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5:5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

第一篇: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

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09地信

刘鹏威

摘要:

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极广,在地震检测,分析预测预报,抗震减灾救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汶川5.12特大地震余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余震发生的规律和空间格局分布情况,对研究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限于本人能力有限,仅由ArcGIS对地震余震空间分布做浅显理论及做法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 GPS测定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 [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2008(10)2.王卫民;赵连锋;李娟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8(05)3.张勇;冯万鹏;许力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2008(10)

注:选择的文献由于难度过大看懂的较少对本论文内容参考价值仅限于思维方面望老师见谅

研究现状:

基于本课题在空间科学界和物理学界已有不少学者做出了各自的分析和见解,并借助于对序列震源机制、地震动力学、地表构造等各个方面的辅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自汶川地震以来,这一研究课题跟吸引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注意 研究方法:

点密度分析,加权平均分析,分布离散度分析,最近邻分析等 数据处理方法:

1、数据预处理——添加事件专题

2、数据预处理——转换为shape文件

3、影像配准

4、余震点分布密度分析

 简单点密度计算:计算每个栅格单元中点的数目,并除以单元格面积; 核(kernal)密度计算:利用核函数,以圆为邻域,围绕每个栅格点产生一个平滑曲面,对每个估算点位,该点的贡献最大,核密度的值很高,向外围减少,在圆的边界为0

5、寻找加权平均中心:

 每个点一个权重值,权重值分别和X、Y坐标相乘后计算加权平均中心。

XYWiXiNi1WiYiNi1NN

操作如下图,图中黄色五角星就是余震点加权平均中心:

6、分布离散度分析:

标准距离方差:标准距离方差(Standard Distance Deviation)表示每个点到其平均中心距离的方差

平均中心可以为算数平均中心、中位中心、极值中心 计算公式:Sxy(diMC)2i1N2N

diMC 表示为点 i 和分布中心的距离,N为点的个数操作方式及结果如下图:

7、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标准差椭圆从二维角度反映了点的分布中心、分布范围、分布走向和分布的各向异性。

椭圆的长短(x轴、y轴)轴:

其中,xi、yi表示点的坐标,表示算术中心。θ表示椭圆Y轴沿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操作方法及结果如下图:

8、最近邻分析(Nearest-Neighbor Analysis)

 基于距离的点格局分析实质是计算每个观察点到其最近点的距离,并将其与随机情况下点的期望距离相比较 最近邻指数的计算公式:

Min(di)d(NN)[]

Ni1 d(NN)表示各点到其最近点最短距离的平均值,Min(di)是某个点到其最近点的距离,N为样板数

 d(ran)表示完全随机分布情况下最近距离的期望值,A为研究区面积,分别表示为: NAd(ran)0.5Nd(NN)

d(ran)或

其中B表示研究区的周长,上式实现了边缘校正

最近邻指数NNI表示为观察到的最近距离与随机情况下的平均距离之比:NNI NNI的值在理论上介于0与2.1491之间。当NNI接近于1时,这种模型就被认为是随机型的。

 NNI<1:表明是聚集分布,相反,NNI值越大,模型就越分散。操作方法如下:

结果为:

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Summary Observed Mean Distance: 0.022426 Expected Mean Distance: 0.054689 Nearest Neighbor Ratio: 0.410068 Z Score:-19.547589 p-value: 0.000000 由于最近邻比率(最近邻指数NNI)小于1,所以余震点分布是聚集分布

9、Global Moran’s I:

实质是将变量在某个位置的值与其它位置的值进行比较 Moran’s I的公式:I N为样本数

 变量X在i位置的值  变量X在j位置的值  是变量X的平均值  Wij表示空间权重 检验和解释

其中 E(I)表示I的期望值 S E(I)表示E(I)的理论标准差

NijWi,j(XiX)(XjX)(ijWi,j)i(XiX)2 IE(I)Z(I)SE(I)

SE(I)SQRT[N2ijwij3(ijwij)2Ni(jwij)22

(N21)(ijwij)2

Moran’s I显著性检验的解释

 正的空间自相关:I > E(I), or z(I)> 0  负的空间自相关: I < E(I)or z(I)< 0  无空间自相关存在:I = E(I)or z(I)= 0 操作方法如下:

结果如下图:

Global Moran's I Summary Moran's Index:-0.003917 Expected Index:-0.003344 Variance: 0.000044

Z Score:-0.086531 p-value: 0.931044 因为Z<0,所以为空间负相关

10、Local Moran

结论:(1)余震分布呈现西南-东北走向,以4~5级为主;

(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zscore值为0.176487,Moran I指数-0.002050,P值0.859912故可以确定余震为随机分布;

(3)余震主要分布于32.0°N,103.5°E和32.5°N,105.5°E两个地带附近,余震点的震级与邻领域的点的震级相似,震级高的余震点的附近出现震级高的余震点的概率大。

第二篇:那一刻——有感于汶川地震

那一刻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大地母亲一次不经易的抖动使全世界华人的目光定格在中国四川。从此“5.12”这个不起眼的日子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位华人的心里。霎时间,天府成地狱,俊秀遍创痍。望着电视机里倒塌的楼房,哭泣的孩子,声嘶力竭的呼喊着亲人名字的人们,我的心被震痛了,震碎了。那一刻,我的心在四川。

那一刻,美好的家园瞬间一片狼藉,幸福的生活转眼间成为了梦幻泡影,甜蜜的笑容被泪水和鲜血取代。那一刻,活着成为了最大的幸福。

那一刻,孩子的笑声消失了,天堂里传来了找寻妈妈的哭声,天堂里应该没有哭声的,难道那里的你们正在为下界的苍生哭泣?那里的你们是否依旧在过六一,是否依然握着铅笔做着家庭作业,六一的你们是否如愿以偿的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挽着妈妈的的手走进公园,你们背上的翅膀是否实现了你们想飞的夙愿。。。。这一刻的你们可否看见远在大连的我在为你们祈福。

那一刻,我看见了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他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平复的煎熬和伤心,当他看见被压在废墟下的孩子时,老人失态了,老人哽咽了,这位面对国外记者尖锐提问应答自如的慈祥老人,这位在政治舞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老人不顾手臂的擦伤推开了前来包扎的医护人员,走上随时有可能的塌方的废墟呼喊着孩子的名字。“是人民养着你们”一个坚强的声音从他那沙哑的喉咙里发出,“救人!救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的鼓舞着所有广大解放军战士,使一位又一位的伤员在废墟里学会了坚强。那一刻,从他的脸上我看见了他和我们一样顽强执着的眼神。“多难兴邦”总理在孩子们的黑板上写着,我们的祖国承受了多少风雨,冰冷中我们用爱融化冰雪;火炬被抢,我们的火炬手用身躯挡住火炬;地裂之中,我们一样可以用双手挺起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那一刻,人们看见了希望,解放军战士来了。国难当头,舍我其谁!国家有难,我不上谁上!这一刻又是解放军,就像九八年的特大洪水一样,他们背着物资给养奔赴灾区,路面塌方挡住了车轮却挡不住战士们前进的脚步;残垣断壁压得住人民的肉体,却永远压不垮中国人民不屈的脊梁。没有坐标,地面状况不了解,可见度极低的5600米高空,他们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跳为困在那里的灾区人民送去希望,可是谁又曾知道,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们是写好了遗书跳下去的!战争年代,他们为了国家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和平年代,他们为了国家建设,为了灾区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扑入了受灾现场,虚脱在地的他们依然恳求着:“让我再救一个吧!”这样的军人我们不敬敬谁?这样的战士我们不爱爱谁?他们的确是我们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爱,我们这个人间有爱,我们这个国家充满爱。废墟下面,一位青年教师用他的身躯紧紧的护住了身下的四个幼小的生命,至死都不肯将手松开,那一刻,他知道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他,这样静静的走了,然而他那无私的爱却在这四个孩子的身上永久的流淌。“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一个断壁下,母亲紧紧的护住了襁褓中的婴儿,并用手机留给孩子的一条短信,一句平凡的话语寄托了一位母亲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母爱,这就是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的母亲,我的小弟弟,那一刻的你是否懵懂中感受到了这份情呢?

那一刻,中国的空气在凝结,华人的泪水流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我看见了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个真正人权,人道的祖国。在短时间内便集结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灾区救援中去。国之殇,永难忘。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绵绵不息,多少次的风浪在我们身上肆虐,不论是强权政治还是外敌入侵,不论是洪水来袭还是冰雪封冻,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惧怕过?我们炎黄子孙什么时候退缩过?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当地震来临,大灾面前,那一刻全世界只有一个声音,一个中国声音——龙的传人永远不会屈服,中国人民的脊梁是永远压不垮的!

第三篇: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感恩的心——有感于5.12汶川地震一周年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全体动员。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同时我们又感动着、振奋着、自豪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们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英明指挥,鼓舞斗志,领导全党全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那些忘我救援的人们,激励着经历灾难的人。他们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同胞有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3亿中国人顷刻间汇聚起巨大爱的暖流,给受灾的亲人们以莫大的慰籍。

这就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我们心底的真爱。

说到爱,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爱的图像。5月13号,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瓦砾中发现了一名遇难者,当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停止心跳以后,余震又开始了,救援人员不得不迅速撤离了救援现场,就在这个时候,救援队的队长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又回到了那片废墟中。因为他看到:一名妇女双膝跪地,上身呈匍匐状,他确认这样的姿势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于是又一次仔细的观察,这时候才发现这名妇女的身下,紧紧地护着一个才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经过努力,婴儿得救了。因为母亲的呵护,这个婴儿毫发未损,在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的襁褓当中,有一个手机,上面有一封没有发出的短信。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如果你能幸免于难的话,你要记住:妈妈爱你。

今天我想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也让我们给这位母亲发一封短信,如果天堂能够收到的话,我想告诉她: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像她一样,爱她的孩子。

我想听了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死者已如此之坚强,生者更要好的懂得感恩。

是啊,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震灾;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祖国如此强大,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有一个强大的支柱;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我们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活着,还有什么痛苦挫折不能承受。

在大灾大难面前尚且需要感恩,感恩灾难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坚强和团结。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对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里,更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学习,对待老师,对待同学,我们感恩,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因为我们经历了灾难倍感生命的可贵;只因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患难,我们是朋友,更是血脉相连的同胞。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汶川地震纪录片》观后感

《汶川地震纪录片》观后感

食品质量与安全091班杨紫洁

学号:200931305027

很震惊的,那一幕幕又出现在了眼前!那一刻,我看到生命的宏伟和壮丽永存!

回首汶川地震,那时候的我们还禁身在高考的战场中,偶然听到某同学说了一句:“四川地震了!”。当时还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那个县城也地震过,都只是一些四点多级的小地震,而且四川又是盆地,不容易地震,所以很多同学都没有放在心上,只以为是轻轻地晃一晃而已,没什么可担心的。

可是,随后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接踵而至,让我们彻底的震惊了!废墟之上,医生、护士、武警部队、解放军、自愿者、记者四处奔走,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神情木讷的受灾者,周围是泣不成声、等待消息的亲人...,整个天空都是阴沉沉的,没有人说话,只有哭泣声和救援的指挥声,一个原本热闹宁静的县城,刹时变成了悲伤的海洋。

至今我仍记得,央视救灾晚会上,被介绍的一个个

救灾英雄以及那些幸存者的家属,废墟中的紧紧相拥的情侣、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老师、用手机给幼儿写遗言的母亲...那场晚会我是全程流泪看完的,心情很沉重,只能木讷的盯着电视。当时心里一直想着:那些失去家人的灾民太可怜了、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太伟大了、灾难永远不要再发生在了、一切都快点好起来吧!

四月二十号晚上,毛概课堂上,又一次看到了这些画面,我眼中已然充满泪水,蜀地的天空下,那一片残破的废墟之中,多少生命在为之挣扎;多少亲人在为之哭泣;多少自愿者在为之拼搏!

回到现在,距离地震已经三年了,灾区建设已经全面完工,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逝者安息,活者坚强,在各省的帮助以及灾区人民的努力下,多功能学校、小区、公园等等一应俱全,灾区人民的生活开始迈开全新的步伐!

汶川地震确实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但是,从灾难中走出的灾区人民让我们看到了,生命顽强而不屈的精神能够屹立在时光的洪流之上,演奏着动人的华丽乐章!

再次回顾地震,让我更加理解“灾难无情,人有情”这句话,同时也让我更加的珍惜生命、重视生命。天

灾人祸是没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盯着美剧、韩剧、日剧不放,而是应该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结交益友,让自己的生命更“广”!

第五篇: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自救互救调查情况比较研究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自救互救调查情况比

较研究

王东明1),2)李永佳2)陈洪富3)黄宝森1)张云昌1)胡卫建1)

1)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2)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 100029 3)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震后问卷调查数据,对震后灾民自救互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救互救是地震救援中受困人员获救的主要方式;2)玉树地震参与自救互救人数比例较高,说明经过汶川地震后,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更加主动和积极参与震后抢险等社会活动中;3)在两次地震自救互救过程中,主要的困难在于缺乏救生工具和经验,并且救援工作缺乏组织管理,相互协调能力不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为全面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和应急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地震;问卷调查;自救互救;应急救援;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引言

地震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世界诸多国家均面临如何减灾的问题,并且也都在积极努力提高减灾水平,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中仅仅造成2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说明新西兰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后半年内再次发生强震时(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6.3级地震)却造成该城的严重破坏,截至到3月6日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66人,预计最终将会超过200人,这又说明了震后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刻不容缓,不能忽视叠加效应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2011年3月11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9.0级地震,诱发了超过10米高的海啸,在岩手县宫古市姉吉地区达到了38.9米,不仅冲刷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建构筑物、船只、汽车等所有地面物品,还引起了火灾、核电站设施爆炸、核泄漏,截至到5月1 日16时(当地时间)死亡14 704人,失踪10 969人,其中90%的遇难者死于海啸溺亡;日本的防灾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员伤亡、失踪远低于国际类似地震、海啸的数量。新西兰和日本两国人民在震后表现出高度的镇定和自觉精神,临危不乱,这与政府部门为应对地震所采取的一整套长期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包括对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采取必要、可行的措施和手段,这是取得如此好的减灾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地震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近来的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中,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均十分惨重,给灾民甚至全国人民都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但是,尽管人类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但仍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采取各种减灾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要实现此目的,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收稿日期:2010-11-30;修订日期:

基金项目:玉树7.1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8050);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K50B03-01);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034)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主体,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处在第一时间的公众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和运用突发事件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将能很好的降低伤亡人数,实现减灾的根本目的。

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自救和互救是大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据统计,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的灾民约为63万,通过自救与互救扒救出的群众大约有48万,占被埋压群众的80%左右。唐山大地震[1]震后半小时的救活率高达95%,第一天的救活率也在80%以上,第二天、第三天急剧降低到30%-50%,一周以后被埋压者生存的可能性极小,生存十几天的只有个例。1994年美国洛杉矶北岭(Northridge)地震[2,3,13]后,加州不仅有正规的救灾队伍,同时还拥有训练有素的民间救援组织,他们迅速地投入自救和互救,组织进行了房屋危险性评估,还在安全地段建立了几十处救助中心,负责心理咨询、分发救灾物资和抢修水、电、气等项工作,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地震[4,5]后,日本各级政府由于对灾情估计不足造成反应迟缓,协调不力。虽然震后一小时兵库县就成立了“地震灾害对策本部”,但自卫队救灾主力在第二天才开始开进灾区,而首相也是在地震后第三天才到灾区视察;并且地震发生后几天,日本政府都拒绝许多国家救援队的援助,使震后的应急救援工作严重滞后,致使应急救援工作只能依赖于当地灾民的自救互救,据统计数据显示,3.5万获救人员中共有2.7万人为近邻救出。1999年台湾921集集地震[6]后,由各地消防队和自发的志愿者所组织的救灾队伍,从受损或倒塌中的建筑物中救出超过5000人。由其可见,自救互救在震后抢险救灾中起着重大作用,而目前在自救互救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使得自救互救效率不高或无法有效开展。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众在地震自救互

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的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数据,我们专门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分别进行了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自救互救情况调查,以便分析目前我国在自救互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以后的自救互救提供对策,制定出更具有实际效果和意义的措施。

1.两次地震中自救互救情况比较分析

1.1 应急救援总体情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除了灾区政府迅速调集本地的各种救援力量解救受困人员,积极组织灾区干部群众自救互救之外,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各种专业救援队充当了救人的主力军(如图1所示),其中专业救援队数量达到 95 支。救援力量总人数达到了17万多人,其中军队武警救援人数15.7万人,各种专业救援队参加救援人数约 1.8万人;各地(包括军队、武警)共向灾区派出14950 名医疗卫生人员,共投入医疗卫生人员约 9.13 万人,其中投入一线6.5万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组成小分队于5月 14 日中午到达全部受灾县,15 日 24 时到达全部重灾乡镇,19日14 时28分到达灾区所有村庄。由于此次地震灾区范围大,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不断,交通阻断,震后的前两天外面救援力量主要集中在映秀、汶川、北川等极重灾区,边远地区的当地民众抗震救灾活动主要依靠自发、及时的自救互救。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汶川地震救出总人数约8.7万人余人,其中自救互救约7万人,军队救出约

1万人,专业救援队合计救出7439人[7]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致使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46842人受灾,波及范围约3.58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全国有34支、12603名抢险力量全力以赴、全覆盖展开生命大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搜救,同时先后有83支医疗卫生队、3464人到达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地震救援中,最多的时候共有1万6千多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3700多名公安和消防边防官兵、27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1400多名专业救援队员在救援现场。整个救援期间,72小时黄金救援期,从废墟下救活1433人;黄金72小时过后,继续不遗余力地搜救生命,又救出22人;抢救压埋人员2008人,累计转移到外地的3109名重伤员,紧急转移困难群众22.5[8]

万人。

汶川地震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图地震14:28灾区市县消防救援队和武警部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邻省救援队、消防和矿山救援队自救互救灾区学校、警察和政府灾区矿山救援队成都军区部队较远省份救援队20个省国际救援队救援开始0.0小时0.5小时1-2小时8.0小时13日14日15日救援结束20日

图1 汶川地震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图

2. 问卷调查情况对比分析

汶川和玉树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组织的科考组在主要重灾区开展了现场问卷调

[9]查,其中汶川地震获得有效问卷1624份,[10]玉树地震获得有效问卷为1013份。问卷调查覆盖的区域广泛,涉及的民众包括城镇和农村人口,以及部分极重灾区异地安置人员,同时对埋压和获救等情况也进行了调查。鉴于制定的问卷调查内容较全面,对一些信息进行了延伸调查,因此,被调查的人员涵盖了多方面人员,包括公务员、工人、农民、个体业者、学生等,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经过对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得出了两次地震后与自救互救相关的调查结果。图2表明,在关于汶川地震埋压人员获救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中,了解到约347名被埋压人员(包括延伸调查)中,共有约63%人员未被救出,25%通过自救或家人、亲友获救,而且军队救出的人员数量超过专业救援队所救人员,这与以往的经验是一致的,印证了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值得考虑的问题是由当地政府组织

力量救出的人数最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府部分瘫痪或忙于协调等其他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专业救援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对人命关天的应急救援工作在震前并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应急措施。

图2 汶川地震埋压人员的获救方式

而图3所示的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天灾民自救互救情况表明,有47%人主动寻找家人和亲友,33%的人帮助救助邻居和附近人员,说明震后绝大部分人员最先联系得是自己的家人、亲友或邻居,最先采取的行动也是寻找他们,而且积极开展帮助和解救近邻人员,这两种情况的人员比例占到80%。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汶川地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震中超过60%的人在震后一周内参加了生产生活自救和营救幸存者或转移伤员的行动,但仍有约30%左右的人未参加任何互救行动。而在玉树地震中,除了4%左右人没有参加自救互救外,其他人都参加了不同情况的救助活动。

图3 玉树地震后第一天灾民自救互救行动调查

显然,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群

众自救互救参与度较高,主要原因包括:1)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震级小、震中烈度低,灾区影响范围小(结古镇),且结构类型单一,主要为砌块结构和土木结构,倒塌废墟相对容易搬运和清理,易于开展自救互救活动;2)经过了汶川大地震,在事隔两年后的玉树地震中,经过宣传和教育,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更加主动和积极参与震后抢险等社会活动中;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玉树地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寺院多,僧侣占人口比例大。在地震袭来的时候,许多寺庙也都遭到严重毁坏,一些僧侣也不幸遇难,但是各寺院在组织自救的同时,都自发组织僧侣去救助被困群众,无偿提供食物、饮用水和灾民避难场所,帮助政府分发抗震救灾物资,成为自救互救队伍中一道主力军,发挥了十分积极地作用。

a)汶川地震调查结果 b)玉树地震调查结果

图4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一周灾民自救互救行动调查

但是,尽管在这两次大的地震中积极参与自救互救的人员比例较高,均超过约65%,但其中也凸显出二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救援中没有工具设备,二是由于缺乏救灾经验和知识,不知道该如何救援(如图5所示),在抢救埋压人员过程中效率较低,对及时挽救受灾人员的生命带来遗憾。在图6所示的急需的救援工具方面,对铁

锹(因其简便能为多数人所使用)和大型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和吊车等)的需求更为急迫。1976年唐山地震和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时,由于救灾技术和救灾手段落后,基本单靠双手或简单工具自救或互救,严重影响了救灾的实效。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a)汶川地震调查结果 b)玉树地震调查结果

图5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自救和互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情况调查

图6玉树地震后自救和互救过程中急需工具调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单位都能在第一时间清点人员、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互救行动,一些单位还成立了有关指挥机构,分设不同小组各负其责开展紧急救灾行动,主要包括:抢救埋压人员、搬运转移伤员、抢修道路、购买急需生活物资、临时搭建帐篷等,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更为可贵的是在组织单位内部救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周围的救灾行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汶川和玉树这样强烈的地震紧急救灾救援工作中,缺乏组织管理,相互协调能力差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值得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应急救援工作中改进,避免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停留

[11,12]在书面上的“救援”行为。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玉树地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相对薄弱得多,特别是农村地区,当地的房屋结构鲜有采取抗震措施,但值得欣慰的是,汶川地震的减灾经验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较以往明显增强,灾害损失也得到了显著降低。针对汶川和玉树两次大地震的震害救援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自救互救是地震救援中受困人员获救的主要方式。当地民众是地震事件的“第一响应人”,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民众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第一响应人的响应水平。2)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参与自救互救的人员比例来看,玉树地震参与人数比例更高,可以说明在经过举全国之力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洗礼之3.主要结论和建议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后,全国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大幅度增强,特别是全国各地政府近年来举行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次数明显增多,这都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民众的自救互救意识迅速提高。3)在两次地震自救互救问卷调查中发现,主要的困难在于没有简便有效的救援工具和缺乏救援基本技能,另外自救互救中的无序状态,都会造成自救互救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针对我国应急救灾的现状,以下几方面工作亟待加强:

1)政府要在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中逐步完善自救互救系统,设立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搞好药品、简易救援工具(如铁锹等)等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一旦地震发生,要创造相应的条件保障自救互救得以顺利开展。例如,1989年美国洛马普里埃塔(Loma Prieta)地震发生后,由于该地区震前就设有应急组织、制定了细致的应急方案并进行了训练和演习,因而使遭地震破坏的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得以及时修复、震后火灾等次生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救灾效率和效益[13]。2)抗震抢险需要政府和公众同心协力,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科普基地、广播电视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和普及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组织培训、进行演习和演练等,另一方面,公众要积极的参与和学习并宣传相关知识。否则光有意识,没有科学方法来指导,是没有成效的。例如,日本全国经过多次地震的教训,对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本各级政府通过法规、规划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市民防灾组织、市民家庭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具体责任,各个企业和机构都相应制定了地震发生时职员疏散与救助方案,编印了很多防

灾用书,各家庭普遍准备了防灾包,定期进行灾害演练。日本的防灾减灾教育,强调如果政府机关遭到破坏,无法提供及时救援,3天之内必须依靠自己和邻居互救互助。这些措施后来发挥了很大作用。美国多年来始终重视对公众及在校学生进行地震知识教育,提高地震灾害中自我保护的能力。美国小学都安排有如何应付紧急情况的课程,其中就包括在地震中如何逃生的内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后,让台湾的居民了解地震的威力,政府亦在此次地震后开始正视防震教育,加强防震防灾的宣传,并将此次教训编入教材中。

3)强震巨灾的应急救援需求巨大,专业

救援力量不足,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应该相互协调,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从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应急救援来看,中国参与救灾的人数众多,可是有经验的救援人员相对缺乏。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在各个部门,与如此巨大的救援需求相比,专业救援力量严重不足,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救援力量的专业抢险救灾训练和应急救灾演练不足,救援力量的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巨灾应对的需要。救援装备车辆的缺乏使大量救援队员集中在某一个重灾点,不能就近展开救援行动,救援队在短时间内寻找不到新的救援目标,造成了救援资源浪费。4)成立社区应急救援队,完善基层医疗

组织,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整个社会应急能力的基础。灾区当地人离受灾点最近,最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同时他们也最清楚受灾地区局部的情况,这部分人参与救援工作,会大大提高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公众防灾减灾观念淡漠,减灾知识缺乏,自救能力不强,社区减灾机制不健全,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此外,由于多数地方没有成立社区救援队,重灾区人员紧急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疏散后,造成震后初期缺少救援向导,严重影响了外来救援力量开展搜救工[7]作。在日本本州岛海域9.0级地震中,以当地居民为主的自主防灾会等公共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在应对本次地震灾害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5)总之,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抓好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用化和可操作性,促进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和

参 考 文 献

[1] 苏幼坡,徐美珍,刘英利.自救与互救-严重地震灾害后扒救灾民方式.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33-35 [2] Louise K.Comfort,Risk

and

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结合,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震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注重基层特别是社区的自救互救体系建设,落实应急救援准备和条件保障工作,是提升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者电子信箱,王东明:zf_wdm@163.com)

Taiwan Earthquake Event Report.Risk Management Solutions, Inc...2000: 6-7 [7]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汶川地震救援工作报告,2009,34-41 [8] 强卫.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关于玉树抗震

救灾的形势报告(青海民族大学).2010年9月

4日,(http://)

[9]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汶川科考组.第二专

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应急避难与救灾需求调查[报告],2010

[10]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玉树科考组.应急救

援响应实施情况和救援救灾需求调查[玉树地震科考中期进展工作报告],2010 [11] 徐德诗,黄建发.我国地震应急与救援发展的思考.国际地震动态,10,2006,1-8 [12] 高建国.中国地震紧急救援理论研究.华南地

震,26(1),118-124

[13] 邓砚,聂高众,苏桂武.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

分析.灾害学,2005,20(2):27-30 Resilience-Northridge Earthquake Learning Follow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of January 17, 1994,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1994, Vol.2, No.3:174-188 [3] Kathleen Tierney, Social Aspects of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Preliminary Paper #225 of Disaster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Delaware,1995:1-13 [4] 栗林荣一,蔡之瑞译.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地震(兵库县南部地震)调查报告.世界地震工程,1995,2:63-73 [5] The City of Kobe.The Great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Statistics and Restoration Progress, 2009:1-3 [6] Chi-Chi Reconnaissance Team.Chi-Chi,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tatus of self-help and mutual aid in Wenchuan and

Yushu earthquakes,2)Wang Dongming1), Li Yongjia2), Chen Hongfu3), HuangBaosen1),Zhang Yunchang1), Hu Weijian1)

国 际 地 震 动 态(网络预发表)

1)Nat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Support Service(NERSS), Beijing 100049, China

2)China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er,Beijing 10029, China 3)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o learn the status of the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earthquake areas curing them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 questionnaire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Yushu earthquake.The results showed: 1)the proportion of participants in self-aid and buddy aid in Yushu earthquak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Wenchuan earthquake, indicating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idents was increasingly improved, but not popularized.2)the main challenges of self-and mutual-rescue in these two earthquakes were lack of tools and experience as well as deficient organization.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Keywords earthquake;questionnaire;self-help and mutual aid;emergency rescue;suggestion

下载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汶川地震余震点空间分布研究(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英语作文:四川汶川地震(共5篇)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四川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 我国四川省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灾情紧急 救灾现场 1. 建筑被夷为平地,大量的人员被埋在废......

    关于汶川地震纪念日的思想汇报(共5则范文)

    思想汇报2 转眼间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年的时间,从新回首当年的地震情景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想起那些惨状大家都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泪含眼眶。记得2008年的我还奋战在高考战......

    人间有爱汶川地震(共五则范文)

    人 间 有 爱 ----汶川地震三周年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灾情时刻牵动着人民的心;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你们所受的苦难身同感受。 泪水模糊了我们双眼, 灾情震撼了我们心灵; 这就是......

    痛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演讲稿(共五则范文)

    在天空之下,在山川之上,在街巷之间,在村舍之处,在心灵之所,在生死之途,汽笛、警笛凄厉地鸣响,汶川大地震7日之后,14时28分。 痛苦地闭上眼睛,恍然回到那个悲惨的时刻:山崩地裂,墙倒屋塌......

    汶川地震重创电网设备 抗震升级研究提上日程

    地震重创电网设备 抗震升级研究提上日程http://cn.newmaker.com 2009-1-20 元复兴电力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数次特大自然灾害,每一次巨灾都使电......

    由汶川强震引发的对地震地质研究的思考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生论文科目:班级: 姓名:学号: 由汶川强震引发的对地震地质研究的思考姓名:马立新班级:2011级公共事业班学号:P112315561 [摘 要]地震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

    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祭心得体会最新(共5则)

    这位普普通通的营救人员却置生死于不顾,毅然决然的去救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像他这样有爱心及团结精神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也都去参与了营救!一起来看看5月12日汶川地震12......

    四川汶川地震教师优秀事迹学习感想(共5篇)

    四川汶川地震教师优秀事迹学习感想 蓉园小学 李萍 强震来袭,灾害地区满目疮痍。让人最无法面对的悲怆现实是,在这场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学校教学楼遭受重创。安静的校园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