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十大问题与对策
谈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十大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在黔西南州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内至外、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格局。但由于这项工作牵涉面广、专业性强,需要政府机构、消防部队、社会单位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从实质上深层次推进。而事实上,目前消防宣传的现状仍然是消防部队唱“独角戏”的居多,主要表现为:演戏的少,看戏的多;扎实的少,做样子的多;敷衍了事,认知不强;范围不广,效果不佳;人才缺乏,后劲不足;机制不全,保障无力。从事消防宣传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消防宣传模式亟需创新。
一、当前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消防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与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协调。政府、部门领导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至今还存在“消防宣传教育是消防部门的事情”这一老旧思维定式,对消防宣传工作说得不多、做的太少,安排布置的多、具体落实的少。在制定一些制度和措施时,也仅限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未有效的落实在行动上。在这种不利的大背景下,容易造成宣传工作的失衡,重点单位好于一般单位,城镇家庭好于农村家庭,消防、安监等职能部门好于其他部门。同时还容易造成辖区城市建设缺乏消防安全总体规划,消防工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留下了诸如建筑布局不合理,消防安全设施落后等诸多消防安全隐患,这些都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消防行政许可等知识宣传工作的缺失。
(二)宣传形式呆板,内容陈旧,模式老套,推陈出新的水平较低。通常都是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介宣传消防知识,宣传内容相对单一,不是灭火就是救援。宣传主体单一,渠道单一,消防部门“唱独角戏”成为常态,未形成多部门、多行业联动的良性社会化消防宣传格局,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多数单位热衷于讲形式、走过场,接到上面的宣传任务就“集中优势兵力”,搞突击宣传,力争做大、做强,很少主动拓展宣传思路,开展因地制宜的宣传活动。其次,宣传工作的接受对象也有待拓展。长期以来消防宣传的对象侧重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员工而不是整体从业人员,侧重于城镇居民而不是所有群众。究其原因,主要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属于消防部门列管,便于召集组织。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中小企业、一般家庭属公安派出所管辖。派出所人员少、任务重、消防业务水平还不高,消防宣传的时间、成效都不显著。而事实上中小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广大学生、农村群众的人数占了社会总人数的大多数,他们更需要接受消防宣传教育,以便扩大影响,有效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水平。
(三)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消防宣传工作局限性、源头性问题无法逾越。从目前来看,消防宣传工作除了极少数媒体记者主动与消防部门建立对口联系外,主要依靠的还是消防部队内部的干部、战士、合同制消防文员履行消防宣传职责和义务。由于他们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对基层部队消防宣传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一知半解,能同时兼备娴熟写作技巧和摄影摄像技术的人少之又少。这也导致一些宣传材料质量不高,没有大手笔、大动作,文章深度不够,见解不深,观念还停留在只追求数量,而不力求质量上,从源头上形成了消防宣传短期内无法突破的“瓶颈”。
(四)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队伍不健全,装备落实、利用不到位。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为宣传工作不是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务,抓多抓少无关紧要,只是个“软指标”,对大项工作并不构成影响,认为宣传工作定期开展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常抓不懈。仅仅把宣传工作理解为保平安、保稳定、树立消防部队形象的基础工作,认为只要部队不出事,重点单位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宣传工作就做到了家。同时,由于部队宣传队伍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还有待挖掘人才,提高能力水平。消防宣传人才的循环培养和使用较少,造成宣传人才流失或断层。很多宣传报道员仅能够与宣教中心主动联系并合作采写稿件,但本身却不注重写稿质量,仅仅停留在写一般的、表面的工作经验和现象,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对消防宣传报道梯形队伍的形成非常不利。
(五)专兼职消防宣传人员爱岗敬业意识有待强化,岗位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宣传人员任务重、压力大。常年加班加点干出成绩是尽本份,按部就班成效不明显就要受批评,有的甚至存在畏惧感,每月都在担心能否完成工作量,产生厌工情绪。而与其他岗位相比,休闲时间少,埋头加班多,费力又伤神,撰写稿件多,投稿采用少,付出与收获悬殊较大,很多人都不愿意留守宣传岗位。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报道意识不强,基本上还处于为了宣传报道而宣传,没有花心思策划稿件,大量存在“没有突发事件就不能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思想,对于一些小事不善于抓新闻点、不懂得在树立单位形象上做文章、不注重抓住特殊时期的报道。面对亮点工作、突发事件,部分宣传人员仍按套路平铺直叙,主题不突出,没有亮点吸引眼球;三是与媒体的协调能力较弱。基层报道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缺乏与媒体的沟通协调,信息不畅或反应迟缓,投递了稿子没有及时去联系,导致上稿率低。
(六)宣传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待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绩效考评。目前很多单位并没有细化和明确每月、每季的撰稿、上稿任务数及宣传报道员的绩效奖惩规定,与其他岗位练兵、竞赛比武、执法质量、目标绩效等工作的考评奖惩相比,各级均未将消防宣传工作列为与其他各类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评、同奖惩的正常程序。有少数单位虽然制定了宣传奖惩规定和制度,但真正落实、兑现时往往又因单位主官意识执行不到位,甚至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尤其对于外聘宣传员、部队兼职宣传员,一天工作本身就非常紧凑,搞宣传也是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如果奖惩机制没能有效执行,极易挫伤专兼职宣传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从机制上决定了消防宣传工作质量和成绩难以提升。
(七)消防宣传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动性;宣传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消防宣传工作是为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服务的。纵观全州、全省消防宣传的现状,普遍存在宣传工作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缺乏特色。突出表现为上面安排什么,下面就宣传什么,没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研究部署,纯粹是为了“宣传而宣传”,出现了消防宣传忽略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受教育人口文化层次差异等客观因素,千篇一律,多是失去针对性的泛泛而谈,起不到实质性的宣传效果。呈现出缺少社会责任感,缺乏创新意识的现象,容易导致脱离实际的情况,即便是做了,也是收效甚微。
(八)愿意从事、适合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相对比较少,培养出优秀消防宣传人员的难度比较大,数量不多的优秀宣传人员常因人事变动、兵员调整、消防文员另谋他职而不稳定。加上消防宣传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全天候而又枯燥乏味的工作,它对宣传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个相对合格的消防宣传人员要做到能写、能说、能拍、能摄、能协调,又要能吃苦,脑子又灵活,视觉又敏锐,一般的人难以适应。
同时,消防宣传要求对消防工作有非常深的了解,对部队内部人员讲,目前我们还没培养出能够称得上十分出色的宣传官兵,而外聘文员本身对消防工作不了解,对部队又陌生,特别优秀的人才也不愿到消防部队当一名“编外”、“临时工”,工资又低,一般没有一年半载的认真培养很难出成效。与此相对的,优秀的宣传人员往往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人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很大一部分宣传人员特别是干部和消防文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在谋划更多、更好的发展。
(九)宣传装备使用率偏低,宣传人员新闻敏锐性差,工作协作配合意识弱。在消防部队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配备了摄像机、照相机等基本宣传装备,但是实际拍摄的高质量素材却寥寥无几。有的因出动匆忙忘带宣传装备,有的认为没有新闻价值就干脆不拍,有的拍摄了却没有注意保存或没有及时联系媒体共享播报,导致一些好的消防新闻素材白白流失。另一方面,从基层走访和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基层中队指挥员新闻敏锐性偏差,与随警宣传员的配合意识欠强,特别是在灭火救援现场,任务完成后就急于收拾器材归队,没有照顾到宣传人员的后续工作。而随警出动,宣传人员又没有另外的交通工具,很多灭火救援类新闻采访只好放弃,致使掌握的资料不全、不细,稿件质量不高。
(十)宣传策划意识差,精品意识差;宣传人员随意采访多,泛泛而陈的稿件多。当前不少报道消防工作的新闻稿件,几乎套用一个模式,只是事件的主角、地点、内容不同而已,缺乏采访、缺乏策划、缺乏新意,报道内容过于死板,缺少群众普遍所关注的实质性内容,给人一种空洞、虚无的感觉,没有可读性,使之降低了宣传的价值度;有些新闻稿件在标题上玩花样,华而不实,误导读者,使读者在第一感觉上就产生错位,从而引起反面效果;还存在处理重大消防工作情况新闻时,宣传人员为了把握新闻的时效性急于把稿件发出去,急于成稿、投稿,导致稿件质量不高。同时再加上单位领导疲于应付后续工作,致使对宣传稿件的把关不严,极易造成新闻失实、工作被动。
二、解决消防宣传突出问题的对策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消防宣传工作中,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传播消防知识,让消防安全真正深入人心,是在消防宣传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试述的“十大问题”,必须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尝试,有效拓展消防宣传的深度、广度,不断完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消防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出消防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完善“五大机制”,筑牢坚强后盾。
1、完善宣传领导机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是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组织保障。各级消防部队的军政主官作为本单位的宣传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履行好领导职责,发挥好领导作用,确保为消防宣传人员提供必要的摄影、摄像器材、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为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确保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报道消防新闻,把握媒体舆论导向,满足公众知情权利。
2、完善宣传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既是一种通过奖优罚劣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方式,也是调动和激发宣传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根据上级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建立完善专门的宣传激惩机制,切实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要对部队内部从事宣传的官兵和外聘宣传人员一视同仁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可通过既定的目标进行奖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处罚,对圆满完成或超出指标的给予奖励,不能因奖励费用过高而降低奖励标准或在兑现时“打折扣”;对内部官兵考核,要把宣传业绩与评先评优、晋职晋衔挂钩,对完不成任务的不予评为先进个人,对有突出成绩的予以立功授奖,提前晋职晋衔,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3、完善宣传人才机制。新闻宣传要上去,人才是关键。消防宣传需要一支热爱消防工作,热心新闻宣传、能够搞新闻宣传的队伍。消防部队是产生事关各类“民生”新闻事件的特殊部门,宣传素材广泛。但由于宣传队伍不健全,导致许多好的新闻素材流失浪费,由此可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宣传队伍是何等的重要。各单位应千方百计招揽各类宣传工作专业人才,吸收和培养更多的富有才情、热情和爱心的官兵及地方人士加入到消防宣传队伍中来,把个别优秀的外聘文员从其他岗位脱离开来,专门搞宣传工作。同时,既要充分发挥文职雇员文化水平高的优点,培养、鼓励他们多写稿、多投稿、出好稿;也要培养内部官兵和合同制消防队员写稿的热情,努力形成一支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干劲十足的宣传队伍。
4、完善宣传联动机制。要与各主流新闻媒体建立消防宣传联动机制,让记者、编辑更多的参与消防宣传报道活动,从而提高消防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近年来,黔西南州消防支队在完善支队金盾信息网和黔西南消防网(互联网)的基础上,定期编印《金州119》杂志发放全州党政机关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在中国金州网(黔西南州政府门户网)开辟了“金州119”专栏,与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办了每周一期的《金州消防之声》节目,成功促成州广播电台、州电视台、州日报社分别在支队挂牌设立了记者站,广泛传播消防常识,分析火灾案例,曝光火灾隐患,全面提高了消防工作的知名度和实效性,这些经验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5、完善消防宣传培训机制。2012年2月以来,黔西南州消防支队一改往年集训全州消防宣传员进行三五天短期培训的方式,采取分批集训的方式,陆续组织全州消防部队宣传岗位官兵、文员到黔西南广播电视台、黔西南日报社跟班学习,到支队宣教中心和办公室轮训,通过新闻媒体单位编辑记者、部队宣教中心专职宣传人员和办公室专职秘书的悉心指导,切实提高宣传人员摄影、影视制作、信息调研与采集、新闻稿件撰写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这项活动成功搭建了消防宣传的培训平台、交流平台和配合平台,让参训人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用结合,提高较快。逐渐建立完善了支队、大队、中队三位一体的消防宣传队伍。
(二)锁定“六大群体”,将消防宣传与教育有机结合
1、新兴网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开辟消防宣传QQ群、消防宣传微博、社区论坛。以当地各网吧管理人员、消防志愿者为主要成员,消防部队的宣传人员通过消防志愿者QQ群、微博、社区论坛开展消防安全常识、灭火逃生知识宣传,并邀请有关人员在线解答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行政许可等有关问题。
2、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平日穿梭于城市的各大街小巷,接触的人多,了解的信息广,黔西南州消防支队积极争取客运管理部门、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在全州范围内广泛达成了开展消防公益宣传的共识。
在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固定防火宣传标语,亦或全天候滚动播报消防宣传口号,让广大市民和乘客受益匪浅。
3、地方移动通信运营商。消防部门应主动出击,积极联合当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设置消防宣传公益短信发送平台,定期定时发送消防知识短信,让手机成为社会群众学习消防常识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还可将火灾隐患举报热线与消防知识宣传咨询热线同步建立,同步运行,强化消防法制和防火减灾宣传实效。
4、城乡流动人口群体。在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宾馆、商场、社区、密集住宅小区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场所张贴消防宣传资料、散发消防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的消防常识。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设立“消防宣传橱窗”、设置固定消防宣传广告板,设立流动消防宣传点,把消防宣传图板,宣传标语写到民宅墙头,确保广大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着。
5、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广泛针对宾馆、KTV、夜总会、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积极抓好单位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从业人员以及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易燃易爆、电气焊等特殊工种的消防安全培训,全面提高这类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初期火灾的处置能力;此外,要充分利用消防站对外开放、学生开学等有利时机,分别采取消防安全知识宣讲和灭火演练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定期派消防人员或组织消防志愿者为学校师生上课,让消防知识真正走入课堂,为消防宣传助力呐喊。
6、关注“弱势群体”消防安全。黔西南州各地精心制作了消防围裙、防火宣传扇子等简便消防联系卡作为特殊“礼物”发放给社区弱势群体及聋哑学校儿童,提示他们要做好防火措施。还要针对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通过宣传板、发放宣传画等一系列趣味性宣传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寓教于乐中烙在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脑海中,使他们远离火灾伤害。这一举措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强化“四种能力”,实现“四个转变”。
1、强化勤于思考能力,实现高质量构思的转变。消防宣传稿件分门别类,倘若都套用一种模式写稿,录用率会大大降低,甚至无人问津。所以,采写消防新闻稿件时不能一条直线思考,而要转换角度,打破常规,拓宽思路。要经常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超常规的思维方法,对一个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后,就能发现其中许多新的内容、新的观点。对影响力较大的灾害事故救援行动,不要急于写稿,要树立精品意识,认真策划好,切实把稿件做大、做精,着力让读者看后回味无穷;在摄像过程中,不只是在现场走一走、逛一逛,单纯的收集资料,要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事实,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新闻敏感,善于在现场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现场气氛,把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的声音和图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传达给观众。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同期声,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在新闻事件现场要作相对完整连贯的口头报道,做到声画同步,一则电视新闻能够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大大地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亲切感。
2、强化吃苦耐寞能力,实现主动找新闻的转变。宣传工作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写稿、编稿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因为新闻报道讲究及时、准确、迅速,这就要求宣传报道工作者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发扬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要视消防宣传为神圣职责,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报道工作上,保持充沛、旺盛的工作激情。要注意培养敏捷的思维、扎实的作风和快速反应能力,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时刻关注热点,追踪线索,提高采访报道的时效性,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要密切联系官兵,注意改进文风,紧扣时代脉搏,倾听官兵心声和群众呼声,多做调查研究工作,多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从官兵中挖掘一手材料,多用官兵熟悉的鲜活语言,多写官兵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同时要提升对新闻的策划能力,围绕重点时段、节日庆典、热门话题、工作亮点以及贴近民生等方面,策划活动、做好文章、出好新闻。在稿件撰写中,力求体裁新颖、视角独特,具有新闻价值。
3、强化身心耐劳能力,实现宣传岗位工作机制的转变。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搞消防宣传特别是灭火救援宣传,对宣传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面对悬崖峭壁、起火爆炸、化危品泄漏等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现场,随时都会危及宣传人员的安全。如果没有强健的体能和超强的魄力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有的灾害事故救援行动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十天半月,这就需要宣传人员有良好的体能,平时要强化体能锻炼和心理行为训练,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圆满完成现场采访和宣传报道任务。同时要针对当前宣传岗位工作机制不系统、不完善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宣传岗位机制,全方位、深层次的规范消防宣传员的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加强对宣传员,尤其是外聘文职宣传人员的人文关怀,着力营造栓心留人和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4、强化新闻敏感能力,实现寻求新闻亮点的转变。新闻敏感是宣传人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宣传人员成熟的标志。较高的新闻敏感可使宣传人员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辨别出新闻价值的高低。宣传人员在平时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抓新闻的意识随时关注遇到的各种事件,加强新闻业务技能的培养。一是要更多的从民生、社会热点的角度去思考,从事件的细节末节去发掘亮点,开展细致、全面的观察,认真体会在现场的感受,才能写出更贴近实际、更富有现场感的文章;二是要增强新闻动感,在事件现场要跑得快、选得准、抓得住,确保新闻照片的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为创作出图文并茂的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打下基础。
(四)多管齐下开拓消防宣传新局面
1、开拓新思路。消防宣传要根据消防发展的未来趋势,摒弃保守的传统思维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着眼于推动消防事业的全面发展去谋划宣传工作,把思维拓展得更宽一些,把内容挖掘得再深一些,深层次地开展宣传。一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全国消防工作重点及各种重大纪念活动、重大事件,适时推出与时代合拍的宣传活动。二是要特别加强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对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查处的宣传力度;三是要贴近生活,善于将社会关心的热点、与群众生活有关的内容列入范围。
2、创造新形势。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开展消防宣传。一是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积极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如在人口集中的社区、学校、企业和村庄举办防火宣传巡回展,将“移动式”消防宣传车开到基层去;二是通过开展消防模拟演练、消防运动会等方法提高群众对消防的认知,使广大群众可以把学到的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带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不仅自己会,还教会了身边的人,能够收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三是集中宣传消防“热点”、“难点”问题,让事实说话,以案例服入,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违法违章行为和火灾案例教育群众。
3、拓宽新渠道。宣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传统的大型宣传活动、媒体新闻宣传外,还需要社会多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是消防部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成为消防宣传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在社会上营造一种重视消防宣传教育的氛围。二是要切实依法履行自身职责,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消防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入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只有消防宣传的队伍包括了各级政府、学校、企业、社区以及社会每一个公民,才能彻底改变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状。三是充分利用广告行业,借力各广告公司拥有的公众场所户外电子显示屏、大型宣传板、街区灯箱及以及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内的LED显示屏,广泛宣传消防安全。
(五)全面提升消防宣传报道员自身素质
1、消防宣传报道员必须具备“六心”。一是热心,二是用心,三是关心,四是留心,五是细心,六是有责任心。对待宣传报道工作要有一颗热忱之心,培养写作的兴趣爱好是做好工作的源动力。要学会自我调整,宁少勿滥,坚持出精稿、出好稿,形成良性循环;要用心钻研和思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保持对部队重点工作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经常性的浏览社会新闻,查阅上级来文,确保撰写出符合形势的即时稿件;要注意观察细节性的问题,抓住工作亮点和新闻点;要对待发的稿件仔细推敲、核对,严禁错别字、语句不通、语病现象的出现,一篇高质量的稿子不仅仅框架结构和内容要好,细节方面也要注意,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宣传报道员要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深怀忧患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尽心、尽责做好手头的工作。
2、消防宣传报道员要做到“五勤五多”。要努力做到脑勤多想、眼勤多看、嘴勤多讲、腿勤多走、手勤多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聚焦工作重点、突出宣传主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结合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实际,用思维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正确面对消防宣传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规律特点,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消防宣传工作的创新;要广读博阅各类文字、影像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摇旗呐喊。
3、消防宣传报道员要提升“六大素质”,即热情、敏捷、勤奋、钻研、积极、恒心。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充满热情,善于捕捉平常事的亮丽处。对于一些可预见的事件或常规新闻,则可事先打好大致框架,到时只要稍作修改,便可发稿;要研究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不同媒介的用稿风格,区别对待,选好角度,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采写,提高上稿率。另外,应经常看一看其他人写的相关文章,关注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用心揣摩其采写角度及遣词造句,博采众长。对于发表在各媒体上的稿件,仔细对比发表的稿件与原稿,看看编辑作了哪些改动,比不同、找规律,循序渐进,全面提高。
2012年,是各地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消防部队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消防工作的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消防工作宣传系一半”,随着消防事业的不断推进,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必须在消防事业发展和消防部队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分析新形势,新变化,提出新思路、新举措,跟上新潮流,促进消防宣传工作的全面发展,努力为鼓舞官兵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树立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与对策
一、养老社会化概念
养老社会化是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化过程及所产生的结果。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以及社会参与和生存意义创造等多个侧面。根据不同标准,按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把养老制度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以及处在两者之间的社区养老和集体养老等。其中,家庭养老是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的非正式制度,社会养老是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的正式制度。养老社会化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1】。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供给者的社会化,养老资源由家庭提供转化为由社会提供 ;二是养老职能承担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由家庭承担转向由社会提供。
二、农村养老社会化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其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尽管2014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在其试点覆盖范围内,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看似农村老年人口养老已普遍社会化,但由于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还存在诸多问题。1.现状。
(1)农村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中国农村自古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而调查结果显示99%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且其生活费来源和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子女,而部分靠自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和交往以家庭为主,街坊领居为辅,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把养老寄托在家庭上。
(2)农村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主要有社会养老保险、五保户、低保,但是,这些社会养老保障的形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村老人享受,且保障水平低【2】。2.问题。
(1)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不够。一部分生活处境窘困的老人实际上因基层官员裙带关系而未真正享受低保政策,养老保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质甚至未被有效落实。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地缘限制,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跟不上城镇化发展,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以及纯农民面临的养老问题受到巨大的限制。
(3)农村养老投入不足。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只是低水平的,只能满足最低层次的生活需求,未能完全解决中国农民的后顾之忧。
(4)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农村社会化养老参与率低。2014年新农保出台新政策,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但一些年轻的农民因参保自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不愿参保。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除极少数“ 五保 ”老人实现了集体养老外,其余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主要由子女或家庭赡养的形式,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
三、农村养老社会化对策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养等问题的现实,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势必成为农村养老的必然要求。而如何解决农村养老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成,就需要在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下,不断结合当地农村发展现状适时调整政策以促进农村养老方式向社会化转变。
1.完善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依法制定相关的农村社会养老的地方性法规,形成法律体系,将农村养老社会化政策纳入法治轨道,强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
2.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的结合。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使农业政策促进养老社会化。根据我国实际,一是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纳入农村税费改革过程统筹考虑,在取消农业税后收养老保险税; 二是通过调整现行政策,将国家的财政补贴转向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农民,以创新农民补贴的特殊方式承担制度建设的财政责任;三是把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与改革现行的土地政策结合起来,农民工一经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就可以直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四是对于失地农民应鼓励其利用征地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3.社会养老方式多样化,坚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对老人而言,白天有人照顾、中午可以做点饭、有病可以到社区医院、在社区医院还能建立档案等,这样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但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社区服务尚不现实,因此要发挥农村卫生所的功能,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养老服务中心,鼓励老人到社区养老。
4.转变观念,消除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目前中国很多老人观念上还 没有 转变,还不能接受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特别是农村老人,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儿有女,老了自然由儿女来养老送终,只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子女应积极了解社会化养老政策并积极响应政策的执行。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化养老的公益性宣传,增强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的认识,使之认识到社会化养老的利处,不断提高农村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并以此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为社会化养老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2】周云,陈明灼.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J】.人口学刊,2007,(4):19-24
第三篇:消防经费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后勤工作在消防部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后勤工作中的核心则是经费保障,没有经费作保障,一切工作将无从谈起。针对消防部队点多面广,驻地分散和消防业务费由地方供应的特点,必须改变理财观念,严格财务管理工作,在经费争取上处理好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满足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社会化需求,真正为部队建设起好保障作用。
一、当前消防部队经费保障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消防部队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消防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队行政经费,主要是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和公用经费等,按照人民解放军同等现役人员待遇规定执行,这一部分的经费属于军费开支;二是消防事业费,又叫消防业务经费,即是消防业务性开支和消防站营房、营产营具、消防设施及其维修等所需的费用。
(一)经费保障供求矛盾突出。部队行政经费是消防部队最基本的人员生活费,由中央财政给予,只能勉强维持部队日常生活费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防部队担负的防火、灭火、社会抢险救援等任务日益繁重,仅仅依靠部队行政经费已难以保障完成好各项任务,也难以适应国家对消防部队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预算外经费作为消防部队经费的有益补充,根据1999年中央军委文件精神规定部队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预算外创收经费数量大幅度减少,有些单位基本上没有预算外经费。既使还有少数预算外经费的单位,其数量也是微不足道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经费不足的困难,使部队行政经费开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消防业务经费预算因地区经济贫富差距而参差不齐。消防部队开展业务工作,购置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营房等经费都来源于消防业务经费,而2004年公安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消防业务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增加消防业务经费的工作平台,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但是,由于目前地方财政供给体制现状和消防业务经费指标的不明确,使部队业务经费投入的多少,全部靠消防部队自身去做工作,分散了大量精力。找领导、跑财政要钱就成为一些基层支队、大队领导的主要工作,疲于奔波。地方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支队,消防业务经费可能有数千万甚至突破亿元,但是条件差一点的地区可能只有百余万,一些大队一年的业务经费甚至只有十余万元,地区差异较大。
(三)经费管理能力差,制约了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一是基层大队领导理财观念落后,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只注重经费来源数量,而忽视经费使用上的质量,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对财务工作只停留在收与支的肤浅认识上,忽视了财务工作控制、预测作用,不懂得对经费使用进行科学决策。二是财务人员自身业务和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目前基层财务人员大多数不是专业学校毕业,而是由半路出家的士官来担任,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上岗前只是简单参加过总队或支队的业务培训,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财务工作中只注重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注重对经费使用效益的分析和预测,不能对领导科学理财起到“参谋”作用,存在“不会管”、“不善管”、“不敢管”的现象。三是财务人员不稳定,出现断层现象。基层人员调整频繁,常常是“今天培训明天走”,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四是财务人员兼职多。随着部队建设步伐加快,后勤部门所担负的工作任务逐年增加,财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岗位多、任务繁重,造成在工作上往往只停留在单纯记账、算账、报销等传统工作模式,无法适应当前部队开展的财务规范化建设要求。五是基层大队
领导和财务人员只重资金,忽视对资产的认识和管理,经费使用上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对资产合理调配使用,造成重复投资、重复浪费,无法发挥经费的最佳效益。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几年消防部队各方面建设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消防工作社会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部队自身的营房、装备和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应该说,消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与经费大量投入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消防装备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处置重特大火灾、灾害事故的能力还较低,消防经费总量还严重不足,个别单位预算每年缺口仍很大,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实行开源节流、合理分摊、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廉政建设,从严控制接待费开支。为营造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杜绝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不良风气,严格请示制度,对日常接待,各单位按照“必须、合理、小额,从简”的原则,使接待费等行政消耗性开支得到有效控制。
(二)积极拓宽经费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一是以部队处置重大灭火救援任务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为契机,在地方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的情况下,及时向地方政府突出反映部队在抢险救援中器材装备滞后的危险性,反映部队每年都需要大量经费更新器材装备,提高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种抢险救援任务的能力,更好的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二是利用地方政府在“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慰问部队官兵的机会,多向他们宣传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积极努力向政府多汇报工作。通过向政府汇报工作,反映我们消防部队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问题,引起地方政府与领导的重视。以珠海支队为例,通过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对消防工作的支持,支队消防业务费正常经费2005年1192.99万元,2006年1310.74万元,比05年增长9.87%;2007年达1475.84万元,比06年增长了12.60%。经费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为部队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经费在后勤部门的科学管理下形成了供管有序、开支合理、收支透明的良好保障局面。
(三)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向管理要效益。财务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不同的管理者使用同样数额的经费,其经济效益会有很大不同。对本级和直属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如仅仅满足于一般事务的处理和协调,就很难有较好的经费使用效益。如果采取针对性措施,结合实际加强对财务管理本质规律、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下功夫研究探寻最佳的经费结构。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就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道理谁都懂,但问题的关键是能准确地分辨出那些是“需要投入好钢的刀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个部门、各个项目都有一套说辞认为自己是最需要经费投入的“刀刃”,财务部门就要认真研究,反复论证,采取成熟的财务分析方法,拿出过硬的数据,甚至需要走出去调查,向有关专家咨询。要防止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也不能助长“会哭的孩子吃奶多”,谁有能力争就多给谁。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做任何事情总会有几套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最后一定能找出最合理的经费使用结构,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形成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抓好财务管理工作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基础,为此要下大气力搞好制度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度规范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强大武器。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消防部队已经颁布
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但各单位财务部门还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规范。其次,有了制度,就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否则,还不如没有制度。三是运用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与经费使用效益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消防部队财务人员具备正规院校财会专业学历的人数比例还不大,财务人员素质同高水平财务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要从根本上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就必须重视提高人员素质,培养技能,更新知识,建立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财会队伍是当务之急。为此,首先要抓培训提高。应该把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把是否经过培训,作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岗位的必要条件。其次,重视财务人员的入口,要选拔那些懂经济和财务管理,又了解军事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人,放到各级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再次,要重视考核,每年对本级和下属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又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四篇:浅谈消防灭火救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消防灭火救援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基础上,从改革执勤训练模式、专业队伍建设、基础信息建设、装备配置和资源整合、形成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消防 灭火救援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立足本职,共同努力才能换来。作为消防部队,肩负着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但当前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是客观上灾害事故趋于复杂多变。除传统的火灾、风灾、水灾外,化学灾害事故、突发性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生化入侵、核事故等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交通事故、建筑物塌落的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灾害事故突发性强,危险性大,社会防范工作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消防部队的警力和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差距。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消防部队灭火救援面不断扩大,任务增加与警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大。从素质上看,现代灭火抢险救援要求参战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做到业务精通、训练有素,具有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仅凭一、二年的学习锻炼甚至 三、五年的学习训练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由于消防部队实行的是二年期义务兵役制,基层消防战斗人员的层次主要是高中初中文化程度,虽然新《兵役法》增加了士官在部队中所占的比例,但从本质上说,部队作战人员以义务兵、一期士官为主体的兵员结构和文化知识结构较低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在指挥员方面,由于灾害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指挥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但受现行的体制限制,指挥员岗位不稳定,来源和培养渠道单一,基层工作的性质又导致指挥员的业务培训未能及时跟上,“吃老本”的现象普遍,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三是相对单一的训练和灵活多样的实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首先是练与战、考与战脱节。官兵的训练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为练而练,为考而练”的状况,重表演性项目训练,轻应用性项目训练,考核成了事实上的指挥棒。其次,处置现代灾害事故,特别是大规模的事故,必须依靠群体的协同作战,不仅需要个人过硬的体能、技能,更需要先进的灭火救援理论、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组织、正确的指挥。而传统的训练和考核,注重了前者,忽视了后者,把消防官兵束缚在操场上、课堂内,使官兵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全面熟悉消防保卫单位的情况,熟练操作建筑消防设施,研究灭火对策,进行战术演练。再次,训练缺乏先进性,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落后的问题。如注重自有装备训练,忽视单位固定消防设施的训练;注重个体训练,忽视协同训练;注重有形的场地训练,忽视无形的心理训练,使形成战斗力的各个要求没有很好结合。
四是装备建设还难以满足抢险救援的需要。虽然《消防法》明确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职责,但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却缺乏必要的配套法规。由于干粉车、举高车、抢险救援车、防化洗消车、侦检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等远未配齐或成系列,高精尖的专用器材更少,在客观上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面对复杂的、超常规的火灾事故和其他灾害事故,单凭简单的装备和消防兵的勇敢是远远不够的。
五是社会联动机制需要抓紧跟上。目前,尽管公安、消防、驻军、武警、医疗、交通、供水、供电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事实上,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部队往往充当主力军甚至孤军作战。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缺少必要的协同演练和信息沟通渠道,各种救援力量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能实行整体联动,难以形成救援合力,有时因此延误时机而影响灭火救援的成效。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有良好的安全环境保障。及时控制重特大火灾、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消防部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实际、最有效的行动。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针,大力推进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从难从实抓训练,与时俱进铸精兵,适应当前和今后的灭火救援任务。针对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我们要从执勤训练、队伍素质、基础业务、装备建设和社会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1.改进执勤训练模式
1.1 是以机动性强、服务半径小为原则,依托特勤队伍构建抢险救灾网络 针对化学工业区、商业密集地区、事故易发和多发地段等为重点,在特勤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在各中队布设抢险班、抢险组,配备必要的抢险器材,形成特勤大(中)队、特勤班、特勤小组的网络体系。并根据规定的操作项目,结合历次战斗经验教训,分层次制定抢险救援基础训练项目及专业训练项目。基础技能实行普训,专业训练则按装备配置、任务分工的不同实行分岗、分业专项训练,并专项考核。1.2 是面向实战,改善训练环境和手段
分步建成油罐、化工事故灭火救援装置及化学毒气事故、交通事故抢险、模拟烟热室等仿真训练设施和场地,组织开展浓烟、高温、毒气、爆炸等模拟训练,强化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临时应变及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在深化“三熟悉一学习”的基础上,选择高层、地下建筑、化学危险物品等单位,组织官兵对各类企业的灾害危险性、处置方法等逐一进行熟悉,分门别类制定灭火救援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官兵在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复杂情况下的实战能力。
1.3 是在共同项目普训的基础上,分岗位、施训
如针对机关战训人员重在会讲解、会组织,具有随机处置的决策指挥能力;基层中队指挥员主要是实地、实兵、实车的针对性训练;班长、战斗员、驾驶员、通讯员等则有侧重地开展本岗位技能训练。按“一年兵会、二年兵熟、士官精通”的训练目标,对第一的新兵,开展基础性训练;对第二的兵,根据其对技术项目的熟悉程度实施选训、复训;对士官则应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过硬的素质,更要培养其战术意识。
1.4 是在组训方式上采取中队训练和支队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基本技能、小组项目由中队组织训练,特勤技术项目、特种装备应用项目由支队以“以会代训”或岗位培(轮)训方式进行,提高训练器材设施的效率和教育训练质量。
1.5 是注重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协同作战的能力
如分门别类,科学制订各类预案,加强官兵对预案单位的六熟悉,建立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红匣子系统,及时进行预案及跨区域协同演练,在形同实战的演练中,强化技战术的运用与战斗力的合成,这也是从难从实抓训练的重要步骤。
2.建设素质过硬的学习型消防专业队伍
2.1 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倡导终身教育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确立科学的人才战略,加速培养适应新时代消防部队建设和未来灭火救援工作需要的军事人才,取得灭火救援战斗胜利的途径。在人才培养上要绐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教育官兵做到政治上合格;把教育学习的眼光放在改变官兵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上,努力培养一支打得赢高技术条件下灭火救援战斗的现代消防人才队伍;坚持把“两个武装”纳入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轨道,立足本职岗位,瞄准未来需要,使学习和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院校教育和部队继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次教育到不间断继续教育的完整链条,建成学习型组织。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意识培养,立足装备从难、从严训练,从政治、军事、科技、业务、作风诸方面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灭火救援工作需要。
2.2 是依法创新消防组织体制,逐步实行以职业制为主体的多种体制相结合的新型消防体制 抢险救援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从事灭火救援的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素质,新的《兵役法》为部队接收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有些内容的实施还没有先例,但是可以进行以下尝试:其一,面向社会,从有志于消防事业的大中专结业生中进行选拔,择优录取,转为士官,增强基层战斗人员的素质;其二,坚持培训、考核、试用制度,对招收的人员进行消防专业化的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可以试用,试用合格者留用;其三,健全消防队员晋升晋级教育培训制度,凡符合条件晋升晋级的,必须定期进行晋升晋级教育培训,确保指战员的水平、能力随着职务的升迁而相应提高;其四,建立健全士官工作评定管理体制,将士官的培训、教育、工作业绩等动态情况记录在一个考绩档案中,成为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2.3 是改革兵员编成,提高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根据消防部队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清理调整非执勤用兵,整合警力,加强执勤力量。允许对中队战斗员、班建制和战斗车辆依据各地实际,进行重新编程并开展训练,充分发挥现有警力和装备的作用。
3.加快灭火战斗基础业务信息数据化建设步伐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规模大型化,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也带动了产业布局变动。重特大火灾由城市向新兴城镇转移的发展趋势,致使消防重点保卫工作不得不面向更为广阔的区域,支队、大中队的灭火战斗基础业务信息量不断增加,且更新周期缩短,因此,灭火战斗基础业务信息的数据化是一必然趋势。
3.1 是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数据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应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补充到消防专业技术队伍中来,并将一批文化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输送到地方院校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在工作上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使他们能够潜下心来搞业务调研分析、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从而使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同时,还应选配好各级管理人员和数据采集录入人员,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3.2 是根据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特点,建立运行高效、使用方便、网络化的数据管理系统
灭火作战基础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应基于网络和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着重强化信息资源的采集利用和辅助决策指挥,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提供不同的检索、显示、传输、分析、查询方法,便于管理和维护。
3.3 是重视各类信息的调查更新工作
一方面要扩大道路水源和重点目标的调查范围,取得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是建立定期检查核实制度,根据道路、单位变化情况即时更新数据。
4.加强装备配置、革新和资源整合工作
4.1 是加强装备发展规划,提高装备配置的配套性
针对本地区灭火作战、抢险救援的实际,优化消防车辆的配置,在保障消防常规执勤装备的同时,重点加强抢险救援车、防化洗消车、举高照明车等特种车辆和防化、防毒、防爆、防辐射及洗消、侦检、堵漏、破拆等特种装备的配备。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情况,逐步建成以支队为核心,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大队为分中心,以点带面的装备配套保障体系。实现支队区域的大配套和大中队区域的小配套。
4.2 是加强器材装备革新,提高装备的适用性
本着“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官兵和消防企业和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实战和现有装备,以及辖区火灾特点和抢险救援需要进行技术革新和装备结构改进,提高装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重视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4.3 是加大社会各种器材装备的整合力量,实现装备资源共享
要快速与市政、交通、工程施工等部门和单位联系,对于可用于抢险救援的挖掘机、煤气抢险车、电力抢修举高车、大型拖车等进行登记,一旦需要可立即通知其协同作战。
5.建立健全灭火行动和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5.1 是建立公安消防部队区域联合作战机制
针对重特大火灾日趋频繁、重特大火灾发生区域扩大、人员车辆装备等警力不足的矛盾日趋严峻的形势,应进一步健全支队内部及支队间的区域联合救援机制,逐步从硬件资源的互补、共享拓展到软件资源的创新合作,走共同发展、联合救援的路子。同时,继续完善力量调度及火情报告制度、依火灾等级调集灭火力量的机制等,并逐步完善支队范围的无线通信联网工程,提高灭火力量调动集结速度。5.2 是建立抢险救援部门联动机制
即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驻军、医疗急救、交通、建设、电信、化工、新闻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参加的抢险救援联动机构,明确组织指挥人员和各单位、各部门在抢险救援中的职责、任务,统一调度指挥要求,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指挥,协同配合作战”的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5.3 是建立抢险救援专家系统
由公安、消防、化工、交通、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平时,经常会合研究社会抢险救援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担负消防部门及社会救援力量的教育、训练咨询工作。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可及时赶赴现场,为抢险救援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消防法》
2、《兵役法》
第五篇:涂装车间有关消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涂装车间有关消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信息来源:中国消防网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几条大型轿车生产线的建成,代表目前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涂装工艺和装备已经在国内同步出现。但纵观国内现有的自行设计建造和引进的数10条涂装线,对与工艺设备紧密相关的车间防火等级分类和车间内消防系统的配置,缺乏消防对策选取原则的统一依据。为使涂装车间既安全可靠、符合有关消防规范的要求,又经济适用、节省投资,必须对涂装车间生产工艺特点及火灾危险性进行研究分析,在满足现有规范的前提下,提出相应合理的消防措施,并援引有关法规说明和国内外实例,提出几点看法。
2涂装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涂装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不同工序的火灾危险性差别很大。喷漆室和油漆调配存放间因使用或存放甲、乙类可燃物品,如有机溶剂等气体,通常将其火灾危险性定为甲、乙类。而占车间面积比例较大的前处理、电泳、打腻子等工序,因均在水性环境中操作,基本无火灾危险性,属戊类生产。基于上述,在涂装车间工厂设计中,有将车间整体的火灾危险性(或称生产类别)定为甲、乙类的,也有将其定为丁、戊类的。不同的生产类别,其消防系统选择和设施规模、配置要求差别很大,同时对厂房耐火等级、结构防火措施。防火分区面积划分乃至工艺材料的选择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将车间整体火灾危险性定为甲、乙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下简称《建规》)要求,厂房耐火等级必须是一、二级,而目前涂装车间普遍采用的轻钢结构厂房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涂装车间整体的生产类别,是关系到车间经济、适用和生产安全性的首要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6514-95)中将含各种有机溶剂涂料分为甲类,粉末涂料为乙类,水性涂料、乳胶涂料为丙类。
以上分类仅对不同涂料本身的火灾危险性定性,并不能代表和定义整个涂装车间的生产类别。国内目前车间生产类别的确定,均基本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下简称《建规》)有关条款的规定。
在(建规)中,根据生产性质、生产用材料、操作条件、产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现有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甲、乙、丙、丁、戊的顺序分为5类,其中甲类厂房火灾危险性最高,戊类最低。
《建规》第3.1.1条中指出:对于油漆(涂装)车间,“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室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超过20%时,该车间可按丁戊类确定”。
目前新建的涂装车间,采用专门的喷漆设备,如水帘、水旋和文氏喷漆室,均为钢制封闭设备,送排风系统完备,室内可通过调节保持负压,电器设备和灯具等均按防爆要求设置,并大都配备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同时,全车间范围内,包括喷漆、流平(晾干)、烘干设备和油漆调配存放间在内的面积总和不超过全车间面积的20%。以上条件均已满足《建规》3.1.l条的要求,因此,涂装车间的火灾危险性按照丁戊类确定是有法规依据的。
《建规》第3.1.l条还指出:“在厂房或实验室内,少量使用易燃易爆(甲乙类)危险物品,要考虑其全部挥发后弥漫在整个厂房或实验室内,同空气的混合比是否低于爆炸下限的5%,低者则可不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确定”。
国内目前喷漆工艺最常用的溶剂为二甲苯,其闪点低于28℃,属甲类易燃易爆品,爆炸极限为1%,蒸汽密度为3.68kg/m3。根据计算,达到爆炸下限的5%时,空气中含二甲苯气体的质量浓度为2210mg/m3。也就是说,根据条文说明规定,当厂房内二甲苯质量浓度低于2210mg/m3时,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可不按照甲乙类确定。
根据GB6514-95的规定,涂装作业工作场地正常生产情况下空气中二甲苯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100mg/m3,扩散到整个厂房时,涂装设备面积之和按照车间面积的20%计,则整个车间内二甲苯蒸汽质量浓度为20mg/m3,该数值远低于判定值(2210mg/m3)。因此,综上所述,涂装车间整体的火灾危险性按丁戊类确定是适宜的。
3灭火系统的选择
3.1喷漆室灭火系统的选择
目前,在涂装线喷漆室内设置CO2自动灭火消防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根据对喷漆工艺的深人研讨和对部分漆设备火灾实例的调查后发现,喷漆室设置CO2自动灭火系统,无论从必要性、适用性或经济性看都值得商讨。
3.l.1法规依据
《建规》第3.1.l是现行消防规范中唯一对涂装喷漆工段提出安全要求的条文,但该注释只要求对喷漆部位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并无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特别是CO2自动灭火系统的规定。可见对喷漆工段,防爆抑爆是首要的安全措施。
3.1.2喷漆室火灾的性质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喷漆室内二甲苯可燃气体最高允许浓度远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值,因此,正常情况下喷漆室不可能发生二甲苯气体火灾。
在已发生的涂装作业火灾中,多数的火情是由于维护管理、修补焊割、电器故障或违章作业(抽烟等)引起漆渣燃烧,只有少数的静电喷涂作业是由于容器没有接地或喷枪过于接近工件引起静电大火,导致漆雾或漆渣着火。理论分析和火灾实例均已表明,绝大多数的喷漆室火灾均为固体表面火灾。
美国、日本涂装作业起火原因统计情况见表8-2-l。
3.l.3灭火系统选择
对于固体表面火灾可选择多种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水系统、水喷雾系统、干粉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CO2自动灭火系统。根据投资状况和当地消防部门要求,设计选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国内部分企业喷漆室灭火装置的设置情况见表8-2-2。
表8-2-2国内部分企业喷漆室灭火装置的设置情况
自动喷水灭火对喷漆室火灾的适用性,在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中,列举了美、英、日、德等国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其中包括低闪点易燃液体喷雾作业区、清漆及油漆浸涂作业区等。
3.2采用CO2自动灭火系统的几点看法
3.2.1适用性
CO2自动灭火系统扑灭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有其明显的适用性,且灭火后不留污渍,因此对于有气体火灾隐患的场所和贵重设备等保护有独到的作用。但《CO2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第3.l.2.l条中规定了固定式全淹没CO2灭火系统的保护区应为基本封闭空间,在喷放CO2前,其侧壁上不能关闭的开口面积小于防护区表面积的3%,且底部不应有开口。喷漆室两端设有的工件进出口,因生产需要和输送方式的限制,一般不可能封闭,虽然其面积小于总表面积的3%,但发生火灾时很难控制开口处CO2的流失量,所以很难保证CO2的灭火浓度。从设备本身结构而言,无论水帘、水旋喷漆室或文氏喷漆室,由于其要求强制排风和开式循环供水的特征,设备底部均有较大面积的开口,无法形成CO2灭火系统扑灭火灾时所要求的基本封闭空间,这其实是与CO2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所以,CO2灭火系统对喷漆室火灾并不十分适用。如要在喷漆室内设置CO2自动灭火系统,应采取必要措施.在火灾发生时及CO2喷放前,设备底部能够封闭。
3.2.2经济性
CO2自动灭火系统装置,因其特殊的性能、复杂的控制和较高的压力要求,从材料、加工技术到安装调试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因而造价均大大高于一般灭火系统。国内已建成的涂装线中,摩托车涂装线上一套CO2灭火系统总造价(包括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约为40~50万元;汽车涂装线上一套CO2灭火系统总造价约为80~100万元,均是同等规模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价格的5倍左右,这对于国内企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3.3可靠性
CO2灭火系统的重新灌装、日常维护保养等费用远较其他灭火系统高。国内曾多次发生由于管理和操作原因,导致在无火灾情况下CO2灭火系统发生误动作,系统内CO2气体喷射一空,重新充装CO2和更换配件造成经济损失数10万元的实例。因此,涂装车间应配备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能够保证CO2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在发生误报警时,及时予以发现和制止系统的误动作。
综上所述,喷漆室全室消防设备采用CO2灭火系统,从必要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各方面衡量,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建议在喷漆室消防系统的配置上,根据喷漆室火灾的性质和投资、资源情况以及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意见,在CO2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水喷雾系统、可移动式灭火器系统中酌情选用。一些小型的、生产负荷较低的喷漆室,可采用移动式灭火器。
3.4自动喷涂设备的消防
随着表面涂装质量要求和生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自动喷涂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新建的大型涂装线均在喷漆室内设置了自动喷涂设备。该类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复杂、多数依赖进口、造价昂贵。因此,对自动喷涂设备的消防保护不可忽视。
目前,国际上对于自动喷涂设备的消防保护是在喷涂设备上附属配制一套独立的CO2局部应用系统,接在自动喷枪(杯)进口,发生火灾时,根据报警信号进行自动切换,喷枪(杯)自动喷出CO2气体,将自动喷涂设备笼罩,隔绝空气,以达到保护自动喷涂设备的目的。该套CO2供给系统只与自动喷涂设备相连,并不与喷漆间总的消防设施发生横向联系,独立性较强,而且不影响喷漆室消防系统类型的选择。
3.5油漆存放及调漆间的消防
在油漆存放间和调漆间,一般只存放1~2d的漆料和溶剂。因可燃物较多、通风不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可使室内挥发的大量溶剂和蒸气因静电打火或其他火花而引起爆炸火灾。因此,涂装车间防火防爆的重点在油漆存放间和调漆间。该室内除按照《建规》一般要求设置消火栓和灭火器外,还必须设置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报警系统和单独配置的自动灭火装置。考虑成本造价原因,也可选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