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5:3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篇: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

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10年1月18日)

近两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四个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建设‘三名城一基地’‛的战略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影响广泛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市委办公室等100个单位为‚梅州市文明单位‛称号、梅江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等20个窗口为‚梅州市文明窗口‛称号、兴宁市新陂镇等15个镇为‚梅州市文明镇‛称号、梅县城东镇书坑村等20个村为‚梅州市文明村‛称号、蕉岭县新世纪花园社区等10个

社区为‚梅州市文明社区‛称号、吴献华等50位同志为‚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崛起、建设‚三名城一基地‛、实现科学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绿色崛起‛蓝图、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梅州而努力奋斗!

(不另行文)

附: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附:

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梅州市文明单位(100个)

梅江区

中共梅江区委、区政府办公室 梅江区民政局 梅江区建设和环保局 梅江区财政局 梅江区联合中学 梅州市中医医院

梅州市东丽食品有限公司 梅州金三角水泥有限公司 兴宁市

中共兴宁市委办公室 兴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兴宁市建设局

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兴宁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兴宁市国土资源局 兴宁市金雁电工有限公司 兴宁市气象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兴宁分公司 兴宁市自来水总公司 梅 县

梅县财政局

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梅县国土资源局

广东电网梅州梅县供电局 梅县交通局 梅县公路局 梅县卫生局 梅县国家税务局 梅县广播电视台 梅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平远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平远分公司 广东电网梅州平远供电局平远县财政局

平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平远县水务局平远县国土资源局平远县城南中学平远县林业局 蕉岭县

中共蕉岭县委办公室 中共蕉岭县委宣传部 蕉岭县地方税务局 蕉岭县教育局 蕉岭县交通局

蕉岭县建设局 蕉岭县财政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 大埔县

中共大埔县委办公室 大埔县政府办公室

中共大埔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 大埔县教育局 大埔县公安局 大埔县地方税务局 广东电网梅州大埔供电局 大埔县广播电视大学 丰顺县

丰顺县地方税务局 广东电网梅州丰顺供电局 丰顺县水利局

丰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丰顺县人民法院 丰顺县卫生局 丰顺县财政局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丰顺县支行 丰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五华县

中共五华县委办公室

中共五华县委宣传部 五华县财政局 五华县交通局 五华县国土资源局 五华县人民检察院 五华县国家税务局 广东电网梅州五华供电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五华分公司 五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市直(含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 梅州市政府办公室 梅州市政协办公室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 梅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梅州日报社 梅州市山歌剧团 梅州市人民检察院

梅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梅州市公安局信访科 梅州市民政局 梅州市农业局 梅州市扶贫办

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梅州市金雁实业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 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三地质大队 梅州盐业总公司 梅州市交通局

梅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梅州市体育彩票管理分中心 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梅州市建设局 梅州市城乡规划局

梅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梅州海事局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行

二、梅州市文明窗口(20个)

梅江区

梅江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梅江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兴宁市

兴宁市国家税务局 兴宁市公安局 梅 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梅县分公司 叶剑英纪念园管理局平远县

平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平远县公路局 蕉岭县

蕉岭县国家税务局 蕉岭县博物馆 大埔县

大埔县建设局 大埔县国家税务局 丰顺县

丰顺县人民医院 丰顺县自来水公司 五华县

五华县新华书店

五华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市直(含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梅县机场公司 梅州市气象局

梅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 梅州市旅游局

三、梅州市文明镇(15个)

梅江区

梅江区城北镇 兴宁市

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 兴宁市新陂镇 梅 县

梅县扶大高新区管委会 梅县西阳镇平远县

平远县仁居镇平远县差干镇 蕉岭县

蕉岭县三圳镇 蕉岭县广福镇 大埔县

大埔县湖寮镇 大埔县百侯镇 丰顺县

丰顺县汤坑镇 丰顺县潘田镇 五华县

五华县水寨镇 五华县华城镇

四、梅州市文明村(20个)

梅江区

梅江区西郊街道办事处桃西村 兴宁市

兴宁市刁坊镇河塘岭村 兴宁市合水镇罗英村 兴宁市龙田镇凉伞村 梅 县

梅县城东镇书坑村 梅县石扇镇新东村 梅县丙村镇红光村平远县

平远县长田镇官仁村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 蕉岭县

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 蕉岭县新铺镇下南村 大埔县

大埔县高陂镇三洲村 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 大埔县大麻镇小留村 丰顺县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 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 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 五华县

五华县华城镇城镇村 五华县水寨镇罗湖村 五华县潭下镇布坪村

五、梅州市文明社区(10个)

梅江区

梅江区江南街道新中社区 梅江区城北镇五洲社区

兴宁市

兴宁市宁新街道宁新社区 兴宁市叶塘镇社区 梅 县

梅县新城华侨城社区平远县

平远县大柘镇城西城南社区 蕉岭县

蕉岭县新世纪花园社区 大埔县

大埔县湖寮镇城西社区 丰顺县

丰顺县汤坑镇五一社区 五华县

五华县岐岭镇双头社区

六、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50名)

梅江区

邱忠强 梅江区人民法院院长 范文辉 梅江区西郊街道党工委书记 丘广辉 梅州中学校长 兴宁市

夏慧群 兴宁市福兴街道党工委书记

蔡仿坤 兴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罗健辉 兴宁市教育局局长 刘兴宏 兴宁市交通局局长

李舒刚 兴宁市人民医院院长 梅 县

刘德康 梅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赖启忠 梅县教育局局长 王英豪 梅县农业局局长 李 玉(女)梅县妇联主席 谭忆广 梅县人民医院院长平远县

谢平平远县民政局局长 丘康林平远县第一小学校长 罗益新平远县大柘镇党委书记 蕉岭县

张辉明 蕉岭县体育局局长 刘秀香(女)蕉岭县友邦小学校长 赖勇波 蕉岭县南礤镇党委副书记 大埔县

黄伟强 大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局局长

丘秀珍(女)大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刘剑涛 大埔县教育局局长

罗建忠 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股股长 丰顺县

罗卫标 丰顺县公路局局长 程小鸥 丰顺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李志奎 丰顺县潭江镇党委书记

张武珍(女)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 五华县

朱汉军 五华县财政局局长

张丽红(女)五华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戴庆文 五华县水寨镇党委书记 温建荣 五华县农业局局长

曾爱萍(女)五华县郭田镇党委委员 市直(含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罗达存 梅州市委党校行政科科长 叶小华 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迟宝明 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副调研员 郭文烈 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邬巧容(女)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长 魏广华 梅州市政法系统党委办主任 李 钢 梅州市财政局局长

谢胜扬 梅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梅州高新区管委会

主任

肖昭穗 梅州市水利局局长

谢岳昌 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袁小平梅州市邮政局局长

杨云金 梅州市经贸系统党委办主任 史明锋 梅州市交通局局长

温燕玲(女)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朱荣生 梅州市物价局局长

吴献华 梅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

廖圈扬 梅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张文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梅州分

公司副总经理

第二篇: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

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

梅市组通[2008]20号

关于公推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局以上单位,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为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拓宽选人视野,广纳人才,进一步营造推进梅州“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选人用人环境,经市委同意,在全市范围内公推选拔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等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公推的职位

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团市委副书记、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副院长。

二、公推的范围

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三、公推的资格条件

除应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外,还需符合各职位的具体资格条件:

1、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年龄45周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正科级或相当职务1年以上,具有3年以上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业工作经历。

2、市卫生局副局长。年龄45周岁以下,医学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正科级职务1年以上或具备医学类高级职称3年以上,具有3年以上医疗卫生工作经历。

3、团市委副书记。年龄30周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任正科级职务1年以上或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

4、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副院长。年龄45周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 任正科级职务1年以上或具备教育类高级职称3年以上,具有3年以上教育管理或教学工作经历。

计算年龄、任职时间、工作年限均以2008年4月30日为线。

三、公推的程序及有关事项

1、发布公告。按照公推的有关要求,2008年4月18日在梅州日报、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梅州党建网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同时将《关于公推选拔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的通知》印发至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局以上单位和中央、省属驻梅单位。

2、民主推荐。各单位对本地区、本单位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人选,进行民主推荐,经党委(党组)研究确定后,于4月28日前将推荐人选基本情况表、个人主要表现材料(1200字左右)报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科,同时附推荐人选的学历(职称)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大

1寸正面免冠彩照3张。参加民主推荐人数应不少于30人,本单位不足30人的应扩大到下属单位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参加。

3、资格审核。由市委组织部对各单位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核,符合条件者发给笔试通知书。

4、笔试。笔试时间拟定在5月下旬。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为100分。设定职位与参加笔试人数比例不低于1:10, 低于1:10不能开考。

5、面试。笔试成绩前8名进入面试。面试时间拟定在6月上旬。采用结构化面试测评方式,主要测试设定职位所要求的领导能力与综合素质。

6、考察公告。面试成绩(笔试成绩不再计入)前3名确定为考察对象人选。考察对象人选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梅州党建网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告。

7、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考察组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干部档案等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应延伸到原单位对其进行考察。

8、确定任职建议人选。市委组织部考察组将考察情况如实向公推领导小组汇报,由公推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按照分数高低(笔试、面试成绩不再计入)确定任职建议人选。

9、公示。任职建议人选,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梅州党建网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如任职建议人选未能通过公示,则依次递补人选。

10、研究决定。市委组织部研究拟任人选,报市委讨论决定。

11、办理任职手续。任职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一年。试用期间,享受同级干部待遇。试用期满后经组织考核称职者,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任职手续;试用期满经考核不称职者,取消任职,回原单位或由市委组织部另行安排工作。

四、组织领导

公推工作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各推荐单位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和支持公推工作。

公推的全过程,按规定适时进行公开,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之后,及时将成绩通知考生,并在“梅州党建”网上公布。

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对公推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将严肃查处,保证公推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公推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人选基本情况表

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

2008年4月18日

第三篇:梅州市发〔2011〕12号《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适应绿色的经济崛起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实施意见

中共梅州市委文件 梅市发〔2011〕12号

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适应绿色的经济崛起推动大规模

培训干部的实施意见

(2011年2月26日)

为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七、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战略,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必须全面加强干部培训,促进干部队伍知识转型升级,提升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央、省委有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决策部署,现就我市2011—2013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省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这一核心,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着力构建全覆盖、多形式、高质量的干部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并善于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我市经济发展“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目标提供干部队伍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科学谋划干部培训工作,增强干部培训的统筹性,做到“绿色崛起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更好地为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突出提升干部素质和适应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干部成长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干部培训工作规律,吸收先进培训理念和经验,增强干部培训的创造性,以改革促干部学习动力释放,以创新促干部学习活力增强。

——坚持注重实效。把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谋划干部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实现干部培训规模、-2-

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目标任务

今后三年,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是: 总体目标:以培养“坚持绿色的经济崛起有信念、谋划绿色的经济崛起有思路、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有激情、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有贡献”的复合型干部为目标,以加快各级干部思想观念转变、知识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对全市各级干部全面系统地加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现代产业基础知识、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干部成为“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的行家里手。

基本任务: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0个学时,其他干部不少于40个学时;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全面落实,把全市各级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干部培训工作层面、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培训格局更加完善。

四、主要措施

坚持优化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法,构建组织调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与干部培训基地作用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以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数量、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强化理论提升。重点以提升各级干部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为主,教育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明

确“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与谁共享”,提升“领导力、实践力、执行力”。坚持办好处科级干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青年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大力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国家法律法规、党史国情形势、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廉政教育,提高道德品行。

(二)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创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教学形式,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探索干部培训新方法新途径,搞好培训需求调查,根据干部所缺、工作所需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开放式教学,采取讨论式、互动式、模拟式、案例式、体验式、论坛讲堂等教学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梅州党建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现有网络平台,把课堂建在网络上,推行干部在线学习。推进党校教学改革,推行教师竞争性上岗,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三)拓展培训基地。坚持创新培训理念,采取“走出梅州、走出广东”的异地培训方式,积极拓展干部培训基地,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完善现有清华大学、嘉应学院、香港、新加坡等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干部人才培训基地。一是建立珠三角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在广州依托“四校一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增城市),突出提高党政干部领导能力,加强处级干部和优秀中青年-4-

干部培训,开展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经济管理、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导能力建设、文化强市、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专题培训;突出加强教育工作者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突出拓宽科级干部视野,提高统筹城乡科学发展能力,加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市、县科级干部培训,重点学习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二是建立长三角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在华东依托“两校两山一港一区”(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杭州萧山、苏州昆山、苏州张家港、杭州滨江区),突出知识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处级干部特别是经济、城建、旅游、文化等部门的干部培训,重点学习现代产业体系知识和江浙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等的做法、经验。三是建立国外人才培训基地。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欧美发达国家建立培训基地,突出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与世界眼光,重点学习欧美发达国家金融、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城市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经验。

(四)加强现代产业人才培养。坚持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新型产业经济人才培养。一是与清华大学建立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战略培训;借助清华大学的优势资源,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邀请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来梅讲学,定期邀请在校的硕士生、博士生来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挂职锻炼。二是在广州(梅州)产业转

移园建立“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现代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以园区管理人员、现代产业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培训对象,加强现代产业知识、管理知识等培训,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及园区管理水平。三是组织我市的企业家到新加坡世界企业总部经济最集中和浙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培训考察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五)强化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的培训,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市农业学校建立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突出基层干部知识转型、能力提高和实用型人才技术提升,以基层实用知识、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加强对县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争把县、镇、村三级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轮训一遍。同时,突出培养一支扎根山区、深刻理解“绿色崛起”内涵、有能力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后备干部队伍,切实加强“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培训。

(六)拓宽境外培训渠道。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求,加强和改进国(境)外培训工作。继续依托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才培训基地对全市各级党政干部、高层次专业人才分专题进行培训,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探索精英培训、高端培训,学习国(境)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现代技术。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培训,通过联合办学、建立基地等方式,拓展国(境)外培训渠道,选派干部到欧美等地区学习培训,力争在国(境)-6-

外培训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七)举办论坛讲堂。论坛讲堂是我市干部培训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干部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丰富知识结构的有效载体,要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办好论坛讲堂。一是依托“开放梅州论坛”,举办“新经济大讲坛”、现代产业高峰论坛等,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者、知名企业家等作专题报告,促进厅处级领导干部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二是举办“新知识大讲堂”。以市直单位科及科以下干部为对象,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新知识、新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邀请省内外高校教授和党校老师授课,实现大规模培训科级干部的覆盖。

(八)推动各级培训。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按照省、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上级需求、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均衡发展。市直单位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各县(市、区)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期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若干期现代产业基础知识专题培训班、若干期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训班。

五、组织管理

按照以管促学、以考促学、学用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干

部管理权限和职责要求,进一步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要制定完善本地大规模培训干部措施,细化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加强宏观指导;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要把现代产业的新知识、新理论作为主体班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备课;各单位要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工作规划,采取有效形式,推动干部大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2、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加强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分类指导、检查考核。建立培训情况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培训管理办法。坚持从严治学,严格落实跟班制度。市委组织部对重点班次要派出督导员,加强培训管理。建立干部述学制度,让干部在述职述廉的同时汇报学习培训情况。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进行检查及抽考,在各地各部门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干部参加考试,抽考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各县(市、区)、各单位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测评,检查评估培训情况,督促干部巩固学习成果。

3、训用结合,增强实效。在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把学习培训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梅州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上,科学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注重干部培训与使用的有效结合。参训干部都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加培训,带着成果完成培训。开展“千字百言”活动,凡是参加5天以上培训班学习的干部在学习结束15-8-

天内须交2000字左右的学习体会文章,以检验培训效果。优秀文章须向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推荐,并在《梅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刊登。把干部培训效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内容,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将作为干部考核、评先评优及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落实经费,保障投入。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干部培训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大规模培训干部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单位要重视干部培训的投入,保证干部培训经费的需要。积极拓宽干部培训经费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筹集干部培训经费。

(此件发至县)

主题词:绿色的经济崛起△

干部培训

意见

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

2011年2月27日印发

(共印90份)

第四篇:中共赤壁市委 赤壁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

发表时间:2011-02-12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赤发〔2011〕4号

中共赤壁市委 赤壁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

(2011年2月10日)

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草根经济,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实现我市新一轮大发展的必然要求。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就推进全民创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扶持全民创业

凡我市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农村劳动者等人员,从事创业活动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可享受有关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对扶持对象从事创业活动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一律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鼓励符合政策条件的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离岗创业。

二、全面放宽注册登记

投资者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非公司法人,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首次出资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其余出资允许在2年内分期注入,首期注入资本(金)放宽到注册资本总额的20%。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作最低注册资金限制。投资人可以用知识产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荒山水域使用权、股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其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70%。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任何部门不得设置前置审批条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由基层工商所直接受理。不需要前置的,3个工作日内注册登记。需要前置审批的,实行告知承诺制,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投资主体可自行选择规范的企业名称、字号。冠市名不受注册资本和组织形式限制。允许城市圈内异地投资人在赤壁投资企业名称冠用湖北、武汉等行政区划或冠用异地行政区划。凡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后,允许以家庭住所为经营场所。

三、放宽初次创业入园标准

对民间初次创业投资密度达到30万元/亩的企业,可以进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投资密度达到50万元/亩或者承诺正常投产一年后税收达到3万元/亩的企业,经济开发区按其投资规模优先供地,用地手续由乡镇办场或开发区负责办理。在工业

园区内,投资在300万元以上,且投资密度达到30万元/亩的企业,实行建设规费全免(含消防),规划部门只规划不收费,其生产和办公用房的房产证按建筑面积2元/平方米计收。

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实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345”工程。全市力争每年培育30个以上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滚动抓40个重点中小企业;每年新创办小企业500户。对新办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支持其做大做强。市政府每年在新增税收中列支专项创业奖励资金200万元,实行市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奖代补。对新进入规模以上的企业,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从2011年起,连续3年对新进规模以上企业以每个5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对其所属主管部门或招商引进单位实行奖励。如果当年新上3个以上规模企业,每个另外再奖5万元。

五、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鼓励各类创业资本围绕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以及我市的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开展创业,鼓励依托支柱产业,创办以配套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企业。鼓励创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社区。市政府计划在部分乡镇规划一定数量工业用地,作为创业基地用地。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既可以独资也可以入股,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全部奖给相关主管部门或乡镇办。

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按照鄂财社发〔2009〕70号和鄂人社发〔2010〕60号文件规定,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有创业愿望,参加3个月以上的技能免费培训并取得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法人可补贴1200元。如新创办企业,安置下岗再就业10人以上,并与员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就业合同且全员缴纳失业保险,可申请转岗培训安置补贴800元/人。如员工在企业内部培训,还可申请职业培训补贴800元/人。

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鼓励商业银行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专项资金存款与商业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挂钩。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将市诚信担保公司资本金增资到5000万元。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各类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收房地产评估费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税务部门要为创业提供宽松的征管环境。对创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应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八、完善工作机制

市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市全民创业的政策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推进全民创业的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制定支持推动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第五篇:中共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

中共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实施吕梁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 机构改革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吕发〔2014〕10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市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在2014年10月底完成,职能转变任务在3—5年内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关重大、任务艰巨,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为确保《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和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2014 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进一步清理核实市本级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底数。包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以外“红头文件”设定的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同时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市编办牵头,省审改办清理结束后启动)3.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重点取消以部门“红头文件”等形式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限制性规定的审批事项和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登记、年检、年审、监制、认定等管理措施。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县级管理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将凡法律法规规定市、县两级均可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下放。市政府各部门要制定出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形成工作机制。(市编办牵头)

4.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并向社会公开。制订《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范本),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市编办牵头,省审改办制定出省级《手册》后启动)

5.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继续推进部门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向市政务大厅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大厅到位,行政审批授权大厅窗口到位,努力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新机制,真正做到“一口进出、闭环运行、高效快捷、方便群众”。要强化监督机制,确保“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各部门要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权集中到行政审批科,制定出台内设科室职责调整方案和运行机制,改变“以审代管”的传统模式,切实转变职能,达到“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目的。(市政务大厅牵头,市监察局、市编办会同)

6.严控新设行政许可事项,防止边减边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清理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工作在2014年底前完成)

7.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市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加大投资审批相关事项下放力度。积极探索实施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金融、电信运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能源开发和转型综改重大项目。规范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对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审批手续,一律放在核准后、开工前完成。进一步简化项目核准审查内容,提高审批效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公布后启动)

8.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平台,修订方便快捷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流程图,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管理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

9.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放宽公司注册资本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企业年检改年报制度和市场主体信用公布制度。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逐步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办法。(市工商局牵头)

10.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取缔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私自设立的收费项目,取缔煤炭、教育、公路等领域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清理规范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开展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整治工作。(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物价局)、市监察局会同完成,2014年底前完成专项整治工作,适时公布清理规范结果)

11.开展评比达标表彰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清理不按程序申报,擅自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取消以各种业务考核、检查、评比为名,变相开展的表彰活动;清理取消重复评比的事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2014年底前公布清理规范结果)

12.开展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规范社会组织运作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建立社会组织常态管理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收费事项。(市民政局牵头,2014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13.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市民政局牵头)

14.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市民政局牵头,2014 年底前提出脱沟方案,同时试点一业多会)

15.根据省里的决策部署延长一批年检、年审事项的审验周期。(市编办牵头)

16.改进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市财政局牵头)

17.积极探索取消行政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对取消的审批事项,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管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后稽查;对下放的审批事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8.加强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强化部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限,探索推行审批与监管分离的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电子监察,实时全程监控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可控、可追溯;强化审批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14年底前,对各部门监督制度和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同时监督检查县级政府衔接省、市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情况。(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9.研究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和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预审程序,消除体外循环。着力解决审批标准科学性不足、联合审批标准制定面临法规和技术障碍、实质性联合审批缺乏制度和体制支撑等问题,为标准化建设夯实基础。筹备成立由法律专家、社会问题专家、行政体制改革专家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业务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参加“第三方”评估工作,重点对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的拟取消或者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详细评估论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编办牵头)

20.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重点探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督工作新思路,创新事后监督管理模式。探索能够弥补现行管理体制不足,提升事后监督工作绩效,充分发挥事后监督职能作用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市政府各部门要提出本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并形成机制,切实转变职能。(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21.制定印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文化局(市版权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工作部门“三定”规定。(市编办牵头,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2.制定印发机构改革中涉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市编办牵头,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3.减少、调整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4年底前完成)

24.做好省以下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市编办牵头,各县市政府、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会同。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5.市政府各部门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部门、本系统改革。(各部门分别负责,2014年底前按照《方案》精神和职能转变要求,提出加强自身改革和推进本系统改革的具体措施)

二、2015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继续清理核实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底数。公布核实后的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市编办牵头2015年6底前完成。)

3.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制度。对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定期向社会公告,广泛接受监督。今后,凡未列入目录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实施。(市编办牵头)

4.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编办牵头)

5.继续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印发《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范本)(。市编办牵头,2015年底完成。)

6.继续强化监督机制,推动“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牵头(市政务大厅牵头,市监察局、市编办会同)

7.公布市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共同 , 2015 年底前完成)

8.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市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继续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5年6月前完成)

9.继续探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管理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

l0.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先照后证登记。(市工商局牵头)

11.基本完成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并组织实施。(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分别牵头,2015 年6月底完成)

12.做好省政府下放给市县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承接工作。(市财政局牵头,省政府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13.调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县级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给县级政府,相应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市财政局牵头)

14.全面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市民政局牵头)

15.出台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方案。(市公安局牵头,省方案出台后3个月内完成并组织实施)

16.出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方案。(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质监局会同,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7.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8.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市财政局牵头,省出台措施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9.继续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20.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省出台落实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21.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省出台措施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22.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强化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分别牵头,省出台方案后 3个月内完成方案并组织实施)

23.继续研究探索取消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24.继续加强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25.继续深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研究。(市编办牵头)

26.继续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27.整合房屋登记、林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市编办牵头,2015年6月底前完成)28.对应省政府部门调整修订市政府部门“三定”规定,调整充实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市编办牵头,2015年底前完成)29.减少、调整一批部门间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5 年底前完成)

30.实施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市国土局牵头,市住建局、市房产局等有关部门会同,2015年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31.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市编办牵头,省政府要求时间内完成)

三、2016 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取消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工作,相应加强监督管理。(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3.取消市政府各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条件成熟的,逐步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相应加强监督管理。(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4.继续强化监督机制,基本达到“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指标。(市政务大厅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5.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确立企业和个人投资的主体地位。(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6.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快捷高效的,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7.基本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行政审批流程。(市编办牵头,市监察局会同,2016年底前完成)

8.基本完成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实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市工商局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9.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出台实行一业多会的具体办法。(市民政局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10.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市民政局牵头,2016年全面实施)

11。实施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市公安局牵头。2016年全面实施)

12.实施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配合。2016 年全面组织实施)

13.继续推动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4.基本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市财政局牵头)

15.基本形成取消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6.基本形成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7.基本形成行政审批标准化措施。(市编办牵头)

18.基本形成有效的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19.减少、调整一批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20.清理整顿和整合现有行政执法队伍。(市编办牵头,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会同,2016年底前完成市级行政执法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

21.积极探索综合能源管理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的能源综合管理体系。(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6年6月底前提出改革方案)

22.研究探索工业领域行业管理机构深化改革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委牵头,2016年6月底前提出改革方案)

四、2017年完成的任务

1.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7 年底前完成)' 2.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市民政局牵头,2017年底前完成)

3.基本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市编办牵头,市民政局会同,2017年底前完成)

4.基本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市编办牵头,2017年底前完成)

五、工作要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实现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确保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方案》落实工作,深刻丛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各项改革要求,将落实《方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立即建立落实《方案》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倒排时间,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涉及多个部一门的,牵头部门要负总责,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

(三)统筹兼顾,逐项抓好落实。要按时完成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工作。“三定”规定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落实职能转变要求,综合设置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部门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真正做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在放权的同时,要切实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依法监管,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加强督查,务求取得实效。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方案》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汇总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市政府办公厅将对各部门落实分工情况组织专项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于民,树立市政府良好形象。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29日

下载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