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措施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本文就目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因素及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措施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社会整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据全国不同城市的大、中、小学校调查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焦虑、偏执等等。其中,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城市教师的问题严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大中专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职业适应性差
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甚至看不起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职业自豪感。尤其是一部分新教师上岗以后,缺少思想准备,很难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想做好,可却无法做好,紧张、焦虑的心情往往带给他们消极的情绪。一些中年教师不能顺利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认为自己的教育手法很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从面产生职业倦怠。还有些教师没有发展目标、缺乏工作热情,整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2.情绪控制能力差
这类的老师往往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一点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或加重惩罚,使学生敢怒不敢言。长期这样下去,师生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3.认知偏差
教师往往都会有“光环效应”。认为学生读书好,就什么都是好。反之,读书不好,就什么不好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伤害一些读书不好的同学的自尊心,从而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的减弱。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孤僻、敌对、多疑、焦虑等。经常因为过于自我中心、过于自卑、自闭、自我评价过高、对人苛刻等不良性格,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恶劣。这类教师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这种行为的矛盾和冲突,既影响工作,又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健康。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对教师的身心都产生不良影响。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压力大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可能摧毁人的整个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失衡和失调。目前,我国的许多教师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高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激励竞争。为了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在寻找好的方法的同时,还要督促和辅导学生等因素造成了教师的超负荷工作。
2.教师工作繁重,特别是班主任,他们除了平时的上课,还要负责一个班级的其他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工作严重超负荷,长期下去,易产生身心障碍和疾病。
3.教师竞争激励,随着教育体制全面改革,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造成了教师职业安全感大幅下降,一些心理较脆弱的教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某校45名教师中的89%的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教师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1.教师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教师都应该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彼此间的关系。
2.教师与同事。教师工作具有集体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都是多个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间要意识到这一点,明白一个成功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减少摩擦。
3.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而教师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教师职业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的特殊职业,其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素质多样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1.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尽可能地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和讨论,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发展观、个性观及能力观等。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身的不足,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成效。
2.压力的理智反应。面对压力,作为教师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回归、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或者对原来行为的不足加以补充,将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或者把注意力从造成心理紧张的目标中暂时移开,代之以其他较为轻松的活动目标,用新的成功达到自我心理平衡。
3.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但是在了解自己以后,还须进一步做到接纳自己的优点,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自己所难以改进的缺点,就应该勇敢去承认它,接受它。只有做到这个地步,一个人才有信心,才有进步。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既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不愿接受自己的缺点。有些人却只注意自己的缺点,而不肯接受无法改进这个缺点的事实,于是这个人便永远生活在不安与不满之中。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师(据分析主要是A型血)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总认为作为学生的楷模,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的。事实上,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正是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欢做的事,然后试试着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要明白人不是万能的,凡事尽力而为就行,不必事事追寻完美。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的很多压力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如何改善与人的关系,这完全有赖于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必事事计较,学会宽容的看待身边的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5.培养业余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此得到放松,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最好能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学会弹性工作,力求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以避免过重负荷。6.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避免超负荷工作
1.要做到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不与教师的评先、评职、调资晋级挂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2.不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以及工作失误,多宣传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3.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学效果,多给教师深造学习的机会,避免教师身兼多职,对教师的教学采取分层次要求等。学校领导要多关心骨干教师及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总之,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教育的开拓者,应在心理健康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乐观稳定的情绪、完善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热情做好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新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2. 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3 3. 王慧婷.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4. 韩洁,付海玲.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J].价值工程,2011.04 5. 蔡雅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11 6. 罗莺莺,夏菲菲.中小学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1
第二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犹为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呢?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这种慢的艺术中,要想学生有所成长,教师首先得成长自己,特别是人格修为的成长,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为人师表,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掌握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技巧,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等等,才能将学生锻造成为大写的“人”。
二、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要知道,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更何况,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更是顺应学生能力倾向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影响力。同时要懂得变换角度来看待学生,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常言道:“豁达大度”。为人处世应当宽宏大量,能容人,能原谅人,能包涵人。正所谓老子提倡的“上德若谷”也。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所以,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
三、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目标
作为教师,我认为至少要多看书,增大阅读量不断充实自己,自己虽然在物质上很贫乏,但是在精神上很富有。当然,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书画、养花等,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还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减轻过重的负荷。
四、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
与人交流沟通,既是乐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又是消除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个月不防抽空与亲朋好友聚一聚,喝喝茶(学泡点功夫茶)聊聊天,给自己的身心好好放个假,颐养身心。
五、要经常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要自觉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不忘“储蓄健康”,便能达到“身心健康”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犹为重要。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呢?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这种慢的艺术中,要想学生有所成长,教师首先得成长自己,特别是人格修为的成长,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为人师表,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掌握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技巧,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等等,才能将学生锻造成为大写的“人”。
二、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要知道,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更何况,教育不仅仅是改变,更是顺应学生能力倾向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影响力。同时要懂得变换角度来看待学生,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常言道:“豁达大度”。为人处世应当宽宏大量,能容人,能原谅人,能包涵人。正所谓老子提倡的“上德若谷”也。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所以,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三、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目标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张闻天也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人一旦没有了追求目标,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激情,无所事事,发牢骚,对什么都不满。于是有的人就把大量精力放在打麻将上或花天酒地。老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要培养这样的“四有”新人,教师首先得有理想,得“充电”。因此,作为教师,我认为至少要多看书,增大阅读量不断充实自己,自己虽然在物质上很贫乏,但是在精神上很富有。当然,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如书画、养花等,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还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减轻过重的负荷。
四、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与人交流沟通,既是乐于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又是消除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个月不防抽空与亲朋好友聚一聚,喝喝茶(学泡点功夫茶)聊聊天,给自己的身心好好放个假,颐养身心。
五、要经常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要自觉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不忘“储蓄健康”,便能达到“身心健康”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时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近些年来,许多行业为减轻员工心理压力而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已如火如荼,但教师这一行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其实在众多行业中,教师这一行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实状况又如何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关权威媒体近期曾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3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0.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
因此可以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非关注不可了,那么造成教师心理疾患的原因有哪些呢?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教学任务和压力过重;(2)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上两点是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
从教师自身而言,主要有以下因素:(1)过高要求自己,心理负担过重。(2)教师除了教学压力,还有社会生活的压力。(3)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1.那么如何去解决呢?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很重要,一是自身方面;二是社会方面;先谈谈自身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1.1要认清自己是人,不是神。要看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先学会做一个健康的人,然后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老师。1.2既对工作负责,又要顺其自然,接受现实。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必须认真工作,但要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接受现实,现实则是:只有依照客观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工作,成功和失败都是很正常的。
1.3学会休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从社会方面而言呢,笔者以为,当前社会要做的,有如下几点:
1.3.1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折射,因此,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
1.3.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是教师主要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领导应主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下面几方面值得注意:(1)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建立与教师定期访谈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2)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说:校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搞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教师自身需要努力外,更需要来自外界即社会的关注;在此,笔者郑重发出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教师,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应注重哪几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认同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3)融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6)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7)有健全的人格。我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根本之路。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法律的颁布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要合理从而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工作有价值从而建立起职业自豪感。这可以从根本上有效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2.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的物质条件、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工作职责、人际关系等都应多从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学校管理者既应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住房、工资、福利待遇等,更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及管理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建立客观公正、正面激励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满足成就动机。同时注意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严格限制时空上存在分离性的教师兼职恰当分配角色任务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防止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4,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 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也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自信。5.教师应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策略
首先教师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是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情绪。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其次,进行合理宣泄。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等。“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外出旅游等。再次,教师可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最后,教师要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决定自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具备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交际、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情绪稳定、热情、健谈、诚实可信、敢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宽容、自信、勤奋、意志坚强等。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狭隘、嫉妒、无主见、无责任心、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注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6,教师应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健康体魄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健康是情绪愉快和稳定的基础。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若一个人长期身体虚弱、多病,则容易引起抑郁的心情。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学生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妥善安排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建立有序的、有张有弛的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应当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作出调整。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那么,教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呢?
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谁都知道中头奖的概率太小了,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然而,我们每个人却都曾经中过一次比彩票困难千万倍、昂贵千万倍的头奖,这个奖就是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孕育,都是几十亿精子中唯一优胜者的凯歌。再说,你的父母亲在茫茫人海中结识的概率又何等微小。如果更往上推,倘若不是一千年前那场农民战争中,你的祖先侥幸躲过了敌人的长矛,他身后的绵绵子孙便都会一笔勾销了。所以,请牢牢记住,你的出生绝对是世上莫大的奇迹。不管你长得高也好,矮也好,单眼皮也好,双眼皮也好,都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独一无二的佳作,都值得千般庆贺和万般祝福。“上帝记得每个人的名字。”认识了这一点,就会悦纳自己,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决不因艳羡别人而妒火中烧,也不为取悦别人而奴颜媚骨,更不会在遇到挫折和不幸时自暴自弃,甚至一念轻生——那真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和对自然最大的忘恩负义。正直
小孩子看电影虽然不懂,但总忘不了问父母亲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在世为人,先不说当不当得了伟人、富人、名人,至少也应该做个好人。古人说的”大德必寿”虽未必可信,但道德修美、品德端方的人由于自身行为和社会规范相一致,因此不需要有那么多矫饰和掩盖,心理负担于是就小得多。心境也平顺、松弛得多。而伤天害理则是一种恶性循环,干了不义的事需要用更多的不义来掩盖,内心世界总是充满紧张而惶惶不可终日的。这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原因。其实人往往很复杂,小偷、强盗很少有希望后代子承父业的。强盗白天杀人越货,晚上还要到教堂忏悔一番,企图卸掉心理包袱。所以,“清白的良心是一具温柔的枕头”这句话乃是至理名言。一个人能达到的道德高度与他的权力、地位和财富是无关的。对于我们,即使看见坏人得了再大的便宜,也不必为自己做了好人而后悔。快乐 快乐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入最佳状态。有益的化学信使成群结队沿着大小血管痛快奔忙,为我们清除废料,修补损伤,恢复疲劳,贮存能量。“快乐”真是一种建设性的情绪。但“快乐”究竟有没有客观指标?譬如说,是不是根据你的财富多少和权力大小,就能对应查出你的“快乐指数”?这样的标准看来是没有的。多少人顿顿玉盘珍馐,但却没有好胃口;住着金窝银窝,可惜彻夜失眠;身边偎红依翠,但偏偏暗疾缠身;一个贫苦农民有了一万元的时候会在梦中笑醒,而一个亿万富翁只剩下一万元时却会跳楼自杀;我们常常“只眼红人家鞋好,不知道人家脚疼”。有句话说得好:“我平凡,但我快乐。”当然,快乐也不能说完全靠主观心理体验,基本的条件还是需要的。有人概括为“有事干,有钱花,有人爱”,倒也通俗简洁。特别把“有事干”列为快乐之首,很有几分见地。人的快乐首先来自创造。工作应成为生活的第一原则,而“忙”则是保持健康和快乐的灵丹妙药。一身娇肉懒骨,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必定百病丛生。不少人退休后就是因为不适应角色转换,心理失去了寄托,一下就“闲”病了。因此,生活永远不能失去目标。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时时领略生命的快乐和酣畅,不要等到实现了目标后才去享受生活。爱心
人性最深刻的需求是对爱的需求。当我们的心温柔地一动,浸沉在浓浓的爱意中时,我们大脑中的上万种神经肽就会闻风而动,热烈呼应,调整它们复杂的配比,营造出体内理想的生化环境。而这种爱又常常和感激交织在一起感激养育我们的父母和社会,感激那些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大众,感谢为我们的成功播下最初种子的人们。当我们带着感情看世界,心理的体验就常常会不同。当我们春风得意、百事顺遂时,脾气总会特别好。这是因为自觉命运待我不薄,便产生了回报世界的爱心。而憎恨和愤怒则是一种暴烈的破坏性情绪。就有这样一个人,饭里的砂子硌了他的牙,竟然气呼呼地非要翻箱倒柜找一把老虎钳把这颗砂夹碎不可。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首先会啮噬自己的健康。常年在暴跳如雷、恨意难平的情绪中度日,生命是短促的。这不仅是一个脾气和性格问题,还是一个人生姿态问题。留心一下会发现,我们一个时期的心情大致都有一个“背景色调”和“衬底音乐”,爱就是温热的暖色和深情的旋律。我们的心理若能常常陶融其中,真是如鱼得水了。特别当这种爱化为对别人的帮助和对社会的奉献时,我们从中获得的美好感觉往往胜过其他的心理愉悦。行善是快乐的最可靠源泉。对于我们的心理来说,做好事不仅是很高尚的,同时也是很“滋补”的!宽容
我们所谓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我们的烦恼也大半来自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宽容则是处好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它的要义是体谅,理解,讲与人为善。你生活,让别人也生活。清代有个张英的人在京城做官,老家的人因为砌墙和邻居寸土必争,去信向他告状。张英提笔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很惭愧,也让了三尺,于是家乡就有了六尺巷保存至今。好好琢磨一下这个故事会大有心得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策略
摘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文通过阐述现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师自我调节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调节策略 躯体疾病 工作压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各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他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待研究解决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北京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比家长还多,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我们上学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喜欢某个老师,因而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特别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学得特别好。反之,教师若无缘无故或小题大做地训斥、迁怒学生,学生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厌恶教师,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事情来。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简而言之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指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够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前段时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我国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了一倍多。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符合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大量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比一般人群差的原因,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一个前提。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所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1、心理问题严重。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小学教师尤甚,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2、体罚严重。对大量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分析,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据调查,校园中体罚、变相体罚和精神虐待学生的现象并非个别现象。罚的方式也花样百出,如罚站、请出课堂、在教室后面蹲马步,还有的被罚绕操场跑10圈,个别教师打学生耳光,罚学生用手拍打桌子。南安某中学的一个孩子只因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讲话,影响同学。任倮老师就罚他到学校的操场上跑五圈,结果孩子不幸离开人间。无独有偶,泉州市某市直属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只因一名男生在上体育课时调皮,老师非常生气,用脚绊倒此生,造成这位男生脑部受伤。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就这样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有之,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对此,人们不仅要问: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到底怎么啦?!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些教师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复杂。
1、教育体制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如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使不少教师仍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当成人才。教师只顾教书,忽略了育人,忽视了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有的教师性情暴躁,不讲方法;还有不少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自己的做法却仍不自知,这种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形成了负面的影响。
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他自己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据报载,某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爱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边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据专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所致!专家还特别指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3.过重的工作压力挤压扭曲的教师心理空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种议论在学校常能听到。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核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的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4、教师自身缺乏应对方法,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比其他人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第一、升学、评比压力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各方只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第二、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是备课、讲课、课外、批改作业,如果是班主任还包括负责早晚自习、课间操、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写评语、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第三、相对其他部门而言,教师工作重而报酬少,给部分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养家糊口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校园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普通人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他们既要全力顾及事业还要全力顾及自己子女的未来,常常是左右为难,应接不暇
五、中小学教师心理自我调适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3、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中小学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说
(一)健康新概念
1、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得到世界的关注归功于美国人比尔斯(1900年);
2、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自己)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人际关系良好)
4、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应——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
5、人格完整和谐
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三)如何看待心理健康
1、心理问题(障碍)程度划分
心理问题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困扰: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整、找朋友倾诉等)
心理障碍: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专业咨询人员咨询)
心理疾病:重度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
2、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今天本人心情不好,大家好自为之,不然的话,休怪本人不客气,” “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与我经常吵架,家里常常硝烟弥漫,我的心情也总是多云见阴。我这人好面子,家里的事不想让同事知道,平时在办公室与老师们相处时我总是和颜悦色,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在教室里我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就更加勾起我的无名火。我借机连训斥带挖苦,用词越刻薄越解气。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小三女生,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一向做事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担任班里的算术课代表。一天自习课后,她收齐了作业本高高兴兴来到老师办公室。当她把一大摞作业本放到王老师的书桌上后,不知为什么,王老师把作业本一下子全都扔到了地上。女孩吓了一跳,她赶紧蹲下身子把作业本一本一本拣起来,重新放到老师的书桌上。没想到,第二次又被老师扔到了地上。女孩吓得不知所措,浑身哆嗦。回家后,当天夜里就做噩梦,说胡话,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敢到学校去了。事后了解,王老师当天是被领导批评了几句。
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某中学,一次语文课上,后进生小张故意捣蛋,在下面小声地模仿何老师的乡里话。老师讲一句,他学一句,引得全班哄笑不止。这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见此情景,气得双手发抖,不知如何惩罚学生才能解心头之恨,遂口不择言的怒吼道“我的乡里话不好听,可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你呢?造粪机!我要是你,早就从这楼上跳下去摔死算了,还有脸坐在这里说东道西。”(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把嘴闭上。”“这都听不懂。”“没见过这么笨的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60年代,日本某公司从职员中招考部门经理,一个颇有实力的职员意外落选,因而自寻短见。事后复查表明,这位职员的考试成绩位居第一,纯属计算机失误而酿成悲剧。许多同事为之惋惜,该公司经理的观点却与众不同:“幸亏计算机帮忙,不然我们将重用一个无用的管理者,连这种挫折都不能应付的人,怎么经受得起商界的狂风巨浪花!公司的命运决不能寄托在这种人身上。”说明个体拥有的知识要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中介。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1、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度。
2、心理健康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一个老师如果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内向、郁郁寡欢、不善解人意,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纵然他具有从教的决心、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教育技能,也难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1、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污染源之一
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心理素质等,但教师的因素又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师不懂得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教师引起的心理问题被称为师源性问题。
有一个成年强迫症患者自述其症状是不断地吐唾沫,直吐得嘴巴发干起泡还要吐。心理医生用催眠法唤醒他的童年记忆,才找到病根:一次他因钓鱼误了学业,老师罚他吞小鱼,从此埋下了隐患。五旬妇女不敢跳舞。
2、教师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魏书生教学生受得起委屈,经得起挫折。
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如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教学行为引起的。某小学,老师向全班同学布置作文,要求记一件家务事。一位同学写了升国旗。老师不可思议夹着气愤,竟忍不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科学证明,猪都有脑子,你连猪都不如。”
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就不会把学生为了引起教师关注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理解成品德问题,更不会让写错一个字的学生再写上一百遍„„
所以,当今社会选教师的人品比知识更重要。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影响正常师生关系
“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老师头上„„” 老师:“你站在这儿想一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走。” 学生:“老师,不是我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走,而是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什么时候走。”
有的老师以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达到这个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
“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你们的心思我早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 师生关系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与懒驴”的关系。
4、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一个三十多岁的英语女教师将自己的挫折报复到学生身上:“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么没给你计划了呢?”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是正常儿童的两倍,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中,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吸毒。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二)心理问题现状 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女教师的焦虑倾向比男教师高,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青年教师的人际敏感、偏执比较明显。
2、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上述结论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近年来,校园里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个别老师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结束生命。
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双方律师还在为此事打官司)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煽风点火„„而是要告诉大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以所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完全改变的,我们要挖掘原因,积极面对。
(三)职业倦怠
倦怠,又称工作倦怠,(burnout),本意为极度劳累,燃烧竭尽。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指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消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1、主要表现
⑴情感衰竭: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如不想去学校上班、不想走进教室、不想见到学生。
北京万泉河中学:“我校学生大多是小升初入学的‘失意者’,自我评价较低,心态普遍消极。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埋怨、牢骚、指责的情绪,久而久之,心态也变得消极。” ⑵人格解体:冷漠、消极,负向情绪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
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训斥之余,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劣的体罚事件。
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委深入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
当今教师的很多行为问题,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情绪压力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有直接关系。⑶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张教师,三十多岁,女儿5岁,上幼儿园。她任教初中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天没亮起床,准备早饭,叫女儿穿衣——骑车30分钟送女儿去学校。到了学校,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考试成绩、公开课做课件、竞赛只许拿大奖——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连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五十岁不到,我准会死”“何时是尽头”“提早退休”。
五、教师心理问题及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四大职业压力:空军地勤、医生、教师、警察„„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原因: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教师压力大: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一位中学教师说:“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可是这学期刚开学,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秦老师坦言,自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秦老师苦恼地说,“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英语女教师,因大专文凭,评职称失败。这不是她第一次参与评职称。去年她拿到普通话、计算机证,因论文不合格被刷,好不容易今年论文合格了,又因没有本科文凭失败。她哭着说,:“我今年都45岁了,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了,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过一纸文凭?职称到底是看工作成绩还是看什么?” 华老师,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责任心很强,一个学生没达到他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班上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请同学代做。——联系家长——怕家长,躲家长——家长四处寻找,晚十点才找到——家长怨恨老师,华老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督促作业,家长认为华老师推卸责任——
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尤其有些班额大,常在60人以上,尤其重点校、重点班等。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 “到校比学生早,回家比学生迟;在校要管好,放学不能松;课虽上得好,证书不能少。”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调查发现,在校园内除工作关系外,中小学教师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7%,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只有11%。1/3的小学教师存在或轻或重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
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有37%的教师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去年参加工作的。军训时,工作热情很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叫“噢老师”——很着急,很注意,但难免,学生不体谅,上课专挑毛病,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到深夜——
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故去、家庭的变故),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初中教师小琴,教英语,女儿4岁,丈夫在乡政府。“女儿出生后,脾气变化。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很容易激怒,一点点小事就发火。学生难管,女儿调皮——还与丈夫发生矛盾,女儿不肯早点睡觉,拿尺子打。丈夫说她“狠得象后妈。”
教师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的调适
(一)正确对待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完美,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二是他自己是否过得愉快,过去常常否定后一个方面,是非常片面的。
1、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 很多教师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挣钱养家,没有创意,单一重复),没能真正领会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但更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不但从职业中获取经济效益,还要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会将职业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愿做、想做,实现自我价值,走向生命的巅峰。“对自我实现者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的、充满乐趣的,工作就是娱乐。”(马斯洛)
(1)教师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社会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之一。
(2)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长期以来,教师因其在教育工作中巨大的身心投入和付出被人们誉为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许多教师把身体透支、心理劳损等视作自己取得工作成绩的必然代价。认识上的误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真正地优秀教师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相统一的。中国最著名的特级教师都长寿,斯霞85岁退休,活了94岁。“我吃的是开水、泡饭、萝卜干,哪有什么长寿的秘诀?!要说有,就是当老师。”
2006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和医生是声望最高的三种职业。
2、培养教学欲望
教学欲望,就是教师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教学过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说,都是最能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媒介。只有通过教学,学生与教师才有机会保持最亲密的沟通与接触。也是凭借教学这一组织形式,教师才能在教书过程中潜移默化启发学生智慧,感召学生心灵,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教师的幸福感也就是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
“听这位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3、关爱学生,幸福自己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爱,既造福学生,也造福自己。一个人在爱着的时候,其情绪体验是最舒适的。常言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优秀教师,之所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希望,感到幸福,就是他们都具有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在学生成长中获得幸福与快乐。他们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
霍懋征:“45年前,你们每个人每天伸着两只小手让我检查。转眼间,今天你们每人伸着两只大手,来接我的照片。你们用这两只大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我是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又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提高教师修养,加强专业成长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痛苦已经体现,但解决才刚刚开始。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三)、合理认知
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然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有两个英语教师。每当学生暴露出读音、语法等错误时,一位老师总是很生气,责怪学生没复习、不认真,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不喜欢他,他自己也不快乐。另一位老师发现学生错误时,总是很高兴,耐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我问他为什么不生气反而高兴,他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正是学生的错误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施教的机会。一天结束时,他经常会想,今天发现了几个学生的错误,帮助几个学生改掉了错误,总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岗位是学生提供的,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尤其是那些难教育的学生,甚至还提供了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机会。因为有了不爱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为有了不会学习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各种异质的学生,才锻炼了教师转变学生的能力。
“心态决定一切。”先就认定了教育的没趣,自然干得很失败,失败加重了无趣感,无趣感又导致了更失败,如此恶性循环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只要改善自己,定能改善环境。
(四)、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适应不良:
(五)、正确调整自己 “三自”
1.积极的自我意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我肖像,即关于“我属于哪种人”、“我是谁”的自我观念。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无力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置,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这个例子与“跳一跳摘果子”和“最近发展区”相联系。2.增强自信
简单说就是充分相信自己。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士而被淘汰。
当然,自信要以真才实学作为可靠的支撑点。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比如让某人手拿一只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拿的是一只烧红了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泡。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横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 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结论。
5、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日本的的“出气室”——橡皮模具。
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6、避免期待性焦虑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 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每周三件事:1.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2.想要做的事是什么?;3.不是必须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7、自言自语: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9、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10、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教师心理现状----成因——对策
关 键 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高度重视,可是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人忽视。广州市天河区举行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2%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5%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3%的教师严重心理障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材料,已充分表明教师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教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这一切,都使我们迫切地认识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让教师心灵充满阳光,拥有年轻健康的心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1.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 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为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如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不能一视同仁,或因成绩不好的孩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自己的评优晋升,而对他们不公平的对待等等。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如辱骂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教师自身意识淡薄,培训不培训一个样。
我们每年的师资培训都在搞,国家和地方可以说在这方面花了大力度,从政策师资费用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老师们有一部分人能够吸收培训的精髓,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和研究,并坚持下来了成为了该方面的专长,多数人的意识还是没上去,在大多数人眼里网络培训就是走过场,进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滑坡。于是就产生了应付了事,挂号学习打游戏、抄袭作业、复制别人的灌水帖子等新生事物应任而生,更有甚者别出心裁花钱雇人替其完成学习课时任务,在网上随便搜几个文章进行粘贴却也过关。如此成为一种潮流我们的教育发展可想而之。当然我们的培训中也不乏出现一些佼佼者,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
3、教师的工作量过重,无力再找出闲暇时间去搞业务研修。
由于师资匮乏在农村,尤其是在完全小学、校点几乎都是每人顶一个班级,虽然每个班级只有十几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的作业量少了,每周却要去承担至少24课时的教学任务,每人每天的早读跟班,至少要备5份以上教案,包含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等学科,每两周搞一次主题活动、常出一些黑板报,期间还要负责部门工作,比如少先队辅导员每月要至少搞一次有主题的少先大队活动......等等。如此的工作量,着实叫这些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们身心疲惫,多数工作量都是在家台灯下的缩影,加之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老人、孩子、生活需要去料理,实难叫老师们有更多的经历去搞教研,去提升自生业务水准。
4、教师的自我满足充斥着自身的职业倦怠蔓延发展。
老师的觉悟有待提升,我们教师多数之中的个人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但是却把时间颓废在游戏,偷菜、麻将......之中,更有甚者视其为每天的作息时间表里的重要一项,正如当初鲁迅先生意识到的弃医从文一样,当时由于人民的民族觉悟底,整日受列国豪强的压迫,是鲁迅认识到就知人民的灵魂远比救治人民的肢体重要得多。当今,我们的教师都是为了满足现状,为了混到工资,而没有人愿意把时间花在枯燥的学术研究上,这不就是精神上的病态吗?
5.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人师表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势必会使其心理不堪重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外在表现为焦虑,过分担心,无安全感,无法入睡等,使教师不再视教师为快乐的事业,幸福感日渐缺乏。6.从教师的工作特性看,有专家认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因为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易形成孤独、乖假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是孤芳自赏,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嫉妒情绪比较高。
二、克服心理不良倾向,培养教师年轻、健康的心理
(一)、关爱教师,建立有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不仅对教师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而生活在其中的学校单位对教师心理影响最大。所以,消除不良心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重视的工作。
第一,应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追求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和谐,大力宣扬大气文化,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设立丰富充实的物质环境。很难想象在一个沉重压抑的环境中,教师会有舒畅心情的。
第二,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完善教师的人格。学校工会应多组织教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运动,打球、爬山、唱歌、书画比赛等。一方面学校千方百计要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为教师的运动提供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这些活动、鼓励他们重在参与。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
第三,加大对身边骨干教师培养,选拔业务精,不怕吃苦,肯钻研,有奉献精神的有为年轻教师做技术指导教师,采用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教学,使老师们随时遇到困难随时得到准确到位的辅导。在开始培训的第一周争取尽快熟练基本操作步骤,穿插搜索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会修改技术,把别人的好的地方,拿过来为我所用,这里不是说全部照搬,只能是借鉴,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再次整合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达到提升教师的应用网络水平,也可加深其成就感。
加大主管部门推广和宣传力度,首先是领导要重视起来,把培训纳入正常工作当中,提升认识程度,结合工作实际发表有价值的帖子,提交有含金量的作业,使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实践教学案例,领导最好组织人员专项审核,哪怕是东西再少,质量再差,那是老师们自身的创作,都是最有价值的了,这才是自己的资源,积累在一起才会是无穷的财富。
第四,重视教师的需要,将对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师。学校领导要多关心教师,特别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多作思想政治上工作,尽量满足教师需要。经常和教师多沟通,发现有不对的思想苗头,通过交流、教育、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子项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1)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队伍的素质”的一个具体行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教师考核的项目,在三年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的轮流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这样,即可以完善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又可以成功地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师德水平,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到2%以下。
(2)为了保证该项工程的有效实施,建议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程的规划、落实和监督。(3)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将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和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设“教师心海导航”室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心理咨询网站中,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网络功能与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对话、讨论、咨询、实现心灵的沟通。此外,还可以利用网上自我测试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同时,学校为老师订阅书刊,让教师通过阅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书刊,了解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自我调适,达到心理上自助的目的。
(三)善待自己,教师应合理调节情绪,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善于调节。《禅海珍言》中有一则“哭婆变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天整日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买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卖。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醒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没有变,但由于观察生活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从上则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以下启示,“合理调制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1.悦纳自己,悦纳自己教师的身份,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只要努了力尽了心就行了。少苛刻自己,少对自己说几个不应该。
2.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负性惰绪对自己的困挠。美国的希尔博士说:“人生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心态,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人生总体上是美好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逐渐消失的。永远相信:“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当自己遇到挫折时,可读一读伟大人物的传记,看一看身边的挫折人物的事例,和他们相比,我这点挫折算什么,这样心里也就坦然了。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突出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敌意和精神症状。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面临着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微薄的工资难一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长期信息闭塞,职业认同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观念狭隘、保守,找不到他们所应有的坐标,缺少最基本的职业归属感。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致早衰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第二,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工作环境相对偏僻,信息闭塞,所以缺乏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相应地自我调节能力也就差一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人们常常陷入思维的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与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尽管受过比一般人更多的教育,往往也难以幸免。
第三.不合理的比较方式。在报酬、地位方面,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上总爱横向比而不爱纵向比,越比越悲观、失望、憋气、不平,不合理比较的结果是平添了许多苦恼。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当你因种种比较而烦恼的时候,试一试以下的比较方式,也许能帮助你摆脱烦恼,得到些许快乐。当我们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跟下岗工人相比。当学校发不出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跟其它省市发不到工资的教师相比。当别人评到职称而自己“屡战屡败”的时候,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相比。当别人能力不如你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无数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其乐无穷的韵味。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他(她)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关系比他们的和睦。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
第四.情绪恶性循环的怪圈。情绪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更坏,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模式,恶劣情绪就会笼罩着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种恶劣情绪还会传染给别人。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在家庭中,如某人情绪低落,他们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第五.钻牛角尖。所谓钻牛角尖,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一条道跑到黑”。这种人的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爱
钻年角尖的人,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因此往往人际关系也不好。钻牛角尖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偏执型人格的倾向。经常处于严重的自卑自责状态,甚至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精神和动力,这是钻入了自我挫败的牛角尖。这样的人遇到最大的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很难与人建立积极的、有效的人际环境。人们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全面客观理智地看问题,才是上上策。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要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威信,使师生关系融洽。
做教师的一定要明白,我们要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个本钱,任何人都回天无力,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也无能为力。所以必须珍惜自己,保重自己,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才能健康长寿。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是不够的,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许多重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学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进入角色,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方面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
大根源。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
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自己心里没有美,如何把美教给别人。
第四篇:如何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教师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到,从而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保持充沛的精力,抵御身体上的疾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教育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在目前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距离这一要求仍有差距,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而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的学生心理与行为,同时这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如所罗门教授所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教师的教诲,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不但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而且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心理发展问题。”另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那些情绪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比如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就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点看法和认识:
一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另外,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抑郁。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很不平衡。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4.交际不适。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和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据调查,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与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4.69%,且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二、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1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2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3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其次,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最后,应该从情绪控制·合理宣泄·学会放松几方面去疏导自我。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和挫折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否则,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对于学生顽皮,成绩差,应该看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若给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再次,与人相处心理换位。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这时,试着心理换位,即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会发现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该互相敌视,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良情绪积累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心身紧张,甚至疾病。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
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听音乐、打篮球、钓鱼、练书法等等。
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那么在此,愿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能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