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贫先进——马村建档立卡户张贵军
脱贫先进典型——张贵军
事 迹 材 料
提起网络作家,有人可能认为在网络如此普及和发达的时代没有多了不起。可是如果作者是高位截瘫20年之久的残疾人呢?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冶陶镇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岁的张贵军。
青砖和土坯堆砌的房屋,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屋内墙壁上是雨淋过的烟黄印记,几件老式的木质家具和一台80年代的收音机,与屋内外的环境是那样“协调”。炎热的夏天屋里闷热潮湿,只有一个小电扇在不辞劳苦地转动。然而就是这几间墙不避风、瓦不挡雨的幽暗房屋,“走”出了一位网络小说作家。
风华正茂遭遇重大变故
张贵军本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1993年以510分的成绩考入了武安一中,可惜高二刚上了十几天,家境贫困,他便主动选择了退学,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张贵军永远忘不了1999年的一天,他从村里某家院子外的小路行走,意外掉进了20多米深、刚刚打成却无水的深井里,之后有村民听到井里有“哼哼”的痛苦声后,才发现有人坠落到井里,便赶紧找人下井用大筐和绳子将他拉上来。那时候他惊吓过度,嘴里不停地说胡话,全身麻木失去了知觉和记忆,在县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医生告诉他家人基本没治愈的可能了。
肚脐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这对21岁的张贵军来说是个最沉重的打击。“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他父亲又因病去世。接连不断的打击彻底击溃了他的内心,那段时间他置身于黑暗的深渊,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心里极度颓废和绝望,不明白命运为何竟这般坎坷?这样消极的心理纠缠了他两三年之久。
看书、听故事,让他重拾信心
母亲及亲人不断宽慰、鼓励他,知道他爱看书,哥哥给他借书来阅读,还买了收音机。电台的新闻、小说连载和身边故事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在拥有智能手机之前,他听坏了六台收音机。一次收听残疾女作家张海迪的《绝顶》小说连载时,他深受启发:文中登山者直面生离死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张贵军的心灵。
“《绝顶》既是登山者十年如一日的求索历程,也是张海迪对自身的一次搏击与超越,我必须鼓起生活的信心,不断挑战自己,思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张贵军说。
心理上战胜了病魔,接下来便是生理上的挑战。以前翻身、坐起全靠母亲帮忙,后来他尝试用手握住床边栏杆,小心翼翼地坐起来。虽然在锻炼起身和翻身时曾把腿拉伤,不小心把骨头别断,这都没有阻挡他重拾信心的信念。在多次的练习琢磨之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借助床边的栏杆坐了起来。
用双手“敲”出一条写作之路
在几年收听和浏览小说学习之后,2009年,张贵军用“轮椅传奇a”这个笔名开始写小说,主要以玄幻小说为主。初期创作时因为经验少,写了好多作品,阅读量都不高,也不被网站采纳认可,后来他不断创新、摸索学习,第一部作品《君心向阳》在书旗小说网签约发布。
之后,又在创世中文网上陆续发布了《分神道》和《重生都市之造化仙尊》两部作品,后者刚更新了9000多字便被网站签约上传发布。现在这部作品在创世中文网、起点读书网、QQ阅读网都可搜索阅读,作品在多个网站的阅读量达四千以上,且收藏量和赞赏量都在一百人次以上。截至目前,3部小说共计80余万字。
2018年初春,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初、高中同学得知张贵军的特殊境况后,一起冒着冰雪长途跋涉,来家问候、鼓励他。老同学带来了同学们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意和祝福,购买了一台电脑,便于他今后写作和学习。
母亲是伴他一生的幸运之神
老母亲是张贵军的生活和精神支柱。自他发生意外截瘫后的二十年里,母亲强忍精神和生活的种种压力,悉心照料着儿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做饭洗衣,端屎端尿、按摩擦洗日复一日,从未离开过。即使在2017年,老母亲得知自己患了食道癌之后,仍强忍身体疼痛和精神压力,一面艰难与病魔抗争,一面依然坚守在儿子的身边。
73岁的老人家,本该是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对她而言却有说不尽、道不出的酸楚和无奈。看着老母亲满头的银发、微驼的背影、蹒跚的步履,笔者心里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敬重油然而生,不禁向伟大的母亲致敬!
张贵军发自肺腑地说:“我能有现在,一是有老母亲和众多亲朋好友的帮助,二是靠党和政府给予的救济。但我不能一直靠救济,我必须靠自己努力来减轻国家负担,微薄的稿费就是我自力更生的一种体现,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第二篇:张必军老师的先进材料
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
——记排绸小学张必军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他只是一名普通老师,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7年。在他的身上没有发生过任何惊天地的事迹,但是他却让他那无私奉献的理想在学生身上得到了无限延伸。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深深折服,他用他父亲般的温暖凝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心,因为有他的教诲,让留守在家的学生生活多了无限感动,少了几分遗憾;让外出打工的家长多了几分放心,少了些许牵挂;让学校的领导多了几分满意,让家乡人民少了几份失望!他就是被学生和同事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的张必军老师。
自踏上教坛,他从没离开过大山,一直在大山深处的村级小学辗转、回旋。哪里偏远他就去哪里,哪里艰苦他就去哪里,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他的足迹已遍布排绸乡最边远、最艰苦的王腊、锦坪、光坪等村小,其行程足以绕地球一圈;他肩挑背驼的教科书足以垒成一座山。几十年来,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从未动摇过他执着的追求。
一、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张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他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主动请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任教。
俗称吉首西伯利亚的排绸乡,离市区近60公里,而张老师工作过的村小,距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完小还有20里的山路。从中心完小徒步,至少也要三、四个小时。其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是不言而喻的。凭着资历和工作年限,他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也曾有过机会调动到条件优越、交通方便的学校去任教。可他清楚地知道:愈是穷乡僻壤,更需要有文化的人;愈是条件艰苦的学校,愈是需要安心工作的人!每一次村小缺老师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村小去任教。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从不向困难低头,哪里艰苦他就奔向哪里,从不含糊,顾全大局,从不讲价钱。和他同事多年的排绸小学副校长张明富一提起张必军老师就赞不绝口:张必军不愧为村小教师的楷模,他去一处,留一处,兴一处,从不讨价还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能让一个学生辍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叫张家明,家中姐弟四个,自己又是残疾。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他这样的学生张老师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张家明同学总是写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爸爸,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为了学生,张老师可以不吃不喝,也可以不穿不用”这是光坪村一位叫张家军的村民说的。读书时,由于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加上兄弟姐妹多,在村里是有名的贫困户,愁吃愁穿。张老师看到这些后,总是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他买衣服和鞋子,而张老师自己却从未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双解放鞋一年四季穿到头也舍不得花钱换一双。对于特困生,他却十分慷慨。
2000年下期开学初,在光坪村小教书的张老师发现时常有一个男孩在教室外转悠,看得出他很想读书,是辍学?还是毕业了?带着疑问张老师找到那男孩:“我从没上过学,我好想做你的学生”。原来他的名字叫李明情,9岁,泸溪县人,父母双亡,现住在外婆家里,只靠外公一个人劳作,勉强糊口。上学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梦。弄清情况后,张老师从家里拿来了准备还给亲戚的钱,替李明情交了学杂费,又给他买了许多的学习用品,让他圆了读书的梦。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学生长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造成他们生活习惯差,意志薄弱,心理异常,学习态度不端正。张老师非常关注“留守儿童”,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加倍用心。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亲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积极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生符安通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被托寄在外婆家,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该同学逃课厌学,成绩直线下降。张老师看到这些现状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与其亲近,促膝谈心,帮助他树立信心。有了张老师的耐心劝导,符安通慢慢振作起来,成绩也有了提高,后来这位同学小学毕业后还考上了重点中学,每当提起张老师,他总是泪流满面,感激不尽。
四、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虽然是一名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但是张老师能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他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老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地里他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在班级管理中,他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
张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2009年下期,所任教的班级一年级数学及格率100%,二年级数学及格率100%;2010年上期二年级语文,及格率100%,二年级数学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2011年上下期所任的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0%和30%居全学区第一。他本人因此也获得了诸多殊荣。1994年荣获湖南省复式班教学先进个人奖; 1994至1996年连续三年荣获市政府嘉奖;1999年在吉首市小学复式教学研讨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被排绸乡政府评为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市人大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在从教37年的生涯中,他也许失去过许多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许多,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和乡村小学融为一体。为了让教育的阳光照亮山村,他愿意在乡村学校坚守一辈子,无怨无悔地耕耘着,不愧是“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
第三篇:2018**村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
**县**镇**村
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委脱贫攻坚工作,使**村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2018**村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做到因人施策,有的放矢,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以解决**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全委之力,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二、基本情况
(一)贫困户现状:**镇**村共有贫困户120户221人,其中,因学致贫4户16人,因病致贫37户73人,因残致贫4户8人,因灾致贫2户2人,缺劳力致贫37户57人,缺土地致贫36户65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滞后。该村驻地多数为盐碱地,土质较差,居住分散且远离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由于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差,找不到发展思路,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小农意识强烈,生产生活较为传统,农业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三是缺资金,缺项目,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由于客观条件制约,筹资投劳难度大,一些大项目、重点项目难以惠及,仅仅依靠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四是青壮年外出,劳动力缺乏。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由于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严重缺乏。五是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大多数家庭中有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或者残疾人,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同时,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帮扶措施和计划
从**村的客观情况出发,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计划开展以下帮扶工作。
(一)因学致贫帮扶措施
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雨露计划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二)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帮扶措施
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联系医疗保健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因病贫困农户的病后护理、休养调理、养生方面的讲座、宣传。积极为因病、因灾、因残贫困户联系相关部门协调优抚资金,对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贫困户积极为其申请办理低保,树立因病、因灾、因残贫困户生活信心。
(三)缺劳力致贫帮扶措施
对缺劳力对象采取产业项目扶持、协调贫困户进行土地发包增加贫困户收益,鼓励多户进行合作生产等措施来解决劳动力缺乏,大力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业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四)缺土地致贫帮扶措施
对缺土地致贫的贫困户帮扶措施:一是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种植,调动农户积极生产兴趣;二是通过承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三是改变原有种植模式,解放思想,调整种植产业;四是转变剩余劳动力,鼓励进城务工;五是大力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业;六是通过产业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相关要求
(一)积极协调、精心安排,全力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切实落实好工作方案中各项内容。
(二)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帮扶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第四篇:马立贵先进材料乙肝患者的守护神(定稿)(范文模版)
宅心醇谨 仁心医者
各位领导,(上午、下午)好!
我坚守医生这个职业这个岗位已经20多年了,我还从来没有恐慌过,但今天站在这个台上跟大家讲述自己的事情,说实在的,还真有点恐慌呢。我只是全市广大医护人员中的普通一员,能有幸参加这次巡讲活动,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是同行们对我医疗工作的认可,所以,我感到很高兴,也愿意与大家交流我做一名医生的执业经历与亲身体会。我交流的题目是《宅心醇谨 仁心医者》
我叫马立贵,出生于西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因为自己身体瘦弱体质较差,也时常看到村民们被疾病疼痛折磨的情景,感受到家乡群众生活的艰辛和饱受的疾苦,特别是那些有病四处求医、因病致贫甚至因病无法得以救治的事例,更是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志当一名大夫能为群众治病,便成了小小年纪的我最大的愿望,高考后就依然选择报考了医学类院校。1993年我毕业于宁夏医学院中医本科系,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出校后在西吉县中医院如愿以偿当了一名白衣天使。
如果说,能够凭借自己几年的大学所学,再一边临床实践一边学习,给病患者能够准确把脉、诊治、开处方、配药,以至后来的手术等等,那么兢兢业业干好医生的工作、尽到岗位职责也无可厚非。但是,当现实中复杂多变的病情、人类探求医疗的困境,时时严峻地考验着人的健康与生命,时时深刻考量着医生的医术医技的时候,面对病患者,肩上的责任,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职,就会变得沉甸甸的,甚至充满了忧患和悲痛,或着渺茫和恐惧。这是我遇到的一位病人给我的启示。
1997年,我接诊了一位乙肝患者马XX,27岁,教师,就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自己所学有限,面对他那种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和家人的凄苦,当时病人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昏迷,我竟然束手无策了,抢救无效死亡,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打击。
大家都知道,乙肝属于顽疾,就是目前国内外也只是处于摸索治疗阶段,没有彻底根治的成熟方案,这在上世纪90年代,更是医学上的难关;况且从事乙肝治疗工作也是高风险职业,因为高危而一般很少有人愿意涉足。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并甚至被病魔夺去生命的时候,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常常同情、自责、无奈、怜悯交织在一起。但是,同情挽回不了健康,自责拯救不了生命,无奈根本与事无济,怜悯也替代不了人活着的尊严,于是,我萌发了专修肝病理论的想法。
1999年,我主动申请去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肝病治疗中心专门进修深造,被医院批准。当时,我的工资并不高,妻子患病也需要花钱治疗,孩子幼小,但想想那些痛苦挣扎在生命边缘以及被病痛夺取生命的乙肝患者,面对着这难得的学习深造机会,我向朋友借了1000元钱,毅然决然辞别了妻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求学之路。在湖北进修的一年间,我一头扎进病房,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我一边潜心学习,精读肝病理论,一边临床实践,不断摸索,在学习中实践,在学习中锻炼,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提升。我的刻苦努力与钻研劲儿,受到进修老师和进修医生的一致好评,科室破例每月发给我生活补助费,这使我顺利完成了一年的进修学习。湖北的风景名胜没去过,湖北的风土人情没了解过,学习进修期满后,我踌躇满志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曾经的岗位是全新的挑战。学回之后的我率先在西吉中医院开设了“肝病专科”,挑起了肝病专科建设的重担。怀着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怀着对病人的真诚与关爱,我以自己农家子弟的朴实与踏实,对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病患者态度和蔼,不怕累不嫌烦,无论白天夜晚,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对他们也不论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准确诊断、合理用药,从未开过大处方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很快成为病人信赖的医生。
有一名姓张的患者,以肝硬化晚期食道静脉破裂大出血入院,入院时就处于休克状态,已不抱任何希望的家人最后还是找到我要我给看看。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为了挽回一个鲜活的生命,我用尽平生所学给以治疗,不怕脏了自己,不怕传染病毒,亲自擦试血迹,观察生命体征,三天三夜坚守在病房里,比“特护”还特护,患者竟有了奇迹般的生命迹象。后来又经过近20天的精心治疗,终于患者转危为安,平安出院,并完全康复。消息不胫而走,患者络绎不绝,这增强了我用自己所能帮助病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只要有一点希望决不放弃任何的救治。
有一位11岁的农村女孩,以重症肝炎,肝昏迷入院,从其父母凄苦的神情破败的衣衫上就能看出其家庭生活的艰难困苦来,然而谁能想到,他们就连几十元钱的检验费都交不起。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花季的孩子,我没有推卸没有回绝,自己垫付医药费后便开始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从输血、吸氧、心电监护一刻都没有离开,两天两夜后,患儿终于苏醒了,我如释重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办公室休息了会儿。后来经过坚持不懈的精心观察与跟进治疗,终使患儿转危为安。其父老泪纵横,其母失声痛哭,他们以最原始的下跪方式感谢我,一遍一遍地重复说着“谢谢马大夫,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我想我只是尽到了医生的职责,但是这些情结却让我能铭记一生。
在医生的词典里,面对病患之人,没有“推卸责任”,只有“义不容辞”。群众的疾苦让我们同情,但群众遭遇的病情却让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每当接诊病患者时,我都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深入钻研治疗乙肝的治疗技术,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切实解决病痛。
在行医期间,我经常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采用切合病患者实际的有效治疗方案,并经过长期的梳理与精心整理,总结出了“中草药分型治疗乙肝方剂”10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方法”等治疗措施。近些年,整理临床经验,先后在省部级医学刊物上发表《拉米夫定联合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48例》《、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案》等理论研究文章8篇,使自己治疗乙肝技术有了新的提升新的飞跃。自己积极探索并率先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技术,填补了固原市抗病毒治疗乙肝的空白,开创了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技术的新途径,也使治疗乙肝病在医学界有了质的突破。在我的倡导和带动下,全科人员共同努力,团结奋进,2000年6月创建了西吉县中医院“中医特色肝病专科”,2005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建设中医特色专科,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肝病专科就诊患者逐年增多,病床经常爆满,年住院病人达300余人次,基本治愈率达到60%;门诊量更是剧增,2013年达到10000余人次,就诊人员范围达周边市县。我本人从2004年以来,也连续五年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好医生”;2008年被选为固原市第二届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
治疗乙肝病患固然重要,但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宽裕的山区,面对人们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对广大的山区群众来说,预防疾病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近年来国家对乙肝的防治也非常重视,大批量从少年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从源头阻断乙肝的传播。从2003年以来,我不但注重乙肝的治疗研究,还积极配合、推行国家的预防工作。我利用自己亲身经历和良好的声誉,经常利用下乡义诊宣传活动,深入群众去做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认识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使群众从不接受到乐意接受乙肝疫苗的接种,宣传工作对预防乙肝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更是利用门诊之时不遗余力地进行宣教工作,讲解乙肝预防知识,推行乙肝母婴垂进传播的标准化阻断,从源头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西吉县的预防接种工作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近年来推行的还是非常好的。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我县乙肝发病率由11%降低到目前的7.18%,大大降低了乙肝发病率。
在乙肝治疗和预防工作中,我以医生的担当和责任,帮助大批的病患者解决了病痛,安抚着他们受伤受苦的心灵,也在治疗乙肝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医学深奥的探求征途中一点儿也不敢懈怠,也从不敢停下匆忙的脚步。因为我深知,生命对每一个人的宝贵和有限,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应是人活着的追求与生命的价值体现!也正是这样一个信念,让我这个有着将近8年“甲状腺癌”的病患者,战胜多年的病魔,今天还能有幸与在座的一起交流谈心,真是自己莫大的安慰和幸福啊。
自2006年5月,自己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后,先后 次做过淋巴结切割手术,作为一个医务人员,身心的巨大创伤是可想而知的。在附属医院手术期间,我曾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悲观、失望甚至想到了放弃自己。出院后面对乙肝病魔肆虐的患者,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受病痛煎熬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需要救治的人,尤其在因治疗乙肝这样一个少有人涉足的高风险职业中,我一个专修过乙肝治疗学的医生,怎能轻言放弃呢?我找到了重新生活的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支点。是啊,我的家人需要我,社会需要我,无数的乙肝患者更需要我,虽然现在还有几个淋巴结时不时在作怪,但是,在我救死扶伤的信念中,在我重新拥有生命的感恩中,在患者送来的一幅幅锦旗和感谢信中,在我给予经济帮助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希望中,在我先后资助的学龄患儿的喜悦中,在千千万万个被我挽救的家庭的幸福中,这,已经不算什么伤痛了,也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因为,作为一名医生,你一定经历过比别人更多的生命考验,会比别人有着更懂得拥有生命不易的情怀,何况,我,已经是一个与癌症抗争过近8年的医生呢。
多年来,我无数次忘却自己的癌症病情,也一次次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同事们的提醒,每天奔波在门诊、病房。病情就是无声的命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都随叫随到,我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以自己的真诚以自己的使命,一心一意为了千千万万个乙肝病患者,为了千千万万个生命的安危和家庭的幸福。工作20多年来,诊治各类肝病患者20多万人次,但从未出现过医疗纠纷。
自小立志医学事业,经过多年的历练,踏踏实实,勤奋钻研,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评,2010年3月,上级组织任命我为西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这是担当更是责任!我会记着自己的使命,会为自己一生钟爱的神圣事业,为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奉献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六十户村先进基层组织事迹材料料
六十户村先进基层组织事迹材料
六十户村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距市区约20公里,处于乌鲁木齐市的西北角。是六十户乡的首府村,以蔬菜、水产、家禽养殖为主,畜牧、生态旅游发展后势强劲的农业村,是乌鲁木齐市主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全村总耕地面积4296亩,所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066人,居住着汉、维、回等3个主体民族,党员总数27人。六十户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强班子带队伍,着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工作中办实事、求实效。2009年完成了自治区级文明村的创建,连续三年荣获六十户乡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治安维稳先进村,并在县级考核中荣获经济增速前十位等荣誉。
一、抓班子,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村干部的服务能力,做到“四个坚持”。
以党性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和服务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开创为民工作的新局面,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是关键。为此,村党支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为基层和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塑造清廉形象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村党支部坚持每月15日党员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科学发展观及上级有关精神,以及农业农村工作业务知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学习中致力解决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坚持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深刻剖析和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促进了班子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完善了议事和决策机制,做到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凡是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一律由集体研究后再付诸实施。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遇村重大事项及时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策。班子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增强了,对班子成员分工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均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在抓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相互之间互通信息,相互帮助,促进各项工作平衡发展。工作上出现分歧时,既能负责地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又能顾全大局,坚持贯彻执行集体决策。
三是坚持勤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事业为重,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做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难。
四是坚持廉洁自律。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头执行“五个不许”和“十六条”廉政规定,时刻检点自己,洁身自好,真正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诱惑、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塑造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形象。
二、以服务为天职,不断开创工作一流业绩
一是认真履行职能。我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及时反映“三农”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乡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献计献策。倡导建立“求特色、创业绩、争一流、保稳定”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确保了农村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切实加强自身业务管理,认真抓好自身业务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8年起,积极争取标准化菜田项目,对六十户村800余亩土地进行标准化菜田建设,争取资金45.6万元,新修防渗渠道7.6公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同时,在标准化菜田内铺设沙石路面9条,累计3.6公里,两项工程总造价77.6万元,其中争取资金70.6万元,自筹资金7万元。现标准化菜田项目基础设施已经完成。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新打配套机井3眼,大力推广温室大棚项目,几年来累计新修塑钢大棚80座,温室及竹竿大棚300余座。
三是努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总体目标,以及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各项中心工作,我们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科、教结合工作力度,同时结合“阳光工程”的实施,培训并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余人。
三、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创工作新局面,就必须锻造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为此,党支部在全面加强干部思想、政治、作风和能力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成熟、思想敏锐、作风严谨、业务精湛、工作扎实的村干部队伍。
1、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切实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和“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到一线”的原则,第八届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5人中,大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3人,实现了村 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和年轻化。
2、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采取“双向培养”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努力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和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员联系非党致富能手制度,引导致富能手增强责任感,向党组织靠拢。我村4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双向培养”1名同志进入了积极分子阶段,进行重点培养。
3、我们通过《农村党员目标管理责任状》、《党员目标管理考核量化实施细则》、《党员干部扶贫帮困联系制》,对支部的27名党员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每个党员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有目标。在党员中开展“八带头”争创“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党员活动,在全村党员中设置了村务公开监督岗、村民纠纷调解岗、计划生育岗监督等8个岗位,对每个岗位都确定了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同时对党员从加强学习、率先垂范、顾全大局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党员日常行为,建立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帮扶结对”活动,实行“一帮一”、“几帮一”,每位党员干部与一名困难户结成对子,制定帮扶目标,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加强作风建设,我村制定了365便民服务制度,每天都有人员接待群众办事。在接待群众问题时,做到“一句话说透”,对该办和不该办的事一次性讲清楚,给群众一个 5 明白。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带私心和个人恩怨。
5、抓好建章立制,依法突出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制定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制度》、《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党员议事制度》等制度,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组织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重大事项以及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向党支部报告;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从而形成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突出、村民自治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6、实行包案处理疑难信访问题,明确责任,限期结案,使大批疑难复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变群众上访为村干部下访。在认真做好日常来信来访工作的同时,村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入户调查,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在基层。形成党支部、党员的二位一体新格局,不断开创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精神文明工作结硕果
为切实加强我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我村“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巩固自治区级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充分利用“元旦”“三八”“公民道德宣传月”“综合治理宣传月”“民族团结宣传月”这些特殊的日子对村民进行各方面的宣传教育,书写计划生育标语21条,悬挂横幅4条,制作法制宣传版报1块,精神文明宣传 6 板1块,利用村广播室每星期一次宣传播放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宣传材料。通过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使广大村民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2、充分利用文明学校阵地对广大村民进行公民道德、民族团结等知识培训,以“科技之冬”培训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普兴村工作,加快建设养殖小区、牲畜科技示范户工作,2010年-2011年利用农闲时间,举办科技培训班12期,举办糕点班、烹饪培训各一期,放映科技录象10场,参加培训农户400人次。
3、村图书室现有农业科技、法律法规、文学艺术等图书1900多册,现己对广大农户开放借阅,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4、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我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指针,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三个离不开”、“五观”等知识,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利用可利用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我村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5.结合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开展,我村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工作取得了成效,2011年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9户,参评人数100%,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完成了自报、评定、挂牌等工作,全村参加平安家庭创建率达95%以上。
五、积极创争,全面加强村党支部“五个好”建设
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要求强化自身建设。一是健全党组织各项制度。建立“两委”班子成员分组包户工作制度,党员联系困难户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党员、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帮助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二是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提高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针对本村少数民族居民多的情况,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三是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党支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定期开展支部对每名党员的集中点评,并将评优结果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党员的主要依据,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四是坚持以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村干部的量化考核,建立了《六十户村党员干部量化考核细则》、《党员干部奖惩办法》等制度,对在考核中表现较好的村干部给予奖励。
六十户村党支部 201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