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5: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

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

径径探索

姓名:黎xx 专业班级:2010级经济2班 学号:10170212

指导老师:廖桂芳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应当明确教育目标,科学制定原则,积极探索进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有效路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介绍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标准和以基本评价标准为核心的基本价值信念、理想的观念系统。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对主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中心、主导、支配地位,体现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方向,统摄其他价值观念,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和趋势以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二、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旧的东西被打碎,而新的东西尚未确立,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导致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和国家的治国策略与指导方针有所调整,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概念的提出和被广泛地贯彻表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对资源、环境持续可发展利用战略的号召,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号召,对文化等软环境的重视等一系列新的理念陆续出台,和谐二字深入人心。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也从总体上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坚定鲜明,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和发展态势、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同时,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理想、价值等概念退居幕后,呈隐性状态,理想目标世俗化;主体上热爱祖国和人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强烈,但社会公德意识、行为不容乐观,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择业观上主动性增强,努力将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存在利益至上、个人中心的不良倾向较严重;人际交往环境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促进当代大学生交往便捷性的同时,也造就很多后遗症,减弱了大学生实际交往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进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更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明确教育目标,科学制定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进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的实际效用。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尤其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⒉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思想理论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结合时代特征,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舆论宣传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校的教职员工,教育广大学生,积极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帮助大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进行引领的能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⒊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树立典型通过抓典型、树典型,通过课内课外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学习先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大学生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要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先进人物在大学开设讲座,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学生。

⒋ 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所以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职员工要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要主动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⒌ 要加强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要把高校变成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一个大学的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高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⒍从解决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同学疾苦,针对同学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上学、就业、看病、食品安全、宿舍环境、课外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价值。

⒎ 要建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结合学校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相匹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评价体系,使广大学生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要积极开展规则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步使规则意识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常态,自觉遵守法律、遵守校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学生的行 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加以践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借鉴了近现代社会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和深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哲理,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 代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学子的远大理想,才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4).[2]张佩珍.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2,(1).[3]赵存生.教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发言摘登[N].光明日报,2006-3-29.[4]张连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7.7.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索

21世纪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是文化侵略的洗脑工程,是人才的掠夺战。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也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鲜明,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和多层次化转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局限性,以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受着周围事物所影响,这也使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充当着国家生力军角色,肩负着富国强民的伟大使命;一方面还处在高校教育的培训期。所以, 认真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变化轨迹,采取科学的教育对策,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道德风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和根本保障。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起着“生命线”作用。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指引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旗帜与动力。

二、创新思路,树立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理念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认同感强,爱国意识浓,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对改革开放的前途充满信心。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面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创新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都与人有直接的联系,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绝对管理方式,改变学生从属的被动的管理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要尊重差异,在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支流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中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改进方法,发掘教育新途径

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外行,一要靠外部的教育和培养,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内在素质。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正确地对其加以引导和利用,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途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提供了便利。近日,微博上的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便是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大学生的目的。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探索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所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其次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最后探讨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途径,主张活化校园物质文化,强化学生行为文化,优化校园制度文化,深化校园精神文化。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

中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体制在社会主义构想下不断进行着变革,国家各个方面在稳步中快速前进,较从前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目前我国年轻又面临成熟的一代,既是还未离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也可算作已独立承担生活、解决困难的成年人,而在这个思想碰撞和矛盾重重的年龄里,把握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就尤为关键。

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所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主体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避免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青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建立好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大环境和校园文化等的多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呈现出的特点务必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和审视,归结为以下几点:

1、政治价值取向走向边缘化

政治开始慢慢失去它的话语权力,趋向边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文化市场的影响。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力较大。同时,大学生对各种新思潮和新观念异常敏感,接受能力较强,价值对本土文化的批判性,使得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倾向处于社会思想变革的前沿。

2、财富价值取向走向功利化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现代文化的生产、消费往往为赢利而有意识地迎合“文化消费者”的癖好,非理性迎合和追捧违背人性的文化垃圾。这种“投其所好”是不择手段的,冲破了道德底线,是仅仅以盈利为目的的,已经呈现出功利化倾向。

3、享乐价值取向走向低俗化

当代大学生处在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之中,他们不断地调整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念系统。“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自我意识凸现,多元化、功利化、实用化相互交叉着”[2],因而在价值取向与判断上表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4、信仰价值取向走向拜星化

这种从崇尚英雄到崇尚明星的信仰方向的转变,极大程度的体现了大学生对道德、价值、信仰等形而上学关怀的追求。校园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实质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是符合任何时代需求与发展的永恒价值。

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全社会的主导意义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规定;构建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贯彻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1、加强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会增强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民族忧患意识,使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追求,更会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锐意进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理性的爱国主义既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它不仅包含着对祖国一切美好事物的炽热之情,而且能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继承和发扬合理进步的因素,摒弃其落后腐朽的成分。”[3]

2、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爱国主义对于他们来说,其时代内涵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为改革开放的推进、综合国力的增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发扬现代集体主义精神

发扬现代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要求高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真正的尊重、理解、关心教育对象;坚持价值主导的一元性与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相统一的原则,针对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性趋向突出的特点,使其寻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学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即校风、学风、教风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有:

1、活化校园物质文化

先哲柏拉图说过:“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和首要条件。创设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十分重要。

2、强化学生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一种“纽带”作用。教学、科研活动中教师折射出的创新、严谨的科学精神,能使学生在思维方式、情感意志和创造潜力上得到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辩论赛、演讲赛、体育比赛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中,能使学生在文体娱活动中无形的接受了正确的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3、优化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如校纪、校规、教学科研、学生、校园、宿舍等方面的管理与奖罚制度等,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以及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4、深化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创造者和教育者。将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之中,可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持久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宣传、重大纪念日活动、宣扬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等进行春风化雨式的对大学生思想的改造。

文化与价值观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非一朝一夕,这得益于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长期坚持。营造一种正确的符合大学生心理又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文化氛围是一项长期任务。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使大学生树立起有主见、有意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海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J].广西: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23.[2] 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3.[3] 戴钢书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9.[4] 陈国敏.成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8.【作者简介】

韩 笑(1987-)女,汉族,西南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探索

大学生心理与训练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探索

指导教师——

【摘要】:我国正步入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临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自我价值 自我修养 社会主义

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也是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标。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在教育中必须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我联系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以下看法。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一)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存在困惑

在价值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增强。为了使自己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大学生都把目光放在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身潜能的挖掘上。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然而,在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上,虽然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仍然具有很大影响,但部分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并不与他们的价值认知相一致,当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时,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作出选择,表现出讲求实用的倾向,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现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性。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且趋于务实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什么选择和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得到承认和肯定,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

核心的单一主导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价值选择上主张自我实现和服务社会的统一。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义与利等问题的选择上不愿偏重哪一边,而是努力寻找“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兼顾”、“义利共济”的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当代大学生重现实、重实效、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该如何进行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一)学校要强化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和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其中包括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价值取向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动态的、不稳定的状况,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导向和帮助。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矛盾和困惑,迷惘和彷徨,正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过程,他们渴望获得正确的导向。如果学校放弃或放松教育工作和导向作用,很可能使学生受到错误的价值导向,从而选择错误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育的功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最根本的是加强教育者的自身建设,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大学生要提高内在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3. 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学2010班

蒙俏霞

201013410157 摘要: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与人的知、情、信、意、行等情感要素密切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大学生从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育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追求功利化、选择矛盾化的特点,所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人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存在,必然有其物质性、生物性的一面。因此,人必然要追求物质的需要和生理的满足,无可厚非。但人之所以为人,又不能仅仅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生理的满足,我们还要寻求精神的提升和满足。当代

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自己的人生毫无关系,虽然具有爱国精神,但行动上却十分盲目,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对荣辱、是非的认知有偏差。当代社会的贪污腐败、消极堕落现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泛滥

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利益主体、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于不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化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多元文化,包含了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一元化得价值观以最普遍的形式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理想,所以它对每个个体都具有权威性,使每个个体自觉地去遵循与维护这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三)高校教育存在弊端

高校教育,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把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学习的重心,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忽视信仰,道德,精神和操守。当利益遭遇道德,当前途遇上操守,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往往向个人物质利益倾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此外,承担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师资紧张,教学模式单一和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四)网络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自己需要的知识,可以在网上购物,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娱乐视频、学习视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量新闻、时事,奇闻异事。但也不得不承认,当网络媒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步宣传反动,落后、腐朽、消极的思想,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道德、民族精神形成冲击,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发挥高校课堂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说教”式授课必须改进;授课内荣要贴近学生生活及现实需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用政治理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紧密结合,从而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把控实施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检验和保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与之形成的就是不良的习惯。、学业上马虎对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这就为大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因此应该得到真正张扬和提升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意识,但并不是要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制约着学校文明教育的推进,也制约着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聪明智慧的头脑、高尚道德情操的未来公民,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三)不断创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激励作用

对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应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前那些平面性、单一性的“榜样”正在逐渐失去其应有作用,同时,在大众化教育时期,传统的表彰模式,单一的成绩标榜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经缺少了吸引力。因此,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

索,创新性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典型的选择上,要注重可学性、亲和力;在典型树立上,多角度、全方位考虑,把表彰证书上的一个个名字还原为鲜活的,在生活中可以切实学习的一个个榜样;在宣传途径上,可以根据当今大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舞台演出、网络传播的喜爱,不断创新载体。

参考文献:

[1]宰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22-125.[2]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5:22-24.[3]周海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8:104-106.[4]徐柏才,孙明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6:22-24.4

下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径探索论文_2000字[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推荐5篇)

    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神实质,是凝聚国民精神,引领社会思潮的一面旗帜,也是大学生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铁 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12个词语的结合。 “富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班级:学号: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意义、践行方式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近日各大高校都在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们专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共参加人数76人,这次班会大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录: 一、 提出背景 二、 概念内涵 三、 发展历程 四、 时代意义 五、 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六、 问卷调查结果 七、 大学生如何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大全)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求是求真无悔青春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名作《少年中国说》中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深刻理解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讨论稿)本文作者:老柯 好范文原创投稿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