街店铺、单位发放垃圾收集容器40000多套。通过积极实施“摊前一个桶”等活动,确保了垃圾不落地的管理效果。
(九)加大了城乡环卫均等化推进工作
各区在抓好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上,还将工作范围延伸到基层乡镇。市、区政府和环卫部门在资金等方面也尽量向乡镇倾斜,为23个镇环卫站购买手扶拖拉机50辆、手推车500辆、垃圾收集车9辆;在全市行政村建造了400多个垃圾收集屋,配置了1000多套垃圾收集桶,方便了乡镇垃圾的收集运输。
(十)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卫工作,今年又拨出900多万元专款,计划购买一批新型道路清扫设备,目前资金已到位,正在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新型扫路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市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桂林洋高校区日转运能力为400吨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方式)项目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可正式投入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将开创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新纪元。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小街小巷卫生管理还需努力。一是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居民卫生意识和积极性尚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沿街单位、店铺“门前卫生三包”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部分街道和居委会人员不足、经费紧张、设备简陋。
(二)夜间垃圾管理问题有待加强。由于流动摊贩、夜宵摊点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有时会导致夜间垃圾卫生脏乱问题回潮。
(三)卫生“盲点”仍未彻底消除。城乡结合部脏乱问题还依然存在,乱倒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城中村、倒闭企业周边的卫生状况不尽人意;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标准还不够高,人员配置、经费保障、设施建设还需要完善和配套。
五、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研读领会十七大文件精神,并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快推进环卫改革,努力实现我市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继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继续抓好“五大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椰城环卫杯检查评比工作,严格各项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一是组织各区环卫局加大市区道路清扫保洁力度,确保活动期间城区街道干净整洁。积极协调各区环卫局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质量管理,确保道路干净整洁。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卫生死角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止和消除垃圾污染源头。牵头并组织各区环卫部门重点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空旷地带等部位存在的卫生死角进行详细排查并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并精心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废品收购站和空旷地带周边等部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及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整治。三是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努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严格按照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公厕管理质量标准,指导各区环卫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努力提升其社会服务功能。四是狠抓“门前卫生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沿街店铺门前干净整洁,无污染。按照“门前卫生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规定,要求市区临街单位、店户按照门前卫生责任书的内容(包卫生、包容貌、包监督)履行各自职责,要做到每条路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
(三)继续做好生活垃圾清扫、清运处理工作
为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在保持城市大街小巷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区水域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检查工作,认真落实环卫业务计划、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履行垃圾处理场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实行18小时不休作业。对进场垃圾做到随到随处理,及时倾倒,推平、压实、不堆积,尽可能按标准覆土,每日早晚喷药两次,基本上灭绝苍蝇,达到卫生填埋要求,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认真抓好颜春岭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9000万元,扩容垃圾填埋区100亩,使用年限为10年,渗沥液日处理量达到500吨。二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长流中型垃圾转运站,日转运生活垃圾200吨。三是投资3000万元在市区新建6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改造升级一批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四是启动东南片区垃圾处理基地的项目。五是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力争2011年2月1号机组开始发电,6月完成竣工验收。并于2011年年初制定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监管方案,确保该厂正常运营、达标排放。六是按照《**市公共厕所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抓好公厕建设工作,2011年计划投资500万元,新建公厕10座,改造公厕10座。
(五)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设备
2011年计划投资4300万元购置环卫机械车辆116辆(台),其中道路洗扫车21辆、垃圾运输车36辆、电动垃圾收集车40辆、垃圾转运车5辆(配备容器10个)、洒水车5辆、吸粪车5辆、工具车2辆、挖掘机2台以及3000个果皮箱。改善我市环卫硬件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做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投资2000万元为农村乡镇购置8辆压缩垃圾车、100辆改装农用运输垃圾车、1000辆手推车、4000个垃圾桶,建设800个垃圾屋,使农村乡镇垃圾收集率达到30%。
(六)进一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在今年开展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26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增加50个,计划投资1100万元。采取新闻媒体、宣传册、海报、墙报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垃圾分类知晓率在试点单位人群中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参与执行率达到70%以上。
(七)认真做好垃圾处理费征收各项工作
根据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年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水消费系数法的收费软件系统改造工作,同时组建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机构,于明年1月完成,2月开征垃圾处理费。
(八)继续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对全市工程车辆管理GPS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配备一些较先进通信、交通、摄相等保障器材,确保队伍拉得出,打得赢。二是继续加强对垃圾处置场的场地硬件建设,完善和更新部门机械设备。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进展,从污染源头遏制建筑垃圾在处置运输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的污染。要求各施工工地开工前,必须落实城区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硬化和设置管理人员及冲洗设备的量化标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不带泥土出入工地,以最大限度减少泥头污染城区道路的现象。
第三篇:市残联办公室工作安排
2011年,市残联办公室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组、理事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0号文件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这一重点,加强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加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政策实践调研工作力度,加强各级残联的网络建设,加快各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调研和信息资源,服务全市残疾人工作的中心大局。
一、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的调研工作。
2011年重要任务是围绕省委10号文件精神,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会同有关科室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开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与理论研讨工作,科学编制研讨课题,加大调研课题的经费投入,重点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课题:
1、围绕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调研在残疾人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普遍性社会保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2、围绕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探讨调研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残疾人各类服务需求规模相适应问题。
3、围绕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责与工作方式,探讨如何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
4、围绕残疾人就业问题,探讨残疾人就业环境障碍问题的对策。
二、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步伐。
㈠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负责市残联网站建设、残疾人事业统计与数据开发、信息收集与整理、各类简报的编发与报送、各项业务项目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各县(市)区残联要提高认识,重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注重信息化基础工作和信息化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㈡启动我市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库建设。2011年,市残联要加强残疾人网站建设,增加网上信访、理事长信箱等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栏目,加强残疾人工作者与残疾人网上互动功能,逐步推广无障碍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广泛征集用人信息,扩大社会招录残疾人的网络渠道,提高网络服务效率。
启动全市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密切相关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库、辅助器具信息库、残疾人教育资源库、康复医疗咨询库等作为重要信息资源,逐步开展网上服务。同时,要逐步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阳光家园项目、危房改造项目、扶残助学项目、扶贫贷款项目、辅助器具项目、残疾人基础数据库等数据信息实现上网,供残疾人网上查询和网上申报,进一步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服务。
㈢建立信息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根据当前残疾人群的各类诉求日渐增多的状况,各级残联要建立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对各类媒体公开的涉及本地残疾人的敏感信息,尤其是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特殊困难残疾人事迹、残疾人群体性上访等信息,建立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处理程序,保证各类信息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㈣加强横向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与民政、计生、人保等部门相关信息的衔接,交换特殊人群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残疾人网站建设,按照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要求,积极申请加入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加大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力度,“新农保”试点的区要加快残疾人二代证的办理进度,为低保、社保、新农合、新农保等公共服务系统提供残疾人基础数据。
三、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报送质量。
㈠建立统一的统计台帐数据网络化采集平台。按照省残联统一部署,在全市推行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统计与台帐数据网络化平台,实现统计台帐数据和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间的共享和验证功能。各级残联负责人要重视数据的审核工作,在上报前加强各类数据的审核,为上级残联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实现业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相互促进。各级残联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统计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电子化台帐,改善基层统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
㈡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各项统计质量。加强统计人员的能力培养,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统计工作的责任感,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切实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以第二次抽样调查和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为依据,结合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台帐、新农保等数据资源,做好重点业务领域残疾人相关数据统计,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研究,提高数据的分析和服务能力,加强数据成果的利用,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及时发布相关统计资料,更好地为领导、残联系统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第四篇:市残联2011年工作安排(范文模版)
2011年将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继续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
市检查验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市残疾人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保障全方位,服务广覆盖,社会无障碍,队伍专业化。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
制定并实施好《大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及主要业务领域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在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会签的急促上,力争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实施。
(二)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中残联残疾人“两个体系”重点联系市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统筹,积极推动区市县制定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相关重点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范围。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安排与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适当提高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出台重度残疾人补贴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助残扶残优惠政策。做好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筹建市残疾人社会综合服务中心。
(三)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迎检工作。
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扎实推进工作,积极做好我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以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使党委负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关爱的残疾人工作格局更加深入。
(四)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
全年实名制安置残疾人就业3200人,举办30场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制定和策划好扶持措施,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抓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探索残疾人进入高科技领域就业新模式,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继续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协调出台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
(五)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争取将“辅助器具进入3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中。为全市有需求的康复对象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康复救助1万名困难家庭残疾人和残疾儿童。调整部分康复救助标准。培养、培训康复人才2200人。继续开展社区康复“三进家庭”活动。加强残疾人康复站和康复活动站的管理。继续做好国家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任务。做好中残联确定我市承担的“三星”爱之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中心的相关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增设残疾人急需的培训项目,探索新的培训领域。全年实名制免费培训48个班次、1200人次。吸纳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毕业生和高中残疾人毕业生向职业技能培训过渡。完善手语考评机制。修订完善我市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学政策。做好残疾考生高校录取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残疾人技能比赛并争取好成绩。
(七)切实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
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力度,制定实施《大连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2020),召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全年扶持贫困残疾人5000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研究”工作。
(八)继续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
加强规划、引导和管理,在设施、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体现公共服务理念和公益性质。坚持社会参与和市场推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坚持立足基层,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发展覆盖面广、残疾人切实受益的服务项目。加强管理,细化各项托养政策,规范各类托养机构,扩大托养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九)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乡镇、街道残联配齐在编专职理事长,继续改善社区、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条件。加强区市县及乡镇街道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区市县及先导区要继续新建及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残疾人乘车证受益范围。召开好全市残工委
会议、残联工作会、主席团会议。承办好全国计划单列市交流活动。加强专门协会工作,丰富残疾人生活。
(十)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修订通过《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做好残疾人保障法宣传贯彻落实,举办《残疾人保障法》施行20周年座谈会等宣传活动。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及法律服
务和援助工作。协调做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残疾人工作。继续巩固和完善无障碍建设工作成果,将无障碍进残疾人家庭工作纳入长效机制,设立全市无障碍促进日。制定残疾人驾车补助政策。
(十一)积极做好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
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展开系列宣传活动。结合第21次“全国助残日”、第20次“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组织策划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办好残疾人文化周。组织新闻媒体,对区市县残疾人工作及事业的发展做深度报道。举办全市残疾人运动会,承办好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组织轮椅篮球和坐式排球4支队伍备战并出征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做好点用哪个《吴运铎》大连拍摄工作的相关协调事宜,并协调好达沃斯大连年会残疾人活动安排。
(十二)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助残活动
加强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搞好换届,积极做好基金募集。发挥中国狮子会大连代表处作用,完善中国狮子会大连会员管理建设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工作,推进残疾人信息化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为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创造更多条件。
(十三)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继续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更好地营造残联文化。完善机关机构设置和事业单位规范管理。加强残疾人事业的理论研究和计划财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
同志们,再有几天时间,令人难忘的2010年就要过去,即将到来的2011年,更是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奠基之年,责任重大,务求旗开得胜。新的五年,新的起点,新的使命。我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谋事业,满怀激情鼓干劲;要放眼未来,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设计、政策选择和理论指导,使我市残疾人事业的规划更加深远;要勇于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抓机遇,在创新中谋优势,在创新中求发展;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更多出台政策,更多争取投入,更多惠及残疾人利益。要加强保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让广大残疾人过上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让我们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残联“两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大连市委15号文件精神,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在推进我市全域化城市建设进程中,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工作成果,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为全市33.9万残疾人拥有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继续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市十二五规划
XX市 “十三五”民政工作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当前民政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XX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对推进全市民政事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客观总结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政部门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基本思路,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倾力打造阳光民政、数字民政,品牌民政,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全市民政事业呈现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社会救助新机制。全面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申请救助困难家庭经济核对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救助实效、精准度大大提高;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和适度普惠型节日慰问制度,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
尽保。共保障低保对象39539名,五保供养对象6820名。城镇低保标准从每月320元提高到每月558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月155元提高到每月300元。集中、分散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500元、3600元;建立一站式医疗救助平台,救助对象信息录入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结算平台,实现“即病即治即助”,累计救助39895人次,救助资金8846.4万元;完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形成上下配套、无缝对接、覆盖全面的四级救灾应急预案和灾害救助网络,3个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社区建设新面貌。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巩固发展基层民主自治,成功举办全国村级治理研讨会,圆满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一次性换届选举成功率100%。突出“四权”特色,落实“村党组织决策权、村代会决定权、村委会执行权、群众监督权”,从制度、机制上解决基层社区“做什么、做不做、谁来做、做得怎么样”四方面问题省委罗书记对XX“四权”建设作出“XX做法值得推广”的重要批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社互动”试点,明晰村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权力边界;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中心)一办”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建成490个社区服务中心,和谐社区占比95%,被民政部评为苏北唯一一家“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三)双拥创建新拓展。大力发展科技拥军、社区拥军、法律拥军、社会组织拥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七连冠”;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面落实,为6700名
60岁以上农村籍退伍士兵办理老年生活补助。将5187名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切实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题,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慰烈”工程,民政部、财政部等7部委在我市召开全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现场会,重点推广我市经验做法,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宣传报道,省内外1500余人来X学习考察;实现城乡一体化安置,共接收各类退役士兵2603人,其中指令安置239人,货币安置 2319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5003.3万元。参训率达95 %,“双证”获取率、就业率均达到 100 %,全省前列。
(四)社会福利新提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92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5所,包括24所镇级敬老院,1所光荣院,床位数7963张;民办养老机构1所,床位数150张;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 264 个,包括104个城镇站点和160个农村站点。提高孤儿养育标准,机构和散居养育标准分别达1460元/月和870元/月。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免除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三无”人员等9类人群实行基本丧葬服务费用 2370 人次,减免火化费用216万元;为全市百岁老人、90-99岁老人、80-89岁老人每月分别发放尊老金300元、100元、30元;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5亿,筹集公益金6000万元;募集慈善款3589.31万元,投入慈善救助资金2641.83万元。
(五)社会事务管理新秩序。前移婚姻登记服务窗口,设置21个镇级婚姻登记处,45名婚姻登记员培训、持证上
岗,开展镇级婚姻登记服务,实行免费登记服务;救助流浪人员1028人次;完成《政区大典》编纂,出版新的政区图和城区图;实施镇改街道办事处工作工作,撤销运河镇、炮车镇、戴圩镇,设立运河街道办事处,炮车街道半数、戴圩街道办事处、东湖街道办事处;出台《XX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新增社会组织600个,社会组织登记数达1450个。
(七)民政项目新气象。“十二五”期间,投资1.2亿元,建设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打造标杆示范养老机构,为入住群体提供全方位、综合型、智能化服务;投入2400万元,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对全市24所敬老院进行进行改造,实现硬件和软件同步提档升级;建设惠家养老信息中心建设,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免费对接服务资源,提供便民养老服务,实现“一机在手,养老无忧”;实施王杰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扩征土地20亩,新建展厅,重建园林景观,新增停车场、游客中心;实施碾庄馆改造提升工程。西扩土地30亩,改造烈士墓30座,新建展厅2000㎡。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政事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为民政事业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全市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公共财政将全力保障民生,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社会管理格局将更加完善,为发挥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政府职能将加快转变,大量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为民政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主要挑战
一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提速,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凸现,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应对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挑战。“十三五”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且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日益迫切。
三是应对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凸显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载体功能,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应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
需求、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拓展业务内涵和外延,升级民政工作理念、制度、方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
三、“十三五”规划发展定位和主要指标
“十三五”期间,XX民政事业以现代民政理念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民政事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具有时代特征、XX特色的现代民政服务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全市民政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全力推进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并逐步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完善低保救助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全力推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全市年均增加养老床位数1200张以上,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6万张以上,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于60张,实现居家养老城乡全覆盖。
——全力推进新型的社会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逐步形成与城乡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社会化便民利民服务相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至少建设1家社会组织“孵化器”,社会组织登记数和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高于全省平均标准。
——全力推进融合式的双拥优抚安置创建体系建设。缩小城乡抚恤标准差距,逐步实现全市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城乡并轨,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退役士兵自谋
职业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参训率、就业率、满意率超过省指标,确保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八连冠”。
——全力推进规范化的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镇、村道路地名标志全覆盖,加快村改居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
——全力推进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孤残儿童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大力发展慈善、福彩公益事业,巩固和保持苏北领先地位。实现全市福彩销量和公益金总量翻番,销量总额突破10亿,公益金总量达到1亿元,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十三五”规划主要发展任务
“十三五”期间,XX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六有”民生工程和“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综合实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社会救助
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低保边缘救助、灾民救助、重残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慈善互助为补充,适度普惠、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与其他民生保障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套,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保持
苏北领先地位。
1.实施低保自然增长机制。低保标准保持与全市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年均增幅不低于10%。加快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2.规范社会救助管理。完善申请救助困难家庭经济收入核对机制,增强收入核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网络,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
3.创新医疗救助模式。建立“收入型”与“支出型”互补的社会救助制度,重点探索新型医疗救助,扩大受益覆盖面,解决“因病致贫”家庭现实生活困难。
4.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完善自然增长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供养整体水平,确保全市集中供养率保持在70%以上。
5.完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完善灾害救助综合协调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救灾应急社会动员能力。
(二)养老服务
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打造“智能化、保姆式”养老服务平台,确保“十三五”末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60张以上,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
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
1.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专项规划,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解和落实到各镇(区、街道)。创新农村敬老院运营方式,变单一“五保”供养为集供养、寄养、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机构。
2.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积极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和推进养老投资的“社会化”,适度提高民办养老机构补助标准,规范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资助方式,加强资助款项的监督管理,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3.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快“五类”项目建设,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完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全部达到省评估标准A级以上,其中AA级40%以上,AAA级20%以上。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化。
4.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建成一批有规模、多功能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培育一批关爱老年精神生活服务品牌。精心组织老年节系列活动。加强为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实现“市镇村”养老协会全覆盖。
(三)社会建设
推进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实现居家养老、医疗救助等社区服务信息能化;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和服务平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要。
1.协调推进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工作格局,协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探索形成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具有XX特色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体系、基本路径、基本格局。
2.创新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
3.拓展延伸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开展“政社互动”试点,厘清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界限,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4.加快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以共建共享共融为目的,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互联互动,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互助志愿服务和市场商业服务相衔接,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人民调解于一体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
5.不断强化社会组织功能。积极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新兴产业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重视发挥枢纽型联合性的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形成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自治的运作机制。加快推进市属行业协
会改革创新和社会组织网上登记、年检工作,促进社会组织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十三五”末,全市等级社会组织达50%以上。
6.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形成以社工机构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四)双拥优抚安置
以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争“八连冠”为目标,通过开展政策拥军、实事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社区拥军等一系列扎实有效活动,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
1.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实现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城乡一体化,建立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机制,优先享受各类社会福利,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水平。加大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李超时烈士纪念馆、王杰烈士纪念馆等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的投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2.健全完善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接收安置体系。建立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完善承训学校年检制度、专职辅导员制度和巡视制度,保持退役士兵参训率、就业率、满意率全省领先。进一步完善退役士兵城
乡一体化安置政策,大力推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巩固和提高全市退役士兵安置率和实际就业率。
(五)专项事务管理。
着眼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要求,加快民政专项事务管理创新,健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提升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1.规范婚姻、收养、殡葬服务。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健全婚姻登记服务体系。加大收养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依法办理各类收养登记。加强婚姻、收养登记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惠民殡葬政策,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村级集中安葬点全覆盖,打造绿色殡葬、阳光殡葬、文明殡葬。
2.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建立健全由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街头流浪人员联动救助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构建市、镇、村三级乞讨救助体系和科学考评机制;加强救助机构规范化管理,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健全街头救助与就业援助联动机制。
3.深化行政区划管理。按照合理配置利用资源、加快产业聚集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总要求,深化行政区划管理,积极实施村改居工作,推进城市化进程。
4.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联席
会议、自检联检、界桩管护、跨界开发建设申报、矛盾纠纷调处等制度,确保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确保县际以上界线全部达到省级以上平安边界建设示范线标准。
5.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健全地名规划体系,重点优化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地名命名,提升地名命名更名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规范地名标志设置,实现镇、村道路地名标志全覆盖。研发覆盖城乡的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便利居民出行。
(六)社会福利
着眼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特殊群体向社会公众转变,健全完善以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基础,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以发展公益事业为根本,覆盖全市孤残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福利保障水平。
1.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进一步改善孤儿成长环境,完善孤残儿童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照经济生活发展水平和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步提高孤儿养育标准,提高生活质量,探索和推行弃婴儿成年后的安置办法和保障机制。
2.大力发展慈善、福彩公益事业。深化“公民慈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活动,精心打造具有XX特色的文化慈善、品牌慈善、阳光慈善、专业慈善,保持慈善募捐苏北领先水平。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宗旨,规范销售,安全运行,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福彩销售总量突破10亿;广泛开展福彩公益活动,提升民政
公益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