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监区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思考
信息与基层基础重点课题论文
加强监区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英山监狱 罗雄
摘 要:规范化监区创建工作可以说今年我区监狱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通过规范化监区创建工作提升监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夯实监区的基础工作,以确保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基层监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监区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做法及对策。
关键词:监区 规范化建设
监区是监狱的基层单位,是监管和教育改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监狱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我们一定要认识加强监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们应依托规范化监区创建之机,大力加强监区警察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形成一支力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一线警察队伍,打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层工作平台,构建一套制度完善、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监区,制定一套稳定监区、发展基层、倾斜基层的政策制度,切实夯实监区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本文将结合英山监狱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监区规范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监区规范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监区规范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监狱发展的需要
监狱的规范,首先必须集中体现在基层监区工作的规范。各级监狱管理机关的各项指令,都必须最终由监区来落实。同时,只有监区工作确保规范运行,才能够把监狱的各项决议、决定落到实处。因此,实现监狱工
作的规范运行,必须率先从基层、基础做起,通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以监区的规范化建设,来推动监狱整体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二)监区规范化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警察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公正执法是监狱工作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正确规范的执法行为和有效的控制约束之中。监区规范化理念从根本上转变警察队伍的执法观念,强化执法程序意识和规范意识。其次,规范化体系通过明确警察岗位职责,使警察对号入座,各尽其职,各显其能,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执法规范的统一化,使每项工作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有了清晰的规范指引,有效解决队伍中存在的“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到位”的问题,有效提高警察执行力。其次,规范化体系的确立,对警察执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促使警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管理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避免随意执法、经验执法和变通执法的漏洞,实现依法治监、公正执法。
(三)监区规范化建设是夯实监狱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
抓基层、强基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英山监狱一直重视监区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如监区规模偏大,警囚比例偏低,直接管理的作用只能有效发挥;基层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岗位设臵权、责、利不平衡,制约警察工作积极性;基层台账太多,基层工作负担较重;基层业务管理仍存在进一步规范的空间,依照经验、习惯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硬件条件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有待建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监区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推行监区规范化建设,通过明晰权责、优化程序、统一标准,有效推进监狱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监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种类繁多,但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系统关联。英山监狱目前制订的各类制度,内容几乎面面俱到,种类五花八门,但执行不彻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多而不精。条款多,规定多,程序多,执行比较繁杂。二是制度多却不系统,制度之间缺乏关联性,甚至相互抵触,没有形成合力。这些原因导致制度的执行相当困难,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严重损害了制度的严肃性。
2.部分制度与现实脱节。有些制度执行起来没有现实基础,不切合实际,即使制定了,也得不到有效执行。这是因为在制定制度时,有关部门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闭门造车,缺乏实践基础。仔细观察,监狱制度建设与现实脱节的主要表现一是制度与监狱现状脱节。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监狱制度的制定是从上而下的,为了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大部分制度都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采取了拿来主义,参考借鉴了兄弟单位的同类制度。二是与警察职工脱节,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好多制度出台了,却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有些单位也没有认真组织警察职工学习,领导例行公事,警察敷衍了事,大家都不当回事,使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3.制度与目标脱节。监狱建章立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监狱的监管安全服务。个别制度从起草时就是为制度而制定,制度本身看不出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制度如果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几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制度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制度的真正作用。
4.制度与执行脱节。这是在整个制度建设体系里面暴露出来的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其表象是执行不力,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制度,但缺少执行制度的制度,谁来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怎么奖,干不好怎么罚,由谁来罚,由谁来监督等等,这些保证制度执行的制度,没有形成体系。
5.制度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大部分单位和警察都能够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单位和个人臵若罔闻,缺乏执行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比较突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以解决。
(二)警察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1.执行文化不良。首先是执行理念偏差。中国人有一特点,就是“定性容易定量难”,监狱警察的考核管理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执行理念。个别警察喜欢搞“变通执行”、“形式主义”,容易出现应付执行,被动执行等现象;个别警察认为样样都重要,不知该怎样执行,容易产生“折扣执行”或“虎头蛇尾”等问题;其次是执行之风不正。有的领导安排工作不合理,老同志“照顾有加”,新同志“合理多做”;有的同志作风不扎实,工作安于现状或应付了事,甚至对工作斤斤计较,认为上班时间长,工作繁琐,难于执行好,随便应付了事;再次是团队意识不强。对警察的关心激励不足,没能保护好和调动好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警察之间的真诚沟通不够,凝聚力不强,加上个别警察缺乏大局意识,工作中存在“宁少管决不多管”等现象。
2.执行机制不够科学、合理。首先是业务运行有待规范。个别领导在决策前缺乏足够的调研,以致制定的决策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政出多门或政令不当的现象;有些业务科室存在督查多、指导少的倾向,业务运作得不到及时的规范,使监区容易造成马虎应付或多次修改、补登记等现象。有些部门对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跟踪检查,落实整改不到位;其次是督查力度有待加强。督查的内容不够全面、细化,未能真正发挥督查应有的效用,一些工作容易流于形式;督查力度不强,往往存在“软执行”状况,甚至出现“有来督查就执行,没来督查就搁臵一边”的现象。对督查人员缺
乏切实有效的考核制度,难以调动督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是责任制度有待完善。责任范围不够明确,责任内容不够具体,工作职能职责交叉重复,存在互相推诿现象。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对落实不到位或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个人只是简单批评几句了事,或予以通报批评,触动不大。
3.警察执行素质不高。首先是不想执行。个别警察执行态度不端正,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工作马虎应付、得过且过,对自己的职责内容关注多,对他人的职责内容漠不关心,存在不想执行、懒于执行现象。例如,一些部门领导对执行力问题不够重视,组织落实不到位,没能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致有些工作未能按期完成;其次是不懂执行。个别部门领导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领会不准确、不透彻,以致出现错执行、漏执行的现象。个别部门领导不懂授权,对工作没有进行较好的统筹安排,造成执行情况不理想。个别警察平时缺乏学习,对一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不全、掌握不细,容易出现不懂操作和不懂运用的现象。再次是执行不力。个别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意识不强,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存在只会“喊口令”不想“做动作”或只会“提要求”没有“抓落实”的现象;有的部门领导管理队伍力度不够,存在老好人思想,认为抓队伍建设是正职或教导员的事,与己无关,甚至为了增强所谓的“群众基础”,有意通过放宽管理以达到处理好下属关系的目的。
(三)监狱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监狱制度较为粗放,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警察而言,因为缺乏对警察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升迁在很大程度上取 5
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这样,往往一辈子做科员的并非是庸才,升迁的也未必就是良将。
2.竞争激励有失公正。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一旦进入警察队伍,由于职位的限制,就意味着从此默默无闻,很难再有晋升的机会。在监狱,副处级以上的职位没有几个,科级警察的职位也很有限,极大多数的警察只能做科员。有句话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毕竟进入警察队伍中的人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都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职位的升迁无疑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承认和肯定,如果没有奔头,开始时的一腔热血难免就会变成满腹的牢骚,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工作积极性可言?这种职位设臵的有限性与个人需要的无限性形成矛盾,导致级别晋升受阻,导致警察的期望大于现实,影响警察晋升制度激励功能的发挥。另外监狱选拔干部中存在非正当竞争问题,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有些能力平平的人却因为机缘关系获得升迁,有能力的人反而受制于年龄、级别、职位空缺情况等因素。“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不正之风客观存在,“由少数人来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监狱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监区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做法及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制定建设。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深入细致的调查、大胆无谓的创新,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坚持制度制定的一般性原则。制定制度,首先要明确制度的特性。即确定性、强制性、程序性、封闭性。基于这些基本特征,我们在制定制度时,要遵从四项原则:一是切合实际原则;二是系统化原则;三是简明化原则;四是协调配合原则。2.制定制度必须要切合实际,必要时可适当超前。制定制度要从监狱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照搬或盲目引进,这就需要事先进行
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考虑现有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监狱未来的发展需要。如果制定制度有难点或不够成熟,可以先行试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如果相关管理事项过于超前,没有相关制度或做法可以借鉴,可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以备忘录形式记录有关做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制订。3.制度建设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体警察职工的积极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的效仿榜样,如果各级领导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重视不够,那么警察职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觉得监狱的各项制度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更是制度的捍卫者,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制度处罚,不搞特殊化,应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向警察职工传递对管理制度的尊敬和良好的企业执行文化。同时全体警察职工也应积极参加制度建设,在制度的制订、执行过程中不断将新的问题反映到制订部门,适时召开警察职工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制度建设也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执行,监狱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提高。4.制度建设必须和监狱文化并驾齐驱。监狱文化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是没有规章的时候是文化指导人们做事,当监狱文化根植于人心时,警察职工就有了统一的远景,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行为道德标准,因此,制度不到的地方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用文化舆论等工具营建好制度创建和执行的氛围。
(二)提升警察执行力的措施
1.营造执行文化。首先,要树立服从至上的执行理念。领导者应在警察队伍中倡导“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积极营造浓厚的执行氛围,使警察逐步树立
和坚定“服从至上”的执行理念;其次,要营造真诚友善的人文环境。领导者应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做事,充分利用沟通、激励等手段,在激发警察的精神动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多与警察进行工作、生活、情感上的交流,营造一种彼此关心、团结友善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警察的信任感和归宿感;再次,要培养奉献进取的敬业精神。领导者应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榜样留人”,培养警察的敬业奉献精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警察在健康活跃、积极向上、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共事创业。
2.完善执行机制。首先是科学决策。一是决策者要转变决策观念,抛弃个人意志习惯,强化民主集中、集体决策、决策监督“三种观念”;二是完善决策制定机制,注重决策制定的调研、论证等工作,并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予以确定;三是决策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协调与控制,做好决策落实情况的跟踪、信息反馈和修正工作;四是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对作出错误决策的责任人予以追究;其次要规范执行。一是对不同岗位所负责的业务范围在科学评估其业务量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以便高效高质完成。二是业务流程规范上应认真抓好“决策-执行-反馈-完善”流程管理,确保流程清晰明确,不断推进业务规范化建设。三是业务科室应做好押犯单位业务规范的指导工作,特别是新的制度出台后,应及时到位指导,并做好跟踪检查,及时规范业务流程。再次是追究责任。一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重点抓好对执行不力警察的责任追究;二是要把责任追究与绩效考评结合起来,不能失之于宽;三是执行情况要与警察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挂钩,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3.提高执行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主要是解决执行态度上的问题。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提升执行力的前提是端正监狱警察的执行态度。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名言,“没有任何借口”。我们要通过开展深入的
思想教育,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弘扬民主的执行风气,使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坚决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其次是提高业务能力。主要是解决准确执行的问题。警察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执行的准确性才能提高。我们要通过组织执行力业务培训,开展执行力专题交流,不断提高警察的业务操作能力,提高领导者的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利于准确执行。再次是提高创新能力。主要是解决提高执行效率的问题。创新是推进工作的动力。只有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监狱警察的分析、判断、应变能力,才能处理好继承、改革和创新的关系,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执行效率。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1.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竞争上岗是构建警察竞争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可从根本上解决警察任用工作上“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弊端。经过综合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任命等程序,让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警察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建立起以公开选择、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用人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使广大警察充分认识到,要担任重任,没有过硬的素质,就不可能在综合考试、演讲答辩中取得好成绩;要想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就必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而激发广大警察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在全监范围内形成“上岗靠竞争,竞争靠实力,实力靠素质”的共识,呈现出比学习、比工作、比才干,你追我赶的新气象。
2.实行岗位交流制度,建立警察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淘汰机制。针对干部管理中“铁交椅”和缺乏危机感、活力不足的现状,监狱要实行“双向选择”、“交流轮岗”制度。通过“双向选择”,让绝大部分警察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和岗位,实行交流轮岗,优化人力资源配臵,盘活人才,增强内部活力。“双向选择”是一把“双刃剑”,将选兵,兵选将,择优挑选,劣者淘汰,不仅给一般警察增加压力,同样也使中层领导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在全监范围内形成“自我加压抓学习,自我约束守纪律,自我提高促工作”的良好氛围。
3.构建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应该包括目标体系、激励体系、责任体系、评估体系、保障体系等内容。构建和完善动力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每一名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名警察的聪明才智,形成合力,推动监狱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经验中,多数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现在警察津补贴规范后,就如当初实行统发工资一样,统一按照标准发放,忽视了能力、岗位、贡献的差异,导致平均主义,物质的激励作用根本无法实现,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构建较为完善的动力机制,并综合运用,实现从传统物质激励到新型动力机制的转变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提升执行力的68个关键/白山、边建强著.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9 作者单位:广西区英山监狱
姓 名:罗雄 广西区英山监狱管理科副科长 通讯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横塘路29号 联系电话:*** 10
第二篇:提高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强化措施整体推进
努力提高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支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需求的直接承载体,是党和政府与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有序、有力地推动社区发展,扩大基层民主权利,发挥社区在“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基础作用,潜江市民政部门着力在三个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大三个力度,铺就社区发展正常化轨道
社区是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近几年来,我市社区工作在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扩大民主、为民服务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市社区,由于机制不畅、责权不分,社区本身定位不准,社区行政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客观影响和制约了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化进程。要实行社区行政化向公共服务功能有效转变,首先要实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党委政府的主导力度。要以全市民政暨社区工作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化城市社区工作的意见》,切实履行对社区建设领导的主体责任,正确处理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实行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治管理有效对接。解决用政府行政管理替代居民自治管理的错误认识。众所周知,社区是基层政权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城市发展的根本要素,社区接近居民、贴近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风向标”。全市民政暨社区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社区建设纳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总体部署,进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工作,及时出台和制定相关政策,着重解决责权不分、职权不明、位置不准的问题,合力推动社区自治建设,把社区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使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归位。
二是加大民政部门的指导力度。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指导责任。2009年,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市委、市人大关于社区工作的参谋作用,发挥社区管理助手作用,履行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按照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乡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培育扶持新型城乡社区;争取省、市社区资金投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活动,依法指导社区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原则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居)民会议、村(居)民议事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
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居)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居)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共驻共建力度。在近6年的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社区的共驻共建是社区能够平稳发展的主力军,驻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对社区要充分履行支持职能,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共驻共建和义务服务活动,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营造社区良好发展的氛围。
二、创新三项载体,着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城乡社区蓬勃发展,社区基础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干部待遇进一步落实,为推动贵阳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民主政治权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立足2008,展望2009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创新社区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着力打造贵阳社区品牌。我市现有社区37个,多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社区办公条件差、社区干部待遇差、社区基础设施差一直是个“解而未决,进展缓慢”的问题。2009年,我们将采取争取项目、加大投入、社会资助的方式,筹措资金90万元,着力实施社区办公场所的改造,使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不少于300平方米。分期分批进行投入,改善社区办公设施,并确保每个城市社区的工作经费不低于7.25万元。在集镇社区上,市民政局将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组建专班对新成立的10个新成立的集镇社区实施有效的指导、落实办公场所、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工作。
2、创新社区干部培训制度,着力提升为民谋事能力。社区建设工作要靠社区工作者组织落实,因此,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他们为民谋事能力是社区良性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们要采取四条途径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一是在选派优秀社区干部分两批赴省进行培训;二是以市委党校为平台,在5月份组织全市城乡社区干部进行轮训;三是在10月份组织召开全市社区经验交流会议,让他们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四是选派社区干部到窗口服务单位进行挂职,到先进社区进行考察,开阔工作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提升他们为民服务的本领。
3、创新社区自治机制,着力推进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好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是畅通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自治的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期,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不断增多,我市社区在继续
健全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议、居民会议的基础上,必须深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民权”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健全新形势下社区自治机制,构建八项机制,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保障基层民主政治权利和社会根本稳定。一是建立社区民情总结机制,以会议形式,召开社区居民大会,认真梳理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居民热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建立社区事务协调机制,明确社区干部工作范围和职责,提升社区干部处理纠纷、解决矛盾、协调沟通的能力;三是建立社区决策听证机制,对社区的组织建设、资金投入、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居民公约等重大事项,建立居民听证投票、过半数方可实施的监督机制;四是建立社区工作绩效评议机制,以季度或半年一次的形式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评议社区干部,评价社区服务,评论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内容平衡进展帮扶机制,党委政府、民政部门、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各尽其能,抽调人力、物力,帮扶解决社区工作内容的弱势项目,促进社区工作项目的平衡发展;六是建立社区评议单位机制,完善督办行政事业单位的评先,评优必须征求所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意见的制度,着力纠正“行政化”、“命令式”倾向,促进社区与单位之间“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为补充”服务链的形成。七是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机制,以图书室、棋牌室、腰鼓队、秧歌队为载体,鼓励和倡导“居民演居民”、“居民说居民”、“居民说社区”的社区文体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凝聚居民人心,营造和谐氛围。八是建立社区争先创优机制,在全市城乡社区开展“综合示范减灾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以环境保洁、庭院绿化、设施改造、综合治理、就业服务等为重要内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进社区活动,提高我市城乡社区整体水平。
三、强化三项协调,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民政部门在充分履行社区建设的指导责任的同时,也具备履行社区工作实行“费随事转”条件下的协调作用。
一是协调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务准入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不得将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对确需进入社区的公共服务性事务,如计生卫生、劳动保障、城乡低保、司法调解、信访维稳、环境监测等,主管部门须经社区工作机构审核后,依法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签单购买”、“合同约定”的形式,委托社区组织承担。
二是协调建立费随事转的适时拨付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进入社区的公共服务性工作,市财政要纳入各部门年初预算支出,在年初和年中予以拨付,以保证公共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年底,各部门可根据“签单购买”或“合同约定”量化考核办法,对社区公共服务性工作进行汇总。根据考核情况,由市财政对社
区实行剩余费用直达。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的细化,社区的公共服务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公共服务项目会越来越多,进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签单”和“合同”单位可能越来越多,这些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前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服务成本增加等诸方面的因素,给社区适当增加工作经费,建立“费随事转”经费自然增长机制。
三是协调政府财政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争取本级投入50万元,改善社区办公环境,适度调整社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实行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提高社区干部积极性,增强社区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努力推进我市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关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考
关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监理例会的作用的思考
摘要:会议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平台,而监理例会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监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对建设各方共同做好各自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监理例会,思想认识,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使项目监理例会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成效,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例会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专门做了些思考。在这里,谈一些体会。
一般来说,监理例会的重要性是由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关具体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决定的。如同其他会议一样,按照对将来有关工程各方面工作顺利进展的影响,例会开完后的效果可以是分好坏的。比如:有的例会开的简要,主题明确,很有成效;而有的例会开的拖沓、冗长,泛泛而谈,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自然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与会人员看待会议的态度和关注度不同。为此,个人想就如何开好监理例会,谈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并养成准备思维、积累思维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所谓监理例会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计量与支付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具体的实践方法,各单位部门均应对会议所达成的决议遵照执行。如果能够将监理例会开好的话,这样就可以促进工程各方面能够向更好更快地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当然,光有思想上的重视是不够的,关于开好例会,还需要各方与会人员在会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个人站在监理的角度来观察,项目总监或代表、监理工程师在会议召开之前,应提前一天或半天专门安排一段时间来思考关于当前工程进展上的问题,准备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并且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既要对上周以来(或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做一个简要小结,又要对未来的工作做适当的统筹安排,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样才可以做到比较深刻地理解会议的内容,从而能够让会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为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必须要注重日常工作的积累,所谓就应该有个积累思维的运用。也就是说,需要各方特别是施工方负责人要养成积累思维的习惯,要在日常具体工作的细节掌控上多下功夫,并对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比较的了解。特别是对上个月或一周以来,工程上出现了哪些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问题有所发现,同时养成冷静、敏锐、洞察力的品质。根据我的理解,这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相当有益的。关于这点,项目监理人员可用专门的会议准备记录本记录下来,平时思考工程上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想到了哪些好的主意,好的创意,均可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一定要养成记日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监理人员,很愿意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负责人就共同关心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另外还可以加强感情的交流,增进友谊。如果大家能够经常在一起交流,那样可能就会获得有关建设工程的多方面意见了,这样也可以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利于日常具体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积极主动地掌控会议的执行过程,力求全面、有效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监理主持人应控制好会议的方向与节奏,不要出现“跑题”和“偏差”的情况发生。对于一时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也不要纠缠不休,总监或总监代表可要求召开专题会议或待条件成熟时再加以解决。对于有关单位个别人的“一言谈”或“长篇大论”,总监或代表应该随时加以提醒或制止,以免使会议冗长、浪费时间。
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度的,监理例会也是不例外。因此在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主持人应该做到,重要讲话要有说服力、有条理、有节奏,并掌握主动性和灵活性。监理主持人作为第一个发言人。首先,要讲好“开场白”。开场白不仅要体现监理例会的形式,更要体现本周例会所要讲内容的实效性。发言内容可简要回顾自上次例会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上次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就目前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总之,发言既要做到力求简洁,又要积极务实、实事求是。其次,可以安排施工单位发言,主要讲施工进度的落实安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等;然后主持人可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发言,就施工单位的发言提出意见,提出工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展开总监提出议题等等。最后,由建设单位发言,主要答复应由建设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对工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之间进行一些讨论,达成一些共识。待整个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本次会议的决议,在形成决议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落实各项内容的完成时间和具体负责单位或者负责人。
三、统一思想和行动,力争协调解决问题
由于参加工地例会的人员以及有关会议的内容也较广较深,一次例会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何况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是与会人 员所能解决的。因此,监理主持例会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一件事物(安全、质量、进度等)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一定的目标提出一定的见解和建议。所以监理主持人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实践特色,“抓大放小”。关于质量、安全比较严重的问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来,严格要求相关单位部门落实整改,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细小琐碎甚至鸡毛蒜皮般的事情,在会上没必要提出。关于这点,专业监理工程师可以在平时多加以观察,随时加以解决。力求在会上没有小问题可以提出,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会议的时间有限。
另外,我们也要深刻理解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总监或代表在主持会议时应时刻牢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引导与会各方坦诚相见,平等对待,相互理解,集思广益,力求找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促成各方友好协调,最终达成共识。
当然主持人也要有激情带动与会人员的热情,这样就会相互感染情绪,激情可以增强勇气、信心和力量,要利用积极的情绪转化成行动,多提建议,鼓舞人心,多加激励和赞扬。重视每个人的提议,并对提问的人有所回复,从而有取得实效。
四、狠抓落实,关键功夫在会外
监理例会开完后,会议纪要经监理项目部整理好,并经各业主、施工单位负责人审阅,同意签字后,方可发到各相关单位签收,监理部将重点抓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并督促有关各方按照会议决议执行。监理部对上次例会的达成的决议进行逐一检查,若未完成,可查找原因,并在下一次例会上继续跟踪检查,直到完成为此。这样才可以保证一步步的将计划任务落实到位,从而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第四篇:监区长做好监区工作的几点思考
十五监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监区,是监狱的基层单位。监区工作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监区工作,才有可能做好监狱工作。监区长,作为监区的一把手,担任着做好监区工作的重任。下面,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对监区长做好监区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监区班子建设工作。
班子建设,是监区的首要工作,如果班子成员各顾各,没有集体观念,那么,监区工作是很难做好的。班子建设应是监区教导员的职责,但现实工作中,各监狱的监区都把班子建设这项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根本没有具体的措施。这种局面的存在有历史原因,也有监狱管理滞后方面的原因。作为监区的一把手的监区长,必须把监区班子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监区班子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也许,班子建设是一项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做的工作。其实,做好班子建设就是班子成员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互相提出问题,监区长首先要高姿态,进行自我批评,然后让班子其他成员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监区长也要客观地指出班子其他成员的不足之处,这其实就是一个小范围的民主生活会。这个民主生活会在现实工作中被形式化了,而这恰恰是做好监区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有的监狱的监区班子很不协调,表现在年龄结构方面的不协调与文化素养方面的不协调。比如,监区长年龄偏小,而教导员或是其他成员年龄偏大,年龄上的差异带来了工作方法上的差异,监区长和他们沟通起来特别困难;再比如,监区长是大学本科毕业,而其他有的成员是初中文化,这种文化素养上的差异也会带来工作方法上的差异,监区长和他们沟通起来也特别困难。班子自身不和谐是监区长做好监区工作的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如果监区长遇到不协调的班子成员,在很难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下,一定要和监狱党委提出来。
制定出科学的工作目标是搞好监区班子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每个监区的具体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区别,比如警力配备情况、押犯情况、生产情况等各不相同,所以,监区工作就有很大的差异性。一个好的监区长,应该能根据自己所在监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本监区的工作目标,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工作目标,监区班子成员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方向。
二、做好民警队伍建设工作。
如果一个监区长认为本监区民警队伍建设是教导员的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导员只是负责本监区民警的一些管理工作,而监区民警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起来并不轻松。首先要摸清本监区所有民警的基本情况:实际文化素质、家庭情况、优点、缺点、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等等这样有助于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工作不会出现可一只羊拽羊毛,羊毛好了就是喂的好羊毛不好羊都该死的现象,只有掌握了民警的基本情况,才有可能做好民警队伍建设。而且,在民警队伍建设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考虑民警的切实困难,并切实帮助解决。更要发现基层民警中的人才,及时向监狱党委推荐,给基层民警发展的机会。当然,在民警队伍建设中,一定要严明纪律。但是切不可小题大做,无病呻吟,没什么事就召集民警开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他人的时间。
在民警队伍建设中,对民警进行廉洁自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黄金时期,国人的道德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个别监狱民警难免守不住清贫,在服刑人员或者其亲戚朋友的糖衣炮弹面前被击倒。所以,在民警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民警进行有效地廉洁自律教育。而且,对民警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权力科学的予以监督,不能让一些不该发生的事件在本监区发生。一旦发现个别民警有违反纪律的倾向,就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让他悬崖勒马。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民警,切不可姑息迁就,要坚决按规定严肃处理。
三、管理好本监区的服刑人员。
大的监区的服刑人员的人数一般在200到300之间,小的监区的服刑人员总数只有100左右。一个好的监区长,应该对本监区的服刑人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是本监区的危险分子、重点人等等。管理服刑人员,是分管改造的副监区长、管教干事和包组民警等的主要工作职责,监区长和班子成员有效沟通后,把管理服刑人员的具体任务科学的分解下去就可以了。监区长一般不要参与管理服刑人员的日常具体工作,那样,不仅管理不好服刑人员,还会给管理服刑人员的民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监区长切不可去做监区的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主要做监区的全局性的领导工作,切不可把自己当作包组民警去搞监区工作。但是,监区长一定要和班子成员共同把本监区民警的责任、权力、利益划分明确,并引导本监区民警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可以适当的召开一些管理服刑人员的工作交流会,可以在本监区召开,也可以和其他监区联合召开。
对于一些顽危犯的教育改造以及转化工作,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既可以让本监区民警做这项工作,也可以让监区外的有这方面工作能力的其他民警做这项工作。
四、深刻掌握业务知识。
监区,是押犯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改造与管理服刑人员的重任,工作中涉及的业务很多、很复杂。如果一个监区长不懂得监区的业务或者对监区的业务一知半解,怎么能管理好一个监区呢?所以,监区长必须深刻掌握监区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监区各方面的工作。
五、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
在工作中必须要和监狱领导、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监区班子成员、监区民警、监区的服刑人员、监区的部分服刑人员的家属、其他监区的民警等等人进行沟通。比如,要向监狱领导汇报工作,要求监狱领导解决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等。沟通技能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比如,口才的训练,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等等。首先要在理论上掌握提高沟通技能的方法,然后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有意识的去训练运用,相信你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有着良好沟通技能的监狱民警,中层领导,直至更高!
第五篇: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税务稽查的基本程序是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选案是税务稽查的第一道程序,即通过计算机、人工或者两者结合,对各类税务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比对和数据处理,从而在所管理的纳税户、扣缴义务人中选取最有嫌疑的逃税者,进而为下一步的税务检查铺垫基础。这是税务稽查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税务稽查
效率,有效地将有限的人力调配到最需要稽查对象上的重要措施。而选案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稽查成果的大小,选案准确程度涉及整个稽查工作的质量。但在选案实践中常常会碰到与准确率相制约的问题,比如,选案当中时常会出现认为选出的是正常经营户,但到了现场却己注销,认为是大户却是一个小户,认为有偷税嫌疑,却已经如实审报纳税。导致稽查人员在实施环节上的应有作用大打折扣,不仅造成人员和时间的浪费,也降低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和效率。因此,如何提高选案准确率是我们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稽查选案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1.稽查选案机构及人员受客观条件限制。从《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实施的调查情况看,在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的四个环节中,选案是最薄弱的管理环节,由于受稽查人员少的限制,绝大多数地区都末按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设置选案科和专职的选案人员,案源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稽查选案信息不足。由于选案工作未与征管及相关部门实现计算机联网和信息共享,因此可提供稽查选案利用的有效涉税信息少之又少,只有管户的税务登记信息和上纳税情况的基本信息,而且在执行中由于现有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经常造成纳税户的注册地址、电话与实际不符,对稽查实施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不便。
3.现行稽查选案方法不规范,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选案指标体系。目前全国都没有统一的计算机选案分析系统,稽查选案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工选案,计算机选案尚没有科学严密的选案指标,选案随意性较大,准确性较低。人工选案主要是根据稽查计划按征管户数的一定比例筛选或随机抽样选择确定税务稽查对象,依赖税务台帐或凭借选案人员及一些老同志的主观印象进行,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
4.选案部门不能有效掌握纳税人情况。由于选案人员既不直接接触纳税人,也不保管纳税人档案资料,而稽查与征收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具体选案人员对纳税人情况不了解。征管部门与稽查部门案件信息交流少,在征收、管理、稽查三大系列运作过程中,案件移送、信息传递还没有一整套好的办法,未形成良好的按职责规定移送、转办的工作流程。与其它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少,信息互通少,可比信息少。
5.专项检查,交办、转办及群众举报案件,协查案件影响选案准确率。每年配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专项检查多,结合当地实际征收管理情况的检查;上级交办、转办及群众举报案件也逐年增多。另外,全国协查案件增长迅猛,这样稽查部门安排相应的稽查计划其自主性就受到很大约束。
二、提高税务稽查选案准确率的措施
1.选案工作应引起各级稽查部门的重视。各级稽查部门应根据人员情况进一步充实选案人员,不能配备专职选案人员的,对兼职选案人员一定要明确职责,选案人员要牢固树立信息第一的观念,要解决目前选案准确率的问题,就必需首先解决好人员问题,这是做好选案工作的基本条件。
2.建立科学、统一的稽查选案方法。首先,稽查选案要做到开门选案。改变稽查部门单独选案的做法,定期与有关部门联系,掌握选案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定期与征管部门联系,了解纳税户经营、纳税情况。同时积极与工商部门联系,了解业户营业执照、注册资金、经营项目等有关基础信息,为选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其次,以计算机选案为主、人工选案为辅。我省目前征管、稽查软件正在开发,届时就可实现稽查与征管联网,实行计算机选案。稽查本身需要充分占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加工,因此应进一步强化稽查信息管理系统、案源管理系统、稽查辅助查询系统,做到信息共享,提高选案的准确性。
3.建立科学、全面的稽查选案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征收信息、税源监控信息,税收管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各个方面的涉税信息,如纳税人收入信息、财产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管理信息、财务信息、租赁信息、投资信息、注册信息等。
地税系统内部信息。征收窗口单位的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票领用情况;征收单位所辖纳税人的税源变化、经营情况、停歇业、非正常户、异常户等信息,尤其是纳税评估信息;税务管理部门有关纳税人征收方式鉴定情况及缴纳情况,欠税情况,建筑房地产经营纳税人项目管理情况。
地税系统外部信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信息,公、检、法、纪检部门涉税案件等,金融部门有关涉税人的帐户设置及资金往来情况,工商部门有关领取执照的纳税人的变动情况;从政府、国税、统计、计划、技术监督部门取得有关涉
税活动信息。
稽查内部和外部信息构成科学选案的基础数据。有了信息采集网络,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稽查选案信息整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科学分析,为稽查检查提供准确的案源和清晰的检查思路,克服传统稽查选案的主观性与随意性问题,增强科学选案水平,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和稽查工作质量。
4、建立信息联系制度。完善计算机网络
建设,加大税务机关与企业经营信息共享面。尽一步丰富征管信息的输入内容,使税务机关随时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加快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整体共享。
建立征收、管理、稽查定期联系制度、资料传递制度,制定信息传递办法,相关信息报表,明确信息传递内容、时间。并做好所收集信息的分析整理,以便及时调用有关信息资料。通过收集真实有效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关注行业发展态势,了解有关企业经营状况,为稽查选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5.科学确定选案对象。税务稽查的终极目标是查处偷、逃、抗、骗税案件,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税收征管。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选案来科学定位稽查的具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为了进一步确保选案准确率,在确定选案对象时必需遵循以下原则,(1)选案有据的原则。选案必需依据所采集、调查、传递、转办和受理的案源信息,或根据上级的部署制定稽查计划,不得采取盲目的随机抽样和按征管户的一定比例盲目筛选的办法进行选案;(2)针对性原则。选案必需体现税务稽查的职责,有明确的目标,应针对税收征管的难点、重点和弱点,以选择开展专项检查为基础,以查处偷、逃、抗、骗税案为重点,以查处大要案为突破口,以规范税收秩序,促进征收管理,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为目标。(3)计划性原则。选案应根据经济税源结构的变化情况,税收征管的动态情况,以及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和评估情况等情况制订稽查计划,对依法诚信纳税的纳税人实行稽查定期免检制度,正确处理好为纳税人服务的关系。以专项稽查选案的计划作为选案管理的基础内容,重点作出专案稽查计划。(4)效能原则。选案的准确率是检查和考核选案工作的关键性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税务稽查工作的效能。选案部门在拟定稽查计划时应尽可能掌握更详实的案源信息,为实施税务稽查提供准确的目标、线索或有关证据。
《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