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三、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年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评选出1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6人,全年选拔3972人。累计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13人。从1978年到2010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63.22万人。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48万人,比上年增长24.5%。
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50余家,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1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6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6万人。
全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万人次,举办95期高级研修班,培训60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疆、西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共培养345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1100名专业技术人才。“653”工程圆满结束。6年来,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五大领域,共培训
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全年全国共有547.4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75.3万人。年末,全国共有2046.6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998所,在校学生421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468万人次。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192所,民办培训机构2万所。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820万人次。其中,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318万人次,困难企业职工培训128万人次,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126万人次,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704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84万人次,登记求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40万人次,创业培训119万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803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1万人。全年共有1658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11.1%;1393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8.8万人。
第二篇: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社部:去年全国录用公务员20.4万人 4年增长超
5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昨日发布《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全国共录用公务员20.4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1.9万人,地方18.5万人。据人社部历年公布的公报,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人数分别为13万余人、18万余人、19万余人、18.8万人。相比4年前,2013年录用公务员人数比2009年增加了7万人左右,增幅超过50%。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去年6月发布的消息,2008、2009、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全国公务员总数分别是659.7万人、678.9万人、689.4万人、702.1万人和708.9万人。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比4年前的2008年增加了49.2万人,增幅7.5%。
2013年公报指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同签订率均超过了90%。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实现制度入轨,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0%。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率达到了90%。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新进人员的制度框架。
2013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万余名。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
位的占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总数的82.7%,事业单位的占15.7%,国有企业的占1.6%;1.2万余名师团职干部得到重点安置,3000余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得到照顾安置。
第三篇: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2-06-05
浏览次数:20567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2011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
图1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
单位:%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5.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2.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3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4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单位:万人,%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19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4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统一管理切实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3.3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1.0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4055起。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亿元,增长率为27.7%。基金支出合计1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6亿元,增长率为21.8%。
图5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图6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63万人和52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0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725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7.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2703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末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67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其中个人缴费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0%。基金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3%。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
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02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末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539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235万人。全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0亿元,其中个人缴费6亿元。基金支出11亿元。基金累计结存32亿元。
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21.3%;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7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8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88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894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627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57万人和335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6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5539亿元,支出4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5.2%。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4015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97亿元),个人账户积累2165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1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万人。全年共为64.4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支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240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6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5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68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8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20.1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51.0万人,比上年增加9.2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6亿元,支出2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7%和48.8%。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2亿元,储备金结存101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56万人。全年共有265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54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0亿元,支出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和26.7%。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43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截至2010年底,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交叉统计在其中),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
截至2010年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评选出1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6人,累计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0多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00多人。从1978年到2011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比上年增长38.08%。
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60余家,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1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8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5万人。
全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多万人次,举办26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近1400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疆、西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共培养52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300多人次。“653”工程圆满结束。6年来,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五大领域,共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全年全国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1810万人次,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20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共有1400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914所,在校学生429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527万人次。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4083所,民办培训机构19287所。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200万人次,包括:企业在职培训613万人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262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86万人次,各类农民工培训1080万人次,创业培训145万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067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19万人。全年共有1746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5.3%;1482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5.8万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圆满完成2011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9万余人。政府表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表彰先进集体2617个、先进个人4349名,追授11名个人部级荣誉称号。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进范围继续扩大,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初步入轨,全国事业单位岗位备案核准率达到91.45%,其中,中央事业单位达到98.97%,地方事业单位达到90.70%。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力度进一步加大,会同中组部下发了《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和《关于严格自查自纠严肃查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规事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顺利落实。全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3万余名,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占计划分配总数的81.5%,事业单位的占17.1%,国有企业的占1.4%;1万余名师团职干部得到重点安置,3800余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得到照顾安置。
五、工资分配
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与2010年的37147元相比,增加了5305元,同比增长14.3 %,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与2010年的20759元相比,增加了3797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
2011年,北京、重庆、陕西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22%。2011年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的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13元/小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底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2011年底基本兑现到位,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已有25个省份发文部署。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6.4%。
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6.2万份,覆盖职工1.22亿人。
全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1.5万件。结案118.7万件(不包括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数),其中调解组织结案59.4万件,占50.0%。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58.9万件,结案率为93.9%;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72.6万件。
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58.9万件,比上年减少1.9%,涉及劳动者77.9万人,比上年减少4.4%。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7万件,涉及劳动者17.5万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9.3万件,比上年减少6.5%。
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5万人。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三项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84.8万户,对210.8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8.0万件,较上年下降1.0%。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4.7万件,较上年上升3.3%。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880.1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533.5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等待遇155.1亿元,督促8.5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12.8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52.8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753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0.7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果。《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13个社会保险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了《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规定》等3个部门规章。
普法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国人社系统有10个单位和8名个人分别获得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印发了《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全面部署了“六五”普法工作。
执法监督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共处理行政复议申请6031件,行政应诉7296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涉及民间投资管理和服务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建议取消涉及服务业的省级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目录调整审批项目;对111项人员资格类行政许可项目,建议取消16项,调整2项。
八、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设加速推进。2011年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继续在中西部地区(含福建革命老区)202个县、777个乡镇开展基层服务设施试点建设。2010年试点启动两年来,已有150个县、620多个乡镇完成试点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2011年,完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批准社会保险术语、劳务派遣服务要求及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总则等10项国家标准,部领导审批立项了职业培训设备规范和技术规范等17项行业标准。我们积极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沟通,申报批准了2012年四个标准化试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服务、陕西省西安市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服务、云南省昆明市就业服务、辽宁省沈阳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督促检查国家质检公益项目社会保险标准体系研究课题。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年末,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28个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城域网加速向街道、社区、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延伸。230多个地区发放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1.99亿人,28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各地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传的基本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月度数据涉及参保人员已达到1.98亿人。
注:
1.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3.全国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农民工数量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现行人才资源统计为每五年开展两次全口径统计调查。目前最新全口径人才资源统计数据为2010年底数据。
5.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第四篇:20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做好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劳动就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68万人,有54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8.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3.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1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2近五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3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位:万人,%
单
2010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人。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3.17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98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监管机构设置、统一行政许可、做好招聘活动监管、统一换发许可证等工作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2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1.3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4100多起。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7亿元,增长率为16.8%。基金支出合计14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6亿元,增长率为20.5%。
图4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图5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5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40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30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659万人和498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7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6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07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征缴收入1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5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365亿元。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2039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
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末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其中个人缴费225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5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9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77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94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人和417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0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7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万人。全年共为59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支出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750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61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65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63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3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14.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41.9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47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85亿元,支出1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和23.6%。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79亿元,储备金结存82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23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0万人。全年共有211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37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60亿元,支出1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24.5%。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61亿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基金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颁布了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第11号令),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了原则规定。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2809亿元,其中,由投资机构投资运作的基金为2452亿元,投资组合数1504个。
三、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年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评选出1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6人,全年选拔3972人。累计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13人。从1978年到2010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63.22万人。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3.48万人,比上年增长24.5%。
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50余家,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1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6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06万人。全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万人次,举办95期高级研修班,培训60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疆、西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共培养345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1100名专业技术人才。“653”工程圆满结束。6年来,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五大领域,共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全年全国共有547.4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75.3万人。年末,全国共有2046.6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998所,在校学生421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468万人次。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192所,民办培训机构2万所。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820万人次。其中,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318万人次,困难企业职工培训128万人次,农村“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126万人次,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704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84万人次,登记求职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40万人次,创业培训119万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803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1万人。全年共有1658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11.1%;1393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8.8万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进一步规范。
圆满完成20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8万余人。政府表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表彰先进集体1721个、先进个人5763名,追授20名个人部级荣誉称号。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率为8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启动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召开了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座谈会,会同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顺利落实。全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9万名,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占计划分配总数的80.2%,事业单位的占18.3%,国有企业的占1.5%;9000余名师团职干部得到重点安置,1600余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得到照顾安置。
五、工资分配
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与2009年的32736元相比,增加了4411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与2009年的18199元相比,增加了2560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增长速度高于非私营单位0.6个百分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5%。
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2.1万份,覆盖职工1.14亿人。
全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8.7万件。结案126.4万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87.9万件,占69.6%。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60.3万件,结案率为93%;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68.5万件,结案率为92%。
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60.1万件,比上年减少12.2%,涉及劳动者81.5万人,比上年减少19.8%。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9万件,涉及劳动者21.2万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3.4万件,比上年减少8.1%。
此外,各级仲裁机构还处理人事争议0.2万件。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3万人。
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专项检查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73.1万户,对177.2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8.4万件,较上年下降12.6%。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3.6万件,较上年下降9.7%。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937.8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502.1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等待遇99.5亿元,督促8.8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13.9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48.2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988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0.5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障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政法规项目顺利推进。2010年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86号国务院令,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相关法规草案起草论证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系列部门规章公布实施,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工伤认定办法(修订)》、《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修订)》、《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处分规定》等。
八、基础建设
继续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实施“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有效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2010年,首次在中西部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2个县(市、区,兵团为师)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改善服务设施条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年末,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有90%的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联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150多个地区发放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1.03亿人,272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各地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传的基本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月度数据涉及参保人员已达到2.18亿人。
注:
1.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3.农民工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第五篇:2014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统计局
2014年,是全省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沉着应对复杂形势,勇于担当推进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劳动就业
积极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动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和“4·20”芦山地震灾区、民族地区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末,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649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0万人。年末城乡就业人员483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5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30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3万人。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31.0%:69%变为31.7%:68.3%,城镇就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1909.0万人,减少46.8万人;第二产业1275.9万人,增加21.4
—1—
万人;第三产业1648.1万人,增加41.1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40.6%:26.0%:33.4%变为39.5%:26.4%:34.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3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2万人,比上年减少1.9万人。全年共帮助582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5%,比上年上升0.0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472.2万人,比上年增加17.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13.1万人,增加66.3万人;省外输出1154.6万人,减少45.5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3252.4亿元,增长13.2%。
全年办理失业或求职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7.0万人,实现就业6.3万人,占登记总数的91.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促进6182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比上年增加1776人;从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和专项资金中发放创业补贴10513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633个,比上年增加144个。全年有8315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新招募143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
—2—
继续支持“4·20”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和失业救助。截至2014年末,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灾区困难群众9952人,减收192 户受灾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 2094.0万元,极大缓解了灾区就业压力。
着力做好藏区“9+3”学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群众就业促进工作。通过人岗对接、参军升学、挖掘就业潜力等有效途径,2011级藏区“9+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99.2%,超过目标任务 4.2个百分点;通过专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给予职业培训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措施,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全年组织12.8万人参加创业培训,比上年增加3.6万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46.0%。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5.6亿元,比上年减少6.9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1.0万人,带动(吸纳)就业4.2万人。全年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4.5万人,创办企业6616户,创造产值113.9亿元。
全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111.7万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求职成功率48.4%;为79.5万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省
—3—
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1.3亿元。
二、收入分配
坚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不断加强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4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5631.7亿元,增长6.5%。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697元,比上年增加3902元,增长9.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5%。其中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6153元,比上年增加3933元,增长9.3%;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722元,比上年增加4704元,增长9.6%。国有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2981元,增长2.8%,其中中央企业78995元,增长3.6%,地方企业49311元,增长0.1%;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5378元,增长6.2%;机关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2322元,增长7.2%;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2671元,增长9.5%。
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34203元,增长16.3%;采矿业46595元,增长12.2%;制造业40486元,增长7.9%;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9409元,增长19.3%;建筑业38303
—4—
元,增长8.5%;批发和零售业39361元,增长1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458元,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31013元,增长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052元,增长13.6%;金融业80704元,增长8.1%;房地产业43439元,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304元,增长15.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73246元,增长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6497元,增长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31642元,增长13.0%;教育业51753元,增长6.3%;卫生和社会工作61092元,增长6.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614元,增长5.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2062元,增长7.0%。
发布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月标准调整为1100 元、1250元、1400元,小时标准调整为11.5元、13.2元、14.6元。发布2014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上线为18%、下线为4%。继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工种岗位范围,累计发布1845个工资指导价位。
三、社会保险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到18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五项社
—5—
会保险基金征收1726.0亿元,比上年增加202.3亿元,增长13.3%。年末全省离退休人员总数71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9万人。其中,离休人员1.5万人,退休人员(含退职)715.8万人。
(一)养老保险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转移衔接,打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移衔接的通道。年末全省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已达485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839.7万人,增加11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013.9万人,增加12.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中,参保职工1191.6万人,增加 6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数648.1万人,增加51.9万人;参保女性 823.7万人,增加83.9万人;参保农民工105.0万人,增加4.8万人;参保企业人员1700.7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增加18.1万人;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39.0万人,增加1.3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6.7万人,增加2.4万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覆盖面97.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6—
全年共有611.4万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49.5万人;全年月人均领取水平达到1642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长8.0%。有1130.9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40.7万人;月人均基础养老金75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1576.8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217.7亿元,增加116.3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收入261.9亿元,增加51.2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企业养老保险)1.0亿元。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率97.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基金总支出1313.2亿元,比上年增加205.6亿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1180.8亿元,增加189.0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013.3亿元。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59.0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78.0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贴14.1亿元。基金总支出110.9亿元,比上年增加17.0亿元,其中支付养老金10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55.1亿元。
(二)医疗保险
—7—
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建成并运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有6个市(州)和4个区(县)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年末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8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5万人,参保覆盖率98.0%;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34.4万人(含其他形式农民工),增加47.4万人,参保覆盖率99.0%;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247.1万人,增加43.1万人,参保覆盖率97.0%;农民工85.4万人,减少1.0万人。参加职工医保中,女性703.6万人,增加33.2万人;退休人员407.5万人,增加13.0万人;私营企业191.3万人,增加22.9万人。年末参加补充医疗保险1105.3万人,减少31.4万人;列入公务员医疗补助范围147.6万人,增加5.7万人。
全年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数727.4万人,比上年减少119.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人数325.2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封顶线平均达到22.7万元,比上年提高1.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平均达到13.2万元,比上年提高1.4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1.2%、72.7%。
—8—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78.7亿元,比上年增加60.3 亿元。其中征缴收入363.8亿元,增加58.1亿元,当期征缴率98.7%,降低0.5个百分点;统筹基金收入235.6亿元,增加44.3 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0.3亿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 304.6亿元,比上年增加37.4亿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 182.9亿元,增加1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末累计结存500.3亿元,其中统筹基金339.1亿元。
全年城镇(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2.7亿元,比上年增加31.6亿元。其中缴费收入27.5亿元,中央财政补贴 56.4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26.9亿元。城镇(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水平413.5元,比上年增加69.8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05.9亿元,比上年增加32.1亿元。基金年末累计结存66.7亿元。
(三)失业保险
实施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计发办法。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3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其中女性274.0万人,增加12.5万人;农民工 70.5万人,增加3.8万人。
全年共为30.0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金
—9—
水平852.4元,比上年增加108.8元,增长14.6%。有 20.8万名失地无业农民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领取失业保险金。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105.7亿元,比上年增加24.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含失地农民)100.7亿元,增加22.9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 41.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30.3亿元;医疗补助金支出7.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 278.6亿元。
(四)工伤保险
推动落实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0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9.6 万人,其中女性278.7 万人,农民工 135.3万人,高风险企业 86.6 万人。全年有8.6 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其中征缴收入28.1亿元,增加2.6亿元,当期征缴率96.5 %。全年基金总支出22.3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8.1亿元。
(五)生育保险
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标准,推进生育保险工作。年末全省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3万人,其中女性 334.7万人,增加 20.5
—10—
万人;农民工77.7万人,减少了2.7万人;私营企业 135.9万人。全年有 21.7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3.7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5.8亿元,增加2.4亿元,当期征缴率98.4 %。全年基金总支出13.4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7亿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深入推进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组织开展社会保险财政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社会保险费征缴专项检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资金到位情况专项检查,推进网上监管工作。受理和立案查处案件139件,挽回基金损失189.0万元。组织开展现场监督,现场监督覆盖面60%。全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292家,比上年增加13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3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领取待遇人数6250人,支付受益人待遇3.0亿元。年末企业年金累计结余11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0亿元,增长28.3%。
四、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推荐选拔各
—11—
类专家1366名,其中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50名,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25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99名;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5家、进站博士后448人;新建5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评定确认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1.7万人;新建15家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培训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等专业技术骨干人才4万人;继续实施藏区“双百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藏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0名。强化国外智力引进工作。按需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国(境)外人才,实施聘请外国专家项目180项,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366人共计560人次;其中实施天府高端引智计划项目31项,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00人159次来川工作。实施引智精品工程和成果推广项目,完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和共享体系,建立有效期内的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累计达31个,其中6个被评为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全年示范推广引智成果38项。执行出国(境)培训项目32项,参训人数592人。
以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全年新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1个、技
—12—
能大师工作室22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0.8万人,高技能人才年培养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组织0.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师职务实际操作考试,0.5万人考试合格。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技工院校85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12所、技师学院9所,有在校学生11.6万人,当年招收新生3.9万人,毕业学生3.0万人,就业率97.0%;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408个,就业训练中心130个,年培训能力达百万人。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等专项培训行动,全年共培训农民工99.1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69.0万人,品牌培训4.4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8.3万人,创业培训7.5万人。全年为87.2万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80.6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人事管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扩面试点,在遂宁市新增3个聘任制公务员试点职位。深化基层公务员招录制度改革,首次定向从优秀工人、优秀农民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
—13—
(街道)机关公务员243人。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力度,招录比例提高到不低于15%。继续实施“两降两加两限”的公务员招录倾斜政策,积极破解民族地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加大基层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招聘政策支持力度,印发《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吸引各类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出台《关于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印发省属卫生事业单位卫生专业人员公开招聘公共科目笔试大纲,积极探索分类指导卫生行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2002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开展人事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考试各环节的管理,确保了人事考试安全。全年组织人事考试92项,参考人数达234.1万人次。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年活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指导成都市新都区开展中西部首家“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
—14—
验区”建设,推动三方机制向基层延伸,扩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覆盖面。全省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89.5%,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88.5%。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推进“两网化”管理,推进欠薪治理责权统一,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欠薪问题常态长效治理,从源头上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发生。全年共为农民工等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9.8亿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3.5万份、补缴社会保险费1.2亿元。着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调解组织网络和仲裁院基本建成,调解仲裁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办案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编制部门批复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达193个,市、县两级建院率分别达100%、94%;共建立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5.4万余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村)、行业协会等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网络。各级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3.4万件,当期结案率97.8%;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万件,调解成功率为92.6%。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全年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257件,比上年减少26件;行政复议案件结
—15—
案决定维持率88.9%,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发生行政应诉案件642件,比上年增加130件;行政应诉案件结果判决维持率77.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八、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2014年纳入国家项目的县级项目16个、乡镇级项目64个。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国家建设项目县级64个、乡镇级232个;其中:县级项目25个完工、14个在建,乡镇级项目102个完工、35个在建。
积极开展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方便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街道、乡镇和社区就业社保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建成率97.8%,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8.8%;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机构(窗口)共有工作人员5.8万人,其中编制人数0.8万人,购买服务人数3.2万人。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支撑,按照“系统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强化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
—16—
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以省级集中管理、数据全省共享模式建成四川公共招聘网,实现了招聘求职信息“一点登录,全省查询”,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结算、就医地监管、全省统一清算”的原则,建成异地就医结算省级平台,顺利实现异地住院“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完成以退休人员实名制为基础的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开发,并上线试运行。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在攀枝花、德阳、广元3个城市开展试点。加强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全省累计持卡人数达到3306.4万人,比上年增加613.7万人。
(注: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故有部分统计数据与在此之前公布的数据略有出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载2015年7月30日《四川日报》第八个五年计划10版
http://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