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铭刻在牧民心中的丰碑
铭刻在牧民心中的丰碑
——记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达布森高勒嘎查原党支部书记根平
今年的清明节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地撒向大地,散落在这堆静静的黄土前,慢慢地融化…… 那是在这堆黄土前哀悼的牧民心中思念的泪啊!在这里静静地安睡的是达布森高勒嘎查原党支部书记根平同志。
走进达布森高勒,你会发现,这是个普普通通的牧业嘎查。看着根平书记的照片,你也会发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
然而,牧民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根平是我们的主心骨,是达布森牧民的领头雁。”关于他的感人事迹,牧民无论是老人或小孩都能如数家珍地向你娓娓道来,大家为能有这样一位好书记而自豪。
1980年担任达布森高勒嘎查党支部书记的根平,几十年如一日,他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上,在平淡甚至琐碎的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誓言。
他是铭刻在牧民心中的一座巍峨丰碑。
“根平,简直就是一头牛”
“根平,简直就是一头牛”,盟农发办的人这样说。根平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牛。
95年至99年,在他的带领下,嘎查的2182亩集体草场中,发展到460亩是绿油油的林带,其余地块全部种上了青玉米、谷草和多年生牧草,嘎查的集体经济开始逐年增加。2000年之初,他又因地制宜,果断决策,提出“建设万亩草库伦,增加千元收入”的富民目标。并将自家的全部牲畜作抵押贷了款,作为启动资金。在建设万亩草库伦期间,他风餐露宿,废寝忘食,吃在工 1 地,住在工地,饿了,一个馒头一杯水就是一顿饭;累了,就在工地躺一会儿就算一觉。同时,为早日解决嘎查通电问题,让牧民摆脱点油灯蜡烛的局面,他多次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施工时带头帮助抬杆、架线、搬水泥,工地上始终有他的身影。由于过度劳累,2001年,被医院诊断出高血压和心脏病。医生劝他静养休息,但他却把诊断书悄悄地掖在怀里,回到嘎查连家门也没进,就直奔万亩草库伦的会战工地。三年的时间,万亩草库伦绿了,达布森高勒嘎查牧民饲草料短缺的问题解决了,嘎查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加了。万亩草库伦年均4.8万元的创收,使嘎查公积金很快达到15万元。公积金的从无到有,凝聚着根平同志的多少辛勤与汗水!
“做人,就要做根平这样的人”
随着嘎查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和不断壮大。根平同志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贫困户,他要用集体经济实力来帮贫扶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人!”于是,嘎查的扶贫基金、关爱基金相继设立。
牧民乌力吉巴图为了供三个子女子上学,96年他卖掉了所有的牲畜,携妻子到遥远的毛登牧场去打工,但生活境况非常差。2002年,根平专程去看望并劝说他们回来,亲自帮他们修缮了房屋、棚圈,从扶贫畜群中抽调了150只基础母羊承包给他们,嘎查从扶贫基金和关爱基金中每年给他们上学的孩子每人补助300元。现在乌力吉巴图全家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嘎查牧民蔺二小93年进城创业,患上了难以治愈的脉管炎,脚趾截了,手指也掉了两根,为了治病欠下很多债。根平将他一家接回了嘎查,从集体牲畜中抽调了50只羊扶持他发展,还动员党员干部和富裕牧户每户捐赠一只母羊羔对他家进行扶持。蔺 二小的妻子用全家仅剩的一头二岁毛驴换回了一头母猪,根书记看着光滑滑的小猪仔眼睛一亮说:“这是个好主意!”他垫钱给蔺二小家又买回了一头母猪,而他自己却成了猪仔推销员。就这样,在根书记和嘎查党支部的帮助和扶持下,蔺二小一家几年就脱贫了。蔺二小的妻子郭玉莲激动地流着泪说:“没有根书记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2000年7月,一场暴雨突降文贡乌拉草原。根平淌着齐腰的洪水来到离他家足有4公里的巴音查干浩特。这个浩特地势低,有四户牧民家是土房。儿子不放心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爸爸也跟来了,嘎查的党员干部也陆续来了。根平带着大伙先将困在水中的老人和孩子背出来,安顿好一切后,哈斯巴雅尔家的房子就塌了,紧接着阿拉腾敖德的房子也开始坍塌,正抱着电视机往外跑的根书记被倒下的房门压住了双腿。他人倒在泥水里却将电视机高高举着:“快接过去,我没事!”连续两天多,根书记拖着伤腿带着大伙从泥水中、洪水的下游处打捞着四户受灾牧民的物品,努力把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失去房子的哈斯巴雅尔哭得就像孩子。根书记对他厉声说:“哭什么,没出息,土的塌了我们建砖的!”而他自己去旗民政局汇报灾情时却哭了。通过民政局、嘎查防灾基金会、党员、干部、牧民筹资捐资和党员群众的义务投劳,不到两个月四户牧民全有了砖房子。
牧民萨仁花的女儿患上了腰椎结核病,住院手术一次就需要4—5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脱贫的牧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根平面对他们一家人无奈而又期待的目光,一字千金:“请你们放心,只要有支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根平一趟趟到旗里,跑部门,找熟人,一边捐资金,一边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根平的感召下,旗红十字会专门为此搞了一次募捐。萨仁花的 女儿手术很成功。在根平的提议下,经过研究,从嘎查集体经济中拿出了5000元送到医院。萨仁花是一个普通的女牧民,这件事使她明白了一个事理,有了根平这样的共产党员,是大家的福份。她不止一次的教育女儿:“做人就要做根平大爷这样的人。”
“他,就是这样的人”
提起根平,镶黄旗旗委书记周金桩深有感触地说:“一名好干部心里就要始终装着百姓,他就是这样的人。”
“他就是这样的人”这是对根平最朴实,最崇高的评价。他顾大家、忘小家,艰苦朴素,克己奉公。
2003年,患类风湿病的老伴终于不堪重负住院了,根平细致地安排完嘎查近期的工作后,对支部成员说:“唉,老伴病倒了,我得好好陪陪她,这些年我欠她太多了,但嘎查的工作必须抓紧,我很快会回来的!”他一再嘱咐家人和嘎查干部,不能把这件事声张出去。但在老伴住院的两个月里,嘎查很多牧民自发的赶去探望,有时候一起去看望的人太多,大家就在病房外排队轮流进去,连医护人员都奇怪:一个嘎查书记竟有这么大的感召力?根平对去探望的嘎查干部“约法三章”:“不准为老伴的病向政府提要求;不准为老伴的病动嘎查一分钱;不准为老伴的病影响嘎查的工作。” 他人在医院,心却在嘎查。每天不知要打多少电话,有时是握着电话在走廊里来回走着低声地说,有时则会跳起脚吼:“不行,我得回去!坐夜车走,下半夜到化德,明天一早就可以回到嘎查。”坐着夜车走了,坐着夜车又来了。在陪老伴住院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次他这样日夜奔波往返于医院和嘎查的。他放心不下嘎查的工作,也舍不下自己相濡以沫的老伴。他恨不得有分身法,他也确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自己的分身术。
布斯龙图的二姐爱龙其其格念大学,根书记每学期给五十 元;三姐阿荣高娃念大学,根书记每学期给五十元;到了布斯龙图念大学时,根书记似乎宽裕了,每个学期资助一百元!五十,一百,全嘎查所有念大学的孩子他都这样资助过,他富裕吗?不,为了给老伴看病他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他家至今还住在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墙体多处开裂,四壁空空,只有一本本“红色”的证书。老伴曾劝他,儿子都成家了,又住在一起,该把房子修修了。每次他都是轻轻地说:“哪来的钱?缓缓再说吧。”
在根平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操劳最多的事情就是制定全嘎查社会主义新牧区四年建设规划,这个规划他亲手起草,几易其稿,两万多字的规划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他的仔细推敲,每一个数字都经过了他精心测算。心脏病和高血压最忌劳累,可他依然为这个规划忙碌着。感觉吃不消了,就在附近的诊所挂点滴,有时候一急,他拔掉针头就匆匆地走了。根平去世的前半个月,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镶黄旗达布森高勒嘎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规划》制定出来了。他特别得开心,把所有支部成员请到家里来,以水代酒:“只要咱们按着规划来,嘎查一年一个样,四年大变样。”话语振奋人心,在座的嘎查干部无不兴奋,这也是自从老伴去世后大家第一次看见他这样开心。
现在,育肥牛的项目开展起来了;沼气池也在推广普及;建起了三个科技信息站,走在全盟牧区的前列;文化站也建起来了;科技基金会、防灾基金会、关爱基金会、科学养殖协会都建立起来了;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010元,嘎查固定资产已达40多万元,公积金15万多元;集体的牲畜700多只。然而,根平同志却永远地离开了……
现如今,他走了已经快两年了,可是印满他脚印的一百四十六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会忘记,倾注了他心血和汗水的一草一木不 会忘记,深深爱着他的草原人民更不会忘记……,牧民们守着一个朴素的信念,根书记一定在九泉之下看着嘎查一天天变得更好!(镶黄旗组织部 蔺秀荣)
人物介绍:
根平,男,蒙古族,1948年出生于辽宁阜新,1967年走上嘎查的领导岗位,197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担任达布森高勒嘎查党支部书记,到他去世前一干就是41年。他生前担任过民兵连长、嘎查长、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等职务。2008年10月31日,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从1985年以来连续15年被评为镶黄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1996年被评为“科技兴牧先进个人”;1985年至1994年先后五次被评为盟级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优秀党委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盟黄牛改良先进个人、镶黄旗农村信用合作社第一届社员大会代表、第一届理事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旗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盟级“乡土人才”称号;2007年被评盟级劳动模范。
2009年3月31日,镶黄旗旗委决定,在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根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盟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联合下文,号召在全盟范围内开展向根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第二篇:心中的丰碑范文
心中的丰碑
-----观龚全珍老人事迹有感
肖丽红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深入学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校利用教师例会的间隙,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信仰之光暨龚全珍老师事迹报告会。龚全珍老人的坚持以及她坚定不移的信仰让我深受鼓舞,应该说,龚老给让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感动的一次心灵洗礼。
龚全珍老人年轻时,放弃本可以优越的生活,选择与甘祖昌将军一起回乡与乡亲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离休后,又发挥余热,锲而不舍地关心和帮助着青少年成长,将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下一代。让老一辈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信仰一直传承着。老人已经耄耋之年,却让年轻的我相形见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面对目前在学校全面铺开的课改,我又热情,课很多时候却由于困难而停滞不前,最终没能获得实质性的收效;面对可爱的学生,我怀有一颗爱心,却常常因为冲动和缺乏耐心而或多或少给一些孩子带来困扰。从龚全珍老人身上,我似乎寻找到了日后的方向,有爱心和上进心是极好的,可要作为一个素质教育时代的合格教师,隐忍、坚持和宽容的个性更为耀眼。简朴而平淡的生活不叫贫穷,心中缺乏信仰才是生活的悲哀。
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虽然我不是党员,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而碌碌无为,龚全珍老人就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在对待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把龚全珍老人当做“镜子”,一面自我对照、寻找差距的“镜子”,言行举止都要以她为参照,从而给自己“正衣冠”,并真正从思想上去“洗洗澡”和“治治病”,切实履行作为一名教师该尽的义务,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第三篇:心中的丰碑
心中的丰碑
敬爱的周总理与夫人邓邓颖超同志的纪念馆位于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馆已征集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小到周恩来写的申请书,大倒周恩来的专机。
一进纪念馆瞻仰厅,正面耸立着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作为背景,周恩来英俊潇洒,邓颖超端庄高雅,两人相依,面带慈祥的微笑,注视着前方,他们展望的是中国的未来。雕像两旁,是一副对联:总理精神,永世长存!透过雕像,我们除了看到的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外,还看到了一对伟大的革命者,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相互扶持,一起战斗,一起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
走过瞻仰厅,便来到生平厅,生平厅包括九个部分,(一)风采:展示周恩来、邓颖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
(二)追求真理:记述他们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的早期革命历程。
(三)拯救中华:再现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及建立新中国等革命实践活动。
(四)总理国务:介绍周恩来出任政府总理、擘画建设宏图、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和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不朽贡献。
(五)领导妇运:展现邓颖超在领导妇女运动、增进与世界妇女交往中所做出的突出功绩。
(六)力挽狂澜: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坚持顾全大局、保护大批干部、战胜反党集团、重构四化蓝图的雄才大略。
(七)继承伟业:回顾邓颖超晚年肩负党政要职、支持改革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卓越工作。
(八)英灵永驻:追溯举国上下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情景,敬展先后敬放两位伟人灵骨的骨灰盒。
(九)遗愿化宏图:表现中国人民继承周恩来和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生平展厅采用复原场景、微缩景观、灯箱图表、超宽银幕、背投式大屏幕、触摸式显示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献文物,全面展示一代伟人、两位楷模的风采。
情怀厅设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二楼东西两侧的展厅内,为情怀一厅和情怀二厅两部分组成。展线长120米,展地面积为5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文献140余件。情怀厅以情为主线,以大量文物来展示两位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为了围绕主题营造氛围,两个展厅各安放一尊蜡像,和周围展线上的文物相互呼应。以“革命伴侣公仆风范”为题的情怀—厅。在大型油画“盛装迎主人”的背景前,一尊邓颖超“笑忆甘棠”的蜡像与展壁上的文物融为一体,在鲜艳、浓烈的海棠树映衬下,和蔼、慈祥的邓妈妈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使人感到温暖和爱的贴近。此厅介绍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和亲情,表现他们之间“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夫妻情谊及他们对亲属的热情相助和严格要求,更突出展现了他们把众多战友后代和烈士子弟视为亲生子女的高尚品格。四周展壁上展出的是周恩来、邓颖超在几十年艰苦斗争中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和他们保存或赠送给亲属及烈士子弟的物品。这里展出的1938年至1974年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部分通信和他们的合影照片,大多为邓颖超精心保存下来的。这些展品充分体现了他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美德,从而揭示了“革命伴侣公仆风范”这一主题。
看到周恩来的蜡像安详地坐在那里,面带慈祥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同时我也注意到,老年的周恩来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健壮,从他骨瘦的身躯可以看出,他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在和疾病作斗争,早年的奔波让他晚年也过得那么痛苦,我们伟大的总理啊,什么赞词在你面前都显得那
么苍白无力,你的功勋岂能是任何文字能记载的!
周邓的爱情,也是广为人们所传诵的,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到相伴,是革命事业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也牺牲了好多,包括自己还未降生的孩子(邓颖超曾在奔波途中流产),他们一生没有孩子,可能是上天不忍心让任何人去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吧!他们用一生的不离不弃来诠释着最真挚的爱情。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
伟大的总理和总理夫人,我们想您们致敬!请您们放心,我们新的一代一定继承和发扬你们的光辉事业,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四篇:心中的丰碑
心中的丰碑
我心中有一块永恒的丰碑,它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金字塔,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丰碑是历史长河一叶高扬的风帆,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的航向。丰碑是不灭的精魂,支起钢筋铁骨,筑成一个民族的品格与气质。历史的丰碑,兀立于思想的峰峦,独行在精神的荒原,神圣之光在霹雳中绽放,星光辉映,照亮人类思想的星空。
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积淀成一个民族的性格,为丰碑奠基。中华民族五千年古风浩荡,五千年正气长存。每临乱世大难必有英豪揭竿而起,每逢国运多舛总有雄杰扬眉出剑。一路筚路蓝缕,一路风流竞显,一路千古绝唱。满腔热血、一身铁骨,熔铸忠信义勇,百炼成钢,塑成苍凉古道凛凛长风中千年石雕如阵。那是屈原望楚天山河破碎,长歌当哭后悲愤的旷世一蹈;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是苏武牧羊风刀雪剑十九载,归心不改的民族气节;是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踏破贺兰山缺的得得马蹄声;是辛弃疾吹裂长夜笛把栏杆拍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长吟;是文天祥零丁洋里望长天,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年一叹;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笑蜃楼气烬,无复灰燃”的酣畅痛快;是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龙吟虎啸,舍生取义,一幅中华民族壮丽斑斓的画卷,就是一代骁雄建功立业、树碑立传的历史。
.丰碑是 无语的长歌,回荡在三山五岳的胸腔,发出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有力度的音符。根植于千古神州的静山默土,山河无言,丰碑无字,苍山如簇,丰碑如簇,耸起森森刀戟万万千!气贯长虹,义薄云天,前赴后继、前仆后继,丰碑在血光狼烟中熏染洗礼。那是毅然走向绞刑架的伟岸,是凛然面对铡刀的英勇,是泰然甘守牢狱的清贫,是坦然赴汤蹈火的勇猛!是饮雪餐草忾然抗日的东北联军,是浴血奋战愤然杀敌的回民支队,是笑向刀丛慨然赴义的刑场上的婚礼,是视死如归在烈火中永生的背影,是托起炸药包的身躯和堵向敌人机枪口的胸膛。挺起来是一座丰碑,倒下去也是丰碑一座!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刘胡兰、马本斋、叶挺、杨靖宇、彭湃、向警予、董存瑞、邱少云、夏明翰、黄继光……,一个名字,一尊丰碑;一串名字,一副群雕。他们的名字,与日月争辉,与山河同在,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飘扬在党的旗帜上,铭刻在遥迢长河葱笼大地上,苍生永记,青山不忘。
啊!晶莹的丰碑啊,你在阳光下总是闪着耀眼的光辉......
第五篇:我心中的丰碑!
我们初三、一班的班主任是董雨兰老师。她是个温柔、慈祥的老人。但是在过去,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她并不是那么服从,甚至还略怀有一些“敌意”!董老师是初二时才接手我班的,按说一个班级临时调换班主任是“兵家大忌”,但由于班主任的各种原因,才迫使学校做出了这个决定。记得董老师第一次与我们见面时参与的活动,就带领我们进行大扫除。在扫除的过
程中,她将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的非常仔细。甚至还和我们大喊大叫,搞得大家十分不愉快。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这个董老师是怎么一回事?兄弟们已经干的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们?这种情绪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酝酿’得犹为强烈!为什么她总是喜欢在班级里大喊大叫?为什么她总喜欢叫我们运动员“体育棒子”?而又为什么她那双刀一样的眼神总是不停地挖出我们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针鼻儿”大小的缺点?这些事情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以至于在学校进行的任课教师调查活动中,我在董老师那一栏上填了“较满意”这三个字。九月的天已逐渐迈入深秋,我对她的芥蒂也越来越深。但一切仿佛像早已安排好的故事片一样,我们之间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那是去年运动会之前的事了。运动会前一天,大家在操场上练习方阵,我们班由我来负责。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走得出奇的好。连续两次都是全校第一的荣誉,可以说是我班无尚的光耀。当我们疲惫不堪地回到教室里,正昏昏欲睡之际,董老师突然走了进来,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她满面春风、精神抖擞,令我们大吃一惊!更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她竟然当着大家的面对我说:“走的太好了!李奕澎,我真想拥抱你!”紧接着,她快步走了过来,给了我一个深情的拥抱。这使我异常兴奋、也意外至极!这是那个“冷酷无情”的“老董”??这是那个经常对我们大喊一通的“铁腕”班主任?从那一刻起,我从心底对她有了那么一丝的好感。这好感仿佛冬日中一团熊烈的火焰,渐渐融化了我们心中的“坚冰”……虽然“坚冰”已然融化,但使我对董老师态度彻底转变的,却是在今年的篮球比赛上——我们班的实力还不错,在前面两届的比赛中,我们班都获得了冠军!本届比赛,我们也是抱着卫冕“三连冠”的信心投入到比赛之中的。预赛里,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杀入决赛。决赛开始了,大家都在场上热身,我不经意地回头向观众队伍中望了一眼,一个熟识的身影映入眼帘——是董老师!平日很少运动的她,今天竟破天荒地来观看我们的比赛。这使得大家都异常兴奋,心中那团必胜的火焰也已熊熊点燃,就再也不能熄灭了!比赛开始后,情况曾一度不利于我们班,预赛中一路顺风的我们,但在此刻却遭到了二班强力的阻击。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是董老师!是她在场边带领着同学们不断地鼓励着我们,声声的呐喊,激动的神情,此时此刻在场上的我们又怎能叫她们失望呢?士气大震的我们重新调整,向对手发起猛烈的进攻。最终,我们终于赢得了这场得来不易的比赛。看着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竟如此卖力地为我们加油助威,我们的眼睛湿润了……是啊,也许董老师处事的态度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还无法理解;也许有人曾对她“恨之入骨”;也许有人曾对她妄加评论。但是现在,她的形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已然是一种亲切、一个故事、一座丰碑!仅以此文献给我们最敬爱的班主任董雨兰老师,我们会在这初中最后一年的结束献给她最优异的学习成绩!并愿她在今后的日子中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