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1年老龄重点工作调研推进的通知
牡老委发[2011]8号
关于2011年老龄重点工作
调研推进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按照《黑龙江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黑老龄委发[2010]10号)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十百千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掌握各县(市)区老龄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总结基层工作先进经验,不断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市老龄办决定对省及市今年安排的重点工作进行调研推进,具体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11年12月5日-10日
二、调研推进内容
1、“十百千示范工程”进展情况。每个县(市)区选取
3个观摩现场,具体包括:1个乡镇(街道),1个村(社区),1个“银龄行动”示范基地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若没有以上两种观摩点,则需再选取1个村或社区代替)。调研推进组以实地调研、听取情况介绍等方式,结合黑老龄委发[2010]10号文件中的标准进行现场评估和打分。
2、报刊订阅工作。
3、听取各县(市)区主管领导介结老龄工作总体情况。
三、调研推进组人员
市老龄办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老龄办主任。
四、具体要求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此次拉练检查工作,及时请示主管领导,并根据日程安排,准备相关材料,安排观摩现场,请主管领导作情况介绍,确保此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附件:《黑龙江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牡丹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2011年11月24日
附件:
黑龙江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
“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省老龄办
为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促进老龄事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省民政厅、司法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老龄办根据省老龄委工作安排,联合商定,在全省实施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基层老龄工作的力度,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夯实工作基础,推进我省老龄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力争3年内在全省打造出10个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区)、100个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街道)、1000个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社区)。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9月)
2010年9月底前,各市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十百千示范工程” 实施方案和具体推进计划,明确三级示范单位重点培养目标,并将实施方案和计划报省老龄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各地按照方案和计划全面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2010年、2011年年底前组织自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省老龄办。省老龄办进行年度督查,定期通报各地工作开展情况。
(三)申报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各地对三年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向市地报送检查验收申请。省老龄委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2月至3月)
省老龄委召开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老龄工作示范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表彰。
四、评选及表彰办法
(一)创建基层老龄工作“十百千示范工程”活动由省老龄办组织实施,各市地老龄办组织对基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评,达到标准者由市地老龄工作委员会向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推荐,同时应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附被推荐单位的事迹材料。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根据各市地的推荐,组织检查考核组到各地验收,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检查考核组联席会议审议,提交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批。
(二)省老龄工作示范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命名决定,授予称号和奖牌。
(三)省老龄工作示范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考核验收标准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强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是提升老龄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级老龄委成员单位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抓好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市地老龄工作委员会要对创建活动负总责,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民主,严格掌握评选条件,注重质量和社会效果,使命名对象既有先进性,又有群众性。
(三)广泛宣传,典型引路。各地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附件:黑龙江省加强基层老龄规范化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附件
黑龙江省加强基层老龄规范化建设 “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一、老龄工作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1.老龄事业定位准确。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有本地老龄事业发展内容的规划目标。党委、政府制定有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文件。老龄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2.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县(市、区)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由党政领导担任,主要领导定期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带头参加重要老龄活动。党政领导每年重大节日(包括重阳节)慰问、看望老年人在2次以上。县(市、区)委或县(市、区)政府每年召开1—2次研究本地老龄工作的专题会议。老龄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有规范的老龄工作资料报表,有准确的各类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每年组织1项专题调查。
3.成员单位配合密切。县(市、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组成适应新时期老龄工作的需要,职责明确,能完
成涉老工作任务,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4.工作机构日趋健全。县(市、区)老龄办按上级要求理顺工作关系,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有与工作相适应的编制(3人以上)并且人员配备到位。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工作落实。办公场所落实,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办公条件(包括微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有健全的工作会议、学习和管理制度,能够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履行职责。
5.经费保障逐年提高。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老龄事业专项经费按本县(市、区)老年人数平均达到1元以上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县(市、区)财政每年落实了高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和重大节日慰问费。
6.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重视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本县(市、区)老龄工作人员参加上级培训达80%以上,定期对老龄工作人员进行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培训。
(二)老年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7.法律宣传广泛深入。把《老年法》列入“五五”普法教育内容,以多种形式宣传《老年法》,并采取张贴《老年法》宣传画等有效措施,在全县各乡、村、学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城市老年普法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
8.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法》、省实施《条例》和省《对老年人实行优待服务的意见》等老年法
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做到有措施、有监督、有检查。驻本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依法履行各自应尽的敬老职责和义务。
9.检查视察推进工作。县(市、区)人大对《老年法》进行执法检查,县(市、区)政协对《老年法》执行情况进行视察。
10.涉老案件及时审理。县(市、区)法院设有老年法庭或合议庭,受理涉老案件依法从快从严处理,当年结案率和执行率达到90%以上。为困难老人提供司法救助。
11.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建有老年人来信来访制度,对老年人来信来访认真接待答复,并有来访记录、查处结果,对老年人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就地协调解决,无越级上访。各级调解组织积极调解涉老纠纷。建有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询)机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法律服务机构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2.资金补助按时发放。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无拖欠,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国家和省级规定的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福利、老年优抚、救济对象的定期抚恤金或生活补助按时发放,无拖欠。
13.基本生活应保尽保。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将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城乡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有帮扶措施,8 能得到及时救助。
14.特困老人有效救助。特困(空巢)老人的生活救助有明确的机构负责,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和经费保障。基层组织或单位与被帮扶老人结对子,落实帮扶责任。
15.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助老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四)医疗保障条件不断改善
16.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以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能为老年人就医提供就近、就便和优质、优惠、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
17.医疗网络更加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完善,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贫困地区老年人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18.救助制度全面覆盖。对特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有具体措施,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定期组织医务工作者为高龄老人免费体检。
19.老年门诊发挥作用。县(市、区)级医院设有老年病门诊、老年专科,设臵老年病室,乡中心卫生院设臵老年病床。积极建立老年家庭病床,开展送医上门服务。
20.健康教育得到普及。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预防和保健技能,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市达到95%,农村达到75%。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30%。
(五)为老服务设施形成网络
21.服务措施不断丰富。建立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完善各级服务机构,建立服务网络,服务方式多样化。
22.优惠政策作用明显。制定扶持社会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以社区为基础,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
23.活动场所得到落实。县(市、区)建有一处综合性、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建有一处社区服务站。旧城改造或小区建设后有老年人活动场所,政府不断加大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投入,近三年在老年福利设施建设上投入在100万元以上,各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要建有老年人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所。驻社区单位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
24.养老床位基本达标。城市养老机构(指老年公寓、光荣院、养老院、福利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等)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20张以上,入住老年人对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满意,服务功能辐射到周边地区。
25.志愿服务更加规范。组织建立为老服务和老年志愿者队伍,做到有名册、有活动计划、有记录、有档案。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健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6.老年教育稳步发展。县(市、区)级建有老年大学,有工作人员、固定校舍、经费、教师,课程设臵合理,乡及有条件的村建有老年学校。
(六)老龄工作宣传教育深入扎实
27.敬老教育深入人心。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将敬老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内容,有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敬老教育内容、时间、人员落实,在社会各界中深入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和《老年法》等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带头宣讲,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村(居)民订有敬老养老公约,把敬老教育列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28.宣教工作专人落实。老龄工作机构中有人分管老龄宣传教育,年度计划中有老龄宣传教育的内容,建有老龄工作信息制度。
29.媒体宣传效果明显。广播、电视、令人报刊等新闻媒体,能及时宣传、报道老龄工作,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老龄工作专栏、专题节目。
30.标志标语内容规范。在公共服务窗口设有明显的老年人优先或优惠标志,在主要口岸设有固定的宣传牌和标语口号,敬老教育深入人心。
(七)发挥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 31.老年组织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加强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健全制度,保证经济来源,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
32.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组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队伍,发挥其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骨干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文艺会演、书画展、运动会等各类老年文体活动。
33.老年人才发挥作用。组织老年人才在治安联防、保护环境、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知识等方面发挥作用,社会效果明显,在开展“银龄行动”中成效显著。
二、老龄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建设标准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
1.党委、政府重视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下发了相关文件,把老龄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领导经常听取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机构健全,设有老龄工作委员会,在职领导任主任,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作用发挥明显,形成了齐抓共管老龄工作的局面。
3.老龄办有专人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老龄日常事务,工作经费有保障。
4.老龄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各类统计数据、有关资料、统计年报等准确及时,存档规范。
5.90%的村(居)成立了老年人协会等老年群众组织,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政策落实,老年维权成效明显
6.《老年法》、省实施《条例》和省《对老年人实行优待服务的意见》等各项老年法律法规、优待政策落实,辖区内社会优待服务窗口和设施有老年人优先、优待的明显标志。
7.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能依法及时处理,符合 12 法律援助条件的涉老案件办理率达到100%,无因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发生老年人越级上访事件,无因侵权行为而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现象。
8.老年人来信来访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老年信访处理率达到100%。
9.建立、健全老年人档案,特困、病残、高龄、独居、五保老人底数清,协助落实相关补助、抚恤措施。
(三)保障有力,养老水平逐年提高
10.积极推动企业职工、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参保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为100%。
11.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条件的老年人和城镇“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12.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贫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3.建立了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因突发灾害而导致贫困的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有效帮助,基本生活有保障。
14.切实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不低于赡养人家庭平均生活水平,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采取了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措施,村(居)委会监督协议的履行。
(四)设施完整,为老服务功能强化
15.制订了发展老年服务设施及为老服务的优惠政策,逐年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所属老年服务机构(场所)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率高。各类老年福利设
施常年开放,活动经常、管理规范、台帐齐全
16.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或其它老年服务机构(场所),90%的村(居)有老年活动室(老年之家)。
17.在旧城改造、小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规划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并按规划确保落实到位;现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
18.社区建立了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和权益维护网络,为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活动经常,老年生活丰富多样
19.村(居)老年人协会等老年群众组织经常组织、指导辖区老年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年老年节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助老庆祝活动,老年人参与率高,社会影响好。
20.老年学校重视对老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使老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等公益事业方面继续贡献力量,“老有所为”典型事迹突出。
22.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老年人健康向上,没有发生因参加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活动而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六)宣传深入,尊老敬老氛围浓厚
23.通过创建老龄工作先进乡镇(街道)、庆祝老年节等各种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尊老敬老意识,营造浓厚的社会敬老氛围。
24.加大《老年法》、省实施《条例》和省《对老年人实行优待服务的意见》的宣传力度,推动老年法律法规教育进社区、进农村。
25.开展了敬老模范村(居)、敬老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大会。
三、老龄工作示范村(社区)建设标准
(一)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村(社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负责村(社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围绕村(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活动有效果。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组织各种服务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发挥各自的职能与优势,积极参与为老服务。
2.建立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本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3.建立村(社区)老年人协会。老年人协会要受村(社区)两委的委托,在老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日常老龄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老龄工作任务,按照协会《章程》组织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解决为老纠纷等。
4.建立村(社区)助老志愿者组织。成员由低龄健康老人、青年及其他志愿者等组成,开展助老活动,帮助特困老
年人解决实际问题。
(二)完善为老服务网络
5.健全为老服务组织网络。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覆盖面较宽的为老服务专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和质量。
6.健全生活照料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托老、护理、购物、家政等一般照料,安装救助门铃开展邻里互助和老年互助活动。
7.健全医疗服务网络。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提供长期照顾、康复服务、营养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进行老年人健康监测,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8.健全文化教育网络。组织开展老年教育、娱乐、体育健身等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9.健全权益维护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信访接待和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等工作。
10.健全参与社会活动网络。要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特点和专长,组织开展青少年教育、社区巡逻、环境卫生监督、老年中介服务等活动,发挥老年人才的作用。
(三)规范村(社区)老龄工作标准
11.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老龄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经费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职责明确,制度完备,领导有力。老龄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12.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清楚,统计资料准确,各类人员档案齐全。
13.老年活动设施齐全。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室,室内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设棋牌、图书阅览、乒乓、健身、电视等室,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
14.老年文化教育内容丰富。村有文体教育载体,设有老年电大教学班或老年学校,老年人入学率达到全村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有1-2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活动正常。
15.老年人生活有保障。鼓励子女孝敬老年人,组织开展“孝亲敬老、好媳妇”评比活动,有条件的村对一定年龄段的老年人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子女定期给老年人一定的赡养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困难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
16.老年群众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和志愿者队伍培育良好,作用显著。
17.老年人发挥作用渠道畅通,成效明显。
18.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无老年人因受歧视、虐待而致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全村无老年人参加邪教、封建迷信活动。
19.老龄工作的宣传到位,尊老敬老助老的氛围浓厚。全村代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友好,互帮互助。
(四)明确村(社区)老龄工作任务
20.贯彻执行老龄工作的法规政策,宣传老龄工作,形成敬老养老氛围。
21.推进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保障,为居住在家的全体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2.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老年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动员和吸引老年人参与各类活动。
23.落实对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开展对老年人的慰问活动。
24.开办老年教育,动员组织老年人参加老年电大或老年大学学习,提高老年人思想观念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5.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及困难老人,组织开展与老人结对、互助互帮活动。
26.维护好全村(社区)老年人合法权益,帮助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27.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卫生医疗服务站为老年人健康监测,为老年人方便就诊,并建立老人健康档案。
第二篇:老龄调研报告
加强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社会事务管理科张金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解决了穿衣、饥饿、住房、看病、出行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决老年人高质量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急需解决问题之一。
一、社会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改变。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由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孩政策,老龄化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我国老龄化速度日益严峻,应加强老龄工作宣传力度,维护健全老龄工作基础平台,积极维护老年人权利,着力提升老龄工作水平。
二、全国老龄人口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之快,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将越发突出。
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原有的高储蓄发展模式会受到挑战,尤其是原有的传统银行体系会受到一种挑战,以前我们国家一直是存钱的人多,原有不合理的银行管理带来的坏帐就会被新的储蓄消化掉。而一旦老龄化加速,这个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老龄化加速问题不仅仅是潜在的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其实对于整个经济发展都会带来很大挑战。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又与区域性的城镇化水平关联在一起,表现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问题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加快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把更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我们与其成为一个老龄化的农业大国,还不如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老龄化城镇化国家,应该在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系统内,而不是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农村系统内,消耗国家目前面临的老龄化加速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要把老龄化危机转化为经济发展机遇,可以大力培育老年地产、老年公寓等,这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手段,也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亿万老年人福祉的双重压力,在老龄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问题更复杂,应对老龄化的困难更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过亿的国家,也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峰值高、老龄化程度不均衡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在给我们带来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总体看,中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变革相交织,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作为根本立足点;坚持围绕主题和主线,把推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把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作为重要支撑;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顶层设计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统筹兼顾,把妥善处理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大关系作为科学方法。全面实施“发展为根本、保障为基础、健康为支撑、参与为动力、和谐为要求”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主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机制做出战略性调整,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全同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我镇老年事业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39个村委会、39个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39个。我镇总人口数33675人,60岁以上老年人5937人、65岁以上 老年人3053人、80岁以上老年人690人、90岁以上老年人51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5%。有1所敬老院,床位52张,现入住12位五保老人,入住6位社会老人;1所民办养老院,床位206张,入住140人;一所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床位8张。家庭结构向小型化发展,子女结婚后与老人分开生活的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也就越老越多,高龄老人的照料工作日益成为突出问题。
今年我镇完善了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录入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开展老年优待活动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52人,累计发放老年人优待卡345张,居家养老服务682人次,养老卷20.46万元,9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高龄津贴10个,申请办理小帮手服务器6部。为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5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镇级评选北京市“孝星”命名暨“孝亲敬老楷模”工作,各村委会积极响应,在村委会设站宣传“孝星”评选活动,利用村内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此项活动的宣传共收到自荐和推荐孝星材料45份,镇级组织力量进行审核评议,优中选优,推选出辖区正式候选人36份,进行村级公示7天,无异议后已报区老龄委评审,区级和市级已通过审核。通过此次活动,树立了我们身边的典型,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村内也形成了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
四、老龄事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加大,大部分老年 人是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进入老年期,一般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客观上需要通过再就业取得劳动报酬,用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这样无疑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
2、人口老龄化会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负担加重,老年人因为健康水平和自理能力下降所造成的生活不便,即影响生活自身生活质量,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使医疗保障、保健康复、生活照料成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
3、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有的人尊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着力加强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老龄宣传工作,打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氛围
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老龄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老龄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使全社会以尊老、敬老、养老为荣。从点滴做起,从儿童抓起,表彰尊老、敬老先进人物,宣扬尊老、敬老先进事迹,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和舆论引导氛围。另一方面。帮助广大老年人树立终身学习、发展理念,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为家庭生活、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奉献余热,赢得社会的尊敬。
(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依托和利用各类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提倡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活动和老年人互助服务,使老年人不远离家门就享受到很好的社会照料服务,也节约社会成本、资源。
2、发展和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敬老院、镇养老指导中心建设,使其具有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功能。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兴建养老服务设施,经营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解决日益增多的群众养老服务需求。
3、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打造夕阳服务产业链条,使老人有条件获得最好的服务。同时,加强我镇基层老年协会建设,鼓励支持老年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争取、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老龄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加强各部门的协调统筹工作,形成合力,促进老年事业的大发展。从方方面面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文化、物质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5、结合我镇2016年洲际月季大会在我镇召开和拆迁村改造工程,前瞻性设计好我镇养老服务规划并有效实施。同事大力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投 入,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的看病难、收入低、生活照料等方面实际问题。
通过不懈的努力,加强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镇老年人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和美魏善庄。
第三篇: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司委主任委员***带领调研组对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市老龄事业服务中心及周村区有关社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听取了市老龄办、**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人大代表、老龄委成员单
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1987年即进入老龄化城市之列。截至2012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41%,高于全国、全省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工作协调有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两次听取老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老龄问题。自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六年为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发贺信,每年老人节当天,专门在我市主流媒体刊发慰问信。近几年,市委书记分别对市老龄办提出的“百岁老人”、“老年公寓”、“老龄化问题”三个调研报告作出专门批示。各区县、高新区有关领导同志也定期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重大节日带队走访慰问老年人,并将老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将老龄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有的区县还把老龄工作重点项目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中。各级坚持“大老龄”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形成了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年法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市历年来一直将老年法规的宣传作为加强老龄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将老年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和普法宣传主题。近几年,我市先后印制《老年法》读本60余万册,免费发放给老年人,让《老年法》进入每个老年人家庭。同时,还在社会上聘请了120名老年法规政策义务宣传员,随时随处向社会宣传老年法规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在新闻媒体联办老年专栏、专题、专版等固定宣传栏目,建立老龄工作网站,发敬老短信,设置户外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各区县、各单位也都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加强了阵地建设,加大了工作力度,扩大了宣传声势,各项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富有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养老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市在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所有人群,保证了基本的老有所养。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水平由1988年的人均86.7元提高到现在的1636元。全市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参保农民达127.3万人,共为4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77亿元。二是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的现状,多方面筹集资金5亿元,解决了全市3万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建立了全市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全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05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救助贫困老人1万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两种供养方式,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200元、1400元,集中供养率86.3%,居全省前列。全市347名城镇“三无”老人按照月人均600-700元标准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四)加强权益保障,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老年法规执法力度。设立了市老年法律联络处,在全市聘请了400多名老年法执法协调监察员,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老年人法规政策执法协调监督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老年人法律咨询会,组织法律服务单位和法律服务人员,现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集中受理老年人投诉。开通了老年维权热线电话,加大了涉老投诉的调处力度,涉老投诉处结率达到99%以上。二是加大投入,成立养老专项基金。2010年10月份,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自2011年起,全市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每年按每位老年人10元的标准投入,专门用于老龄事业发展。三是探索开展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活动。从2008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全市837名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四是深入开展社区志愿养老服务活动。组织近万名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做饭、清
第四篇:食品安全重点工作通知
某某县2012年食品安全
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1年全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法制建设,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和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解决了一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但是,当前我县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违法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巩固前一阶段取得的治理整顿成果,解决突出问题,抓好重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16号)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2012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一、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
(一)继续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质监局要进一步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违法行为;水利局要针对在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集中治理,水利局和工商局要把好进出市场的来源和去向关;食药监局对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加大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全面排查和严厉整治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坚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牵头部门:县质监局,责任部门:县农委、县畜牧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等)
(二)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治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方面的综合治理,重点加强专项执法,加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业清理,整顿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履行自检义务,提高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我县名优食品的生产地政府要和周边的销售地政府建立健全区域性的联动协作机制,实现全方位有效监管,维护合法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坚决取缔“黑窝点”。工商部门要加快推进重点品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会同商务、水利局对进入我县的肉类和水产品要建立流通走向图,形成“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体系。(牵头部门:县工商局,责任部门:县商务局、县农委、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食药局等)
(三)开展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农村“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违法活动,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教育局要牵头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管,食药监、工商、质监部门要深入排查治理中小学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食宿辅导站、部”的食品安全隐患,创建“健康安全校园”。通过重点场所专项治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单位等薄弱部位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牵头部门:县食药局,责任部门:县农委、县畜牧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
(四)开展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农业局和畜牧局要强化“检”、“打”联动,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行为,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制售源头,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生产、销售的“黑窝点”。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加强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监测,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对农药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开展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牵头部门:县农委、县畜牧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商务局等)
(五)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商务局要集中开展对全县畜禽屠宰市场的深入整顿,强化活禽、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严惩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加工、出售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等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加强对屠宰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坚决查处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质检不合格的肉产品等行为。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县牛、羊、禽类定点屠宰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我县畜禽肉的食品安全。(牵头部门:县商务局,责任部门:县农委、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
(六)开展调味品专项整治。质监局严格实施调味品生产许可制度,工商局要严格执行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加强调味品标识标注管理。进一步完善调味品检测方法,实施重点调味品专项监测。依法查处调味品虚假标注问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醋、酱油、料酒等调味品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牵头部门:县工商局、县盐业公司,责任部门:县质监局、县食药局等)
(七)开展餐饮具、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消毒工艺流程、使用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等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行为。食药监局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工商、质监部门要针对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依法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牵头部门: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食药监局,责任部门: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
(八)开展蜜饯食品、麻花等的专项整治。质监局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严格查处无证生产。对符合取证条件的食品企业,全力指导,积极帮助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不能持续保持取证时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则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进行有效整改;对已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强日常巡查,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回访、现场办公等方式解决问题。二是加强对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健康,不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添加剂使用制度和标准,做好添加剂使用记录,对违法添加及滥用添加剂行为予以坚决查处。三是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结合各类食品生产专项行动,对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在检查中重点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生产条件、成品出厂检验及产品标签开展检查,发现可疑原辅材料或未进行出厂检验的产品,立即封存;发现超许可范围生产行为或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一律停止生产;标签与产品不符的,立即彻查。四是创新约谈制度,提升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将食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在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中推行约谈制度,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约谈负责人,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约谈方式提前解决,提升食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以此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切实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我县特色食品的食品质量安全。(牵头部门:县质监局,责任部门: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等)
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
(八)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执法检查,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一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实现执法、司法信息互联互通,坚决防止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互相支持、积极配合,确保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责任追究到位。
(九)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深入排查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隐患,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产地准出和追溯管理机制建设,强化收购粮食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继续实施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深化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制度,在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品牌超市进校园”工作,稳妥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继续实施农村集体聚餐“一条龙”申报服务和乡村厨师体检培训制度,强化农村家庭聚餐申报及食品安全指导工作。
(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和刑事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工作经费。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强化监管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执法程序,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侦查办案水平。
三、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十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我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强化综合协调能力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梳理查找存在的监管职能交叉和空白问题,重点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前店后厂、现场制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重点落实乡镇食品安全职责,推进监管重心下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
(十二)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深入宣传贯彻《实施办法》,完善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密切配合各级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各级政协开展“健全我省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督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依法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薄弱环节纳入法制化监管轨道。
(十三)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重点按照国家已立项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布,做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致病菌、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的监督检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规范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进一步为企业做好企业标准备案的服务工作。
(十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快推进筹建稷山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中心,积极争取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组织实施2012年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监测结果的共享和应用,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十五)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统筹检验检测力量建设,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和优化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支持食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十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队伍及技术装备建设,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落实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员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制订我县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送体系和通报机制,细化完善信息报送时限、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同应对机制,加大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评估审核管理,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
(十七)逐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扩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十八)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进一步规范许可程序,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技术规范,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机构和人员行为的规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供餐管理,加强对集中供餐单位的源头监管。
(十九)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管制度。依法落实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合格食品召回、流通环节不合格食品退市和销毁等管理制度,防止过期、腐败变质等不合格食品回流生产经营环节。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标签、说明书的规范和管理力度。
(二十)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管理。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健全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主管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责任。建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队伍,加强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制度,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分类完善监管措施,切实提高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二十一)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平台建设,加大质量安全信用信息记录发布力度。建立食品生产加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进一步推进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共享信用信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发挥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在企业中积极开展诚信道德和遵纪守法生产经营宣传。
五、引导社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二十二)强化社会监督。积极发展食品安全群众监督员队伍,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优势,引导公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媒体信息员的作用,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防止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
(二十三)认真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按照《山西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奖励举报范围和举报受理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线索受理、核查、移送和反馈程序。设立有奖举报专项资金,保证奖励资金专款专用。完善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确保举报线索及时核查、奖励资金及时兑现,加大对有奖举报制度的宣传,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安全监管单位投诉举报电话:食安办:5522246、工商局12315、质监局:5522835、食药局:12346、农委:12316、畜牧局:5522563、商务局:12312、公安局:
110、屠宰办:5522256。
(二十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制、诚信自律宣传,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五)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进一步完成《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实施方案,实化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和考核指标,逐级落实责任。
(二十六)加强协调配合。各食品监管有关部门要加强支持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执法格局和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各环节监管措施的衔接,提高监管合力。要建立违法案件查处首责制,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问题。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适时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第五篇:2011重点工作督查通知
关于对全旗2011年重点工作进行
督查落实的通知
各苏木镇党委、政府,旗直各单位,驻旗各单位、各企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旗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切实保证2011年全旗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经旗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重点工作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全旗重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杜振荣(旗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组长:图门(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
闫晓云(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成员:刘建中(旗委调研员)
杨淑英(旗委调研员)
朝鲁花(旗委调研员)
齐斯道(旗委调研员)
陈桂芝(旗人大调研员)
贡布扎布(旗政府调研员)
孟克巴图(旗政府调研员)
吉仁太(旗政府调研员)
黄胜利(旗政府调研员)
包建军(旗政协调研员)
特木热(旗委副调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工业经济督查组、农牧业经济督查组、社会发展督查组、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督查组、基层组织建设督查组、信访维稳工作督查组六个督查工作组。
(一)工业经济督查组
组长:刘建中(旗委调研员)
副组长:贡布扎布(政府调研员)
成员:杨青云(旗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制办主任)陶格陶(旗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
韩冰(旗纪委优化办主任)
郝睿(旗委政府督查局督查员)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工业经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一)
(二)农村牧区工作督查组
组长:杨淑英(旗委调研员)
副组长:孟克巴图(政府调研员)
成员:段文海(旗长助理、新农办主任)
李志雄(旗组织部副部长)
格日勒图(旗监察局副局长)
靳日高(旗委政府督查局督查员)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二)
(三)社会发展督查组
组长:朝鲁花(旗委调研员)
副组长:黄胜利(政府调研员)
成员:吉仁太(旗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刘怀君(旗委考核办主任)
萨仁花(旗委政府督查局督查员)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三)
(四)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督查组
组长:齐斯道(旗委调研员)
副组长:吉仁太(旗政府调研员)
成员:文乐斌(旗纪委常委、宣教室主任)
关永祥(旗委考核办副主任)
鲍红岩(旗委政府督查局督查员)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四)
(五)党建督查组
组长:陈桂芝(旗人大调研员)
副组长:特木热(旗委助理调研员)
成员:陈彬(旗纪委副书记)
韦胜利(旗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
尚峰(旗宣传部副部长)
刘裕(旗组织部组织室主任)
郝文彪(旗委政府督查局副局长)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党建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五)
(六)信访维稳督查组
组 长:包建军(旗政协调研员)
成 员: 朱永利(旗委办副主任、信访局局长)
张晋超(旗委办副主任、督查局局长)
李忠和(旗政法委副书记)
塔娜(旗政法委维稳办主任)
督查工作职责:负责全旗2011年信访维稳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具体工作任务见附表六)
二、工作要求
(一)旗四大班子办,各苏木镇和相关单位要全力配合各督查工作组的工作。各督查组工作人员的抽调,可根据工作需
要,从四大班子办、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督查局、新农办等单位随时抽调;下乡工作用车,可从旗四大班子和相关部门调配,各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和调配的车辆要随叫随到,保证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各督查工作组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全面准确掌握工作动态,保证每月深入实地督查不少于1次,并将督查工作情况每季度向旗委、政府汇报一次。同时,旗委政府督查局将季度工作进展情况在全旗范围通报。
(三)旗纪委效能室、组织部考核办、督查局等部门要做好每月督查情况的汇总工作,并将督查工作情况纳入苏木镇和旗直单位实绩考核。
(四)各单位接到通知1周内,将本单位的督查工作分管领导和兼职督查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一并上报旗委政府督查局。
联系方式:4666520党政大楼东306室
电子邮箱:WHDC4666520@163.COM
特此通知
中共乌拉特后旗委员会办公室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