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厅调研的发言材料
在财政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讨会上的发 言
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现就我县有关财税体制、农林水、国有农场、国有农垦企业改革等方面的情况作个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鹰潭市,总面积936平方公里。全县下辖11个乡镇,10个农垦场,135个村委会,总人口36万。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江南最大的花生市场和中国葛之乡。目前已初步形成生猪、花生、葛以及苗木花卉等优势农业产业群。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培植工业财源。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金属加工及回收、雕刻、眼镜、微型元件、轻工、医药化工及节能产业为主体的六大工业产业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财政收入连创新高。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5863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个亿;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2008年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增幅列全省第2位,实现了两年翻番目标;2009年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一;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6.1亿元,奋斗目标9.8亿元,1-9月份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106%。
1/7
二、财税体制改革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县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8个县区(市)之一,将切实按照国务院要求,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衷心拥护,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促进我县经济以好又快发展。现就财税体制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延长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期限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我县潢溪镇素有“破烂之乡”之称。2008年以前的再生资源免税政策以及2008-2009年的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对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发展,我县已成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重点聚集区之一。
2009年我县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其中回收企业税收贡献达2.3亿元,比重为46%。2010年1-9月我县财政收入完成4.73亿元,其中回收企业税收贡献达1.9亿元,比重为40%。可以说,我县回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按财政部文件,先征后退政策只规划到2010年。如果取消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对我县以及全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将主
2/7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将影响整个回收行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家2011年后继续延长执行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
(二)省财政应统筹安排污水处理费用
2010年污水处理厂出让后,其运营支出(约为2元/T)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与企业按自来水用量收取的污水处理费(0.8元/T),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兜底安排。由于水费提价幅度较大,全县用水量量降低,收取的污水治理费远不能保障污水处厂运行支出。
今年运行半年来,除收取的排污费外,县财政已补贴近100万元,预计全年财政将新增近20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支出。同时省2009起还直扣我县财政污水处理厂借款近利息200万元。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以上资金压力较大。因此建议,省财政应统筹解决污水处理费用支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三)加大 “一大四小”工程的补助力度
我县是“一大四小”工作的先进县,2009年和2010年,我县在这方面支出达920多万元,2011-2019年支付土地租金每年需要180多元。
为调动好环境保护工作好的县市的工作积极性,建议上级财政应建立责、权、利对等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好的地方,对牺牲发展保护环境的地方,给予相应的扶持奖励。
三、水管体制改革
2007年底我县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通过改革,确实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水管
3/7 单位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体制改革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水管单位与水利建设单位没有很好协调,水管单位没能参与当地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近几年新建成中小型水利设施并没有及时移交给水管单位进行运行维护,出现“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等现象。水管单位与日渐兴起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甚至出现矛盾,影响到水管单位的职能发挥。
(二)大多水管单位负债沉重,经济基础薄弱,无力兑现人员分流改制所需经费,安置分流人员和落实社保政策难度大,很难做到“管养分离”。
(三)受地方财力制约,我县两个水管单位社保问题无力解决,只得由政府担保、水管单位与社保局签定协议,采取退一补一的方法交社保费。
(四)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水费收取难度更大,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经费得不到保证,没有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不少水利工程因不能正常养护而加速老化。
(五)水管单位人才流失,因单位不景气,而国家逐年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让很多水管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到水利建设企业“打工”,使水管单位越来越缺乏水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因此,我们建议:
4/7
(一)要求上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确保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落到实处,使水管体制改革彻底。上级给予政策支持,下发水管单位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实行岗位竞争制,按岗定酬,避免人员反弹。
(二)对农民的水费实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或增加一项“农田用水补贴”直接补助水管单位。
(三)建立农业水利工程维护基金,核定各地水利工程日常维护经费,在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的同时预留日常维护资金,以确保各项水利工程建得好,管得好,效益高。
(四)加强水管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和水利管理培训,逐步提高水管单位职工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水用水队伍。
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
2007年实行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减轻农场的负担,税改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将农工较重的负担减下来,确保农工负担减轻后不反弹,确保国有农场经营有序、生产发展、社会稳定,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垦职工的关心、爱护和对农垦工作的重视、支持,是加快农垦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岗位人员太多。我县农场全部始建于50年代,历经50多年。由于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管理人员众多。如刘家站垦殖场,总人口只有1.26万元人,但管理人员455人,5/7 机构臃肿,缺乏经济基础,人员分流和精减机构工作难以开展,农场机构改革困难重重。
(二)历史债务过重。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当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场作用逐步减弱,经济发展滞后,同时农场还肩负着社会稳定和企业办社会等职能。由于农场无经济来源,只有靠借贷和财政补助维持运转。截止2009年底,我县国有农场债务共计8074万元,其中总场3563万元,分场4511万元。这些债务有国有农场改革时没有化解,农场的袍袱很重,影响到改革成效。
(三)农场企业难以运转。我县的9个农场规模小,底子薄,资源优势不明显,农场场办企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场办企业经营不善,纷纷倒闭,工人下岗失业。这部份非农职工即无经济来源,又无田可种,生活极其困难。
(四)社会保障财力不足。我县农垦企业在2003年,实行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垦企业职工养老问题。但农场负担的单位缴费却无财力保障。现已拖欠单位缴费参保资金2000多万元。
因此建议:一是加大国有农场改革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化解农场债务;二是尽快开展国有农场养老保险工作,将目前实行的国有农、林、水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政策过渡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三是“两田制”改革的实施应因地制宜,不能搞千篇一律,我县农场人多地少,不宜实行“两田制”。
6/7
五、国有企业改制
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县今年将对4家企业进行改制,分别为刘家站垦殖场、青年垦殖场、塘潮源营林林场和林业公司。目前已进入到改制方案的初稿定稿阶段,资产摸底已结束,“一补二险”测算和人员身份认证也已完成,现正在抓紧进行资产处置变现和争取中央、省里的资金工作。
根据社保、医保等部门的计算,“一补二险”资金为5.5亿元,但四户企业可处置变现资产很少,尤其是塘潮源营林林场能变现的资产几乎为零,所以总体缺口很大,特别是刘家站垦殖场。本县财力十分有限,建议中央、省政府给予扶助,否则不可能完成对刘家站垦殖场的改制任务,刘家站垦殖场的资金缺口约4亿元。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7/7
第二篇: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立足发展实际发挥本质优势
积极做好新时期条件下法律服务工作
省厅调研法律服务工作发言材料
文山市司法局局长李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文山市司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亲临我局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给予司法行政工作关心和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市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在座各位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市总面积2977.19平方公里。2010年末,市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0.8%,城镇化率50.49%。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2个,有法律服务所3个,执业律师38人,法律服务工作者2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二。
二、法律服务开展两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带队伍,促发展。近年来,我局始终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为目标,从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入手,着重抓好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杨柏王律师事务所被省委、州委和市委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期间,我局进一步加强了律师事务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广大律师队伍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和效率意识,1
提高了律师队伍在促进公平正义、服务发展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律师队伍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先后28次组织律师队伍深入实践联系点同广大群众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投资3.6万元为实践联系点村寨修缮进村道路、组建法制文艺队、购买党员活动器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杨柏王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再次被市委定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我局紧紧把握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和精神实质,切实加强了律师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建设,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代理案件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当事人投诉及限时办结回复制度,提高广大律师承办案件的责任心和案件代理质量。通过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试点工作效应,提高了我市律师行业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9年以来,我市律师事务所共代理案件480件,其中民事369件,刑事79件,通过结案回访调查,群众满意率在95.1%以上,为平安和谐文山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发挥专业作用,为法制政府建设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律师依法开展涉法信访群体案件法律服务工作,是法律规定也是职责义务。我局始终将“讲政治、顾大局、服务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指导律师开展辩护代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解决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问题出谋划策。目前,全市律师共担任州、县(市)、乡镇政府法律顾问4个,行政事业单位法律顾问
28个。在组织律师做好依法参政、为政府提供合理化法律建议和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同时,重点组织律师做好影响社会稳定和对相关部门有强烈不满人群的法律疏导和稳定工作。以不回避、不激化矛盾、不推御责任的工作态度,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依法说服引导、座谈解释、提出法律建议等方式方法,缓解冲突,化解矛盾,努力将涉法信访人员控制在一定范围,上报情况控制在最短时限,为党委政府研究处理问题争取时间,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涉法信访案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减少社会影响。三年来,我局共组织律师参与政府接待涉法信访人数达465人次,配合党委政府接待、解答涉法信访群体事件16次,近800人次,参与社会调研7次,撰写《关于加强城区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文山城区社会治理》等5个政协提案,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彰显职能,为企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经济发展领域,我局始终坚持以“优质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及时服务”为指导法律服务行业为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市法律服务行业共为全州39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局在适时组织法律顾问对企业员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坚持每年对顾问企业单位进行1-2次的法律知识培训和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的企业座谈会。组织律师进一步加强了对文本合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的指导和完善。及时为企业排除外部干扰、传达外部信息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近三年来,我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共为企事业单位办理各类案件7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达6000于余万元;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制定合同文本、发展规划、文明公约、安全管理制度等400余份;开展法律知识讲座75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8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44000余人。
(四)真情回报社会,做弱势群体的贴心人。我市按照“城乡联动,帮扶结对”的要求,在法律服务行业明确以“了解基本情况、座谈建设思路、引进扶贫项目、落实扶贫措施、筹划建设发展”为主线的扶贫工作的思路,积极组织开展“手牵手受托、心连心服务”挂钩帮扶活动,3年来共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20次共366人次,投入扶贫资金累计7万余元,为扶贫点修进村道路和入户路计6.5㎞、帮助建盖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办公场所及农民科技活动室500㎡,并为挂钩村配备了科技室、法制教室、老年活动室和村办公室桌椅共64套,向灾区捐款11570元,帮助贫困学生9人次、帮扶资金达10万余元,义务献血3500毫升。同时,为解决弱势群体在处理交通事故、赡养问题和未成年人案件等法律问题上的难题,在乡镇、妇联、残联和交警等部门成立法律服务站,指定律师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3年来共接受交通事故等法律咨询达1000余人,办理各种法律援助案件62件,为贫困人员及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在参与涉法信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难题和困境。一是信访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定性和多样性,有时还存在着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对于此类问题律师工作开展较为
被动;二是律师在参与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三是律师行业在 “桥头堡”建设中还存在有主动性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四是律师在参与涉法信访活动中自身安全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五是基层法律服务素质有待提高;六是我局公证处被州局收编,我市已没有开展公证业务,对我市政府部门、企业和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和生活中的公证需求带来一定影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认真贯彻实施桥头堡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实施桥头堡战略目标提供良好法治环境、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律师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建立规范性的定期法律咨询、讲解、走访和座谈制度平台。探索建立有效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企业改革、企业融资引资活动中的律师安全保障机制。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省厅财政审计和审计整改调研汇报
省厅审计整改及财政审计情况调研汇报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省厅领导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现在,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我把审计整改、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及审计“十二五”规划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审计整改工作
近年来,我局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提高审计效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制度,注重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制度。
(一)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凡作出审计决定的,都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负责人名单和整改情况。二是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束后,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整改通知,规定整改期限和书面报告要求,明确由审计部门进行跟踪督促。审计部门及时将各有关单位整改情况汇总报告市政府,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整改落实工作。三是对于其他审计项目,我局要求相关处室于审计报告送达后的两个月内,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由处室负 1 责人向局长办公会报告整改情况,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跟踪检查制度。每年上半年,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审计部门参加,对上一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提高了审计执行力。从近二年检查情况看,这一制度后实施效果明显,各被审计单位都十分重视,整改效果较好。
(三)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制度。我局在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将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社会各界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一是向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二是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网站上公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公布审计整改情况,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
二、关于财政审计大格局情况
作为审计机关第一要务的财政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近年来,我局着眼深化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在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重点以及审计组织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按照全局“一盘棋”的思路,打破处室界限,整合审计资源,做到项目统一组织管理,重大项目调配骨干力量集中行动,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我局还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专项资金审计情况、投资审计情况作为同级财政审计报 2 告的重要内容,与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审计中,我们主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两条线”的执行规范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市(区)财政决算的真实性、执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探索评价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此外,我们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处室之间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增强了处室工作的合力。
三、关于开展绩效审计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审计机关以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绩效审计工作。我局成立了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厅“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对绩效审计作出全面部署。2009年,全市共完成“独立型”绩效审计调查项目9个,“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11个。一是扩大绩效审计领域。在专项资金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 3 任审计中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对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既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依据,也促进了部门和单位积极全面履行各项职责。二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我局要求每个绩效审计项目都必须撰写审前调查报告,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全部由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和审定。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去年,我们组织法制处和有关业务处室的审计骨干专程到****市审计局调研绩效审计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促进了我局绩效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绩效审计成果考核。去年起,我局开展了优秀绩效审计项目、优秀绩效分析报告和优秀绩效审计报告评选活动,并将绩效审计工作列为审计机关考核内容。2009年,我市组织评选出优秀绩效审计项目8个、优秀绩效审计报告8篇、优秀绩效分析报告6篇。通过考核评比,有力地推动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今年,我局更加重视绩效审计,从项目计划、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倾斜,确保实现省厅下达的绩效审计普及年目标。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立足保发展、保民生、促发展,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项目和资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公共财政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科学谋划审计项目。今年,包括省以上统一组织项目和上年结转项目在内,我局共安排78个审计项目,除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外,将开展独立型 4 绩效审计7个、结合型绩效审计14个,其余全部是涉及绩效审计项目。我局在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的同时,分别明确了拟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和审计方案需要经过集体研究的项目,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在人员培训上,春节前,我局开展了绩效审计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厅专家和***、**市审计局绩效审计经验丰富的同志,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培训系统,给全市审计人员授课,拓宽了眼界,促进了我市绩效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关于审计工作“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的审计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始终坚持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审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专项资金审计为主要内容,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目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审计内容上,将立足微观审计监督,着眼宏观服务,适应全市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理清审计发展思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抓住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展审计监督。
在审计重点上,将坚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审计,加强审计项目立项调查研究,根据党委、人大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抓住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审计工作 5 重点,关注政策落实、关注政府资金安全及效益、关注民生、关注资源能源环保及节能减排、关注领导勤政廉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审计方式上,更多关注专项审计调查,着重突出绩效审计,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利用力度,用全局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服务。
在审计手段上,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并针对党委、政府决策的需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利用AO与OA交互,审计项目质量逐步朝全程电子化控制方向迈进;积极探索开展联网审计,尝试“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积极鼓励审计人员总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应用实例,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成果。
最后,建议省厅在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我们在加大局内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同时,推进选拔优秀审计干部上下挂职制度,努力培养审计人员一专多能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日常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开拓创新情况纳入公务员考核。
第四篇:省厅整改措施
省厅作风整改方案
(一)整改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针对评议中反映的问题,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以整改为契机,推进我省国土资源工作上新台阶。目标与任务是:坚持“求真务实、分类整改、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示范带头、从我做起”的原则,全面清查和梳理“万人评议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反映的问题与建议,逐条明晰整改措施,责任到岗到人,通过整改和全面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二)整改的方法和步骤
整改分动员部署、全面整改,建立长效机制三个阶段进行。3月份为动员部署阶段。从3月初至月底,制定整改和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3-5月份为全面整改阶段。6-12月份为巩固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三)整改的内容与措施
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对评议反映的对耕地保护不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负总责的规定,层层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目标责任状,强化考核,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二是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研究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地块、农户。三是要完善耕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编制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土地开发整理为抓手,结合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迁村并点和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统筹实施耕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实现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相统一、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示范区建设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目标。对评议反映的土地审批不严格、审批程序复杂、农村土地征用补
偿不公等问题。今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安排计划。用地计划要与各地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土地闲置、违法用地发生率等情况挂钩,重点保障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园区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灾后重建项目、新型工业化项目、民生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二是要积极稳妥推进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用地审批方式,简化报批资料,提高用地审批效率。三是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规范征地程序,依法及时足额实施征地补偿,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四是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机制、闲置土地处置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实行协议出让最低限价制度。加强对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严厉打击囤地、炒地行为,出台鼓励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地、未利用地以及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政策措施。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计划指标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对评议反映的矿权办证设置门槛过多、矿业秩序整治不到位、滥采乱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危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今年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要深化治理整顿,促进有序开发。要认真组织开展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回头看”,对所有矿区进行清查,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深化超深越界专项治理,从严查处非法转让矿业权、污染破坏地质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要推进资源整合,促进规模开发。年内要完成56个省定重点矿区、48个市(州)定重点矿区的资源整合,确保通过国务院验收。编制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确定矿山数量和结构,新建矿山必须符合规划。编制实施煤、铁、有色资源等专项整合规划,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支持我省资源型支柱产业发展。建立完善资源开发准入退出机制。三是要加强地质工作,促进持续开发。按照“找新区、挖老点、上专项、走出去”的思路,集中资金和技术,突出煤、铁、有色等重要矿产和湖南产业发展急需矿产勘查,加强大中型资源危机矿山找矿,发现和评价一批重要矿产基地。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加强成矿
理论、找矿方法研究,力争在找大矿找好矿上有新的突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建立基金,聚合省内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科研力量,构建地质勘查的资金、信息、技术平台,支持建立一批省外、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四是要调整利益机制,促进和谐开发。深化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矿业权价款收益向基层倾斜,兼顾矿区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对一些关闭、整合任务重的矿业大县(市)在利益分配和项目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五是要保护地质环境,促进绿色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全面落实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强化矿业权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切实履行尾砂坝治理、废石废料清理、采空区回填等义务。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实施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开展矿山环境示范区建设,实施一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对评议反映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查处力度不大等问题。今年要扎实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要着力构建执法监察新机制。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追究制,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健全动态巡查责任制,把违法行为的发现、报告、制止情况列为责任考核的指标。进一步落实与监察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与发展改革、金融、工商、环保、建设、电力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制约、惩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二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月底前出台矿产资源违法责任追究办法。完善群众举报、动态巡查、信访、卫星遥感、媒体披露等案件发现机制,加大对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建立案件信息公开机制,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重点查办一批国土资源违法典型案件。三是要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严格队伍管理,深入抓好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全面推广应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执法装备建设。
对评议反映在批建房过程中,存在乱收费现象,下属企事业单位收费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将进一步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征管责任体系。实行主管财务的厅领导统一组织协
调、财务处全面负责征管、业务处室协同配合的征管体系。二是要依法依规征收各种规费。公示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收费依据、范围、对象、时限、标准,严格控制减免缓。凡未缴足有关费用的,申请用地的一律不下批文,申请办矿的一律不予登记,不予年检。各项规费做到应收尽收,也不乱收多收。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审规则,凡厅本级征收的新增费、耕地开垦费、两权价款、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涉及规费减免缓的所有情形,均应进行集体会审。四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宗矿宗地规费征缴台帐和征费档案,定期清理分期缴款项目,及时催缴规费。加快研制开发收费管理软件,推行信息化管理。
对评议反映的办事效率较差、服务意识不强、不给红包不办事、用地、办矿单位出资金报批等潜规则突出的问题。今年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深入开展“救灾纠损保目标、改进作风促和谐”和“三最”调研主题活动,3月底前组织四个工作组赴市州指导救灾补损工作,出台支持灾后重建的有关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年初确定的长株潭试验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土地宏观调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专题调研。二是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今年底实现省、市、县联网,拓展在线服务项目。完善窗口办文、受理、承诺、公告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办事结果。完善宣传教育、投诉举报、监督考核等制度。并组织两次以上明查暗访,对落实情况予以考核,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三是要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和工作效能为目标,深化“四个一”活动(每季度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展一次学习交流、发表一篇文章),加强教育和培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体制,强化对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健全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文明示范窗”、“人民满意公务员”、“服务明星”等创新评选活动。加快实施国土资源所建设规划,全面开展文明国土资源所创建活动,推进
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年内力争50%以上的基层所达到“五个一”标准。
第五篇:发言沿河湾镇典型交流材料--(省厅定稿)
第 十 九 次 全 省
民政会议发言材料之三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服务平台 全力促进农村基层和谐社会建设
安塞县沿河湾镇人民政府
(2009年8月26日)
安塞县沿河湾镇辖28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69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民政工作站作为听民声、知民情、问民计、解民困的有力抓手,服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使民政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创新突破,强化基层基础
2004年,我镇被延安市民政局和安塞县确定为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试点,我们坚持创新突破,在不增加编制、不增加经费的情况下,采取双向选择、人员重组的方法,把熟悉乡镇工作,熟悉辖区情况,热心民政工作的干部调配到民政工作站。作为全市、全省建立的第一个民政工作站,我们坚持高标准建站、高规格配备、高水平服务。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选配了一名副科级站
长和7名作风硬、素质高的一支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彻底改变我镇民政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政府把院内最好的房子给了民政工作站,配齐了办公设施,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办工设备,使工作站成为镇属各站所中的一个亮点。几年来,通过深入调查、反复核定,将所有民政对象的基本情况都进行了分类编号、造册登记,按照民政对象分布情况绘图上墙,实行插卡式管理,建立“台账”,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同时,还把民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组,在每个村确定一名民政联络员。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小组,全方位监督农村低保、救灾救济、优待抚恤等各项民政政策的落实兑现情况。
二、健全服务网络,编织亲民纽带
为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们狠抓了民政基层网络建设,实现民政工作“四进村”。一是工作人员进村。充分发挥民政联络员和监督员的作用,加强镇、村之间的信息传递,使民政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高效运转的格局。二是政策宣传到村。通过印发宣传单、墙报、公开栏等形式,将民政工作各项法规政策宣传到村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制度落实到村、到人。将民政工作应该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印发到村组、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档案建立到村。要求各村必须健全款物发放台帐、村务公开记录和重大事项表决资料,做到档案资料详实齐全。
民政工作站成立后,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政府下访,变困难群众跑上来办事为工作人员走下去服务,变过去坐在办公室要数据、要情况为现在深入村组一项一项抓落实。民政工作站把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制成卡片,发到各村组,告诉他们“有困难,找民政”。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传送到千家万户,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群众来信来访逐年递减,建站以来与前5年相比,下降了近40%。
三、强化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作用
民政工作站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从建站之初,我们就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把转变政府职能体现在基层民政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政工作站在构建基层社会和谐中的“稳压减震”作用。
一是着力改变镇民政工作“缺位、错位”现象。乡镇民政工作站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少事多”的缺位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乡镇政府忙报灾”、“包村干部忙发款”等错位现象,理顺了民政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政工作站的成立,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服务平台,保证每天每小时都有干部接待群众,处理问题。工作站实行分片包村,仔细掌握群众需要,把困难及时解决在基层。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
不便的低保、五保及优抚对象,我们做到按时服务上门,送钱到家,宣讲政策,得到群众的好评。
二是着力提高乡镇民政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乡镇民政工作站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在于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规范管理。2005年,我们在全镇开展了“民政工作站规范管理、发挥作用年活动”,建立了民政工作站五年发展规划、民政工作程序、公职人员职责,低保和优抚对象分布图等规范制度。2006年以来,我们又先后开展了民政政策法规“一口清”竞赛、创建“人民满意民政站”和民政工作“面对面三公开”等活动,有效地增强民政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党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着力拓展乡镇民政工作的领域范围。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展民政工作站的工作领域,将工作关口前移到村组、社区,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杨家沟村先行试点,并在全镇推广。目前,我们把农村社区、党员活动室、农村图书室等机构和资源整合利用,壮大了基层民政组织的功能。
下一步,我们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在“三有四全”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工作站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为民。二是在科学整合资源
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农村社区和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将农村敬老院与工作站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把工作重点由从调查摸底“一口清”转向管理服务“一把抓”,依托城乡社区和敬老院、光荣院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在敬老院、社区兴办便民超市、便民食堂,让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三是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全面强化村级民政监督员队伍建设,真正使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通过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服务,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