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

时间:2019-05-13 05: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

第一篇: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

创先争优

推进水城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水城县教育局(2010年11月18日)

尊敬的市委何书记、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水城县教育局开展“创先争优 践行宗旨”活动的情况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水城县教育系统现有1个总支,42个支部,1236名党员,为切实开展好“创先争优 践行宗旨”活动,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充分借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突出主题,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以“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做抓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主题,以“比学习强素质、比技能做贡献、比作风树形象、抓质量促发展、抓重点促和谐、抓党建促跨越”为载体,落实“四项举措”,抓好“八个结合”,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落实四项举措,切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使水城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 践行宗旨”活动顺利开展,教育局党总支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活动开展工作,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从教育系统抽调党性强、工作作风端正、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人员组成活动办公室。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的健全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以宣传发动为抓手,营造活动氛围。组织召开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县直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局机关全体职工参加的教育系统“创先争优、践行宗旨”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作全 面安排部署,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宣传栏、印发简报等方式,形成人人了解活动、人人参与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以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以开展廉政专题讲座,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局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职工、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县直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180余人到水城县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班子与党员干部职工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谈心交心”,“谈心交心”活动覆盖本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谈话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以事论事、实事求是,时刻注意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大局出发,从事实出发,本着寻找问题的目的,就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交谈,就影响和制约水城县教育发展的因素展开讨论,力求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水城教育和谐发展。通过交心谈心,及时掌握了解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干部端正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干部职工间的相互信任,取得了实际效果。同时,教师节举办了全县教育系统“劳模、优秀教师事迹进校园”专题报告会,并把全县分四个片区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演讲,全县5000余名教师受到教育。四是突出部门特色,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在“创”字上下功夫。以“五个好”为要求,采取措施进一步抓好教育局总支建设,采用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充分征求干部群众及各界对总支工作的意见,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总支带创能力。其次,在“争”字上做文章,以“五带头”为抓手,设置党员 示范岗,要求每个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并书面公开承诺尽职履责,注重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服务承诺用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领导点评。要求党员在自己的职责和岗位上当模范、作表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并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共同推进。第三,在“实”字上求成效。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目标,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用教育系统“爱心基金”资助困难党员干部职工14人、学生50人,资助金额10万余元,及时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抓好对口扶贫工作,局4名领导扶助4名孤儿,党员结对帮扶保华乡民生村贫困户。同时积极争取有关企业对部分学校的帮扶,为玉舍乡海坪小学等学校捐赠学习体育用品635套(件),价值1.4万元。通过为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抓好八个结合,全面推动教育各项工作

一是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着眼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党性修养,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干部职工会议,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干部职工头脑。二是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相结合。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完善学习制度。建立集中学习日制度,每周星期一上午围绕时政热点、重要会议精神和教育工作重点组织学习研讨,全局干部职工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30次,每位局领导每年至少撰写2篇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有力促进了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三是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相结合。教育局与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分别签订《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事事要关心”的理念,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努力打造平安和 谐校园。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净化校内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法制教育,形成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教育氛围。“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对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四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积极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了一些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水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五是与健全工作机制相结合。建立创先争优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在活力,通过扎实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工作局面;建立评价机制,运用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行风评议等考核评价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入科学化轨道,努力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六是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坚持以师德促教学,落实“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智、能综合素质,形成“比师德、比教学、比教研、比成效、比质量、比管理”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七是与作风建设相结合。要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努力树立好“五个形象”,即:政治坚定、勤奋好学的形象;心系师生、亲情为民的形象;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形象;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形象;道德高尚、清廉节俭的形象。充分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带头示范作用。开展廉政专题讲座和警示教育活动,让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触动,进 一步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八是与教改实验相结合。要求全县教师增强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开拓创新的紧迫感,一如既往地抓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进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县教育系统涌现出了一个个先进典型:木果乡蒿枝学校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投工投劳,利用双休日,到两公里远的地方筑水池,挖沟引水到学校,解决了学校用水困难的问题。盐井中学校长潘丽为兑现自己“忠实践行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承诺,克服了两地分居、孩子患肌炎、父母年迈无人照顾等种种困难,以校为家,彻底改变学校面貌;堪称全县师德楷模的六盘水第四中学教师向荣,勤俭办学的典范双戛小学校长王家书等。在一批批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全县教育系统形成了创先争优、争当先进、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教育工作积极健康和谐发展。

教育没有终点,活动也没有终结。通过本次交流,我们一定将兄弟单位先进的工作经验带回去,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全委扩大会精神,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抓好“创先争优 践行宗旨”各项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动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认真扎实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水城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

第二篇:创新发展教育工作 推进党员队伍建设

创新发展教育工作 推进党员队伍建设

一、总体思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的党性直接决定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党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步伐,创新党员的发展教育,强化党员的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现代社会对我党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途径,因此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突破传统、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二、创新亮点

※※※※现有党组织※※※※个,其中党委※※※※个,总支※※※※个,支部※※※※个,共有党员※※※※人。其中:年龄45岁以下党员※※※※人,占※※※※%,46-59岁党员※※※※人,占※※※※%,60岁以上党员※※※※人,占※※※※%;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党员※※※※人,占※※※※%,专科学历※※※※人,占※※※※%,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占※※※※%。这些数据表明※※※※党员结构年轻化,文化素质比较高,这为党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大多数党员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仍有不少党员党性不纯、作风不实、宗旨意识不强,浑浑噩噩过日子。※※※※针对这种情况,创新机制,改进措施,继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一)创新党员教育网络,全面增强党员意识。破除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改变党员教育的低效应。充分发挥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等教育阵地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党校为龙头,以党员活动室为依托,以党员活动日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党员教育网络。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创新“3+2”模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在组织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坚持党员发展16字方针,创新“3+2”模式,即“三关+两试”,“三关”就是入党积极分子审批关、预备党员审批关和正式党员审批关,“两试”就是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考试和预备党员的基本知识考试。通过“三关+两试”,严把发展党员关,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创新责任追究制,强化发展党员监督力。即实行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审查责任制、审批责任制。通过实行推荐责任制,达到对考察对象的公正与慎重;通过实行考察责任制,增强入党介绍人和培训人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中不出现失误;通过实行审查责任制,确保党员发展程序和资料的规范和齐全;通过实行审批责任制,严格组织审批程序,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

(四)创新党员培训制,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主要是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离退休老干部支部书记培训班”和“新任职党务干部培训班”,这三种培训班在本市、乃至本省各组织部门都是先例。※※※※每年都要※※※※培训※※※※党员干部,计划※※※※年一个轮回,※※※※每年都是尽早尽快的把党的一些基本方针政策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授给广大党员干部,将党员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五)创新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时今年也是※※※※的创业服务年,我委结合实际在市直机关大力开展“※※※※”活动、“※※※※”、“※※※※”活动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规范和加强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得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党性得到了锤炼,能力得到了增强,工作业绩得到了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主要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章为指导,始终把“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使※※※※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规范入党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1、加强指导,规范党员发展组织工作。※※※※结合本※※※※的实际,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加强指导。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二是深入到各级党组织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三是选派党性强、觉悟高、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联络员,分别到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指导工作;四是由组织部门负责,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新党员质量;五是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形成工委、基层党委、支部(总支)三级联动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

2、抓好源头,重视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我们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始终坚持把锤炼党性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从源头上把住党员“入口关”。一是建立考察机制。对申请入党的人员,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等形式,对其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合格后才可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由党支部指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对其进行跟踪考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动态。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坚持每年一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对没有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对培训中考试不合格的,也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需重新参加培训。

3、突出重点,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分布。一是深入实际,调查摸底。为了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每年年初,我们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员进行统一的调查和摸底,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考察,并认真听取各单位党组织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等,有重点地选取※※※※名比较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员后备力量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跟踪考察,重点培养。各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推荐,推荐为培养对象的,由支部进行考察,重点培养。

4、创新模式,严守党员发展质量标准。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我们针对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公示和考试的优点,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行了发展党员“3+2”模式,即“三关公示”加“两次考试”。(1)三关公示。入党申请人经过党组织的长期观察考察和支部大会、支委会的讨论研究,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并报上级党委审批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经过培养人和支部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并经过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预备党员经过一年预备期的培养考察,经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这三个审批的关键时期,要由上级党委负责分别向其所在单位党内外群众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对组织发展工作的意见。公示期间,※※※※组织部和各基层党组织同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凡群众举报有重大问题,不论是属于公示对象本身的还是属于所在支部的、总支的和基层党委都要认真登记,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一律取消公示对象的资格,并对其所在支部进行通报批评,违反党纪的还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2)两次考试。在入党申请人“过三关”的同时,还要通过两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预备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凡没有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或者培训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预备党员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按期转正,并要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及格的,不得转正并取消其预备党员的资格。“3+2”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落实责任,强化发展党员监督工作。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对党小组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基层党委推荐不公开、不慎重,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的,追究党小组长和支部书记的责任。二是实行考察责任制。对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的责任。三是实行审查责任制。对党支部不按程序发展预备党员或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材料不齐备、填写不规范、发展不公示、公示不规范的一律重新办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实行审批责任制。对基层党委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或未及时召开党委会审批的,追究分管领导责任。四项制度的实施,严格了组织发展程序,克服了组织发展中的暗箱操作,杜绝了党员发展人情关,强化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

(二)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党员素质近年来,※※※※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

1、坚持举办千名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培训内容上,除安排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安排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播放电教片、优秀党员现身说教、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效果上,建立组织措施,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教育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自学制度等,使党员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培训经费上,※※※※每年都要拿出※※※※,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在培训渠道上,发挥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日等载体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截止目前,※※※※已将※※※※定点为培训基地,※※※※按照“※※※※”标准建立党员活动室※※※※个,为党员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创新各类支部书记培训方式。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表态发言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分门别类,对※※※※各级组织的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

3、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电教优势。近年来,※※※※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富民本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实现“三个一”的目标要求,即提高一个意识,打好一个基础,突出一个收看效果,使党员电化教育在※※※※得到了普及。※※※※党组织均建立了党员电教室(活动室),大部分单位配备了电视机和电脑,制定了党员电化教育制度。我们还从留存党费中拨出了※※※※元为基层购臵了党员电教光盘。

(三)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我们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员主题活动。围绕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各机关党组织推行办公文明用语,既规范了办公行为,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各机关支部分别建立了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紧密结合※※※※年活动和单位工作实际,开展“※※※※”活动和“※※※※”活动,使得机关干部更加贴近企业,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全局工作任务的完成。※※※※开展创建“※※※※”活动和百名※※※※企业职工调研等“※※※※”活动。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解决了机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着力塑造※※※※新形象。※※※※深入开展“※※※※”活动,即比品性看党性、比学习看功底、比协作看胸怀、比服务看责任、比作风看效率、比业绩看贡献等六方面,努力实现强化职能有新举措、转变作风有新气象、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形成一种全体人员争当创先争优排头兵新氛围。※※※※以开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部机关开展了比学习、比工作、比创新、比服务、比纪律“※※※※”活动,量化※※※※,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创新争优。

(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党员的分类管理 党员管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不同行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党员从事的职业和担任的职务也多种多样。为此,我们结合市直机关的实际情况,针对难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重点做好流动党员和困难企业党员的管理,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1、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现有外出流动党员※※※※名,流入党员※※※※名。对外出的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跟踪式管理。一是及时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教育工作;二是建立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制度,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及时传递信息;三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外出党员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四是建立查验制度,对转移组织关系的外出流动党员归来时,要查验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出具的外出期间表现证明;对持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返回时,及时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中记载的内容,详细了解外出期间的表现。五是对接收的外来流动党员,主要是实行“挂靠式”管理,对在同一单位内工作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督促他们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党组织;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工作单位不稳定,但住处固定的流动党员,就地转入组织关系,参加流动党支部的活动。

2、加强困难企业党员管理。一是区别情况,分门别类,加强管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成立新建企业党组织,使党员管理不留“空档”;对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离退休党员,及时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转入社区或其他行业党员管理;对下岗职工党员,建立下岗职工党员登记建档制度,及时登记下岗职工党员的基本情况、下岗原因、去留、发挥作用等情况,随时掌握其动态。二是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定期谈话制度、外出联系制度等,及时收集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党员的思想状态和苗头性问题,教育党员做支持改革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带头创业的模范。三是实施再就业工程,关心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下岗职工党员寻找工作岗位,解决家庭生活的困难。四是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密切党群关系。(1)开展党员“一帮一”服务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个特困户,一般党员干部联系一个困难户,定期走访帮扶的困难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 中的困难和问题。(2)开展“为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党员带头捐款捐物,资助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送上党的温暖。(3)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活动。※※※※领导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关心民苦,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今年春节,※※※※从留存党费中拿出※※※※元,走千家,进万户,对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和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过上了一个温饱无忧、欢乐祥和的节日。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四、工作成效

※※※※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创新机制、多措并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党员的党性增强了,以前常有党费迟缴、漏缴、少缴现象,现在没有这种情况,全体党员以缴纳党费为荣,争先恐后,按时保量,今年※※※※比去年增加※※※※元。其次党员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各级党组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更彻底,党员争做学习型干部更积极,调研活动开展的更广泛,中央、省部级、地市级的刊物上常看得到※※※※的调研文章,全市弥漫着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再次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更积极了,※※※※举办了※※※※会、组团参加※※※※运动会、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如歌曲、舞蹈、书法、摄影比赛、迎春联欢晚会、工间操活动、太极拳培训等等。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热烈相应,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锻炼党员干部的意志和体质,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党员的作风效率提高了,※※※※在※※※※开展“※※※※”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以※※※※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增强素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

第三篇: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渔政队伍建设与渔业发展

摘要:随着渔政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渔政人员的素质和战斗力问题日渐被摆上议事日程。对渔政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管理形势,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渔政执法队伍。因此,加强渔政队伍的建设始终是我们应当抓。从加强队伍建设,转变管理理念,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增强渔政队伍的服务意识与执法能力,维护渔业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渔政队伍,队伍建设,渔业

我国渔政事业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管理机构由简到繁,管理范围由窄到宽,管理内容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进入新时期,渔政管理工作又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乘风破浪,向着新的目标大步向前。面对更高的管理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局势,如何保证渔政队伍旺盛的生命力,推进渔政管理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渔政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渔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点,正是科学、严格的渔政管理,促进了渔业的发展, 本文拟从渔政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方面,谈谈加强渔政队伍建设的建议。渔政队伍现状

我国的渔政部门大部分由原来的渔政、渔港监督、渔船检验、海监合并而成,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渔政部门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机构,符合转公条件的由国家干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不符合条件的部分转为参公工勤人员、部分沦为临工。薪酬不一,思想差异大。同一个单位不同性质的人员混杂,身份和待遇差距导致思想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团结[2]。

考录方式多样,队员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执法人员的录用由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机关发布招考通知,按地方人事部门的规定进行考核录用,省渔政总队一级的资格审核仅作为备案式核准,一般不影响实质上的人员招聘。基层单位人情关系较为复杂,用人常存在因人定岗现象,真正拥有海洋生物学、船舶驾驶等相关学历的人员比例偏低,不利于团队成员技能优势互补。

1978年国家水产局下设的渔政渔港监督局的成立标志着渔业管理工作正式步入专业化轨道[3]。几十年来,我国的渔政事业迅猛发展,渔政监管范围逐渐扩展到防范与治理水域污染、检查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渔政船更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保卫祖国蓝色疆土、维护我国渔民生产安全的重任。但现如今,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却面临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等难题,为渔政事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以下列举一些当前海上渔政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社会海洋意识和渔业法制意识差

社会海洋意识是人们对海洋及其工作认识和反映的整体观念。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之后,经过各级渔业部门大力宣传,经过不懈努力,全社会的海洋和渔业意识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全社会特别是渔民在树立海洋意识和渔业法制意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们的依法用海意识还比较淡化,法制意识不强。由于用海意识观念陈旧,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法》等相关海洋、用海及海洋渔业的法律普遍存在不了解、不熟悉,存在不深不透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地方渔政执法行政单位存在着地方利益至上的观念,由此而造成的不依法申请许可和无偿使用海域问题尚比较突出。

1.2 部分海上渔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海上执法工作水平的高低与执法人员的素质有着很大关系。部分海上渔政执法人员存在着执法意识缺乏的问题。有的海上渔政执法人很少花费精力去钻研渔业法律、法规及执法工作规范;有的海上渔政执法人员,不是让管理客体从法律角度去认识渔业违法问题,而是习惯于就业务论业务地去指导。在具体的渔政执法工作中,有的海上渔政执法人员不是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不重视统一的着装和证件的佩戴,出现整个执法过程随意性强,缺乏执政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3 渔政执法工作缺乏连续性

法制所具备的稳定性、连续性、严谨性与科学性特质,决定了渔政执法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然而有些地方,海上渔政执法不是长远规划,只凭短期突击,每年组织一两次渔业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时发现问题,却难以彻底解决;或者即使取得阶段性成果,也难以得到巩固。另外,海上渔业违法行为具有手段隐密性及其社会危害影响局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海上渔业违法案件一经产生,也很难立即为社会所知和被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发现,为海上渔政执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4 海上渔政执法工作经费不足,装备落后

目前,各级海上渔政执法机构的经费来源大致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其中县级机构为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许多全额拨款的海上渔政执法机构,也仅是财政上确保人员工资,而执法经费和办公经费并不在全额拨款之列。有的海上渔政执法的费用、执法船燃油费、维修费等却未纳入财政预算,致使海上渔政执法经费不足[4]。由于没有专门的执法装备,造成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缺乏热情,随之而来的是巡查力度不够,造成让违法者有机可乘,对有效地打击海上渔业违法作业行为很不利。

1.5 渔政执法力量薄弱并存在危险性

执法管理需要有完善的体制做后盾。目前,基层的海上渔政执法部门同省市渔业部门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基层的机构得不到有效的直接领导。基层渔政执法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人员老龄化严重,一线执法人员不足。渔政执法工作是一项严谨又枯燥的工作,执法工作中弹性很大,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海上渔政执法过程中,依照相关法律进行严格执法,处罚过重就会侵犯某些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可能导致被个别群众记恨,日后对执法人员造成人身骚扰或伤害。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保护机制,必然会打击执法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渔政队伍建设的建议

2.1 建立规范化的执法机构

渔政的机构设置,应当与其所担负的管理任务和执法地位相统一。从客观上讲,目前条坎结合的渔政管理体制适合中国的国情,从微观上看,渔政机构不规范,政出多门,无需理顺。总的想法是在国家大的管理体制没有调整之前,应当树立大渔政的观点,改变目前渔政渔监相分离的状况,沿海省市县应统一成立渔政渔港相统一的管理机构,即集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业环境保护、渔业安全、渔业电讯于一体,建立在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又相对独立于水产行政主管部尸的渔业执法机构,实现渔政逐步走上以港口为依托,港口、海陆综合管理的轨道。对乡镇大中型水库渔政机构的设置,也应定性、定编统一名称,以形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渔政管理网络,并建立村级群管组织,以实现专管与群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的渔政管理体系。

渔政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其执法主体必须是合法的,执法要符合法定程序。渔政管理人员需要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从而使渔政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为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夯实了基础。

2.2 引进人才,强大管理队伍

管理的关键在于人,为应对目前渔政事业的“人力资源危机”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引进岗位竞争与考核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在领导职务的选拔任用上严格按照公开考核、群众评议、领导决定的选人用人机制。定期开展岗位考核,对考核不称职、工作不积极、态度不端正的同志,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进行岗位调整。第二要实行轮岗制度,让有潜力、有能力的年轻人通过不同岗位的磨练,进一步熟悉业务,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要培养储备一批熟悉工作情况、业务能力扎实的一线执法人员,防止出现人才断层;对船艇驾驶、机械维修等岗位,采取技术人员培养储备,保障一线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和续航能力。在引进外部人才上,要严格遵守公务员考试进入制,严把准入关,杜绝任人唯亲、近水楼台现象的发生。对于新录用的人员,除了要进行一般性的初任培训外,还要开展必要的岗位专项培训。以便加深新人对所在职位的了解,缩短入职“适应期”,使其能够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工作[5]。

2.3 严格内部管路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渔政队伍再庞大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上干警和渔政人员制定了15条禁令,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采取了罚没款按比例提成奖励个人及个人工作业绩积分排名另行奖励的机制,激发了员工自觉工作的热情。为保证渔政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末位调岗制制度,淘汰下来的队员停职学习、待分配,及时补充工作能力强、敬业的人员上岗,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渔政队伍廉洁、高效。

2.4 与其他力量保持密切联系,创造执法环境条件

渔政队伍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多层次与周边村民群众沟通,如参与地方的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巡逻的时机保护群众的牲畜等财产;协助政府做好护林、护草等工作。在情感上赢得百姓,增进渔政人员与老百姓的感情,使渔政工作更好地开展。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从增强执法“硬功夫”上下手。在我国,渔政、渔港监督、渔船检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分工而制,力量分散,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在管理中时常会面临管理手段局限,执法力量不足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利用管理合力,多打“组合拳”,改变当前的被动防御局面。首先应联合渔港监督及工商部门加强对渔港及渔获物主要集散地的监督管理,在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层层设卡,多点开花,切断不法分子利益链条,使违法经营者无利可图,无益可获[6]。

要将管理关口前移,渔政与渔船检验部门应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对渔船的监管力度。对于破坏生产秩序和渔业资源的累犯、惯犯在船检上加以控制,达到提前警示,及早预防的目的;对于拒不接受处理意见的违法船只可以将行政处罚与柴油补贴发放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杜绝抗、拖、赖现象的发生[7]。最后,通过与公安部门合作搭建水上监管平台等监管模式,构建立体化的监管系统,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应对违法抗管事件的能力。

2.5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渔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渔政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强渔政队伍软件(人员、管理)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大硬件的投入,渔政装备不但包括海陆空、交通、监督、监测、取证、通讯手段。还应包括渔政指挥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国家和省渔政部门应配备海域监测和抢险救生专用直升飞机,渔政船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分不同海域进行定型,定装备,对哪一级机构应配备哪一类的渔政船和监测取证手段应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对渔政队伍的严格管理,不仅会鼓舞职工的士气,而且渔业经济也会明显好转。今后还要在移植优良新品种上科学定位,积极开发立体养殖,综合开发水面资源,用现代化的渔政队伍为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2.6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要减少和杜绝盗鱼事件的发生,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为达到治本的目标,渔政部门应该在禁渔期前印制《渔业法》和《刑法》有关条文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巡逻的机会在周边的村落张贴,在重点对象住地多贴,利用集市人员多、集中的时机派人散发,从而使群众从多途径了解渔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自觉守法的意识。

展 望

我国渔政队伍的建设和渔政管理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虽然现在渔政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仍要不断完善,使之成为适用于我国的渔政管理队伍。搞四个现代化,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把建设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渔政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渔政队伍认真建设,认真贯彻渔业法,经过若干年的努力 ,渔业战线的法制必行,秩序必稳,资源必兴,四化必成,只有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渔政队伍才能有利于我国渔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矫立明.加强队伍建设,走渔水和谐的渔政管理之路[J].河北渔业.2014,4:65-66、68.[2] 李屹.渔政部门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112.[3] 闫雪崧.论渔政管理与服务的关系[J].河北渔业,2008(11):55.[4] 付玉.中国海洋渔业执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4):71-72.[5] 李彦亮.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渔业行政执法能力[J].中国渔业经济,2006(1):11.[6] 陈文河.我国渔政管理的探讨[J].河北渔业,2007(11):3.[7] 徐源,钱伟兵.对长江口禁渔期深水张网的调查和思考[J].水产科技情报,2007,34(1):24.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062)

(“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第三期昆明培训)

一、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就不会有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包括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和教师个人素质与能力建设两大方面。

就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而言,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形成合理的梯队,如老中青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不同专业教师数量结构合理,教师职称结构合理……等。

就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建设而言,关键要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要比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困难得多。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时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不断追求上进等特征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和难度。其次,教师的工作目标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这充分说明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

再次,教师的劳动成果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它们既是显性的,又是内在的,既有短期的表现,又有长远而深刻全面的影响。

教师工作的这些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对教师工作业绩和效果进行考核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困难性。作为一名校长,不仅要搞好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这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由于教师的劳动成果既不能用完全刚性的指标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只用学生短时间内的表现情况完全衡量教师工作的绩效。这些特征不仅增加了对教师工作业绩和效果进行考评的难度,而且使得新手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把握成长的策略和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一个新手教师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个人应该如何努力、采取哪些策略呢?

1、敬业奉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敬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对教师职业而言,尤其如此。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以教学为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面对不同的学生,就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存在“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和长效性,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用刚性的固定指标考量。因此,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得失,不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追求教学的不断创新。做到这些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具备敬业奉献精神的人,才能热爱教师职业,把不断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职业生涯中享受无限的乐趣,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奉献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 敬业奉献就要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其它职业的工作对象不同,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既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未来公民,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还是有理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完整个体。面对有情感的学生,教育教学过程必然缺少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影响。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只有教师情感的投入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他对其职业的兴趣。如教育效果周期长影响教师的工作成就感,教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压力大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影响成长。如果教师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就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把工作的挑战看成发展的机遇,把工作中的困难视做不断进步的阶梯。这样,教师在工作中就会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我,从工作中获得强烈而持久的前进动力,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 敬业奉献就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从职业角度考虑,教师的社会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很难想象,一个见了学生就心烦的教师能够取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国学者把教师对学生的爱看作师德的核心,并称其为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职责,是一种关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才的真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学生,才能以心灵感动心灵,以真情打动真情。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不仅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从中也获得了学生最好的感情回报,使教师享受自己的工作成就和快乐,从而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 敬业奉献就要坚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讲,业务水平是教师敬业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下苦功夫学习,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体现在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书育人两个方面。要提高学术造诣,教师就必须学习和追踪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本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只有自己研究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从更高层次上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进而使自己的学术造诣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纵横展开,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同时,教师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也展现了教师的一种个人魅力,它同时也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深刻感染。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敬业,敬业就意味着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有奉献精神。

 不断进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过程。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常教常新。无法设想一位固步自封、满足自己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现状、不思进取的人能够成为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当今时代知识总量迅猛增长,新知识不断涌现,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教师应该学习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对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切不可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所教的内容上,必须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并把这些同自己所教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经验,联系生活,联系生产实际,把活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有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这样做教师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本学科全面理解,使业务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都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学校也并非是文化的孤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组成教育的各个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教育观念,重新确立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有关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其二,认真学习一些教育刊物发表的优秀文章,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认真思考和探索,从中体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并渗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 认真学习本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教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本学科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也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教学经验,一方面可通过与周围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听课,向同伴学习并从中吸取他人教学的长处。另一方面,研读教学研究论文,尤其是本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体会,反复实践,将其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学习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在一般的广泛阅读基础上,必须对重点内容仔细研读、精心思考、切己体会、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教师学习应以自学为主,同时也要积极进行同伴间的交流,还要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除不断学习外,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对教师个体而言,把教学与科研和谐于一身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实践表明,不可能有学术水平很低的优秀教学工作者,也不可能有教学十分优秀而不去研究的教师。如果说教师的学习是教师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成果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的科学研究则是教师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解决教育教学活动实践面临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手段。可见,教师从事研究同样是其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一个不从事研究的教师,其教育教学能力充其量只能在一定层次上徘徊,他也许能成为一个“娴熟的教书匠”,但绝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教育家。教师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本学科专业的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打下牢固的根基。而且应该针对本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实践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不仅是实施教育实践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契机”。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制约着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学习和掌握。而这些缄默性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依靠教师个人在实践中的感悟或经验才能获得。正如专家所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因此,对教师的成长而言,教育教学实践是关键。一方面,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教育理论才能应用于教育实践,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没有实践活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很快也会被教师遗忘。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实践能力、运用实践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品德锻炼,形成教师的教育机智和高尚品格。

教师投身教育实践,就会将自己融入真实的、内容丰富的具体教育情境中。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之中,才能面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学生,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断生成真实的、情节复杂的真实问题。在应对和处理问题时,教师才有展示和应用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育机智的场所,教师才能获得领悟先进的教育观念、反思教育实践、锻炼教育能力,形成教育机智的发展机会。事实表明,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真实的教育情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领悟、自我反思和反复实践。

教育的实践创新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教育的情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面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教师要能够创造出个性化的教育,这就是实践创新。要做到实践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研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其次,教师要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并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复实践将其内化,从而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实现教育创新。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自我导向模式

自我导向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成人学习理论,其基本假设为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能够自我引导、自我驱动,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当个体进行自己计划的学习时,会出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

⑴认清需要和兴趣; ⑵根据需要与兴趣制订发展计划;⑶进行学习活动;⑷评价。

2、观察/评价模式。

观察/评价模式基于三个假设:⑴反思和分析是专业成长的核心手段;⑵被观察者对自己实践的反思也有助于观察者的提高;⑶当教师看到变革的积极结果后,他们会更愿意投入到变革中。这种模式经常会以评价、临床视导、同伴教练等形态出现,一般会经历观察前会议、观察、观察记录分析、观察后会议等几个阶段。“教师同伴指导”就属于这种模式。例如,学校中经常出现的以老带新,让老教师做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

3、发展/提高模式

发展/提高模式将问题解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发展的过程。这种模式假设:⑴当成人面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学习是最有效的;⑵当学习与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人们最清楚自己需要提高什么;⑶通过学校革新或课程发展,教师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主要贡献在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与学校革新和课程的发展紧密联系。校本教研就接近于这种模式。

4、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当前最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基本假设是一些行为和技术值得教师复制,并且能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工作坊,有专家提供训练的内容及相应的活动,让教师进行模仿学习。微格教学就属于此列。

5、探究模式

探究模式假设教师是智性的人,有能力形成问题并寻求答案,形成对教学新的理解。这种模式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专业发展。

四、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责任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学校首先应该重视此项工作,向教师进行思想和师德教育,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此前提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学校还必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1、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教学研究。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学校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它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

“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其任务是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校本教研”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

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只有自我反思,缺乏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将会使教师自己处于弧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伴互助,只存在教师间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专业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校本教研”又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这类合作,可以采取较为稳定的形式,如专业研究者与学校的全面合作,或者专业研究者与某些教师的合作,或者是学校聘请专业研究者偶尔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进行“校本教研”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实施新课程,每位一线教师都会不时地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教改实践尝试与理性反思,通过校本教研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自主性研究,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不断生成及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教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例如,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将不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发展。

2、进行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课例研究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就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点缀。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课例研究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的关系

从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来说,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教学设计内含着创新和研究因素,按照老传统或照搬他人经验,也就无所谓设计了。

教学实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教学录像可以用文字或录相再现。教学实录与教学设计的不同在于教学活动不是教学设计的翻版,教学设计是静态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则具有生成性。

教学课例除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方案”,教学实录是“做法”,教学反思则是“评价”,它包括任课教师自己的反思,专家的点评,同伴的建议。

说课、听课、评课是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形式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口头阐述自己课堂教学方案,并与听者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过程。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那么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备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教学改进和优化活动;对于上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活动。说课一般包括:①说课标、说教材(说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和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等);②说教法、说学法(说自己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如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③说程序、说结构(说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听课,是教师同行或专家领导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对上课教师而言,听课是向同行、专家和领导展现自己教学观念、教学个性、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的平台;对听课教师而言,是学习、借鉴同行教师经验和教训的机会。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听课,不仅要注重“听”,而且还要注重“看”,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听课改为“观课”,其重点包括:看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高不高)、交往状态(学生彼此的交往、互动如何)、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怎样)、生成状态(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效大不大);看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否?情境创设恰当否?气氛调节如何?问题处理合适否?教师的观念先进否?文化素养高否?实际上,听课是一种很专业化的脑力劳动,不仅需要听、看,还需要记、思。听课者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评课,是继说课、听课之后教师之间业务的进一步交流和研讨。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无论是作为校本教研或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评课都要致力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课例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高水平、针对性强的问题是评课的关键,是搭建教师讨论与反思的平台。从发展性评价理念来看,评课要致力于建立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双向的、互动的、相长的关系,评课一方要以平等、友好的姿态与被评价者沟通、交流,积极肯定被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被评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评课活动中来,以开放的心态与评价者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大家意见,使评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的专业活动。

上面所介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形式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也不存在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最后需要指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永恒的课题,只要有学校存在,就有教师,只要有教师存在,就需要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五篇: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残疾人事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为我市开展“共建共享和谐海宁”,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营造了理论氛围,指明了工作方向,对我们坚持“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合力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共有残疾人13812人。从残疾人家庭看,大约70%属于困难、比较困难和特别困难,在调查中我结合全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和残疾人生活现状,针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科学地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是去年三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并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化管理程度提高,社会公益事业和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十分重要。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残疾人所占比例大、分布广、困难多、扶持难的特点,进一步做好和调整农村残疾人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对农村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扶持的覆盖范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农村残疾人的扶持,重点要立足农村残疾人发展的实际,突出村、社区居住生活环境特点和各镇产业特色,因地制宜,从残疾人最迫切的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传统、习惯,不搞固定模式,量力而行。按照残疾人现实需求,根据实际可能,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任务。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共建共享和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自主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的根本。要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是要转变残疾人收入增长方式,要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效果,就要残健共融,共同发展,共同致富。要切实为残疾人做实事,变输血为造血,使农村贫困残疾人从根本上得到扶持与帮助,尤其是在长远上起到扶残扶志的作用。要加大科技助残的创新能力,要善于利用资源,加大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开展种养殖业的培训,更要帮助残疾人从重视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转向产量、质量、安全、生态和效益并重,从农业的种养殖业自我发展转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知识和科技水平。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综合生产能力就要靠知识、靠科技进步、靠自主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促进残疾人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只有发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高效农业和绿色产业,因地制宜,才是残疾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要教育残疾人发扬“四自”精神,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知识就是财富”,在残疾人身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在进行资本金分配时应向农村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家庭倾斜,要下大力气多渠道、多形式的做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如社会养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尤其是要探讨多种形式的康复及大病应急救助和医疗保障问题等,要使农村的残疾人得到老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应加大对农村有劳动能力和能康复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完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残疾人群体的科普、教育和技术推广,增加科技资本的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村残疾人文化事业,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要改善农村残疾人居住环境,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自然和谐发展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建共享和谐海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残疾人自治机制。从加强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项民主制度,以实际行动实践残健共融,使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中残疾人村民民主权利受到保障,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要实现民主化、制度化,保证残疾人的参与权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探索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根据农村贫困残疾人所占比例大,分布广,困难多,扶持难的特点,按照公益事业社会化的思路,探索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工作方法,在积极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今后获得收入,改善生活状况,着眼于长

下载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织工作与教育工作齐推进 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共发展(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绿色发展机制与平台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机制与平台建设 我省以丽水为主要区域的浙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少见的拥有大面积山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一块净土,而且以区域内生物丰度指数......

    我与课内比教学齐发展(共五则范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齐发展 目前,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展开了,教师们群情激昂,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我是其中的一员,当然不能例外,我也参加了赛......

    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及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上热下冷。近年来,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

    西宁市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现状(推荐)

    西宁市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现状 一、西宁市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1、公务员队伍建设 从199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到1998年通过了全省的检查验收,并获......

    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从新环境下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谈起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高梁小学 马小华 2016年1月13日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区领导给了我这次去......

    浅谈加强学生会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

    浅谈加强学生会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学生会建设是学生会工作的本职任务,是学生会工作进一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从学生会继续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战略性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8年开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