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5:3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

第一篇: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

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办〔2011〕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总体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

- 1 - 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

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总体方案(草案)

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2011年4月26日至30日在信阳举办,本届国际茶文化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河南省商务厅、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起步之年,为确保本届国际茶文化节举办的更有品位,更有质量,更有内容,更有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市场化运作,坚持求实求效,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扩大开放,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弘扬茶文化,推进茶叶产业化,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信阳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创魅力信阳建设新局面做出贡献。

二、主要活动和责任分工

(一)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间:4月28日上午9:00 地

点:羊山新区市百花会展中心北门前广场

参加人员:特邀贵宾、中外客商代表、市级领导、县区和市直- 2 - 单位负责人、干部群众代表、参展企业代表等。

求:隆重、热烈、简约、喜庆。信阳电视台、信阳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百花园大屏幕同步播出。实现新华网河南频道网上直播。开幕式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

分管领导:王道云(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鸣(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副市长)张继敬(市政府副市长)

李长根(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责 任 人:殷述山(市政府机关党委书记)

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姚启舟(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潘

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何祥松(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华宽(市供销社主任)

罗传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唐建峰(市信访局副局长)

丁保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百花会展

公司总经理)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茶产业办公室、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公安局、市信访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市

- 3 - 百花会展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

间:4月28日至30日。4月28日9时与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同时开幕。

点:羊山新区市百花会展中心A、B馆

求:广泛邀请国内知名茶商、茶企业和大型超市采购商参会,邀请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茶企业开展展销展示、洽谈购销业务。展示展销范围包括各种名优茶叶、茶叶制品、茶饮料、茶食品、茶具、茶包装、茶叶加工和贮藏机械设备、茶园管理机械及制茶新技术、新工艺,根雕、木艺、陶艺、茶书画、茶文化音像、茶书籍等。博览会期间,组织参展企业举行新闻发布会、茶艺表演和企业文艺宣传演出等活动。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茶事活动处

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分管领导:张继敬(市政府副市长)

责 任 人: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张华宽(市供销社主任)

丁保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百花会展

公司总经理)张亚俊(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经理)

责任单位:市茶产业办公室、市供销社、市百花会展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三)“山魂水韵·魅力信阳”大型文艺晚会

- 4 - 时

间:4月28日晚20:00 地

点:市体育中心

求:邀请CCTV联合策划执导一场“山魂水韵·魅力信阳” 高品味、高档次大型文艺晚会,晚会内容具有信阳地域风格和特色,与茶精神、茶文化、茶经济相结合;晚会由央视二套和六套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邀请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内地当红艺人和组合出演,晚会的规模、演员阵容、舞美、灯光、音响等方面将达国内一流水平,努力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晚会。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

河南世创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管领导: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

张继敬(市政府副市长)

李长根(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厉

巍(信阳军分区副政委)

责 任 人: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姚启舟(市政府法制办主任)何祥松(市公安局副局长)叶长青(市体育局局长)

罗传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启伟(信阳供电公司经理)姜胜利(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诸德海(河南世创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 5 - 责任单位:市茶产业办公室、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信阳供电公司、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南世创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四)全国名优红茶专家鉴评会暨2011中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会

间:4月27日下午15:00 地

点:百花之声国际会议厅

求: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对全国传统红茶和新派名优红茶进行品质鉴评,评出首届全国十大红茶。同时邀请全国著名茶叶专家,全国各省市茶叶行业协会负责人,对全国红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就红茶生产销售提出指导意见。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茶事活动处 分管领导:张继敬(市政府副市长)

责 任 人: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张华宽(市供销社主任)

牛琦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茶产业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闽豫茶产业合作高峰论坛 时

间:4月27日上午8:30 地

点:百花之声国际会议厅

求:落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与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签订的合作交流框架协议,邀请福建、河南两省著名茶叶专家、学者及茶企业家对两省茶叶生态环境、种植资源及茶产业发展情况、茶叶- 6 - 标准化建设、茶叶品牌推介等展开讨论,倡导闽豫两地茶产业开展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实现闽茶、豫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茶事活动处 分管领导:张继敬(市政府副市长)

责 任 人: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夏国宗(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牛琦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阚贵元(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

陈晓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茶道》杂志社副

社长)

责任单位:市茶产业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五云茶叶集团公司、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茶道》杂志社

(六)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时

间:4月29日下午15:00 地

点:阳光宾馆四楼会议室

求:招商引资是茶文化节的重点工作,是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重要成果体现,要立足长远,大招商,招大商,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选择地招一些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项目,引进一批能充分发挥信阳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项目,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的产业研发项目,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各县区、市管各管理区和开发区要将招商项目在网上发布,部分项目入编茶文化节《会刊》,节日期间集中签约一批大项目。要

- 7 - 求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5个,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2个。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项目洽谈处

分管领导: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责 任 人:熊开程(市发改委主任)

张绪友(市商务局局长)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七)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暨第三届“信阳毛尖·龙潭杯”全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

间:4月23日至26日

点:百花园区域、环市区浉河两岸、环南湾湖 要

求:组织有序,确保安全,打造全国知名的公路自行车赛事活动。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文体活动处 分管领导:曹新生(市政府副市长)

责 任 人:豁

冰(市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

叶长青(市体育局局长)

责任单位:市委办、政府办、市茶办、市文明办、市广电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体育、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浉河区、南湾湖风景区、平桥区、羊山新区、共青团、信阳日报、信阳供电公司、信阳火车站

(八)名人名家美术·摄影展 时

间:4月28日至30日

- 8 - 地

点:羊山新区市百花中心博物馆

求:邀请国内书画名人、名家及茶文化爱好者,集中展示、展销中国书法美术和摄影作品,力争多展示以茶文化为内容的精品,充分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老厚重,进一步弘扬中华书画摄影艺术和茶文化。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文体活动处

分管领导: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责 任 人:罗荣国(市政府副秘书长)

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

责任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各县区、各单位根据自己实际组织专项经贸活动、文化娱乐、庆典活动,如汽车展、旅游推介活动和踩街活动等。活动方案报市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批准并报市公安局备案。

(九)宣传工作

求:节日期间,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及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记者(主流媒体15家,记者不超过30人),参与茶文化节的采访报道。对应邀主流媒体记者凭邀请函和派出单位介绍信做好接待服务工作,要收集汇总应邀媒体对历届茶文化节宣传报道成果。组织本地媒体做好茶文化节各项活动的专题报道工作。做好节前、节中和节后的各项宣传工作,扩大信阳在国内外的影响。节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国内知名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在郑州、信阳等地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商业中心地带通过字

- 9 - 幕广告,广泛宣传报道举办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的消息。节后,及时回顾总结茶文化节成果,跟踪招商引资项目进展落实情况。

茶文化节期间,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浉河区、平桥区及有关单位在市区主要街道和主要活动场所悬挂灯杆彩旗、升空气球;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各项活动的音像资料提供、录制和播出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沪陕高速羊山出入口、107国道南、北入市口的茶文化节室外宣传工作;市旅游局负责市内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工业城负责312国道东入市口;羊山新区负责市行政中心及百花园、会展中心区域及周边的室外宣传工作;信阳火车站负责火车站广场的迎宾和宣传工作;浉河宾馆、阳光宾馆、信阳宾馆、市行政中心贵宾楼等接待场所,分别负责本宾馆节日气氛的营造工作。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新闻宣传处

分管领导: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责 任 人:付

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李晓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正国(信阳日报社社长)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信阳日报社、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浉河区、平桥区、南湾管理区、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百花园管理中心、信阳火车站、市内各参与接待宾馆

(十)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六城联创”标准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在完善对市区主要街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对市行政中心、百花园、- 10 - 会展中心等周围区域及浉河沿岸、城市河流进行整治,对建筑楼群、小区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市场经营和店外经营进行整治。茶文化节期间,在市区主要街道、广场、车站和羊山新区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区域布设鲜花和花坛。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树立信阳城市良好形象。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环境整治处

分管领导:张春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副市长)

水(市政府副市长)

责 任 人:胡亚才(市政府副秘书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市六城联创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张万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夏长珍(市爱卫办主任)

责任单位:市“六城联创”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南湾湖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信阳工业城

(十一)安全保障工作

为确保本届茶文化节顺利举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组委会的统一部署,切实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安全措施及相关预案,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茶文化节安全万无一失。

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单位和行业的监管工作,督促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确保茶文化节期间各项活动的安全。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茶文化节活动场所、来宾驻地的安全保卫力度,维护治安秩序,加强道路巡查,保证节日期间各主要活动场所道路畅通。

- 11 - 消防部门要采取严密防范措施,杜绝火灾等事故发生。根据各项大型活动的举办日程,交通运输部门要及时调整公交车线路和营运时间,以方便市外参展客商、市民和游客到百花会展中心参加茶文化节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及信访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确保节日期间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确保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和物价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发展环境,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氛围。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安全保卫处 分管领导:高俊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长根(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责 任 人:姚启舟(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何祥松(市公安局副局长)

罗传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建生(市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唐建峰(市信访局副局长)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消防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市信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办、市质监局及有关部门

(十二)宾客邀请和接待工作

节日期间,本着“谁邀请、谁接待、谁负责”的原则,以市委、- 12 - 市政府名义邀请的国家级领导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以及关心支持信阳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国家部委、中直部门负责人、茶叶专家等贵宾,由市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发出邀请,后勤接待处负责接待,对口单位或邀请单位陪同服务。新闻媒体记者由市委宣传部提出邀请单位和记者名单,报组委会批准,由后勤接待处负责接待,市委宣传部负责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各县区、各部门为加强联络与沟通,节日期间邀请省级以上掌握资金和项目的部门领导及有实力的知名客商,以组委会办公室名义邀请,由邀请的县区和有关部门负责接待并陪同服务。外宾的邀请接待工作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协调,由邀请单位负责接待并陪同服务。对重要来宾,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要提前上报组委会办公室。

4月27日晚组委会举行招待宴会,各接待宾馆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承办单位:茶文化节组委会后勤接待处 分管领导:冯

鸣(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责 任 人:杨良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殷述山(市政府机关党委书记)

徐规新(市委副秘书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世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委宣传部、组委会办公室、市发改委、市外侨办、市商务局及有关部门、各接待宾馆

- 13 -

三、时间安排

4月1日前,印发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总体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各处室制定具体活动工作方案报组委会批准印发。组委会办公室召开茶文化节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印制各种证件;加大茶文化节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力度;落实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团体,提出舞台设计意见。

4月10日前,组委会检查各项活动进展情况,召开第二次茶文化节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

4月15日前,准备汇报会、预备会、开幕式各项文字材料,大型文艺晚会基础舞台开始搭建。

4月20日前,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茶文化节筹办情况。召开茶文化节接待工作会,安排接待工作;制作开幕式等各项活动会场的幕布、会标、气标、彩虹门等。

4月23日前,召开茶文化节现场工作会,查漏补缺,进一步安排工作;落实接待车辆,检查接待宾馆。

4月26日前,接待工作人员进入宾馆开展工作;主要街道广场等处布设鲜花和花坛;完成各项筹办工作,组委会检查验收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等各项活动场地,文艺晚会开始彩排。

四、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茶文化节的筹办工作。各责任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采取非- 14 - 常措施,确保筹办工作扎实、高效进行。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单位要根据总体方案的分工和要求,结合承担的工作任务,按时制定高标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项活动和工作都要实行责任制,任务细化到人,层层抓好落实,务求茶文化节筹办工作行动快、效率高、效果好。

(三)积极参与,通力合作

参与茶文化节筹办工作的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顾全大局,积极参与,全力以赴,通力合作,搞好上下左右的协调、配合和衔接工作,尽职尽责地把各项筹办工作做到位,不留死角。

(四)加强督查,严肃纪律

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坚决落实组委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找理由、不讲价钱。组委会办公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项筹办工作的督查,编写工作信息和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做得好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影响投资环境或贻误工作的,轻者通报批评,重者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确保茶文化节圆满成功。

主题词:工作安排

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

通知

中共信阳市委办公室 2011年 月 日印发(共印360份)

- 15 -

第二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村制定的“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我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北留钵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7、XX、2012,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设,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一次性补助,每户补助1万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验收后评定出10户,年末兑现一次性补助款。

第三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思考

**县位于**东部,是**市唯一的一个区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69万人。全县辖6镇3乡78个行政村,其中有区定贫困村2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33%。

2005年,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我县在**镇高堆村、甘棠村、西河镇大塘村、广育村、新圩镇壮村村、文圩镇六夏村、陈塘镇福利村、汉豪乡金垌村、黄村镇朋汉村、长坪乡长坪村和夏宜乡芦山村等11个村启动了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2007年又在**镇的城西村、西河镇的瓦冲村、文圩镇的大龙村、新圩镇的六桂村、黄村镇的六埠村、汉豪乡的汉豪村、陈塘镇的青州村和夏宜乡的六洛村启动了第二批“整村推进”工作。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结合本县的实际,以首批11个和二批8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为核心,以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整合各种资源,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首批村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实现了“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二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也正在顺利实施中。近期,我们对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村推进”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作,把“整村推进”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形成“整村推进”的保障机制。县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19个单位主要领导和9个乡镇的乡镇长组成的县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整村推进”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打下基础。二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整村推进”的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了《**县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2005-2006年)》,明确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完成期限。同时,县委、县政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领导目标管理责任状,强化“整村推进”工作责任制。三是领导亲自抓,形成“整村推进”的领导机制。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县委书记、县长等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深入挂钩联系点现场指导“整村推进”工作,帮助解决“整村推进”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我们按照《**壮族自治区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要求,将“整村推进”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发改、交通、扶贫、教育等20个部门。一是明确一把手责任。实行“整村推进”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有“整村推进”责任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整村推进”工作负总责。二是明确部门责任。道路建设项目由发改、交通、扶贫部门负责,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项目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通电项目由水利、电力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项目由林业部门负责,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由广电部门负责,通电话项目由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村委会办公场所项目由民政部门负责,村级小学校舍等相关项目由教育部门负责,村卫生室项目由卫生部门负责,村计生室项目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项目由扶贫、劳动保障、农业部门及团委、妇联负责。其他部门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扶贫,为“整村推进”工作作出贡献。三是明确“整村推进”任务。11个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都落实有县直挂钩单位,挂钩单位组织驻村工作队认真调查摸底,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并根据各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逐项落实责任到人,限期抓落实。四是明确工作标准。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整村推进”各项指标的建设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五是明确资金整合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围绕“整村推进”工作规划,落实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全县20个职能部门及时行动,组织工作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按照“整村推进”的部门职责,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部门行业扶贫工作。2005-2006年共整合涉农资金1550多万元,投入到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村道建设、人饮工程、农田水利、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农村教育、广播电视、职业技能培训、劳

务输出等项目,为“整村推进”工作作出了贡献。

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11个首批和8个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每个村都落实有县直单位挂钩定点帮扶,有4个村还有区直单位定点帮扶。2005-2006年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90万元,其中干部捐款36万元,单位帮扶资金70万元,单位和干部捐物折款64万元,帮助农户获得贷款420万

元。扶持贫困户发展又蚕、木薯、水果、养鸡等产业项目,帮助修建村屯道路、桥梁等。如团区委筹集12.5万元(包括实物折款0.8万元)扶持高堆村修建3条村屯路共2公里、资助贫困生40名、帮扶特困户、五保户30户。区石油分公司拨款15万元扶持长坪村修建一座漫水桥,为1100多名瑶族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

(三)群众参与,科学决策。

1、群众广泛参与制定村级规划。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村民全程参与了村级规划的编制。乡镇政府组织引导群众分析致贫原因,讨论脱贫对策,确定脱贫规划。在此基础上,选好选准扶贫开发项目。组织贫困农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脱贫项目,每个村的项目集中到1-2个种植养殖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由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以及受益群众商定并组织实施。

2、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我们组织贫困户参与项目的实施,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了饮水、沼气池、道路等项目建设。参与式扶贫增强了贫困户在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扶贫开发的责任心。

3、群众参与项目监督。各乡镇把实施的扶贫项目在村委会公开栏公示,增加透明度,把扶贫开发项目变成“阳光工程”,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

(四)创新机制,确保实效。

我县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创新并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从而保证整村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1、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按照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县抓 落实,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我县明确了各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形成了县抓乡(镇)、乡(镇)抓村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2、健全项目实施运作机制。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库建设,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确定当年实施的项目计划,每个项目实施后均进行逐村逐户验收。

3、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一是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核手续,实行逐级和有关监督部门审核、审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现象的发生。二是项目管理责任制。扶贫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责任书中对项目实施的内容、质量、时限、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三是审计纪检跟踪制。从项目的申报、实施过程的监督到项目的验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参与,保证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按计划执行;四是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进村到户项目在村委会公开栏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贫困村贫困农户真正受益得实惠。

4、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4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为我县扶贫开发做了大量工作。

5、完善帮扶机制。县组织了县直机关单位帮扶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为了促进“整村推进”工作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3-4次督查,重点督查部门职责落实情况、帮助措施到位情况、“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等情况。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全县形成了各方面关注、支持“整村推进”的社会氛围,广大群众投入扶贫开发的热情高涨,从而促进了“整村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效

我县实施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产业开发、搞好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促进了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综合开发、全面治理的方针,在群众参与、集中投入、整村推进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开辟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扶贫开发的成效。

我县首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共11个,这11个贫困村共有自然村285个(其中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276个)。2000年底,共有农户总数7634户,总人口29400人,总劳动力16486人。耕地面积23959亩,人均耕地0.81亩,其中水田面积19417亩,人均水田面积0.65亩。林地面积249304亩。2004年底尚有贫困人口(年纯收入924元以下)15686人,占2004年底总人口的30612人的51.24%,其中未解决温饱人口(年纯收入668元以下)3004人,占总人口的9.81%;低收入贫困人口(年纯收入668-924元)12682人,占总人口的41.43%。2005年11个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比上年增长11.22%,比全县平均增长水平高出1.75个百分点;2006年11个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比上年增长17.68%,比全县平均增长水平高出6.15个百分点。2006年底,除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通过开发式扶贫全面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其中90%以上稳定解决温饱问题。11个首批村村委会所在地都通上了四级砂石公路和电话,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村级道路的占99.3%,通广播电视的占100%,11个村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1个村所有农户都用上了电,每个农户有稳固住房。村级小学校舍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辍学率为1.5%。11个村18-45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7008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并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劳动力14643人,占86%。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道路桥梁建设项目。在首批村实施道路建设项目53个,改扩建村四级路2条5公里,新建村屯道路42条108公里,新建桥梁9座292延米。总投资686.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8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1.2万元。这些道路的建成,解决了11个首批贫困村农户6145户23358人的行路难问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人饮工程项目。在首批村修建人饮工程8处,总投资104.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2万元,解决了贫困农户1045户4299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建设水利工程项目1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维修文圩镇双屯灌区大龙渠道。四是沼气池建设项目。在11个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沼气池753座,项目总投资12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5.7万元,群众自筹58.3万元,受益农户753户3112人。沼气池入户率达到33.6 %,改善了贫困村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抓好重点产业开发,打牢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基础

大力抓好覆盖贫困农户的桑蚕、木薯产业开发,把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和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产业化扶贫道路。

2005年,在11个首批贫困村实施木薯种植项目,种植良种木薯7340亩,项目总投资41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5万元,群众自筹355万元,有贫困户3670户14500人受益,贫困户种植木薯人均增加收入115元。

2006年,在11个首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实施桑苗推广项目,赠送桑苗给贫困农户种植,扩种优质桑园2000多亩,项目总投资145.4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6.42万元,有贫困户1500户6000多人受益,贫困户种桑养蚕人均增加纯收入200多元。

2007年在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实施优质桑苗扶持项目,赠送桑苗给贫困农户种植,扩种优质桑园2000多亩,项目总投资10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万元,有1500户贫困户6000多人受益,贫困户种桑养蚕人均增收220多元。

注重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村产业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我们积极为其争取扶贫贴息货款发展生产,2007-2008年共争取得5020万元扶贫贴息货款指标,从而带动了贫困村桑蚕产业发展,许多贫困农户从中受益,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三)扎实开展贫困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素质提高。

一是抓好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聘请技术员深入贫困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主要有木薯种植、种桑养蚕技术、八角种植管理、甘蔗、椪柑、脐橙、板栗、葡萄的高产栽培技术,猪、鸡、鸭、鹅、鱼、兔、牛等的科学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2005-2006年共举办24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村农民技术骨干6200人,印发资料2万多套,2007-2008年共举办24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村农民技术骨干5700人,其中科技致富带头人130人,印发资料2万多套,为贫困村农民科学种养脱贫致富提供精神食粮。

二是抓好农家课堂培训。2006年“农家课堂”实用技术培训353人,2007年培训100人,2008年培训340人。

三是扎实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我县在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一项产业来抓。2005-2006年举办了6期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培训贫困村劳动力311人,培训专业是电子电器、电工电器。2007-2008年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贫困村劳动力250人,培训专业是电工电器、电动缝纫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开办学历班一班(学制二年),培训贫困村劳动力50人。同时引导贫困劳动力有序就业,积极帮助受过培训的贫困村农民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三、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通过几年来“整村推进”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步“整村推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整村推进”就实施村来说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并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今后的“整村推进”乃至整个扶贫开发工作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

1、必须重视对贫困人口的精神扶贫

实践证明,对贫困地区的物质扶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精神扶贫同样不可忽略。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物质扶贫,而对精神扶贫却重视不够。贫困地区的群众长期以来生活在落后闭塞、自然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受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依赖思想、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思进取,创新意识弱,争取自主权利益的意识淡薄。这种精神贫困已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严重制约因素。所以,消除贫困的治本之道是提高贫困者的自我意识即解决精神贫困的问题。贫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历史发展规律证明,内在因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若扶贫重物不重人,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扶贫效果和质量,已取得的扶贫成果也难以维持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首要的因素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精神扶贫,把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贫困村大力营造“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浓厚社会氛围,使贫困群众懂得“要脱贫必须先立志”的道理。二是政府在引导、教育和扶持贫困群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自主意识,加大人文关怀,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信念,帮助他们从封闭落后和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心态去获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和技能,在现代生活中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开阔眼界、自主发展,走上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始终。体现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是选择扶贫项目要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对接,确保扶贫项目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盼望解决的问题,使项目效益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户。要按照参与式扶贫的方式,把项目的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和效益的收益权交给农户,实现项目由群众自主选择,工程由群众自觉监督,资金使用由群众监督,真正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让广大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专款专用,把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民生工程上,落实在为民解困,替民分忧,为民谋利上。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使项目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益,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3、必须坚持依靠社会帮扶的力量加快“整村推进”的进程

“整村推进”涉及到的建设内容很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扶贫资金和当地政府投入是无法办到的,必须把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资金和力量都集中起来,凝聚强大的力量,才能实现“整村推进”的目标。从我们“整村推进”的实践来看,每年在社会帮扶方面投入的资金在“整村推进”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如2007年我县投入社会帮扶的资金174万元,占当年“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42%,2008年帮扶资金约为115 万元,约占27%。可见,没有社会帮扶资金的投入,“整村推进”的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因此,在“整村推进”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社会帮扶的力量来加快“整村推进”的进程,实现“整村推进”的目标。社会帮扶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这种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如何挖掘潜力还大有文章可做。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协调,多措并举,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整合资金,凝聚力量,投入到扶贫开发的伟大事业中来,为扶贫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4、必须重视贫困村人力资源开发

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知识资源的匮乏。因此,扶贫开发应在主要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开发人力资源,使知识要素成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必须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教育是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必须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另外,职业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开展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逐步形成较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促进贫困地区均衡发展和缩小地区差距提供动力。再次,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致富能人的带动,提高贫困群众科学致富的本领,为稳定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5、必须抓好劳务输出产业开发

劳务经济以农民跨区域流动就业为主要特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劳务经济已经成为贫困山区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贫困地区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他们有强烈的流动意向和增加收入的愿望,但从我县贫困村劳务输出的情况来看,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加上劳务输出多数处于分散的无序的流动状态,造成就业成功率低,达不到增收的目的。因此,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提高就业的竞争力;二是要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延伸管理服务网络,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劳务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确定专人负责劳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建立覆盖面广、信息反馈灵、管理科学化的劳动力市场,尽快实现与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联网,为外出打工者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疏通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转移渠道,促进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成功。

第四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思考

**县位于**东部,是**市唯一的一个区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69万人。全县辖6镇3乡78个行政村,其中有区定贫困村2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33%。2005年,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我县在**镇高堆村、甘棠村、西河镇大塘村、广育村、新圩镇壮村村、文圩镇六夏村、陈塘镇福利村、汉豪乡金垌村、黄村镇朋汉村、长坪乡长坪村和夏宜乡芦山村等11个村启动了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2007年又在**镇的城西村、西河镇的瓦冲村、文圩镇的大龙村、新圩镇的六桂村、黄村镇的六埠村、汉豪乡的汉豪村、陈塘镇的青州村和夏宜乡的六洛村启动了第二批“整村推进”工作。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结合本县的实际,以首批11个和二批8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为核心,以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整合各种资源,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首批村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实现了“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二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也正在顺利实施中。近期,我们对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村推进”的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作,把“整村推进”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形成“整村推进”的保障机制。县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19个单位主要领导和9个乡镇的乡镇长组成的县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整村推进”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打下基础。二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整村推进”的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了《**县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2005-2006年)》,明确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完成期限。同时,县委、县政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领导目标管理责任状,强化“整村推进”工作责任制。三是领导亲自抓,形成“整村推进”的领导机制。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县委书记、县长等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深入挂钩联系点现场指导“整村推进”工作,帮助解决“整村推进”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我们按照《**壮族自治区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要求,将“整村推进”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发改、交通、扶贫、教育等20个部门。一是明确一把手责任。实行“整村推进”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有“整村推进”责任的单位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整村推进”工作负总责。二是明确部门责任。道路建设项目由发改、交通、扶贫部门负责,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项目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通电项目由水利、电力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项目由林业部门负责,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由广电部门负责,通电话项目由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村委会办公场所项目由民政部门负责,村级小学校舍等相关项目由教育部门负责,村卫生室项目由卫生部门负责,村计生室项目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项目由扶贫、劳动保障、农业部门及团委、妇联负责。其他部门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扶贫,为“整村推进”工作作出贡献。三是明确“整村推进”任务。11个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都落实有县直挂钩单位,挂钩单位组织驻村工作队认真调查摸底,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并根据各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逐项落实责任到人,限期抓落实。四是明确工作标准。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整村推进”各项指标的建设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五是明确资金整合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围绕“整村推进”工作规划,落实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全县20个职能部门及时行动,组织工作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按照“整村推进”的部门职责,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部门行业扶贫工作。2005-2006年共整合涉农资金1550多万元,投入到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村道建设、人饮工程、农田水利、退耕还林、沼气池建设、农村教育、广播电视、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项目,为“整村推进”工作作出了贡献。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11个首批和8个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每个村都落实有县直单位挂钩定点帮扶,有4个村还有区直单位定点帮扶。2005-2006年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590万元,其中干部捐款36万元,单位帮扶资金70万元,单位和干部捐物折款64万元,帮助农户获得贷款42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又蚕、木薯、水果、养鸡等产业项目,帮助修建村屯道路、桥梁等。如团区委筹集12.5万元(包括实物折款0.8万元)扶持高堆村修建3条村屯路共2公里、资助贫困生40名、帮扶特困户、五保户30户。区石油分公司拨款15万元扶持长坪村修建一座漫水桥,为1100多名瑶族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4]下一页(三)群众参与,科学决策。

1、群众广泛参与制定村级规划。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村民全程参与了村级规划的编制。乡镇政府组织引导群众分析致贫原因,讨论脱贫对策,确定脱贫规划。在此基础上,选好选准扶贫开发项目。组织贫困农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脱贫项目,每个村的项目集中到1-2个种植养殖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由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以及受益群众商定并组织实施。

2、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我们组织贫困户参与项目的实施,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了饮水、沼气池、道路等项目建设。参与式扶贫增强了贫困户在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扶贫开发的责任心。

3、群众参与项目监督。各乡镇把实施的扶贫项目在村委会公开栏公示,增加透明度,把扶贫开发项目变成“阳光工程”,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四)创新机制,确保实效。我县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创新并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从而保证整村推进取得预期效果。

1、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按照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县抓落实,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我县明确了各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形成了县抓乡(镇)、乡(镇)抓村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2、健全项目实施运作机制。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库建设,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确定当年实施的项目计划,每个项目实施后均进行逐村逐户验收。

3、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一是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核手续,实行逐级和有关监督部门审核、审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现象的发生。二是项目管理责任制。扶贫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责任书中对项目实施的内容、质量、时限、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三是审计纪检跟踪制。从项目的申报、实施过程的监督到项目的验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参与,保证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按计划执行;四是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进村到户项目在村委会公开栏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贫困村贫困农户真正受益得实惠。

4、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4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为我县扶贫开发做了大量工作。

5、完善帮扶机制。县组织了县直机关单位帮扶首批和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五)加强督查,狠抓落实。为了促进“整村推进”工作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3-4次督查,重点督查部门职责落实情况、帮助措施到位情况、“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等情况。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全县形成了各方面关注、支持“整村推进”的社会氛围,广大群众投入扶贫开发的热情高涨,从而促进了“整村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效我县实施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产业开发、搞好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促进了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综合开发、全面治理的方针,在群众参与、集中投入、整村推进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开辟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扶贫开发的成效。我县首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共11个,这11个贫困村共有自然村285个(其中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276个)。2000年底,共有农户总数7634户,总人口29400人,总劳动力16486人。耕地面积23959亩,人均耕地0.81亩,其中水田面积19417亩,人均水田面积0.65亩。林地面积249304亩。2004年底尚有贫困人口(年纯收入924元以下)15686人,占2004年底总人口的30612人的51.24%,其中未解决温饱人口(年纯收入668元以下)3004人,占总人口的9.81%;低收入贫困人口(年纯收入668-924元)12682人,占总人口的41.43%。2005年11个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比上年增长11.22%,比全县平均增长水平高出1.75个百分点;2006年11个首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比上年增长17.68%,比全县平均增长水平高出6.15个百分点。2006年底,除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通过开发式扶贫全面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其中90%以上稳定解决温饱问题。11个首批村村委会所在地都通上了四级砂石公路和电话,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村级道路的占99.3%,通广播电视的占100%,11个村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1个村所有农户都用上了电,每个农户有稳固住房。村级小学校舍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生辍学率为1.5%。11个村18-45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7008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并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劳动力14643人,占86%。上一页[4]下一页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道路桥梁建设项目。在首批村实施道路建设项目53个,改扩建村四级路2条5公里,新建村屯道路42条108公里,新建桥梁9座292延米。总投资686.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8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1.2万元。这些道路的建成,解决了11个首批贫困村农户6145户23358人的行路难问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人饮工程项目。在首批村修建人饮工程8处,总投资104.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2万元,解决了贫困农户1045户4299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建设水利工程项目1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维修文圩镇双屯灌区大龙渠道。四是沼气池建设项目。在11个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沼气池753座,项目总投资12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5.7万元,群众自筹58.3万元,受益农户753户3112人。沼气池入户率达到33.6%,改善了贫困村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抓好重点产业开发,打牢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基础大力抓好覆盖贫困农户的桑蚕、木薯产业开发,把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和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产业化扶贫道路。2005年,在11个首批贫困村实施木薯种植项目,种植良种木薯7340亩,项目总投资41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5万元,群众自筹355万元,有贫困户3670户14500人受益,贫困户种植木薯人均增加收入115元。2006年,在11个首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实施桑苗推广项目,赠送桑苗给贫困农户种植,扩种优质桑园2000多亩,项目总投资145.4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6.42万元,有贫困户1500户6000多人受益,贫困户种桑养蚕人均增加纯收入200多元。2007年在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实施优质桑苗扶持项目,赠送桑苗给贫困农户种植,扩种优质桑园2000多亩,项目总投资10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万元,有1500户贫困户6000多人受益,贫困户种桑养蚕人均增收220多元。

第五篇: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一是领导到位。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三是督查到位。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检查验收到位。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下载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阳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村大会战工作草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凤山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促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县人大常委会......

    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2

    XX乡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2月21日) X村位于X县XX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下辖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17户,总人口1508人,农村劳动力1028人。全村耕......

    用整村推进打破扶贫开发瓶颈[最终定稿]

    用整村推进打破扶贫开发瓶颈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贫困人口共6.8万人,涉及8个镇,124个村,扶贫工作范围较大。同时,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

    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

    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 推进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2009—2011年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x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绿塘乡距大方县城西面37公里,地处东径109°19'至109°29',北纬27°0'至27°0......

    县2009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州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创新扶贫机制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

    冯瓴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霍邱县冯瓴乡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2011-2015年) 霍邱县冯瓴乡人民政府印制 2010年8月 霍邱县冯瓴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第一章 概述 一、区位和乡情 冯瓴乡位于霍邱东部......

    芳湖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汇报材料

    芳湖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代表中共芳湖村党支部、芳湖村委会芳湖村全体村民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 芳湖村位于黄岭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