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波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5: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袁延波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袁延波事迹材料》。

第一篇:袁延波事迹材料

教坛新秀事迹材料

记洛宁县兴华镇中教师袁延波

洛宁县兴华镇中---袁延波

2013-05-22

教坛新秀事迹材料

-----------记洛宁县兴华镇中教师袁延波

袁延波,男,1979年4月出生于洛宁县兴华乡兴华村,1997年6月毕业于洛阳市第三师范学校,1997年8月回家乡从教至今。现最高学历本科。

历尽坎坷,从教不悔

20世纪90年代的洛宁县农村,教育环境极不乐观。师资力量极其薄弱。我们刚从学校毕业回来,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我们这些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迟迟得不到乡教育系统的接收,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从教,面对月薪只有80元的微薄收入,我没有动摇从教的念头,我相信政府一定会接收我们的。

上山下乡,服从安排

1998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兴华乡中工作。一年后,乡辅导区鼓励青年教师到边远村寨支教,我便报名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瓦庙村小学工作。那里工作条件极端艰苦,整个学校只有包括我在内两名公办教师,其他三名教师都是村里临时雇请来的村代课教师,知识水平有限,工作稳定性不高,常常是干不了几个月便走了,我们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也是常有的事。但好在民风淳朴,把我们当成尊贵的客人,时常邀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这使我虽身处艰苦地,却心在幸福中。俯首奋进,勇挑重担

2000年,全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实行撤点并校。我又被调回乡中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担任主课教师并兼管班主任工作。初三毕业班工作繁多而复杂,升学压力大,学校领导安排我教初三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我也不找任何理由推辞,也不提任何苛刻条件,欣然领命。为了教出好成绩,常常加班加点地工作,有些学生思想压力大,还要专门抽出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中招上线人数年年攀升,这从24到70的变化,不知融进了我们多少的心血,自己虽然苦点累点,但却倍感欣慰,因为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辉煌过。

勇斗歹徒,维护安全

2006年,我被领导提拔为学校政教工作人员。当时校园周边环境很不安定,时常有社会青年到学校作案,严重威胁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我们校领导结合派出所采取措施,联合出击,下大力气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2007年的一天,一名学校周边的社会痞子,突然闯入学校,扬言要找某学生的事,其状甚为嚣张,学生们都吓坏了,我接到报告迅速赶到现场,拦住了意欲不法的痞子,痞子扬言:“谁挡打谁!”我回应道:“想打我学生,绝不可能!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面对一名义正言辞且绝不退让的人民教师,痞子变换了语气说:“开个玩笑,不要当真。”随后溜之大吉。

2008年冬天,为了抓捕几个经常骚扰住宿学生的社会青年,我们几个校领导已经蹲守了几个晚上。终于在第三天晚上,几个社会青年趁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后墙翻了进来,他们脚刚一落地,就被我们蹲守的同志抓了个正着,一顿暴揍之后扭送到了乡派出所。

2009年夏天,有一天晚上,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有教师报告说有一社会痞子钻入我校学生宿舍,意欲对学生行凶,现已被几个教师围困在宿舍走廊,双方正在对峙。我听后迅速赶到学校,厉声怒斥被困歹徒,并迅速拨打了110,歹徒见状不妙,意欲夺路而逃,被我一把抓住,歹徒拼死挣脱,从一楼跳下,我捡起一根木棍紧紧追赶,歹徒拼命逃跑,从一处矮墙翻了出去,并扬言以后要报复我们。

此类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了几起,都被我和同志们用正义的力量制止了。从此以后,社会青年骚扰学生的事件逐渐减少。学校在教师们的建议下筹措资金加高了校园围墙,配备了保安,并安装了监控设备,并制定了学生和教师凭证出入制度,教师巡逻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社会青年入侵学校的通道,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历尽艰辛,收获掌声

经过校领导和同志们几年的努力,兴华镇中已成为了洛宁教育的一颗璀璨明星,获得了业界同仁的热烈掌声,面对此等荣誉我倍感欣慰,因为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辛劳与汗水。

近五年来获奖及荣誉:

2009年5月------所教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09年9月------荣获洛宁县2009年农村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 2010年5月------荣获2010年度县级语文学科优质课二等奖 2010年12月------荣获2010年“中华魂”(中国精神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教师辅导奖

2011年8月------论文《浅析洛宁县乡镇学校生源减少、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荣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2011年9月------在2010---2011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年8月------被评为洛阳市优秀班主任 2012年9月------被兴华中心校评为模范教师

2013年1月------教学论文《发挥电教优势,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整体发展》荣获市级二等奖

洛宁县兴华镇中---袁延波

2013-05-22

第二篇:袁秀波《天行者》读后感

奉献教育,大爱无边

——《天行者》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午后阳光穿过窗户,暖暖照在身上,喝一杯清茶或咖啡,听着轻柔的音乐,手捧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品读。对于我来说,那时的我感到无比温馨。可是对于写读后感,我一直心存畏惧。畏惧于自己的写作水平不能够很好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充分的展现出来;畏惧于别人对于自己写的东西嗤之以鼻。所以,只看不写,成了我看书的习惯。因此看过作品之后,留给我的思考少之又少,以至于不论在阅读能力还是写作水平上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而今天写的这篇《天行者》读后感,自己也感觉拿不出手,希望大家见谅。

《天行者》这本书,我其实看过两遍。之前刚发下书来,我就迫不及待的看完了。当时也为书中的人物和事迹感动了许久,但是时间一长,就慢慢忘记了,只记得故事大体梗概。直到最近学校要求写读后感,我才又重拾起书再次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我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好像领悟到了一些东西,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界岭小学的老师们,在生活及其贫困,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够坚守在那里,无怨无悔的教育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为什么夏雪、骆雨两位支教大学生能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这么遥远而又偏僻的穷乡僻壤来给界岭小学的孩子们上课,为什么本已从界岭这座大山走出去的青年民办教师张英才和蓝飞,毕业之后又重新回到界岭小学给学生们上课?看了第二遍书之后我明白了,是

那一把陈旧的断了弦的凤凰琴所发出的并不优美的旋律;是那在一声声时而幽怨,时而欢快的笛子吹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动人旋律。这笛声伴着升国旗的仪式每天清晨都会响起,给寂静的大山带来生机和活力,给界岭小学的师生带来希望和憧憬;同时,也正如万站长对初到界岭小学的张英才说的那一段话:“界岭小学就像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它总是让人放不下,过一阵子就想着去看一看。那地方,那些人,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就像我,这一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夜脱不了身。。。”,“界岭小学的三位教师,孙老师是迷魂药,邓老师是还魂药,而余校长则是用迷魂药加还魂药炼成的九阴十阳膏,无论哪一种,只要吃上,就脱不开身。”万站长短短的几句话,就说出了我心中的困惑,同时也吸引着像我这样千千万万的读者或教师,走进界岭,走进界岭小学,走进余校长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欢乐,一同忧愁…….小说中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从余校长、邓你有米、孙四海等教师身上我看到了老民办教师质朴,善良的一面,也凸显了知识分子有涵养,有大爱的一面。他们每天都盼望着万站长能给他们带来好消息——民办教师转正名额。其实这也是他们坚守界岭小学,努力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了能转正,每个人都暗暗使劲,或努力复习,或托人找关系,或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身体为代价。而当真正来了一个转正名额时,大家却把这个唯一的机会让给了献身一辈子教育事业,而被疾病缠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余校长的妻子——明爱芬,继而让给学校里唯一的一位年轻教师——张英才。

看到这里时,我被感动的了。感动于他们那博大的胸怀,感动于是他们给界岭小学树起了一道丰碑,让我们敬仰!

而书中的另两位年轻人——张英才,蓝飞,是新型民办教师的典型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为了教育事业敢作敢当的优秀品质。张英才给省报社投稿反应贫困山区教育问题,借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进修学习之后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毅然回到界岭小学从教。面对村长余实嘲笑民办教师教学水品低,说他们都是水货,要不然他一定会当时县长时,张英才义正言辞的回应他:“教师职业的神圣是因为他只教学生做人,而不教学生做官,只教学生知识,而不教学生无知。”而蓝飞也不畏乡村村霸,对于教育及教师待遇等诸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反抗,并积极联系,引进资金重建界岭小学新校舍。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还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并身体力行实践者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在我看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会时时想起我的小学、初中老师们。他们大多数也民办教师,现在想起来他们那时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都不高。记得我初中数学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多就早早来到学校,看书备课。他给我们上的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每次考试都要比其他班考得好。后来才听别人说,他每天都要自学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其实他也不会,只是比我们稍微提前了几个小时学会而已。还有我们的英语老师,在教我们英语课之前,他们一个英文字母也不会。为了给我们上好英语课,两个老师轮流外出学习培训,每隔两周轮换一次,回来再把学的知识教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英语成绩也

很不错,中考的时候,因为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所以中考英语题满分只有20分。而我的英语考了18分。回想起那时老师那时兢兢业业工作时的情境,至今记忆犹新。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我的心声,是他们把我从一个农村小妞托起来看世界的精彩,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默默地奉献着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无论是《天行者》中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那样在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还是从小教给我知识,让我懂得人生价值的小学,初中的老师们,他们在我的心中的形象都是那样的伟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会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坚守自己的岗位,热爱我的学生,努力工作,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培育祖国的栋梁之才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

第三篇:关于袁××道德模范事迹

关于袁×ד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2011年××月××日

袁××,女,汉族,出生1984年11月5日,是土生土长的彭阳县白阳镇老庄村人,2009年结婚,次年生下女儿,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媳关系融洽,结婚后,丈夫勤劳,吃苦耐劳,在煤矿上班,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好工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

作为好儿媳,没有泣天感地的事迹,没有感人肺腑的表白,没有豪言壮语,她只是一个最普通最传统最的东方女性,埋头做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抒写着“中国最传统的朴实的美德。她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生活中更她是处处关心他人,在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她终始坚守女性应有的美德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在单位,她是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婆和丈夫认可的好媳妇 虽然她没有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可是她们的关系非常的好,在她婆婆眼睛她是最贴心的好女儿,从开始到现在她结婚3年了她的小姑子,小叔子一直叫她姐姐,至今没有改口叫她嫂子,每次她回家从来都没有让公公婆婆下过厨房,只要她在家,家里的事情都是她来做,没有让老人伸过手,在家里不管在忙在累,她都任劳任怨,因为她知道父母健康快乐是她最大的心愿,只有父

1母健康了,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前年公公因为年龄大了睡眠不好,在这一住就是五个月,她不仅要照顾老人自己还要上班,孩子要上学,理理外外都是她自己在忙,因为她老公在三矿上班,他是早出晚归,根本就顾不上家,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事情就落在她身上,为了能够让老人睡眠得到改善,她一边陪老人去济南,东营,滨州看病,用药物给老人治疗。一边改善老人的生活饮食,经过她细心的照顾和关心老人身体康复了,公公一到家婆婆就电话说;你爸在那住也没有超过一个星期,也就是在你们家,你爸爸才能住的那么长久,她说;我也是孩子的父母也是你们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人都会老的,因为我们是儿女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思想教育,她培养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她经常教育孩子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由于丈夫工忙顾不上孩子,她很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的独立生活、学习的独立,经常鼓励她。在日常生活中,她关心老人,处处为老人考虑,只要她回家很少外出,天天陪在老人身边,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家常,晚上挽着婆婆胳膊去散步,老人高兴的见人就说;我女儿回来了,每当看到婆婆高兴她就很满足了,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小窝,有爱才有家,只有父母健康快乐了,孩子们才会幸福,做儿女的才会快乐,爱在心里,笑写在脸上,只有幸福才会快乐,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心里有阳光,才会更温暖,她最喜欢的话就是让爱住我家,我们爱大家,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有爱才有家,爱自己,爱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

第四篇:刘延宝事迹心得体会

刘延宝事迹心得体会

2012年6月12日,我校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道德模范报告会,全体师生齐聚南益馆,聆听了刘延宝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事迹报告。与其说是一场报告会,不如说是一次心灵道德之流的碰撞,我内心的亦感动久久不能平复。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提到“榜样”,这是从孩提时就伴随我们成长的意义重大的两个字。“榜样”在我心中的分量是沉甸甸的。通过认真学习过道德模范事迹之后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

当我现场聆听过刘延宝同志的感人事迹后,我还是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刘延宝的事迹朴实感人,平凡中见伟大,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而刘延宝一家是祖祖辈辈的做好事。为了“俺能行”的诺言,刘延宝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承诺的事再难也要办到,刘家节衣缩食,花钱请人为烈士刻墓碑、修墓地,一代接一代践行着“世世代代守护好烈士墓的承诺”。不图利、不图名,义务守护七位革命烈士墓的义举树立了拥军爱国的好榜样。他们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演绎着人生不朽的篇章;他们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人的光华。“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一辈子做好事再难,他们也要做!

当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摆在你面前时,我想任何人都在为之动容,他们让我钦佩,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虽然当今社会关于“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言论此起彼伏,但听过报告会后,我还是坚信,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的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付出让奉献和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文明之花开遍人间。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道德的高尚,往往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而恰恰就是在朴实谦逊的刘延宝一家人身上,我看到了人生最光辉最诚信的一面。同时,他们的崇高品质也不断的激励着年轻的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诚实守信,善而为之。我们一方面需要用道德模范的事迹去感动他人,另一方面要发动大家向道德模范学习,我相信滴水可以穿石,道德的学习最终必将内化为行为。

一诺千金,是诚实守信者们高贵人格的诠释;恪尽职守,是敬业奉献者们责任的践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驱散我们前进中的迷茫,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高尚,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愿我们能够高举道德这面大旗,向他们看齐,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并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让道德的力量温暖每一个人,感动每一个人。那么,道德这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旗终将飘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

第五篇:谢延信事迹汇报材料

大孝至爱演绎人间真情

——谢延信同志重诚守诺、尊老至孝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滑县人谢延信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32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前妻的三个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情、有义、有信的谢延信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了最好的诠释,他用真情真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爱的奉献”,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实践者。现将谢延信的先进事迹简要汇报如下: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男,滑县半坡店乡车村人,1953年9月出生,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的一名普通矿工。1973年4月,他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妻子产下女儿仅40天就因产后风离开了人间。看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面对痛失爱女、只有一名呆傻儿子的岳父母,刘延信眼含热泪,立下赡养誓言。为使岳父母相信他的诚意,他毅然改姓为谢。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爱心、孝心和责任心演绎出一段别样亲情:伺候瘫痪的岳父17年,照顾患肺气肿、胃溃疡、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和呆傻妻弟32年,他以自己的质朴和善良支撑了一个虽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永远拆不散的家,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尊老敬老、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作出了诠释。2006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敬老楷模特别奖”,入围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矿工”前20名,以并列第一名全票当选。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新型孝道观,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谢延信同志的事迹平凡中蕴含着伟大,朴实中闪烁着光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尊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谢延信同志32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中华民族“明孝道、知荣辱”这一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1974年,结婚仅一年多的妻子生下女儿后病逝,他主动承担起照料岳父母和呆傻妻弟的重担。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低血压、关节炎等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内弟自幼呆傻,吃饭穿衣都需有人照顾,他就把体弱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接到了自己家中,因岳母患病不能操持家务,谢延信便每天为一家人洗衣做饭。谢延信在姊妹6人中排行老小,特别孝敬父母,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每天喝鸡蛋水补养身体,哥哥、姐姐为母亲做鸡蛋水时都是用一个鸡蛋,可轮到他时都是用两个鸡蛋让母亲喝,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尽到孝心。1979年春,在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的岳父突患脑中风,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需要人护理。谢延信爱女儿,但为了照顾岳父一家,他不得不把4岁多的女儿放在老家寄养,然后,带着有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来到了陌生的焦作矿区与岳父一同生活。岳父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每天为岳父和内弟洗一大盆沾满屎尿的衣服、床单。岳父因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就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为了减轻岳父的痛苦,他自学护理按摩;为了给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毛草根、捉蟾蜍,想方设法为岳父求医问药;为了给老人解闷,他时常给岳父读小说。直至1996年8月岳父去世的17年里,谢延信每天都要给老人翻身、擦背,背老人晒太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从未生过褥疮、穿过湿衣服,屋内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他不但为岳父养老送终,还于1986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资近千元帮助安葬了岳母的母亲。他每次回老家探亲都悉心照顾父母,以补偿自己不经常在家尽孝的愧疚;到同族长辈家串门看望,以表达自己相见时少的遗憾。谢延信始终对岳母敬如亲母,岳母体弱多病,他总是出门搀着,看病跟着,发了工资交给老人掌管。他可能说不完整孝道的内涵,但他在32年的坚守中,却对社会主义新型孝道和对知荣明辱作出了最深刻的注解,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习谢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

二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32年前,谢延信答应了妻子临终时将父母和弟弟托付给他的嘱托。他32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亡妻的父母和傻弟弟,真正做到了诚信为本、一诺千金。在妻子去世后的多年里,很多人给谢延信介绍对象,他开出的唯一条件就是: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决不能丢掉这个家。为了照顾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妻子去世后9年多他都没有再次结婚。他的孝心,打动了同村的谢粉香,1983年9月,粉香和延信结了婚。再婚后他仍然真心一片,夫妻俩携手共度艰难。谢延信在焦作煤矿伺候岳父母和傻内弟,谢粉香在老家替谢延信抚养女儿、侍奉双亲、耕种责任田,每隔几个月就到矿上为丈夫的岳父母全家拆洗被褥,主动洗刷丈夫的岳父和傻内弟沾满屎尿的衣物。10年前,为解除弥留之际老岳父的后顾之忧,谢延信同样庄重承诺:只要自己有饭吃,就不会让岳母和内弟饿着;岳母百年后,让内弟跟着自己上班;退休了让内弟跟自己回老家,决不让内弟受委屈。然而厄运再一次降临,2003年8月,谢延信因积劳成疾,患脑梗塞住进医院抢救,谢粉香安顿好家里的事,匆忙来到焦作伺候丈夫,并替丈夫照顾起了这个特殊的家。一年之内谢延信住院救治3次,虽说暂无生命之忧,却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可他想的仍然是如何照顾岳母的晚年生活。谢粉香和丈夫一样是个明理守信的人,她既伺候丈夫,又悉心照顾丈夫的岳母和傻内弟,她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亲是咋着,不亲是咋着,人心换人心,到啥时候都不能亏心,不能坏良心,就得照顾到底,养老送终”。如今他的儿媳也主动为他岳母做鞋穿,爱的接力棒又开始传递。83岁的老岳母身体比以往好多了,而谢延信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但谢延信很是自信:“好在有我妻子在。即使我不行了,我相信她也会像我那样继续照顾好老人。”几十年来,谢延信和他的妻子谢粉香以庄重的承诺庇护了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以无私的奉献换来了家人的幸福安康。学习谢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以诚待人、以信立身、重诚守诺、牢记责任,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做家庭诚信成员,做单位诚信员工,做社会诚信公民。

三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坚强毅力。生活的磨难是一种历练,这种历练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来支撑。谢延信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他的特殊家庭成员都是和睦相处。他岳父患病卧床后,为了缓解家庭生活的困难,谢延信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农村的砖窑、建筑队、搬运队打工,挣到的钱给老人买肉买水果补身子,而他的一日三餐吃的是自己腌制的咸菜。即使在1990年自己因过度劳累患了高血压后,也舍不得花钱买药听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一吃就是13年。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他穿了10年,白天穿脏了晚上洗,第二天再穿。谢延信对自己的生活十分苛刻,但对岳父一家却十分包容:为给岳父治病,他经常用平车送岳父到十几公里外的医院就医;为使长年卧床的岳父不寂寞,1983年谢延信在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就花费半个月的工资为岳父买了一部收音机解闷,还陪岳父跟着收音机唱豫剧;岳父喜爱听武侠小说,他就经常给岳父读小说,直到1996年岳父去世。有时候久病卧床的岳父心情不好,对谢延信无端发火谩骂,谢延信总是满面笑容地哄着岳父高兴;呆傻的内弟经常走失,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到处寻找。32年来,面对艰难的生活,面对困窘的家庭,谢延信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失去信心,更没有畏难退缩,他凭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凭借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直面各种艰难困苦。学习谢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不低头,遭遇挫折不弯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

四是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谢延信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有同情心,有责任心。在读中小学时,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学习,爱劳动,宁愿自己节省,也要帮助别人,经常将自己的粉笔、铅笔、纸张等借给同学使用,同学请假后他主动替值日,还时常带领同学帮助打扫老师的办公室,多次被评为模范学生。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在家务农,靠挣工分帮助家里维持生计。有一年种麦时节,他选择了用人力车拉粪的差事,因为路途远,当时生产队规定一清早包工拉3车,一车1分,少拉一车扣2分。那天他起床很早就开始拉粪,自己完成包工活后,又替年老体弱的刘延东拉了一车,帮助完成任务。当时有人说他傻,他却嫣然一笑。谢延信对家庭的责任同样表现在工作中。1983年底,谢延信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掘二区当了一名掘进工,工作中他脏活累活抢着干,苦活险活冲在前,每年出勤都在300个工以上。他在煤矿当电工时老家的人让他趁机捎来扳子、钳子等用具,这本来是他举手之劳的事,但他却婉言谢绝地说:“咱不能占公家的便宜!”1994年腊月的一天,谢延信回家探亲刚一下车,看到邻居刘遵新穿着单薄的衣服顶着刺骨的寒风,用平板车拉着年老多病的父亲去医院,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毫不犹豫地脱下了矿上配发的工作棉衣,对遵新说:“天这么冷,你穿得这么单薄怎么行呢,快穿上,这袄给你了!”硬是把棉袄披在了遵新身上。他患高血压后,矿上把他调到井上瓦斯泵房工作,他每天总是尽职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工作10多年,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学习谢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勤劳质朴、团结互助、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谢延信同志32年如一日,以尊老至孝为荣、以敬业爱岗为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无私奉献为乐,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他的生活、工作中体现了他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他大孝至爱的家庭美德、一诺千金的社会公德、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是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学习宣传谢延信及其妻子谢粉香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延信,一个普通而又响亮的名字,因为32年的大孝至爱,在家乡,在河南,在中国,震撼了越来越多的心灵,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河南电视台24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原孝贤》摄制组将谢延信大孝至爱的感人事迹摄制成30分钟的专题片,焦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谢延信同志学习的决定》,并组成谢延信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演讲,迅速掀起了学习活动高潮。

目前,大力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谢延信的先进事迹在滑县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滑县已将向谢延信同志学习活动作为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筹备开展“学习谢延信,践行荣辱观”主题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让“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下载袁延波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袁延波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延昭感恩事迹

    感恩人物事迹记新安煤矿防突副总刘延昭新安煤矿防突科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新安煤矿防突副总刘延昭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

    教育叙事演讲稿(袁艳波)范文大全

    以学生需求为基点,构建愉悦课堂氛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你们好!我叫袁艳波,本学期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学生需求为基点,构建愉悦课堂氛围》。信......

    2011-2012工作年度总结 袁红波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是检测公司地铁监测的一名普通职员,准确的来说是一名实习生。转眼间,我来这个单位实习已经大半年了,以下就是我这大半年来在该单位所学所感。 我记得很清楚那......

    郑亚波事迹

    郑亚波事迹 郑亚波,女,汉族,1972年1月生,中国石油黑龙江鹤岗销售分公司加油站职工。 10年来,郑亚波以积极乐观的心境、不离不弃的执着,让智障儿子弹奏出动听旋律。“即使全世界都......

    廖俊波事迹

    廖俊波生平事迹材料一 廖俊波,男,汉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

    王锦波事迹

    让爱与你我同行 当繁花盛开的五月悄悄来临,当万紫千红的季节换上新装时,有一位伟人在这样的日子里默默走过,她对事业的执着,对真理的求索,至今令我们感动,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前进,激......

    个人事迹(袁晓亮)

    郑州市三好学生个人事迹郑州华信学院经济贸易系09级市场营销二班 袁xx个人事迹 袁xx,现为郑州华信学院经济贸易系09市场营销2班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劳动生活委员一职。该......

    开放型的区域统筹格局(袁波)(合集)

    开放型的区域统筹格局——“多圈城镇群” 根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库尔勒市围绕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培育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我市第七次党代会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