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产动物疾病学材料
常见病多发病
一、病毒性疾病
1、草鱼出血病
1)病原体是草鱼出血病病毒
2)流行情况: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草鱼、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有发病 3)症状:病鱼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 4)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2.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3.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1.清除池底。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碘剂(PVP一I)60ppm药浴25分钟左右。3.加强饲养管理4.人工免疫预防。
5.药物防治
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病。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胰腺广泛坏死,病鱼作垂直回转游动后不久即死,死亡率高。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和鱼种,3、鳗狂游病:P143
4、腮腺炎病(螺旋病):传染性高,致死率也高
5、淋巴囊肿病
6、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
7、桃拉病毒病
二、细菌性疾病
1、烂鳃病 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淡水鱼类,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最宜流行的水温为28~35℃ 2)【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3)【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该菌以后,病变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4)【预防】:(1)彻底清塘。(2)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3)选择优质健壮鱼种(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5)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6)发病季节,每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7)
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柏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 l 次。(8)必要时,可用下述治疗用的任一种外用药全池遍洒1次。(9)鳃上如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杀灭鳃上寄生虫。
2、肠炎病 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疾病早期,除鱼体表发黑。食欲减退外,外观症状并不明显,剖腹后,可见局部肠壁充血发炎,肠道中很少充塞食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外观常可见到病重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从头部提起时,肛门口有黄色粘液流出,剖腹后,腹腔中有血水或黄色腹水。全肠充血发红,肠管松弛,肠壁无弹性,轻拉易断,内充塞黄色脓液和气泡,有时肠膜、肝脏也有充血现象。3)【流行情况】: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死亡率很高,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4)【防治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
3、打印病—腐皮病 1)【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此病在华中、华北较为流行,夏、秋两季流行最盛。4)【防治方法】:(1)搬运和亲鱼催产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2)漂白粉1~1.2ppm全池泼洒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3)用五倍子2~4ppm,全池遍洒。(4)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每kg鱼注射5mg,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4、赤皮病: 1)【病原】:萤光假单胞菌 2)【病症】: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呈现块状红斑,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子。病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发炎充血。3)【流行】:此病流行广泛,而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每当鱼种放养、牵捕或搬运时;由于鱼体受伤,病菌乘机侵入感染而发病。在寒冬季节,鱼体皮肤也可能因冻伤而感染此病。传染源是被污染的水体、工具和带菌鱼。4)【防治】
同细菌性烂鳃病
5、竖鳞病 1)【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2)【病症】: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腹腔积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向上,这样持续2~3d,即陆续死亡。3)【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鲤鱼。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殖区常出现,有两个流行季节:主要流行于4~7月鲤鱼产卵期,其次是鲤鱼越冬期。亲鱼因此病死亡率最高的可达85%。一龄以上的鲤鱼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此病的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4)【防治方法】
(1)鱼体受伤是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
(2)亲鲤产卵池在冬季要进行干池清整,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用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尾用药3~6毫克。
(4)每100kg水加捣烂的大蒜0.5ppm,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
(5)用2%食盐与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10分钟,或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6、疖疮病 1)【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病症】
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有时像把烂纸扇,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往往充血发炎 3)【流行】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数不多。主要危害青鱼。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出现。4)【防治】
防治方法与赤皮病相同。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抹浓的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膏消炎。
三、鳗鱼的疾病(细菌性)
1、鳗赤鳍病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 2)【流行】易感鱼类有鳗鲡、鲤、鲫等温水性淡水鱼;爬行动物的蛇、甲鱼及两栖类的蛙也易感;采用人工感染方法,哺乳动物的小白鼠、脉鼠、兔也有感染性。带菌鱼及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肠道感染。3)【症状】
病鳗的躯干和头部的腹侧皮肤、臀鳍发红,胸鳍也常发红,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全面明显发红,躯干背部、和背鳍有时也发红,但有时濒死的鱼仍只有轻微发红;病鱼不吃食,靠近池壁静止不动,有的头部向上,无力地“竖游”,多数在几天内就死亡。腹腔壁常有点状出血;肝脏由于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有时也可看到出血斑;脾脏淤血、肿大;当体表出血严重时,鳃、肝、肾、脾的颜色变谈,病鱼严重贫血 4)【预防】 同细菌性烂鳃病。
2、鳗爱德华氏病 1)【病原】
福建爱德华氏菌 2)【流行】
该病流行于高水温期(水温30℃左右),夏季为流行盛期。加温饲养,水温在20℃以上,则终年可流行。易感动物有鳗、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犁齿鲷、比目鱼、鲻鱼等 3)【症状】
鳗爱德华氏病的症状主要分为二种类型,一型以侵袭肾脏为主(较为常见),一型以侵袭肝脏为主,当然也有同时侵袭肾脏和肝脏的,但较少见。外表症状体色发黑,游动缓慢,躯干腹侧皮肤及臀鳍由于充血、出血而发红,严重时鳃贫血,此外还因病型不同而有所不同。肾脏型:肛门严重充血、发红,以肛门为中心,躯干部胀成丘状,甚至附近皮肤充血、出血,随之出现软化变色区,这一般为肾脏后部患病的病鱼出现的症状;如仅是肾脏前面部分患病,则外表往往看不出异常。
肝脏型:前腹部显著肿胀,严重时前腹部腹壁可有大穿孔,甚至腹部各处皮肤出血,出现软化变色区。斑点叉尾鮰及鲻鱼患病时,皮下还形成大肿块。4)【病理变化】 病鱼的肾脏、肝脏肿大、软化,形成许多脓疡病灶,并可合并成大病灶。病灶如在肝脏、肾脏的表层,则开口流出脓汁后,往往留下很大的洞穴,有时内脏大半溶解消失;流出的脓汁恶臭,附近的其他内脏、腹膜、体壁肌肉及皮肤也充血发炎、软化,形成转移病灶,以至坏死、解体、穿孔,引起败血症而死。肾脏型患者,菌随尿一同挑出,因而感染泌尿孔及肛门,引起发炎、充血。5)【预防措施】1.鱼池用100 ppm 生石灰或 20ppm 漂白粉清塘。
2.鱼种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15~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4.有发病预兆时,用下述治疗用内服药连续投喂3天。
5.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和用消毒。6)【治疗方法】1.外用药全池遍洒1~1.2 ppm漂白粉,或0.5~0.6ppm 漂粉精,或0.5~0.6ppm 优氯净2.内服药据韩先扑等(1989)报道,福建爱德华氏菌在试管内可被l ppm四环素、土霉素所抑制,考虑可将这些药拌在饲料中投喂。进行早期治疗。(1)每吨鳗用氟本尼考1~5g,均匀混入饵料投喂,连续3~5d。(2)每吨鳗用土霉素100g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d。
3、弧菌病 1)【病原】 创伤弧菌、鳗弧菌 2)【症状】 病鳗游动缓慢,皮肤粘液脱落,粗糙,起初为圆形出血点,发展为皮肤具白色隆起点,隆起边缘为红色,隆起内部化脓,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隆起破裂,露出腐烂病灶,病灶中央凹陷,溃疡自皮肤发展至肌肉,流出脓汁,大多病鳗肛门红肿,臀鳍充血,肠道发炎,肝脏色浅,具出血点,肾脏色深。3)【诊断】
凭外部症状即能确诊。4)【流行】
季节主要为夏、秋高温季节,一般发病水温在 28℃以上。本病主要发生于沿海,所用水源有一定盐份的养殖池,在福建省纯淡水鳗鲡养殖中未发现过弧菌病的流行。日本鳗鲡及欧洲鳗鲡均发生。5)【预防】 夏季避免使用含盐水源,高温期保持水质清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5天左右1次)。6)【治疗】将池底及池壁清洗,大换水后进行下述处理:
(l)优碘灵 1~2 ppm全池泼洒,6小时后加土霉素 15~20 ppm 浸浴24~36小时(2)高锰酸钾 1.5~2.5 ppm全池泼洒,3~4小时后大换水,(3)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有效氯浓度达0.2~0.3 ppm,连续泼洒2~3天。
一般抗生素处理后,需连续进行含氯消毒剂处理2~3天。饵料添加抗生素,磺胺类等,连续投喂5~7天。如:用盐酸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100克,连续用5天。
4、脱粘病 1)【病原】
非01群霍乱弧菌
2)【流行】本病自95年开始于欧洲鳗鲡流行,至96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主要流行于春夏两季,秋季发病率降低,冬季几乎不发病。与红头病相似,在引进欧洲鳗鲡试养前,日本鳗鲡未见病例,而近年日本鳗鲡亦有本病发生。主要发生于选别鳗鲡后3~5天,传染速度快,往往于l~2天内感染全池鳗鲡30%以上。引起死亡率较高,且不易治愈,病情拖延时间较长,一般经半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恢复。3)【症状】 病鳗体弱,于池边水面或水底顺水或逆水缓游,严重时吊挂于饵料台。体表粘液斑块状脱落,粘液脱落处色变,使鳗鲡体表呈花斑状,病灶形状为圈形或椭圆形,病灶主要发生于体侧,常伴有胸鳍、臀鳍充血现象,随着病情发展,斑块状病灶处溃疡,中央为白色,周缘为红色,严重时头部顶端发红,吻端溃疡,鳃丝水肿,色淡。本病后期常伴有严重烂鳃症状。内脏器官胆囊肿大,肠道一般无食物,肾脏色深。4)【防治】
操作鳗体时动作要轻,勿使鳗体损伤,并将鳗鲡放至与选别前相似水质养殖。
食盐 3~5‰ + 复合中药煎汁 + 法拉乃司3~5ppm,每日换水1/3左右,添加食盐保持盐份3~4‰ + 复合中药 + 法拉乃司3~5ppm,连续3天,3天后,使用优碘灵1.5~2.5ppm + 土霉素20~30ppm,连续2天后大换水,含氯消毒剂连续处理2 ~ 3天。
四、甲鱼的疾病
1、赤斑病: 1)【病原】 鳖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症状】
病鳖表现出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敏感性降低,体驱消瘦。不摄食或摄食甚少,行动较迟缓,常钻入泥中休息,随后颈部皮肤呈带状充血发红,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成烂斑,舌尖充血发红,一只眼或两眼失明,口鼻流血,不久在上岸晒背时死亡。病鳖尸体消瘦、背甲部溃烂,腹甲部有红斑或烂斑,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点状、斑状或弥漫性出血。有的消化道粘膜充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脏肿大。
2、疖疮病 1)【病因】(1)致病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等产气单胞菌属细菌(2)饲育环境的恶化所致(水质、残饵)。2)【流行】 水温15℃以上的时间,鳖即可出现此病,呈现慢性死亡。在温室中的鳖一年四季亦受到此病的危害,尤其是每年的3~5月。该病可引起大量死亡、感染及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鳖则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3)【症状】 发病时,首先可见到病鳖的颈部、背部靠裙边处,四肢基都(主要是前肢基部)或裙边腹缘以及背、腹甲、四肢等处有一个或数个芝麻大至黄豆大的疖疮(稚鳖期直径仅为1~2mm)。随着病情的发展,疖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可压出黄色颗粒状或脓汁状的内容物,有的黄色颗粒易压碎或放入水中自行分散为粉状物.随病情发展,内容物可逐渐自行散落,留有一个空洞,成鳖可见此症,幼鳖一般末到此时病鳖大多已死亡。疖疮出现后,病鳖全身不安、不摄食,活动减弱或静伏食台,体质逐渐消瘦,最后头不能缩回,眼不能睁开、衰竭死亡。有的病鳖,则因病原菌侵入血液,迅速扩散,呈急性死亡。病鳖尸体消瘦,头颈及四肢伸出,体表有特征性的疖液,腹部和颈部皮下胶胨样浸润,肺充血,肝脏黑暗或深褐色,轻度肿大,胆囊肿大,脾淤血,肾充血或出血,肠道空虚有丝状充血,体腔有较多量液体。
3、白底板病
1)病因】该病是目前成鳖养殖中常见病,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所谓“白底板”即鳖失血(或称贫血)、腹甲呈白色,故是一种外观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是由缺血、贫血引起。
2)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腮腺炎病型:由于肠内大出血的原因,血液集中到肠内,致使腹甲呈白色。此部分内容见前面所述。
2.无血型:解剖后,内脏严重贫血,心脏呈粉红色,肝呈青灰色,内脏解剖可见,象用水洗过一样、无血。这种类型主要是鳖长期慢性失血所造成的。该情况最常见的是由于鳖胃肠出血,长期便血所致。另外疖疮、咬伤、脚腐烂也会有此现象发生,但数量不多。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病 1)【病原】:普通变形杆菌
2)【症状】:是近几年发生的疾病。患病鳖以场内同批中的大鳖为最早。病鳖外观体偏厚,可见“白底板”,内脏解剖、可见明显的胃肠壁(尤以胃与肠的交界处)溃疡点,形状一般为椭圆形、大小不等:胃、肠内出血,后肠或鳖肠内具凝固的血液;靠近肛门处为黑色血块。胃肠壁(尤以胃、肠交界处)穿孔、胃肠内物流出肠道污染及腐蚀内脏。
3.腹血型:鳖外观体较厚,有浮肿感。腹甲呈白色,解剖内脏,腹腔内有大量血水流出。该种情况主要是肝、肾的病变,而肝、肾的病变主要有气单胞菌的感染、饲养环境中有毒气体过多、水质较差的中毒、饲料营养不全和长期不合理、大量使用药物等均可带来肝、肾的功能障碍。若是气单胞菌的感染,可以采用鳖”红脖子”病的治疗方法,若是中毒等引起肝、肾问题,则难以治疗,应改良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饵料,并保肝护肝,加以调理。3)【流行及危害】 “白底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该病在成鳖养殖中危害大,应引起重视。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呈现慢性死亡,若该情况严重,则胃肠溃疡迅速转为穿孔,鳖急性发病;若病情发展较慢,则溃疡处长期出血,即胃肠出血,便血(靠肛门处具硬黑色血块),甲鱼呈无血型,胃、肠壁亦失血呈纯白色。
因“白底板”病鳖贫血、缺血,故应在治疗中增加鲜鱼、猪血、青菜、继生素C,并适量添加硫酸亚铁内服5—10日。
五、真菌性疾病
1、水霉病:
1)【病原】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2)【病症】: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向内生长的内菌丝深入鱼的皮肤组织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鱼卵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3)【流行情况】:水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以及排卵和排精后的亲鱼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水霉病属继发性感染,不能感染健康鱼体和正常的鱼卵,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当鱼体受到寄生虫、细菌、病毒感染后,加上各种操作、运输等引起外伤,反复用药或伴随性成熟而来的上皮组织发生变化时,水霉菌才得以着生,死卵或未受精的卵容易着生水霉菌。虹鳟鱼卵孵化时间较长,遭受水霉病较严重。发病水温主要在18℃以下。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2、白斑病 1)【病原】 由毛霉所引起,又称毛霉病 2)【症状】 这种霉苗寄生于鳖的皮肤上,鳖甲、四肢、颈部及尾部等身体各部分的皮肤上都能寄生。患该病后,鳖甲上均产生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坏死、变白、逐渐脱落,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稚鳖患该病后死亡率较高,成鳖患该病后,由于鳖甲表皮出血,外观不雅而降低了商品价值。诊断此病,可将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是否在甲壳裙边上有白斑状的病变,可初步诊断,3、镰刀菌病 1)【病原】:镰刀菌 2)【症状】感染本病的对虾,体色通常转暗,活动能力变弱,多静伏于池底。在高倍镜下观察时鳃丝内充满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者有时外逸在鳃丝的顶端,呈花簇状排列。严重感染时鳃丝萎缩,呼吸受阻,死亡率可高达90%。镰刀菌还可产生真菌毒素,使宿主中毒死亡。3)【流行情况】 镰刀菌是甲壳类的一种危害很大的病原。其宿主种类和分布地区都很广,各种对虾和龙虾都可受感染,淡水的罗氏沼虾甚至鲤鱼都可感染,但斑节对虾对它有抵抗力。此病是一种慢性病,养成的对虾尚未发现此病。美国的加州对虾对此病最为敏感,感染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0%,其次为蓝对虾和万氏对虾。镰刀菌为一种典型的机会致病茵,即对虾由于受伤、摩擦、受化学物质或其他生物的损害后,病原才趁机侵入。
六、寄生虫性疾病
1、原虫性疾病
1、常见的鱼类寄生粘胞子虫及其引起的鱼病:2.1四极虫属 2.2 两极虫属 2.3
球孢虫属 2.4 粘体虫属 2.5 旋缝虫属2.6 碘泡虫属2.7 尾孢虫属 2.8 单极虫属
2、由纤毛虫引起疾病 1)斜管虫病
【病原】鲤斜管虫 【症状】 病鱼体表、鳃部有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组织破坏,呼吸困难。
【流行】 此虫在国内报告寄生于多种淡水鱼类的鳃、皮肤、鼻腔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幼鱼及种苗更甚。适宜水温为12~18℃,8~11℃。【防治】 用8ppm硫酸铜浸洗鱼种30min。发病时用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效果良好。2)车轮虫病
【病原】
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蝶形,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口面,相对而凹入的一面为反口面(后面)。口面上有向左或反时针方向旋绕的口沟,与胞口相连。口沟可绕体180~270度(小车轮虫)、330~450度(车轮虫)。口沟两侧各着生1 列纤毛,形成口带,直达前庭腔。胞口下接胞咽。伸缩泡在胞咽之侧。大核马蹄形,围绕前腔,亦可为香肠形。大核一端还有1个长形小核。反口面具有后纤毛带。其上下各有较短的上、下缘纤毛。有些种类在下缘纤毛之后,常有一膜,谓之缘膜,透明。反口面还具有齿环。齿环由齿体构成。齿体似空锥,由齿钩、锥部、齿棘三部分组成。但由于虫种的不同,其结构有较大的变化。此外尚有辐射线。这些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有分类上的意义。
【流行与危害】
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有20多种。海水鱼类的车轮虫据Lom(1984)的统计有近70种,它们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及海水鱼的体表、鳃以及鼻孔、膀胱、输尿管等处。可引起鱼苗、鱼种致病,死亡率有时很高。适宜水温20~28℃,一年四季均可见。
【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鱼因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在体部、鳃部形成一层粘液层。因此,可在这些部位见到鱼体上有一层白翳(在水中较为明显)。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预防与治疗】 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放养密度。放养前用8 ppm 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鱼种15~20min(15~20℃)。这些措施对预防车轮虫病是有效的。
治疗:可采用下述方法:①用0.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效果不错;
②国外用1.5%~2.5%食盐水浸洗病鱼30~50min,重复2d。也有用1/5000醋酸浸洗30~50min;或1/4000福尔马林浸洗30min。4)小瓜虫病
【病原】
多子小瓜虫
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
【症状与病理变化】 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坏死。寄生于鳃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病鱼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产生坏疽性崩解。还可侵袭眼角膜,引起眼发炎,变瞎。【流行与危害】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徊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都能寄生,但主要危害鱼种。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
【预防与治疗】 小瓜虫在不良条件下可形成包囊,故鱼种放养前,鱼池一定要用石灰彻底清塘。鱼种放入时,如发现有小爪虫,可用200~250ppm的冰醋酸洗浴15min,或用0.3ppm的孔雀石绿浸洗2 h。发病之后,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如建议采用0.05ppm的孔雀石绿和25ppm的甲醛混合液处理,l 日2 次。也有用次甲基蓝或食盐处理的。5)隐核虫病 【病状】病鱼的皮肤和鳃由于虫体的寄生而受刺激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患者体表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和白色膜囊将虫体包住,肉眼看去在鱼体表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故有海水鱼“白点病”之称。【病原】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鱼小瓜虫”。
【流行情况】隐核虫可寄生于多种海水养殖鱼类,流行地区广,世界性分布;高密度养殖池塘和网箱以及水族馆最易发生。虫体的繁殖最适水温为25~30℃,所以夏季发病严重。【治疗】①淡水浸泡病鱼3~15分钟、再移入含有盐酸奎宁或氯化奎宁(2.5~3.5ppm)的海水溶液中养殖。②醋酸铜全地泼洒,使池水成0.3 ppm。③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ppm。④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成25~30 ppm。
第二篇:动物疾病
关于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中文系 年级:2011级 学号:2114051658 姓名:唐海兰
2013/7/17
人畜共患病——狂犬病
【摘要】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潜伏期长短不同,一旦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
【关键词】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症状;防治;人畜共患病
Zoonotic--rabies 【Abstract】Rabies is also called mad dog disease, rabies, is acute, contact with people and animals caused by rabies virus is a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CNS infection.All warm-blooded animal can infect.People mainly through the rabies virus carried by dogs, cats, wolves, rats and other carnivorous animal bites or scratches and infection.Latency of different, once the outbreak, cannot be cured, early prevention, a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 word】Rabies;pathogen;Epidemiology;symptom;prevention;zoonosis 【正文】狂犬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据WTO报告,目前在全世界有87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人感染后的死亡率几乎达100%。人狂犬病遍布我国大陆地区。据报道,我国1950~2004 年间因狂犬病死亡的有10.2万余人;期间出现5次流行高峰,间隔约10年。在近30年,由于加强了对狂犬病危害性的宣传和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狂犬病死亡数比感染发病数低。
本文主要从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症状、病变和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狂犬病的相关知识,突显出狂犬病防控的重要性。
一、病原
狂犬病病毒因为形状像子弹而被定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成4个血清型,6种基因型。1型狂犬病病毒是主要感染人类的病源,基因型2~6 型非常罕见。
二、流行病学
野生动物(狼、狐狸、浣熊、野狗等)是本病原的自然储存宿主,犬、猫是其中间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易感的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动物,2 如蝙蝠等。猪、牛、羊等家畜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有7个基因型,其中6个基因型来自于蝙蝠。
1、传染源
⑴患狂犬病的动物及患狂犬病的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 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禽类则不敏感, 但鸡、鸭、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 只是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 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只有29%可以出现神经症状, 其中许多鸭子仍能存活。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在患狂犬病人的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 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 但应引起注意, 因为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⑵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其他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 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
2、传播途径
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被带毒动物咬伤或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患病动物主要经唾液腺排毒,也可经损伤的皮肤、伤口粘膜传染。另外,经呼吸道及口腔传播也已得到证实。人与人之间通常不能传播该病,以散发性流行为主。
3、流行病学特点: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春、夏、秋季是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最高的季节。春秋季节温度适宜,人外出活动机会多,易与犬等带毒动物接触。并且春秋季节也是犬的发情高峰季节,与带毒犬易受惊吓、刺激而咬伤人及其它家畜有关。
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在所有病例中由犬引起的占85%~95%,由猫引起的占4%左右,野生动物(狼、狐狸、蝙蝠等)引起的不到3%。
犬免疫覆盖率低是我国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狂犬病的发生还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和季节性,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患者较多、男性较多、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在温暖季节这些人的户外活动较多,与犬接 3 触机会多,增加了被咬伤感染的机会。狂犬病主要流行农村地区,发病以农民为主,其中以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青少年儿童多于成年人。我国城市宠物犬及猫免疫覆盖率较高,农村较低。
三、发病机理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
四、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期一般为1~3天, 有时可达7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呼吸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常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高达39~40℃。此期一般为1~3天。
3、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痉挛逐渐停止,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
五、病变和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一般不易诊断。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则不难诊断。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4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不发烧,遇水咽喉肌肉不痉挛,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但破伤风潜伏期短,为6~14天,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身痉挛等典型症状。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持续时间也短。
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期的症状相混淆,但无咬伤史,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此外,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
六、防治措施
1、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
2、建立以畜牧兽医防疫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防疫体制。
3、经常性的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进行妥善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特别要教育孩子, 尤其要看管好幼儿, 不要与狗和其他小动物接触。做到养犬必免疫,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
5、人被患有狂犬病或可疑的犬咬伤后,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一洗、二挤、三消毒。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的挤压伤口,排空,挤净,然后用碘酒、75%酒精、紫外线或碱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狂犬疫苗。伤口较深且离头部较近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毒血清,有条件时也可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被狂犬咬伤的家畜一般予以捕杀,以免危害于人。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剥皮吃肉, 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干裂的手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而被感染发病。
6、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养宠物法规。目前,养宠物狗猫已成为大陆地区的一种时尚,相关部门应制订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并严格管理。
7、正确使用抗血清。抗血清与狂犬苗同时使用,尽量多用于伤口浸润注射,不得增多剂量。只能一次,不应多次注射,不应提早于疫苗注射,可以在疫苗注射7天后注射。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较广泛 ,发病地区日益扩大,病例 5 数上升,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预防狂犬病。【参考文献】
[1] 宋淼.狂犬病的危害与防制对策.医学动物防制,2009,25(6):424-425.[2] 俞永新.中国预防控制狂犬病降低发病率的思考.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91-398.[3] 罗明,张茂林,涂长春.我国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2):186-190.[4] 宋淼,唐青,许真等.中国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 2006,27(11):956-959.[5] 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中国医药出版社,2001,10:127-142.[6] 张刚,王家元,施文宝等.犬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产生及影响因素的测定[J].中国兽医科技,1997,27(9):21-22.6
第三篇:水产疾病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5.摇匀后置32℃恒温水浴锅灭活72小时 6.封口贴标签,4℃冰箱保存
一、名词解释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5.摇匀后置32℃恒温水浴锅灭活72小时 6.封口贴标签,4℃冰箱保存
第四篇:水产动物病害学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发病的原因:A,病原的侵害;B,非正常的环境因素,C营养不良D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E机械损伤
3.水产病害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
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 及水色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安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生态环境
6)操作细心
7)经常进行检查
8)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防止病原传播 9)订立和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10)药物预防 11)人工免疫 12)德育抗病力强的苗种
4.病毒的增殖复制步骤:吸附、穿入和脱壳;增殖;装配与释放 5.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6.病毒的致病机制: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 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7.细菌的生长繁殖: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 8.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作感染、消化道感染
9.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 10.四类型: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毒毒血症 11.什么是真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真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性中毒
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 13.寄生生活的起源:由共生方式到寄生,由自由生活经过专性寄生到真正寄生。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15.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
16.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分化学因子的影响,季节变化的影响,人为因子的影响,密度因子的影响,散布因子的影响
17.免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18.免疫细胞的种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这5种的功能了解
19.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的物质
20.构成抗原的条件:异物性、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物理性状 21.抗原决定簇(AD):是存在于抗原物质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也称表位 22.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3.抗体Ab:是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刺激后,由分化成熟的浆细胞 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24.免疫球蛋白 的生物学活性: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休、调理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
25.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都是细胞防御和体液免疫 26.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是如何?
27.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8.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
29.包括以促进动物生长、系列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畜牧业、水产业及生产的一类物质,研究药物全部知识的科学称为药物学
30.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内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蓄积过多导致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加重而产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31.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吸收:指用药部位运转到血液的过程 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分布
代谢:多数药物在体内会经过氧化,还原、分解或结合等不同方式进行转化,使药理作用减弱或消失
排泄:排泄是药物的最终消失方式
32.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为消除半衰期 33.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引起的坏死 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变性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34.代偿种类: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 35.创伤愈合的一期、二期特点:
一期: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少,没有感染伤口。伤口炎症反应轻,血凝块少,愈合时间短,形成疤痕小
二期:创伤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口多开,坏死组织多,出血较严重,伴有感染和明显炎症。愈合时间长,疤痕较大
36.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操作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37.炎症原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子、异常免疫反应、炎症的结局:痊愈、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 脓毒败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菌血症
38.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易感细胞 发生异常的反应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39.第 112页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0.鳜鱼虹彩病毒:病原体: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41.对虾白斑症病毒:病原:白斑症病毒
42.打印病:又名腐皮病,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症状:鱼种和成鱼患病的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鳍基部,极少数在身体前部,亲鱼患病没有固定部位,全身各自都可出现病灶。初期下层肌肉出现红斑,后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浓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43.草鱼出血病,病毒为呼肠孤病毒。
有以下三种情况: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
流行季节在6月下旬到9月底,水温20-33度,最适水温为27-30度,流行地区广。
诊断方法: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用浓度20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或10PPM漂白粉精消毒……
2)使用含氯消毒剂 3)加强馒头管理,进行生态防病,定期回流清水,泼洒生石灰
4)人工免疫预防:用草鱼出血病疫苗进行人工免疫预防本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浸泡法和注射法)43.车轮虫病特点
症状:主要寄生在大大鲵幼体的皮肤和鳃上,以吸取其皮肤和鳃的组织细胞为营养,从而扣件皮肤和鳃组织。幼体鳃丝肿胀充血,黏液分泌过多时,影响呼吸和生长。大量感染时身体消瘦,生长减慢,流动迟缓,摄食不良,体表充血,重症者可造成死亡
预防:用浓度3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8小时后换注新水 治疗方法:用浓度30毫克/升的冰醋酸全池泼洒
用浓度0.7毫克/升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用100平方米的楝树新鲜枝叶5千克,煎煮后全池泼洒
44.九江头槽绦虫的生活史: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5个阶段。
第五篇:水产养殖—大黄在水产动物疾病上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以养为主”是我国渔业产业的最大特色。但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多的同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4—10月我国水产养殖业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6亿元(陈爱平)。由于病害频发,渔药的滥用和误用也随之发生,这样,一方面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降低了食品的安全及耐药病原体的产生,直接威胁着人类与动物生命或健康。因此渔药的安全使用和无公害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中草药起源于中医和中兽医,是种“绿色渔药”,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疗效好等优点,既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也不易像化学药物那样给水产品带来残毒等副作用,且具有对有机体双向调节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采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对发展无公害养殖,开发绿色食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黄是目前经常使用的中草药之一,下面简介之。
1、简述
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隶属蓼科植物,产于四川、湖北、陕西、云南等省,生于大山草坡上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的地方。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以根及根状茎人药,采集时间为秋末冬初叶枯萎时,或次春发芽前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成瓣状或段状,干燥而成。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淤、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作用。每kg大黄加20kg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它不能与生石灰合用,否则会降低药效。过去我们常将其与一些违禁药品(如硫酸铜,因大黄与其有协同作用)联用,现在应该杜绝。
2、抗细菌病
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在试管中均有抗菌作用。龚珞军、高志慧等曾分别
采用钢环法和试管法研究了大黄、乌梅、五倍子等五种中草药对河蟹腐败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五种中草药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该菌均有杀灭作用。
防治草鱼“三病”时用地锦草、铁苋菜、水辣蓼、柳树枝叶、松树叶、新鲜马尾松叶、黄连须根、板蓝根、蓖麻叶秆、“三黄粉”及菜油与生姜合剂效果显著,用大黄或乌柏叶干粉可有效治细菌性烂鳃病。
3、抗病毒病
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危害较大,发病面较广,且医治较为困难。大黄具有清热凉血、祛暑散瘀,清血肝热,泻下破瘀,清肿解毒之功效,同时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
梁长辉在治疗草鱼出血病时,每100kg鱼用大黄、黄芩、黄柏各0.5kg混合煮沸后取汁加0.5kg食盐,并且趁热混合面粉拌饲料投喂,发现第二天病情好转,第四天死鱼减少,第五天无死鱼。
4、免疫作用
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和方剂在医学上及兽医学上已被证实具有增强机体抗病力的功效,目前在水产上已有一定的应用或理论研究。据李连达报道,大黄素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钙离子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适量的大黄素可改善幼龄动物的免疫力低下。黎巧临(2002)报道,用海藻多糖、大黄、黄芪、连翘等配制成的复方中草药药饵投喂河蟹后,通过检测河蟹的血细胞吞噬活性、血清凝集效价及血清杀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证实能显著提高河蟹机体的免疫功能。蔡中华等研究了黄连、大黄、无花果及花粉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其结果显示,除无花果外,黄连、大黄及花粉都对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另据陈孝煊、吴志新等报道,用1%的大黄和黄连拌饵投喂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均能增强其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在克氏原螯虾还显示了对活弧菌攻毒有很好的免疫保护率,说明大黄和黄连可以增强两种整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5、常用配方
(1)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
(2)每亩鱼池水面可用大黄500g,放入10kg氨水或将碳酸氢铵兑成的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取药液全池泼洒,使药液在鱼池水中的浓度,达到3mg/kg,几天后,即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
(3)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2.5—3.7ppm,可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和白头白嘴病
(4)六合剂:①大黄300g②敌敌畏200g③漂白粉500g④小苏打300g⑤食盐1000g⑥敌百虫100g。
100kg鱼,用六合剂3kg,2--3次/天,3—5天一个疗程,可防治细菌性肠炎。
(5)治疗病毒性出血病为主的细菌性烂腮和肠炎、赤皮病等并发症鱼病,每万尾鱼种可用研碎的大黄、捣烂的鲜大蒜和食盐各500g,拌入到适量的精饲料中投喂,连喂3—5天,同样能够治愈。
(6)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
100kg鱼①三黄粉0.5kg②9.0kg麸皮③3kg莱饼④0.5kg食盐。每7天一个疗程,可治疗鱼出血病、胰腺坏死病。
100kg鱼可用三黄粉(大黄250g,黄柏150g,黄芩100g),加食盐1kg,用水和匀,拌人面粉,将其粘在嫩草上晾干,再投入鱼池中喂鱼,连喂5—7天,可治愈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7)100kg鱼每天用0.5kg大黄、黄柏、黄芩、板蓝根(单用或混合用均可),再加0.5kg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可治疗草鱼、青鱼出血病,如再加抗菌药,效果会更好。
(8)每50kg鱼,用大黄150g+黄柏150g+黄芩150g+地榆100g磨成粉末,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可治疗草鱼出血病。
(9)另外,大黄等中草药拌饲对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