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5:5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报道在各地层出不穷,而有关它对于当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对农民的意义以及活动未来发展的方向却很少提及,因而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评述。

一、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意义

1996年以来,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大高校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热火朝天,有声有色的开展着。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组织单位、学生、媒体都过分注重了活动的本身和形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效果问题。为此,我们应及时的了解活动对当地农民的影响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一)、文化:

1、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情况(1).您是否听说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选择听过的人有69%,没有听过的人只占31%。(2).您以何种方式接触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48%的人是“亲自参与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16%的人是因为“有亲戚朋友参加过”,18%的人是因为“曾经看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19%的人是因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了解到的”。

2、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农民的影响(1).大学生们的到来对你们生活的影响是? 没有人选择“打扰了正常的生活”,98%的人选择了“丰富了日常的生活内容”,2%的人选择了“没有影响”。

(2).大学生三下乡是否曾经为本地区捐赠过东西? 65%的人知道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在本村捐赠过东西,35%的人没有听说过。(3).你觉得这些捐赠的东西怎样? 15%的人认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3%的人认为“虽然数量不多,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的人认为“作用不大可有可无”,没有人选择“完全没有必要”。

(4).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对当地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95%的人选择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5% 的人选择了“学生们只是觉得一时新奇,并无长远影响”,没有人选择“根本没有效果”这一选项。

(5).您觉得大学生进行的政策宣传活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的人认为“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国家方针政策”,67%的人认为通过三下乡活动让他们“对以前简单了解的国家政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20%的认为“与以前了解的重复的太多,想了解的没有了解到”,10% 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6).你觉得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带来的实际意义是怎样的? 2%的选择“没有意义”,3%的选择“纯属形式主义”,40%的选择“有意义,但效果、作用甚微”,55%的选择了“有意义,且效果很好”。(二)、科技:

1、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在当地进行情况调查(1).以往大学生是否在我村进行过科技下乡活动? 经调查大学生在两地均进行过科技下乡活动,但了解具体情况的大部分是村干部,村

民只有少数知道。

(2).在我村大学生的科技下乡活动是以哪些形式进行的? 以往大学生的科技下乡并没有进行过“设立科技咨询站”这种形式,55%的人选择了“举办科技培训班”,65%的人选择了“对当地进行调研”,46%的人选择了“针对当地情况与当地领导进行探讨”。

(3).调研工作是以何种方式开展的? 85%的人知道大学生是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的,56%的人们知道是以“访谈形式进行的”,另有25%的人了解到大学生是“通过村干部直接得到数据的”。

(4).大学生调研的后期工作怎样?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通过村干部了解到大部分下乡小分队都是“把调研结果直接反馈给当地政府”,很少有把“调研报告或论文直接提供给当地政府参考的”,更有一些小分队的活动搞的是龙头蛇尾,走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调查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2、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1).您觉得大学生的科技下乡对当地产生了什么影响? 70%的认为“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1 7%的人认为“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5%的人认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2%的人选择了“没有影响”。

(2).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的作用是? 没有人认为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98%的人认为“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95%的人认为“给农民带去了新的思想”,23%的人认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教育”,同样也没有人选择可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3).您觉得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怎样的? 37% 的人认为“不仅有意义而且效果很好”,50%的人认为“有意义,但效果、作用甚微”,1O%的人认为“纯属形式主义”,只有少数的3%的人认为“没有意义”。

三、大学生“三下乡”为当地农民带来的几点影响

(1)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需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我国农村家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人均每年已超过7O元。这充分表明,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欲,以及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少数边远山区农民甚至很少能看到报纸、杂志。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在“三下乡”活动中,把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奉献给了农民,为农民朋友们带去了一部部好看且有意义的电影,送去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在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中,83%的农民表示大学生捐赠的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文化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B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农村面貌不断变化。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民收入,离不开政策扶持,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据统计,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初中的占49%,J、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激发了当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生是当地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从长远上看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在“三下乡”活动中,大学生把文化科技卫生资源持续不断的带到

了农村、带给了农民。对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增收致富的本领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3)通过媒体报道,引起人们对落后地区的关注因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所以也就成为了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通过媒体的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间接的了解到了“三下乡”地区的状况。引起政府和人们对当地落后经济和教育的关注,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农村发展出路的关注。

(4)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地方还存在学生因贫困辍学的现象,校舍建设等教学设施不足。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这种形式下,大学生进行的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活动,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建议

1、活动开展前注重调查,坚决不做无用功。在“三下乡”活动开展前,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群众需求,树立群众观点,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准备一些能切实有效的活动,增强“三下乡”活动的时效性。

2、坚持持久战术,多设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三下乡”应坚持持久战术,不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固定一个地点,坚持打时间战和次数战才能突显出一定成果。我们在当地进行“三下乡”一次得不到成果,那我们就去两次,三次,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做法不管是对于支教信息的反馈还是科研调查的落实情况都是很有利的。

3、注意宣传,打造品牌效应。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多是利用横幅和标语的宣传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往往其宣传力度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因此增大宣传力度,发掘新的宣传方式是我们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必做工作。宣传力度的加大,活动对象的具体化可以拉进学生和农民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进而打造出学校“三下乡”的品牌。

4、建立有效的回访机制。对“三农”的帮扶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只有时时关注农村的发展,倾情投入到这项伟大工程中,才能不辜负农民对高素质学子的期望与重托。在学生返校之后,各大高校与“三下乡”所到地区的政府或相应单位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三下乡”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加强彼此的交流。

第二篇: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的消费影响调查

【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的消费影响调查】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制定了“家电下乡”政策以刺激农村消费,同时惠及农民、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我们是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经济系的学生,将对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全面调查,期待您的合作!

1、您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吗?______(备注:题目均可多选!)

A、非常了解B、了解一点C、不了解

2、您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广以来,买过什么家电!______

A、彩电B、冰箱C、电脑D、热水器F、手机G、其它

3、家电下乡政策对您家电的购买欲望有什么影响_______

A、影响非常大B、有点影响C、没有影响

4、您对家电下乡涉及的企业及专业店的产品质量怎么看______

A、劣等产品B、普通家电C、高质量家电

5、在你们镇的家电下乡推广如何?_______

A、非常受欢迎B、没什么影响C、非常反感

6、在你们镇家电下乡指定店产品销售状况如何?______

A、销售状况非常好 B、和以前一样C、没有家电下乡指定店

7、家电在您的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_______

A、60%B、30%C、20%D、10%

8、家电下乡政策存在什么问题_____

A、品种不够多B、补贴太少C、质量差D、售后服务差E、程序复杂

9、家电下乡政策是否对您的消费观念有所影响!______

A、影响非常大B、影响不大C、没有影响D、有负面影响

10、您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家电下乡政策的?_______

A、电脑电视B、广播C、传单宣传页

D、从别人那里听说E、村委公开宣传栏

11、您认为家电下乡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

A、公共设施跟不上 B、农民收入增长慢 C、养老保险空白消费担忧D、农民知之甚少

12、您认为家电下乡的价格是否合理______

A、价格合理B、价格偏高C、价格较低

13、您在买家电时最关注的是______

A、价格B、品牌C、质量D、售后服务

14、您认为家电下乡政策下最终受益人是_______

A、政府B、广大消费人群 C、家电生产企业 D、家电销售商

15、您认为家电下乡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______

A、改变农民消费结构 提高生活质量 B、提高农民耐用消费品拥有率缩小城乡差距

C、扩大销售拉动消费D、建立并完善农村市场的销售渠道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篇:对当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地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对家乡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两种形式,共回收农民农村环境调查问卷45份。同时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调查发现,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3大类7个子项。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已经超出了环境自身消化的能力,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堪忧。

1、工业污染

1.1工业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化工生产及冶炼废渣等固体废物。由于小型矿山的无序开采,很多矿山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放于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一现象在一些矿山所在地较为严重。

由于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较为严格、整治力度较大,重工业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尚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农村环境造成更大压力的是轻工业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竹木加工、包装袋加工等这一类的轻工业,因成本低,技术含量低,经营模式大多为家庭作坊式,在农村、集镇中遍地开花。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普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家庭作坊大都没有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回收废旧编织袋所产生的纤维、制作竹木制品所使用的各种化学原料均直接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2工业废水

工业所产生的含有重金属、有机有毒化学物或者富含氮磷的水体直接排放到环境当中,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工业废水污染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有色金属冶炼、纺织、造纸等规模化的重工业废水排放虽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控制,但是滥排滥放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第二,小型的轻工业作坊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工业废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2、农业污染

目前,农业已经从之前的粗放经营逐渐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集约化农业在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监管不力,造成有害的农用垃圾直接暴露于环境中;塑料农用制品,如农用薄膜、育秧盘等随意丢弃,环境无法自然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2.1农田化学污染

农药、化肥、生长剂等化学品的大量使用,除了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地生产力之余,还会影响当地水文环境。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的化肥使用量超过50kg/亩,肥料利用率只有25-30%,全市农村大部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率不到5%。超标施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不仅使土地地力退化,还会随着地表水下渗,从而影响地下水,进而威胁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

2.2农药瓶子薄膜

城市农业垃圾处理情况偏差,尤其是废弃的农药包装等化学性垃圾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回收,随处可见的农药瓶和农用薄膜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影响土壤性质和水文环境。由于乱扔农药瓶,导致当地灌溉水渠严重淤塞。就近丢弃到河渠是村民处理农药瓶、化肥包装袋等农用垃圾的主要方法。现在农药瓶都采用塑料瓶装,废弃农药瓶大都顺流漂下,虽然不再淤积在河道,但是长此以往,不可降解的塑料农药瓶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将尤甚于玻璃瓶。

2.3养殖业

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尤为突出。养殖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据我们对16户100头以上养殖户的调查,修建了沼气池或集中循环处理生猪排泄物的只有2户,只占养殖户的12.5%。其他都是直接排放。据调查,喂养一头生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2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如果不对这些生猪排泄物进行处理,对当地的饮用水源和环境将造成极大的污染。除养殖大户外农村10-20头生猪小型养殖户相当普遍且分散在农村各地。这样的小规模养殖,既无法按照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规范,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大。生猪的粪便、污水等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对居住环境影响十分恶劣。

3、生活污染

在之前的几千年中,我国的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民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大部分是在环境的自然消解能力之内的无害垃圾。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产品逐步向农村辐射,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代工业制品也渐渐走入了农户。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3.1生活垃圾

在我们调查的村镇中,2010年,平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50吨,人畜排泄物达150吨,建设垃圾和田园垃圾达80吨。其中绝大部分直接进入沟港渠塘。多数地区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力度不够,甚至没有,这使当地环境卫生条件很差。居民生活垃圾无人管理和处理,有的零散堆在路边,有的集中丢弃在沟渠,夏天气味难闻、滋生蚊蝇,冬天也影响美观,同时还是细菌的温床,生活垃圾中的化学品还会影响土壤结构和水文情况,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地区开始建垃圾池,进行垃圾的集中处理。但是,基础设施的缺乏、农民意识的落后仍极大的制约着相应环保措施的推行。

3.2生活污水

应该说,大部分农户是缺乏“生活污水”这一概念的。绝大多数农户在进行住房改造的时候都没有建设相应的下水管道,而是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周围的环境当中。这些污水一方面对周围的土壤产生了影响,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围的沟渠,给农村水文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实地调查的村庄沟渠塘地表水没有一处用眼直观看上去是清澈的,全部是被污染了的水。农民只用来灌溉农田。农村生活污水除了一部分农户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之外,还有一部分城郊村、镇郊村承受着周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压力。

二、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部分村镇建立了相应的环保制度,但实施不到位。

2、垃圾集中处理逐步推进,长效机制得不到保障。

3、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许多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包括垃圾收集转运工具、垃圾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

4、饮用水改造有所进展,但水源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目前,农村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然而,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因为单个项目配套资金不足,村镇只能缩减工程的规模,这就导致集中供水工程遍地开花,农户用水安全仍然无法得到100%的保障,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另外,集中供水体系建设完成之后,水费的收取也成为了村镇的沉重负担。而村民们对缴纳水费本身也存在着抵触情绪,导致水费收缴不上。这就使得水厂处于闲置状态,成了花架子。

5、沟渠淤塞现象普遍,村镇无力治理。

6、农电改造持续进行,但是改造的速度比不上需求的增长。

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基本每个村都进行了农电改造。这些改造给农民的用电安全带来了良好的改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改造的速度是远远滞后于农民生活发展的。

三、建议与对策

1、认真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

任何工作规划先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也应搞好规划工作。要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首先必须搞好规划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对现有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进一步明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类型。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参与。

改善农村环境,仅有各方资金投入和政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动起农民自身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有些村镇,“环境保护日”活动开展较好,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村支书都会发动各个村民清理自己房前屋后的垃圾。这一举措给农村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改观。农户在清理完成之后也会自觉的保护自己房前屋后的环境,不乱仍乱倒。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参与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不少村镇实行了农户清洁星级评比制度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各级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村环保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广泛听取农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在农村中小学当中的环保宣传,“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如,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一堂环保知识讲座,在全市的中小学当中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活动等。中小学时期正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此时形成的环保意识能够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此时进行环保教育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处理方式。

现在虽然许多村都建立了垃圾池,采取了垃圾集中转运的办法,但是许多人还对垃圾转运等措施持忧虑的态度,其根源就在于垃圾转运没有相应的政策,还未形成长效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农村环保设施和保障机制的投入。财政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出色的村、乡镇的补助和奖励,以点带面,争取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工作由村里承担,每村要有专人收集垃圾。要有专业垃圾运输车辆或成立垃圾运输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将村镇收集的垃圾集中运送到统一指定的地方,便于集中处理。政府负责将垃圾填埋和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是开展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安排每个村1万元资金用于垃圾收集相关费用;每个村建设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点(有条件的村可设一个小型垃圾填埋场或处理场);每个村镇安排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农村环保专干,解决农村环保工作无专人管无专人抓的问题;每个村镇购置一台专业垃圾清运车辆;每个村镇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处理场)。

4、整合各类资金,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机制。

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镇、村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我们认为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是积极吸纳民间投资。采取切实有效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有序、规范做好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主要可通过提供对应的特许经营,市场保障等优惠措施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建设的方式吸纳社会投资,如以股份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荒山造林中,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各占相应的股份。

三是村民自筹。一般村的整治经费由市、区、镇、村等各方承担,我们认为由村民农户集聚一点整治、保养经费还是可取的,不让村民出一分钱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只有自己付出了,才会倍加珍惜”。如果整治了自己的家园,但村民没有出资,那么“村环境整治是村民的切身利益”这种意识就很难形成,村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就会缺少自觉性,没有村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是走不远的。

四是以“生态补偿原则”从城镇征收的排污费中安排50%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多年来,城镇产生的大量垃圾,都运往农村进行填埋处理,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特别是一些城郊村,被垃圾场所包围,垃圾到处乱飞,产生的垃圾液对水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因为本身产生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和从农村获取工业原材料与农产品而收益,但城市没有给农村一定的污染补偿费用,建议将各级城镇征收的排污费明确规定不低于50%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

5、整章建制,典型引路,搞好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民环境意识积弊很深,不良习惯根深蒂固。各级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理能力等等。同时要采取典型引路,树立学习榜样,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村镇要给予大力支持,采取典型引路,逐步推开。建议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群众参与度较高的几个村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重点抓好示范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引领农村走上环境友好型农村,人与自然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对我县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王铭惠汪 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这不仅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探索和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对于有23.9万农业人口的镇安来说,解决占全县总人口84%的农民增收问题,是镇安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类农村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农民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农民收入的趋势看,收入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劳务输出、加快移民搬迁、鼓励进城务工等途径,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2470元增长到2009年的3003元,增长21.6%。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与全国的平均水平5153元、全省的平均水平3438元仍有较大差距,与全市持平。

(二)从农民收入的构成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但增收途径不稳定,实现增收的基础比较脆弱,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随着农村工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务输出的扩大,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加速融合,农村人口加

速流动,传统的农业职业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格局已初步形成,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382元,其中劳务收入1353元,占到纯收入的45.1%。劳务收入超过了农户家庭经营三大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渠道,劳务收入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的步伐;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187元中,其中第一产业的纯收入895元,占75.4%,农村二三产业的纯收入占24.6%。在第一产业中,其中农业收入545元,林业122元、牧业227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是以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业为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三是政策性收入增加带动转移性收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在转移性收入中,农户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增长69.2%,种粮补贴人均达到28元,政策性收入在转移性收入中占到80%,成为拉动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从农民收入的层次看,贫困阶层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随着扶贫三项工程的开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结对扶贫方面取得明显成果,2009年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22个,完成移民搬迁168户810人,解决了1.4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按新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尚有近10万贫困人口,还有9774户农户仍居住着石板房;特别是地处高山深山偏远地区,且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生的许多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在低水平状态,而超过5000元以上的农户仅占17%,最高的农户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人均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是土里刨“金”难度大。由于农业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近几年农产品市场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迷,对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较大;全县农民收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人均1.2亩常用耕地中,仅能获得545元的纯收入,加上单家单户的耕作方式,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要实现“土里刨金”的难度很大。

二是农民增收条件差。尽管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开展了乡村公路、农电改造、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全县10万人的困难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公路、铁路建设的发展,又出现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难度。

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整体规模小、产品深加工能力弱等制约因素。据调查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230个(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其中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科技含量低,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使产业化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必须从镇安的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的规律,去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第一,是发挥“人”的优势,做好转移文章。富裕农民必须首先大幅度减少农民,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做好转移文章,重点应在就地转移和易地转移上下功夫。一是把加快小集镇建设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小集镇的产业结构基本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农民进镇门槛、就业风险和生活成本较低,小集镇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因此,加快小集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重要途径。二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对于县域经济来讲,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加快富民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民营经济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依托,推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民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3285人,人均增收285元。三是把招商引资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条件下,招商引资是主攻工业、发展农业的总抓手,在这过程中,要把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把技能培训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要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重点,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使每个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升劳务输出质量。要采取必要措施,调动职教中心和农业技术部门等社会资源,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和对口培训,使他们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本地就业都具备一定技能,提升创收能力,走出一条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

第二,突破“地”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投入多产出少的农业种植现状,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以及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要突破地不生金瓶颈,实现土里刨“金”,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探索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以农业的高效,来实现农民增收。首先,必须深化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这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关系,在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及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下,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和管理,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种养大户集中,使土地经营向规模化发展,最终达到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高效益发展。其次,要以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指导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它们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强化服务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兼并等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指导它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不断增强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把“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向农业的各个领域推广,迅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能成功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与大市场连接的难题,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能产生良好效果。此外,要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设施农业可以利用时间差,突出反季

节,实现产量上、季节上、地域上的三大突破,农作物不仅产量高,同时又因季节的差异,价格往往高出平常的几倍,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大“钱”的投入,创优增收条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今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大幅度增加投资,省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是我们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良好机遇,要抓紧申报、积极实施一批环境整治、人畜饮水和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资金投入方式上,要围绕重点项目,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为重点,有计划、有侧重地投入,提高资金投入效率。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尽量使用本地农民工,使农民短期内能够从工程建设中直接增加收益,同时也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更好条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农民增收保障。全面落实中央及陕西省关于加强 “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各项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大家电、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农民负担动态情况,提升农民负担监管水平;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因农用物资价格过快上长,增加农民生产成本,抵消农民增收。

第五篇:家庭对学校德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实践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

张 青

家庭对学校德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张 青

学生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还必须要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家庭与学校 密切 配合,减少家庭教育中的负面影响。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 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借这次机会,我们组织了一次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以学生家庭环境、家长道德品质为调查重点,从家长“家庭美德”、“个人品质”、“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入手,设计了52个选项题。调查采用抽样法,在本校随机选取了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集中组织了答题。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调查表明,学生父母之间不能互敬互重或关系处于一般状态的占47%,父母之间吵架的占42%(其中经常吵架的占8%);1%的家庭不稳定,其中有4%的家庭家长已离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了冲击与挑战,家庭的不和、父母离异率的升高给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带来阴影,幼小的 心灵受到伤害,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2)学生在家庭中父母的关爱,活动的自由,平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家长们往往不在意或不屑一顾,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只有绝对的服

从,不顺心时对孩子随意 训斥 甚至打骂。父母对孩子关爱不够的占36%,其中16%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45%的学生受过父母责骂,更为严重的是14%的学生经常受到父母责骂,57%的家庭不考虑 子女们的内心感受;78%的家庭父母商量事情不让孩子发表意见;37%的学生感到家里缺乏自由,有压抑感。与此相反的是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却“关爱有佳”对子女百般迁就、放任、溺爱。是子女养成了许多不良风气,如霸道,娇气,不合群、懒惰,花钱大手大脚等。由此可见,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不够的,经常责骂孩子更不应该,做父母的要善待自己的孩子,有心呵护幼小的心灵,消除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特别是建立和谐平等的长幼关系,拉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在家庭里要让孩子有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形成独立的人格;父母要多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保持其良好的心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然而,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过于放任,同样也会使孩子贻害终身。

2、家长个人的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1)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在个人品德方面良莠不齐,有55%的家长经常摸牌赌博;21%的家长经常酗酒;19%的家长语言粗鲁,甚至有少数家偷拿别人的东西,这些都说明,部分学生的家长的个人行为是缺乏道德修养的。摸牌赌博,借酒消愁已成一种社会公害,势必导致家长无暇关心自己的子女,松懈对子女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家长不务正业,缺乏进取精神和家庭责任感,势必导致家庭债抬高筑,家

庭不合;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叶沾染恶习,顽皮难羁。(2)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每个人成就事业、与人为善,泰然处世的必备因素。心理品质的外在反映既是人的道德行为。调查表明有2%的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19%的家长做事缺乏耐心;15%的家长处理问题不是很干脆;14%的家长在别人不小心冒犯是不能谅解;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很勤劳。没有坚强的意志。做事缺乏耐心的人,势必一事无成,不勤劳的人一生只 能苦守寒窑;不能原谅他人的人又怎能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呢?这些家长要么被子女看不起,要么影响子女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3、家长的社会公德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共同履行的道德行为标准,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在家长社会公德的调查中了解到,在17项社会公德中,多数家长能规范遵守,但仍然有部分家长社会公德意识较差。具体而言,关心国家大事的仅占43%;14%的家长与邻里经常吵架;10%的家庭与邻居互不往来,乘车主动给老人让座的仅占39%,对学校教育活动不支持的占23%,有见义勇为的也不多,不很诚信的占7%。

助残济贫,帮助老弱,诚实守信,嫉恶扬善,爱国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同美德,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作为国家的公民,理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家长只有“身正为范”,为 子女做出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才能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然而,调查的情况却给我们每个教

育工作着敲响了 警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学校德育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1、受家庭环境影响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 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但不少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家庭缺乏民主氛围。这样的家庭环境,要么是孩子心里感到压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要么是学生形成逆来顺受的习性,即使 长大了也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个性的张扬,要么是孩子为所欲为,惟我独尊,放荡不羁,听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转化增加了难度。

2、受家长个人品行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些家长的社会公德意识差,素质不高,自己不能遵守社会公德,反而向子女灌输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观点,如学校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谦恭礼让,有的家长担心自家孩子吃亏,要求孩子“以牙还牙”,学校教育学生“诚信”,有的家长认为“诚信”会上别人的当,结果家长的“言传身教”与学校的教育要求大相径庭,步调不一致,使学校教育失去感召力,弱化教育效果,甚至使学校教育前功尽弃。许多学生在此环境中说一套,做一套,形成“两张皮”、“会说不会做”,养成了双重人格。据此,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广泛宣传《纲要》,组织家长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学校要充分加强对学生家长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做自觉遵守社会

公德的模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深入家庭、加强与家长沟通,改善家庭环境。学校必须做好深入细致了解每一位学生家庭环境的工作,突出重点帮扶教育方式不当的“重点户”和不配合学校教育的“难点户”,不断地与家长沟通思想,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最终 实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目的。

(3)实行“因人施教”加强德育针对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校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办法,做到“因人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性情孤僻、怪异的学生,学校要多给予关爱,用老师的爱心温暖学生“冰冷”的心田,对于因家长过于溺爱而导致孩子懒惰,动手能力差的,学校便要动员家长配合 让学生在家里作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了进步及时 表扬等。

(4)改善德育管理,健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

为了切实转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部或相背离的现状,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及时了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要加强德育过程管理。一是加强督导,确保家访。二是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三是与家长签订《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协议书》,强化家长责任,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四是对于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应大力表彰,宣传推广其工作经验。有规范的管理,有健全的工作机制,有广大教师的积极投入,学校必将掌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振,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绩效。

下载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影响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大学生就业要素的调查与思考

    影响大学生就业要素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热点论文[ 2009-4-1 23:13:22 ]作者:邓效芬编辑:论文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力、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目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高校扩招 (2)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3)文化教育质量低下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6)学生就业渠道不......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时间:2012年2月 调查地点:南京市 一、 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地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对宁陕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宁陕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作者:胡楷一、我县农民收入的现状从收入总量来看,2007年至2009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40元、2431元和3201元,同比增长16.7%、25.3%、31......

    关于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

    关于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 1、您所居住的城市 A、 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2、您的性别 A、男B、女 3、您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物价......

    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合集5篇)

    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一、活动主题:“调查化肥厂排放污水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二、授课年级:高二年级三、简要活动方案:1、参观污染现场: 让学生深入现实环境中......

    对大学生新兵入伍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本山学院胡琬婷对大学生新兵入伍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2010-11-25 21:57:00 阅读6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近期,我们通过查,阅档案,座谈了解,个别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200名大学生新......

    对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思考

    对开展“三下乡”活动的思考 沈仕成 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使基层干部群众丰富了文化生活,缓解了看病难困难,提升了科学生产、生活的能力。但是,许多地方,开展“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