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

时间:2019-05-13 05:3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

第一篇: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

我只看了一点点 问题如下

红色字体是否可以删除?橘色字体是否有语法错误?其他颜色是否需要加进去?

最重要的是 标点符号是否很

多地方都不对呢 ?个人意见啊

论 我 国 信

0

用 社 信 贷 风 险 防 范

指导老师: 学

生: 日

期:

论我国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深入改革,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制约着 信用社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稳定。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结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措施,达到降低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 我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目 录

前言„„„„„„„„„„„„„„„„„„„„„„3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㈠经营性风险„„„„„„„„„„„„„„„„„„„ ㈡信用风险„„„„„„„„„„„„„„„„„„„„„„ ㈢管理风险„„„„„„„„„„„„„„„„„„„„„„ ㈣操作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及管理对策„„„ ㈠确立发展主题,进行理性定位„„„„„„„„„„„„„ ㈡加强市场开拓,挖掘优质客户„„„„„„„„„„„„„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信贷管理„„„„„„„„„„„ ㈣多策并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 ㈤塑造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提高员工素质„„„„„„„

三、结语„„„„„„„„„„„„„„„„„„„„„„ 四参考文献„„„„„„„„„„„„„„„„„„„„„„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农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并出台了 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肩负著服务三农的重任得到显现,真正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改革滞后、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等诸多原因,使农村信用社积聚起来的贷款风险不断地暴露出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严重束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问题,充分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加强信贷管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控制体系,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就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表现形式、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希望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贷款风险通常是对贷款人而言的。从贷款人角度来考察,贷款风险是指贷款人在经营贷款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有: ㈠经营性风险。经营环境风险是由于经营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给信用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策引导着信用社资金的投放方向。即国家政策扶持某项农业项目的发展,信用社的资金也相应的会投向那个方向,这样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产生较大的风险。如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影响,绝大部分“十五小”企业被依法关停,一大批乡镇企业纷纷下马,关停倒闭,使信用社投入的大量资金沉淀,造成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从微观上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越来越突出,一是地方的政府部门对其贷款业务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更加突出。前些年,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政府往往把信用社当作自己的“钱袋子”,产生了许多违规贷款现象,贷款收回困难。再者,在清收工作中,由于涉及部分干部的利益,信用社顾及和政府的关系,使该收回的贷款无法收回。二是在为社员服务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服务的另一群体是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是最不稳定,行为最不规范的群体,他们的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法律意识淡薄、信用观念差的集体企业,借改制、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金蝉脱壳”,以连带组合、破产等方式,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些贷户有钱不还,采取多头开户、化名等手段逃避银行监督,使信用社资金流失;村里的集体贷款,因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里经济落后,一些新上任的干部“新官不理旧帐”,采取认账不认还或不 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另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对市场前景进行科学的分析,一旦出现风险,信用社投放的资金收回困难。

㈡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双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的经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严重,突发的暴雨、冰雹,毁坏了贷户的农田、庄稼,果园等,贷款收回困难;车祸等突发事件使借款人死亡及生老病死等,从而使其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必须重点加以注意,切实采取措施来减少和化解信用风险。

㈢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不依法合规经营给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了机会,从而产生的危害信用社良性发展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风险。经营管理的风险是指由于长期受粗放式经营思想的影响,违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超比例,超限制,超负荷经营,形成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错配和资产总量规模的恶性扩张的局面,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增加,风险高度集中。一些农村信用社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贷款围绕企业转,超比例发放贷款,使贷款过于集中,形成风险。另外,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有的信用社置有关 规定于不顾,跨区操作,由于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这些优质客户往往会在多家金融机构借贷,其资金运作处于无序状态,导致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是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不按规矩管理贷款,从而造成的风险贷款。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贷款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故意违规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信贷管理力度不强。一是对担保人审查不严格。由于农村有效抵押物的局限性,导致信用保证贷款所占比重过大,而部分信贷员对担保人的资质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导致担保流于形式。二是信贷人员力量不足。三是法规意识淡泊,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2、信贷制度执行力不够。一是贷前调查不细。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员单凭借款人口头陈述和以往的印象就草率做出决定,造成贷款投向不准,对客户引入和贷款发放都不能严格把关;二是贷时审查不严。只看书面申请材料,不深入审查借款人、担保人的真实情况;三是贷后检查不力。

3、道德风险还很严重。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而有的人员在业务操作中,为了个人私利,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放款的随意性大,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严重。更有少数信贷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存在吃、拿、卡、要等不道德现象。

4、信贷人员素质制约风险的预见。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及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信用社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处理的过程。贷款质量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始终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对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解决贷款风险的增量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风险意识的普遍增强,风险的增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防范贷款风险应该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从提高农村信用社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努力,多措并举,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使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

㈠确立发展主题,进行理性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农信社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研究市场、确立理性定位是信用社防化信贷风险、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⒈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目前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企业机制转换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社会的诚信程度逐步好转,信誉环境有所好转,这些都有利于信用社搞好资金信贷工作。但是,社会信用程度 仍然不高,企业仍然有信用观念淡薄、经营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前阶段一些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即一例证,信用社的发展中仍存在较严峻的信贷风险。

⒉金融政策环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积极筹备应战,而信用社虽然并不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但其经营机制、发展前途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信用社发展既有政策扶持,又提出了要求,承认不同地区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差异,鼓励各地信用社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改革、开展业务,大部份信用社进行了县级联社“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体制改革,有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信用社经营了外汇业务、网上银行等,增强了经营管理能力。如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其经营机制、内部管理进行改革,部分信用社组建了商业银行。这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信用社也是金融企业,也要进行商业化运作,也讲求效益,有条件的信用社可以组建成为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同台竞争。这些在客观上为信用社明确机制、科学管理、控制风险提供了参照和激励。

⒊金融同业竞争现状。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处共存过程中,特别是外资银行业务逐步渗透,国有商业银行改变股权,其他商业银行纷纷确立新的经营策略,信用社自身更迫切需要有个理性的定位、拥有自己的客户群。现阶段融资渠道增多、社会信用程度还不高,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争夺的焦点在于那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效益型企业、上市公司的信贷业务。信用社与其和有资本、有实力的大型银行竞争,不如退出缺乏优势的市场,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在确保“三农”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把资金重点投放在有信誉、有经营效益、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个私企业。支持还款有保障的中小企业,相对于资金投入集中于大中企业,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更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

㈡加强市场开拓,挖掘优质客户

如果说信贷资产的质量是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优质客户是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只有经过市场开拓,提高资产质量,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⒈资产安全的关键在于优质客户,信用社应在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和培养客户,积极开拓信贷市场。考察信用社的客户结构,国家有较明确的限定,要求信用社坚持支持“三农”的方针。“三农”的范围很广,包括传统农业、新型农业、农业产业化组织,还包括城市郊区及县级市以下所有经济成分,包括个私民营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基本设施建设。实际上,信用社的信贷空间很大,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念,抓住重点,适时适地拓展贷款领域,找准支持地区经济的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以自己有限的资金投放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产业结构重新整合,优胜劣汰加剧,潜在的 风险较大,这更要求信用社科学合理对客户加以分析。据统计,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形成,企业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占不良贷款形成总量的50%以上。一些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意识差,致使形成风险。信用社应以史为鉴,总结历史教训,从消极等候转变为积极寻求,对客户进行跟踪调查,综合测算,重点确定潜在的优良客户和黄金客户,以优质客户逐步淘汰、替代劣质客户,实现调整资产结构、切实降低风险。

⒉信贷资金也是商品经营,信用社应加强营销观念,并使信贷管理人员向营销客户经理转换。信用社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比较深,把信贷资金看作是执行地方政策的工具,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已逐渐认识到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企业,要赢得效益,必须建立起贷款营销观念,把发放贷款看作是对信贷资金的营销过程。贷款是推销出去的商品,每笔贷款业务都要讲效益,讲风险,信贷人员要有动态的眼光,捕捉信贷信息,寻找客户、服务客户。这客观上要求信贷管理人员率先实现向客户经理的角色转换。在贷款营销过程中,新型的信贷管理人员是“全能”者:既是咨询者、推销者,又是服务员。其中“服务”是联系企业的最主要的因素。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往往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全方位的服务。信用社要积极利用自己的特点,想方设法满足客户需要,通过营销,建立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授权授信制度,对黄金客户进行灵活授信,推出各种代理、结算业务,为企业提供结算、信贷、中介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使各种业务相互促进,稳住自己的客户群和信贷市场。

⒊寻找客户的主体是信贷管理人员,信用社应建立寻找优质客户的奖励机制,促进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信用社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引导信贷人员树立营销意识、责任观念,效益观念,既要防止“贷好贷坏一个样”吃大锅饭、无责任感的盲目贷款,又要防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惧怕责任心理。对信贷人员承担的风险责任要支付相应的报酬,对寻找到优质客户、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信贷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

⒋“有进有退”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信用社应增强经营意识,既要敢于“进”也要勇于“退”。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经营实力总体较弱,电子化进程不快,信贷资产不完整、不规范,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更要求信用社确立营销观念。通过营销,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可以避免仅凭对企业规模基础的信任、不求真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来发放贷款的情况。但是,在营销过程中信用社也不可“削足适履”,要有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在满足客户需要和自身经营效益中间寻找平衡点。特别是要从没有条件、没有优势、没有效益的项目中勇于退出,力避与其他银行进行恶性竞争。此外,信用社的贷款营销也要在各种“热”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偏信,按照信贷政 策和信贷程度,把风险降到最低。在确立“有进有退”营销观念的前提下,对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果断停止输血,对机制新、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授信,开拓自己有信誉、有效益的优质客户群。

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信贷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主要还是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及稽核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构筑贷款风险防范的“防火墙”,把贷款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⒈完善信贷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为实现对信贷投放的有效风险控制,必须设立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与贷款审查委员会一起构成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有效约束、监督信贷人员。同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实行贷款风险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制,对不同层次的贷款决策人员和贷款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权力约束,对不同岗位和不同职能进行不同的岗位约束,对调查、审核、审批、决策、管理过程中按不同的责任划分不同的责任约束。有效的信贷监督机制,能够保证所有信贷人员严格

⒉完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完善授信管理,增强信贷决 策的科学性,对企业及农户要定期进行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并确定授信额度,建立大额贷户档案,随时掌握客户群的资信、信息。同时,随时按照信用程度调整授信额度,为贷款审批和发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信贷投放的盲目性和企业或行业信贷风险的过度集中。

⒊从严落实贷款“三查”制度。“三查”制度是防范风险贷款的关键环节。贷前调查是正确发放贷款、减少贷款风险,确保贷款安全的基本前提。贷款调查信息是否真实和全面,对贷款审查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误导,审查是贷款发放的重要关口,审贷人员应根据借款人和信贷人员调查提供的信息,严格坚持信贷政策,适时把握贷款投入时机和调整信贷投向,着眼于贷款的效益性和安全性的有效结合。贷后检查监督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的继续,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大量的不良贷款与贷后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风险有直接联系。同时要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估,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制定统一的标准,使所有信贷管理人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信贷操作不当而诱发新的风险贷款。

⒋健全和完善信贷岗位责任,落实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和完善信贷岗位责任制,是实现信贷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要明确岗位职责,促使信贷人员严格调查,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产运营,密切注视借款人财务数据变化及相 关担保情况等,确定贷款的风险变化,为信贷管理部门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便于采取防范措施予以补救。要本着“责权利对等、风险收入挂钩”的原则,对信贷操作实行责任规范、风险防范、损失追究等责任制。要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同时,把信贷风险防范与领导干部的升、降、免结合起来,促使其全力规避风险。对已形成的风险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分清责任,确定性质;对因工作责任形成的责任贷款要明确清收任务,并与个人收入挂钩考核;对因个人恶意作为形成的责任贷款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个人赔偿责任,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⒌完善贷款预警、转化、补偿制度。根据贷后检查及借款人信息资料等发现借款人发出风险信号后,信用社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借款人及保证人进行追偿,落实债务关系,转嫁贷款风险,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时,要优化贷款结构、贷款投放制度,完善担保贷款程序,推行抵押质押贷款方式,对贷款实行依法管理,有效转移化解风险。为谨防风险贷款的出现,信用社应按规定提足贷款呆帐准备金,争取人民银行和税务机关的政策支持,提高提取比例,简化核销手续,加大核销额度,增强信用社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㈣清收不良贷款,化解贷款风险

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 信用社经济效益的重点。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促进和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

⒈建立不良贷款清收问责制。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实施细则》,以制度、规定去进一步加大所属信用社负责人、信贷管理人员的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以责任制的方式去推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工作向良好方向发展。⒉核实抵押担保物和责任。各级农村信用社对担保、抵押类不良贷款(隐性不良贷款)和即将到期的担保、抵押类贷款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武器,依法要求担保企业、个人履行担保义务。同时,要求抵押企业按期偿贷,否则,依法处置抵押物品。⒊实行信用社主任不良贷款清收第一责任人制度。为全面增强信用社主任在清收不良贷款中的主观能动性,建议农村信用社实行不良贷款清收信用社主任第一责任人制度;同时实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优异者奖励制度。

⒋敢于追究工作失职者责任。农村信用社管理机构应追究由于信用社管理失控、人为因素造成不良贷款当事信贷员、审批人员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此督促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增强合规、依法经营意识,为全面防控新增不良贷款做出实质努力。⒌科学制定清收规划。各级农村信用社要科学制定不良贷款的清收规划,对不良贷款逐户 进行分析,分类排队,采取责任清收、目标清收、行政清收、降低信用等级、媒体公告催收、公安经侦清收、法院诉讼等一切行之有效措施,不等不靠,全力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6.全面树立流程银行理念。进一步落实贷款“三查”责任制度,发放贷款时必须做到“三严”,即贷前核准严、贷中审批严、贷后检查严。在贷款流程上做文章,有助于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防止出现不良贷款先清后增的现象。

㈤塑造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稳步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为什么“源源不断”,其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运作一直处于落后的信贷文化中,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最根本的办法却是培养健康的、全新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

⒈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收回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⒉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信贷队伍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信用社建立起健康的信贷文化。一个优秀的信贷员能弥补文化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文化体系在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员的执行下,也会偏离既定的目标。所以,培育健康的农村信用社信 贷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信贷文化中人的因素,突出信贷文化的主体。对员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站稳政治立场;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员工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讲求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摆正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避重就轻盲目铺摊子、扩大业务总量而忽视贷款质量的思想和行为,增强政策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核算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贡献力量;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各方面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岗位道德规范,把履行职责、清正廉洁作为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逐条进行落实,以此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使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发挥管理者在信贷文化培育中的表率作用,这是信贷文化不断提升的关键,管理者是楷模,是政策和组织行为的化身,好的表率是隐含的文化、无形的力量,能通过上行下效贯穿全员,形成一致的行为、集体和合力,打造团队主义与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把全员感召在集体主义的旗帜下、信合事业的旗帜下。

贷款风险控制是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其经营安全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结合农村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贷款管 理,建立信贷文化,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结语

信用贷款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信贷对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多种风险。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注意风险的防范,信用贷款必将在我国的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培国主编 《农村信用社管理与业务操作规程实务全书》(第二卷)吉林电子出版社

[1] 王君.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2] 陈兴荣.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实务讲座.中国金融.2000年第11期至2001年第12期

[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4] 武捷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5] 陈中启,杨德新,黄羡柳.现代商业很行资产负债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6] 杨家才.规范与创新: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选择与出路.中国金融.2003年第1期

[7] 荆新.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3月;

[8]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

[9] 周君,刘蓬川.试论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规避.《兵团职工大学》,2000,9(3):49-50;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析

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是放贷人员未尽职调查客户所有信息而盲目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客户串通,或直接使用虚假客户资料骗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三是未核实第一还款来源或在第一还款来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向客户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四是房产中介机构以虚假购房人名义申请二手房贷款,骗取信用社信用;四是内外勾结编造客户资料骗取信用社贷款;五是因未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使开发商有机会将抵押物重复销售等。

2、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一是内部人员编造、窃取客户资料假名、冒名骗取贷款;二是为规避放款权限而化整为零为客户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三是客户出具虚假收入证明、诈骗信用社贷款等。

3、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一是内部人员未对个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尽职调查,不了解贷款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二是向无营业执照的自然人或法人客户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三是抵押物未按规定到有权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形成无效抵押或未按规定保管抵押物;四是贷款抵押物被恶意抽走或变更,形成无效抵押或抵押不足等。

4、个人质押贷款:一是质押单证办理止付手续或手续不严密,质押单证未经所有权人书面承诺、签字,形成无效质押;二是未对保单、存单等质押物进行真实性验证;三是申请人以假存单和假有价单证办理质押贷款等。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三农”的发展、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为当地农户的发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和范围的农户发放信用贷款;二是贷前调查不深入,还款来源不充足;三是未对贷款用途进行深入调查,造成转移用途和帮贷的现象较多;三是超授信额度发放贷款;四是借款人未亲自到场而由家属办理又未办理相关授权手续;五是贷款催收不及时,导致贷款丧失诉讼时效等。

归结起来,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二是法律意识淡薄,借款手续容易存在瑕疵。三是对已产生风险的信贷资产保全不及时,催收手段单一,催收主动性差,不能根据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清收措施,错过最佳清收时机。

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我区联社为例,现有信贷人员28名,平均年龄38岁,虽然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6%,但整体素质并不高,在接受新知识、新制度、新法律手段的能力上不足,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信贷业务的分析判断不全面。同时,信贷人员人均管理贷款500笔左右,同时兼顾存款、中间业务、支农宣传、信用评定、贷款清收等一系列工作,人均业务量偏大。此外,随着社会的开放,泥沙俱下,部分信贷人员道德意识削弱,存在一些有悖于金融业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检查激励机制不到位。基层信用社服务的地域范围广、客户多、人员少,检查部门对信贷人员业务检查面不够全,监控手段落后,监督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信贷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信贷操作不规范,依法管贷意识不强,给信贷业务留下风险隐患。

(三)制度执行不严。在日常贷款管理中,大多数信用社对联社下发的制度办法照抄照搬,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加以细化,导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次,一些信用社负责人在工作中疏于监督和管理,未认真规范和监督信贷人员行为,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另外,由于基层信用社人员相对不足,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在贷款前不能深入调查,准确评估风险;在贷款放出后不能做到及时跟踪检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第三篇:浅析农村信用社门市楼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浅析农村信用社门市楼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门市楼抵押贷款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孕而生的,它的出现对于弱化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节约人力、物力,提高信贷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风险与贷款同在,贷款管理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过程,要达到贷款效益,必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谨慎运作,最大可能的去规避风险,去充分满足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管理的要求。

一、门市楼抵押贷款的特点:

1,风险系数较小。眼下,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增值的市场空间很大,一旦发生变现,抵押物易出售,对信用社的债权清偿度高,不易形成风险。

2,贷款收益集中且稳定。其贷款额度一般较大,结息相对集中。这样客观上减少了信贷人员的收息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贷款人的还款积极性普遍较高。受农村朴实的信用观念的影响,一旦因贷款不归还导致抵押物被拍卖,就会使得其在人前无光。因此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督促其努力还款。

二、门市楼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

(一)贷前风险的防范

1、认真过好评估关。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估是办好门市楼贷款的关键,这是关系到贷款回收成败的重要的一环。

一是信用社培养自己的房产评估人才,可以通过专门培训或进修等手段让其拥有一定的系统的评估专业知识,在承接贷款申请时,积极的同专业评估人员进行协商,积极参与评估活动,在广泛参与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评估观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评估误差,弥补评估遗漏,从而掌握第一手可靠的评估资料,及时汇报给信贷部门予以参考,为准确发放贷款打下基础。

二是采用循环评估法,即采用多个评估部门对同一门市楼进行实地评估,然后把各个评估结果逐一进行比较,取中间最小化值,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

三是对评估结果进行复议,根椐本门市楼所处地理位置,建楼成本、所提折旧、建造时间、装修情况、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实地查询,做系统的分析,以把好事后监督关,防止评估报告严重失实后,导致高评估而形成的“空壳贷款”的现象。对于那些失实的评估报告予以否决,重新评估,防止评估部门同贷款人恶意串通,套取贷款。

2、认真过好证件关。

信贷人员认真实地的核对房产证,土地证等必须的证件,看户名是否属实,所绘图纸是否准确,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等逐项进行印证,无误后,亲自陪同贷款人办理各种抵押手续。

3、过好选址关

“天时不如地利”,一旦贷户贷款出现风险,门市楼抵押物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变现,防止出现滞销,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门市楼抵押物应在人流、物流、市场交易活跃的地方,更符合贷款管理的客观需要和抵押物本身的内在要求。

(二)管理风险的防范

1、度要适中,既要保障贷款本息能够足额回收,又要充分满足贷户的经营需求,同时对贷款应参照企业贷款管理,实行按季结息,以分散贷户的还息压力。

2、为门市楼抵押贷款上保险,可以按贷款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抵押物保险金,在保险条文中明确规定一旦抵押物发生损失或毁灭情况的发生,信用社依法优先享受保险所承担的金额,享受优先受偿的权利。

3、做好门市楼抵押合同的法律公证,保障贷款合同合规合法,一但发生不良情况,信用社根据司法公证,可以减少各种司法遗漏,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抵押物的存在状况进行时时审查,做好记录,对借款人恶意进行毁损的情况进行纠正,以保证抵押物的完整性,防止其人为导致的贬值。为抵押物及时的变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5、认真核对抵押物,是否为本人直接拥有,有没有其他隐藏的债务,是否进行了贷款重复抵押。同时做好抵押物变现的准备工作,积极同执行厅搞好关系,打好招呼,一但发生纠纷,能够及时伸张债权。

6、发放门市楼抵押贷款规定在信用社开户,形成一种潜在的制约机制,以监督其贷款的使用情况,同时以贷引存,达到存贷双赢。

7、认真做好贷后检查,派专人进行管理,做好管理日志。检查所贷是否为其所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变现,及时保存债权,防止贷款悬空。

门市楼贷款以其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阔步走进了信用社贷款的行列,为资产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管理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加强其在经营中的比重,并且认真地加强风险管理,让它成为信用社效益之源,成为一个新亮点。

第四篇: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它是以两权分离, 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 贷款风险是指清偿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 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力清偿银行贷款本息, 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 形成呆帐损失。所谓贷款风险管理, 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处理, 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 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 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有银行商业化, 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的企业实体, 首要的任务必须按风险原则管理资产, 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探讨的是如何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问题, 主要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薄弱的现象进行研究。关键词:贷款; 风险; 管理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1-2)

二、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5)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4)

(二)是提高当前卧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4)

(三)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4-5)

三、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5-7)四、提高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7-10)

(一)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货款规模状况„„„„„„„„„„„„(7)

(二)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状况„„„„„„„„„„„„„„„(7-10)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10-11)

六、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11)

七、结论„„„„„„„„„„„„„„„„„„„„„„„„„(12-13)参考文献„„„„„„„„„„„„„„„„„„„„„„„„„„(13-14)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2002年初,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些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 截至2001 年底,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按四级分类为25.37%, 如果按照五级分类,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30%, 其中需要核销的不良贷款比率大约为8%, 十家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为12.94%, 108 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25.15%。2002年4月, 中国工商银行按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标准良贷款率为29.8%。按我国的四级分类标准, 不良贷款比率为25.7%,商业银行经营中产生不良贷款是必然的,但不良贷款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不良贷款的国际警戒线一般为10%左右, 我国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不得超过15%。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 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在剥离了14000 亿元的不良贷款之后, 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如此之高, 贷款风险管理状况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 行政干预过多, 贷款难以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以及产权关系的不明晰, 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往往给银行下达行政性指令, 这使得银行失去了贷款的自主管理权, 在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和信用低下的情况下, 大量的不良贷款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其次, 银企关系扭曲,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差, 贷款难以收回。我国银企关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信用关系, 不是经济学上正常健康的信用关系。工商企业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的意识, 依赖性很大, 自我积累的能力低, 而长期以来的银行供应资金财政化, 使企业对银行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型。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往往缺乏归还银行贷款的意识, 相反还千方百计地逃避清偿债务的责任, 这种扭曲的信贷关系,使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回流, 形成恶性循环。最后, 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贷款风险难以防范。银行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各级行的权责利不明确, 重贷轻管,重贷轻收, 二是责任不清, 奖罚不明。审贷分离, 分段负责, 集体决策的制度已经实行多年, 但由于风险责任不清,制度的执行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三是信贷人员素质较低,由于银行的业务发展快, 信贷人员不足和业务能力差的问题十分突出, 新手不熟悉业务, 老信贷员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贷管理工作, 不懂得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使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

二 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

1995年7月1日, 我国(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 意味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进人实质阶段。(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 “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从此, 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也向其他商业银行一样走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 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要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但银行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资产与负债的利差, 在银行资产负债率高达80%—96%之间的基础上,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自始自终要追求低风险, 保证贷款资产的低风险。它是贷款业务得以经营的基础, 没有贷款的安全性, 银行的收益利润将无从谈起乞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 实施资产风险管理,努力提高包括贷款资产在内的资产整体质量, 以增强银行的相对实力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提高当前卧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

据对山东省邹平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 仅19 95 年一年因企业破产使银行遭受的损失便达1450万元, 企业破产清偿率仅0.35% 左右, 最高也不超过1%。很显然, 现在的企业破产实质上是在破银行的产。

(三)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场, 造成银行难于在资产结构中实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优化组合, 资产投向单一。在我国, 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50 % 以上, 是银行运用资金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这导致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所必须保持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来说, 实施贷款风险管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国际银行业接轨的突破口。

三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受各种因素干扰, 导致资产负债总量严重失衡, 贷款风险加大。

2.资金配置不合理, 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最大效益的发挥。在商业银行内部造成不是存差行就是贷差行: 资产结构不合理, 长期负债短期化和短期资金长期化矛盾突出。

3.现行的贷款质量差效益低, 相当数量的资金处于逾期、呆帐 状况, 欠息居高难下, 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严重地威胁着信贷资产的安全。为此建议,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4.如何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机制?(1)建立资信评估机制。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现状、产品销售情况, 以及发展前景等加以量化, 以量化指标进行严重考核评估论证,确保增量投向准确, 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建立贷款责任制和集体审批制度。用严格的贷款责任制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规范, 确保贷款的发放合理。

(3)建立贷款风险转移机制, 推行抵押贷款、商业票据、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企业担(联)保贷款等融资方法, 防止一物多抵押, 逐步减少信用放款。对于借款企业的抵押财产, 要视其是否参加保险, 财产的所有权及价值大小, 确保抵押品足值足额, 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度, 提高贷款管理比例。

(4)建立各级评审机制、做到以防为主, 努力转化及时补偿。按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基本权数划分为10%、20%、50%、100% 五个档次,同时,根据企业的信誉标准划分为AAA、AA、A、BBB、BB、B 六个等级评定贷款企业信用等级, 并成立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对资产风险管理遵循量化管理, 以风险变换系数与贷款方式的风险基础系数作为评价企业贷款风险度的标准。规定企业在限额之内信誉好的, 按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或抵押物可贷值办理。(5)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在企业大额贷款审批, 或企业超前分配还款能力不足的, 应从贷款中提取一定比例, 或规定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 风险基金” 进行专户储存;已核实冲销的应及时冲销, 不能长期挂帐。

(6)建立并完善贷款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真正作到权Z责、利相结合, 把个人工资、奖金与各自所承担的风险挂起钩来, 使之成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

(7)建立合理的贷款利率机制, 真正发挥利率促进贷款合理发放和及时收回的杠杆作用。

(8)健全企业贷款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比重, 增强企业承担风险能力。适当提高企业税后留利补充自有资金的比例, 要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效益高低, 制订出不同的增补,建立贷款风险追索机制。

(9)开展信贷资产清理工作, 分别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组织清收工作。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 对确属破产、倒闭、兼(合)并的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 处理抵押品和追究贷款担保人的连带责任, 并诉诸于法律

四 是提高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货款质量的必然途径

1.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货款规模状况

国家银行贷款总额以年均增长20% 左右的速度增加,贷款规模在逐年扩大。国家银行贷款占全国资金运用的比重为90%左右,新增贷款占国家新增资金运用的比重也在75%以上, 控制住银行贷款也就控制住了社会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提高贷款质量是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发展的基础。

2.国有商业银行货款风险状况

(1)非正常贷款即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比重上升, 风险加大

据(金融时报》报道,截止1995年9月底,仅西安市建设银行贷款总余额为267740万元,其中,逾期贷款61503万元,呆滞贷款12031 万元, 呆帐贷款586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22.97%、4.49%、和0.22% , 而1994年6月建行总行正式颁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3%、l%。据统计, 目前全国不良信贷资产占资产总额的30%左右,其中,仅“两呆”贷款,基层工行、农行在25%—40%之间, 基层建行、中行在10%—15%之间。高比例的有问题贷款, 必然带来银行经营的高风险。

(2)国有企业亏损严重, 高负债经营使银行贷款在高风险的环境中营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9年至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历年的亏损面分别为16%、27.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3 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24.1%(而赢利企业不超过1/3)。1995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额为8 83 亿元, 比上年增长34.5 % , 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额为409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0.5 %。同时, 国有企业多是负债经营。据有关部门对67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 企业资产负债率19 93 年为70.6 %,1994年为71.9%;另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对12.4万个国有企计, 资产负债率为75.1%,如扣除企业资产净损失和资产挂帐4仪刀多亿元, 资产负债率将上升到83.3%。而在国有企业负债中有80%以上是对银行的负债。企业的严重亏损与高负债经营极大地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据测算, 目前在银行对国有工业企业的贷款中, 难于回收的不良贷款占25%一30%,约5300—8000亿元。(3)企业转制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仅截止94年9月底, 建设银行实施转制调整的贷款余额在10万元以上的贷款企业有1163家,风险债权达165.4亿元, 其中,高风险贷款印60.9 亿元,占风险债权总额的36.8%。由于存在隐性风险和统计出人, 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企业转制不仅使银行信贷监 督控制增加困难, 承贷主体难于落实, 从而导致银行贷款被架空,甚至可能使银行贷款严重流失。目前, 国有企业转制中废债、赖债、逃债现象严重, 仅企业破产便使银行贷款遭受巨大损失。据(金融时报》报道, 武汉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在1994 年底已有38 家企业依法破产, 涉及建行的有8 家,占破产企业总数的21 %。这8 家破产企业资产总额为20345万元,负债总额为49389万元, 其中银行债务18057万元。据测算。这8家破产企业平均清偿率仅为8.72% , 这就意味着建行贷款有91.28 % 因企业的破产而流失, 其绝对额达16467万元。另据对山东省邹平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 仅19 95 年一年因企业破产使银行遭受的损失便达1450万元,企业破产清偿率仅0.35%左右,最高也不超过1%。很显然,现在的企业破产实质上是在破银行的产。

(4)银行资产投向单一, 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金融市场, 造成银行难于在资产结构中实行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优化组合, 资产投向单一。在我国, 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50%以上,是银行运用资金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这导致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本质所必须保持贷款安全性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现状说, 实施贷款风险管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国际银行业接轨的突破口。

五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一)针对我国信用评级体制的不完善, 建立资信评估机制, 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现状、产品销售情况及发展前景等加以量化, 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尤其应该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 确保贷款投向准确, 为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建立贷款责任制和集体审批制度, 将贷款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 用严格的贷款责任制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规范, 做到谁贷款谁负责,发生贷款损失时, 严格追究贷款责任人的责任, 并给予适当的处罚;同时对业绩优良的信贷人员进行奖励, 给予其足够的工作动力。

(三)建立各种评审机制, 做到以防为主, 努力转化及时补偿, 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贷款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化解因企业经营不利和改变贷款资金用途造成的贷款风险。按不同的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 划分风险基本权数, 同时根据企业的信誉标准评定贷款企业信用等级, 并成立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 对资产风险进行量化管理, 以风险变换系数与贷款方式的风险基础系数作为评价企业贷款风险度的标准。

(四)建立贷款风险的追索机制, 开展信贷资产的清理工作,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积极组织清收工作。检查抵押财产的完好程度和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有无变化, 关注抵押财产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是否存在企业出售, 转移抵押等情况

(五)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贷款风险的大小与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 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好, 贷款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反之, 则会大大增加贷款风险。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培育新生力量, 吸收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有一定银行工作经验的青年人充实信贷队伍,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每年给予信贷人员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以提升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六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利于实现资金资源分配的最佳组合。通过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将贷款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既有效地降低了银行放款的风险, 又使银行的利润水平相对确定, 达到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银行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商业银行的运行状况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失控,导致银行的重大损失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招致金融体系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就成为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三)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三者统一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而银行风险管理的宗旨正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风险收益。

七 结论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不可避免性。首先, 正在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我国国有专业银行不能避免贷款风险。把国有专业银行发展成为商业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 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贷款风险的发生, 实事也已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 1.新旧两种信贷管理体制产生磨擦, 交替过程中必然因制度的不连接和操作不准确而产生新的贷款风险。任何一种制度的变化, 都会有过渡性的断裂带, 两种制度交替时期相互碰撞会产生新的矛盾, 两者的连接也会形成时间的空档, 从而给操作者带来困难和误差。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国有专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很大程度上属于指令性计划控制, 多变的政策和强硬的行政措施, 使专业银行贷款自主权化为乌有, 企业吃银行大锅饭, 银行吃国家大锅饭, 专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较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 国有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发展, 必然要打破资金大锅饭, 扩大贷款经营自主权, 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决定贷款投放。但是, 市场经济下的银行信贷政策如何操作, 如何与企业经营机制相衔接, 都是贷款运作中的困难, 而且信贷管理人员的市场风险观念也有待增强, 贷款决策的独立性也难以很快形成, 听命于政府的依赖心理仍然存在。这样,贷款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两种体制的影响, 决策不当形成风险难以避免。

2.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贷款行政干预仍在所难免。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专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要由银行根据市场要求决定, 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应该逐步减

少。然而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实事上目前专业银行贷款除了尚未脱离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以外,仍有相当比重的商业性贷款是直接或间接受行政干预的。

3.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专业银行商业化双不到位, 加大贷款风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 无疑有利于搞活企业经济。但是, 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 由于经济法制不健全, 企业制度不完善, 必然出现新机制先天不足, 经济活动不规范问题, 从而导致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错乱。一是企业借转换机制要求银行注入贷款。为贯彻国家政策, 银行在内部机制没有到位的情况下, 迫于压力给企业以贷款支持, 这种银行与企业改革双不到位的借贷行为必然导致新的风险发生。二是企业借转换机制时机, 与地方政府一道要求原贷款减免本息。企业转换机制意味着打破旧的企业组织制度, 三是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 随着组织结建立现代。企业,构的变化, 银行对企业的资金运行监督手段失灵。企业组织制度重新建立, 与国有专业银行的借贷关系随之改变, 银行无法对企业资金流向实施监督, 强行扣收措施无法奏效, 致使老贷款出现新风险。

参考文献

[1] 宋清华, 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2] 王培英,浅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J ].陕西金融,1995.7.[3] 陈雪花,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M].北京:1995.4 [4] 卢 刚,浅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青海金融, 1998

第五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依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及省联社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额贷款是指单户贷款余额达到或超过县级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须报省联社信贷咨询委员会审议咨询的或未超过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但余额超过300万元(含)的贷款;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的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第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原则。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

(二)实行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划段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权责相结合;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第二章 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省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市地联社、办事处(以下简称各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各地综合业务部门设臵贷后管理中心或贷后管理岗位,负责本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县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

贷后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省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相关制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本联社监测考核工作制度,及时对辖内县联社检查和指导,督促下级联社贯彻执行;

(二)按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提供各种报表、统计数据和相关材料;

(三)及时预测和分析信贷风险,定期向领导汇报,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大额贷款出现风险、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等)要立即向领导汇报,并采取可能措施控制和处理风险。

(四)设风险经理一名,专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和考核工作,并将名单报省联社备案。

第三章 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考核

第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目标:县联社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5%以内;2008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0% 以内;以后5年每年至少下降2个百分点。

第六条 各地对辖内机构要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考核。贷款风险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流动性;贷款集中度;大额贷款的授权管理、风险状况变化、划段管理清收下降情况以及行业分布情况;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原因及变化情况;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情况。

(一)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贷款是否经省联社审议咨询,咨询的额度、期限、利率水平等与贷款余额、期限和利率水平是否一致,有无擅自发放超权限贷款或追加贷款行为;超权限贷款展期是否向省联社报备;

(二)是否采取“本金压缩”的办法办理“倒贷”。对省协会成立前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10%;省联社成立前至省协会期间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20%;经省联社报备咨询同意发放的贷款到期后是否及时收回,是否存在“倒贷”问题;

(三)单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30%;最大十大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150%;存贷比是否超出8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比例是否超过120%。

(四)省联社关于“对非优质客户的大额贷款,其单户余额在任何时点原则上保持“只降不增”,但对效益好、信誉好、资产负债比例较低(30%以下)、流动比率高(150%以上)的AA级及以上客户,可以适当增加贷款”规定执行情况;关联企业贷款如何规范管理。

(五)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内额度相对较大的贷款管理情况;;

(六)重组贷款管理情况,是否有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

(七)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性行业的大额贷款;

(八)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提示的贷款;

(九)稽核等部门发现的违规、违纪贷款;

(十)不良贷款占比达到或高于25%的县联社;县联社不良贷款“双降”计划完成情况;

(十一)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增加或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虽未增加,但不良贷款质量呈向下迁徙的县联社;

第七条 对监测中发现的风险,各地要按月下发《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第八条 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风险,应当采取平行上报方式,即县级联社在将风险情况汇报市地的同时,及时向省联社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九条 各地要加强对辖内县级联社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建设落实情况;

(二)大额贷款管理情况;

(三)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的增减变化情况,较任务完成情况;

(四)将考核结果定期进行通报,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化解和处臵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对于不良贷款增加的县联社,要限期清收并对非客观因素形成不良的实施处罚措施;

第十条 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实行例会汇报制度。各地要定期在省联社信贷季度例会上汇报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完成情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监测流程

第十一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流程:“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处臵—贷款收回”四个部分。

第十二条 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工作主要由信贷员(客户经理)完成。信贷员应当经常性的深入企业,对贷款客户进行访问和检查,收集企业经营、管理、营销、市场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准确了解贷款风险预警信号。

第十三条 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设臵预警信号。常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列:

(一)借款人行为预警信号 1、挤占挪用信用社贷款,或不按贷款合同的约定使用贷款;

2、经常签发空头支票;

3、涉嫌违法经营问题,受到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等部门处罚;

4、在多家银行机构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

5、借款人对信用社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合作的态度。

(二)借款人财务预警信号

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

2、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指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弱或下降;

3、应收账款账龄明显延长;

4、销售额下降或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

5、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市场环境预警信号

1、借款人所在行业出现重大技术变革,产品使用价值降低或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等;

2、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或下降幅度超出承受范围; 3、企业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4、销售旺季后,存货仍大量积压。

(四)政策风险预警信号

1、国家和区域农业政策、产业政策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2、财政支农政策、人民银行货币调控政策及利率、汇率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五)其他预警信号

1、被银行业协会或者媒体宣布或曝光的信用不良的借款人;

2、在其他金融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下降;

3、保证人的信用等级下降,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保证能力明显出现问题;

4、担保手续不完备,抵(质)押物价值大幅下降或发生损失等。

第十四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出现风险及时进行处臵。贷款风险预警处臵实行分级管理。对风险程度有必要引起关注的警示性信号由信用社负责处臵;对风险程度有继续扩大趋势的警示性信号由县联社负责处臵;出现处臵难度大、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应请求市地或省联社予以协调处臵。

第十五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超出管理权限的风险信号的处臵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处臵措施落实情况、风险信号对贷款安全的影响是否消除、其它 需要说明的事宜等。

第十六条 各地要按月对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应主要阐述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贷款风险监测的总体情况

(一)贷款投放计划完成情况;纵横比较情况;

(二)贷款流动性情况;

(三)贷款集中度情况。

(四)资产质量。

第二部分:大额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大额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省联社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授权管理情况、单户贷款余额控制情况、“倒贷”贷款实现余额压缩情况等;

(三)新发放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限制性行业的投放情况,拟采取的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大额贷款管理的工作措施和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不良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各类不良贷款形态之间转化情况,分析原因,并重点说明现金清收、收回抵债资产等情况;

(三)本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情况,对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达到或超过2%的县级联社要做出重点说明;

(四)对不良贷款的趋势变化进行预测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说明理由;

(五)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及相关建议。

第四部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大额贷款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的之一的,经办责任人限期清收,主责任人予以降职处分。

(一)对不及时、准确收集风险预警信号,至使贷款风险程度加大,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

(三)对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致使贷款风险未及时处臵、使风险蔓延,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十八条 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且未经省联社审议咨询的大额贷款,由于主观因素形成不良并造成损失的,经办 责任人下岗清收,主责任人无论是否交流,一律予以撤职。

第十九条 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良贷款未能按要求完成下降任务的县联社,市地要采取对联社主任进行约见谈话,明确管理责任,落实清收责任和措施。对不良贷款完成情况较任务差距较大的县联社,省联社对市地及县联社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

第二十条 当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比例达到或超过2%(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除外)的县联社,各地要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记过、停职等处分,并限期清收。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 2.县级联社大额贷款监测月报表

3.省协会-省联社咨询发放贷款监测季报表 4.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监测季报表 5.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监测季报表

下载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一、风险基础知识 1、风险起源:“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模版]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 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全国风风火火推广以农户为主要贷款发放对象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推广农村小额......

    农村信用社如何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大全五篇)

    如何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 阎晓峰 企业集团关联交易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以此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但非公平关......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概述

    1.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 0.08 B 0.04 C 0.12 D 0.2 正确答案: A 2.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存贷比不能超过( )A 0.65 B 0.7 C 0.75 D 0.8 正确答......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摘 要】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其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了......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讲座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目 录 风险基础知识 小贷业务风险管理概述 贷前风险管理要点 贷中风险管理要点 贷后风险管理要点 第一讲:风险基础知识 一、风险起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2948个,遍布14个市、76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