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乡村位于省县南,属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村4公里,距离县城58公里。辖、石柱、谢宅、高宅、山塘、仓坦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64户,635人,其中党员29人。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打,先后建成黑木耳基地、油桃基地、茶叶基地、笋竹基地等。农村经济总收入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其中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
有40户,172人。该村在书记、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以构建和谐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我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支部在自
身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五个好”党支部的标准,抓好思想、组织和作风三大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班子民主、团结、廉政、健全、关系协调、工作规范。班子成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政治立场坚定。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提高,严格遵守每周学习制度,提高自身素质,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发展经济、民主管理、文化建设、协调合作、服务群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连续几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十余条管理制度,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问题。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计划》、《村
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工作会议制度》、《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保障制度》,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党员队伍、党组织体系建设。党支部根据每一位党员具体情况重新分配了党员联系户和责任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制定了《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党员发展规划》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优化党员结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并落实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联系和服务党员制度,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为他们解决困难。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我支部把团建工作也列入支部议事日程,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3、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村民建设和谐稳定先进村。村党支部围绕发展经济这个核心,不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提高农民收入,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村民素质,同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了新的村委办
公楼,安置了健身器材和宣传橱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党员、村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科普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整合本村资源,拓宽党支部工作领域、工作内容,扩大党支部影响力。凝心聚力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村狠下功夫,力求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坚持作报告、读文件、发材料等传统教育形式基础上,以每年初的党员主题教育为契机,利用走村串户聊天、茶话座谈会、电视远程教育、电影放映工程、宣传栏、广播会、外出参观学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深入浅出而又系统性的开展理论、道德、科技、法治等培训。二是丰富教育内容。村党支部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坚持进
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村的发展做贡献。三是活跃教育载体。通过精心举办“三级联创”、“创绿色小康村”、“村庄整治评比”、“平安家园创建”、和评比“五好家庭”、“好媳妇”、“优秀党员”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当雪灾、台风等灾害发生时,党员干部总是不分昼夜冲在一线。四川地震,村里组织了捐款,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带头捐款,许多村民自发参加;村庄整治开展时,党员干部除带头拆栏、拆厕,还发动亲友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汛期来时,党员干部都不畏困难,不辞辛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投身到防汛抗灾第一线,争当“畲乡先锋”,大灾面前显身手;村里的老党员、特困户等,村里逢年过节组织慰问;因灾致贫的农户,村里均采取各种方式帮助走出困境。抓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8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新建公厕2个,四格式卫生厕所82个,道路硬化公里,安装路灯50余盏,清理垃圾40吨,村庄绿化2400m2,12全文查看
第二篇: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乡村位于省县南,属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村4公里,距离县城58公里。辖、石柱、谢宅、高宅、山塘、仓坦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64户,635人,其中党员29人。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打,先后建成黑木耳基地、油桃基地、茶叶基地、笋竹基地等。农村经济总收入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其中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
有40户,172人。该村在书记、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以构建和谐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我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支部在自身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五个好”党支部的标准,抓好思想、组织和作风三大建设。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班子民主、团结、廉政、健全、关系协调、工作规范。班子成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政治立场坚定。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提高,严格遵守每周学习制度,提高自身素质,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发展经济、民主管理、文化建设、协调合作、服务群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连续几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十余条管理制度,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问题。
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计划》、《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工作会议制度》、《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保障制度》,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2、加强党员队伍、党组织体系建设。党支部根据每一位党员具体情况重新分配了党员联系户和责任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制定了《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党员发展规划》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优化党员结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并落实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联系和服务党员制度,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为他们解决困难。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我支部把团建工作也列入支部议事日程,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3、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村民建设和谐稳定先进村。村党支部围绕发展经济这个核心,不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提高农民收入,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村民素质,同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了新的村委办公楼,安置了健身器材和宣传橱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党员、村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科普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整合本村资源,拓宽党支部工作领域、工作内容,扩大党支部影响力。凝心聚力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村狠下功夫,力求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坚持作报告、读文件、发材料等传统教育形式基础上,以每年初的党员主题教育为契机,利用走村串户聊天、茶话座谈会、电视远程教育、电影放映工程、宣传栏、广播会、外出参观学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深入浅出而又系统性的开展理论、道德、科技、法治等培训。二是丰富教育内容。村党支部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村的发展做贡献。三是活跃教育载体。通过精心举办“三级联创”、“创绿色小康村”、“村庄整治评比”、“平安家园创建”、和评比“五好家庭”、“好媳妇”、“优秀党员”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当雪灾、台风等灾害发生时,党员干部总是不分昼夜冲在一线。四川地震,村里组织了捐款,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带头捐款,许多村民自发参加;村庄整治开展时,党员干部除带头拆栏、拆厕,还发动亲友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汛期来时,党员干部都不畏困难,不辞辛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投身到防汛抗灾第一线,争当“畲乡先锋”,大灾面前显身手;村里的老党员、特困户等,村里逢年过节组织慰问;因灾致贫的农户,村里均采取各种方式帮助走出困境。抓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8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新建公厕2个,四格式卫生厕所82个,道路硬化2.5公里,安装路灯50余盏,清理垃圾40吨,村庄绿化2400m2,实行了门前三包制等;此外共发展了沼气池25口,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节约了能源,发展了循环经济,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多项综合收益。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村还投入50余万元,在农民饮用水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近年来,村顺应发展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千方百计增收入、千方百计谋出路”上动足脑筋、使足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全村农业产业已形成以科技为依托,“油桃种植、生态养殖、茶叶种植、黑木耳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抓好平安村建设 构建和谐村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着力从宣传教育、防范、矛盾调处、打击处理入手,抓好平安村建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一是抓普法依法治理网络建设。按照乡“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我村全面推进“五五”普法,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制定了实施意见,与乡政府签定了普法责任书;制订普法制度并上墙;并配合乡普法领导小组抓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建设知晓度90%以上,群众参与度60%以上。二是抓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村、组人民调解网络。成立了3~5人的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调解员。同时,建立并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在全村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基层司法行政整体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截止目前,我村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成功率95%以上。无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无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无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活动,无群体事件,无赴省进京到市上访,无到县集体访。三是抓各项制度网络建没。我村在村、组两级调解组织网络已健全完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理、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以及例会、统计、档案管理等制度,并悬挂上墙,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同时建立了“六个制度一个台”,即:村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年初签订了责任书);调解人员培训制度(每半年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矛盾纠纷调处督办制度;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调处联合办公制度;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情况汇报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台账。四是抓安置帮教网络建设。按照文件要求,我村成立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小组。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归正人员档案和登记制度。二是落实帮教责制,年初村与乡政府签定责任书,被帮教对象的责任分别落实在村干部人头;三是落实帮教对象考察制度,考察情况责任人每季度向乡上报告一次;四是制订帮教措施,如农村“五保”、低保、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优先落实;五是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分享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目前,我村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失足青少年帮教率 100%。五是抓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地推动了全村平安建设。在组织上进一步完善了全村人民安全防线建设,并积极开展了治安综合治理。在责任意识上,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在工作思路上,明确了“大边防”观念,始终将“两盗一抢”为“严打”整治的重点;在工作措施上,动员全村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打击、查处力度。六是抓以创安为载体,全面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今年继续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各自然村的安全创建活动,同时建立村夜间巡逻守护专业队,由五人组成,配齐器械,初步构建起了以村、组建设为基础,群防群治,“打、防、控、管”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村两委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安全防火的义务检查宣传工作。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并登记造册,流动人口登记达到100%。签订安全协议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未发生无重大交通、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村深入开展平安村的建设,使全村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净化了治安环境和社会风气,呈现了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第三篇: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村级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材料
乡村位于省县南,属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村4公里,距离县城58公里。辖、石柱、谢宅、高宅、山塘、仓坦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64户,635人,其中党员29人。该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打,先后建成黑木耳基地、油桃基地、茶叶基地、笋竹基地等。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其中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40户,172人。该村在书记、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发展村级经济,以构建和谐为宗旨,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
我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支部在自身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五个好”党支部的标准,抓好思想、组织和作风三大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班子民主、团结、廉政、健全、关系协调、工作规范。班子成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政治立场坚定。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提高,严格遵守每周学习制度,提高自身素质,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发展经济、民主管理、文化建设、协调合作、服务群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协调一致。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连续几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十余条管理制度,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问题。
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计划》、《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工作会议制度》、《村创建和谐稳定先进村保障制度》,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党员队伍、党组织体系建设。党支部根据每一位党员具体情况重新分配了党员联系户和责任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制定了《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党员发展规划》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地优化党员结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并落实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联系和服务党员制度,每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为他们解决困难。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我支部把团建工作也列入支部议事日程,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3、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村民建设和谐稳定先进村。村党支部围绕发展经济这个核心,不断探索新 的经济增长点。为提高农民收入,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村民素质,同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了新的村委办公楼,安置了健身器材和宣传橱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党员、村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科普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整合本村资源,拓宽党支部工作领域、工作内容,扩大党支部影响力。
凝心聚力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
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村狠下功夫,力求提升村风文明,树立良好村风。
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坚持作报告、读文件、发材料等传统教育形式基础上,以每年初的党员主题教育为契机,利用走村串户聊天、茶话座谈会、电视远程教育、电影放映工程、宣传栏、广播会、外出参观学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深入浅出而又系统性的开展理论、道德、科技、法治等培训。
二是丰富教育内容。村党支部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村的发展做贡献。
三是活跃教育载体。通过精心举办“三级联创”、“创绿色小康村”、“村庄整治评比”、“平安家园创建”、和评比“五好家庭”、“好媳妇”、“优秀党员”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当雪灾、台风等灾害发生时,党员干部总是不分昼夜冲在一线。四川地震,村里组织了捐款,村两委班子、党员干
部带头捐款,许多村民自发参加;村庄整治开展时,党员干部除带头拆栏、拆厕,还发动亲友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汛期来时,党员干部都不畏困难,不辞辛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投身到防汛抗灾第一线,争当“畲乡先锋”,大灾面前显身手;村里的老党员、特困户等,村里逢年过节组织慰问;因灾致贫的农户,村里均采取各种方式帮助走出困境。
抓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8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新建公厕2个,四格式卫生厕所82个,道路硬化公里,安装路灯50余盏,清理垃圾40吨,村庄绿化2400m2,实行了门前三包制等;此外共发展了沼气池25口,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节约了能源,发展了循环经济,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多项综合收益。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村还投入
50余万元,在农民饮用水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村顺应发展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千方百计增收入、千方百计谋出路”上动足脑筋、使足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全村农业产业已形成以科技为依托,“油桃种植、生态养殖、茶叶种植、黑木耳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抓好平安村建设 构建和谐
村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着力从宣传教育、防范、矛盾调处、打击处理入手,抓好平安村建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一是抓普法依法治理网络建设。按照乡“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我村全面推进“五五”普法,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制定了实施意见,与乡政府签定了普法责任书;制订普法制度并上墙;并配合乡普法领导小组抓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建设知晓度90%以上,群众参与度60%以上。
二是抓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村、组人民调解网络。成立了3~5人的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调解员。同时,建立并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在全村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基层司法行政整体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截止目前,我村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成功率95%以上。无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无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无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活动,无群体事件,无赴省进京到市上访,无到县集体访。
三是抓各项制度网络建没。我村在村、组两级调解组织网络已健全完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理、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以及例会、统计、档案管理等制度,并悬挂上墙,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同时建立了“六个制度一个台”,即:村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调解人员培训制度;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矛盾纠纷调处督办制度;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调处联合办公制度;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情况汇报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台账。
四是抓安置帮教网络建设。按照文件要求,我村成立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小组。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归正人员档案和登记制度。二是落实帮教责制,年初村与乡政府签定责任书,被帮教对象的责任分别落实在村干部人头;三是落实帮教对象考察制度,考察情况责任人每季度向乡上报告一次;四是制订帮教措施,如农村“五保”、低保、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优先落实;五是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分享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目前,我村刑释解教人
员、社区矫正对象、失足青少年帮教率 100%。
五是抓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强化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地推动了全村平安建设。在组织上进一步完善了全村人民安全防线建设,并积极开展了治安综合治理。在责任意识上,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在工作思路上,明确了“大边防”观念,始终将“两盗一抢”为“严打”整治的重点;在工作措施上,动员全村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打击、查处力度。
六是抓以创安为载体,全面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今年继续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各自然村的安全创建活动,同时建立村夜间巡逻守护专业队,由五人组成,配齐器械,初步构建起了以村、组建设为基础,群防群治,“打、防、控、管”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村两委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安全防火的义务检查宣传工作。加强了对流动
人口的管理并登记造册,流动人口登记达到100%。签订安全协议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未发生无重大交通、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
村深入开展平安村的建设,使全村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净化了治安环境和社会风气,呈现了祥和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创建卫生先进村汇报材料
创建卫生先进村汇报材料
创建卫生先进村汇报材料
创建卫生先进村汇报材料 武伍村位于广阳镇南部山区,南与富平县峪岭乡毗邻。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95户386人。近年来,抓住被列入全区1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机遇,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基础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先后两次实施移民搬迁58户226人,铺筑砂石路4公里,修筑通村水泥路 公里,农电网改造4000米,硬化巷道885米、衬砌排水渠1250米、护坡200米,建设沼气60户,解决了26户搬迁户用电问题,目前村级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另一方面村组巷道和村民健身娱乐等场所建设稳
步发展,现已建成1000平方米篮球场。把昔日居住零散、人畜共居的落后小山村转变为如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村容卫生整洁,家庭邻里和睦的新农村。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村”光荣称号,年、年先后被省市授予“文明村”、“卫生村”称号。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积极开展多项活动改善村容村貌
武伍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动力,注重在发展同时要统筹兼顾。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道路的同时注重环境卫生保护、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多次在村中开展“学、比、评”等活动,以此为着眼点改掉一些村民长久来的生活陋习,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开展“三看三比”活动。一看谁家室内整洁明亮;二看谁家门前巷道、水渠干净卫生;三看谁家人衣着整洁。一
比谁家室内整洁明亮;二比谁家门前巷道、水渠干净卫生;三比谁家人衣着整洁。、召开“评差奖优”大会。通过在村中开展评比活动,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为了鼓励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年定期召开“评差奖优”大会。评选挂牌卫生户21户,在村民大会上予以表彰批评,从而大大增强了村民卫生意识,使许多不良习惯和陈规陋习得以革除。、党员干部义务劳动美化环境。每年趁着农闲,村中党员干部自发或者被组织义务清理村委会房前屋后杂草垃圾、清扫村篮球场、养护通村组道路及巷道水泥路面、植树种草栽花。同时采取党员干部分片负责,定期清理的形式,保证了村内卫生长效机制,也美化了村中环境。
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努力
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至,拆除门前路边厕所30个,建三位一体厕所、沼气、猪圈60个,村民用上了新能源,取代了柴草乱堆,使农村“五乱”得到了很好根治;建文化墙465米,一来把厕所、猪圈、杂物间与巷道隔离起来,二来文化墙时刻提醒村民注意爱护环境卫生,三来美化了村中环境;以来建公厕一座,垃圾台4个;7月投资四万余元占地6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顺利通过省级部门验收。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庄卫生整洁打下了见识基础。
三、建章立制,注重长效保洁
环境卫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仅凭几次活动是起不到长效保洁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在村中建章立制,划清农户职责并制作张贴职责于农户家中。另外,订村规立村约,在村中悬挂大幅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这样,时刻提醒村民注重保护环境保持卫生,从根本上使村中环境卫生能长期有效保持下去。
几年来,武伍村采取多种形式、多方联动,始终把村庄卫生、农户院落整洁、村民健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大事来抓。保持了卫生村的光 荣传统,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勤奋工作,努力把武伍村建设为富裕文明、卫生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维护稳定保平安和谐创建促发展
xx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是xx南大门,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1个乡(镇),1个垦殖场,129个行政村,有人口23.5万。改革开放以来,该县长期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努力打造和谐平安xx,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双赢”目标。200x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较之上年增幅达7.5%,均创历史之最。自1992年以来,该县先后14次被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县,4次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1次被评为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县。
一、抓责任,确保稳定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1、抓领导责任制。一是抓县级领导。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抓,该县坚持“五挂五联”制度,安排全县县级领导干部每人挂点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学校,实行责任到人,蹲点联系抓和谐平安创建。要求每位县级领导干部每年交纳2000元风险金,年终考核,兑现奖罚。二是抓乡镇和部门领导。明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每年县综治委下达综治责任书,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并且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县综治委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建立科级干部抓稳定工作政绩档案,每年考核一次,政绩突出者优先提拔使用。近两年,全县有25名副科干部提拔为党政一把手,有60名政法综治干部提拔为科级干部。三是抓。,改水16324户,改厕24541个,改路110公里,改房21243平方米。200x年,该县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三是落实重大决策审查制度。该县一贯注重听民意、听呼声,办事情、作决策都先考虑群众的利益,以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为决策依据。2005年,该县启动河东新区开发,事先将建设规模,投资金额,设计图案,主要功能,发展前景等情况通过媒体公布于众,同时通过人大代表审议,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后才拍板上马。建设西路改造项目,因拆迁涉及面过大,居民利益损害较严重,意见不统一,群众反映强烈而被列为暂缓实施工程。
2、抓民意表达途径的拓宽。一是抓透明度拓宽。全县各单位在办公地点显眼处建立公示栏,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工作人员身份、职责和联系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2007年,县法院公开诉讼费减免项目和标准,获广泛好评。二是抓办事平台的拓宽。县里建立集中办事大厅,将相关部门集中在一个大厅里办公,让群众咨询方便,办事方便。三是抓接访渠道拓宽,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县公、检、法、司除坚持“四长”联合接访制度外,还主动深入基层,针对性地走访相关人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问题。2000年以来,“四长”下访206次,走访群众1308人,解决问题169件。
3、抓示范功能的辐射。一是抓创建点示范。着力抓好和谐平安“九创”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和谐平安创建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到千家万户。重点抓好“和谐平安村”、“和谐平安家庭”等九项创建示范点。二是抓预防示范。着力打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亮点”工程,县一中的“模拟法庭”教育模式,辐射了全县中小学,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三是抓人物示范。着力塑造模范人物,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用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和教育群众。10年来,全县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19人。
三、抓排查,做到不稳定因素早发现
1、抓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建立。早在八十年代初,该县就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县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村设立了矛盾排查调委会,组配备了矛盾排查调解员。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137个村(居)委会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委会,1144个村小组配备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员,1990年以来,全县各级排查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纠纷29776起,调解28698起,成功率97%。
2、抓信息情报网络建设。掌握各种不稳定信息,是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前提。该县配备了14名维稳信息督查员,11名司法助理员,29名法律工作者,1963名村组维稳信息联络员,同时公安机关还在各村组安插了众多的秘密情报员,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四级情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了全县的维稳信息。前两年,甘竹镇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一些灾民因救灾款发放问题发生纠纷。镇、村情报信息员,县、镇及时组织工作队上门做好调解工作,消除了灾民的不满情绪,及时化解了矛盾。
3、抓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的完善。一是坚持稳定形势分析会制度。县里坚持每季一次,乡(镇)、村(居)坚持每月一次召开稳定形势分析会,分析社情动态,处理本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二是县直单位每月、乡(镇)每周坚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各乡(镇)以综治办干部、辖区派出所干警为骨干,依靠基层组织和当地群众,统一部署,统一时间要求,统一目标任务,实行纵向到乡、村、组,横向到各行各业,进行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排查中做到有情况报情况,无情况报平安,同时建立排查台帐,以便以后备查。三是坚持重点时段重点排查。每年“两会”,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国庆和“双抢”等易引发纠纷时期进行重点排查,做到超前发现,超前防范。该县有一条青甘渠道横贯日于江、甘竹两镇,灌溉面积2万多亩,每逢干旱季节,用水紧张,容易引发纠纷。每年汛期刚过,县里都要召开用水协调会,规定用水原则,明确专人负责,使灌区农民用水有章可循,确保十几年来未发生过争水纠纷。
4、抓矛盾纠纷排查重点。一是抓重点人,该县主要针对有可能策划、煽动、组织群众性事件和群众性械斗的为首者;有迹象铤而走险报复社会、危害治安的重点人员,以及刑事犯罪嫌疑人等。对这些人员,该县安排排查工作人员带着重点监管人员名册,进行一个一个调查了解,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安排人员进行重点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