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xiexiebang推荐)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于日前发布。公报中的数字和图表,如实地描述了2012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发展,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一、医疗服务利用快速增长,服务效率有所提高
2012年全国门诊总量增长9.9%,高于前4年平均增长速度(8.6%),居民平均就诊由2011年的4.6次增加到2012年的5.1次;2012年全国住院总量增长16.4%,高于前4年平均增长速度(10.0%),年住院率由2011年的11.3%增加到2012年的13.2%。医疗服务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完善医保政策继续释放卫生服务需求。
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增加3.0亿人次,增长7.9%。由于医院门诊量增速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门诊总量的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各地需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推进社区首诊制试点,加大基层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2012年非公医疗机构占门诊总量的比重达22.8%,提前实现“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2015年达20%);民营医院占医院住院量的11.0 %,各地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2012年,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医院病床使用率由2011年的88.5%提高到2012年的90.1%,平均住院日由2011年的10.3日缩短到2012年的10.0日。
二、医院病人费用继续上涨,基层病人费用小幅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涨4.6%和3.3%(可比价格,下同)。其中三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1.8%,住院费用下降0.3%,二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涨3.9%和1.0%,三级医院控费效果好于二级医院。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费用在前2年下降后反弹,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涨1.0%和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住院费用分别上涨
1.2%和1.8%。前2年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降低了病人费用,2012年这一影响因素消失后病人费用小幅回升。
物价上涨、新的医疗技术普及使用、病人需求提高、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扩大等都对病人费用增长产生影响。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部分,进一步缓解看病贵问题。
三、妇幼保健服务得到加强,妇幼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2012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95.0%、92.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7.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6%)和住院分娩率(99.2%)提前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2012年农村住院分娩率为98.8%,城乡差距由2011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到2012年的0.9个百分点。“两纲”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母婴安全,维护和促进了妇女儿童健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2011年的26.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接近“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降低到2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由12.1‰下降到10.3‰,提前实现“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降低到12‰以下)。
四、卫生资源总量增加,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从资源总量上看,201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28914.4亿元,比上年增加4568.5亿元(增长18.8%);年末卫生人员总数911.9万人,增加50.3万人(增长5.8%),床位总数达572.5万张,增加56.5万张(增长10.9%)。通过实施基层培养培训项目和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得到加强,2012年末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分别增加
2.1万人、3.9万人、2.1万人。
从资源结构上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0年的35.3%下降到2011年的34.8%,病人个人负担有所减轻。2012年民营医院数增加1349个,民营医院占医院床位数的比重由2011年的12.4%提高到2012年的14.0%,非公医疗机构得到发展。
从资源配置上看,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11年的1.83人提高到2012年的1.9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1.67人提高到1.85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84张提高到4.24张。说明卫生人力和床位增长快于人口数增长(0.5%),护士增长快于医师增长(医院医护之比由2011年的1.25提高到2012年的1.30)。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2011年5.15%)远低于金砖国家的巴西(8.8%)和南非(9.2%),接近俄罗斯(5.6%),略高于印度(4.2%)。
五、新农合筹资力度加大,基金使用更加合理
新农合作为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保持较高水平,筹资水平大幅提高。2012年参合率98.3%,人均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246.2元提高到2012年的308.5元(增加62.3元)。扩大保障范围,补偿受益人数增加。新
农合当年补偿受益人次数由2011年的13.15亿人次提高的2012年的17.45亿人次。加强对新农合基金收支的管理,2012年全国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为
3.1%,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过去的一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较为平稳,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继续增长,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居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相信,在新一届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必将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定稿)
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5-30
2013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强化食品安全,计生改革取得突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卫生资源
(一)卫生总费用。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1661.5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9521.4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11413.4亿元(占36.0%),个人卫生支出10726.8亿元(占33.9%)。人均卫生费用2326.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57%。
(二)卫生人员总数。2013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7.4%)。2013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721.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1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6.0万人,管理人员42.1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1.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生14.6万人),注册护士278.3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3.5万人(增长8.0%),其他人员数见表1。2013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537.1万人(占5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1.4万人(占35.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6万人(占8.4%)。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均有所增加(见表2)。
2013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28.5%,大专占38.7%,中专占30.0%,高中及以下占2.7%。与2012年相比,本科及以上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专提高1.1个百分点,中专下降2.3百分点,高中及以下下降0.7个百分点。
201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0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07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08人。
(三)床位数。201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18.2万张,其中:医院457.9万张(占7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0万张(占21.8%)。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5.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1.7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2.6万张(见表3)。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4.24张增加到2013年4.55张。
(四)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74398个,比上年增加24101个(主要原因是2013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增加了原人口计生部门主管的机构数)。其中:医院247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3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155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5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2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9072个(见表3)。医院中,公立医院13396个,民营医院11313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787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079个),二级医院6709个,一级医院6473个,未定级医院9740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4798个,100-199张医院3647个,200-499张医院3624个,500-799张医院142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21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965个,乡镇卫生院37015个,诊所和医务室184050个,村卫生室648619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743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3个、县(区、县级市)级2806个。卫生监督机构296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72个、县(区、县级市)级2514个,另有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3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4次。
2013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亿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2.5亿人次(占3.4%)。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0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1亿人次(见表4)。
2013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
2013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6.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8%,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9215万人,比上年增加1358万人(增长7.6%),年住院率为14.1%。
2013年入院人数中,医院14007万人(占72.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00万人(占22.4%),其他医疗机构907万人(占4.7%)。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28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46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31万人(见表4)。
2013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2315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7.9%),民营医院1692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2.1%)。
(二)医师工作负荷。
2013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7床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略有增加(见表5)。
(三)病床使用。2013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9.0%,其中:公立医院93.5%。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下降0.7个百分点)。2013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8日(其中:公立医院10.0日),比上年缩短0.2日(见表6)。
三、基层卫生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站)3396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477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30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36.9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0.7万人,平均每站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8%。
(二)社区医疗服务。2013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5.1亿人次,入院人数292.1万人,门诊和住院量比上年增加(见表7);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0万人次,年入院量344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5.7人次和住院0.7床日。2013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5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5888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3人次。
(三)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底,全国1981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1631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2042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17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930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231.1万人。
2013年底,全国3.29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13.6万张,卫生人员123.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4.3万人)。
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82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7万张,人员增加2.9万人(见表8)。2013年,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12年1.25张增加到2013年1.30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37人增加到1.41人。
2013年底,全国58.9万个行政村共设64.9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45.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1万人、注册护士8.5万人、乡村医生100.5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47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4万个,人员总数增加8.5万人(见表9)。
(四)农村医疗服务。2013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9.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6507.6万人,比上年增加514.8万人;病床使用率85.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13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0.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入院人数3937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2013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3人次和住院1.6床日。病床使用率62.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9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有所增加,病床使用率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延长0.2日。
2013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20.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8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3102人次。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248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02亿人,参合率为98.7%。2013新农合筹资总额达2972.5亿元,人均筹资370.6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2909.2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9.42亿人次,其中:住院补偿0.93亿人次,普通门诊补偿15.2亿人次(见表10)。
四、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3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41966个,比上年增加2584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590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38328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8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19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2403个(见表11)。
2013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82.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51.3%,乡镇卫生院占63.6%,村卫生室占33.6%。与上年比较,四类机构所占比重均有提高(见表12)。
2013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68.7万张(占86.5%)。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8.8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4万张。
2013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52.3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中药师(士)11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见表13)。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7亿人次(增长9.0%)。其中:中医类医院4.9亿人次(占60.1%),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2亿人次(占15.3%),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0亿人次(占24.5%)。
201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276.0万人,比上年增加253.8万人(增长12.6%)。其中:中医类医院2010.1万人(占88.3%),中医类门诊部0.8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63.2万人(占11.6%)。
五、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3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06.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2%,按可比价格上涨4.5%(注: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人均住院费用7442.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6%,按可比价格上涨3.9%。日均住院费用756.2元,上涨幅度高于人均住院费用上涨(见表15)。
2013年,医院门诊药费占49.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医院住院药费占39.5%,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2013各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不一。二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5.6%(当年价格,下同),涨幅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见表15)。低于三级医院0.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上涨5.1%,高于三级医院0.3个百分点。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86.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2.2%,按可比价格下降0.3%;人均住院费用2482.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2.7%,按可比价格上涨0.1%。
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68.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5.5%,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2013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52.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1%,按可比价格上涨4.4%;人均住院费用1267.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1.1%,按可比价格上涨8.3%。日均住院费用214.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5%,按可比价格上涨3.8%。
2013年,乡镇卫生院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54.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6.8%,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第三篇:2014年我国卫生计生事业统计公报解读
2014年我国卫生计生事业统计公报解读
《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于日前发布。《统计公报》指出,2014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全面深化医改,在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单独两孩政策扎实稳妥有序实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通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等举措,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婴儿死亡率由2013年的9.5‰下降到2014年的8.9‰,孕产妇死亡率由23.2/10万下降到21.7/10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金砖五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医疗服务利用增加,增速趋于平缓
2014年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2.9亿人次(增长4.0%),低于前五年8.3%的年均增幅;住院总量比上年增加1226万人(增长7.6%),低于前五年10.8%的年均增幅。居民年均就诊由2013年的5.4次提高到2014年的5.6次,年住院率由2013年的14.1人提高到2014年的14.9人。
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9亿人次,增长4.0%,低于前五年8.3%的年均增幅;入院人数为20441万人,比上年增加1226万人。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88.0%。
社会办医得到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形成
民营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重由2013年的15.6%提高到2014年的16.8%,民营医院床位增长速度(17.1%)快于公立医院(6.7%)。非公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由2013年的22.3%下降到2014年的22.1%,民营医院住院量占比由2013年的12.1%提高到2014年的12.7%。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办医政策,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推进非公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
卫生资源结构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5378.9亿元。”公报指出,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0590.7亿元,占29.9%;社会卫生支出13042.9亿元,占36.9%;个人卫生支出11745.3亿元,占33.2%,比前一年下降0.7个百分点。人均卫生总费用2586.5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56%。
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继续下降。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核算预计,2014年个人卫生支出总量将比去年增长9.5%。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29.9%、36.9%和33.2%。与去年相比,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降到30%以下)相比,还差3.2个百分点,需继续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力度。
二是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2人、注册护士2.2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84张,分别比去年增加0.06人、0.15人、0.29张,说明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三是医务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占29.1%,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计生惠民政策稳妥推进,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
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每月保持在8-9万例。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手段和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等便民惠民措施的全面实施,40个重点城市计划生育手术服务免费覆盖率达84.8%(包括部分免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97.9亿元,比2013年增加19.8亿元,共扶助受益848.9万人。
第四篇:2011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站推荐)
2011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7月11日
(2012年6月)
2011年,全省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高龄化日益明显,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人优待进一步加强,老年维权工作成效明显,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老年人口基本信息
1、老年人口基本情况。截止2011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95.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09%,较上上升0.5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5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9%,较上上升0.21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120.94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2.15%。
2、百岁老人情况。全省共有百岁及以上老人1615人,较上年同期增加97人。其中:男性307人,占19%;女性1308人,占81%。年龄最长者为女性,118岁。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一)养老保障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完善了企业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一费一金”及基本养老金发放政策,保障了提前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权益的落实。出台了困难国有企业欠费清缴政策,保障了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权益的落实。2011年,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职工参保人数达到22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571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1295元,待遇水平实现了翻番。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96个县市区(与新农保试点同步)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覆盖城镇总人口1313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33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1年我省实施新农保的县(市、区)进一步扩大,申报新增的52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到新农保试点范围。全省有96个县(市、区)纳入到了国家新农保试点范围,占全省县市区的79%,覆盖农业人口4189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31万人。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11年,全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奖励扶助金的老年人达到207291人,标准不低于720元/年,全年共计发放奖励扶助金14924.95万元。
(二)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41.22万人,比上增加46.68万人,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参保率稳
1定在95%以上。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9.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1.70万人。2011年,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省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112个(不含长沙),包括60周岁老年人在内的参保人数达到4654.96万人,参合率达97.24%。
医疗卫生服务。全省122个县市区已经启动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检查,有109个县市区的卫生部门每年为百岁老人进行免费全面体检。
(三)社会救助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1年,全省有82.73万老年人纳入了城乡低保范围,其中城市低保老年人29.33万,人均低保补差月均达到195元,比上年增加了40元;农村低保老年人53.4万,人均低保补差月均达到76.4元,比上年增加了21.4元。部分地区低保老人还享受廉租房补助、减免水电、收视费等政策扶持。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2011年,全省有农村五保老人44.5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3632元/年和1556元/年,比上年分别提高632元和356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25%。
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2011年底,全省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城乡医疗救助达412万人次,救助资金达10亿元。全省大部分县市区已经建立起“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年救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困难群众30余万人次。帮助包括老年受灾倒房户在内重建住房1.72万户,帮助特困老人在内的11.34万户农村特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四)社会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全省自2006年和2009年分别开始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建立农村综合性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示范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全省全年建成103所省级、109所市级和127所县级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站)。截止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级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1500多个,省市县三级福彩公益金共投入5000多万元,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日托等10多项养老服务。在城市,目前全省依托社区共建成92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达20多项。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2011年,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89所、县级社会福利院(福利中心)20个。目前全省有敬老院2008所,五保之家1550所,共有老年床位11.1万张;综合性社会福利院有127所,老年床位约2万张;登记注册的各类民办养老机构112所,床位约1万张。全省老年人养老床位占有率约为14.2‰。
(五)老年人权益维护
老年人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依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开展,目前全省市州、县市区共有法律援助中心139个,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依托老龄委设立法律援助站57个。法律援助机构对涉老案件遵循“三优先”原则,即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法律援助。涉老案件信访总数明显下降,老年人诉求得到较好解决。全省共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3247多起,同比增长10.1%。占全省办案总数的13.5%,为老年人优惠(免费)法律服务费用约800余万元。
老年优待。全年发放老年人优待证43.1万本。全省有7个市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湘办〔2009〕67号)的实施意见。14个市州的82个县市区落实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座城市公交车的规定。115个县市区落实了城乡贫困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城镇三无老人和百岁老人丧葬费用减免规定。93%的县市区免费为特殊老人办理公安系统证件、减免特殊老人的电话和宽带安装费。98.6%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为老年人提供减免优待,97.85%的文化体育场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
高龄(百岁)生活补贴。2011年,全省已有7个市州统一提高了百岁老人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50-400元不等),以县市区为单位提高补助标准的最高达到每月600元。有58个县市区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全省有20多万高龄、百岁老年人受益。
(六)老年文体活动
老年文化。老年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省有老年合唱团、艺术团4522个,常年参加活动的老年人约94万多人次。2011年,我省老年文艺团体参加“第二届中华红歌会”,获得一金一铜的好成绩;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组织举办了以老年人为活动主体的湖南省“首届大众广场舞”大赛,历时4个月,超过100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队员达3000多人,辐射人群超过2万。
老年教育。2011年,全省新建老年大学及临时教学点210个(所),新增学员2.08万人;新建老年(干部)活动中心57个。截止年底,全省共有老干部门管理的老干部(老年)大学277所,在校学员11.7万人;老年学校243所,在校学员7.48万人;老年(干部)活动中心8838个。一些地方积极开办面向老年人的电视和网络学校,老年远程教育正在起步。
老年体育。2011年,全省开展了老年人气排球比赛、柔力球比赛、钓鱼比赛、门球赛、太极拳剑比赛等9项全省性的赛事,参加运动的老年选手1.7万人次。我省老年人体协
组队参加北京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荣获三个项目的第一名。参加2011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获一项集体第一名,一项个人第一名。目前,全省有各级老年体育协会4032个,各类室外体育活动场地2.36万个,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54.7万人次。
(七)基层老龄工作机构
全省县(市、区)组建老龄工作机构122个,工作人员291人。机构设置中,行政编制单位95个,事业参公单位4个,事业单位23个。老龄工作机构单列(独立)的14个,由民政部门代管的56个,为民政内设单位的52个。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的乡镇(街道)有2084个。
数据说明:
1、公报中的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其中:60岁、65岁、8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由省统计局提供;百岁老人情况来源于各市(县、区)老龄办汇总上报享受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贴的统计数据。
2、公报中“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司法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委老干部局等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和省人口计生委以及各市(州)老龄委办公室。
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第五篇: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办综合部主任杨东法)来源:全国老龄办作者:时间:2011-08-16点击:3080 次
同志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10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情况:
一、2010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
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7亿人,比2009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9.2%。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征缴收入11110亿元,同比增长16.5%。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95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0555亿元,同比增长18.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365亿元。
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10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全国城市低保对象共计2310.5万人,其中老年人338.6万人,占14.7%,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524.7亿元,同比增长8.8%;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45亿元,同比增长22.6%。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10.3%和16.1%。
农村五保供养:2010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0.5%。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1%。
高龄补贴:截至2010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万,较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
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10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
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参保人数达4.3263亿人,比上年增加311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10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比上年增加233个;床位314.9万张,比上年增长9.0%;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6%。
截至2010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10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2010年举办了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1.2亿多元支持中西部省份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公共体育服务。
2010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
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共有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
2010年,以“老年”为主题的图书出版物数量达286种,较上年增加36种。
三、几点说明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统计局等多方面数据资料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老龄事业报告,旨在集中反映本我国老龄事业各领域的工作推进情况,老龄事业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成绩,提高社会公众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的认知水平,强化全社会老龄意识,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积极参与、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2、老龄事业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故公报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组织等公开发布的年鉴、公报及其它专项统计。本公报统计了2010老龄事业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涵盖了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反映我国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与趋势。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是继2010年以来的第二次发布。在前一年工作基础上,我们对公报的框架、内容和版式设计进行了一定调整,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例。作为一份整合老龄事业多方面数据的综合性报告,我们仍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请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批评指正,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提高,做好每年例行的公报发布工作。
此外,今年发布的时间晚于去年,主要原因是为给大家提供更准确的六普老年人口基本信息。由于国家六普相关数据还在核实,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信息还没办法提供给大家,请大家谅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