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时间:2019-05-13 05:3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第一篇: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A.途径 B.方式 C.出发点 D.关键环节

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4.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5.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6.“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的规律。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7.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9.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A.两者相同

B.前者指导后者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1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A.知 B.情 C.意

D.行

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

C.因材施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5.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1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关键。A.知 B.情 C.意

D.行

17.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18.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A.引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0.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A.比较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1.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22.组织活动属于()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23.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服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6.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7.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9.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30.进行德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31.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32.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3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的内容极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4.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3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36.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教育属于()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劳动教育

37.教师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是()A.语言法

B.行动操练法C.环境体验法 D.移情法 38.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基本形式的是()A.理智感 B.道德感 C.责任感 D.美感

39.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A.负面教育的原则 B.全面教育的原则 C.侧面教育的原则 D.正面教育的原则

40.儿童在早期生活中,和同龄伙伴逐渐建立的关系属于()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交往关系 D.一般关系 41.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强化 C.亲社会行为 D.社交技能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劳动教育 E.知识教育

2.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包括()

A.班主任工作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会

3.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4.下列关于德育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德育方法的使用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B.德育方法可以随意选择

C.实际锻炼法是经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之一

D.德育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

E.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

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 6.一般而言,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A.时代需要

B.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C.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E.社会发展需要

7.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A.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厚感情 B.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C.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D.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E.教育儿童正确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树立起尊重、友爱与合作精神,尊重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目标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9.选择德育方法时应考虑()A.德育目标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C.德育内容

D.教师个人意愿 E.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

10.下列()属于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

A.使学生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B.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C.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D.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三、填空题

1.广义的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等形式。2.狭义的德育即指。

3.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4.德育具有,它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5.德育过程是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统一。6.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

7.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8.在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中,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到再到的发展过程。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0.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1.就是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1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的总和。13.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14.是以家长、教师、优秀学生等典范及典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15.“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四、判断题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2.德育就是政治教育。()3.德育过程的顺序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固定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4.德育过程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开始。()5.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不同于社交活动。()6.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将不再改变。()7.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8.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德育强调灌输。()9.进行德育完全是政治老师的事。()10.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1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五、名词解释 1.品德能力 2.学校德育内容 3.德育过程 4.德育原则 5.说服教育法 6.榜样示范法

六、简答题

1.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有哪些任务?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德育的基本方法。5.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6.简述在进行德育时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七、论述题

1.试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试述德育的主要途径。4.试述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八、案例分析

1.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请用德育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案例。

2.初中某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对于“早恋”思想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退学。

运用德育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案例。

3.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第二篇: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 《孟子》

2、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3、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4、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 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制订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 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材计划

7、课的结构是由()来确定的。A每节课的具体任务 B课的类型 C学生人数 D学生的年龄特征

8、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B增强学生体质 C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器官机能发展 D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

9、“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斯 B杜威 C赞科夫 D卢梭

10、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戈里

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A任务教简单 B教学进度快 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1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3、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14、“呆读死记、脱离实际、强迫灌输”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特征

A原始教育 B古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当代教育

15、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1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17、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A痒序之学 B国学 C乡学 D“大学”

1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19、“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20、1905年清政府成立(),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教育部B学部 C国子监D大学部

21、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 A新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22、洋务运动时,由于民用企业的开办,急需技术人才,国家开办了专业技术学堂,各大企业自己也都举办附属的技术学校,其中,1866年设立的()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A上海江南制造局 B福州马尾制造局 C天津水师学堂 D天津武备学堂

23、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狄德罗 B爱尔维修 C卢梭 D夸美纽斯

24、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25、在文艺复兴时期众多人文主义者中,倡导“公共、平等、普遍的教育”的是 A拉伯雷 B蒙旦 C莫尔 D威多里谟 26、1886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A国立大学 B市立大学 C帝国大学 D私立大学

2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A《林哈德与葛笃德》 B《爱弥尔》 C《教育诗篇》 D《巨人传》

2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是()中阐述的思想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诗》 C《论共产主义》 D《大教学论》 29,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30、《9。5决定》30年代苏联整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A普通教育 B中等职业教育 C师范教育 D高等教育

3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32、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策略应用受()制约 A思维能力 B反省认知 C年龄 D相关知识

33、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B区组练习C随机练习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4、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功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A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 B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 C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 D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

35、“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36、外语课教完后,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尤其是语音的标准和连贯,此种检查主要测验的学习结果是 A言语信息 B发音方法 C动作技能 D语言辨别技能

37、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A动作技能 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 D辨别学习

38、不适合系统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A儿童背诗词 B记住中国各省份名称 C记电话号码 D记数学公式

39、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型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距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的关系的指标

41、“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是一个

A多因子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 C验证性实验研究 D单因子实验研究

42、下列关于题目难度计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题目难度计算只有一个公式

B一种计算难度的方法是将所有被试按总分多少排序,分别取占总人数10%的高分者与低分者,然后分别求出在某一题目两组通过的百分数(PH、PL),用下列公式求平均难度:PH+PL/2;P值表示难度 C P值越小难度越大,P值越大难度越小,介于0~1或0~100%之间 D P值越大难度越小,P值越小难度越大,介于0~1或0~100%之间

4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44、下列矛盾中不属于历史研究中要处理的矛盾是

A体用矛盾 B古与今的矛盾 C史与论的矛盾 D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45、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二、辨析题:46~4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机会均等。47,《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论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48,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就是要看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0,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51,简述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52,简述20世纪50~8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53,简述建构注意在学校实践上的主张 54,如何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学校教育内容是社会文化中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料,请论述它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特殊之处。56,你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形成原因、解决方法是什么?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一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Ⅰ,王老师是一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松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加里陪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Ⅱ,3所小学进行一项关于个别练习和集体练习对5年级拼写成就影响的对比研究。每位5年级的教师允许采用他们喜欢的教学方法,但每一位教师只准采用一种方法。8个星期的实验期过后,对所有5年级学生进行一次统一的拼写测验。你认为解释这个实验的结果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评论其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4、C5、A6、C7、B8、A9、B10、A11、C12、D13、C14、B15、A16、D17、A18、C19、B20、B21、B22、B23、C24、C25、C26、C27、B28、D29、B30、A31、B32、D33、D34、A35、C36、C37、B38、B39、D40、C41、D42、D43、D44、A45、D

二、辨析题 由于答案内容太多,我打字又比较慢,所以就打了部分答案 48,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理由为:

(1)分析所选课题是否有意义是课程论证的重要方面

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由于科学研究是以深化理论或者推动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所以选择的课题必然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否则整个研究就没有必要进行。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2)课题论证不仅仅是分析课题是否有意义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对以下问题的论证:①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③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课题);④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⑤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行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不仅仅是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而是包括了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研究的主要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简答题。由于答案内容太多,我只拣一道题把答案简单打了一些,原文回答的过于详细,利于复习而已,考试的时候不必回答那么多

49,答: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其坚实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继承、运用和发展,体现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四、分析论述题

55,答:一般地说,学校教育与非学校相比,在内容上更注意全面性与系统性,更注意目的与内容之间的吻合。其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特殊之处是:(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性

(2)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3)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4)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5)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6)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7)学校教育内容具有多种形式的载体

总之,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社会文化中一种极为特殊的信息资料,它既不同与社会文化,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所有成果。

2007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一共十五套试题,我节选了一套试题打到网上给大家看一下,觉得有帮助,需要的话就跟我联系,时间仓促,可能有错别字,请大家多多谅解

模拟题是金圣才主编,8月1日发行的,紧扣2007年考试大纲,解析知识难点和当前热点,比课后习题更有价值,***题都有大纲不要求的内容,做题的时候再进行筛选归类很麻烦也很费时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模拟试题的选编参考了大量的教材、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以及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模拟题的答案很详细,适合用来复习使用,考试时回答问题可以适当简化

第三篇: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2.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3.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大?()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4.()提出了设计教学法。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以“教育的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是()。A.古代教育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6.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主要指的是学生()。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A.惟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9.“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是华生在《行为主义》中的一段话,它低估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1.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______和_____的控制。3.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______。

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___学校教育。5.所谓国家课程,是由_____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

7.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_。

8.瑞士教育家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9.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0.《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1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有_____。

12.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日益揭示出受教育者的_____,从而使教育活动更符合这种规律,扩展他们的受教育能力。

13.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

14.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_____。15.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

16.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_和______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小学阶段课程性质的特点是什么? 3.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4.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6.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作用。

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请说说“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或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从教育史上看,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但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

2.C[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时,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的研究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3.C[解析]新中国教育学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我国学者对它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又与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导入有着深刻的关联,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说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构想。创始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哲学教授、杜威的追随者克伯屈。

5.D[解析]自19世纪50年代似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不同流派的教育学,赫尔巴特教育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教育进入了多元化阶段。

6.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要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就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

7.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8.A[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包括美观、朴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净化美化校园等。

9.A[解析]遗传素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10.C[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11.A[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12.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记》还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13.D[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14.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

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15.B[解析]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二、填空题

1.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教育对象 教育影响 3.小学

4.法律形式免费 5.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6.双重性 7.外部条件 8.裴斯泰洛齐 9.墨翟 10.学校 11.考查和考试 12.身心发展规律

1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4.儿童中心主义 15.心理特征 16.伦理学 心理学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参考答案] 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扩大、拔高。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 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4.[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意义: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5.[参考答案]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 6

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由于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期限后移,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由于食物营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从而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6.[参考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1)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⑦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2.[参考答案] “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2)观念层面应该革新。从上述材料中也可看出,“家庭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或者缺漏之处,致使家长会选择“家庭学校”的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也凳出反映现今学校教育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学校提供的教育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从而需要对学校教育进行进一步的革新,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满足不同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3)技术手段上要革新。在学校教育的手段上,可以大量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诸如多 7

媒体和互联网,让学校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利用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改进教学质量,也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和教学的亮点,改善学校的形象,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加强。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充分地掌握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最终改善学校教育的质量。

(4)提倡素质教育。应继续坚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加强德育教育,改变重智育,轻德、体、美育的倾向,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校教育逐渐符合家长对其的期待和愿望,让家长明白学校教育是一种不可以取代的教育形式。

第四篇:2012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B)。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B)。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B)的特点。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4.古代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5.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D)。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D)三级管理相结合。

A.国家、地方、校长B.国家、地方、教师C.国家、校长、教师D.国家、地方、学校 7.教育家(C)曾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拉夫尔.泰勒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学家 8.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方法中的(D)。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10.“学而时习之”反映的是(B)的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11.(A)是“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西德的数学和物理教学专家瓦•根舍因在物理教学中提出的“范例教学原理”被认为是最早的范例教学的理论。

12.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A)。

A.教师、学生、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B.教师、学生、教材、课时和场所固定 C.学生、位置、教材、课时和班级固定

D.教师、学生、内容、班级和时间固定 13.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B)。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情感陶冶法强调的是环境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题干所说。1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群体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社会活动 15.在某项活动中要达到的目标或者在某次考试中的通过率属于班级目中的(B)。A.终极目标

B.近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远期目标 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铸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最早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D)。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内容上,要以传授(A)为主。

A.间接知识

B.直接知识

C.课本知识

D.基本经验 3.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5.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6.党的(B)第一次在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家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8.在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时,下列最有效的方法是(C)。A.说服教育法

B.奖励和惩罚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12.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B)。A.前提

B.基础

C.手段

D.目的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D)。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5.课外活动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联系,从而激发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顽强进取的远大理想。这是课外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就是(A)。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B.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C.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 D.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小学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规定性(C)。

A.操作性和指导性

B.时限性和具体性

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整体性和递进性

它有七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整体性、层次性(指导性)、递进性。

2.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是(A)。A.培根

B.布鲁纳

C .洛克

D.杜威 3.现代学制最早产生于(A)。

A.欧洲

B.亚洲

C.布美洲

D.非洲 4.下列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A.奥地利

B.中国

C.普鲁士

D.英国

普鲁士于l754年颁发义务教育法,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其次是奥地利。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6.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7.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学,提出一系列教育主张。这一教育学说被称为结构主义教育,并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大力提倡“发现法”。

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B)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A.教学本质

B.教学模式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反映了(B)的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1.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5.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B)。A.斯金纳

B.苏霍姆林斯基

C.维果斯基

D.班杜拉 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思-行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属于学的功夫,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这一分析基本上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

A.1862年

B.1901年

C.1904年

D.1911年 3.教育家(D)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A.马克思

B.罗杰斯

C.杜威

D.卢梭

在教育上,卢梭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4.(A)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和灵魂。

A.教育理论

B.教育目的 C.教学科研

D.教书育人 5.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C)。A.王策三 B.李秉德,C.叶澜

D.桑新民 交往起源说是由叶澜最早提出,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类活动中具有相互非物质性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并产生交往的结果——在交往双方身上产生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影响。当这类交往被意识到,并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和学的关系时,教育活动就演化而生了。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7.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A)。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8.构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B)。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

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C.能力、认知、情感

D.认知、情感、意志

9.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虚拟直观 10.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C)。

A.地方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1.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A)以上,考试才算有效。A.0.45

B.0.5

C.1.0

D.1.45 所谓效标关联效度就是以某一种测验分数与其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来表示的效度,又称为统计效度。具相关系数就是效标关联效度系数。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0.45以上,考试才算有效。

12.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的是(B)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编写一个讲授提纲,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提纲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或边板书边讲解,或边进行教学活动边概括,或者两者结合。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D)。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所谓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5.社会公益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A)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社会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墙报、黑板报)、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一项属于道家学派的主张?(C)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以道为世界之本源,主张复归人的自然属性。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3.西方古代以雄辩及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4.近代教育史上,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C)。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爱弥儿》。5.下列哪一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D)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从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的观点。

6.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是(A)。A.活动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选修课程

D.地方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称(D)。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特点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地采用。

8.下列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D)。A.德育目标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

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

D.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①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

③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9.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B),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10.赫尔巴特所强调的“旧三中心论”不包括(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课堂 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源头。传统教育思想的特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称为“旧三中心论”;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一个“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今天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旧三中心论”转到“新三中心论”。

11.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B)的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2.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C)高。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所以,区分度又叫鉴别力。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

1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是哪一项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A)A.疏导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4.(A)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A.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班主任的管理工作C.班级目标D.良好的班风 15.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2012年江苏省《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D)。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英国洛克作为绅士的典型代表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中,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之为壬戌学制。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5.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D)。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A错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B错误。1903年的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拉伊,C错误。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成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楱即社会”和“从做中学”。D正确。6.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l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7.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他认为,理性、情感、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让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的人格。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不能把教学的教养作用(知识涵养)与教学的陶冶品性的作用分割开来,应该把知识涵养与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8.从本质上说,德育过程就是(D)的统一过程。

A.个体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相统一的过程。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D)。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0.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C)。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1.将大班上课、小班研讨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取灵活的时间单代替固定划的上课时间,因而称作“灵活的课程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A.贝尔-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最早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具体内容包括:将大班、小班、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了起来;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组合在一起,实行大班上课,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优秀的教师授课;小班研究,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领导下,探讨大班授课内容;个别教学,由学生个人独立作业,作业包括指定的与自选的两部分。12.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A)。A.传递-接受式 B.自学-辅导式 C.引导-发现式

D.示范-模仿式 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建立班集体

B.组织学生活动

c.评定学生操行

D.抓好学生学习1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第五篇:教育学模拟试题

样卷及参考答案

注:主要系《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略作修改,与我们教材内容不一致,仅供参考试题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1X20=20分):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

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1X10=10分):

21.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___。

2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

2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____、环境及教育等。

24.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

25.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____。

2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7.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

28.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__。

29.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____。

30.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____和成果评价。

三、简答题(6X5=30分)

3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3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3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

3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20X2=40分)

36.重庆晨报》报道,003年4月7日,北碚中学刘某模仿世界杯足球赛中罗纳尔多的发型,给自己剃了个光头,只在前后各留了一小撮头发。第二天到校,受到学校处分:头发长出后再来上学.随后,学校请刘某的外婆到学校,要求她带刘某把头发重新理一下.外婆求情:“让孩子写检查,继续上课行不 ”答“不行”.外婆又说:“让孩子带帽子上学行否 ”还是不行.当天下午,刘某理了个彻底光头.隔日上学,班主任还是不让其进课堂.刘某父亲向教育局反映.教育局说:无论发生什么,让学生先上课.结果隔日再到学校,被告知今天班级有公开课,剃光头有伤大雅,刘某第三次被拒之门外。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36.答: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一、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二、从情理的角度说,十四岁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遍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三、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37.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捞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精精乐道的看着。

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的起来,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师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37.答:(此为答题思路,考试时请详细作答)

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书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B4、A5、B6、D7、A8、C9、B10、B11、B12、D13、C14、C15、B16、B17、C18、C19、B20、B

二、填空题:

21、助产术

22、政治经济制度

23、成熟

24、个体身心发展

25、教育目的

26、创造精神

27、人格特征

28、师生关系

29、教材 30、过程评价

三、简答题:

3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34、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下载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教育学德育理论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模拟试题资料

    一.选择题 1.哪一个不属于艺术的社会功能( ) A认知功能 B鉴别功能 C教育功能 D审美功能 2.( )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A艺术教育 B美术课 C审美能力培养 D培育艺术家......

    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

    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请在对应位置填写教育家或其著作教育家 教育著作孔子 《大教学论》布鲁纳 《普通教育学》 2、教育学是研究 ,揭示 的一门科学。 3、智育的基本......

    高级理论模拟试题

    理论 一、单项选择 12.烟草专卖管理人员申领、换领或补领检查证,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D)1.对勘验笔录进行证据审查时,审查内容不包括( D )。 个......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德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B.教育材......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7)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

    2011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1

    2011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学第一套全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福禄倍尔 D.卢梭 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