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

时间:2019-05-13 05: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

第一篇: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第二篇:论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办法

论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办法

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学号:14490113 姓名:杨影

摘要:作为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洞庭湖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发展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实现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洞庭湖;环境现状;治理方法

正文

作为第二大淡水湖的洞庭湖,各个地方来水,如松滋、藕池、调弦分泄长江, 汨罗江登小河流也汇入洞庭湖,经湖泊从城陵矶流进长江,水域环境复杂。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一步步变差是由人口增多,资源被开发,环境被改变等问题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洞庭湖面积缩小,调节周围生态环境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不断出现。专家们对洞庭湖考察探究,讨论和分析。贺建林[ 1] 等专家指出洪涝灾害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是影响洞庭湖的关键所在。张人权[2] 等分析后指出:长江中游盆地已经被认为严重改变,成为半人工半自然的环境,近些年依然没有缓解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洞庭湖将可能变成纯过流行湖泊,很多重要分段将会高过地面,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显然,人类必须与环境共存,改造自然是人类发展的不二途径。人类只有将发展与环境保护恰当结合,自然资源的开发才能合理进行,水土资源的发展才能得以持续进行。洞庭湖生态环境现状.1 洞庭湖演变

洞庭湖地区的地貌为碟形, 中间向下凹,旁边是丘陵.据考证,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湘水与澧水同时汇入长江,而资、沅2水则在汇合处形成一个面积较小的洞庭湖地方后合流入江, 随即,由于长江洪水位升高, 洞庭湖后来发展壮大.公元222~285 年, 荆江两处地方溃决, 洞庭湖在长江水的灌入下与青草湖相连,面积因此扩大。云梦大泽逐渐消亡后, 洞庭湖进一步扩大其面积。明清时候,荆江水位还在抬高,洞庭湖的发展到了历史巅峰,雍正年间洞庭湖达到历史最大面积。清末,湖水形成四口分流,泥沙进入洞庭湖后淤积在此,面积因此缩小,人工围垦更是让面积骤减,至今洞庭湖面积已不足三千平方千米。.2洪灾加剧

洞庭湖目前出现的问题是频繁的洪水灾害,严峻的防洪形势来源于湖水的容量逐年变小,调节能力日益下降,同时,某些地方汛期时水位偏高,洞庭湖泄流能力不足,因此无论哪个地方来大水,都会在湖区形成高洪水位,并且持续不断。如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2 年洪水.洞庭湖连年受到水灾的冲击,局面无法控制,湖中泥沙堆积,不能及时排除,这又导致水位上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据统计,1949年以来的五十多年年中,有四十多年发生洪水灾害.1954年长江大水,3万余人因溺水,疾病不幸遇难;1996年,因水资源灾溃垸144个, 数百亿元在此次灾难中化为乌有,60多万人被困在防洪大堤,生活极其不便,长达数月之久。此外高水位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由20世纪60年代的平均20 d,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的31d,进入20 世纪90 年代达到60 d.1998 年洞庭湖水位达到29d,超过1954年历史最高洪水位,且水资源多次出现“小水大象及水洪峰遭遇后果更是难以设想.洞庭湖调节能力继续在下降,汛期调蓄量不得不增加,而湖水外排难度极高,洪水只进不出,损失逐年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1.3涝、渍灾害加剧

涝、渍灾害的加剧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泥沙淤积在洞庭湖内无法排除,由此导致河床抬高,湖区田面高度相对下降,由此导致垸老天低局面的形成,地下水也因此抬高了水位。一到汛期垸外水位高,垸内排水困难,于是导致灾害。地下水位上升同时诱发了另一个问题,稻田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面积不断扩大.因此涝、渍发灾害同样威胁洞庭湖区.据统计[3] ,湖区有60 %潜育化稻田,即相范额当于3.02×99km2左右.每逢夏季,洞庭湖地区大多数时间地下水位不超过25cm,因此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相互作用, 肥力下降,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了整个农业生态。2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洞庭湖的生态和长江流域的整体生态状况密不可分,长江流域地貌奇特,环境特殊,加上不合理的活动使得该生态系统稳定性极不稳定,极易发生不良改变。长江地区的树木生长茂盛,植被覆盖率较高,长江中游河流含沙量因此很小[5].但随着人类的破坏,森林覆盖率骤减,至今仍没有改善[6]洞庭湖水资源进入衰退阶段显然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由于长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水土流失, 宜昌站地方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达4.98×99t.据1956 ~ 1998 年实测资料统计[ 7] , 洞庭湖多年平均入湖沙量1.535×91317t ,其中荆江4口入湖沙量1.65×99t ,占66.2%,4水入湖泥沙量0.301×108t ,占16.3%,而城陵矶多年平均出湖沙量为0.512 ×104t,仅占入湖泥沙总量的22.3%,淤积在湖内的泥沙每年为1.306 ×108 t ,占总入湖量的79.1%.全湖1952~1995年平均淤1.1m淤高速率为2.458cm/a.其中1952 ~ 1975 年平均淤高0.44m ,淤高速率为2.87cm/a;1975~1995年平均淤高0.5 m,淤高速率为2.38,cm/a.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生态状况,水沙结构、湖区泥沙输移规律, 同样也引起了下游水沙条件变化, 1967 年、1969 年,中洲子和上车湾两处地方人工裁湾,沙滩子在三年后又发生自然裁湾.湖泊面积这一点成了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关键,处理好泥沙问题,才能减缓洞庭湖的衰老速度。治理办法

3.1为调节汛期洪峰,应在长江及上游修建水库,下游的水沙条件同样需要改善,以此减轻下游的水沙灾害。长江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善了洞庭湖的水沙问题,洞庭湖应借助三峡水库,调节好江水湖三者的关系。

3.2洞庭湖区错综复杂导致行洪能力减弱,防洪堤线长,解决此问题应当整治疏浚河道,平垸行洪,.湘、资、沅、澧四条河道必须加大力度整治,扩大其行洪能力。

3.3防洪、航运、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与湖区的治理息息相关,应当综合考虑,抓基础,依照发展趋势整体改善环境。结论

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已经给洞庭湖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水土流失,水沙灾害,洪涝灾害,水质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依附于自然,倘使继续如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从即刻起合理开发和利用洞庭湖的资源,并且通过修建堤坝,整治河道,规划垸区等途径来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贺建林.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对策[J].四川环境, 2001(2):55-58.[2]张人权,梁杏,陈国金,龚树义.长江中游盆地地质环境系统演变与防洪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1):104-111.[3]卞鸿翔,龚循礼.洞庭湖区围垦问题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85,40(2):131-139.[4]张光贵洞庭湖演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探[J].重庆 环境科学,1995,11(1):49-52.[5]陈世俭,吴显欣.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的治水策略与可 持续发展[J].自然灾害学报,1999(3):7-12.[6]李义天,李荣,邓金运.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 洪影响研究[ R].武汉:武汉水利水电大学, 2000.[7]郑亚慧.荆江与洞庭湖关系研究及防洪对策探讨 [D]武汉:武汉大学,2001.[8]方子云 邹家祥.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怀远县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精)

皖西学院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怀远县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 作者姓名:王浩然 导师姓名:李典友 作者学号: 2011011817 怀远县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

姓名:王浩然学号:2011011817 指导教师:李典友

摘要:为切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改善我县城乡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当前开展的“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对我县进行一系列的环境治理。由于怀远位于淮河旁,故水资源丰富,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也是很多。因此重点介绍水这一生命资源的问题。

关键词:怀远县;水资源问题;生态保护;淮河;1.引言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1.怀远县生态现状概述 1.1 自然资源条件

怀远县位于皖北、淮河中游,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39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7万人。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水陆交通发达。县城坐落于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汇合处,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与225省道和合徐、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现存水资源利用问题 2.1 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

淮河|、涡河是怀远县城市饮用水水源,以粪大肠菌群超标为表征的水质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监测表明,饮用水源地的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氨氮,溶解氧粪大肠菌群三项指标。虽然随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的推进,近几年饮用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但目前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问题,特别在丰水期上游污水下泄对水源地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1.1受上游支流污染物汇入影响 2.1.2缺乏联动管理机制

怀远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口均位于取水口下游,因此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受上游淮河淮南段几涡河,茨淮新河水质影响。因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的水域管理涉及多个单位,属于多头管理,造成管理不明确,难以有效管理。因此,需要上下游水环境管理协调控制,更需要多个部门协同管理,建立水源地联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2.1.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较低

怀远,淮南乡镇生活污水,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村庄排水多是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处理的污水就近排入沟渠,河道,最终流入淮河及主要支流,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大。

2.2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巨大挑战

2.2.1工业污染防治压力加大

根据“十二五”的经济预期年均增长,工业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突出,这必定将给工业污染控制带来较大压力。如何实现工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将成为重要问题。

2.2.2城镇,乡镇生活污水快速增长

怀远加快城镇化进程,现有打的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其相应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急需投入建设,有些减排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善。

2.2.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居住环境有待改善。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空白,乡镇生活污水多通过暗渠,排水沟直接排放,大量没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稻田和沟渠。污染水源和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大,而且利用率较低。大量农药随地表渗入地下,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

3.怀远县水污染整治措施

从2014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县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力争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使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治理机制逐步健全,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城乡环境整洁、风貌品位提升、日常管理有序、居民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

3.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染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业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入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立节水型工业。

3.2 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有效削减排污总量

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所有的污水处理厂要配套脱氮工艺,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再生水利用统筹考虑。鼓励企业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

3.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达标率

全面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严格依法执行排污口的关停,垃圾清运处理,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4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协调林业,水利等部门,保护好区域内的植被林草,湿地,减少水土流失。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处理好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强生态功能。并有计划的开展河道清淤。

3.5有效利用水利工程,增加淮河水环境容量,改善水污染状况

水资源短缺导致环境容量不足和生态环境用水无法得到基本保证是淮河流域怀远段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湖泊洼地在汛期蓄水,缓解干旱年份水压力,针对闸坝众多的现状,积极开展流域内水质水量联合模拟与闸坝调控技术研究。

4.污水治理总结

坚持县级统筹、因地制宜,结合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水设施建设,鼓励引导乡镇采用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多种污水处理方式,确保污水有效处理,力争到2016年底,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以上。加强污水设施建设,重点加快龙亢经济开发区、涡北新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及乡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污水管网的系统性和净化处理能力;加强已建成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进

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和排放标准。(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财政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区

完善公路穿集镇路段的排水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交通局、县公路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财政局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中心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美好办、县环保局、县农委、县财政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区稳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到2016年底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其中农业利用率56%、工业利用率16%、能源化利用率13%。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应用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财政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区

5.水环境治理

推进通航河道、县域内河综合治理,改善河岸环境和水环境,努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集中清理淮河、涡河、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怀洪新河等干流和城区内市 政排涝沟、农村河渠沟塘垃圾杂物、漂浮物、淤塞物;清理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物,杜绝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埋设坟墓、构筑建筑物、架设杆线等乱象行为。清理城区段河道内停靠的破旧船只,规范砂堆场统一管理;清理围湖拦河养殖、加强日常保洁与管理,到2014实现河道内无违法违章阻水障碍物、河岸无垃圾、垃圾不入河,堤防管理范围内无违法违章搭建。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采砂船只必须在县政府指定的停靠点集中统一停靠,拆除采砂船只上一切采砂机具,并由县政府派专人负责看管。取缔非法砂场,经批准设置的砂场,由县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日常管理,有序堆放。(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淮河河道管理局、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县农委、海事处、各乡镇(区

整顿穿城河段无序停船,由政府划定停泊区域,保持集中停靠的船只整洁有序。清理长期滞留的非蚌埠籍船只,加强对短期停靠过往营运船只管理,做到合法营运、有序停靠。(牵头单位:海事处,配合单位: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委、县公安局、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责任主体:各县区。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到到2016年底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依托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改厨、改圈工作。(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县环保局、县农委、县卫生局、团县委,责任主体:各乡镇(区

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美好乡村建设,加大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探索建立轮浚机制,到2016年底前,全县农村河渠沟塘基本疏浚一遍。(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县美好办、县农委、县财政局,责任主体:各乡镇(区

7.结语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与人类息息相关,没有水就不会有人类,现在,水资源如此紧张,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不受污染是非常重要,故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这也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乡。

参考文献

[1]怀远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http:///2015/ZYWJ_0325/4228.html [5]《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延耀、顾国维、周琪主编

第四篇: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督查问题整改汇报材料

龙化乡白洋淀督查问题整改汇报材料

自收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专项督查组交办的9个问题后,我乡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县生态分局,强力推进各项问题整改工作,坚决按上级要求整改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完成整改问题7个,正在整改中问题2个。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关于高阳县恒升塑料制品厂“现场检查时,该厂未生产,该厂危废间管理不规范,没有设置围堰、没有防渗、没有危废记录台账”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我乡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县生态分局,强力推进各项问题整改工作,要求企业对危险废物贮存间进行整改,并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2、关于“鸿磊窗纱厂正在生产,无治理设施,生产车间内有小型燃煤锅炉正在使用冒烟,认定该厂为新增散乱污企业”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龙化乡于1月19日下午责令该厂停产整顿,并对其采取了断电措施。22日上午,对该企业实施两断三清措施予以取缔。2019年1月22日,我乡环保所人员对该企业进行了复查,经查,该企业已按整改要求完成了取缔。2019年5月23日,我乡环保所人员再次对该企业进行了复查,经查,该企业已将厂房作为库房。

3、关于“各村均存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不及时情况,平均每3-5天才由第三方公司转运一次。部分村民将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于村头路边;村容村貌脏乱差情况突出”的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龙化乡加强对启迪桑德集团公司垃圾一体化运行监管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在垃圾桶内倾倒垃圾禁止随意倾倒。督促桑德加大日常保洁频次和清理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4、关于“拥城村西村口路南坑未纳入整治名单坑塘予整治,坑内生活污水结冰呈黑色,沿边堆存大量生活垃圾;南龙化村东坑塘治理后出现反弹,坑边堆存大生活垃圾,还有村民沿坑边建有在用厕所;南龙化村学校北坑塘、孟仲峰村纳污坑塘整治后存在居民再次向坑塘内倾倒生活污水现象”的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拥城村已对村西坑塘进行治理;南龙化村东垃圾已治理坑塘厕所已拆除;南龙化村北和孟仲峰村坑塘四周培土设置土埝,防止村民向坑塘倾倒生活污水。对全乡内坑塘进行梳理整治,建立乡、村、桑德公司保洁员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宣传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禁止向坑塘周边倾倒垃圾,维护坑塘治理效果防止反弹。

5、关于龙化乡食尚饭店正在营业,该饭店污水直排入西北侧排水沟内,该排水沟不入河不入淀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龙化乡按照县相关要求,责令该饭店立即进行整改。2月24日对该饭店下达整改通知书,2月25日该饭店对污水抽运出龙化乡域并对排水沟内垃圾进行清理,目前已整治完成。

6、关于“现场检查时,该厂危废间管理不规范,没有设置围堰、没有防渗、没有危废记录台账”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我乡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县生态分局,强力推进各项问题整改工作,要求企业对危险废物贮存间进行整改,并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7、关于“拥城村排碱沟于子沟南侧堆存大量生活垃圾及玉米加工废物,沿排碱沟建有旱厕一处,环境卫生状况恶劣”的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组织村干部对排碱沟彻底清理两级加大宣传力度,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全面提高群众保护环境卫生意识,引导群众在规定位置倾倒垃圾。1月22日对旱厕下达拆除通知书。

8、关于龙化全乡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和收集管网,村民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突出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目前,该项目可研编制已经完成,正在按照每个村300万元的标准调整完善可研,待可研完善完成后进行专家评审、项目立项,同步开展项目勘察设计工作。龙化乡将全力配合该项目实施。目前龙化乡以“走遍雄安”活动为契机,对街道卫生清理、绿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行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9、关于龙化乡现有55家养殖户均无环保手续,也无污染防治设施问题。

针对交办问题,龙化乡开展畜禽养殖排查,查漏补缺,全面掌握畜禽养殖情况。加快畜禽养殖取缔进度,目前剩余一户正在退出中。(有关部门已向上级上报完成)。

第五篇: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及治理对策

(前二部分另处)

三、治理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与产业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以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保护与建设并重,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特色方向,就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走符合张掖实际,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三条路子”,就是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走以矿产、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走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三大战略” 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1、建设和保护好祁连山与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筑牢固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将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封滩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清污分流、水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确保黑河水质稳定达标,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人居环境。重点搞好城镇绿地、湿地、水域、外围防护林带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集中供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以节水农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一是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进结构性节水。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喷灌、滴灌设备,精耕细作,退耕还水,发展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节出腾出的水用于发展工业和生态。三是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水耗;清污分流,城镇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减少排污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城市和乡村生活节水,逐步实现城镇饮水与生活用水相分离。

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一是推进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改造高能耗设备,工业余热再利用,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加快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可再生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加快旧城旧房改造,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农民合理建房,集中居住。二是做好污染减排,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整治城镇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填埋,做好废弃厂矿区生态修复。三是突出循环、绿色、低碳三大主题,大力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构建“种植-养殖-沼气-肥料”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推动种养加、煤电冶耦合,推行“农产品加工-沼气-发电-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电力-蓄能-载能”循环加工模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形成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

5、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宜居宜游城市。加强道路、景点、设施建设,县有特色,乡有特点、村有看点、市成规模、区域联网,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旅游产业大市”, 以短养长,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环祁连山腹地旅游

(2).黑河沿岸自然风光(甘、临、高三县区)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3).自然观光(山丹军马场、扁豆口、海潮坝、丹霞、森林、草原、雪山、湿地、湖泊、戈壁、沙漠等)

(4).文化旅游(宗教、长城、古城遗址、)、(5)、军旅旅游(霍去病抗击匈奴、年羹尧平叛、王震大军进疆、西路军血战河西)。

(6)、现代农业园区旅游。

甘州:卧佛福地、黑河庄园、湿地景观、金色农业

临泽: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胜地

高台:红色基地、古堡遗址、湖泊苇荡、黑河仙境

山丹:世博之源、长城之魂、中国马都、姻脂风情

民乐:祁连佳境、金色田园、休闲山庄、避暑胜地

肃南:裕固花乡、丹霞奇观、祁连胜景、夏日凉都

6、加强环境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和张掖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产业科学布局,资源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遏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对各类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监管,包括矿山开发、煤田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旅游、农垦和伐林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切实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搞好废弃矿山的生态植被修复。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的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治理污染,抑制生态破坏。

下载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

    二、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充分认识我市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生......

    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近几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策,立足蒙阴县情,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之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把各国政府推上了治理的前台,并成为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要务。由于政府在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噪声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合集]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何谓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型,随后又发展成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

    云南小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自然灾害隐患自检自查工作总结 小磨高速公路第五驻地办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文件精神,树立安全为重重之重的原则......

    深层生态学对治理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启示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增长压力及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从北京目前所面临的生态 环境问题入手,探索性地从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理论中为治理北京......

    完善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机制

    完善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机制 [提要] 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管理问题。无论是生态管理主体、管理体制,还是管理观念等方面都需要创新。从具体路径分析,包括从单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