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1126构建人才高地之势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构建人才高地之势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中共靖江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市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最具潜力、最可持续、最可依靠的发展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园区建设、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在推进跨越发展中的主力军、主引擎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模式更优、速度更快、质态更好”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人才11.97万人,万人人才拥有量1800人,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市建成省级以上院士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已扩大到1400万元,各人才工作部门实际使用1525万元。
倾心育“人”,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人才工作置于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大局之中通盘考虑,努力做到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行业发展相适应,人才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格局。根据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以提高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和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围绕提高引领科学发展能力,实施党政人才“511工程”。先后组织50名党政干部报考国内硕士学位,组织35名党政“一把手”赴新加坡进行港口城市规划与建设培训,组织148名后备干部参加南京大学MPA课程培训,选送10名年轻干部到澳大利亚攻读物流、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选送100名干部到浦东、江阴、苏州高新区等地挂职锻炼,着力加强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全面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围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以“靖江市企业家协会”为依托,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与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班、MBA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开展中高级职业经理人论证培训,组织企业家赴国外学习考察,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新一代企业家队伍。三是围绕提高创新攻关能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441工程”。在科教文卫4大行业,重点培养科技攻关、名师名教、文艺创新、特色学科等40名学术带头人和100名左右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并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德国、英国等国家学习交流,着力提高持续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四是围绕提高现代生产操作技能,实施技能人才“金蓝领”工程。设立技能人才培训专项资金200万元,-2-
推进市场紧缺型和特色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对获得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率先在全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现场评价鉴定工作。五是围绕提高富民创业能力,实施“四能型”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与扬州大学联合培养300名能创新创业、能富民惠民、能管理事务、能美化环境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努力培育一批能够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以“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科技致富户培训工程”为载体,以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新市场为目标,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6万名。通过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达到了人才知识结构随着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优化、人才干事能力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提升的效果。
诚心引“人”,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从靖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综合环境出发,以柔性引才为主渠道,依托产业、项目、载体吸引人才,汇集精英。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双聘”制度。聘请专家成立城市建设咨询委员会、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两个领域政府“智库”,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咨询、论证。同时,作为全省试点,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性较强的聘任制公务员,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在经济发展领域,建立“一个联盟、三个中心”。“一个联盟”即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以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为主体,以155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项目研发机构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区域战略联盟,目前已签定合作协议186项,柔性
吸引院校高层次人才550名;“三个中心”即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外智力引进中心。结合产业特点,组织小型化、专业化科技成果推介会6次,企业院校行活动8次;围绕特色支柱产业,邀请10位各行业首席专家举办5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征集各类项目需求信息268项,并建立了人才项目信息库;邀请62名高校科研人员到对口企业挂职;实施引智项目36项,其中省级立项8项。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以科研载体吸引汇聚高层次人才1560多名。与此同时,通过在日本、德国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站,组织“海外游子故乡行”等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5名;分行业组织规模企业、教育卫生机构等赴外省市开展人才招聘活动38场次,与江阴联动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4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1名,外市籍本科人才2634名。全市人才集聚速度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高地优势进一步凸显。
拴心留“人”,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环境留人,切实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使人才充分感受实现价值的自豪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和贡献社会的荣誉感。一是建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靖江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意见》、《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靖江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关
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四能型”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意见》、《靖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18个有关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吸引人才集聚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拓展优秀人才发展空间。注重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和各类学术团体,1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走上领导岗位,580名优秀人才加入学术团体,228名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52名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为优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三是全力优化服务人才环境。每年发放图书资料补贴60多万元,对在职获得学历、学位晋升的费用予以报销;发放优秀人才“优诊卡”,组织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960人次,组织优秀科技人才外出休养18次;建立百名柔性引才专家库,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专家,帮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户籍等实际问题,举办专家沙龙,加强与专家的交流沟通。四是重奖激励各类优秀人才。设立“科技进步奖”、“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奖”、“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每年召开全市综合表彰大会,9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被嘉奖,14 名企业负责人被授予“功勋企业家”、84名企业负责人被授予“明星企业家”称号,并分别给予了金质、银质奖章和10-100万元的奖励。五是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每年举办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激发各类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放心用“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从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入手,充分凝聚广大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促使人才成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一是充分发挥党政人才的引领带头作用。确立以发展为核心的用人观,加大选贤任能力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第一资源”的核心资源,调优配强“一把手”;实施《党政干部晋升职级及非领导职务试行办法》,采取“升官不挪位”的办法,对219名干部晋升职级或非领导职务;通过“双推双考公示制”,公开招考市管后备干部230名;组建“和谐靖江工作队”,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发展前沿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城乡拆迁,为优秀人才提升能力、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优作用。积极打造人才创业创新载体,投资1亿多元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靖江科技创业园,25家企业进园创业,在孵项目38项,吸引3名海归留学生在园创业,其中4个高科技项目申报了国家、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创办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300多个,新扬子造船公司和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还分别在上海、香港投资设立了研发机构,有力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富民创业作用。组织相关人才积极服务“三
农”,扎实开展农民需求的种植、养殖、养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和多个类型的创业培训班,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技术传、资金帮、项目带等途径,培育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新农民”。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市建成葡萄、大蒜、西甜瓜等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10个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协会,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此外,以科普示范市创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平台,组织各行业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积极为工农业科技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先后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活动318次,举办科技讲座182场、学术报告会215场,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64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2009年11月
第二篇:夯实和谐之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和谐之基
近年来,街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为主导,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曾经这样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随着旧村改造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了社区,这就涉及到一个广大干部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工作能力转型的问题。以前是农业农村,现在是城市社区,以前是开发建设,现在是管理服务,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能力,构筑和谐街道建设新局面。
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治安、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民族、宗教等工作纳入其中,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户,按需服务。在做细做深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许多村(居)旧改完成,独生子女享受到宅基地审批或旧村改造建房用地指标审批的优惠待遇之后,许多农民、居民又滋生了再生育的想法,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去年初,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开计划生育网格化责任制,把整个街道划分成10大块37小块,结合联村情况,把每一位街道干部工作员都落实到某
一区块中,又在全市率先与7935例已婚育龄群众重新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违反合同将支付高额违约金,打破了对不合作对象束手无策的工作局面,使工作真正持续、有效、有力地展开。
通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重点抓好消防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四加一”集中整治,继续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分级监管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做好信访工作,以领导包案责任制的落实来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重点排查旧村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访矛盾,分析矛盾原因。高度重视苗头性信访矛盾,对一些恶势力存在的村子进行重点整治,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要求各村居社区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信访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做好应急预案,使社会管理不疏漏、不缺失。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
平,探索农村管理社区化、专业化、物业化道路。加强社区(片)干部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服务内容,引导辖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对已完成旧改的村,引导成立农村新社区,在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补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延伸。2010年,共实施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工程40项,投资3582万元,完成了凌云社区、楼宅等村(居)的部分绿化、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治安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完成辖区内农民成人体检9561人,托幼人员2239人,开
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413人次。刚刚举办市乡镇篮球赛的和村,就是一个旧村改造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新房错落有致,健身器材、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点缀在大片的绿化带里,依托临近物流,新建房房租大幅增值,而且村民还享有一系列医疗、失地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
关注企业生存发展状况,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与水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加深,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一些企业出现了日子难过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真诚服务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构筑企业健康发展环境。街道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对企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培育优势企业和创新驱动为目标,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篇:构筑人才高地 夯实发展资本(论文)
构筑人才高地
夯实发展资本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点体会
**日报社
跨入新世纪门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方位竞争与挑战的世界。就县市报而言,既要面对同城媒体的肉搏式挑战,又要面对省市强势媒体的渗透式挑战,还要面对新兴媒体的颠覆式挑战,我们的竞争对手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应对挑战,提升报业的竞争力,最关键的还是靠人才。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挑战与竞争中赢得主动;反之,谁失去人才,谁就会失去一切。因此,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抓紧做好人才开发与建设,构筑人才高地,夯实发展的资本,走“人才强社”之路,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对此,我们《**日报》也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更新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学识和总体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取得突出实绩的群体,它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报纸已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报纸需要名记者、名编辑支撑;搞好经营管理,增强经济实力,需要经营管理人才。以人为本,人才制胜,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县市报应对媒体竞争的基础和利器。
当今,县市报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家报社都在抢抓机遇,抢占时代潮头,抢抓人才资源开发。但是总得来说,县市报人才资源相对不足,人才结构和层次还不合理,还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表现为一般采编人员多,名编辑、名记者少,编稿子的人多,会经营的人少,一般经营的人有,但是懂得市场规律的人缺乏,复合型的人才缺乏。从我们**日报的情况看,随着报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已经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45人中,新闻高级职称的只有1人,新闻中级职称的也仅有6人,其他的都是初级的或还未获得职称的。近年虽然新录用了一批本科以上毕业生,但由于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短,缺少实践经验。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多年来,由于找不到合适人选,广告部主任一职很长时间只能由副总编辑兼任,直到今年,这一问题才初步得到解决。
因此,县市报要加快更新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以人才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观念,积极开创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使现有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才资源。近年来,我们《**日报》不拘一格,广开门路、渠道引进人才,我们抓住少数县市报关停、人员出现富余这一契机,大胆吸收引进具有采编、管理经验的人员到本报工作。并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招聘了新闻、中文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针对报社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抓教育、抓培训,激发员工岗位成才的热情,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狠抓关键,建立促进人才活力迸发的新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县市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人力资源开发规律,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一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全面打开员工的入口关、出口关,实行人才合理流动。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近年来,我们《**日报》积极探索用人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普通职工双向选择、末位淘汰等制度,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通过在晚报上发布招聘信息,在全国范围公开招聘人才,仅去年和今年就在1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择优录用了13人。报社人员有进有出,个别平时工作表现不好的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一批年轻人挑起了大梁,成为报社的骨干力量。
二要建立收入与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要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推行绩效挂勾的考评体系,坚持每日评报制度,对工作量、业绩进行打分,每天评出“四好作品”,即当日好稿、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对当日报纸中策划得较好、社会反响良好作品的进行肯定,并给予奖励,对在各级各类优秀作品评比中获奖的作品给予重奖。最近,我们又制定了采编新秀、采编能手的评选制度,每月分别在从事采编工作未满两年和超过两年的人员中评选采编新秀和采编能手,并给予奖励,对获得采编新秀、采编能手的人员在提拔、晋级、转入正式编制中优先予以考虑。由于某种原因,报社非事业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在收入上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体制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通过有关程序解决优秀人才的事业编制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近年来,由于人员调动和退休等原因,报社事业编制有了空缺,我们计划每年拿出一 定数量的事业编制进行公开招考,去年有2名优秀人才进入事业编制,收入待遇有了较大提高。
三要完善加强人才的培养机制。现代社会中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都在不断加速,新闻工作的特点恰恰要求其从业者与科学文化知识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这便使继续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近年来,我们《**日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鼓励职工“终身学习”,并出台了《关于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规定》,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在采编人员中,达到本科学历的已达到95%以上。我社还每年组织采编人员学习两本业务书籍,并组织考试;不定期举办各类业务讲座,邀请专家老师作辅导讲课;抽调业务骨干到有关学校或单位脱产进修、研修,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活动,让年轻人尽快成才。我们还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优秀人才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一位原在采编岗位的副主任公关能力强,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今年下半年我们把他放到广告部主任的位置上,让他发挥自身的特长,上任伊始,广告部工作就有了不少起色。
三、深化改革,建立促进引才聚才的新环境
环境是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人才的竞争,也是环境的竞争。因此,县市报要千方百计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体现出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用深厚的感情和实际行动来吸引、凝聚人才。
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大力创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用人环境,创造干事有舞台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工作要给予关心支持。我们的一位摄影记者是从一家大企业引进的,业务能 力强,工作兢兢业业,除了保证本报图片新闻需要外,每年都能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发大量新闻图片,连续两年获得**市市外发新闻状元,为了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对他提出的改善摄影器材的要求,我们都尽可能满足,两年中,仅摄影器材就投资了10多万元。
二要真心诚意关心爱护人才。要了解、理解他们的愿望,努力为他们实现愿望和要求创造条件,并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近年来,我们《**日报》出台了一系列引才、聚才的优惠政策,凡是引进的人才如举家迁居**市的,暂时没有住房的,报社给予租房补贴。每年,优秀人才还可免费参加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我们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为优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提供便利。爱护人才还体现在对待人才“跳槽”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来我们欢迎,人才走,我们也能理解,并给予方便,该给的待遇照常给,不会克扣。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管理。年轻人的可塑性很强,要想一个人才成长起来,没有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万万不行的。世界上没有天然生长的人才。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对人才只注重使用,不太注重培养和管理。有些人才苗子很不错,开始趋势很好,可由于忽视管理,放松培养,慢慢变得不够理想,最后终于未能成为人才。近年来,我们对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好苗子,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和栽培。在政治、思想、业务、作风等各个方面,缺什么我们就给他补什么;有了毛病及时指出,决不护短;有了成绩热情鼓励,发扬光大;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纪律上严要求。近两年,先后有5位同志得到提拔任用,其中有2名同志走上了报社领导岗位。
总体来讲,我社的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今后还 要结合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把人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建立一套人才发现、培养、奖励的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而提升队伍的整体形象,真正形成人才高地,为报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本。
第四篇:夯实科学发展之基——鄂尔多斯市2001—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夯实科学发展之基——鄂尔多斯市2001—2011年基
层党建工作综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撤盟建市10年来,面对鄂尔多斯科学发展的大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突出特色,丰富载体,创新方法,分类推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4419个,较2000年4063个增加356个,其中,基层党委246个、党总支171个、党支部4002个;共有党员87700名,较2000年69022名增加18678名。
回首10年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历程,跳动着的是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构成的是一曲曲激情豪迈的乐章。
抓领导,完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以“书记抓、抓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在抓发展、抓项目的同时,把党建工作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保障,狠抓落实。
围绕落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我市建立了“五项制度”,即:市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建工作纳入实绩考核、纳入旗区委书记述职制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关心和支持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制度,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督促、同考核奖惩。并要求旗区委书记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项部署基层党建工作,给科级干部讲一次党课,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调研,确定一个联系点,总结一个典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抓基础,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2001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双链双推”、“双培双带”、“三个二”示范等活动,并创新了“支部加协会”、“村企共建”、“村居共建”等组织设置模式,提升了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2005年,全市成功实施了撤乡并镇改革工作,苏木乡镇由原来的108个撤并为49个。撤并后,我市坚持把加强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学习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注重培养使用等途径,使苏木乡镇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初,又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十分重视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方式,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2007年以来,先后选聘了1737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了让嘎查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市和旗区两级党委认真落实中央“一定三有”要求,建立了在职嘎查村干部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部分旗区还出台了离任嘎查村干部补贴发放办法。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拿出2.3亿元资金,改善苏木乡镇干部的办公和住宿条件。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我市近年来抓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是2006—2007年,全市投入资金4150多万元,集中新建和改扩建了40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全市743个嘎查村都有了符合标准的活动场所,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党支部”和“炕头村委会”的问题。
通过推行党员议事会、党务公开等方式,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2010年在全市农村牧区推行了“四权四制”运行机制,得到自治区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10年来,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453元增加到2010年8756元。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党委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
抓提升,努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为服务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区”工程的意见》,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我为社区做贡献”、“六进社区”、“四五”工程、“三有一化”等一系列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目前,全市16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并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商业中心等建立党组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重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选聘大学生到社区任职、下派街道干部充实社区、从社区居民中推选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干部队伍,一批“小巷总理”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在社区干部的待遇上,全市社区干部报酬全部达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每个社区活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每年4万元。社区活动场所条件明显改善,从2001年之前社区仅有很小的办公场所,几乎没有活动场所,到目前,全市167个社区全部有了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453平方米,其中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73处,占43.7%。近两年,以18个精品移民小区服务体系为重点,打造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党建工作中心。依托社区活动阵地,积极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便民利民、困难帮扶、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2009年,在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确定26个社区开展了“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大力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城市基层工作的领导,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东胜区被中组部确定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点”。
抓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市积极扩大党组织的组建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通过党建工作做好企业主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2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重组、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党组织设置及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企业党组织设置和党员管理作出了“双八条规定”,规范和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同年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企业科,为全区第一家在组织系统成立的专门机构。2004年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四五”工程五年规划(2004-2008年)》,2010年下发了《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目前,全市38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迅速扩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在企业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助推企业发展的效果明显,涌现出了东方路桥集团公司党委、伊泰集团公司党委、伊东集团公司党委等全国、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积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打造“四强四优”党组织,努力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创建“五个一”活动,下发了《鄂尔多斯市建设学习型企业领导班子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推进驻市国有企业党建创新工作座谈会,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抓作风,提高机关单位工作效能
机关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人民满意机关、提高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经常性保障。近年来,我市对机关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载体,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2003年启动了“四型机关”创建活动,2006年启动了“三创一落实”活动,使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2010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全市机关党建暨创先争优活动述职评议工作,增强了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包扶联系嘎查村、社区及生活困难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2009年以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市集中开展了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促转型、惠民生、抓党建、保稳定”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到社区,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解决“六个一批”,切实推进“六个全覆盖”。2010年又以“两助四推”为重点开展了下基层活动,并结合创先争优承诺践诺,解决影响科学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0399件。
全市高校党建工作逐步得到加强。紧紧围绕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这一主题,按照《开展“双增双提”活动的意见》,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党建工作创新性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学生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开展了党的知识竞赛、青年红歌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热情。不断创新高校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把党支部建立在班级上,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并做好未就业学生党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
抓教育,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主体和细胞,只有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充满活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努力使广大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全市先后结合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以及“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日常教育培训上,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学习、党校培训、外出培训与网络学习、手机短信平台等学习方式,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已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953个,实现了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的全覆盖,并且依托站点为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提供思想教育、科技培训和致富信息服务,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开辟了“空中课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市委定期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讲座,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也分别开设了“和谐东胜·市民文化大讲堂”、“书香充盈·文明博雅”康巴什大讲堂,让各级干部倾听国内一流专家的讲座,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和市情的认识和把握,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
严把发展党员的质量关,增强了全市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8个旗区和康巴什新区都设立了困难党员关爱基金,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制度。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让流动党员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抓创新,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的源泉,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旗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基层党建创新格局。
东胜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三化两评议”,进一步规范了社区议事决策程序,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制、“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达拉特旗“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农牧民普遍化。准格尔旗企业党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即公司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四位一体”,确立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抓住了企业党建工作和经营工作的结合点,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伊金霍洛旗的“四权四制”村级治理新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把村级重要事务和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交由群众,增强了基层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乌审旗机关党建“板块化”设置模式,即按照职能相近、业务关联的原则,将人员少、场所小、行业相近的部门党支部组成“板块化”党总支,整合了党建资源。杭锦旗“三抓三比三促进”学习论坛,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鄂托克旗立足于全旗各地特色优势产业,规划打造6条精品党建线路,建设“党建幸福长廊”,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鄂托克前旗“区协镇管旗统筹”社区党组织设置,形成了“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现代文明向农牧区辐射,生产要素向社区集聚”的城乡统筹格局。康巴什新区由村“两委”牵头注册成立的“公益性劳务公司”,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和劳务输出经济,切实解决了辖区群众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
关键时刻,党旗更红。2008年3月20日,杭锦旗奎素段黄河发生溃堤。面对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受灾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抗灾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高尚境界,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近年来,在抗击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也踊跃捐款捐物,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万多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总额超过1300万元,其中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员有1500多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了科学发展优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150.1亿元增加到2010年2643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15.7亿元增加到2010年53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44.98亿元增加到2010年189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5502元增加到2010年2520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453元增加到2010年8756元。主要社会保障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在已经开启的“十二五”征程中,我们坚信,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8万多名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为飘扬的党旗增光添彩,用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再创鄂尔多斯新的辉煌!
第五篇: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
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
勤务中队指导员 朱永生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通过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我们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这一课,我们着重围绕“弘扬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进行探讨交流。
“作风”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讲,但它到底具有什么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可能有些同志并不十分清楚。《辞海》中对“作风”的解释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它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战斗作风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风是长期养成的、已经趋于稳定的行为习惯,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举动;是五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素质,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一要求。习主席把优良作风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放在一起提出来,并且上升到关系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政治高度来强调,同时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充分说明了优良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对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面加深理解。
一、优良作风彰显了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军队跟军队之间,既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咱们这支人民军队,从成立那天开始,武器装备不占优势,甚至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不比敌人高,但是为什么能够战胜艰难险阻,打败面对的国内外敌人,经受住各种严酷斗争的考验?除了我军具有党的领导、崇高追求、坚定信仰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军具有特别严明的纪律、特别优良的作风。习主席鲜明指出,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这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
(一)优良作风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大家都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有没有同志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龙去脉呢?(随机抽点一名同志提问)。在我军创建之初,人员的构成十分复杂,既有一心革命的工人农民,也有占山为王的土匪草寇,还有从旧军阀起义过来的人员,可以讲是鱼龙混杂。有的助民劳动时吃拿老乡的红薯,打土豪没收的钱物据为已有,借老百姓家的门板睡觉过后不还,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不大,但是却损害了部队形象。那时候,部队中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十分严重,如果不改掉这些坏习气,军队就没有统一组织和领导,在强大敌人面前就不可能打胜仗,也就不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为整肃军风
军纪,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三条纪律”就是: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一切行动听指挥。“六项注意”就是:上门板、捆禾草、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这两项,从而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优良作风也不是讲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细小方面、一点一滴培养的。正是靠着这些优良作风,红军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在战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创建军队,到1929年12月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党对红军中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摸索出许多建军治军的有益经验,奠定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根基和雏形。1927年9月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队中实行民主政治。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出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样就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正因为党从一开始就抓住红军思想作风建设,着力回答和解决“听谁指挥、为谁服务”这个带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红军彻底摆脱了一切旧式军队影响,切实从一支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转变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
纪律和优良作风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可见,优良作风伴随人民军队孕育而生,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
(二)优良作风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历史上的精兵劲旅无不是军容严整、军纪严明,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军队只能是不堪一击,一触就溃。大家知道,岳飞带兵纪律十分严格,打了许多打胜仗,以至于金军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
我军的赫赫威名和良好形象,也是凭浴血奋战打出来的,靠优良作风树起来的。长征中,红军将士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上有飞机炸弹,下有天险深渊的极其恶劣环境中,以拖不垮打不烂、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顽强作风,赢得了最后胜利,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典型战例。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擂响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战鼓。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以纪律严明、作风顽强而著称,屡屡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小舢板打败大军舰”的战争奇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浴血奋战、无坚不摧,把我军优良传统和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发挥到了极致,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刚结束,我们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恢弘士气,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严。我军由“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到被全社会誉为“最可爱的人”、“共和
国卫士”,就是因为保持了“老红军的本色、老八路的作风”。无论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战斗历程,还是人民群众冠予我军的光荣称号,都可以看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
(三)优良作风是建军治军的不变法则。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优良传统在战火中得到锤炼,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有效传承。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加强军队作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论述和要求。他针对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强调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旗臶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倡导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五种革命精神”。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15年,对加强军队作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江主席始终抓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不放,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004年9月20日,胡锦涛刚刚担任军委主席,就强调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军的传家宝”,“我们接班首先要接好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班”,并深刻总结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把我军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旗臶鲜明地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来强调,揭示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我军作风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时代要求如何发展,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我军亘古不变的法则,体现了党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一脉相承,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弘扬优良作风面临的现实挑战和考验
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兵员成份、官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给部队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产生负面影响,弘扬优良作风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考验。概括起来,我认为要警惕和防止“四种倾向”:
(一)警惕和防止理想信念动摇的倾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革命军人意志上的“钢”,更是作风建设的总根子。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只
要坚守这个理想信念,我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利用攻心为上战争策略瓦解了前苏联,还企图像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那样,用颜色革命来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因为我们这支军队理想信念坚定,他们至今没有得逞。他们又改变策略,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企图利用传播迷信、色情、暴力等文化产品,腐蚀和动摇我们青年一代。美国中情局制定的《十条诫令》,第一条就强调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美国兰德公司认为,要搞垮中国光靠“西化”、“分化”还不够,最少还要加上“四化”:即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腐化,把中国领袖丑化,让马列主义在多元的意识形态包围和冲击下融化。
前几年,社会上热议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名字都叫《忠诚与背叛》,实质上都是回答理想信念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忠诚与背叛仍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个别人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那样,政治上处于“亚忠诚”状态,看上去忠诚,实际上不忠诚;嘴上讲忠诚,行动上不忠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他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主义,却在家里面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
里布臵了“靠山石”,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都要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落马后,还自以为是拜错了佛。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必然也会被人民所抛弃。刘志军的可悲结局,令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讲,理想信念就是精神支柱,选择了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我们青年官兵现在正处于人生青春期、事业起步期,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信真理,走正道,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生发展。并不是讲,穿上军装就是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了,加入党组织就是真正从思想入党了,参加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正确了。有些同志乐于欣赏政治笑话,拿小道消息、灰色言论津津乐道,这都是需要注意的现象,它违反了部队纪律,也是政治意识不够强的表现,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偏移动摇。我们支队官兵,天天站岗放哨,经常能见到在押的犯人,他们失去自由的痛苦、铁窗高墙内的忏悔,都在警示着我们,由平头到光头、由警服换囚服、由墙外进墙内,实际上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我们每名同志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廓清政治迷雾,抵制歪理邪说,在扶正祛邪中坚定“三个自信”,切实筑牢理想信念的防火墙。
(二)警惕和防止纪律意识淡化的倾向。习主席之所以把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作为强军之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从严治军是铁律。“令严方可以肃兵威,命重始足于整纲纪。”大家可
能听说过“孙武斩美姬”的故事。吴国宰相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好友孙武为将帅。吴王为检验孙武的才华,命令他对180名宫女进行操练。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当队长。详细讲解操练要领后,便命令宫女进行操练。可是宫女们嘻嘻哈哈的。孙武严肃地说,刚才可能没讲明白,动作没记住,大家没做好,这是将领的责任。然后,又讲了一遍,再次命令宫女操练,但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孙武便下令把两位队长斩首以明军纪。吴王看到这个情况,赶紧派人说情。但孙武毫不通融,依法把两位美姬斩首。再进行操练时,宫女们个个老老实实,执行军令不打折扣,动作做得十分整齐。这个故事有两点很有意思,一个是那两名队长因为执纪不严丢了性命,说明违反纪律早晚会付出代价;另一个是即便是宫女,在严格执纪后也能完成操练,说明每个人都有可塑性。治军之道,贵在从严;执纪不严,后患无穷。我们武警部队使命任务特殊、领导体制特殊、所处环境特殊,时刻面临着严明纪律作风的考验。有的同志纪律意识有所淡化,对逃避训练、迟到早退、违规使用手机、网上交友等违纪行为不以为然,总想在在落实执勤制度、遵守制度规定等方面打点折扣、搞点变通,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小毛病变成了坏习惯,也会败坏部队纪律,在关键时刻是要吃大亏的。作风纪律对大家既是一种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
(三)警惕和防止吃苦精神弱化的倾向。当兵不怕苦,怕苦
不当兵。军旅就是艰苦的代名词。“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军旅生活的生动写照。正是因为如此,艰苦奋斗,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才成为革命军人的美德。作为武警战士,我们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不论怀着什么样的入伍动机,都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座的很多战友都以此诗句作为座右铭,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真的融入警营,把警营内外一比较、入伍前后一对照,少数官兵怕苦怕累思想逐渐有所抬头。有的生活怕艰苦,想往建设水平高的单位分,想往条件好一点的单位调,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有的训练怕吃苦,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缺乏“小老虎”精神;有的工作怕辛苦、拈轻怕重、得过且过、心浮气躁、精力外移;有的学习怕刻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表面现象,但长此以往,消磨意志,痼癖成性,影响深远。红二连,1958年毛主席曾亲临视察过,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忠诚事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崇尚大业的“白湖精神”,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把艰苦当美德赞、把部队当家园建、把荣誉当生命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2011年被武警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王司令员对连队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要像红二连的官兵那样,把吃苦奉献作为成就事业的磨刀
石,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在吃苦奉献中走向成功、收获快乐。
(四)警惕和防止骄奢情趣滋长的倾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灭亡,都可以从骄奢淫逸上找到根源。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流光溢彩,酒绿灯红,也布满了吞噬人灵魂的“陷阱”。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享乐主义在我们少数同志身上也有所体现,有的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义务兵五、六百元的津贴还要向家里要钱花,士官二、三千元的工资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结果月初是富翁,月底就成了成“负翁”。讲排场比阔气,穿名牌抽好烟,偷着用高档手机撑面子,还有的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为了过得舒服、活得“潇洒”,有事没事就请假外出,出入地方网吧的、进入歌厅和高档洗浴中心的,这样下去,哪有心思学习工作啊,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吹响了改进作风的冲锋号。坚持从政治局自身严起,制定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并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狠刹“四风”、惩治腐败。可以说,此举给全国党政军民作出了表率,发出了号召,践行了承诺。作为武警官兵,我们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地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自觉融入火热的警营生活,在刻苦训练、作风砥砺、争先创优中彰显军人的阳刚之美。
三、立足本职争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传人 我们武警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传承着红军的血脉,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当好时代传人的传家法宝和精神食粮。作为武警官兵,要接好革命事业的班,把部队建设好、把任务完成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自觉传承践行优良作风,让“传家宝”薪火相传。
(一)把令行禁止养成在一言一行中。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是这样,培养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也是如此。现在有一些新同志对部队每天集中出早操、晚点名、被子叠成“豆腐块”表示不能理解,认为这一点意义都没有,纯属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恰恰是我们官兵日常作风养成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内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官兵优良作风的重要环节。集中出早操是一天工作新的开始,培养的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晚点名是对一天工作的总结,有利于第二天更好得工作;被子叠成“豆腐块”,不仅是对大家韧劲和毅力的锤炼,也是对认真态度和工作标准的培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相信只要大家一如继往地做下去,肯定会有一个收获和提高。作为一名武警战士,不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
行禁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作风纪律的严肃性。要做到“四个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做到严格约束、表里如一;营区内和营区外一个样,做到牢记身份、树好形象;单独执行任务和集体行动一个样,做到自警自律、自我完善;关键时刻和平时一个样,做到作风不稀拉、标准不降低。
(二)把艰苦奋斗体现在一人一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香港巨富李嘉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在一次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两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他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放进了口袋。李嘉诚的言行举止展现的是一种勤俭精神,这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反,我们有的同志则认为这些小事微不足惜。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小行为,但却能滋生享乐主义情绪,甚至还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某医院收款员小王一直向往和追求潇洒安逸的生活,常常请吃请喝,购臵高档便装、相机、手机等物品,每月近两千元的工资花干用尽后,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捞钱。他利用工作之便,采取伪造单据等手段,贪污公款4万多元,并在8个月里挥霍殆尽。小王被判刑后痛苦流涕地说:“我挥霍公款,醉生梦死地享受了短短的8个月,却要在监狱里度过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真不该图一时之乐,毁一生幸福”。
古往今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没有不吃苦受累的。我们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首要的是端正价值追求,去除
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有人讲,肯与吃苦的人吃一时之苦,不肯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这句话很有道理。青年时代吃点苦,实际上是给人生做储蓄,给事业增养料,给青春添华彩。当我们通过艰苦奋斗,使单位发展、个人事业取得更大成功的时候,实际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所以吃苦并不等于吃亏。
(三)把真抓实干落实在一职一位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强军梦”不是说出来的,只有靠苦干、实干才能实现。没有实干,再好的理想都会变成空想,落实也会变成落空。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藩的人,他也曾立志“成大事、扫天下”。可是他却连自己的庭院都没扫过,在他看来,那都是平常小事,结果一事无成,后人嘲笑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相反,有的同志平时不努力,把有关系、路子“广”当做荣耀,把能走“后门”看成有能力,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走捷径,甚至还有一些人嘲笑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同志“傻”。有的战友并不缺乏宏图伟志,缺的是恒心耐心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一遇到琐碎繁重的工作,就想到退缩和逃避。
总之,抓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践行优良作风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命题。广大官兵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一言一行中贯注、一岗一哨中体现,自觉
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当好时代传人,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在强军兴警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