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3 06: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第一篇: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择危任势 威慑先行 推动反规避执行活动深入开展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邬文生

尊敬的江院长、卫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最高法院统一部署,湖南省常德市两级法院以构建、实施科学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为突破口,围绕省高院反规避执行“十项措施”,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对症下药,增强威慑措施整体效果。针对花样繁多的规避执行行为,我们不盲目出手,不狂轰滥炸,坚持按行为特点,划分类型,采取针对性威慑措施,逐一破解。一是“查”财产型规避行为。对这类以抽逃资金、转移财产为特点的财产规避行为,采取财产报告令、财产审计、悬赏执行、委托调查等措施严查财产去向,掌握主动权,发现财产线索。先后采取财产审计、财产报告令、悬赏令等措施120多次。获得有效财产线索90余条。二是“打”行为型规避行为。这类规避行为以人身隐匿、暴力抗拒等为主。我们坚决采用拘传、拘留、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等威慑措施予以打击,先后拘留、罚款40余人次,移送追究刑事责任3人。三是“治”社会型规避行为。这类规避行为带有强烈社会色彩,被执行人通过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地位对执行施加影响。我们通过 曝光“黑名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威慑措施影响其社会评价,促其配合执行。深圳某投资公司与南方某机场借款合同纠纷案,因执行阻力重重,我们果断限制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出境,其在海南机场出境时被扣留,促成达成和解协议。我们先后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30多人次,曝光“黑名单”20余人次,成功执结此类案件27件。四是“制”特殊主体型规避行为。针对政府机关、基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主体通过其身份规避执行的,启动联动威慑机制,发司法建议,提请党委、人大、监察等职能部门联动执行。并争取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开展特殊主体案件清理行动。某建筑公司与某房产公司工程款结算纠纷一案,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黄某利用其市人大代表身份干扰执行。接到我们发出的司法建议后,人大常委会对其启动督办程序,案件得到顺利执行。活动中,共召开联席会7次,发出司法建立21份,执结特殊主体案件40余件。

二、敢于较真,保证威慑措施“招招见效”。执行威慑措施影响大,效果好,需要谨慎,但一旦采取,就要贯彻到底,不论阻力多大,不论关系如何复杂,都要敢于较真,勇于碰硬,决不打退堂鼓。让人民群众看到执行部门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的坚强决心。如澧县某村民集体与某地农业局及农产场合同纠纷一案,被执行人主体特殊,多年拒不执行,被列为重点案件。初期对法院的财产报告令没有任何回应,反而通过各种力量规避执行。对此,我院召开案情分析会,综合调度,统一部署。启动联动威慑机制,将案件提交监察部门。监察部门约谈被执行人负责人,启动了督办程序。同时,两级法院调集干警近30人,采取财产审计、司法拘留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

三、严格依法,确保威慑措施规范公正。执行威慑机制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和正当程序原则,保证行为合法性;必须坚持比例和衡平原则,保证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严格合法性审查。制定严谨的办理流程,严格分权和审批。由承办人提出威慑措施论证报告,执行裁判部门审查决定,执行实施部门负责实施。基层法院采取罚款、限制出境、曝光“黑名单”等威慑措施须报中院审查备案,重大威慑措施须经院长审批,使威慑措施与被执行人违法性质和程度相适应。其次,保证程序规范。制订程序标准,严格落实合议制。制作《执行威慑措施实施规范意见》,从文书格式、送达要求、措施采取等方面对执行威慑措施统一规范。第三,强化全程监控。措施实施后,承办人须跟踪效果,视情调整措施。尤其曝光“黑名单”、限制出境等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措施,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及时解除,将影响控制在需要的最低幅度内,减少矛盾冲突。充分发挥执行异议、复议程序对威慑措施的规范调整职能。当事人提出申请,一律公开听证审查。先后受理针对威慑措施的异议复议案件11件,依法撤销改正存在瑕疵的威慑措施2件。活动中,我们执结规避执行案件近200件,标的3200余万元。无一起因威慑措施不当造成不良事件。

四、创新机制,巩固威慑措施长远效果。采取威慑措施的同 时,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威慑机制,巩固反规避执行长远效果。一是建立执行联系卡制度。根据被执行人隐踪遁迹、转移财产等规避行为,立案时向申请人、委托人、片区执行联络员发放执行联系卡,载明报告内容、通讯方式,确保及时掌握信息,方便采取措施。二是完善执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执行110值班室,在市中院和一个基层法院设立2个执行指挥中心。配备车辆、电话和值班人员,形成集中调度、分片指挥、就近处置、协作配合的运作模式,高度整合执行力量,提高反规避执行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强化威慑信息发布机制。拓展威慑信息宣传发布平台,在市电视台开辟《执行局在行动》专栏,在黄金时段宣传执行行动、发布威慑信息。引进了短信群发系统,定向发布被执行人信息和黑名单人员,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四是建立威慑措施协作机制。与公安部门建立被执行人通讯终端定位协作机制。借鉴省法院与省公民信息局、企业信息局签订协作查询协议的做法,与新闻、金融机构建立协作信息发布、征信记录反规避措施快速通道,增强对规避执行行为的威慑效果。

各位领导、同志们,反规避执行活动正在全国法院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将按照最高法院的统一部署,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继续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常德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二篇:最高院关于执行案件的司法解释最新汇总

最高院关于执行案件的司法解释最新汇总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案件的司法解释最新汇总 汇编人书剑飘零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2次会议通过 为了依法及时有效地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2007年10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对执行程序中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 申请执行人向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供该人民法院辖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证明材料。第二条 对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应当撤销案件已经采取执行措施的应当将控制的财产交先立案的执行法院处理。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撤销执行案件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管辖权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第四条 对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向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全的财产交执行法院处理。第五条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提出异议。执行法院审查处理执行异议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第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申请复议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第七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书面材料可以通过执行法院转交也可以直接向执行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执行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通知执行法院在五日内报送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第八条 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第九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第十条 执行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停止相应处分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第十一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责令执行法院限期执行或者变更执行法院 一债权人申请执行时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二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自发现财产之日起超过六个月对该财产未执行完结的 三对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义务的执行执行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依法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 四其他有条件执行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第十二条 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责令执行法院限期执行的应当向其发出督促执行令并将有关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上一级人民法院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本辖区其他人民法院执行的应当作出裁定送达当事人并通知有关人民法院。第十三条 上一级人民法院责令执行法院限期执行执行法院在指定期间内无正当理由仍未执行完结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本辖区其他人民法院执行。第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的六个月期间不应当计算执行中的公告期间、鉴定评估期间、管辖争议处理期间、执行争议协调期间、暂缓执行期间以及中止执行期间。第十五条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第十六条 案外人异议审查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解除对异议标的的查封、扣

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因案外人提供担保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有错误致使该标的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请求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第十七条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并请求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所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第十八条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由执行法院管辖。第十九条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诉讼程序审理。经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成立的根据案外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相应的裁判。第二十条 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案外人的诉讼请求确有理由或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停止执行的可以裁定停止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案外人请求停止执行、请求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或者申请执行人请求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第二十一条 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请求对执行标的许可执行的应当以案外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申请执行人请求的应当以案外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第二十二条 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由执行法院管辖。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裁定对异议标的中止执行后申请执行人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第二十四条 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诉讼程序审理。经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成立的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相应的裁判。第二十五条 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或者对执行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制作财产分配方案并送达各债权人和被执行人。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分配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第二十六条 债权人或者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提出书面异议的执行法院应当通知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或被执行人。未提出异议的债权人、被执行人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反对意见的执行法院依异议人的意见对分配方案审查修正后进行分配提出反对意见的应当通知异议人。异议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以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被执行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异议人逾期未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依原分配方案进行分配。诉讼期间进行分配的执行法院应当将与争议债权数额相应的款项予以提存。第二十七条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第二十八条 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第二十九条 生效法律文书规定债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从债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计算。第三十条 执行员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可以同时或者自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之日起三日内发送执行通知书。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的应当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报告财产令中应当写明报告财产的范围、报告财产的期间、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律后果等内容。第三十二条 被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应当书面报告下列财产情况 一收入、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 二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 三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 四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被执行人自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至当前财产发生变动的应当对该变动情况进行报告。被执行人在报告财产期间履行全部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报告程序。第三十三条 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后其财产情况发生变动影响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的应当自财产变动之日起十日内向

人民法院补充报告。第三十四条 对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情况申请执行人请求查询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申请执行人对查询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应当保密。第三十五条 对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情况执行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调查核实。第三十六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对被执行人限制出境的应当由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必要时执行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第三十七条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被执行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对其法定代理人限制出境。第三十八条 在限制出境期间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债务的执行法院应当及时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或者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第三十九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执行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公布。媒体公布的有关费用由被执行人负担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媒体公布的应当垫付有关费用。第四十条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公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级人民法院对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的统一管理严 格依法执行受托案件切实保障跨辖区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委托执行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 定。

1、被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的案件 除少数特殊情况之外应当委托执行。被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需跨中级 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辖区执行的案件亦应以委托执行为主。直辖市内法院间的跨辖区的执行案件以及设区的市内跨辖区的执行 案件是否以委托执行为主由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有下列特殊情况的可以不委托执行 1被执行人在不同辖区内有财产且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不足以单 独清偿债务的 2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的多个被执行人对清偿债务责任的承担有一 定关联的 3需要裁定变更或追加本辖区以外的被执行人的 4案件审理中已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保全异地执行更为方 便的 5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

3、执行法院到异地办理执行案件时应当主动请求当地法院协助执行。当地法院应当按照外地法院的请求予以积极办理。

4、受托法院应当于收到委托执行手续后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一般应当 在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最迟应当在六个月内执行完毕。委托手续不全的 执行期限自受托法院收到齐全手续之日起算。

5、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在案件委托后由受托法院 直接向当事人收取。委托法院已经预收的应当在办理委托手续后三日内 将预收的费用退给申请执行人由其直接向受托法院缴纳。

6、受托法院接受委托执行案件后应当依法自行决定采取执行措施和 强制措施也可以与委托法院共同商定执行方式方法。

7、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应当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可以 直接向受托法院或者请求委托法院向受托法院催促执行也可以向受托法 院的上级法院请求督促执行。委托法院或者申请执行人要求了解案件执行情况的受托法院应当及 时告知。

8、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或者其他有关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受托法院通报。受托法院可以与委托法 院协商视情决定共同执行或采取其他措施执行。

9、委托执行后遇有下列情况由受托法院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 定处理 1需要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 2因执行担保需要暂缓执行的 3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 4案外人对非属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执行标的物提 出异议的。

10、案外人对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和票证提出异 议的受托法院应当及时将案外人的书面异议转交委托法院处理。委托法 院应当及时作出中止执行或驳回异议的裁定并通知受托法院。

11、受托法院在办理受托执行案件过程中发现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 文书有明显错误如予执行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首先对被执行人的财 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然后将书面意见及时转交作出生效法律 文书的法院处理。

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收到受托法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于二个月 内作出书面答复。受托法院应当按照其答复意见执行。超过二个月未作出 答复的受托法院可以将案件退回委托法院并抄告其上级法院。

12、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和协调本辖区内各级人民法院的委托执行 工作。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间的委托执行案件可以由中级人 民法院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13、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对所属下级法院办理的受托执行案 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执行必要时可以采取指定执行、共同执行和 提级执行以及统一集中清理的办法执行。

14、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委托执行工作的实 施细则。

15、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9月28日 法发200216号 为了在执行程序中正确适用暂缓执行措施维护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执行程序开始后人民法院因法定事由可以决定对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执行措施在规定的期限内暂缓实施。执行程序开始后除法定事由外人民法院不得决定暂缓执行。第二条 暂缓执行由执行法院或者其上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执行机构统一办理。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应当制作暂缓执行决定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 一执行措施或者执行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 二执行标的物存在权属争议的 三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人享有抵销权的。第四条 人民法院根据本规定第三条决定暂缓执行的应当同时责令申请暂缓执行的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应的担保。被执行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担保申请暂缓执行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要求继续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继续执行。第五条 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应当出具评估机构对担保财产价值的评估证明。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对担保人、评估机构另行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第六条 人民法院在收到暂缓执行申请后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五日内将决定书发送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暂缓执行 一上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执行争议案件并正在处理的 二人民法院发现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并正在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审查的。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决定暂缓执行的一般应由申请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第八条 依照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决定暂缓执行的由上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依照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二项决定暂缓执行的审判机构应当向本院执行机构发出暂缓执行建议书执行机构收到建议书后应当办理暂缓相关执行措施的手续。第九条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发现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支付令确有错误的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8条的规定处理。在审查处理期间执行机构可以报经院长决定对执行标的暂缓采取处分性措施并通知当事人。第十条 暂缓执行的期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因特殊事由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暂缓执行的期限从执行法院作出暂缓执行决定之日起计算。暂缓执行的决定由上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从执行法院收到暂缓执行决定之日起计算。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暂缓执行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对是否暂缓执行进行审查必要时应当听取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十二条 上级人民法院发现执行法院对不符合暂缓执行条件的案件决定暂缓执行或者对符合暂缓执行条件的案件未予暂缓执行的应当作出决定予以纠正。执行法院收到该决定后应当遵照执行。第十三条 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后人民法院应当立即恢复执行。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前据以决定暂缓执行的事由消灭的如果该暂缓执行的决定是由执行法院作出的执行法院应当立即作出恢复执行的决定如果该暂缓执行的决定是由执行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执行法院应当将该暂缓执行事由消灭的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法院该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报告后十日内审查核实并作出恢复执行的决定。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后其他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

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法释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已于年月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条 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第四条 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

第三篇:最高院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试行)

(法发[2006]11号 2006年5月18日)

为了加强和规范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案件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监督。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人民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监督。

第二条 当事人反映下级法院有消极执行或者案件长期不能执结,上级法院认为情况属实的,应当督促下级法院及时采取执行措施,或者在指定期限内办结。

第三条 上级法院应当在受理反映下级法院执行问题的申诉后十日内,对符合督办条件的案件制作督办函,并附相关材料函转下级法院。遇有特殊情况,上级法院可要求下级法院立即进行汇报,或派员实地进行督办。

下级法院在接到上级法院的督办函后,应指定专人办理。

第四条 下级法院应当在上级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将案件办理情况或者处理意见向督办法院作出书面报告。

第五条 对于上级法院督办的执行案件,被督办法院应当按照上一级法院的要求,及时制作案件督办函,并附案件相关材料函转至执行法院。被督办法院负责在上一级法院限定的期限届满前,将督办案件办理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法院,并附相关材料。第六条 下级法院逾期未报告工作情况或案件处理结果的,上级法院根据情况可以进行催报,也可以直接调卷审查,指定其他法院办理,或者提级执行。

第七条 上级法院收到下级法院的书面报告后,认为下级法院的处理意见不当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函告下级法院。下级法院应当按照上级法院的意见办理。

第八条 下级法院认为上级法院的处理意见错误,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请上级法院复议。

对下级法院提请复议的案件,上级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原处理意见错误的,应当纠正;认为原处理意见正确的,应当拟函督促下级法院按照原处理意见办理。

第九条 对于上级法院督办的执行案件,下级法院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报告工作情况或案件处理结果,或者拒不落实、消极落实上级法院的处理意见,经上级法院催办后仍未纠正的,上级法院可以在辖区内予以通报,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法院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法治源于创新管理 风险止于科学防范

贯彻落实好税收执法责任制,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避免执法风险,规范税收执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要求,我局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推进,以税收风险防范为抓手,通过定岗责、明规程、重考核、严追究,逐步建立起执法责任清晰、执法程序规范、评议考核科学、过错追究到位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了执法随意、监督乏力的问题,执法环境不断优化、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总量持续增长,收入质量日益提高,为市局列入全省地税系统先进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把住“四个要点”,开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力求思想认识“高”。一是转变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是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有力保障,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基础。帮助基层领导和一线税收执法人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提升素质。对地税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抓好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精通业务,适应执法的需要,培养良

好的职业道德,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三是形成合力。出台了《税收执法责制考核及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把执法责任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以明晰岗责为着重点,力求工作标准“清”。一是明晰岗责。按照现行机构设置的要求,梳理职责、明确岗责、规范流程,健全了全市地税系统岗责体系,使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达到有机结合,解决了“岗责不清”等问题。二是细化标准。对规范化建设确定的岗位进行了梳理,将其中的执法岗位及其工作职能进行了归集;结合岗位的性质以及实际操作当中的过错可能、过错种类、过错形式,对各执法事项主要环节的过错情形及对应的过错责任进行细化。三是强化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通过推行“领导负责制、科室挂点制、基层落实制”,将执法责任制纳入规范化的常态管理,在体制上给执法责任制予坚实的保障。

(三)以内外并重为着力点,力求考核评议“严”。科学组织内部考核。坚持日常考核为与重点考核相结合。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参加考核人员关。抽调处事公道、业务熟练的人员进行重点考核。二是把好事实证据关。考核检查中发现干部执法过错的情况,及时核实,形成记录,并要求责任人确认。三是把好处理关。考核结束后,法规部门根据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及

时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执法失误等行为,严格责任追究。科学开展外部评议。坚持推行公示制度,大力落实政务公开,增强执法公开的透明度,多渠道收集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外部反馈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落实到税收执法人员个人,作为执法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将开展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与绩效考核、执法督察、执法监察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的逐步规范。

(四)以持续改进为落脚点,力求责任追究“实”。坚持以“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为手段,以“过罚相当”为原则,以促进工作为落脚点,务求有错必究。2009年全市系统共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2591项(次),经济惩戒29175元,涉及执法人员351人;2010年全市系统共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1581项(次),经济惩戒13995元,涉及执法人员261人;2011年全市系统共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452项(次),经济惩戒3025元,涉及执法人员173人。对于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同时,法规部门对一些带普遍性的税收违法行为与执法过错及时总结,分析成因,研究对策。通过实施责任追究,最大限度防范和避免执法违法行为与执法过错的出现。

二、构建“四大体系”,巩固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新成效

(一)夯实基础,执法岗责体系日益完善。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和税收执法人员资格清理,确保各执法

单位、所有税收执法岗位人员行政执法资格。同时,结合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工作要求,合理界定了各级、各部门具体执法权限,明确了47个行政执法依据和91项行政执法文书。在此基础上,凝聚全系统力量,编写并出台了分八大业务板块(征收、管理、税政、行政、法规、计会、发票、稽查)131个岗位,市、县两级共100多个流程图,70多万字的执法责任制岗责体系。将税收征管流程内的执法工作细化到具体的执法岗位,对岗位职责进行了科学定位和划分,对执法操作程序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横向从税政、征收、管理到稽查,责任制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活动;纵向从局领导、中层干部到税收管理员,责任制体现到每一个岗位。

(二)强化核心,风险防范体系逐步规范。制定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建立起包含两大类(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4个综合系列(行政决策、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履行职责)8个业务方面(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政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税收保全强制、税务行政处罚、执法案卷管理、税收法律救济)为主要内容,涵括各个执法环节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体系。整个体系累计查找出283个税收执法风险点,146个岗位廉能风险点。开发包含了风险类型、业务类别、岗位内容、执法环节、典型案例库等内容,兼有风险查询、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确认功能的税务风险管理软件,软件中编写了近200个执法过错典型案例,与具体的风险点进行匹配对应,方便广大干部职工“以案学法”。同时,收录了2096个现行有效的税收法规、相关制度,建立了某某地税执法人员专用的税收法规库。

(三)抓住关键,考评追究体系更加科学。制定了《某某地税局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暂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结合绩效管理考核,不断完善和优化,引入“多劳多得”得分机制,探索推广了“双量双优”管理办法,建立了以工作完成数量、完成质量为依据,以优绩优酬为动力,科学、全面、公正的考核奖惩机制。同时,结合总局、省局相关规定,制定了《某某地税局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所有执法岗位的143项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标准,及其对应的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等行政处理方式和经济惩戒的标准。对多个岗位共同控制的税收执法事项,均按造成过错的不同原因,细分成不同的岗位责任项目,保证执法过错责任能全部落实到岗到人,大大提高了责任落实和过错预警能力。

(四)突出重点,制度运行体系不断健全。首先是强化法制员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某某市地税系统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试行)》,对税收法制员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组织任免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法制员负责对基层分局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审核把关,并组织自查和开展检查。其次是强化督导检查机制,严格要求各执法岗位开展自查和日常考核,使税收执法责任制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控制。再次是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定期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强化与基层的互动沟通和跟踪反馈,收集反馈基层意见和建议。最后是强

化自我纠错机制,对于现有制度体系定期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制度体系的准确度和精细度,确保税收执法责任制体系的有序运行和深入推进。

三、坚持“五个突出”,提升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新经验 长期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深入推进并贯彻落实好税收执法责任制,最主要在于坚持“五个突出”:

(一)突出宣传教育,力求形成合力。在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左右配合、全员参与、协调推进。全系统明确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法规部门发挥牵头督导作用,负责执法过错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督办;业务部门发挥熟悉业务的优势,负责违规问题的调查核实,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环节;人事、财务等部门按照责任追究决定严格执行。市局通过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落实责任、反馈沟通,使广大干部职工“人人知晓、个个参与”,使执法责任制工作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合力。

(二)突出考核评议,力求科学公正。注重上下结合进行考核,市局对县区局、县区局对分局从业务管理层面进行考核,基层分局或部门每月依据上级执法通报,将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考核到具体人员,解决了同级责任难落实的问题。注重内外结合进行考核,加强与工商、公安、国税、土地、房产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对,以此评价的地方税收执法工作质量;通过发放评议卡、聘请监督员、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

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控,建起覆盖全部执法行为外部监管网络,确保将各项过错发现在最初始、解决在最基层。

(三)突出风险防范,力求奖惩到位。我局编写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管理办法》、《税收执法及岗位廉能风险点》、《税务风险管理软件操作手册》,全面系统地教育广大干部防范执法风险。同时,按照责任追究办法,按月考核,按季奖惩。截止到2011年12月,全市系统共发现并纠正执法过错5146项(次),涉及执法人员共411人、82个具体执法岗位,经济惩戒60315元,受到批评教育人数389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11人,受到通报批评的5人,并通过内网进行公示,接收群众对责任追究落实的监督。严格到位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极大增强了紧迫感,激发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突出以点带面,力求稳步推进。2007年,某某市局尝试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以某某区地税局为试点单位,推进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2008年,某某区地税局出台了20余万字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手册》,初步建立了执法执责任制体系,并从考核奖中拿出每月100元作为执法责任制考核奖,当年追究97人(次),落实经济惩戒8735元。2008年市局在全市推广某某区地税局执法责任制经验。全市系统其他县(市、区)局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加以推进。2010年,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增加某某县局作为深入推进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示范点,并于2011年在全市地税系统全面推行,力使执法责任制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五)突出规范操作,力求开拓创新。规范是基础,创新是动力。在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道路上,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了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加强信息化应用,开发税务风险管理软件,并将其融入整个执法责任制体系。创新了考评方法,个人一日一自评,基层一周一考评,县局一月一考核,市局一季一督查,合力推进,促进了执法责任制运行的常态化。创新了追究举措,建立了“受理、核查、决定、执行、反馈”闭环式追究程序,明确了责任追究形式、工作时限及决定权限,确保责任追究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五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低收入人口

8.9万,占农村人口的28%。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阶段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73个,搬迁贫困人口1122户、5240人,实现脱贫6.1万人。自2008年被确定为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合力共推、谨慎操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营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个试点村入会农户3406户,占试点村5589户的61%,低收入农户入会1227户,入会率66%,赠送171户,配送513户。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591.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吸纳农户基准互助金280.77万元,社会无条件捐赠10.3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97.35万元,借款户占会员总数的55%,按期还款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互助资金是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试点工作指导组;各项目村也成立了以村两委负责人牵头,贫困群众参加的筹备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机构。二是落实人员经费。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新增5名事业编制,从全县党政机关和金融机构抽调专业人员充实了力量。县财政专项列支30万元,落实了0910个项目村配套资金,为20个村解决项目开办费用4万元,为主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15万元,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周密制定方案。按照中、省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由扶贫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行、监察、审计等成员单位,结合县情实际,精心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工作步骤,确保了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把政策的学习、领会和宣传贯穿工作始终,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试点村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培训。各项目村还通过会议、板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从而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健全组织机构,精心启动实施。互助资金是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其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扶贫对象的切身利益。在试点村的确定和互助协会组织机构的产生上,我们始终把定好村、选好人作为互助资金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精心选点实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全县9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按照产业基础好、干部作风硬、村风民风优等条件,经乡镇提名、部门考察、政府审定,层层筛选确定20个贫困互助资金试点村。二是坚持依法选举。把群众信任、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协会管理人员的首要条件。制定《选举办法》,对候选人的产生、参会人数和获得当选两个三分之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界定。坚持会

员全程参与、酝酿提名,筹备小组综合后提出初步候选人,提交会员大会表决产生正式候选人后进行选举,充分体现了会员的意志,为协会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明确试点要求。结合试点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基准互助金,明确要求入会户数必须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对赠送和配送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张榜公示后确定,总体控制在总户数的5%和15%以内。

三、完善各项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是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协会《章程》。坚持以中、省文件为依据,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始终把《章程》的修订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在听取协会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提交协会会员讨论通过,最后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共同审查批准执行。在审查过程中,对协会和监事会届期、联保小组人员组成、借款担保程序、资金月占用费率、年分红率、逾期借款处罚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严格界定。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办建立项目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我们经过与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多次探讨,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会员情况管理、项目统计监测管理、借款手续管理、帐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并跟踪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工作的规范运行,最大限度地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三是强化业务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以乡镇主管领导、扶贫干事和项目村的管理人员为重点。多次聘请省办货款处、市银监局和金融部门等专业人员,以省上的《指导意见》、风险防范和会计实务为重点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了《贷款通则》、《会计法》、《经济合同法》、《担保法》等内容。在培训学习中,以《章程》的修订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关键,通过讨论提问、集中解答问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而确保了培训效果,提高了管理人员胜任工作的能力。

四、狠抓规范运行,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项目规范运行的先决条件。一是强化宣传引导,使会员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大宣传,在审核借款中,引导会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在享受借款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义务;在享受担保借款权利的同时,更要履行相关的联保责任。二是严肃《章程》规定,约束会员行为。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规定会员最高借款上限为3000元,最长借款时间不超过12个月。以扶持产业发展为重点,严把资金用途关。三是严控两条红线,化解资金风险。按照《指导意见》中同一借款周期内借款户必须控制在50%以内和借款资金规模必须控制在资金总额80%以内的两条红线要求,结合我县吸纳互助金占到总资金50%的实际,讨论提出了控制风险的五种方法:即担保消化法。采取一担一借、二担不借(借款后只能担保一次,担保两次后不得借款)的方法,将借款户控制在60%以内;民意调查法。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不需要借款户占协会总户数的比例;额度高限法。规定借款不超过本人缴纳互助金的3倍;调整余缺法。把借款户数和额度交由联保小组确定,以联保小组的稳定来保证协会的稳定;计划控制法。按农业生产周期,一、二季度控制在60%,三、四季度分别控制在20%。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要求村两委会既要加强对互助资金协会的领导和支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又不能干预互助协会的具体管理,确保互助协会独立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工作,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和主管部门对互助资金监督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

五、突出示范带动,提升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初衷和目标。从我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一是培育壮大了贫困村支柱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和果业强县目标,我们重点扶持了罗家洼乡西永固等9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王庄洛城等6个苹果产业重点村和庄头乡郭家庄等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累计发展苹果面积4500亩,建设生猪标准化圈舍145栋,发展庭院式养殖370户,栽植大棚樱桃150亩,种植中药材2600亩,其中5个村已跻身全省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个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村成为全县生猪养殖示范村,互助协会日益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互助资金扶贫到户模式,直接促进了会员户增收。贫困户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缺资金,发展产业举步维艰,扶贫互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据统计,我县互助协会共扶持种植业106.15万元,养殖业198.2万元,其它产业93万元,会员户收入增幅高于非会员户的30%以上。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济互助的能力。互助协会从筹备到成立,农户全程参与,尤其是协会的运行管理直接由会员自己负责,会员的自我管理、发展能力和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据调查,在我县实施互助资金项目的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明显高于非项目村。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互助资金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方式,必将在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寻找差距,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不断提升互助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最高院执行工作会议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澄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辖8镇6乡266个行政村,总人口40......

    最高院2010工作报告

    2011年5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10年)》。发布会由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主持,研究室副主任严戈回答了记者提出......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二 整合资源合力共建 全面提升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山阳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县“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经验介绍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经验介绍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新需求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针......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二十七 加强协调 突出重点 确保“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1月30) 根据《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有关......

    全市供销社工作会议经验典型材料

    全市供销社工作会议经验典型材料 东方百货大厦现有员工2600余人,帐面资产2.2亿元,营业面积80000平米。2007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新网工程”......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全民创业工作会议经验材料 愚公移山志 硬汉桑梓情“我是一个从不甘于现状的人,不屈于贫穷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这是居住在边远山区......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三[精选5篇]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三 创新扶贫思路加强资源整合 以大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 丹凤县人民政府 (2010年1月30日) 丹凤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全县辖21个乡镇、208个村,总人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