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4: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 务实 高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是一个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在新课程的理念带动下,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积极学习,提升能力

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每个人都特别重视理论的学习,具体措施是:

1、集中学习与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相结合,积极有效的落实我校的“五个一”工程,及时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另外无论是外出培训的教师还是学校的培训,我们回办公室后都会再进一步的学习,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提升。

2、定期观看名家的课堂实录,看后我们针对某些环节进行研讨,抓住优点为我们教学所用,长期以来,专家的示范引领也是我们汲取营养的一途径,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升,个个成为了教学能手。

二、课题引路 探究新法、我们每个学期开始都会根据我们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小课题。在课题研讨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一次次失败,不气馁,一次次成功,不骄傲。在“新”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出成果。我们先后研究了许多课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爱上读写》《精略结合的有效性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探究出了如何巧用多媒体,让阅读“实”起来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让学生习作“亮”起来;让口语交际“趣”起来;让读书“厚”起来。

在2015年,我们重点研究了精加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组成员集思广益,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总结出了三课时的教学流程。精略结合课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结合点,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训练重点,真正实现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认知、实践与运用。精略结合课教学打破单篇孤立教学的弊端,能突出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重要途径。我组教师也给全县的语文教师示范引领,木艳敏老师讲授的《》,胡亚东老师讲授的《》,得到了全县语文人的好评。

三、狠抓课堂 提高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达到高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1、教案设计集思广益。每节课的教案都是经过本组全体教师一起研讨而成,集体的智慧,形成一套确切可行的教案,每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作业检测有实效。每课作业,每单元测试、每次月考都是十位教师智慧的结晶。大家共同设计,根据学生易错、不易懂的、没见过的题型来设计作业,每次习题都要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出发点,决不让学生做重复作业,做无用功。

3、培优补差均衡发展 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每个班中总有一些优等生和潜能生,只有把优等生培养好了,班中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优秀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抓两头,扶中间”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因此,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总能看到我组老师在教室里给潜能生耐心教导的忙碌身影,努力让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而在平时作业的布置上,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易操作性,多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不束缚优生的发展空间,努力让他们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4、交流探讨时时见。每位教师每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目标达成进行反思,随时与本组教师合作交流,小小的研讨开始了,大家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说出自己课堂上的生成,最后形成一个解决小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每节课后都是我们探究课堂效果的时间。

5、课例研讨准时有效。单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一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提出问题,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发表见解,发帖的教师认真阅读后,整理成论文再发到网上供老师们学习借鉴。双周的课例研讨根据网上的问题展开,我们经过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对研讨的问题进行系列化的研究。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难点是否突破,课堂是否高效,课堂师生活动是否有效,进行全方位评价。研讨后要撰写评课稿,讲课人根据建议形成二次备课,其他教师要进行二次上课或一课三上。同时我们还采用同课异构方式,集每位教师每节课的优点,形成特色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6、“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组十个人,都结成了对子,有经验的教师要帮助没有经验的教师,全方位提高了每位教师的素质。如我组教师姜晓侠老师,在乡下时,曾是英语教师,开始时对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总走弯路。我就与她结对子,她每天听我的课,我每天听她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堂示范。我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切磋,她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高,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县小学语文“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执教的《荷花》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同年,在全县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中,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也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在实践中我们组做到了师带徒,徒促师,形成了你帮我赶,你赶我超的教学氛围,个个成了教学骨干。

7、激发读书兴趣,提高师生素质。根据3311读写工程要求,我组早已走在读写前列。我们教师以身示范,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必读书目,读自己喜欢的书目,时时记录心得体会,常常一起分享。书写功底虽然不高。但我们小组教师也是比比看看,不断进步,作为组长,按照学校年龄要求,我可以不用练习书法,但我从未间断过和姐妹们一起练习,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得有一手漂亮的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让孩子真正爱读书,读好书。我组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孩子读好书,帮孩子挤出时间多读书,跨越班级多借书。在阅读教学中精讲,留出大量时间让孩子好读书,晨读、午读、暮省,让孩子时刻走进书的世界,真正做到与书为友。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给孩子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我们组定期举行各项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上学期在读写活动展示活动中,我组10位教师的读书汇报课得到了县、市领导一致的好评,并给全校做开放课堂示范课,做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孩子们书读的多,阅读与写作能力不言而喻,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我们教研组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我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长。在期末合格率验收中成绩名列榜首。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五年级组在各位领导的引领之下,将继续探究,深入思考,实践行动,真正做到创新、务实、高效,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颗闪亮的教学之星。

第二篇: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稿

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很荣幸能代表数学组的老师在这里讲话。首先,我非常高兴,我们能在元月调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数学组的光荣,也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经过半年时间辛勤耕耘的结果。我也代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的肯定和表扬。说是交流经验,我有点不好意思,那么我就作为代表把我们上学期的教学和备考工作向各位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吧。

一、我们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上学期我们数学组的六位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多年的毕业班经验,对各个知识点了如指掌,精力充沛、精神旺盛,教学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着共同的性格特点:争当先进,唯恐落后。记得刚开学,我们就从第一堂课开始,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每一个学生,甚至课后把少数基础特差的学生留下单独讲解和反复练习。数学学科特点是: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学习的基础,不要妄想到考试时再临阵磨枪。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期中考试时,我们的数学在同类学校中优秀率排名第二,其他各项指标均为第一。这样我们心里就更有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期末考试的目标:力争第一,确保第二。

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才是思想得以实现的保证。

记得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校长给我们全体师生作了报告。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高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争第一的目标,我们四人作了一次严密的集体备课,达成如下方案和措施: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新课。我们除了按照常规的备、教、改、辅进行新课之外。对于有些学生难以接受的章节,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比喻说上学期的《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若在黑板上讲比较麻烦,而且效果不见得好。后来我们就发扬团队精神,一起讨论、一起设计,分工合作,完成之后,大家轮流使用,资源共享,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整个制作过程,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问题弄清楚。每章上完后,必做单元检测,对于学生出现的重点问题,及时补讲。

(二)复习与新课相结合,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

我们的期末复习不是单纯的等到所有的新课上完才进行,而是把已经学过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穿插在新课期间的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比喻说上学期有理数的计算、解方程等内容学生觉得都会做,但总不能一次性做对,不是这里掉个负号,就是那里多个负号。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强化训练才能避免少出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当时我们组的老师一直是牺牲自己中午休息的时间,对自己所带学生进行分期分批的进行个别辅导和训练。今天留这几个,明天留那几个,或者是今天留这个小组,明天留那个小组的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漏掉,并且把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好记载,没有过关的同学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的想法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三)广收资料,为我所用。

我们都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出题方法和方向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片空白。为了少走弯路,我们除了使用自己手中的资料之外,还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弄到其它的学校的资料来作为参考。还有我们也想办法弄到一初所用的复习资料。当然拿来之后,我们不可能一一使用,只能从中挑选适合我们学生的东西为我们所用。以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之功效。

(四)面向全体学生

初一的学习是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也就是金字塔工程的塔基部分。要想我们搭建的金字塔有高度,那么它的塔基部分必须有广度。而我们的学生本来就不多,要想塔基有广度,就得把我们拥有的零砖碎石都用上。所以我们不敢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注重基础训练,让他们还能动一下手,让他们也能体会一下成功的喜悦,保留一份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摸不着头脑,一无所获。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既注重高度,但绝不轻视他们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以上几点,是我对上学期初一数学组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小结。若有不周到的地方,谢谢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上学期的成绩是终点,也是起点,在新在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攀上新的高峰。谢谢大家!

第三篇: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我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这10年来,我所任教的学科变动频繁,年年换,一会儿语文一会儿数学,并没有潜下心专心钻研数学。今年学校安排要求改教数学,还是高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说初教高年级数学心理压力较大,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心理一直没底,我抱着要做,就要做好,要对得起全班25名学生这样的心理,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只是默默的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感觉并没有什么 “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各位老师们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来说,学习是首当其冲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在业务上过关,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从自身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着手,严格要求自己,从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抓起,苦练教学基本功;其次是把这学期的教材、教案等一系列材料借好,利用空余时间先把其内容过滤一遍,然后还要借阅四年级上下册课本、五年级下册课本通读一遍,了解一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光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只要与之相关的教学参考,我都要看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我会用心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寻找问题的最佳方法,直到问题解决的清晰明了。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

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认真做事,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高效率做事情等。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不学就会落后,因此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做数学题时要准备演草纸,准备一次两次是件简单事,谁都能做到,关键是每次做题时养成习惯。

会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不乱涂乱画,尤其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很多家长说”他会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聪明,就是计算容易出错”等等,而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采取每次只做2-4道计算题,一天一次,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开始,学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扬全对的学生,慢慢的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计算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了。

三、建立良好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先培养一批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内确实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尤其现在一个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级,班干部就更为重要了,同时班

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在作业中画笑脸,在卷子上写评语或写一张纸条悄悄压到学生的课本或作业本中,给孩子一个惊喜或一个提醒,这些都是我的一贯做法。有时,也会写一张卡片或握手向有进步的孩子表示祝贺。总之,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都要让不同的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

四、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爱好学生并不难,爱有问题的学生那才是真爱。因此,要舍得在后进生上多做文章。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从点滴入手,除了与其谈心,有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以外,每天我都要抽出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如头脑灵活的周洁、卢迪同学,通过辅导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由班内倒十名前进到前十名。如于爱林同学,到我们班时数学考了十五分的成绩,反应迟钝且不爱学,父母忙于做买卖,无暇管理,这样的学生确实让我头疼,不管吧,他的学习会越来越差,对学习丧失信心。管吧,确实困难,讲一遍两遍他也听不懂。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单独辅导,还组织了学生一帮一活动,让优等生做他的小老师,随时给他讲题,慢慢的这个学期也有了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教师上课时要讲求实效性。

现在,每周只有四节数学课, 课越少,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越要有好的效果,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六、关心学生成长,沟通心灵的桥梁

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有一次,同学们正在做作业,班内静悄悄的,就听到一个学生喊道妈妈,我一愣,问道:什么事?同学们笑了,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的看着我,满脸通红,说:这道题怎么做。虽然是脱口而出的一句称呼,但在我心里似乎有一股暖流涌来,我感到对他们的付出,我无怨无悔。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对于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我也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所带的班级里有几个特殊的学生,王一惠的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自他的母亲去世后,他可爱的小脸上失去了笑容,沉默寡言。樊晓婧和她妹妹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天天想念他的父母,整日闷闷不乐,甚至无心读书。

赫慧婷同学因父母离异,处于单亲家庭的他性格倔强、任性而又自卑。针对这些情况,我与其他课任教师商量,决定对他们以鼓励为主,倾注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关怀。学习生活中注意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及其微小的。如劳动中干了点重活,考试成绩提高了几分,帮助了某位同学等,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他们我时常与他们谈心,在班级中要求同学们学习他们面对困难的精神,让学生多于他们交往,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我倾注了爱,在他们的作业上写一些激励的话语,尊重他们,教育他们,慢慢地他们的成绩提高了,与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的爱,理解与鼓励呀!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了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鱼在水中一样,那它会给你带来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的多。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

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前进的道路上也许充满泥泞坎坷,也许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管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快乐学习,学以致用,不断增长智慧,不管怎样,我还会继续用强烈的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去培育那些含苞欲放的花蕾盛开绚丽的花朵。

回首我的教学之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勤奋敬业,踏实工作,快乐学习,学以致用,从师十八年了,岁月的磨砺中,我记下的除了这些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考外,还有自己的几点困惑:其一,懒于书写。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他们

写起文章来顺理成章,读起来更是让人寡目相看。而我总是心动而不行动.其二,电脑使用水平低级,不会制作课件。其三,学习的劲头还不够大。以上这些,都是我面对的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的成长。

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能力强、素质高的同事和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的家长群以及性格不异的学生。所以我经常留心向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学习或讨教经验,但更多的是抽空阅读,在学习中运用,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与优秀的老师相比相差很远,做的还不够。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我会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

第四篇:语文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或在紧张地记笔记,或在忙着找书上的知识点,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1、以学定教,因学而生

真正的生本教育,应该是“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所以我们教师拿到一篇新课文,是否应该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从文本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感情点、能力点、生长点,从而找准“切入点”,以学情定教情,因“需”而动(即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学任务的需要删繁就简确定教学内容),应“势”而动(即根据文本内容、风格、语言特色及学生的喜爱程度审时度势确定教学内容),因学而生。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不管是参赛还是平时教学在备课时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2、以学为主,以教为导

一节充满活力的课,不是看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课堂中,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每位教师都要想尽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入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真诚、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如小组PK赛,评比蓝星、红星,评选优秀小组或个人,运用图片创设情境等。

3、备课中正确定义“预设”,使“生成”事半功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并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教师的备课应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预设的生成引导方向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真正让学生有的放矢。

教师备课时要甘于“忍痛割爱”。语文课追求简约之美。当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创意、教学课件,甚至是一段教学用语离开了教学目标的时候,它就是再美也要忍痛割爱。

备课中留有空白,让“预设”能正真的生成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一放一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充分开发,课堂的生成效应逐一显露,弥补了以往的生成缺失。

4、多元解读文本,营造百家争鸣的“生成”氛围。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语文课堂的生成是一种资源的生成。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是课堂生成的重要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文本资源,通过语言的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学语言的提示下,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行文本形象的再生成,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品析文本形象。这也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发更丰富的预设以收获更广博的生成。

5、在“生成”中拓展创新,力求“生成”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创造才能与生俱来,假如老师能在课堂现成的生成基点上为学生构筑一个平台,那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

老师执教《背影》一课时,可提出“假如你是此时的朱自清,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的预设;《幽静悲剧》时,上课伊始时情境导入及拓展延伸版块“悲剧之思”相关图片的出示“这里曾经......而如今......”的预设;《阿里山纪行》时,“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之行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今天的行程?参照文章中作者行踪,完善解说词”的预设;枣核》时,“请你试着给文章换一个标题,是换的好,还是原来的好?”的预设;《都市精灵》时故意留白的预设,让学生添上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提出了“我想知道郧县的精灵应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有无动物作为衡量城市的标准?”“作者为什么能把动物写得那么可爱?”等问题。这些预设不仅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更生成了新的资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整体与细节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意整体美与细节美的结合。整体美,首先语文教师要整体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对教材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把握。最后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语言文字的本质和灵魂是情感,就是美。纵观以往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情感体验和美感,琐碎的问题特别多,分析零乱把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教师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简约,要有创意,要有亮点,要突出“一课一得”。如《蓝蓝的威尼斯》可设计为“激发读趣,感受美——想象美景,积累美——畅游胜地,实践美——质疑探究,思考美”;《背影》一课可以“背影”为线设计为“感知背影——品析背影——诵读背影——话写背影”;《幽静悲剧》一课可以“悲剧”为线设计为“明悲剧之事——品悲剧之惨——探悲剧之因——避悲剧之举”;《枣核》一课就围绕着“请你试着给文章换一个标题,是换的好,还是原来的好?”这个问题,从结构上、从内容上、从写作手法上、从情感上等几个方面深入研读文本。细节美,就是我们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包括教师的仪态,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教师的基本功,师生的评价,环节与环节的过渡语,板书设计等等。

7、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叶圣陶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还要让学生会学些什么,更要让学生会用些什么。这次大赛中,只有部分教师重视了学法指导。如郭长霞老师教学生如何写导游词,周慧老师教学生如何赏析语言,潘丽老师朗读技巧的引领等。教师不能从“教”的角度看“学”,而要从“学”的角度看“学”,更要从“学”的角度看“教”。教师不能用教师的眼睛看教学过程,而要用学生的眼睛看教学过程,教师不能只当教者,更要善于当学者(学习者)。

8、感悟与朗读的关系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9、精讲与精练的关系

语文教学也要学习理科教学,重视当堂训练。训练的题目也要精编精选,紧扣课堂教学重点设计。

“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语文课堂是润泽生命的殿堂,语文的本色是简朴的。洗尽铅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

我眼中的语文生本课堂

何谓 “生本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为了学生发展的课堂,为了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生为本,是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个永远不会落伍的话题,但真正的要在教学中、在课堂里落实以生为本,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针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浅谈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背景

许多成功的课例都十分注意新课学习前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新知时的心理环境布设,这是生本课堂背景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若学生的学习情绪高、兴趣浓,则课堂上积极主动,踊跃表现,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反之,则表现为消极被动,懒于思考,启而不发,课堂效率低。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堂背景这一环节的展示。

例如,优美的画面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也是设计课堂背景的一种有效策略。上次我在执教《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时,在上课前先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鼎湖山的优美的图片,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鼎湖山听泉来,把他们带进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对她们接下来的上课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如上课刚开始,师生之间的谈话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也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上新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谜语让学生竞猜,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又能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有些感情色彩较浓的课文可用相配的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情节有趣的课文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等等。

总之,课堂背景设计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造“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否则的话,如果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放开,而在实际操作时,总是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没学好,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思维框架去学习,那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大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

反思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讲台下的学生们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多时候,在新课一开始,会很形式地对学生发问“你们想了解什么或者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等类似问题,这看起来似乎是以学生为本,鼓励他们敢想,看起来似乎是个好的开头。但是,纵观整个语文课堂,学生并没有围绕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来共同探讨问题,相反,是老师一直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如此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一味思考老师的发问,而自己不敢说自己所想的,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

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要敢想、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教师,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与碰撞,强调对问题的多角度的理解,善于对同一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着力点应是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性,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希望在“生本课堂”的带动下,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日趋成熟!

语文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课堂上的激活艺术

随着年级的升高,年纪的增大,我发现我班的学生上课的气氛越来越沉闷,发言的同学总只有那么几个,寥寥无几。不管你老师如何地上窜下跳,声嘶力竭,好多学生像老僧入定,稳稳坐着,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好像你老师讲课与他好无关系。做为一位语文老师,就像一位琴师,有了好的技艺,需要找到知音,可是不管你在上课如何启发,总找不到几个响应你的学生,这种课上起来真是令人丧气,越来越没劲,真是无奈呀。

我分析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大了,爱面子了。小时候不懂,说话大声,说错了也不难为情,可现在却怕说错被其他同学笑话,所以有部分害羞的学生知道了答案也不举手,宁愿藏私,只坐在那儿听别人讲。

2.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课堂上师生讨论的问题他一下反映不过来,不会组织语句,所以答不上来。另外,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他从来只是听众,而不是参与者,我反复强调要抓住发言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但他们却任由机会白白流失,不懂得珍惜。

3.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时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基础差别很大,而我们老是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你的讲课失去了好奇心,没有了新鲜感,所以一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或思想开了小差,上课似听非听,更别说是发言了。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激活课堂的氛围呢?我从教学实践出发,又参考了些教育理论,并从听课中得到的启示,总结了以下几条,以此来指导我今后的课堂教学。

1.重视课堂起始的导语。

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需呈现场发挥,随机应变。用自己的学生和借班上课导语是不能一样的,借班上课导语之前要增加一些“见面礼”。常见一些特级教师只用两三句风趣幽默的“见面礼”,就能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激活。2.要用巧妙的方式提问。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你不见,一堂好课常常是由几个巧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点”活。

3.仔细倾听,善用鼓励。

鼓励是一门艺术,研究课堂教学就必须研究它。鼓励有许多种,有的教师侧重语言鼓励,有的教师侧重表情鼓励,也有的教师侧重动作鼓励(如点头、手势及掌声等)。不管哪种鼓励,只要被学生接受,配合默契后,都能收到较好的范果。经常使用鼓励的教师,课堂上像有一股春风,师生配合自然,交流默契,经常充满会意的微笑,学生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踊跃,这样的课使人百听不厌。

4.说话风趣,添加幽默。

幽默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也是一种艺术。老师讲课不能老是板着面孔讲,在课堂显得沉闷的时候,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用来调节气氛不是挺好吗?当然,课堂上的幽默一定要健康、高雅。如果备课时有所设计使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其效果会更好。如一位老师在介绍茅盾的生平时,顺便插入了茅盾先生背诵《红楼梦》的小故事,效果甚佳。

5.课堂竞赛,激发兴趣。课堂上引入了竞争机制,那课堂气氛可想而知。竞赛可以分为两组型和多组型。两组型就是把学生一分为二,答问时可以一组一个轮流答,也可以出题后抢答。抢答更容易激活课堂,但组织不严密容易造成混乱,需要老师精心组织,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研组学习材料

——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反思的三种现象

现象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话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反思:

(一)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1、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在这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学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胀,个性日渐磨灭,其阅读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2、学生无其它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这样,由字码破解成音码,再由音码翻译为意码,成了学生固定的阅读思维程序。他们从未学过默读,更不知浏览是什么,以至于有学生在考试时还要出声读卷。对他们而言,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试想,这样的学生如何上网浏览,如何看书阅报,如何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需要?

(二)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笔者认为,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因为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种高心智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即放声朗读,那么,其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

结论: 这是浅表性的“选择性学习”,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

启示:

(一)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学习浏览。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潜心地默读,学会快速地浏览,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

(二)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让学生会选择。如果学生已掌握各种阅读方式,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他们知道诗词散文尤宜诵读,说明文较宜默读;初知大意需浏览,表情达意可放声朗读;在需保持安静的环境中不宜出声朗读(如其他人还在凝神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将“用你喜欢的方式”改为“用你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可能更为妥当。

现象二: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教师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读真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我们是否把朗读的功能过于夸大了?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在嘴边溜过,在他们大脑的皮层上未留丝毫痕迹,不待下课,这一切恐怕早化为过眼烟云。如此这般,不加咀嚼,怎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

(二)语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词析句吗?“适度模糊”是在当前语文教学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还凭借一定的品析理解能力为支撑。就像行书之与楷书,没有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哪来行云流水?何况,经常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后,要再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切切,恐怕不那么容易。要不怎会有学生怎么也想不通 “荒芜”与“荒无人烟”中的两个“wú”会不同,怎么也不理解“迫不及待”的“及”会不同于“急迫”的“急”。结论: 这不是“模糊性理解”,而是隔靴搔痒。

启示:

(一)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对一些成语,需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需要强调的是,这理解决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理应成为阅读的基本功。

(二)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朗读,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其完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才能进行大阅读,他们心灵中的文学园地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

现象三:在朗读比赛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对方,其他学生的评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教师在总结性评判时总会说:“平分秋色”。

反思:

(一)指出不足,就一定伤他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试想,这样的学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如何接受生活的考验?再说,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该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

(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

结论:这是狭隘的“尊重”,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启示:

(一)评判客观公正,才具说服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行得正,说得真,学生才会敬重你,学习你,才能在你的言传身教中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唯此,教育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光明。

(二)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不足。的确,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时,很可能会伤及弱的一方。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亲切的拍抚传达你对他的信任、期待、热爱。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

反思这些现象,笔者思绪万千。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的教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机械运用也好,都不是应有的态度。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这才是每一位新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素质。

第五篇: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教研组经验交流材料

————水泉中学数学教研组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每一个学期末都有很多的感慨,总觉得本学期有太多的遗憾和不足。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全体教研组成员适应新形势,提高整体素质,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主要组织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由教研组长确立主讲教师。除此以外,老师们还参加了“国培”等网上研修,教师们都能认真地观看视频,参与研讨,完成作业等,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对于自主学习方面,教研组强调了自我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们工作之余,结合自身情况,加强粉笔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加强理论的学习。

二、抓教研,促发展。

1、教研组会议。教研组每周开一次教研会议,会议主题包括理论学习、教研专题研究、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工作任务布置等,或观看优秀课例视频。在会议中,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认真做好活动纪录。

2、解决问题。我们数学教研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教学中遇到问题的集体解决这一块,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比较难的习题或者比较困惑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我们利用教研组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每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会把自己的难题用小本子写出来,老师们集体解决。同时老师们会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让其他老师帮助解决。每个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平淡,实际上很实惠,很有实际意义。

3、公开课。根据学校安排,教研组安排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要求教研组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同时还邀请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听课。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先由做课教师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然后其他教师在不存在任何思想顾虑下,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教研评课中,教研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每学期,教研组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计算能力。老师们特别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每一位教师的板书都有很大的进步。收到校领导的认可。

当然,我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活动计划有欠缺,活动过程不紧凑,活动记录不详细等,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会总结过去,计划未来。让数学教研活动再上新台阶。

下载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教研组教学经验交流整理稿

    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整理稿英语教研组十月末,我校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英语教学经验的交流。组长王宏扬,组员王海燕、李首铮分别发言。现将教学经验交流整理如下:一、重视持续培养和激......

    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实验中学化学教研组交流汇报材料 合作共赢,和谐共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的交流,实际是我对化学教研组常态工作中的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不谈成绩,只讲做法,希望得到各位的指......

    2014 教研组论坛工作经验交流

    化学组工作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因为上学期期末所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张老师安排我发言。说实在话,我很惶恐,因为在坐的任何一位老师都比我资历深,经验足。有那......

    小学优秀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定稿)(大全)

    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 东疏镇花园小学 赵雪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坐在这里,我想这对于我们花园小学数学教研组又是一次难得的提高机会。下面我把我们在......

    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5篇)

    教研求实效 创新促发展 谷有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和学习,我想这对我们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高机......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

    优秀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优秀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化学教研组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的交流,实际是我对化学教研组常态工作中的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不谈成绩,只讲做法,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教。 一......

    语文教研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最终定稿)

    浅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十八里堡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 胡天虎整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