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来源: 发布日期:2011-6-17 点击量:18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更好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会在推动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下党对工会工作领导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各级党委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性,把更多的资源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努力推动我市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引导全市各级工会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功立业。
3.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基本要求。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根本任务,实现党对工会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保障工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策制定、干部选配、舆论宣传和组织协调等工作,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工会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组织职工当好淄博发展主力军。各级工会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 “当好主力军,奉献‘十二五’”建功立业行动,努力把广大职工动员和组织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来。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争做“金牌工人”等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大力弘扬伟大的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加强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将劳动模范的荣誉津贴、慰问金、困难劳模帮扶金纳入财政预算,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引导职工推进我市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引导职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着力抓好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努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立健全职工技能培训机制,完善职工培养深造、考核晋级、提职提薪等激励政策,为职工勤奋学习、岗位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3.服务和帮助职工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各级工会要配合党和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充分发挥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困难和疾苦,通过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介绍、技能培训、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和金秋助学服务,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4.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工会要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为重点,推动企业规范用工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中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促进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共同推动企业建立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和谐社会关系。
三、建立健全工会工作的领导体制
1.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每届党委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就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各级党委每年都要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工作目标,做到党建与工建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评。深入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建带工建,做到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
2.完善政府联系工会工作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工会民主参与机制。坚持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职工群众和工会组织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和完善工会列席政府有关会议的制度,在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听取工会意见;坚持和完善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劳动关系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与工会共同参加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
3.拓宽工会宏观参与渠道。各级党委要支持工会建立向同级人大、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人大研究、论证有关职工利益和涉及工会工作的地方法规草案时,应注意听取和吸收工会的意见,为工会依法维权创造良好条件。重视发挥工会在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中的作用,为工会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各级人大、政府开展的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政协开展的专项视察活动,应邀请同级工会参加。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工会代表、劳动模范的比例,使之与我市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相适应。工会要依法做好人大代表中职工代表候选人和政协工会界委员人选的推荐工作。
4.发挥工会党组在工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区县总工会党组要进一步突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做好工会干部管理工作,团结干部群众努力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在领导工会工作中切实发挥核心作用。大力推动工会组织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活动方式创新,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党政信任、职工信赖、社会信服的“职工之家”。
四、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机制
1.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各企业必须依法建立以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在制定或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依法应经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包括企业改革改制方案、职工裁减安置方案、集体合同草案等,应当依法办理;未经审议、通过或决定的,不得实施。国有、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职工代表的产生,应当严格依照公司法执行,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职工代表,其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可作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首选候选人,由工会提出,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向职代会报告工作。各企业、事业和机关要推行厂务(校务等)公开,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完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构建职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依法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保证合同履约兑现。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协商要约制度,形成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支持工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着力提高开展工资协商的能力。支持工会建立和完善企业、行业和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3.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群众监督机制。支持工会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群众监督组织,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上级工会可以派员深入企业,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情况进行监督,就企业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特别是执行用工标准、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以及女职工特殊保护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会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企业下达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企业要重视并切实整改;不予整改的,工会可提请劳动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4.完善工会帮扶工作体系。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社会支持的“大帮扶”格局,努力提高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际成效。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帮扶中心特别是农民工集中区域的困难职工帮扶站建设,形成市、县、乡镇(街道)、企业(社区)四级帮扶网络。支持工会设立职工服务中心,集职工维权、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职能于一体,为职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吸收工会参与社会保险基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社会监督,支持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工会做好职工信访工作,建立职工法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为职工提供帮助。
五、大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
1.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各级党委要把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形成党建带动工建的工作机制。支持工会创新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在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建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港澳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大力促进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建设,着力提高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中要同步做好工会组织的整顿和重建工作,不得随意撤销工会机构或将工会机构合并到其它部门。落实《工会法》关于所属职工在200人以上的企业工会配备专职工会主席的规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工会主席按企业党政副职配备,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专职副主席按不低于企业中层正职配备;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工会主席享受同级副职待遇,专职副主席享受同级中层正职待遇。切实保证企业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企业工会干部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打击报复的,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上级工会要加强对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对企业工会无力承担的维权任务,上级工会可代其行使维权职责。
2.加强县(区)级工会和“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际工作出发,统筹考虑县(区)级工会工作人员编制情况,切实加强工会工作力量。保持县级工会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梯次结构,不能将其他部门因年老体弱退下来的干部安排到县级工会任职。县级工人文化宫要列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镇(街道)工会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各工业园区(开发区)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落实相应工作人员。镇(街道、工业园区)建立总工会,配备专职副科级工会主席,副主席享受同级中层正职待遇。村工会主席享受财政的相关职务补贴。
3.加强行业(产业)工会和事业、机关单位工会建设。各级政府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要支持行业(产业)工会建设,特别要重视县级以下行业(产业)建立工会(联合会),形成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关系顺畅的行业(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产业)主管部门与行业(产业)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行业(产业)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工会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各方力量,提高行业(产业)工会整体工作水平。各级事业和机关单位党组织要定期听取本单位工会工作汇报,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对本单位内部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高等院校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专职副主席按中层正职配备。
六、为工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1.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县级总工会主席一般应由同级党委常委或同级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担任或兼任;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要有总工会负责同志参加。在工会换届和调整工会领导班子时,党委组织部门应当认真执行上级工会协管的有关规定,在考察工会主席(主任)、副主席(副主任)人选时,党委组织部门应邀请上一级工会派人参加,上级工会要积极配合,一般不要重复考察;上级工会未参加的,党委组织部门在考察后应向上级工会通报情况。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内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工会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交流,为工会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要支持工会参照社会工作者管理模式在全社会公开招聘职业工会工作者,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工会主席,建立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逐步完善职业工会工作者培养、考核、使用、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具有鲜明特点的工会干部管理体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广大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提高组织动员职工的能力,科学维权的能力,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服务职工办实事的能力。
2.进一步保障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企业、事 业、机关单位应依据《工会法》,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支持工会进一步发展劳动福利事业,工会的文化宫、帮扶中心等事业单位,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工会所属的职工文体、教育等场所和设施,不得随意拆迁、兼并、拍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确需占用职工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应按照《工会法》等有关规定征得省以上总工会同意,并确保迁建所需土地和资金补偿。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要依法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各级政府对财政核拨经费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实行财政单列预算和统一划拨。
3.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会工作社会氛围。各级领导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掌握新时期党的工运方针政策,熟悉工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指导工会工作的水平。各级党校要把党的工运理论、方针政策、劳动法律和工会基本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课程。党委宣传部门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形成有利于发挥工会作用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工会在加快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中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精)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 穗字〔2009〕8号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2009年7月30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切实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着力推动劳资合作,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作出新贡献,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关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同时,我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我市的进一步发展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和谐的劳动关系与稳定的职工队伍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对于工会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全市各级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逐步完善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维权格局,更好地发挥工会的“职工之家”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党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工会特别是区、县级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建
设,解决工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会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效能。
三、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职工头脑。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职工。始终坚持贴近一线、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引领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使我市职工队伍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
(二 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支持工会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节能减排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比赛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动员和组织职工紧紧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产业、重要攻关任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视选树职工队伍典范,建立健全劳动模范培养选树、评比表彰和管理服务机制,广泛调动职工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三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支持工会督促企业履行对职工的培训义务,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协助工会创新职工技能素质培训的方式和载体,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针对部分职工待岗、转岗、失业等问题,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协作,为困难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行优先培训、优先介绍再就业。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 支持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关系政策法规的制定。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在充分听取工会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和推进职工权益法律保障体
系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研究审议有关职工和工会权益的地方立法草案时要听取同级工会意见。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
同级工会的联系制度,吸收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涉及职工利益改革调整的主要领导机构,及时向工会通报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工作部署,在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计划,研究制定与职工权益直接相关的政府规章、政策和措施时,要吸收工会代表参加并听取工会意见。
(二 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三方协商及时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 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企业家组织通力合作,制定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措施,提高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建立起劳资关系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四 推进落实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协商制度。支持工会建立健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提高建制率,增强实效性;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督促引导企业建立新型的工资民主共决机制,逐步形成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调整的机制,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形成职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局面。
(五 切实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进一步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规范职代会程序,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依法加强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提高建制率。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强对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党政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民主管理,做好内部事务公开。要将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各项制度有机整合,形成相辅相成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六 加大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力度。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司法部门和工会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支持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基层企事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法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调解劳动纠纷,加强行业性和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七 完善安全生产、劳动法律法规的群众监督机制。支持工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体系,落实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支持工会依法督促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标准,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工会下达的安全生产、劳动法律监督书,企业要重视并抓紧整改;不予整改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五、完善工会帮扶体系,不断提高工会为职工服务的效能
(一 支持工会帮扶体系建设。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建立完善市、区(县级市、镇(街 三级工会帮扶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与工会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加大对区(县级市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扶持力度,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与劳动保障、民政、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在镇(街 探索建设困难职工帮扶指导站,将工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镇(街 和社区发展规划;在工会系统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工会工作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二 充分发挥工会的扶贫帮困作用。支持工会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好地实施促进再就业帮扶行动,实现市总工会劳动力市场与区(县级市 帮扶中心就业招聘信息的对接。支持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各类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加大对贫困临界线上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一 完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各区(县级市 成立“党建带工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工会组建工作,要把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指标体系的范畴,明确责任,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市、区(县级市 的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企业审批、年检、税收、劳动用工检查中,依照《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成立工会。
(二 推进工会组织体制创新与发展。支持市总工会按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职工队伍变化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新型的产业工会,形成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关系顺畅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区(县级市 推进行业工会建设,探索完善职业工会工作者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镇(街、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切实解决镇(街 工会干部配备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三 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市各类经济组织要认真落实《工会法》和《广州市实施(工会法 办法》,依法建立工会。对长期拒不建会或组建工会有难度的企业,上级工会应派员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工会要积极探索与不同群体特点相适应的入会和管理方式,简化基层工会成立和职工入会的审批程序,疏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入会渠道,促使流动会员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解决好劳务派遣工入会难问题,使工会组织建设与用工形式多样化相适应。
(四 加强工会机关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支持工会推进人民团体机关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度、提案工作制度、工作问责制度、重点工作评价制度和自下而上的逐级评价监督机制等,全面推行基层工会会务公开,加快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减少指令性的任务布置,同时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提高上级工会服务职工与基层工会的效能。
七、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工会工作的有利环境
(一 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工会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切实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视和发挥工会党组在工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工会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 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成效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每届党委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研究和指导工会工作。党委每年要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出席工会代表大会,党委分管领导要出席工会全委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
(三 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市、区(县级市 总工会主席原则上由市、区(县级市 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中的党员副职担任,并设常务副主席一名,按部门正职一级干部配备。镇(街 工会主席、副主席的配备参照以上原则精神进行。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工会主席是党员的,应进入同级党委。工会主席、副主席应依法按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工会主席是兼职的,要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市直副局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要选拔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工会主席。非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兼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在职期间,应享受一定的职务津贴。
(四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工会机关干部的培养、任用、管理、交流纳入组织人事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党政干部交流序列,与党政机关干部通盘考虑。支持工会开展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在行业工会和部分大型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在镇(街 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在社区工会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会干部,必要时上级工会可向基层工会选派工作人员。基层企业和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经济较发达、职工人数较多的中心镇和城市街道、社区要支持工会建立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工会协理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根据全国总工会要求,建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机制,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党委要支持工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因依法履行职责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对打击报复者坚决予以制止,依法追究责任。
(五 为工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支持工会依法收缴工会经费,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拨给工会。税务部门要和工会紧密配合,支持工会依法做好经费收缴工作,有条件的区(县级市 可以推行工会经费由税务部门代收。要给工会以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帮助工会解决好办公设施配置和活动场所建设,按有关规定落实好工会文化事业单位政策待遇和工会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
(六 加强对党的工运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各级党委领导要学习掌握新时期党的工运理论、方针政策,熟悉工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指导工会工作的水平。各级党校要把党的工运理论、方针政策、劳动法律和工会基本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要加强工运理论研究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工运理论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先导作用。党委宣传部门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工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形成有利于发挥工会作用和树立工人阶级形象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三篇: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发文时间:2010-04-30 来源:河北工人报 【 大 中 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更好地发挥我省工会在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中的积极作用,现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优势,也是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事关中国工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工会工作的领域、对象、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新变化,工会组织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宏伟目标,需要切实发挥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站在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在政治原则上严格把关,使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领导方式上积极改进,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在作用发挥上高度重视,为工会更好地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搭建广阔舞台;在政策机制上充分保障,为工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各级工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党和职工群众心连心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宏伟目标
3、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劳动竞赛委员会,指导和支持工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动河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各级工会要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节能减排等中心工作,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交流和发明创造等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积极贡献。支持工会开展“安康杯”竞赛和群众性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活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要积极选树和表彰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用劳模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管理规定》,支持工会做好劳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劳模待遇,帮助困难劳模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作为推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重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支持工会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职工队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河北提供人力支撑。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考核晋级、培养深造、提职提薪等激励机制,为职工勤奋学习、岗位成长提供保障。要督促用人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开支,并确保70%以上的经费直接用于一线职工。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等部门要支持工会开展“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并把符合条件的“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和职工技能比赛中的优秀选手以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省管优秀专家、省级科技成果奖励的评选范围。
5、全力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支持工会依法履行参与劳动争议调处的职责,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进一步加强企业、行业、区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化解劳动纠纷的作用。支持工会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工会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支持工会加强信息上报、职工信访和“1235l”职工维权热线工作,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建好法律援助队伍,及时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仲裁或诉讼援助服务,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进行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对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邀请工会参加,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三、支持工会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6、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工会参与劳动合同管理机制,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健全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都要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深化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推行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促进企事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双赢。坚持将是否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对企业经营者各种政治安排和评先评优的考察依据之一。支持工会建立健全职工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劳动标准,制止和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工会下达的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企业要及时整改,不予整改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
7、健全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河北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河北省厂务公开条例》规定,依法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化厂务公开,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坚持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民主评议制度,涉及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关闭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企业在决策前应当充分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制企业要将职工民主管理纳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8、切实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工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工会所属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给予资质认定,并按规定落实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支持工会参与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对与职工社会保障权益相关的事项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企业和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制度,推进帮扶活动深入开展。将省、市、县三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纳入政府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员、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级财政要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纳入预算,视本级财力情况积极支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支持工会发展职工互助互济事业,开展“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等活动,为职工再筑起一条“保障线”。
9、积极为农民工办实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开展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把农民工工资纳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范围,推动实现同工同酬。支持工会参与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支持工会参与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文件,督促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积极推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要优先在城镇安排就业和落户。吸纳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利。
四、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10、支持工会不断扩大覆盖面。各级党委要站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各级党委要支持工会不断创新组建方式和入会方式,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新社会组织为重点,通过建立楼宇工会、市场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支持工会积极在村(社区)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全省有企业或者有会员25人以上的村(社区)都要建立工会组织。对于阻挠组建工会和限制职工加入工会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在企业改革改制中随意撤销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他工作部门的,要依法纠正。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工会依法取得工会法人资格。重视和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明确专人负责工会工作。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区、产业聚集区也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11、落实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各级党委要将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目标,不断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机制,逐步扩大“一岗双责”的党建指导员、工会组织员队伍,以党的建设带动和活跃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大力支持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的责任,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工会组建和企业重组改制后工会组织的整顿重建工作,由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国资委党委和总工会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建工作,由其党委(党组)和上级工会负责;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县(市、区)党委和总工会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工会负责;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由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和用人单位工会负责。
12、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系统)工会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变化,推动建立与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类别相对应的产业(系统)工会,形成覆盖产业(系统)内不同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会的产业(系统)工会组织体系。合理调整省、市产业(系统)工会的设置,理顺组织关系,建立和畅通省级产业(系统)工会与市级产业(系统)工会的联系渠道。建立健全县级产业(系统)工会,在教育、卫生、商务、建设、金融等系统以及具有本地特色、企事业单位相对比较多的产业(系统)建立起县级产业(系统)工会组织。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机制,为工会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13、坚持把工会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帮助工会解决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各级党委每届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每年要听取一至两次工会工作汇报,专门研究工会工作。把工运理论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并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理论研究部门要加强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时期工会工作特点、规律的调查研究。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增强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同级党组织请示汇报。
14、健全完善人大、政协支持工会参与立法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各级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工会在推进立法、执法检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工会与人大内司委、政协社法委联系制度,进一步畅通工会反映职工诉求的渠道。在制定涉及职工权益和工会工作的法规时,要征求同级工会意见。各级人大要定期开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执行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工会代表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一线职工、劳动模范代表要占一定比例。各级工会要积极参与企业人大代表和企业界政协委员人选推荐提名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监督组织建设,积极向党委提供企业法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15、政府及有关方面要大力支持工会工作。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赋予工会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把那些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探索建立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会组织之间经常性的情况沟通和日常信息交流机制,努力保证交流渠道畅通。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政府与同级工会、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与相应产业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各级政府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会议、研究讨论重要政策、制定有关重要文件时,要邀请同级工会负责人参加,充分听取工会意见。各级政府要吸纳工会参与社会保险资金、住房公积金的监督管理,支持工会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分配实施社会监督。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以及经费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支持工会依法收缴工会经费,进一步规范完善税务代收和财政划拨工会经费机制。工会资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的不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各级政府要把职工院校、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和职工(劳模)疗养院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在财政补贴、税收等方面按国家政策给予支持。
16、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在工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工会党组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工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并将其经过民主程序变成工会组织的决议和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设区市、县(市、区)党委要选派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级副职兼任工会主席,一般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也可以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兼任;与工会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可以兼任同级总工会副主席。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应由同级党委或人大副职兼任,并配备专职副主席。会员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工会要依法配备专职工会主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工会主席要按同级副职配备,常务副主席要按企业中层正职配备。各级党委推荐同级工会领导班子人选时,应同上一级工会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党委确因工作需要调动工会任期未满的领导干部时,要事先征得干部所在单位及其上一级工会同意。把工会干部纳入党政干部培训、交流、使用和管理的总体规划,选拔优秀工会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坚持把党管干部、工会协管和尊重会员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支持工会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基层工会专职干部,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支持工会干部依法履行维权职责,对因维权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打击报复的,要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对打击报复者给予严肃处理。引导工会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和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推进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总工会文件
京工发„2009‟34号
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印发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 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总工会,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各局、总公司工会,各产业工会,各直属基层工会,市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关于建设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强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进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深化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方案(试行)》等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北京市总工会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将6项方案与《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简称“1+6”文件)一并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1+6”文件是对过去首都工会工作的集中梳理、总结规范,也是对未来工会工作基本框架新的描绘和全面部署,是工会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新的探索,是首都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北京市工会十二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1+6”文件贯彻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和“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符合“会员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科学办会”的精神,必将成为开创首都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标志。
“1+6”文件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为统领。三级服务体系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建会和发展会员是工会工作的基础,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法律服务工作、送温暖工程是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抓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抓好“1+6”文件的实施,对于建设服务型工会,建设具有首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1+6”文件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保障,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原则,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各级工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广大工会干部、基层工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作。要加强资源整合,从职工群众和基层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争取党的领导和政府(行政)的支持,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用于重点工作的推进,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特别要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和推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支持工会重点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多层面多视角地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努力营造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各级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加大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工会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工会和全体工会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工会要把抓好“1+6”文件的实施,与国庆60周年筹备工作结合起来,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广泛开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首都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各区县局总公司工会、各产业工会、各直属基层工会要依据“1+6”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市总将对“1+6”文件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北京市总工会
2009年7月20日
中共北京市委
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市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1.充分认识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利益群体更加多元化,工人阶级队伍内部结构和利益需求更加复杂,和谐的劳动关系与稳定的职工队伍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各个领域,西方敌对势力妄图插手中国工会事务、“西化”“分化”我国职工队伍,使得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任务更为繁重。工会的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党组织要将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2.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我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指导思想和目标。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完善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维权格局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与激发基层工会活力为基础,努力建设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三、做好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
4.明确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目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或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有依法参加工会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都要依法支持职工建立工会和加入工会。至2012年,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应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基层工会;对因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强、职工数量少无法建立独立基层工会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应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或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等形式基本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全市职工入会率力争达到90%以上。
5.落实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责任。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以及重组改制的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工会的整顿重建工作,由市、区县国资委党委和市、区县总工会负责。事业单位、机关工会组建工作,由其党委(党组)和上级工会负责。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两新”组织所在区县的党委、总工会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工会负责。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由中方合资合作单位的上级党组织和工会负责;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由劳务派遣公司的工会和用人单位的工会负责。
6.创新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方式。工会组建工作要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服务企业发展相结合、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主动建会相结合。在规模以上和条件成熟的“两新”组织单独建立工会的同时,要推动在街道乡镇、商务楼宇和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以覆盖暂不具备建立独立工会条件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对长期不建立工会的单位,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用人单位的职工组建工会。有关部门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所负责的单位是否建立工会和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作为各种政治安排和评优评先的考察依据之一。
7.完善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总工会联合组成的北京市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完善区县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和本地区工会组建工作;市、区县的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企业审批、年检、税收、劳动用工检查中,督促企业依法支持工会组建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两新”组织的服务指导部门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会组建责任。市、区县组织部、社会工委等相关部门和市、区县总工会要深入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完善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机制,要把工会组建工作作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建考核指标,明确责任、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8.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依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机制,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动态监管,实现全市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签订劳动合同。
9.依法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动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要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共同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听取职工意见,就工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要主动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规模以下的非公有制企业要以推进区域内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扩大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的覆盖面。至2012年,建立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75%以上。有关部门要加强企业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与职工工资挂钩制度,实现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10.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厂务公开,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制企业要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将职工民主管理纳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稳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依托工会联合会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至2012年,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稳定在90%以上,在已建工会非公有制企业达到80%以上。
11.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劳动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定时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工作格局,使三方协商成果通过健全的组织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得到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活动,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
12.强化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工作。要建立健全基层企事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劳动争议调处指导委员会,完善由劳动部门、司法部门和工会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受理重大劳动争议案件,指导基层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发挥工会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开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与监督,对工会反映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并向工会反馈处理结果。
五、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13.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要搭建职工建功立业的舞台,建立和完善职工群众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交流、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建立健全劳模培养选树、评比表彰和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劳模政策,落实劳模待遇。支持工会广泛开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潜能凝聚起来、激发出来,为首都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贡献聪明才智。
14.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素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实施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将其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把技术工人培养纳入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挥职工技协作用,完善职工技能培训、考核晋级和表彰奖励机制,促进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发挥职工群众作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六、不断提高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15.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各级工会要解放思想,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切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思路、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和提案制度、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实行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等为主要内容,推进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和职工疾苦,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领导机关要减少指令性的任务布置,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基层工会要更加紧密地联系会员和职工,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16.充分履行各级工会“职工困难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督促解决人”的职责。以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目标,以零就业家庭、单亲女职工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患重大疾病或子女上学困难的职工家庭和国有改制企业困难职工家庭为重点,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完善工会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职工互助互济事业,增强职工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积极向农民工提供权益维护、就业服务和应急生活救助。加快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扩大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开展多样化的工会法律援助。
17.充分发挥工会服务体系的作用。要在现有的市和区县两级工会帮扶中心以及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明确各级分工,扩充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覆盖所有单位和职工,既能为职工群众直接提供以帮扶为主的综合服务,又能有效开展工会工作的三级服务体系。工会服务体系要成为职工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成为政府向企业和职工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成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的载体。各区县都要加强工会服务工作,调整完善服务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两新”组织较为集中的街道乡镇、商务楼宇和工业园区,要在2010年之前建立工会服务站,直接为区域内各类组织和职工群众提供服务。
要将市、区县两级工会服务机构建设纳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按照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对政府有关部门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探索将其中可由工会组织承接的、服务于企业和职工群众的事项,通过规范方式逐步转移或委托给工会组织承接,并为之提供履行职能的相应条件,逐步形成政府与工会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要将工会服务站建设纳入街道乡镇和社区发展规划,指导工会培养、建立一支职业化、社会化的工会助理员、协管员队伍,并将其纳入社会工作者序列。
18.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必备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工会工作机构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他部门。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不得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积极探索工会经费税务代征、财政代扣等收缴方式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应地方工会、产业工会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要明确一名政府副职联系工会工作。各级政府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听取工会意见;设立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专门机构,要有工会代表参加。
要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活动场所及其他帮助;要扶持职工文化体育团体,帮助他们进行自主管理和发展,引导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工会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职工文化体育团体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19.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领导的各项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党委每届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工会工作每年不少于一次;坚持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工会代表大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成效列入工作考核的内容。
20.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民主、职工群众信赖的要求,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党委推荐选配工会主席要事先征求上级工会意见,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由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区县总工会,其主席享受同级副职待遇并进入区县党委会,同时配备正处级常务副主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其主席按同级党委副职配备,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常委会,副主席按中层正职配备。街道乡镇工会,其主席按照同级副职配备并进入同级党的委员会,配备正科级专职工会副主席和专职工会干部。基层企业和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配备工会主席、副主席和专职工作人员。要完善党对工会干部的培养管理制度,把工会干部的培养、任用、交流纳入组织人事工作的总体安排,对优秀工会干部要及时提拔使用,使工会成为培养和输送干部的重要基地。要保证生产一线职工及工会干部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占一定比例;市、区县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成员中要有同级总工会领导。对工会干部要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工会干部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打击报复的,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21.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辟专版、专栏、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要积极指导有关单位创作反映职工生产生活的文艺精品,发展繁荣职工文化。宣传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加强工作上的沟通和联系,支持工会宣传机构和宣传阵地建设,形成有利于树立工人阶级形象、扩大工会影响、促进工会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2.加强对工运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各级宣传和理论研究部门要密切与工会的交流合作,加强工运理论研究工作,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特点、规律的理论研究,加强有关职工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要将工运基本理论、劳动法律法规等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领导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并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
深宝教党„2006‟56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
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各单位党(总)支部,各基层工会: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委员会
二○○六年六月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
意
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市、区委工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局党委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动员全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根据《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深宝发„2006‟11号)精神,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最基本力量。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加强和改进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各党(总)支部要重视支持工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加强工会工作领导的自觉性,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是维护教育和谐稳定的需要。当前,宝安教育正快速发展,但随着教育规模不断增大,2 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办学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教师压力不断增大,各种矛盾也逐渐增多。依法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教育事业发展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工会组织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营造和谐稳定局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工会工作,依靠工会组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维护教育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区教育系统在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是调动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宝安教育发展的需要。实现宝安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调动全区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会在宣传教育、团结带领、组织动员教职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把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及时贯彻到教职工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确保我区教育系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
(四)把维护教育稳定、促进教育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党(总)支部要高度重视维护教职工队伍和政治稳定,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各基层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教育稳定、促进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三个环节,将影响教育稳定和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基层,控制在萌芽状态,努力保持教职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五)全面加强教职工聘用合同工作。各基层工会要帮助和指导广大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监督检查聘用合同执行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聘用合同管理工作,规范用人程序,切实提高聘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
(六)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问题日益突出,工会组织要积极承担起这一职责,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和监督作用,在劳动报酬、生活保障、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等方面,积极开展“教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要尽快拿出具体措施,解决教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教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七)积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充分认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各基层工会要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作为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平等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行学校集体合同制度。到2008年底,集体合同覆盖教职工达到85%以上,建制率达到7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学校要达到集体合同建制学校总数的85%以上。
(八)坚持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直属单位都必须坚持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4 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在推行“阳光工程”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工会要共同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方案以及重要规章制度,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并通过一定形式向教职工公开,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九)依法保护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各党(总)支部、各单位要支持工会依法行使对本单位劳动安全卫生情况的监督权,维护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教育部门、学校在制定劳动安全卫生政策、计划、措施时,应当安排工会参加,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区教育工会应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检查等活动,对危害教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劳动、社会保障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不断改善教职工工作环境。
(十)健全完善困难教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位要大力支持工会开展以“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区教育局、街道教育办、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工会开展各类帮困扶贫工作。以困难教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健全和完善困难教职工帮扶制度,提高送温暖活动的社会化程度。
(十一)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工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职工”和“立功创先劳动竞赛”等群众性技能创新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 位要对工会开展的群众性技能创新活动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高度重视教育模范工作,要把培养、选树、表彰、关心教育模范工作作为落实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教育模范尤其是困难教育模范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努力把教职工群众凝聚到工会中来
(十二)坚决贯彻执行“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各党(总)支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目标体系。要实行明确的领导责任体系,党(总)支部主要领导要关心指导,分管领导要紧抓不放,工会要承担起具体落实的责任,努力形成党工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十三)依法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各级工会要坚持最广泛地把广大教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提高工会的组建率和教职工的入会率。重点推进民办学校的工会组建工作,大力发展教职工入会。要创新工会组建方式,教育工会实行区、街道两级管理,各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要尽快将原小教工会改建为街道教育工会,并负责对辖区公民办小学、幼儿园基层工会的管理,按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的要求,把工会建到基层单位,提高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2008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基本实现工会全覆盖。
(十四)切实保障工会组织的健全。各单位、各学校做好依法组建工会的相关工作,对于阻挠教职工依法参加工会组织,阻挠教职工依法组建工会的行为,局党委将严肃查处并责令改正。在有关学校重组、改制过程中,要依法及时重新组建工会或办理工会变更手续,不得将工会组织及其工作机构撤销、合并或归属到其他部门。评选区级以上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时,要征求和签署同级工会的意见。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十五)进一步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位工会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要求和程序,选好配强工会主席和工会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深发„2006‟4号文件精神,努力使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位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担任。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单位要选配好专兼职工会干部。
(十六)转变工会工作方式方法,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各级工会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上,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和完善民办学校工会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措施。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工会工作创新。要真正把工作重心下移,将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倾斜,加强与广大教职工的沟通协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建设“教职工之家”活动,真正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完整、制度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教职工信赖的“教职工之家”,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十七)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基层工会干部要有知识、本领危机意识。要从工会干部思维创新入手,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对各级工会干部适应性全员培训。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提高执行力,建立对工会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熟悉教育管理、劳动关系,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和劳动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工会工作专家,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业知识过硬的实干家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十八)建立党(总)支部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工会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会工作列入各级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工会工作,党(总)支部要有一名副书记联系工会工作,工会工作要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坚持和完善党(总)支部定期研究工会工作的制度,局党委定期召开工会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会工作汇报。
(十九)加强落实工会经费收缴和资产管理。工会经费是工会开展活动的资金保障。任何单位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应当收缴或上解的工会经费。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直属各单位要为同级工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工会的财产和教育部门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8 不得侵占和任意调拨。
(二十)依法保障工会干部的权益。各党(总)支部、学校和有关部门要支持工会、工会干部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教职工合法权益。对阻挠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打击报复者,要给予严肃处理。工会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因工作需要调动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重视和关心工会干部的成长进步,人事部门要把工会干部培养、交流、使用和管理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宣传部门要把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纳入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
主题词:工会
意见
通知 抄送:市委教育工委,市科教文卫体工会,陈广源副区长,区 中共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6月21日印发
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局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