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我,一个陪女儿学琴,练琴7年的父亲,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想用亲身经历和四处求经得来的一点儿经验给那些还在为孩子学钢琴而困惑的家长一些参考。
我现在虽然经历很多,知道不少,但总觉得每件重要的事都明白得太晚,耽误女儿太多,如果有位经验丰富的家长早点提醒,也许我的女儿会走得更快更远。
小孩子学琴最忌家长迷茫、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上弯路。
我现在虽然明白了许多,但总觉得关于学琴的事悟出点儿“道”还真不容易,等你好不容易悟出点儿“道”又总觉得晚了点儿,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你读了这本书而学琴顺利,那同样也会给我带来成功的快感。还有个私心,就是我想以此书来激励女儿刻苦练琴(她现在是钢琴专业学生),因为我向她保证:“你每攻克一个难关的时候,都会是这本书最畅销的时候,因为是你印证了我的书很有用”。
我女儿农村出生,十岁才开始学弹钢琴,3年后即获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广东赛区金奖,14岁又顺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钢琴专业。
向我取经的家长总认为,即然你不懂音乐,那你女儿主要是靠天分罗!可他们哪里知道,为了女儿学琴顺利,我曾自掏腰包,在珠海市公共广场上搭建钢琴舞台,免费邀请琴童、家长、老师过来自娱自乐,以此煅炼女儿的胆量,在交流表演中激发兴趣,同时,向来宾讨教经验、见识。
“您的孩子跟谁学?买的哪种钢琴?用过什么教材?老师怎么上课?在家怎么样练琴,孩子不认真时有什么办法?„„”一个月下来,我成半个专家了。也就是在那段日子的交流中,我才知道深圳有位全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知道了关于学琴的几本好书,和后来改变我女儿学习进程的好方法。我的学琴见识以及女儿的进步来自于我强烈的关注。
为了弄清怎么样选购日本二手钢琴、琴键加铅好不好等问题,我曾向国内十几位专家名师请教,要知道,找到他们的电话就已经是件很难的事了,还有我女儿在家中弹琴,我从外面拎着大包、小包回来,里面的曲子没有弹完,我是绝对不会敲门打断的。尽管手被勒得很痛,我会一直坚持等她弹完才进门。女儿总是一脸庆幸地对我说:“这么巧,每次正好弹完,你就回来了”。我呢,只能一语双关地笑道:“想我早点回呀,那就努力把曲子弹完咯~”!读到这儿,您还会相信我女儿是主要靠天份进步吗?
为了您尽快直接进入主题,我还是人经常被家长问到的问题来写吧!
1、关于天分
如果想成为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就需要极高的天分与运气。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琴为了丰富生活、陶治情操、学个业余十级的孩子来说,天分是足够用的,因为今天孩子的学习条件及智力水平要比莫扎特年代好出很多。现在不缺乏有天分的孩子,但缺乏有心关注的家长和非常专业的老师。
国外有专家做过调查,业余学琴较为成功的孩子往往不是天分最高的那一类,因为那种孩子过于依赖天分,而不会踏实刻苦练琴,所以走不远。
而天分次之的孩子,为了完成同样的练琴任务,只有依赖“笨方法”——多动脑筋,勤奋刻苦,慢慢地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会学得更好些。
弹琴不同于唱歌,天生嗓子好会占很大的优势,弹琴的先天条件好,但是不刻苦、不动脑筋练琴,学到业余十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天分,对于孩子学好钢琴而言,天分只占30%,家长的正确关注占70%。当然国外也有人统计过:钢琴弹得好最多的是A血型,其次是B血型、O血型、AB血型。
但是不会弹钢琴的儿童,各种血型中所占不多的。这说明,只有家长关注了学琴这件事,孩子血型的那点优势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即便是天才少年,孩子能够走多远,还是与家长关注成正比,郎朗如果不是他父亲的关注,肯定走不到今天。
当然,大多数儿童学琴是为了提高素质,而非想当钢琴家,所以更不能认为,有天分不学钢琴,没天分就不用学。音乐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您能说您的孩子天分高就去上学,天分不高就不去上学吗?
2、关于兴趣
没有对音乐的喜爱,就没有学习乐器的兴趣,所以,儿童在开始学乐器前,要多给他们听一些经典音乐来培养兴趣。
有机会,让您的孩子亲自去听听其它弹琴很棒的孩子的钢琴演奏,这对激发孩子的兴趣非常有帮助。
我女儿就是听了她班上的同学弹钢琴后,才非要学的,只可惜那时她已经10岁了,喜欢钢琴晚了点,要是我们家长在她4、5岁的时候就带她去听别的小朋友弹琴,也许她的兴趣会被早点发现。
女儿的好奇心,攀比心很强,看到别人弹得那么好听,就总吵着想学。
女儿10岁时,我们家的条件还非常不好,正缺钱付房子首期,连电视机都不舍得买,可一想想将来有钱也买不来女儿童年的钢琴梦,就还是咬咬牙,花掉壹万五仟元托熟人买回一台日本原装的二手KAWAI钢琴。
可是女儿喜欢了一个多月,就开始降温,不那么爱弹了。幸亏我这人好跟其它琴童家长交流,乐于到处取经,终于有位既是家长又是音乐老师的朋友教了我一招,让我回去试试。
方法是:回去找个调律师先把钢琴的音调准了,然后在键盘中央C所在的8度音域内,随机地敲个音,让女儿听,但不许看,允许她以试弹的方式来找出我刚才敲得那个音。
把这种听音训练当游戏玩,每天坚持十几分钟,没过多久,大概是一、二个月吧,女儿竟能不用看,用耳朵听辩就能找到我弹的任何白键单音了,在不识谱,没有任何乐理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在琴键上弹出她听过的儿歌,似乎表现出她所谓“天才”的一面,这下她又开始非常喜欢弹琴了,因为她老想炫耀她的“特殊”本领。
二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叫“固定音高训练”。
二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叫“固定音高训练”,小孩子在没有接受“首调”概念(不论是什么调即在键盘上音阶都唱哆、来、咪、发、唆、啦、西、哆)前,较容易接受固定音高(即不论什么调,键盘上的每个音,都唱它的键盘固定音名),小孩子脑子里有了固定音高,对学钢琴来说就是非常有优势。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容易有音乐的耳朵,捕捉音乐元素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今后的乐理学及技术钏练中,表现出所谓“天才”的一面。因为小孩子接受新东西,有个“先入为主”的取向,所以训练“固定音高”最好在小孩没有学任何乐理知识前进行,那样就会直接反应,不会造成经过理论中间转换。这个过程,就好像,你儿子刚进幼儿园时,班上谁是谁全不认识,过了几个星期,谁在喊他,他不用看,凭声音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位小朋友在叫。你儿子这是肯定还不会写这个小朋友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小朋友的性别。这种直觉反应,就是一种天赋。所以小孩子学钢琴有没有兴趣和天赋,还是在于家长您会不会非常关注地去正确引导与开发。
3、关于家长
很多人认为,学琴老师比家长重要,为什么不先谈谈老师呢?我认为,如果家长不关注孩子学琴,就很难为孩子找到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也不愿意教家长不重视的孩子,找不到好的老师,孩子学琴基本上没希望了。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家长的关注是第一位重要的。
家长关注不是要求亲自去学弹琴、弄懂乐理、和孩子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而是要求家长对钢琴的教与学有较多的了解、见多识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心中有数,了解很多针对性解习问题的办法。
我女儿曾经把莫扎特很抒情的奏鸣曲乐章弹得象进行曲,老师说,要多听碟,孩子和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只到一年后,我在另一位非常优秀的琴童家听到很多经典光碟后,我才发现听到陶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我把人家的经验借鉴了过来,并且更加夸张地加以运用。首先,我在家中卫生间装了一套3000多元的音响,并且安上了感应开关,人一进去就会自动播放。南方天气炎热,几乎每天都要洗澡(南方叫冲凉),所以女儿每天听碟时间都不少于20分钟,2年多过后,她就轻松地听完了200多张经典光碟,既不影响休息,又不占用做作业时间,收获却是巨大的,老师说她乐感好多了,理解、记忆典子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学琴进度大幅提高。
很多孩子都喜欢钢琴,但却不喜欢吃苦去练,我女儿也不例外,为此我想过很多办法,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较为有效的。我去书店找了一些我女儿很爱听的哲理笔话,然后将笑话的名称写在手心里,每当她认真弹完老师布置的练习,我就偷看一眼手心,开始给她讲笑话:“话说有一个小孩举首个螺口灯泡,坐在他爸肩膀上,准往螺口灯座里安装,爸爸杠着儿子,见许久没有动静,就问,儿子,安上去没有?儿子抱怨着答道:我在等你原地打转呢,你都不在下面转,我怎么知道往哪边把灯泡拧进去”?
女儿听完,笑个不停,开心得不得了。我接着说,这个儿子太依赖他爸才闹出这种笑话,你肯定不会像他一样。以后,每当女儿太依赖时,我一张口提起那个装灯泡的小孩,女儿就会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类似有教育意义的笑话,我没少费劲去找,为了能听我下一个精彩的笑话,女儿总能认认真真地弹上一阵子。我发现,笑话比棍棒说教,奖钱、奖一餐麦当劳以及各种花样翻新的物质刺激管用得多。
久而久之,我女儿的性格也变了,变得越来越爱开心地笑。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开心笑的机会太少,甚至都不会笑了,所以我认为家长帮不了孩子学习辅导没关系,你能让他(她)每天会心一笑,就足够了。
这样的关注方式好过你帮孩子讲解十道题。关注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性格、比如:有条理、做事有恒心、乐观、耐挫折、有精神追求等,比具体帮他(她)做件事要有用得多。这个道理类似于教会人钩鱼比送人鱼要好。
学琴的缺乏运动,怕她身体不好,我又说服她把回家坐电梯改为走楼梯,还美其日:未来的校运动会跑步冠军,没想到她还真奔首这个跑步冠军乐意地每天爬起楼梯来。没有想到半年后的运动会上,不爱运动的女儿,居然得了个100米年级第二名,令老师同学大跌眼镜,纷纷向她取经,女儿只是鬼秘地笑,什么也不肯说,弄得老师打电话来寻问,再到后来流感爆发,很多弹琴的小孩生病不能去上钢琴课,而我女儿一次病假也没有。连老师都佩服我“发明”的爬楼梯锻练法。
初级阶段的练习曲,练起来有些枯燥,我就对女儿说,你弹的时候听听它像什么,哪一句好听,哪一句不好听,看跟我听到的感觉一样不?女儿回答每个问题都弹上了3~4遍,全部问题答完,已经不知不觉地弹了十多遍!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用耳朵倾听的状态下弹了十多遍,这种用耳朵练琴的方法十分重要,此观点我从书上学来,只不过加以了方法的变通,让女儿不知不觉接受,经过一段时间验证,效果非常好。药片为什么要包上糖衣,那是为了让你好接受,苦的练琴方法,更需要聪明的家长包上糖衣。试想想,就是大人,我让你每天在家走10圈,你也会觉得很难坚持,但有有说,每走10圈奖1000元钱,带着目的,你肯定有兴趣走上100圈!其站在小孩的角度、用大人的智慧好好想一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教育问题,问题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静下心来替孩子好好想过。
女儿刚开始学琴的那2、3年,我肯定每天都有半小时静下心来在为女儿的学习想办法,但我只是想出个办法,从不替女儿去做。这就是我的关注方式,如果您也坚持这样做,您的办法一定比我还多还好。
4、关于老师
我的孩子考取钢琴专业后,我才发现,即使是专业院校学生,学生间的水平,还是极不整齐,相差甚远,表面看是“学生能力、天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太大的时候,就不能排除原来教他们的钢琴老师水准也是很不整齐的了。也许我的观点太极端,会得罪一些老师,但我还是认为:天下没朋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家长与老师,学生的问题,找根源最终大部分还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
尤其是钢琴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又饱受“文革”冲击,所以,有正规专业传承的老师少之又少,特别稀缺.。
经常有家长找我帮忙,希望找位学费便宜的钢琴老师,但我的观点是,好的老师学费一定不会便宜。找不可靠的老师,还不如不学。因为不学就不会有错误习惯,学了很多错误或者不规范的东西,将来改起来,反而比从零开始学还要困难。学钢琴最怕走弯路。你要去北京,老师却带你往广州走,等你发现错了时,还必须先回退武汉,才能重新开始向北京出发。这就是大多数便宜老师的效果。
所以,选择钢琴老师您一定要慎重。选择了不好的老师就像病人选错了医生一样,要么久治不愈,要么本没病却整出了新病,花钱更多,还很难受。
第二篇:《学音乐最怕走弯路》学钢琴三部曲——成人学钢琴,教你如何速成
《学音乐最怕走弯路》学钢琴三部曲——成人学钢琴,教你如何速成!成人学钢琴,大多都是为了兴趣爱好,或是为了完成儿时未完成的梦想。我们也许不需要成为朗朗、李云迪那样的大师,只希望花最少的成本,学最多的东西,弹几首好听的曲子,学些实用的即兴伴奏/演奏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么请你继续看下去!
为了快速达到以上目的,又不想走弯路的话,今天我教给大家成人学钢琴三部曲,那么首先:
第一曲:
我们要学会快速看谱!如何快速学会看谱呢?当然是要进行系统、专业的视唱练耳学习!
什么是视唱练耳呢?视唱练耳就是帮你快速看谱、听音、打准节奏、唱准音高的一门基础科目。而钢琴作为一门西洋乐器,钢琴学习者对五线谱的快速识别及节奏的精准击打是势在必行的。同时更多的钢琴爱好者,更是希望把会唱的流行歌曲,不用看谱就能够在键盘上马上把旋律快速弹奏出来。那么这一切的问题,视唱练耳可以帮您解决。
而作为中国的国情,更多的人可能只认识简谱,对简谱更为亲切。针对这一情况,同时也为了让钢琴爱好者更快地解决看谱问题。这里向大家推荐自学教程《学音乐最怕走弯路-视唱练耳篇》,采用专业、系统的方法训练看谱,同时在五线谱下面配备了相应的简谱,既
可以帮您核查看五线谱时是否读谱正确,同时在您达到一定程度,对音高有正确的判断时,又可以离开简谱训练快速看五线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易学易懂;
同时,该教程还为您解决了音高音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很多想作一个弹唱型的钢琴歌手,同时又有音准方面问题的朋友帮助很大。
第二曲:
把看谱问题解决了,当然就是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技巧不多却很关键。如:断奏、高抬指、连奏等基本功的练习,需掌握方法勤加练习。同时指法的分配也是很多钢琴初学者常问到的问题。俗话说“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曲:
学习相应的和声知识,织体编配等,进而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即兴伴奏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越来越被钢琴学习者所重视,主要是由于它的实用性所决定。成人学钢琴,或者看谱速度慢,或者对键盘的熟悉程度不够,正谱试奏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练习。而即兴伴奏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不需要乐谱便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当然,前提是有一定的视唱练耳与钢琴基本功。
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对您钢琴基本演奏技巧及钢琴必备的乐理知
识等各方面都可以为您指导,帮助您更快更好地学好钢琴。
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我推荐的《学音乐最怕走弯路-视唱练耳篇》,《学音乐最怕走弯路-巧学钢琴篇》和《学音乐最怕走弯路-钢琴即兴伴奏篇》已得到全国甚至海外的学琴者的肯定,很多钢琴爱好者都在使用这套教程,其中更有部分学者在用该教程跟着视频自学。
在独创的“三维启发式”钢琴教学法的指引下,相信在学琴过程不仅仅是受益于某一方面,更能激发您弹琴的创作灵感,提高弹琴的兴趣!
第三篇:工作最怕不到位
工作最怕不到位
(摘自《芝麻官悟语》P214-216)
作为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肩负着组织、引导、管理、监督、指挥和协调的重任。领导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如何,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最终效果。工作态度和作风包括:能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做到认识到位;能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做到行动到位;能否严格标准,狠抓落实,身先士卒,求真务实,做到工作到位。
然而,在一些领导者的工作中,不到位的现象俯拾皆是,主要表现在:
一是说的到位,做的不到位。有的领导者最擅长的就是讲话、演说,在主席台上一坐几个小时,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有些领导大会讲,小会说,逢会必到,逢会必说,而真正需要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很难见到他有什么行动,或即使出场,也只是做做样子,上上镜头。他们是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种“说的到,做不到,只会台上做报告”的工作作风实乃领导者的大忌。
二是部署到位,落实不到位。有些领导习惯于开会、发文。每安排一项工作,总要召开会议,分管领导做具体安排,主要领导做重要讲话,主持领导再提出要求,这已成为一种定式。文件、讲话下发了一摞又一摞,政策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可以说,安排得非常具体,部
署得非常周到。他们认为,这就是工作。只要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自己的工作就到位了,就尽职尽责了;而工作安排后,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否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效果如何,他们却过问不多。实际上,部署仅仅是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工作在于落实。如果仅仅满足于部署,停留于部署,却不去抓落实,整个工作就很难到位。
三是表面到位,实际不到位。有些领导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做工作不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而是虚晃几枪,雷声大,雨点小,搞形式主义。有些领导干“实”的不行,玩“虚”的却很在行。你说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多少,但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上大作一篇接一篇。你说调整产业结构,他可以向你展示出宏伟的无可挑剔的调产规划,还可以安排几个精品工程让你参观,但数年过后,产业结构依旧,精品工程依旧,农民生活依旧。你说发展规模企业,他可以很快拿出某企业几年内成为亿元企业的可行性报告,调子很高,摊子似乎铺得很大,但几年过去了,目标没有实现,企业反而萎缩。到位不到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许多表面到位而实际不到位的做法,迟早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四是职务到位,工作不到位。有些领导者最关注的不是工作是否到位。有些领导者最关注的不是工作是否到位,而是自己的福利待遇是否到位。一般来说,领导者担任什么职务,他的工资、住房、办公、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待遇就会相应到位。但是,职务到位了,待遇到位了,工作不一定到位。有的工作不敬业,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只是看
报、喝茶,对工作只满足于发号施令,不愿到基层、到企业、到农村,即使下去也是“蜻蜓点水”,为完成任务而做做样子;到基层和企业,不是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基层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是走马观花,既提不出指导性意见,又拿不出合理化建议,倒是给下级增添了不少麻烦;有的是“虎头蛇尾”,一件事的前期工作还抓得很紧,也初见成效,但缺乏始终如一的拼劲,后期工作不到位,结果前功尽弃。领导者的工作不到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也损害了领导者自己的形象。
第四篇:《工作最怕光说不练》读后感
《工作最怕光说不练》读后感
财务处李少杰
近日读美国人写的《工作最怕光说不练》一书,有两方面的感触。一方面是关于说和做的关系,用我们中国话来讲,就是“信”。说得出且做得到,谓之言而有信,知和行统一了,没有差距,否则就是言而无信,行知分离,产生差距,导致失败。
其实国人在这方面的认识很早,很深刻。老祖宗的无价文化瑰宝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和教导。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史记》中也讲“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所谓一言一诺,就是应允和承诺要做的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允与承诺本身就构成了责任与义务。这种责任寄托着某种愿望与要求。承诺方是否诚实地履行自己的诺言,本身是个做人的道德问题。
古往今来,数不尽的英雄豪杰用鲜血和生命践行自己的诺言,生不背信,死不弃义,名垂千秋,感天动地。远的不说,就中国共产党这几十年的奋斗历史,千百万英烈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庄严的承诺而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依然是时代的主流。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不可能呈现精神与物质两大文明的繁荣景象。而现在有很多人,很多企业,还有个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却不知道把“信”丢到哪里去了。
“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信”为做人之本,也是立业之本。“信”不仅体现于“言必信”。同时又体现于“不轻言”。所谓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另一方面是如何把说出来的想出来的事情做到实处。落实到工作中,就是“执行力”。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有思想的人。但是仅仅知道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纸上谈兵永远都只能望梅止渴。因为在行动的时候,会浮现出很多新的没有想到的现实的困难,需要有更细致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去执行,踏踏实实地经历众多坎坷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曾经有个人,他不懂电脑,但他的触角几乎蔓延到所有电脑 ;他不懂管理学,但被全球公认为商界奇才;他不懂广告,但他本人和公司具有最具穿透力的点击率。从当年的落魄青年到今天的全球商务巨头,所有的神奇都源自他心中最初的梦想。有人说他是疯子,更有人说他是骗子,因为他的梦想匪夷所思。于是仅靠两万元起家的他,便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用行动书写出一句创业名言。他的一个梦想,改变了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同时改变了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我想,其实这个梦想不只在马云的脑海中出现过,但最后只有马云坚持将这个梦想一步步变成了成功的事业。这里面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我相信,马云也经历过失败,而且不止一次。但他一定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从失败和探索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我最钦佩直接把新思想付诸实践测试的勇气,而不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成败无休止的讨论。在读书的同时,我也在检讨自己,在工作中努力避免眼高手低的问题,从本职工作环节认真做起,为市政公路行业贡献自己实实在在的力量。
第五篇:家庭教育最怕五句话
家庭教育最“怕”五句话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就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经资深教育学专家亨德森·杨多年的研究表明,在父母教育孩子中,5句话应该规避。
“你怎么这么笨,以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孩子做错题目时,这句话是很多检查作业的家长都挂在嘴边的,虽然说者不一定有心,但是孩子却会听进心里去。这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打击,而产生的后果就是孩子心里面有自卑感,对父母产生逆反思想,进而厌恶学习,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其实“好孩子的进步是赏识出来的”,孩子犯错总是难免的,家长采取的应该是更多的赏识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问题,给予他更多的人文关怀,帮他一起解决问题,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住嘴,你再说看我怎么收拾你”
孩子顶嘴时,家长都爱说这句话,虽然很多孩子在家长说了“住嘴”以后就真的不继续说话了,但是心里面的想法可是越来越多了,有的在想:“我明明就是对的,懒得和你说了。”也有的仅仅只是因为知道继续顶嘴的话将会挨打,所以碍于棍棒的威力而停止争辩,实际上心里是不服气的。其实,孩子顶撞家长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想法,一味地顺从父母并不是件好事,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争辩的权利,耐心地听孩子说完,指出其所说的不对的地方,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发掘孩子的个性。
“绝对不行,这事我说了算”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威。但是父母的权威不应该建立在孩子惧怕的基础上,作为父亲,应该在孩子面前体现的是一种英雄主义,而作为母亲,给予孩子的应该是一种母性特有的人文关怀,不能对孩子的想法、做法和说法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来一票否定。
“你爱怎么就怎么,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作为父母,会对孩子说不管就不管吗?答案是不会的,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所谓不管的话只是一时生气才说的,但是年幼的孩子可不会这么想,他听见这话后只会认为爸爸妈妈真的就不管他了,而伤心难过。其实,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犯很多错误的,犯错并不可怕,因为犯了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面对孩子错误时,家长千万不要放弃,应该给孩子机会来改正,否则孩子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进而做出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
“如果你考试得了第一名,我就给你买......”
这是一句最直接有效的激励孩子的话,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就是贪吃贪玩吗,在这种物质奖励的刺激下,孩子确实会为了自己想要的、想吃的东西而努力。但是,外部的动机却是不可持续的,家长不应该靠物质刺激来促使孩子上进,而是要帮孩子树立雄心壮志,让孩子产生内部动机,因为只有内部动机才可能长期地让其不懈地自发努力发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