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觅英烈足迹
觅英烈足迹,受心灵洗礼
——孙文龙纪念馆游记
河北镇中心学校 史雨平
2015年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随着前往孙文龙纪念馆扫墓的学生,到孙文龙纪念馆参观,并祭奠先烈的英魂。
一路上,我看到路边山坡上盛开的桃花、迎春花争奇斗艳,蝴蝶蜜蜂上下翻飞;田野里麦苗已经拔节,菜花飘香;远山如黛,绵延回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耳边回旋着嘹亮的少先队队歌,身边是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想着马上就要到纪念馆瞻仰心中的榜样,心情不免有点激动,脚下的步子也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近一个小时的行程,九点多,我们来到了孙文龙纪念馆。站在馆前广场,只见纪念馆红墙黄瓦,馆阁亭台依山而建,庄严肃穆。走近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边的钟鼓楼,上书两幅楹联:撞宏钟常思善恶美丑,观人鉴细辨是非曲直;擂威鼓忖度贬褒功过,照楷模衡量长短高低。吟诵着这两句话,让我不由得想到孙文龙书记一辈子自律自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无数人,不愧是优秀的共产党人。
迈步走入纪念馆,拾阶而上,我看到孙文龙同志白色雕像屹立正中,炯炯目光眺望远方,似乎想告诉我们,无论作为“粪篓书记”还是“蚕桑书记”,都必须有一种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远眺的目光饱含对祖国和人民未来的美好期望。瞻仰着孙书记的雕像,聆听导游的深情解说。让我对孙文龙同志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进入缅怀堂,看到堂内珍存着的中共阳城县委三次作出决定向孙文龙学习的文件、资料,为孙文龙编纂的书籍、故事、文章、报纸、电影、电视剧及上百面锦旗、牌匾。我的思绪不由得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重视农桑,大兴水利,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
孙文龙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阳城,他思想超前,开种植苹果之先河,给寺头人民栽上了摇钱树;他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他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白桑“一滴水”精神闻名世界;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与赞扬。在武乡,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赢得民心;他移花接木,使武乡一跃成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他改土治水,使武乡全县136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惠及人民。在屯留,他致力发展,科学规划,对农业进行综合治理。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走向了世界。他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清廉善政,实干富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典型。
漫步千米碑林,一幅幅题词,一部部记录孙文龙感人事迹的著作、影视。让我看到了人们对孙文龙同志一生客观而真实的评价。想到孙文龙同志一生以人为本、以德为根、以业为魂、以民为上,这是他根植民间并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因所在。他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杆旗帜。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闪烁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而且饱含着亲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丰碑是由民心和事业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看着、听着,感动着。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之人受之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之人受其害,这正是孙文龙精神的精髓所在。孙文龙同志舍弃繁华,为改变三县的贫穷面貌转战太行,立下丰功伟绩,被誉为焦裕禄、孔繁森式的领导干部,是一个终身“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想想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孙文龙同志相比,这些人可以说是共产党员中的败类。现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倡廉旗帜,扬正气,树新风,狠很打击那些“老虎苍蝇”,使全社会风清气正。我想这也正是孙文龙书记希望看到的理想社会吧。
最后,我来到了听松榭。向下看,纪念馆尽收眼底,记录着孙文龙书记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抬头望,满山松柏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对孙文龙书记的深切怀念。站在亭中,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孤山松涛阵阵颂英模伟绩,龙江碧波粼粼映公仆美德。孙文龙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第二篇:心得体会--王觅
北京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15日,成都铁路局组织了职教系统的相关科长及老师到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作为重庆职工培训基地的一名老师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培训学习,让我获益良多,收益匪浅,这说明了路局对员工教育的重视,反映了路局“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感谢路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组织这次培训,然后就是要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在生活和课程上细致周到的安排。这次培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听培训专家们的授课及去燕山石化的观摩学习。
一、哦?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感触最深的就是“哦?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课堂已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课桌很随意的组合摆放,首先从心里上就让我们感觉到很放松,一点也不压抑,就很愿意去听这个课,然后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组员围坐在一起参与讨论和互动,增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课堂气氛也非常浓烈,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自己动手写小结,活跃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感觉很有参与感,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课堂也变得生气有活力,课堂中穿插着游戏,每个游戏都很另类,发人深省,突破传统跳出框框,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激发我们脑袋中沉睡的部分,让我们受益匪浅;每节课上课前老师带着我们做手操,为的就是很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效果非常好。老师讲得也非常有激情,他的情绪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爱上他的课,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培训才是成功的,才是有意义的。为我们今后的职工培训工作作出了新的指导,我们非常有必要借鉴和学习!
二、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管理心里学 在铁路上工作,需要承担很大的安全压力,又尤其是业务部门,所以学习管理心里学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也就是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实现从经营到管理的转变,首先要管好人,用好人。台湾管理界有句名言:学知识不如学做人;学做人不如学用人。而用好人单凭制度和绩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探测人的心理活动,掌握人的发展轨迹,做到人职匹配、能职匹配,这些都是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建议你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就一定要学好管理心理学。听恽雅老师讲管理心里学,动静结合,如沐春风,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全身心都很舒服,幸福感增强,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感动与他人的相同,欣赏他人的不同,增强了团队协作与个性互补,让职工学好管理心里学能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他。铁路上亦然,业务知识重要,管理心里学更重要!
三、参观燕山石化培训中心后
燕山石化培训中心带给我的是震撼。震撼一:看了他们办的领导班子培训班的纪录片后,感叹原来培训工作可以做成这样,高标准,严要求,考核制度非常完善,坚持得也非常好,能够对企业的领导“下这样的狠手”真真太不容易了,这样的结果是,企业整个的的形象作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树立了企业良好的风气,从上至下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给企业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效益,也给培训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震撼二: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设备,很羡慕他们能拥有那么
多那么先进的设备,有远程教育设备、员工学习新技术的设备,还有沙盘模型,还有一整套的实体设备,拥有了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培训工作不能做的呢?他们的硬件设施让我震惊!同时软件也紧紧跟上,他们的老师,每学期规定到现场学习一定的学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生产作业现场保持同步,克服了闭门造车的现象!正因为他们的硬件加软件都如此的好,所以他们的培训中心根本不愁生源!
5天时间转瞬即逝,我们都意犹未尽,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相信今后我们铁路的职教工作能做得更好!
第三篇:对联觅趣
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职高语文校本课程《对联觅趣》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但是,90后的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学习拟写对联的方法,并通过对联竞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这一祖国文学遗产的热爱,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我所任教的职高学生,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机制严重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导致职高学生思维的僵化,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认为缺少语文天分,对学习具有畏难情绪,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多的只会从表层去把握文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深层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本案例中,我不仅和学生一起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以及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案例描述
活动准备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上课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我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中国人写对联的一些常识、趣闻等,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案例简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特点——“说一说你了解的对联”
三、名联赏析,由词到句——“学一学对联的方法”
四、巩固训练,合作探究——“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
最后在总结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性作业:自选搭档,自选角度,自创形式,展示对联研究的学习成果。(角度提示:溯对联渊源,讲对联故事,析好联妙趣,品美联意蕴,解对联形式,谈读联感受,写原创妙联。)
1、请同学们课余每人收集5副对联;
2、为自己的居室起草一副春联和横批。
下面是本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音乐《春节序曲》,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听到它就想起——过年了(生答)!伴随着热情洋溢的旋律,我们回忆一下春节的习俗。
生:包饺子。生:发压岁钱。生:放鞭炮。生:贴春联。……
师: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师:曾经有人说过,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来说对对联的认识。)
上课伊始,在《春节序曲》的热情洋溢的旋律中,回忆春节习俗,品读春联,了解内容,感受对联既要有“对”,又要有“联”的特点——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让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这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片段二:赏析感悟,参与体验
师出示上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前一句结尾是后一句开头。生:重复,有三个容。
师:那么,你们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 生:也像上联一样。(可让生猜猜下联)
师出示下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这是,题于南京多宝寺的一首对联,写的是弥勒佛。同学们,想一想,佛对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生:做人,要学会宽容大度。生:做人,要学会从容淡定。
生:对待挫折,要从容豁达。……
师:同学们,像这样,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叫做顶针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接着带领学生赏析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让学生总结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联想法,并加以由词到句的巩固。这里我比较注重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对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对联中,仿佛他就是作者,品尝成功的乐趣,高效地学会了对对联,也为后面成功完成对联能力的竞赛打好基础。
片段三:游戏竞赛,巩固深化
在学生牢固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后,进入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比一比你的对联能力”。(将全班分为四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100分起评,分为必答、抢答、创作题3类。抢答错了有反扣。每题10分)
必答题重在热身,给出语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语境补字成联。抢答题适当增加难度,结合历年高考的题型,包括对联断句、对联寻亲、对联猜谜、对联还原等多种类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创作题为拟写下联,经学生个人思考后,再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大组评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并推举一人代表本组上台书写对联。根据意境高低、判断优劣,依次给以20、15、10、5分的奖励。我出的上联为:
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 学生的答案摘录如下:
1、晴空万里,波光云影,思汝是否泛舟回。(09幼师1 陈晨晨)
2、翠野秀丽,山水舒心,讯伊能否长歌行?(“讯伊能否”改为“与君同道”)(“翠”改为“碧”)(09幼师1 吴宁)
3、秋风萧瑟,劳燕分飞,与伊何时再相聚。(09幼师1 邹若男)
4、秋风萧瑟,落叶归根,道不尽思乡情意。(09幼师1 李依倩)
5、秋风飒爽,茱萸高扬,望君是否登高来?(09美术叶青青、周秋明)
6、秋高气爽,硕果压枝,复尔正值携丹归。(09美术黄婷婷、林盈盈)
7、秋风凛凛,枫华落尽,与君共勉月朗中。(第二个“凛”改为“冽”)(09美术 卢迈博)
8、夏雨清新,微风怡神,携汝寻思采莲归。(09美术周蓓蓓、林少玲、夏青青)
通过前面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对联,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对联拟写的基本方法之后,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鉴赏对联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对联甚至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认为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没有亲身参与到对联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且深刻的体验的。因此,在本案例中,本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创作题,让学生拟写下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反思
回顾这堂课,课堂交流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整个活动以自主探究为主,探究的宽度和深度都有所体现。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练笔本中表达了这种心情。
究其原因,是这节课点中了学生的兴奋点。
兴奋点1:第一环节中对联知识介绍。无论是让学生挑选喜欢的春联,还是穿插的笑话,学生的眼球,立刻被吸引。特别是带领学生赏析的两幅对联——南京多宝寺的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和纪晓岚的拆字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妙趣横生的著名对联中,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显示作者驾驭文字的技巧智慧,其对联技巧让人耳目一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想想下联会有什么特点?”在猜测中完成下联、摸索对对联的方法,不失为一种乐趣。
兴奋点2:由词到句的练习迁移。选用《声律启蒙》的几个简单词语,学生对得朗朗上口;随后的几个句子,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能力的递增的同时,也开始跃跃欲试。
兴奋点3:竞赛法。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赢得本组的胜利,斗志高昂,激发学生编拟对联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题目难度适中,必答、抢答、创作,循序渐进,难度依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对联写练活动中逐渐提高。
兴奋点4:自主合作探究。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之所以要设计第三种创作题,就是为了避免学生眼高手低,上联“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问君可有踏青去?”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富有思考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充分的对话与交流,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在比较优劣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鉴赏对联的关键——意境,让学生真正明白“对联,不是结构相称、词性相当,句式相同就成其为联。仅仅做到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对仗。最重要的是意趣相联。上下联要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
兴奋点5:奖励。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行为。奖励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每个环节之后,我及时给以小结,调动积极性,特别是第三环节,故意加大分值,调动每个小组奋力一搏,给最后的优胜小组适当的奖励。期末,把平时得到的奖励,作为总评的依据。这种奖励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许是学生最直接的收获。
本次开展的“对联觅趣”活动,是一次职高语文校本课程的成功尝试。它加强了“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当然,也由于比赛的模式,限制了时间,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展开,慢、深、透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这是美中不足的。
第四篇:《觅渡》读后感
读《觅渡》有感
《人杰鬼雄》的压卷之作《觅渡》,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
梁衡评价瞿秋白的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或许,这句话是最能概括整本书的内涵的,也是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名医。但他却偏偏选择了革命家这条路。他的壮烈牺牲,我们在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梁衡评价其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宁可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何为人生价值?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我以为,就是高远的目标。那怎样的目标为高远?我觉得至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即可。梁衡在《读韩愈》中写道:“他(韩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枉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这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韩愈在大一统的江山上被金銮殿上的御笔指来划去,他的生活或许不像瞿秋白那样是主动放弃轻松安逸,多少有点无奈与悲凉。但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消解他善良的心灵,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么一种精神,一种目标。虽然这目标比之于在朝廷上辅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为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一颗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宁祥和。所以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己于他人都为有利。
梁衡说过:人生的价值恰在于昭示过程的进行。“目标的出现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的价值不会因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曾一次次地被杨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动。做了一辈子的地委书记,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再寻求到了新的更艰难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植树造林。老人走了,换来的却是翠林青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一个人定不会空虚,而且定能快乐长久。所以说,一个能够“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够不断寻求目标体现人生价值的人,是能真正体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并不是说要“成其心”必须“舍其事”。我们之所以铭记瞿秋白、韩愈、杨善洲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人生价值因为他们的悲剧和苦难而增添了些许的更为人夺目的光芒。但是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养尊处优、荣华富贵,也照样能独领一帜,成为世界文学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实现人生价值,假惺惺地去受点苦、磨点难是不行的,关键是那颗心是否坚定、是否本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愿吃苦,没有人生目标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余秋雨曾说过:“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愿意把这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说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撑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改观,但至少,我们应该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唯其如此,才不致于使灿烂的民族精神沦于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话,承载的是很多很多„„
第五篇:觅春散文
阳光明媚,春风拂面……
伫立在这蔚蓝的天底下,在心里我感知着这份初春的情意,暖暖的,和煦的春光普照着万物,大地的每一处都像是在濒临着这春天的音符!
多好的季节,我的生命每一次路过这个季节,平静的心海都会荡起波澜,我喜欢这春天的绿,喜欢这春天的花,红的、绿的、粉的、紫的、白的,一只只,一片片,就像是这春天鲜嫩的文字,如诗一般的流淌在诗人的心海……
谁是画中的巨匠呀?说到底,那就应归于这大自然的丹青妙笔,看看大自然给我们绘成的美景,山坡上,小溪边,墙角下,小路边,看似不经意的点笔,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一片完整的风景,尤其是在春天,尽管初春的北方来的那么的迟缓,但是,那初春的景色会一样让我们的心震撼迷恋,春天来了,从我们的梦中走来!
年复一年,在长长的冬季,徘徊了数日的期待之心,又一次走进春天里!心海就像深埋在大地下的种籽开始兴奋了,甚至就像故乡邻家的杏树而频频出墙!春天点燃了被西北风吹的憔悴的心智,去为这个季节写点什么早已由不得自己的心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起初我一直以为这是诗人王维的一幅初春图,可是在经历了许多个春天之后,我便深深感受到:难道这不就是北方初春的真实再现吗?
在北方的初春,没有细雨的缠绵,没有青草的文字,但是,当我们步入郊外,靠近河流的时候,放眼这个季节,我们不仅会看到这地表上泛滥起的层层绿意,甚至就连小溪里清流的音律,都能让我们听的真切,北方的初春,山有色,水有声,一样不会辜负这大自然给予的辛劳,更不会让我们步履在这个季节的眼失去风景!我不会绘画,景色之美早已深深的印在我的眼里,趁着这春天的美景,我只想写点心情,留在人生的路上,即使有一天要被风吹走,我一样会像春天里的生命,在二月的春天里绽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在我的记忆里,每年春天开始到来的时候,我都要在星期天跟着父母亲上地干活,习惯了,还是最初的文字,于是,每每在春天回归大地的时候我都要想起这些远去的记忆,翻阅着一个接一个细节,回想着一个又一个字样,走了四十年的路,风景无数,而再次回首一样能让人领略到在这春天里的一些心情!
或许是对这春天情有独钟的缘故,我想既然生命再一次与此相遇,就要放开歌喉,去唱响这春天的旋律,把春天的青春之歌引向岁月的深处!
写到春天的景,就不能不去写春天的人。记得在我上初一年级的时候,在一个春天,我跟着父亲上地干活,由于觉得干活枯燥乏味,不懂事的我居然故意把干活的毛驴放走,毛驴跑回家里,一个多小时,父亲赶着驴回到田地,看到此景,当时的我心里十分担心,已经做好惩罚的我似乎在等待一场什么,然而,父亲却很平静,撂下一句话:不想干活就回家看书去吧!那时我逃避干活心情有些迫不及待,在转身的刹那,被眼前的风景惊呆:父亲赶着毛驴在田地中间靶地,温和的阳光照在父亲的光背上,汗滴发光,尤其是他嘴里哼出的家乡小曲,却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动人,如今,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也喜欢哼着小曲,这个习惯大概也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吧?
事隔多年,岁月如歌,这首春天里的小曲竟然一直留在我的生命深处……
如今窗外又响起了春天的号角,阵阵春风,像是这春天歌曲,从远远的天际而来,从蓝天白云而来,从人们的梦中走来,带着一份欣喜,将深深的希望播下!
春天来了,在这春天的静夜里,我在文字里梳理着一份远去春天的思绪,远远的,飘飘浮浮,挂在脑海,停在眉间尖,有草尖的青,有花开的香,有蝶飞的舞,有峰来的闹,这春天的日子,在岁月的轮回了居然是那么令人眷恋!
——这个季节的人生多好呀?
想想走过人生,我突然觉得青春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抓住这段人生里风景,我们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少一些叹息,甚至是一份感恩的心怀……
窗外寂寞无声,对着春天我在想,倘若没有在春天人生里吃苦的背诵,熬夜的计算,恐怕就连最基本的文字都不能组合,哪里还有将喜怒哀乐的心绪变成文字,倘若没有儿时在春天里找到的那一片绿,今天恐怕还是一只没有自己方向的风筝,任凭风儿摆布,倘若没有春天里父亲的那一份对儿女的宽容,我哪能体会到父爱在春天里的温情?
春天来了,老人走出户外,沐浴着春日的阳光,小孩来到郊外,放着风筝,情侣徘徊在湖边,诅嚼着春天甘甜的乳汁,再看看春天里那些少男少女,一群群,一对对,爽朗的笑声响彻着春天的山谷河流,我望着这春天下的风情,醉啦!
大自然的春来了,我寻春的心没曾想却原来早已上路了……
20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