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调研报告
乐清市公安局XX镇派出所是我此次寒假见习所在单位,在为期二十多天的见习期里,所里领导,民警和协警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技能。深刻体验到了基层民警的苦辣酸甜,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警察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在见习期间,我以切身经历感受到了XX派出所在执法规范化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自去年新办公楼落成以后,乐清市公安局南岳派出所各项治安防范、执法办案工作走在了乐清市公安的前列,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效果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以下为我在所里领导和指导教官帮助下,对南岳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所作调研报告。
一、强势推进功能分区,实现执法全程视频化。
自上级公安机关提出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后,XX派出所对照规范化的细节标准,以功能分区为载体的硬件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了派出所办公场所的功能分区建设;以规范化执法办案为核心,兼顾便民服务为原则,将派出所分为办案区、办公区、服务区、生活区,对各区域的门窗、办公桌椅等设施全面焕然一新,对信息采集、询问、讯问等办公室按照标准配备了相关设施,使民警从意识上转变执法理念,把规范办案牢树心中。据统计,该所功能分区建设斥资30万元,区域配置合理,现已全面投入使用。
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监督办案程序,该所在涉及执法的多个环节借功能分区建设,全面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办案区实现了无缝视频。审讯室、侯问室、询问室、案情分析室、走廊等办案区角落均安装了红外线视频监控;对执法办案的任一环节全程监控,并将监控画面与邹城市局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接,督促办案民警注意执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为提高办案民警的证据意识,为办案民警配备了便捷式摄录设备,供民警所外调查取证时使用。
二、重视队伍管理,务实提高民警综合法律素质。
XX派出所十分重视队伍管理工作,在做好日常执法工作的同时,严格干警的内部管理,要求干警以优良的作风开展执法工作。对有违反案件查处程序倾向的民警及时对其教育,组织民警学习爱民模范,树立服务人民的理念;还积极开展了案件回访,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的体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使案件全部纳入内部监控,该所实行教导员总体负责、案件内勤逐一登记的制度;对该查处而不查处,该处罚而调解的违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还定期开展了每周五下午案件通报研讨制度,以使执法工作团队力增强,民主化增大。
法律教育培训制度是执法工作的根基,是提高民警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所建立了法制教育培训制度,成立了教育培训小组,该小组每月5号进行一次集体法律学习制度,并适时邀请法制科领导讲解最新法律法规,以使民警适应新旧法规衔接时期的执法过渡工作;在正常开展集体法律学习的同时,还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常用法律规定.XX派出所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习,2名派出所干部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法律专业知识深厚,有较丰富的一线执法经验。自上级运行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以来,形成了案件全上网,全员会操作的网上执法办案体系。在上级组织的网上执法监督中,均反映该所案件信息录入规范,文书存档水平较高。
三、细化执法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网上执法办案具有很好的运行效果,方便文书的查找和保存,便于案件的信息交流。该所对受理的案件,及时安排受案民警上网报立案件,办案负责人也随时上网批阅案件。自执法办案系统运行以来,坚持凡案必上网,上网必查处的制度。为规范笔录的记载,要求办案人员在派出所内记录询问材料时,必须使用统一的电子笔录系统记载。对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做到了明确细化,实行案件网上办,笔录电子化的信息化办案模式。
2010年,省厅印制了《基层公安机关常用执法操作规范指引》,此书下发后,该所安排分管副所长精心组织学习,以规范派出所涉及的执法行为。为学好此操作指引,还安排学习组对《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同步学习,借此机会制定了《XX派出所执法办案责任追究规定》,以提高民警规范办案的责任意识。在暑假之际,还动员了民警分片对全镇中小学校师生进行了集中法制教育课。为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还动员了民警学习“三考”题库,以实现民警在执法资格升级认证中顺利过关。对部分执法辅助人员严加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杜绝了协勤执法的发生。
为使执法工作程序理顺,该所依据有效法规,提炼出了清晰的执法流程表,供出警、调查、处罚时参照使用。为使案件证据得到有效固定,为执法民警购置了摄录机,并对摄录机的管理运用进行了责任到人,现轻微案件的现场该所民警均可自行完成。
执法工作责任重大,档案性执法手续管理更是特别严格。该所专门设立了执法档案管理室,固定专人归档执法档案,对档案的借阅、查找,均设置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执法常用的台帐也安排内勤精心保管、依法登记;规定了案件组民警24小时随时待命的执勤办案制度,还要求了综合服务大厅人员用语规范、解答到位、警容严整,协助处理简单的内务事件。为严格档案的管理,该所实行每案一结制度,即对办结的案件,在次日运用一天的时间全部归档到位,避免积压带来的混乱局面。
四、规范化执法成效显著,无违法违纪现象。
该所始终将执法工作纳入治安管理的主线,以规范化入手,以纪律监督为保障,使多年来的执法工作走向了派出所序列的前列,多年来未发生因执法过错被当事人提起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的案件。
多年来一直未发生过刑讯逼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问题。也从未发生过因执法问题引起的媒体暴光事件,由于工作的合法规范,没有发生过被有关部门批评的事件。辖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该所的执法工作十分满意,连年在人大评议中取得优秀等次。对执法工作中,上级部门指出的执法细节均进行了认真的落实整改,还坚持按季度总结网上执法经验,以便熟练操作网上执法办案系统。
五、文明执法、规范办案,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
执法工作中,该所重视文明使用执法用语,便民开展窗口服务工作。近年来,该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所容所貌改造,制作了高标准的警务监督公开栏,对受案范围、执法时限、控告申诉途径等事项全部向群众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执法工作。综合服务大厅作为联系群众的窗口平台,该所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配置了监控探头时时监督他们的服务行为,室内对窗口服务指南进行了公开,印制了便民联系卡,便于群众电话咨询相关业务。
为避免信访案件的发生,该所对全体民警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建立了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对发生信访案件的办案人严肃处理,为提高群众的监督力度,他们对办理的全部案件,均在受理案件后向当事人发放执法监督卡,印有监督电话,控告申诉途径也一并向群众公开。该所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信访案件。为便民开展执法工作,该所注重与辖区群众交流沟通,要求全体民警均要定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每逢节假日期间,均安排民警分片为返乡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每办结一起案件,均安排办案人走访当事人,询问对执法的满意度;并对困难群众积极救助,警民关系十分和谐融洽。
目前,XX派出所正在按照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执法理念上、执法制度上、执法行为上逐步完善各项机制,着力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目标。
第二篇:谈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
谈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的实战单位,是党和政府的重要的为民窗口,是推进落实“四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的主力军。派出所队伍的执法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充分发挥和整个公安工作的社会效应,更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公安队伍形象的转变和法制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公安基础建设乃至全部工作的系统工程,还存在诸如执法主体思想薄弱、执法信息化水平不高、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的一员结合本人在法制部门跟班学习的经历,就如何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公安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派出所大部分民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群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少数民警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工作热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执法主体为民意识淡薄。一是少数民警没有端正执法思想,没有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在服务群众、执法办案时态度生硬。二是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格、不文明、不规范、不客观,存在特权意识,利用职务便利办理“人情案”、“关系
案”,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二信息化执法水平不高。一是民警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在管理、服务、办案等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二是民警的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在信息化应用上普遍存在“老民警会办案的不会计算机操作、新民警会计算机操作的不会办案”的情况,导致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等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推进不力。(三 执法制度不完善。派出所执法工作普遍存在“穿旧鞋,走老路,老人老办法”,总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凭借老经验办事,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新时期的公安执法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四执法监督不到位。目前,在基层执法单位推行了兼职法制监督员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法制监督员只是对执法办案程序环节进行监督,在其他方面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加之
存在部分兼职法制监督员的业务水平有限,使基层派出所自我防错、纠错的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在认识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在新形势下提出的
具有战略意义的“三项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的关
键环节。公安机关在履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职责中,都离不开执法活动。要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一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就要做到规范执法,着力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要抓紧研究制定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规定,完善各项执法办案制度,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事关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该破的案件破不了、可以调解的矛盾纠纷调解不了,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正常的社会秩序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国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执法不规范所产生的;执法不规范会给执法者自身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灾难,轻者被投诉、处分,重者脱警服走人甚至有牢狱之灾;执法不规范最终损害的是执法公信力、执法权威、执法形象,特别是损害了党和国家、政府的形象,更为严重的还会直接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近年来被互联网等媒体炒作的诸多涉警事件,都不同程度地与民警执法不规范有关联,教训极其深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对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制约基层执法建设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但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刻不容缓。在当前的条件下,派
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实战单位,要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取得突破,需要我们在执法主题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提升执法民警执法素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执法水平、办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对执法主体的要求是懂法律、会管理、能执法办案、善做群众工作的“多面手”。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既是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需要,又是决定执法规范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执法主体的能力与水平,最终决定执法规范化建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加强执法主体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培育民警的法制理念、大局理念和民本思想,在基层执法单位内部形成严格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民警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的水平,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近年来,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大讨论、大走访、大练兵等一系列举措,使民警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强化执法主体的建设,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执法制度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有力保障,是进一
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基层公安机关根据执法实际需求,做好相关的清理、细化、统一工作,同时必须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法律规定的动作、语言及办案程序固化为民警的自觉行为,建立规范民警执法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结案、立案制度。对于属于我们管辖的案件,要依法受理,迅速立案,开展好案件处理工作,对于不属于我们管辖的案件,要正确指导群众维护权益的途径,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二是完善调查取证制度。立案受理后,执法民警要依法对案件进行调查,做好详细的案件记录、证据收集,需要鉴定的要严格按照程序认真鉴定,需要保存的证据要及时保存,做到调查取证依法科学规范。三是完善案件审理制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让当事人享有充分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让当事人充分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杜绝案件审理不清,证据收集不足,法律条款适用不当,保证执法公平、公正。确保每位执法民警在每个执法环节,每个执法细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精细化执法路线,同时还要注重与制度统一,减少民警查找法律办案的繁琐程序,让这种制度化、规范化慢慢成为一种警队文化。
三是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质量。目前,基层公安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丰富了执法培训方式,促进了执法业务规范,规范了执法程序。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民警素
质。在民警中牢固树立“信息是基础、信息是警力、信息就是 战斗力”的思想,让广大基础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 中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应用。基层派出 所要充分利用好,信息采集仪、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大情报” 系统,并做好相关的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保证信息能够及 时、准确、全面录入,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三是加强岗位练兵,提高民警信 息化应用能力。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培训 内容,强调实战操作技能,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 和使用相关信息设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 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公安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执法 信息化的变革,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将遍布社会各个 角落的现场感知系统、智能指挥系统、信息作战平台联结成 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警力的无增长改善。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建设,促进执法健康发展。及时、有 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执法者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 监督机制有利于执法工作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执法 单位和执法者更好地发挥长处,改进不足,弥补缺陷,以推 进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兼职法制员队伍的建 设; 基层派出所兼职法制员队伍是基层执法内部监督的“一把 手”,对兼职法制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可采取集中学习、跟班
学习、定期考核等办法提高队伍的执法业务水平。二是强化 警务信息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采 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查阅派出所执法信息提供便利,扩大警务 信息公开范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执法依据、执法 进度、执法结果,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透明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三是强化社会群众监督;外部监 督机制就是在执法工作中,自觉的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聘请社会各层面的法 制监督员,严格落实“大走访”开门评警制度,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邀请现场
监督等形式向社会各阶层,社会群体征 求执法工作意见和建议,确保执法工作始终处于社会和群众 的监督之中。派出所作为基层基层实战单位,基层民警作为执法工作 的具体实践者、实施者,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 公安机关在百姓心目中发热地位、形象,更关系到辖区社会 稳定和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总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 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过程,它需要我们不 断的努力,去改进、完善、规范我们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
第三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向华派出所 王利君
日期: 2010-12-09 11:28:26.0 作者:
今年公安部提出了开展“三项建设”的目标任务,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居其一,表明当前基层执法存在诸多不足的现状,也为进一步改进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基层派出所执法民警的法制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法律知识、办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法制机构从无到有,法制监督职能作用日趋明显,执法质量逐年提高,基本执法问题在执法实践中逐渐避免,但是,目前我们基层的执法中还有一些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要求的环节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执法主体方面。具体表现:一是一些民警工作上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精神萎靡不振、责任心不强,工作差错不断。二是有些民警仍是思想落后,墨守成规,在执法过程中,习惯于凭老经验或个人喜好办事;有的民警老是以执法者自居,自认为“执法者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容不得群众的批评意见;还有的民警固执地认为群众根本不懂法律,在执法过程中上来就随意训斥群众,根本不允许群众辩解,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申辩,认为是狡辩和故意找茬,搞情绪化执法,更有甚者滥用强制措施。三是在对待执法权利应用上存在思想偏差。有一些民警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按法律规定执勤执法,甚至徇私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随意执法的恶果已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社会形象。
2、执法行为方面。一是少数民警“执勤为民”意识不强,而是大搞“弹性执法”。有的民警对认识的人违法就“少罚、轻罚或不罚”;对其他的人则是“一律重罚”,造成当事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对抗。二是以罚代管。一些单位为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或片面追求工作任务的完成,随意下达一些硬性任务指标,造成有些基层派出所民警在执法工作中“以罚代管”,片面追求执法数量和任务的完成。三是执法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理念、法律条文的理解上过于机械和僵化,而忽视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认为对违法当事人予以上限处罚,才能体现法律的威严;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把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不向群众告知和宣传法律条文,漠视群众的感受,对群众的解释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将群众推向对立面。
3、执法质量方面。一是适用法律程序不规范;二是适用法律条文不严谨;三是法律文书使用不规范。如处罚决定书中的条、款、项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或适用错误,有的工作粗枝大叶,填写执法凭证丢三落四,录入信息错误不断。四是案卷的制作质量不高。表现为笔录文字表述不全,语言不规范,针对性不强,主次不明,笔录内容过于简单,语句不通,字迹潦草等;证据意识不强, 收集方式单一,尤其是对原始证据的收集不够全面充分。
4、执法形象方面。一是依旧存有“冷、横、硬、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整顿,一线执法民警的执法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群众投诉民警执法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民警的执法态度上,本来是正常执法,就因为民警执法态度问题,引起群众不满。二是推卸责任,推诿扯皮。近年来,由于群众的法制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被查处的群众抱有情绪,有时会提出无礼问题,或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恶意投诉。有些民警害怕被投诉,就推卸责任,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三是少数民警警容风纪不整,着装不规范,形象不佳;有的民警上班时间不务正业,脱岗、聊天、打电话;有的民警上岗时警容不整、精神不振、举止不文明、动作不规范。
二、原因分析
1、部分民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目前,部分民警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生活条件,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缺乏一种忧患意识,缺少一种敬业精神。
2、对法律的重要性和执法职能认识不清。大多民警对法律的理解局限于常用的基本法律,甚至个别法条,认为有了这些,就足可以应付实际执法工作。没有从派出所的执法职能出发正确认识法律对于执法民警的重要性。
3、工作压力引发情绪化执法。当前基层派出所的工作越来越多,加之各种非警务活动频繁,民警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一些民警在执法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个别人的非难或无理投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民警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情绪,带着情绪执法往往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4、队伍管理教育缺乏创新机制。按照现有有关管理制度,基层派出所民警人数多工作任务重,辛苦一年,绝大多数人得不到鼓励,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创伤,部分原本扎实工作的民警没有了进取的劲头,万事随大流,工作平平庸庸。民警的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疏于管理,不重质量,每年有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没有一种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来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5、对法制工作重视不够,法制力量薄弱。基层派出所设立了法制监督员,但对法制人员的培训提高没有跟上,这些法制民警对法制建设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全警法律素质。一是全面培训。基于基层民警法律专业毕业比较少,对法律缺乏系统了解,所以很有必要在业务工作相对少的时期给基层民警进行系统法律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而打牢基层民警的执法基础。二是重点培训。能不能加快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法制队伍建设不容忽视。基层法制队伍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执法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对法制人员一定要重点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法制队伍建设促民警队伍建设,通过重点培训,使法制人员成为活跃于基层,促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强化培训。基层派出所常见的治安案件主要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盗窃等几类案件。要提高执法质量,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就需要要对常见几类治安案件进行强化学习掌握。基层民警在准确掌握这些常见违法行为概念的同时,还要认真掌握这类案件违法客体、违法客观方面、违法主体、违法主观方面、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与其他违法行为的界限等违法构成的认定标准,证据规格,量罚标准。通过重点掌握这几类常见违法行为的认定问题,就能有效提高执法质量。四是内部教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公安机关业务工作上下关系的准确概括。平时工作任务重,不可能进行长时间、全员的业务培训,所以,单位组织的内部业务学习成为提高基层派出所民警法律水平的重要途径。
2、强化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接处警取证不规范问题。110先期接处警是基层派出所执法工作的第一环节。规范110先期接处警现场取证工作,提高民警的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是从源头上治理执法不规范,预防和减少疑难信访案件的有效举措。因此,加强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必须规范接处警工作。一要规范接处警流程。接处警工作作为派出所的重要日常执法活动,民警责任心不强或方法欠妥都可能引起群众不满和投诉。应结合现有110警情的分类,分别制定接处警方法和流程,规范接处警工作,提高接处警的质量。二要用好单警装备。接处警民警应熟练掌握和应用好摄像机、照相机等科技装备,在接处警过程中进行全程录音。针对目前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案件增多,调查取证等前期工作不当,极易引发当事人不满和难以处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接处警民警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摸清事实、固定证据,为后期开展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重视证据保存,在处警结束后及时将录入110证据系统,确保现场证据都能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三要严格管理涉案财物。在涉案财物管理上,作为派出所,要明确提出“三无目标”,即无一个民警不受到监督,无一起案件不纳入视线,无一种财物不进行登记,明确专人负责。应根据涉案财物的不同特点,建立一套环环紧扣的台帐,使各种涉案财物都能有序“进出”。规范涉案财物管理流程,根据涉案财物的流向,建立和完善财物管理工作流程:“受理案件-人物分离-分类办理手续-送检鉴定-出具报告-依法处理”,从而既确保财物安全,又保证办案效果。
3、落实执法责任,加强对民警执法工作的全方位监督。一是落实办案责任制。抓住执法实践中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接处警、受案立案、案件执法规范等管理规定,使民警在执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办事。二是选好兼职法制员。挑选业务能力强、法律素质高的民警担任所里的兼职法制员,明确法制员的职责和要求,要求法制员对所里全部案件进行初审、把关。三是建好民警执法个人档案。从接处警开始,对每一个民警的执法活动记录在案,为执法活动全程监督提供依据,并进行严格考评,将执法行为与民警的评优受奖挂钩,提高民警的执法意识,确保民警自觉严格执法。
4、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构建警民和谐关系。说理式执法是一项创新的执法方式,对于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基层派出所民警在执法执勤中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在执法实践中推行说理执法,即在执法过程中讲清事理、法理、情理,化法为理、化法为情,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执勤执法中把矛盾疏导、教育转化、法制宣传纳入执法的必要程序,努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有效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要结合落实大走访长效机制建设,加大执法跟踪回访的力度,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高执法效率。首先,警力配置要坚持公安基层一线优先的原则。按照“小机关、大基层、强基础”的要求,将警力投到基层一线去,要转变观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来精简机关,现有警力要优先满足基层一线的需求。其次,警力配置要坚持公安职能工作优先的原则。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这就是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所以,警力投放应该优先保障公安职能工作所需,保障“打、防、控”所需。要尽量减少用于非公安职能工作、非警务工作的警力投放。再次,警力的配置和使用要坚持适才适位原则。公安业务工作范围广、门类多,不同警种有不同工作,这就对民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做到“量材录用”,尽可能的安排民警到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岗位上去,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警力资源。
第四篇:谈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
谈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的实战单位,是党和政府的重要的为民窗口,是推进落实“四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的主力军。派出所队伍的执法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充分发挥和整个公安工作的社会效应,更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公安队伍形象的转变和法制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公安基础建设乃至全部工作的系统工程,还存在诸如执法主体思想薄弱、执法信息化水平不高、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的一员结合本人在法制部门跟班学习的经历,就如何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公安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基层派出所大部分民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服务群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少数民警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工作热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执法主体为民意识淡薄。一是少数民警没有端正执法思想,没有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在服务群众、执法办案时态度生硬。二是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格、不文明、不规范、不客观,存在特权意识,利用职务便利办理“人情案”、“关系
案”,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二)信息化执法水平不高。一是民警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在管理、服务、办案等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二是民警的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在信息化应用上普遍存在“老民警会办案的不会计算机操作、新民警会计算机操作的不会办案”的情况,导致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等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推进不力。(三)执法制度不完善。派出所执法工作普遍存在 “穿旧鞋,走老路,老人老办法”,总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凭借老经验 办事,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新时期的公安执法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四)执法监督不到位。目前,在基层执法单位推行了兼职法制监督员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法制监督员只是对执法办案程序环节进行监督,在其他方面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加之存在部分兼职法制监督员的业务水平有限,使基层派出所自我防错、纠错的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在认识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三项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的关
键环节。公安机关在履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职责中,都离不开执法活动。要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一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就要做到规范执法,着力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要抓紧研究制定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规定,完善各项执法办案制度,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事关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该破的案件破不了、可以调解的矛盾纠纷调解不了,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正常的社会秩序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国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执法不规范所产生的;执法不规范会给执法者自身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灾难,轻者被投诉、处分,重者脱警服走人甚至有牢狱之灾;执法不规范最终损害的是执法公信力、执法权威、执法形象,特别是损害了党和国家、政府的形象,更为严重的还会直接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近年来被互联网等媒体炒作的诸多涉警事件,都不同程度地与民警执法不规范有关联,教训极其深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对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制约基层执法建设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解决,但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刻不容缓。在当前的条件下,派
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实战单位,要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取得突破,需要我们在执法主题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提升执法民警执法素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执法水平、办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对执法主体的要求是懂法律、会管理、能执法办案、善做群众工作的“多面手”。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既是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需要,又是决定执法规范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执法主体的能力与水平,最终决定执法规范化建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加强执法主体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培育民警的法制理念、大局理念和民本思想,在基层执法单位内部形成严格文明、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民警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的水平,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执法理念。近年来,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大讨论、大走访、大练兵等一系列举措,使民警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强化执法主体的建设,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执法制度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有力保障,是进一
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基层公安机关根据执法实际需求,做好相关的清理、细化、统一工作,同时必须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法律规定的动作、语言及办案程序固化为民警的自觉行为,建立规范民警执法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结案、立案制度。对于属于我们管辖的案件,要依法受理,迅速立案,开展好案件处理工作,对于不属于我们管辖的案件,要正确指导群众维护权益的途径,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二是完善调查取证制度。立案受理后,执法民警要依法对案件进行调查,做好详细的案件记录、证据收集,需要鉴定的要严格按照程序认真鉴定,需要保存的证据要及时保存,做到调查取证依法科学规范。三是完善案件审理制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让当事人享有充分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让当事人充分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杜绝案件审理不清,证据收集不足,法律条款适用不当,保证执法公平、公正。确保每位执法民警在每个执法环节,每个执法细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精细化执法路线,同时还要注重与制度统一,减少民警查找法律办案的繁琐程序,让这种制度化、规范化慢慢成为一种警队文化。
三是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质量。目前,基层公安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丰富了执法培训方式,促进了执法业务规范,规范了执法程序。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民警素
质。在民警中牢固树立“信息是基础、信息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思想,让广大基础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应用。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利用好,信息采集仪、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大情报”系统,并做好相关的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录入,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三是加强岗位练兵,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强调实战操作技能,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设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公安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执法信息化的变革,为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将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现场感知系统、智能指挥系统、信息作战平台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警力的无增长改善。
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建设,促进执法健康发展。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执法者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执法工作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执法单位和执法者更好地发挥长处,改进不足,弥补缺陷,以推进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兼职法制员队伍的建设;基层派出所兼职法制员队伍是基层执法内部监督的“一把手”,对兼职法制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可采取集中学习、跟班
学习、定期考核等办法提高队伍的执法业务水平。二是强化警务信息公开;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查阅派出所执法信息提供便利,扩大警务信息公开范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执法依据、执法进度、执法结果,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透明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三是强化社会群众监督;外部监督机制就是在执法工作中,自觉的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聘请社会各层面的法制监督员,严格落实“大走访”开门评警制度,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邀请现场监督等形式向社会各阶层,社会群体征求执法工作意见和建议,确保执法工作始终处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中。
派出所作为基层基层实战单位,基层民警作为执法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实施者,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在百姓心目中发热地位、形象,更关系到辖区社会稳定和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总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去改进、完善、规范我们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
第五篇:执法规范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检察机关如果执 法不严格,工作不规范,执法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的检务运作模式,以规范促公正,以规范树形象。下面,我就 县院在加强执法规范化、提升执法公信力建设中的思考和实践向大家作汇报交流:
一、主要做法
1、强化教育引导。按照上级检察院的部署要求,先后开展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将这些教育活动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相结合,教育引导干警强化宗旨意识,统一执法思想,进一步确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等正确执法观。
2、开展检务督察和执法效能监察。纪检监察部门采用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法,强化对遵守“禁酒令”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为每一名检察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客观记录执法办案情况,作为考核、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3、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批准制度;检察委员会决定的重大案件和事项及时上报市院备案;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判决后,按要求将相关的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及判决书上报上级院同步审查。
4、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加强执法办案管理和队伍 1
管理的新机制。按上级院要求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对全院案件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案件,统一接收、保管、移送涉案款物。在公诉科内设刑事审判监督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对刑事审判进行监督、法律监督调查及抗诉等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评公细则基本完成,年底将初见成效。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相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法律规定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干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2、执法思想有偏差。有的检察干警对规范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深,把握不透,存在抵触思想、厌烦情绪;有的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疑罪从有,只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的证据;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配合与监督”,“数量与质量”,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只顾埋头办案,不考虑大局稳定和社会影响。
3.监督管理不到位。认识上,检察机关领导不愿自我揭短,执法干警对自己的监督行为不理解、不支持,对各项监督行为有抵抗情绪,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认为和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愿得罪人,不敢监督。方法上,缺乏那些真正管得住,使执法干警对执法不规范的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办
法。
4.追究责任不严格。一些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疏于对执法办案干警的管理,对执法办案中出现的问题责任追究不严,该调查的不调查,该处分的不处分;有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有的避重就轻,迁就照顾;有的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以批评教育代替组织处理等,纵容和袒护违规办案,使得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查处,培育了执法不规范现象的滋生土壤。
5、执法保障仍需加强。一是检察干警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装备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近年来,尽管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人手一台电脑为网上办公提供了基本条件,内网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网上办公一直没有实现。
三、对策研究
1、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前提。首先加强对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把执法规范化与管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结合起来,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执法规范化为重点,立足岗位、注重实效,通过培训使干警准确把握岗位要求,明确业务规范和职业纪律,在业务培训中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培训,使检察干警熟练掌握业务的同时增强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同时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高检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突出抓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熟练掌握执法行为规范,提高规范执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检察礼仪规范教育,邀请知名礼仪专家根据检察实际主讲礼仪课,使广大干警掌握仪表礼仪规范、公务礼仪规范、接访礼仪规范、案
件受理礼仪规范、办案礼仪规范等方面,使礼仪内化于心,外固于行,自觉遵守各项检察规范。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规范执法引导。定期组织开展正反两方面案例点评活动。选择体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的案例,从正面引导干警执法;选择因执法不规范引发舆论炒作或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案例,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危害,以典型案例警示干警规范执法。通过以上措施,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植于干警脑中、融入到执法实践中,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健康发展。
2、转变执法观念。
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长期
以来,在执法理念方面,少数干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一些干警执法为民的要求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些人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对于检察执法而言,应当树立以下四种执法意识。
第一,人权意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权来源于“人所固有的尊严”,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自由,也称之为“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意识要求检察干警在执法中,要尊重违法嫌疑人和被侵害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尊重他们。
第二,证据意识。现代诉讼制度愈加强调“以证据为本”,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基石,司法裁判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的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都深深留下了这种证据裁判主义的烙印。
第三,程序意识。一是检察官要严守客观义务。检察机关
不仅要履行控诉职能,更要超越这种职能,代表国家维护法律权威,不管是诉讼行为还是监督行为都应该遵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二是强化尊重诉讼参与人充分参与的诉讼意识。检察机
关在作出有关严重影响当事人权利的决议前,应当按照法律的要求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观点,并确保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三是强化程序公开意识,这是程序公正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四是强化程序性制裁意识。重视程序性的制裁措施,减少程序违法现象,实现追求程序公正的理念和意识。程序是交涉过程的制度化。
第四,责任意识。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法
治社会的基础。这里的负责,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如果这种负责被法律所规范,那么就会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法律上的责任是以法定的义务为前提的。如果违反了法律给予我们的义务,我们就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当然,各上级院的许多规范性文件也重申和深化了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如果违反了上述义务,也应承当相应的责任。责任意识首先意味着每一个案件的承办人员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要负责的填对填全每一份法律文书,制作好每一份笔录,办好每一个经手的案件。其次,责任意识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面对办案中出现的差错,并及时想办法予以补救,如果补救不能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时,要敢于承担责任。
3、规范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进行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着眼于规范,着眼于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使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首先,检察职责部门对本部门检察业务进行全面清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虽有制度但没有落实的,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落实措施。其次,在检查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各检察职责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制度,该废除的立即废除,该修订的尽快修订,该完善的及时完善。
落实执法责任,是减少随意、无序执法,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一个重要执法保障。要按照职责分工,合理划分执法人员执法权限,逐步建立起逐级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尤其是要
针对不同的执法部门和岗位,按照不同的职责权限,明确执法工作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执法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过失。
第一是建立和完善办案流程机制。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实际,对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结案、决定移送等环节,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严格各环节办案责任和审批手续。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考评机制。规范办案行为,科学管理检察业务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衡量办案质量优劣的质量考评标准,主要根据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综合评定,并细化为可供操作的具体指标,使其具体化和制度化。
第三是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确保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杜绝和减少案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4、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初查、逮捕、撤案、不起诉等环节的监督,规范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第二、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机制;积极拓展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的新途径,组织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回访、信访接待、公开听证等活动,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继续深化检务公开,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为人民群众监督检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