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残联发布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残联发布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带领下,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残联组织辛勤工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康复
2013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746.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尤其是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指导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大力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
在901个市辖区和2014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21.4万个,配备37.9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1458个县的1844个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年度新诊断0-6岁残疾儿童5.0万人。
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805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4.6万例;为29.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2.9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8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0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已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2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14个。年度新收训聋儿2.0万名,在训聋儿3.2万名;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9万名;开展各级各类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培训专业人员6448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4288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4500名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开展彩票公益金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康复项目,为1.0万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各级康复机构共为3.2万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1927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39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888个;培训各级各类肢体残疾康复人员3.5万人次;全国共对35.4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3.5万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6721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418例,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1471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35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436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6万人次;全国共对13.1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2.4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同时培训儿童家长。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627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84.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79.1%,显好率达到66.2%,社会参与率达到51.4%,肇事率0.17%;解除关锁3702人;对46.9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建立了34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1.7万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
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128.3万件,其中装配假肢2.9万例、矫形器4.7万例,验配助视器12.5万件。
二、教育
2013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全国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1万余人次。各地也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3489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94个,在校生7313人;其中聋高中125个,在校生5704人;盲高中27个,在校生160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8个,在校生11350人,毕业生7772人,其中6200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753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8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其中视力残疾儿童0.5万人,听力残疾儿童0.5万人,言语残疾儿童0.5万人,肢体残疾儿童2.6万人,智力残疾儿童2.6万人,精神残疾儿童0.3万人,多重残疾儿童1.2万人。
三、就业
2013年,残疾人就业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就业残疾人36.9万,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0.7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8.7万,公益性岗位就业1.5万,个体就业及其它形式灵活就业14.6万,辅助性就业1.3万。全国城镇就业人数445.6万;1757.2万农村残疾人在业,其中1385.4万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5357个,其中残联兴办2022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335个,37.8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13年度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0111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5694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14704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936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334人和1043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四、社会保障
2013年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已有401.4万城镇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65.1%。在60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77.9万重度残疾人,其中73.1万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补贴比例达到93.8%。有56.8万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162.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共有1638.3万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1.2%。在60周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重度残疾人314.0万,其中302.9万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补贴比例达到96.5%。有175.2万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628.1万人。
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296.7万,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547.3万人,城镇264.8万和农村828.2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镇集中供养残疾人和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分别达到11.7万和65.2万;366.2万和92.0万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分别享受了稳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66.0万城乡残疾人得到了其他救助救济。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规范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5677个,共为16.0万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1750个;日间照料机构2000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1927个。接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到78.4万人。
五、扶贫开发
2013年,残疾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38.7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其中120.6万人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85.6万人次。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7.9万农村残疾人, 6.4万个单位和40.5万个人对贫困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残疾人扶贫基地达到6201个,安置16.4万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24.6万残疾人。
完成12.2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各地投入危房资金11.5亿元,14.4万残疾人受益。
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帮扶7684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安置6925名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贫困残疾人创办2372个村级农村店。
六、宣传文化 2013年,“中国梦”、“走基层”等国家重点宣传栏目推出了多篇有关残疾人内容的报道;结合“帮扶贫困残疾人”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推出扶贫工作系列深度报道《农村残疾人扶贫应该怎么办》;广泛开展典型宣传,组织媒体对全国11名优秀残疾人基层工作者事迹进行报道。全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残疾人题材报道40条,《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出88条,《人民日报》刊登相关社论、侧记和事业综述等80余篇。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20个,电视手语栏目36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539个,电视手语栏目227个。
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活跃,残疾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更加全面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以落实中宣部等11部委《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为重点,全国26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加强残疾人文化的意见,136个地市制定了本地实施意见;批准了全国32个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区)和10个内地与澳门残疾人文化示范市(区)创建;组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的5000余名演职员参加了声乐、器乐、舞蹈和戏剧小品四大类的比赛,少数民族节目超过20个,节目总数达348个,间接参与汇演的残疾人超过10万人,达历史之最;拍摄的残疾人题材电影《一生有爱》获蒙特利尔电影节优秀节目奖,联合摄制的电影《吴运铎》在俄罗斯举行的第十届尤·尼·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上荣获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导演奖。
七、体育
2013年,残疾人体育工作以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能力和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为着力点,全面实施“自强健身工程”,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全国27个省(区、市)开展了残疾人体育健身培训、比赛及体育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6000多场次。全国累计培养审批了524名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全国27个省(区、市)命名资助了90个自强健身示范点;为中西部地区配发了35套健身器材,并纳入示范点统一管理;累计共资助建设自强健身示范点203个。组织第七次全国特奥日活动、特奥足球比赛及家庭论坛等系列活动,特奥运动员达到115.9万人。举办了18项全国单项赛事,2200名运动员参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参加第22届世界夏季听障奥运会、第十届冬季特奥运动会等27项国际赛事交流活动。其中,参加第22届世界夏季听障奥运会获得12金、5银、8铜,位居金牌榜第四位。组织了27批次575人次的运动员集训,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和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注册登记的残疾人运动员达到6800人,审批的裁判员1188人、分级员45人。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达到31所。
各地深入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组织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254次,5.8万多人次参加;建设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达到596个;培训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达到5352人;组织省级残疾人体育比赛114次,参赛运动员达1.3万人次;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已达207个。组织地市级残疾人体育活动4568次,63.6万人次参加;设立地市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1591个;培训地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2万人。
八、维权
各级残联维权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开展。
2013年,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地方实施办法4件;制定或修改了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规章省级5件、地市级26件;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省级30件、地市级76件。全国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799次;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746次。全国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6606次,105.2万人参加;举办法律培训班1670个,9.6万人参加。
截至2013年底,全国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306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901个,办理案件7905件,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3096个,办理案件2.3万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743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464件。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国共出台了444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419个市、县、区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全国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3492次,无障碍培训3.6万人次;为13.6万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65.7万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全国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5.4万余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32.3万人次,其中集体访1145批次、1.8万人次。
九、组织建设
2013年,30个省级残联领导班子中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251个地市级残联在领导班子中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1625个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已建乡镇(街道)残联4.0万个,已建率达到98.0%,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4.6万名;已建社区(村)残协58.1万个,已建率达到92.6%,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53.8万名。
全国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已达11.1万人。各级残联共举办培训班3.2万期,培训机关干部、协会干部及残疾人专职委员76.5万人次。
全国共建立省级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5410个,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97.6%,市辖区专门协会已建比例96.3%;县(含县级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90.4%。
十、服务设施建设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094个,总建设规模424.1万平方米,总投资119.6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542个,总建设规模100.7万平方米,总投资32.7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353个,总建设规模78.2万平方米,总投资19.6亿元。
十一、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中国残联网站年度访问量达到6900万次,刊发各地残联稿件超过1.2万篇,内容更新总量达到1.6万条。全国33个省级残联、277个地市级残联和1307个县级残联开通网站,比2012年增加77个。33个省、291个地市、1779个县级残联实现网上信息报送与审核。首次将网站无障碍纳入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范围,对117家部委和省政府等网站开展无障碍专项评估。
中国残疾人服务网连续第3年开展央视龙年春晚(文字+视频)网上无障碍直播服务,访问用户超过28万人。为盲人提供图形验证码网上识别服务达127.4万人次。加强与社会专业招聘信息网站合作,提供残疾人专属就业岗位信息超过4000余个。连续组织7期淘宝网“云客服”招募超过1000人报名。
截至2013年底,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累计采集、收录持证和非持证残疾人4020余万人。结合全国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调查,采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需求信息1500余万条。作为国家权威的残疾人基础信息资源,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取得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篇:200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09〕7号]
200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09〕7号] 2008年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残疾人事业极不寻常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实事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规划残疾人事业未来发展蓝图。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对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重大部署,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深刻阐述了残疾人事业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向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残疾人体育、特殊教育、就业和社区服务工作,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观看残奥会比赛和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给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带来巨大鼓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修订案,批准我国加入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些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法制保障和理论支撑,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功举办北京残奥会、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空前浓厚热烈。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赛场上自强不息、奋勇争先,再次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重大荣誉。北京残奥会极大地增进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了解和重视,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空前浓厚。残奥效应必将长久发挥,为残疾人事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式,李克强同志向大会致祝词,邓朴方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大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残疾人工作开拓创新、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7号文件,结合实际出台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很好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各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残疾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
2008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56.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37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指导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
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8.8万例;为25.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全年为3.5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儿童家长1.1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
图1-1 全国白内障复明手术“十一五”任务完成情况
全年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2936人。
加强省级聋儿康复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全国共对20122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24314名;培养各类专业人员5417人次;实施彩票公益金聋儿康复救助项目,资助贫困聋儿6000名,为贫困聋儿配戴助听器12000台。
图1-2 全国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十一五”任务完成情况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08年,在1644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444.3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86.38%,显好率达到70%,社会参与率达到56.88%,肇事率0.22%;解除关锁10033人;对30.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图1-3 2005-2008全国精神病人监护情况
成立了29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有102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
全年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1034例,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全面推进普及型假肢装配,截止到2008年底,累计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2203个,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2.6万例,供应辅助器具109.5万件,装配矫形器1.2万例。
图1-4 全国普及型假肢、矫形器装配“十一五”任务完成情况
全年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6352个, 对3014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装配了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进行了术后康复训练;对1.6万肢体残疾儿童进行了机构康复训练;对8万肢体残疾人进行了社区康复训练。全年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2083个;对2.7万名0—14岁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2万余名智力残疾儿童家长进行了康复知识培训。
在780个市辖区和1411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77142个,配备13.4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757.4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教育工作
2008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72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844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约58万人。
图2-1 2008全国特教学校建设情况
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95所,在校生5464人;其中聋高中76所,在校生4458人;盲高中19所,在校生1006人。全国有6273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032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图2-2 2005-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残疾考生情况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区、市)三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系、专业)达1757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普通机构有1974个,77.4万人次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并有10.7万人次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中等学历的职业教育机构有162个,在校生9932人,毕业生6033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4460人。各地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工作,2008年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贫困残疾儿童35510人接受义务教育。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2万余人,其中视力残疾3.1万人,听力残疾3.1万人,言语残疾2.1万人,智力残疾4.5万人,肢体残疾4.9万人,精神残疾1.4万人,多重残疾2.8万人。
图2-3 2008全国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
2008年,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城镇新安排36.8万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的残疾人11.3万人,社会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9.9万人,个体就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的残疾人15.6万人;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达1717.1万人。
盲人保健按摩事业发展迅速,保健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08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5743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10517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1306个;在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1325人和2920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全国有45名盲人医疗按摩师通过高级职称评审。
图3-1 2008全国城镇残疾人新安排就业情况
自2008年7月召开全国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以来,托养服务及机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共已建、改建、新建托养服务机构1703个,为2.2万智力残疾人和0.8万精神残疾人及1.8万其他类别中、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国城镇已参加社会保险的残疾人达到297.6万人;在已经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共有738.6万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62.7万残疾人在各类福利院、养老院享受集中供养、五保供养;377.3万残疾人得到临时救济和定期补助。
图3-2 2005-2008全国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四、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扶持贫困残疾人179.8万人,其中136.3万人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当年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近87万人次,投入培训经费近2亿元。
图4-1 2006-2008全国扶贫开发解决温饱情况
2008年,安排各类扶贫资金3亿余元(不包括康复扶贫贴息贷款8亿元)。有534.4万贫困残疾人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的扶持,对贫困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的单位和个人分别达到11.8万个和85.1万人,帮扶物资折款及资金投入共计3亿余元。建立残疾人扶持基地3157个,投入资金3.5亿元,安排和扶持贫困残疾人137.8万人。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县级残疾人服务社1883个,实有人员5562人;残疾人服务分社13861个,实有人员17499人。
2008年,完成9.8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投入危房资金8.2亿元,受益残疾人近14万人。
图4-2 2006-2008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情况
五、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
2008年,残疾人事业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第18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成功开展,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紧紧抓住北京2008年残奥会在我国筹办的难得宣传契机,将残疾人事业与残奥会的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残疾人事业和人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有效地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影响。组织2007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和第八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并有三件作品获当年的“中国新闻奖”。配合主要业务领域,围绕五代会和“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等残疾人事业的重大活动,给予集中宣传,展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成就。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开辟省级报刊专栏40个、报刊专版296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31个,电视手语新闻栏目22个,其他电视残疾人专题栏目17个;建立省级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28个;共开辟市(地)级报刊专栏495个,报刊专版938个,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616个,电视手语新闻栏目143个,其他电视残疾人专题栏目455个,建立市(地)级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179个。
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活跃,残疾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更加全面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积极配合北京奥组委做好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工作,残联系统近900名残疾人演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直接参加了残奥会开闭幕式以及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残疾人演员在开闭幕式和开幕式仪式前的精彩表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共开设省级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室)41个,各类文化活动场所56个;举办省级残疾人文化艺术比赛及展览75个,已成立残疾人艺术团队16个;市(地)级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室)308个,各类文化活动场所3474个,残疾人文化艺术比赛及展览637个,已成立残疾人艺术团队153个。
六、残疾人体育生活
2008年,我国派团参加了44项国际赛事,包括残奥、特奥和聋人三类残疾人运动,涵盖游泳、田径、轮椅网球、轮椅击剑、盲人门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射箭、帆船、射击、硬地滚球等项目,共夺得200枚金牌、138枚银牌、109枚铜牌。
同时,进一步推进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普惠性。已开辟或设立的省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139处,市(地)级体育活动场所1053处;已挂牌的省、市(地)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分别达到174个和533个。省级相对稳定教练员645人,市(地)级相对稳定教练员1301人,各省共开发适合各类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项目96种,举办省级残疾人运动会及各类残疾人群众体育比赛活动57次,参与的残疾人运动员达11964人次;举办市(地)级残疾人运动会和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784次,参与的残疾人运动员达62107人次。参赛北京残奥会是2008年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届残奥会是迄今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残疾人体育盛事。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3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20个大项472个小项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运动员人数、参赛国家和地区数、比赛项目数都创残奥会历史新高。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下,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组团备赛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有序。2008年7月17日,中国残奥代表团在京宣告成立,成员由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32人,比上届增加132人。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全部20个大项的比赛,其中马术、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赛艇、帆船、硬地滚球、盲人足球、脑瘫足球、盲人门球9个项目首次参加残奥会。我国选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出色完成了参赛任务,以金牌89枚、银牌70枚、铜牌52枚,奖牌总数211枚,56人次打破92项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再次位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同时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斗志昂扬的出色表现,深刻揭示了残奥运动的真谛,充分展现了我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赞誉。中国残奥代表团圆满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参赛目标,履行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庄严承诺。
七、残疾人维权工作 各级残联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无障碍建设、残疾人法律救助实施方案,维权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力度加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取得进展,协助残疾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工作稳步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进展,信访工作得到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开展。截止到2008年,制定或修改了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规章省级4件、市(地)级23件;制定或修改了直接涉及残疾人利益的法规、规章省级14件、市(地)级36件;残联参与制定或修改了29件省级和42件市(地)级法规、规章;制定或修改了8件省级、114件市(地)级、621件县(市、区)级的扶助残疾人规定;制定了63件省级、171件市(地)级、559件县(市、区)级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文件。
全国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1201次,其中,省级人大执法检查11次、市(地)级人大执法检查141次、县级人大执法检查1049次。全国各级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1085次,其中,省级政协视察24次、市(地)级政协视察146次、县级政协视察915次。全国县级以上政府残工委组织专项检查1709次,其中,省级残工委专项检查21次,市(地)级专项检查231次,县级专项检查1457次。
2008年,全国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6572次,其中,省级69次,市(地)级800次,县级5703次。全国开办了普法宣传教育培训班1966个,近29万人参加,其中,省级28个,2642人参加;市(地)级230个,1.9万人参加;县级1708个,26.7万多人参加。全国印制普法宣传材料952.6万份,其中,省级26.7万份,市(地)级290.2万份,县级635.7万份。全国举办法律工作者培训班813个,2.2万人参加,其中,省级19个,1007人参加;市(地)级116个,4502人参加;县级678个,1.6万人参加。
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2711个,办理案件2.1万件,其中,省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24个,办理案件678件;市(地)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293个,办理案件4793件;县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2394个,办理案件1.5万件。全国共命名了6717个维权示范岗,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案件有3万余件,其中省级命名残疾人维权示范岗741个,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案件有708件;市(地)级命名残疾人维权示范岗590个,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案件有12689件;县级命名残疾人维权示范岗5386个,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案件有1.7万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2008年协助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2082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329件。2008年,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国有7个省、83个市(地)、330个县(市、区)出台了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全国有8个省、148个市(地)、720个县(市、区)成立了无障碍建设领导协调组织;全国有874个市、县、区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全国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1668次,无障碍培训1.8万人次,无障碍媒体宣传4383次,印发无障碍宣传材料224.3万份,为“十一五”无障碍建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全国省、市(地)、县(区、市)级残联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60件,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
全国各级残联共处理接待残疾人群众来信来访约45万件(人次),其中处理来信6.5万件,接待来访38.5万人次,其中集体访1495批次,24230人次。
八、残疾人组织建设
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全国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代表性得到较大加强,干部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残疾人工作者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残疾人干部配备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8年,32个省级残联中,领导班子基本上都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50%的省份配备了驻会盲人理事,46.9%配备了驻会聋人理事;18.8%的省级残联机关配备了15%以上的残疾人干部。15个副省级城市及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中,93.8%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18.8%配备了驻会盲人理事,25%配备了驻会聋人理事。358个市(地)级残联(含直辖市的县、区)中,60.2%的领导班子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2927个县级残联(未含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中,59.2%的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
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整体推进。以县为单位,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整体推进,1783个县级残联达到了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占全国县级残联的56%。
在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方面,3.96万个乡镇(街道)中,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3.68万名;52.1万个社区(村)中,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34.5万名。残联干部综合培训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国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已达9.45万人,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国各级残联共举办培训班2.13万期,培训干部43.7万人次,对提高残联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专门协会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全国共建立各类别残疾人专门协会15204个,其中盲人协会3081个、聋人协会3055个、肢残人协会3125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2922个、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2916个、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二者合一的105个。全国的市和市辖区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94.8%;县(含县级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88.2%。
图8-1 2008全国市(含地级市、市辖区)专门协会建设情况
图8-2 2008全国县(含县级市)专门协会建设情况
九、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基层残疾人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205个,在建项目共计291个,筹建项目共计307个。其中,省级行政单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数已达65个,总占地面积78.2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58.2万平方米,总投资15.9 亿元;地级行政单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数已达249个,占地级行政单位总数的74.8%,总占地面积148.1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99.6万平方米,总投资26.2亿元;县级行政单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数已达1891个,占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69%,总占地面积246.2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210.9万平方米,总投资41.9亿元。
图9-1 2008年全国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十、残疾人事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
200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工作重点,顺利完成统计工作任务,配合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五代会等重大会议和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建立省级残联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促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应用与服务,及时编制印发了快报统计资料、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和五年统计数据资料简册,为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工作及时提供决策和工作管理的数据支持;继续推进基层统计台账建设,29个省、60%的县启动了电子台帐的填报工作;充分开发统计软件功能,统计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省、地(市)、县(市、区)级残联共有3339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其中15.3%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普遍得到重视,全国省级残联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统计人员1406人次;地(市)级举办培训班266期,培训统计人员3335人次。推动残联系统网站建设,开展残疾人信息服务,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是中国残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残联官方门户网站是残疾人事业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窗口,网站于2000年试运行,2002年正式开通,2008年全面改版,网站总点击数达到1.2亿次,访问人次达到340万次。努力推动地方残联网站建设,截至2008年底已有29个省级残联开通网站,另外4个省级残联网站正在制作当中;地市级残联已开通网站199个;县级残联网站641个;目前已开通的各级残联网站成为全面反映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各项网上服务的重要平台。积极倡导和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率先实现了中国残联门户网站无障碍,推出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部分地方残联也启动了网站无障碍改造工作。重视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网站服务功能,2008年中国残联门户网站处理各级残联稿件约1.74万篇,发布稿件约1.1万篇;围绕2008年残奥会等不同时期重点工作开设热点专题,广泛、深入地宣传残疾人事业;开设网上信访、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等专栏切实服务残疾人;充分开发利用各级残联信息资源,建设全国残联信息报送管理系统,收集各级残联的信息资源,推动全国残联信息资源库建设。加强各级残联网站信息人员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全国省级残联信息员培训班,2008年省级及地市级残联开设网站技术培训班278期,培训各级残联信息员达6500多人次。信息化建设方面,各级残联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全国各省、地(市)、县(市、区)级残联共有776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
第三篇: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办综合部主任杨东法)来源:全国老龄办作者:时间:2011-08-16点击:3080 次
同志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10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情况:
一、2010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
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7亿人,比2009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9.2%。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征缴收入11110亿元,同比增长16.5%。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5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0555亿元,同比增长18.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365亿元。
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全国城市低保对象共计2310.5万人,其中老年人338.6万人,占14.7%,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524.7亿元,同比增长8.8%;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45亿元,同比增长22.6%。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10.3%和16.1%。
农村五保供养:2010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5%。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1%。
高龄补贴:截至2010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万,较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
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10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
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参保人数达4.3263亿人,比上年增加311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10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比上年增加233个;床位314.9万张,比上年增长9.0%;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6%。
截至2010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10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2010年举办了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1.2亿多元支持中西部省份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公共体育服务。
2010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
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共有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
2010年,以“老年”为主题的图书出版物数量达286种,较上年增加36种。
三、几点说明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统计局等多方面数据资料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老龄事业报告,旨在集中反映本我国老龄事业各领域的工作推进情况,老龄事业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绩,提高社会公众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的认知水平,强化全社会老龄意识,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积极参与、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2、老龄事业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故公报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组织等公开发布的年鉴、公报及其它专项统计。本公报统计了2010老龄事业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涵盖了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反映我国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与趋势。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继2010年以来的第二次发布。在前一年工作基础上,我们对公报的框架、内容和版式设计进行了一定调整,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例。作为一份整合老龄事业多方面数据的综合性报告,我们仍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请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批评指正,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提高,做好每年例行的公报发布工作。
此外,今年发布的时间晚于去年,主要原因是为给大家提供更准确的六普老年人口基本信息。由于国家六普相关数据还在核实,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信息还没办法提供给大家,请大家谅解。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7年05月28日
中新网5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今天发布第二号调查公报,公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口数量和全国残疾人口性别、年龄、残疾等级构成及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公报认为,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生存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始于今年4月1日,现场入户调查5月31日结束。其间有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000名各科医生及5万多名陪调员,进入分布于全国城乡的近77.2万户人家,逐户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
2006年12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第一批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
新华网公布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的全文,转载如下——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2007年5月28日
现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计算机汇总的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和主要社会经济数据公布如下:
一、残疾人口的地区分布
据推算,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4月1日零时的残疾人口数及占本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地区 万人 %
北京市 99.9 6.49
天津市 57.0 5.47 河北省 495.9 7.23
山西省 202.9 6.04 内蒙古自治区 152.5 6.39 辽宁省 224.2 5.31
吉林省 190.9 7.03 黑龙江省 218.9 5.72 上海市 94.2 5.29
江苏省 479.3 6.40 浙江省 311.8 6.36 安徽省 358.6 5.85
福建省 221.1 6.25 江西省 276.1 6.39 山东省 569.5 6.15
河南省 676.3 7.20 湖北省 379.4 6.64 湖南省 408.0 6.44
广东省 539.9 5.86 广西壮族自治区 337.5 7.23 海南省 49.4 5.95
重庆市 169.4 6.05 四川省 622.3 7.57 贵州省 239.2 6.40
云南省 288.3 6.46 西藏自治区 19.4 7.00 陕西省 249.0 6.69 甘肃省 187.1 7.20 青海省 30.0 5.54
宁夏回族自治区 40.8 6.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6.9 5.31
二、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口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有残疾人的家庭户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98%。有残疾人的家庭户户规模为3.51人。
三、残疾人口的性别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男性为4277万人,占51.55%;女性为4019万人,占48.4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42。
四、残疾人口的年龄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占4.66%;15-59岁的人口为3493万人,占42.1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55万人,占45.26%)。
五、残疾人口的城乡分布
全国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
六、残疾人口的残疾等级构成
全国残疾人口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2457万人,占29.62%;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5839万人,占70.38%。
七、残疾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248万人,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642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八、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
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3万人,听力残疾儿童11万人,言语残疾儿童17万人,肢体残疾儿童48万人,智力残疾儿童76万人,精神残疾儿童6万人,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各类别残疾儿童的相应比例为:视力残疾儿童79.07%,听力残疾儿童85.05%,言语残疾儿童76.92%,肢体残疾儿童80.36%,智力残疾儿童64.86%,精神残疾儿童69.42%,多重残疾儿童40.99%。
九、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全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未婚人口982万人,占12.42%;在婚有配偶的人口4811万人,占60.82%;离婚及丧偶人口2116万人,占26.76%。
十、残疾人口的就业与有关社会保障情况
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人。
城镇残疾人口中,有275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口总数的13.28%。9.75%的城镇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农村残疾人口中,有319万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5.12%。11.68%的农村残疾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
十一、残疾人家庭户的收入
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
十二、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和需求
残疾人曾接受的扶助、服务的前四项及比例分别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的有35.61%;曾接受过救助或扶持的有12.53%;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有8.45%;曾接受过辅助器具的配备与服务的有7.31%。
残疾人需求的前四项及比例分别为: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有72.78%;有救助或扶持需求的有67.78%;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有38.56%;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27.69%。
十三、残疾人的生活环境
在此次调查的残疾人所在社区(村、居委会)中,68.13%的社区距离最近的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在5公里以内,21.86%的社区距离最近的特殊教育学校(班)在5公里以内,47.35%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站(室),71.95%的社区设有卫生室(所、站)。
注:
1.全国残疾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残疾人口数。
2.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3.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城乡口径为:城镇包括街道和镇的居委会,农村包括乡和镇的村委会。
4.城镇在业和不在业残疾人指男16-59岁、女16-54岁的在业和不在业的城镇残疾人。
5.调查中家庭全部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农村住户的全部收入还包括各种农作物、养殖等实物折算收入。
第五篇:201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3-07-27 字数: 1547 阅读: 2426
201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14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情况:
一、201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 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1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农村五保供养:2014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5%。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
站内范文搜索
1%。
高龄补贴:截至2014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万,较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
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14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 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14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 截至2014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14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2014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
;
站内范文搜索
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共有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
三、几点说明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统计局等多方面数据资料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老龄事业报告,旨在集中反映本我国老龄
事业各领域的工作推进情况,老龄事业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绩,提高社会公众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的认知水平,强化全社会老龄意识,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积极参与、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2、老龄事业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故公报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组织等公开发布的年鉴、公报及其它专项统计。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继2014年以来的第二次发布。在前一年工作基础上,我们对公报的框架、内容和版式设计进行了一定调整,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例。作为一份整合老龄事业多方面数据的综合性报告,我们仍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请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批评指正,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提高,做好每年例行的公报发布工作。
此外,今年发布的时间晚于去年,主要原因是为给大家提供更准确的六普老年人口基本信息。由于国家六普相关数据还在核实,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信息还没办法提供给大家,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