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2基层院建设规划
最高检公布2009-2012年基层检察院建设规划
(全文)关于印发《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现将《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实施《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重要指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对于夯实检察机关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检察院建设整体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从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落实《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实施,明确目标要求,狠抓任务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在贯彻落实中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基层检察院建设内在规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高检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二00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
基层检察院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平台。经过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不懈努力,基层检察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历史进程中,基层检察院的作用更加重要,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检察院建设成果,提高基层检察院建设水平,根据基层检察院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制定本规划。
一、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
1.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为方向,以业务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坚定、执法能力过硬、领导班子坚强、队伍素质精良、管理机制健全、检务保障有力、社会形象良好的基层检察院,打牢检察工作坚实基础,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新局面。
2.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着眼时代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激发基层检察院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基层检察院的发展后劲。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统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基层检察院情况,统筹基层检察院的业务、队伍和保障建设,统筹各级检察院及其内设机构在基层检察院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根据基层检察院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指导基层检察院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从严治检与从优待检并重,关心爱护基层检察人员,促进检察人员全面发展,促进检察机关内部工作环境和外部执法环境和谐。
3.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规范执法意识,严格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细化和落实执法行为规范,建立完善的执法行为规范体系。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培训,使检察人员熟练掌握执法行为规范。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行为规范的执行力。
———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严格检察职业准入,疏通队伍出口,完善基层选人用人机制。推进正规化分类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具有检察职业特点的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提升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
———推进管理科学化建设。运用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各项检察工作。推进检察业务、队伍、保障和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设。优化机构和职能配置,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科学考评基层检察工作。
———推进保障现代化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增长水平和检察工作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基层检务保障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科技装备保障建设,改善办公、办案条件。完善和落实基层检察队伍职业保障。
二、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4.强化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坚持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律监督属性的有机统一。
5.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国情教育、忠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检史检情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大局观、执法观、政绩观、权力观。建立机关、家庭、社会互动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八小时以外,延伸到检察人员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根据外部环境和队伍结构的新变化,分析掌握检察人员思想状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突出执法为民教育。结合基层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特点,引导检察人员弄清“为谁执法、靠谁执法”的根本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和司法民主观念,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增进基层检察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核心的党建长效机制。紧贴检察业务开展党建工作,探索符合检察工作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注重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带动和推进检察队伍建设。
8.加强检察宣传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检察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阵地,增强宣传效果。大力发现、培养和宣传基层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检察职业文化,培育检察职业精神,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水准,坚守检察职业信仰。开展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建立完善检察文化设施和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9.加强纪律作风和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基层检察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落到实处。针对发生在基层的司法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检务督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二)加强检察业务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10.坚持以检察业务工作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促进检察业务工作发展作为检验其他检察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政策向检察业务工作倾斜,力量向检察业务工作集中,配强业务工作领导和骨干,优化业务工作机制。落实检察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带头办案制度,加大检察业务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11.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正确处理监督与配合、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刑事与民事、实体与程序、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效率与效果的关系,认真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动检察业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把认真贯彻执行高检院的部署要求与立足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大局、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围绕维护公平正义主线、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定法律监督工作的重点。组织各种专项法律监督活动,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3.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强化民生意识,拓宽工作渠道,把检察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阵地前移,深入街道、乡镇、社区,面对面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工作联系在基层、调处案件在基层、化解矛盾在基层。积极探索派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重视和加强涉检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重信重访治理,落实信访督查专员制度、首办责任制度、检察长接访制度和下访、巡访制度,切实增强涉检信访工作的实效。
14.完善执法办案制度机制。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强化对执法办案易发问题及重点岗位、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完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办案质量和效率预警机制。健全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完善检务督察工作机制、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和内部纠错机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执法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15.加强检察委员会建设。认真执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在检察业务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确保重大案件和有关业务工作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检察委员会工作机制,规范议事程序,改善组成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选好配强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加强检察委员会决定、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6.深入推进检务公开。落实司法民主要求,依法规范检务公开内容,拓宽检务公开方式,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对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岗位和环节,依法公开执法依据、过程、进度、结果、文书,自觉接受监督。规范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建立对人民群众举报、控告、申诉的办理、督察、查究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7.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法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努力把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18.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履行干部协管职责,选好配强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特别是检察长,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互补的能力结构。建立基层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院领导干部互动机制,对市级检察院空缺的副职岗位和部门领导职位,优先选拔优秀基层检察长;上级检察院年轻优秀的中层干部,可放到基层任职。实行基层检察长任免报省级检察院备案制度。推进基层检察长异地交流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2012年基层检察院换届时,领导班子成员中应有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19.加强能力建设。抓好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轮训和领导素能培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2009-2010年,高检院对全国基层检察长进行轮训。基层检察院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街道、社区挂点联系,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继续采取基层检察院领导干部挂职、轮岗等措施,改善素质结构,提升能力层次,切实增强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
20.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以党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决策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党组制度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规范,充分发挥党组会的作用。坚持党组民主生活会,提高党组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健全落实班子内部谈心、提醒谈话等制度。
21.加强监督制约。试行基层检察长向市级检察院报告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市级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对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全面考核制度和巡视制度,强化对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特别是检察长的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商地方党委及时调整。
(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22.坚持以检察队伍建设为根本。充分认识检察队伍建设对全部检察工作的保证作用,始终把检察队伍建设作为永恒主题抓紧抓好。以提高检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重点,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检察队伍。
23.充实基层检察力量。加大人才招录补充力度,新增检察编制分配重点向基层倾斜,特别是优先补充案多人少的基层检察院。动员组织上级检察机关干部到工作任务重的基层检察院去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政法院校为基层检察院定向招录、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部署,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和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检察官短缺问题。到2012年底,基本解决西部地区部分基层检察院没有全日制大学法律本科毕业生的问题,基本解决基层检察院业务岗位人员短缺的问题。
24.严格职业准入。依照编制规模和法定资格条件招录选任初任检察官和新进人员,严禁超编违规进人。改革完善基层检察院进人机制,逐步推行按职位分类招录,公开定向招录高素质人才。完善考试录用基层检察人员办法,由省级检察院统一组织招考和调剂录用。
25.加强职业培训。认真实施《检察官培训条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2009年-2012年大规模推进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培训目标在基层得到落实。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10学时,其他检察人员不少于100学时。加强初任检察官和晋升资格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等活动,支持在职检察人员继续学习。到2012年,每个基层检察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较2008年底提高10%。加大业务尖子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司法考试培训辅导工作。推进教育培训改革,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6.完善职业保障。认真执行检察人员职级待遇、工资、福利、津贴、休假和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因公牺牲检察官特别补助金和特别慰问金制度。依法保障检察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履行职责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严格执行法定退休年龄制度,非依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不得要求检察人员提前离岗或退休。对国家规定的职业保障政策,基层检察院要积极争取落实,上级检察院要加强督促、协调落实。
27.深化队伍管理改革。科学设置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规范基层检察院各业务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优化检察职能配置,整合检察资源,使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积极稳妥地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职业特点的干部管理体系,为基层检察官等级晋升预留空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基层检察队伍监督和激励机制,维护队伍纯洁,激发工作活力。
(五)加强检务保障建设,夯实检察工作发展的物质基础
28.以检务保障建设为支撑。坚持把检务保障作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不断提高检务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以保障检察工作的物质需要和良性运转为目标,以经费保障、科技装备建设、“两房”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抓保障,保中心,促发展,全面加强检务保障建设。
29.加强基层检察院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落实县级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的总体部署,逐步建立基层检察院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改革和完善基层检察院经费管理制度。建立检察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标准体系,把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业务经费项目预算。
30.加强科技装备保障建设。认真执行《人民检察院2008-2010年科技装备发展规划纲要》,完成基层检察院科技装备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落实和完善各类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加强科技装备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基层检察工作需要的现代化科技装备体系。
31.全面完成“两房”建设任务。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商,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尚未完成“两房”建设的基层检察院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在2010年底全部完成“两房”建设任务。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两房”建设债务。
32.加强基础网络和网络安全建设。到2010年底,92%以上的基层检察院完成局域网建设,88%以上的基层检察院联入专线网,到2011年底全部完成局域网和专线网建设。适应本地区检察工作发展需求,做好专线网的升级、扩容工作。认真落实网络安全建设要求,逐步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33.推进信息化应用。围绕检察工作需要开展办案应用,实行办案过程网络化管理、流程化控制,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广泛开展办公应用和队伍建设应用,实现网上公文流转和信息交换,实现队伍信息动态更新,探索建立网上绩效考评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网上教育培训系统等,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三、基层检察院建设的考核、表彰和奖励
34.开展争创先进基层检察院活动。在全国基层检察院深入开展以思想政治坚定、执法能力过硬、领导班子坚强、队伍素质精良、管理机制健全、检务保障有力、社会形象良好为主要内容的争创先进基层检察院活动。在省、市级检察院开展争创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活动,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高点定位、创新发展,不断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35.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基本标准是:
———思想政治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高检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执法能力过硬。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检察工作全面发展。执法活动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程序严密,执法监督有力,执法质量好、效率高。无违法办案现象和办案安全事故。
———领导班子坚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的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决策科学民主。检察长讲党性、懂法律、善管理、会协调、重品行、作表率。班子结构合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率先垂范,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强。
———队伍素质精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法律监督能力强。文化氛围浓厚,内部关系和谐,队伍凝聚力强,精神风貌好。
———管理机制健全。检察业务、队伍、保障和信息化等各个方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执行有力,落实到位,检察工作机制完整系统、相互配套、高效运转、富有特色。
———检务保障有力。检察经费保障、科技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检察工作需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检察人员职业保障良好,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良好。
———社会形象良好。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反映好、认同度高。检察工作得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执法环境良好。检察宣传形式新颖、效果显著。
36.基层检察院的考核。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注重绩效、社会公认的原则,内容科学合理,形式简便易行,对基层检察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工作由省级检察院统一领导,市级检察院组织实施。市级检察院每年都应当对所属基层检察院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省级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基层检察院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标准,实行分类考核。
省级检察院应当将基层检察院的考核结果与对市级检察院的考核挂钩,把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市级检察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7.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的表彰和奖励。在考核基础上,市级检察院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市级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比例不超过所属基层检察院总数的30%;省级检察院每两年从市级先进基层检察院中评选表彰一批省级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比例不超过所属基层检察院总数的20%;最高人民检察院每两年从省级先进基层检察院中评选表彰200个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并对组织开展基层检察院建设成绩突出的省、市级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从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并被省级检察院推荐为本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候选单位的基层检察院中产生。
四、基层检察院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
38.各级检察院要牢固树立检察工作一体化思想,把基层检察院建设作为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共同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切实履行好基层检察院建设职责。
最高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制定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和要求,协调解决在全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督促检查各省级检察院贯彻落实有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宏观指导。
省级检察院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基层检察院建设总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制定年度基层检察院建设实施意见,协调解决在本地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指导。
市级检察院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一线指挥部。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基层检察院建设实施细则,组织考核评比,选好配强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特别是检察长,协调解决基层检察院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具体指导。
基层检察院主要负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按照上级检察院和当地党委部署,紧密结合实际,不等不靠、开拓进取,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以赴搞好建设,把上级检察院的各项要求全面准确地落到实处。
39.不断完善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检察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政工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级检察院应有指导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机构,市级检察院应指定内设机构或专人负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日常工作。市级以上检察院党组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坚持和完善上级检察院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检察院制度和内设部门对口指导制度。加强示范院建设,建立动态示范机制,充分发挥示范院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基层检察院互帮互学、结对帮扶机制。
40.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把基层检察院建设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党内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向政府、政协通报工作,与人大代表和 8 政协委员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形成各方重视、支持和监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良好局面。
41.认真抓好本规划的落实。各级检察院要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本规划。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对省级检察院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省级检察院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实施意见,对本地区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基层军事检察院的建设,参照本规划执行。(来源:检察日报)
第二篇: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
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
一、提升村“两委”班子建设水平
1.强化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坚持“一好双强”标准,特别是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实施好“领头雁”工程。对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要进行集中整顿,该调整的调整、该培训的培训,全面提升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注重发现人才。发挥长期驻村优势,着重从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人员、复退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中发现人才,推荐给乡镇党委、注重向群众宣传。
3.协助“两委”换届。10月份开始,积极协助县乡党委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帮助规范换届程序、普及选举知识、调处矛盾纠纷等,确保换届圆满完成。
二、提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水平
指导重点村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发挥活动“指导员”和“监督员”的作用。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认真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主动入户走访,带头讲党课。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帮助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成员查摆问题,全程参加所在村专题组织生活会,协助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帮助村里规范制度运行、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三、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着力培养四支队伍: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指导重点村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是青年、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办法。
2.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使用,敢于压担子,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副主任。
3.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争取每村有2-3名后备干部人选。
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
四、提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帮助重点村建立1个“便民服务站”,设置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等窗口,公开服务内容、安排服务人员、明确办理期限。推进村干部轮流坐值班制,实行民事村办、全程代理服务,对群众提出的委托代办事项,进行汇总整理,定期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努力实现“六个不出村”,即一般的农业技术服务、致富技能培训、证件征证照办理、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落实和法律咨询服务不出村。
五、提升制度化建设水平
帮助重点村梳理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干群恳谈例会、民主议政日等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基层治理方式转型。督促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深化“一定三有”机制,定制定实村干部目标任务,公开公示目标承诺,建立健全以绩效定报酬的机制。深化农村党员“七权七责”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进一步培养党员意识,树立先锋形象。
第三篇: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卫生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基层卫生整体服务能力,现拟定《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省情出发,借鉴有益经验,以全体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县级医院建设为重点,健全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建设原则:按照国家医改文件精神,统筹规划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在整合现有卫生资 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以改、扩建为主,填平补齐,确定建设项目。不搞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到2011年,改变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基本医疗设备短缺,卫技人员匮乏的状况,通过三年的建设,整合优化基层卫生资源,全省每个县至少有一所标准化县级医院;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完成卫生院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有医疗点。城市每个街道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5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并与落实经费、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和人员配备
(一)医疗机构功能
1.县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卫生支农工作,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2.县中医医院:是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任务,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诊 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3.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协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村卫生室: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妇女儿童系统保健、老年人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恢复训练、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宣传和指导、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处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二)医疗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应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省区域卫生规划,优化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等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机构设置: 全省共规划设置112个县医院、105个县中医院、77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75个)、1201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444个,一般卫生院757个)、627个卫生院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28310 个村卫生室。
2.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参照卫生部有关组织编制所见规定的人员配置标准,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其中:
县医院人员配备: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担负的任务,分为300床位以下的按1:1.3—1.4配备人员,300张—500张的按1:1.4—1.5配备人员。
县中医院人员配备: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担负的任务,按照每床1:1.7配备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人员编制执行《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晋编字„2007‟30号)。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按照农业户籍人口的千分比核定,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分别按照0.7-1.0‰的标准核定编制。按标准计算不足10名的乡镇卫生院,可按10名核定编制。同时,结合地理状况(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经济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在按标准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上浮10%;城关镇卫生院下浮20%。乡镇卫生监督站人员编制仍为2-3名。
村卫生室人员配备:少于1000人的行政村,人员设置为1所2人,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
三、建设任务、建设标准
(一)建设任务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对政府举办的县级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进行建设,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使其具备开展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二)建设标准
原则上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9‟98号),合理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模和投资,规范项目建设。严禁盲目扩大规模,杜绝豪华装修。
(三)设备配置标准
原则上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9‟98号)进行配置。
四、资金筹集
2009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战略部署,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列为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重要领域,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项目列入中央扩大内需专项投资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所需投资由中央国债资金和我省地方配套资金共同解决。未纳入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由省发改委落实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市、区(县级市)负责建设)。建设项目需要解决的建设用地,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地方政府应按规定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五、建设进度和管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总体要求是: 1.2009年已启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于2010 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县级医院项目: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44个,目前已交付使用3个,其余 4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乡镇卫生院项目: 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153个,目前已交付使用82个,其余7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9年规划建设项目47个,目前已交付使用6个,其余41个项目于2010年完成。
2.2010年新规划的项目于2010年5月底全部开工,2011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县级医院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47个,于2011年完成。乡镇卫生院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58个,于2011年完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49个,于2011年完成。
村卫生室项目: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580个,于2011年完成。
其余未纳入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资金由省发改委统筹规划,保证项目于2011年全部完成,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由市、区(县级市)统筹安排,保证项目于2011年全部完成。
(二)项目管理 1.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确定的相关标准,严格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要求按照建设规划确定的规模、建设性质来实施,对于存在超面积、超概算等问题的项目限期进行整改。
2.严格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项目审批、资金、招投标等的监督与管理,强化项目“四制”管理。
3.与各市签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目标责任书,分解建设任务、明确建设时间,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4.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规范项目工作程序,对于项目进展情况好的市、县和项目要“以奖代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5.成立 “督促检查工作组”,编制项目建设情况简报,组织项目的督促检查,及时对项目推进有关问题进行协调。督促和帮助项目单位落实开工条件,完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六、相关政策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健全基层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三)完善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机制
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各地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在国家相关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第四篇:xx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
射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
射兽村是2014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也是基层建设年重点村。县委、临城镇党委都很重视我村的发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建立“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的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现就做好2014年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如下安排:
一.总体要求
按照十八大制定的“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到2020年,我村群众要从一个分散居住的传统村庄变成一个城市社区;人均收入要从目前的3835元提高到11838元,任务艰巨。为此,要从提升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群众如期实现城镇化、现代化生活目标。
二.主要工作 1.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物色一批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逐步把他们纳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党组织队伍年轻化,更有朝气。今年,要完成至少3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的计划。
2.选拔村后备干部。从退伍军人、毕业回村学生、外出打工人员、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能人中选拔2--3名后备干部,根据情况发展成为党支部或村委会委员。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水平。
3.搭建平台。今年,要借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机会,完成村民服务
中心建设,内设党员活动中心、党支部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卫生室等,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对村民需要办理的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等项事宜,全程代理。努力实现“六个不出村”,即一般的农业技术服务、致富技能培训、证件证照办理、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落实和法律咨询服务不出村。
4.规范制度。梳理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干群恳谈会、民主议政日等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有序扩大基层民主。督促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深化“一定三有”机制,定准、定实村干部目标任务,公开、公示目标承诺,建立健全以绩效定报酬机制。深化农村党员“七权七责”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进一步培养党员意识,树立先锋形象。
射兽村党支部
2014·5·28
第五篇:河阳乡基层武装部建设规划
河阳乡基层武装部建设规划
一、健全机构,配全干部,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工作机构配齐专武干部,乡镇武装部长参加同级地方党委。
二、政治合格、素质优良。武装干部政治坚定,组织纪律性强,热爱武装事业,精通业务,懂得本单位日常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制度健全、作风扎实,规章制度健全工作秩序良好,资料齐全规范,干部职责明确,工作作风深入扎实。
四、工作落实、完成任务好,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领导,以主要精力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参谋作用好,四项工作、军政训练、武器装备管理、征兵、民兵整组,国防潜力调查等工作落实,成效明显,所属基干民兵组织达标率高。
五、国防教育制度落实。深入机关、学校、农村、工厂、企业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使国防教育工作家喻户晓。
六、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好,做好每年的征兵工作。认真作好兵役登记、应征青年摸底调查、体检目测、政治审查等工作,完成征兵任务,无责任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