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样例5)

时间:2019-05-13 06: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

第一篇: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

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

摘要:北京市盲人学校是北京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特 殊教育视障学校,学校于2007年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实验研究 工作。我本人一直从事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曾经担任过小学的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小学部部门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与盲生的实际接触,切实感受 到盲生的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变化的特点,深深感受到进行此项内容和任务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发现,盲校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但学习任务 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小学与中学的教学及管理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关 注,也是本文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视障学生 中小学衔接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北京市盲人学校是一所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的盲生在我校的小学部上完小学以后,将直接升入初中。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 们发现,盲生普遍入学年龄较晚,有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高年级就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从而出现了很多生理和心理变化,不能与同学、老师和谐、友好 相处,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出现了逆反、偏离等心理现象,随着盲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尤其进入初中阶段,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 烈的趋势,如果不适时地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我们从小学阶段就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善于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种种 原因,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势必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初中阶段的盲生在心理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及对策

从小学到中学,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许多盲生在进入中学后会发现中学与小学诸多方面的不同,如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比小学难,中学的老师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不再像小 学的老师那样事事处处都管着他们等等。这些不同既会使初一的盲生感到新奇和刺激,同时也会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面前不同程度的感到无助和彷徨。我校是学前教 育至高中教育的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存在于一校之中,并且中学部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学部,这就使许多学生的不适应感既表现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方面。这就将衔接教育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而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和认识少年期心理特点,以及如何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初一阶段是人生少年期的开始,是 人生心理发育阶段的断乳期。这期间,盲生在心理上的表现特征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性等交错发展。从少年期开始,是一个人的个 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一阶段盲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加强教育,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那么,初中阶段的盲生在心 理发展中会呈现哪些特征呢?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成熟意识萌芽并不断发展

进入初中阶段,盲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尤其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每当别人对他们投以注意的目光或成年人 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谈时,他们都会产生一种成熟的自豪感。可实际上,他们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这仅仅是少年们的一种主观体验而已。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初 一盲生所具有的成熟意识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向上,认真学习并逐渐掌握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本领,从而达到真正的成 熟。因此,少年的成熟意识不是什么骄傲自大,而是走向成熟的必要准备。面对刚步入少年阶段的盲生,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 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不能再采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少年对于过去的“听话”的道德要求会十分反感,他们 强烈要求独立、理解、平等、民主和受到尊重,孩子长大了,经常与人交流的语言是:“还行。”作为教师,切不可因为少年身上还保留着不少“孩子气”而忽视了 他们的这种要求,以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改变自己过去“抱着走”的监护、管束态度和方式,充分利用少年成熟意识的心理特点,将会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刚步入中学的盲生更是如此,他们爱模仿成年人,模仿明星,也爱模仿高年级学生,模仿他们的衣着穿戴、行为举止、手势语调,他们也 爱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对事物的评价。但盲生往往模仿他们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如社会上流行的新奇事物、新异服饰、发型、流行歌曲等等。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防止孩子受社会上种种不良事物、现象的影响和诱惑,教师更应以自己高尚的品德、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语言,成为学 生模仿的典范。

(二)自我意识发生质变

心理出现闭锁时期,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逐渐走向成熟。同时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意识萌芽于幼儿阶段,儿童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少年期,自我意 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认识了自己,第一次发现了自己,这时盲生们开始把自己作为思考的对象,“我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长大了吗?”“我勇敢吗?”“我漂亮吗?”等问题会不断 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开始留心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和对自己的评价,目的都是为寻找“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盲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自我评 价的能力上,也反映在对他人评价的水平上。大多数盲生能够对照别人做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小学盲童这种能力就较差,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是重 复成年人的评价。

初中盲生自我评价的特点大致有三:

1.自我评价普通偏高,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当教师对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时,许多学生会埋怨老师“不了解人。”

2.自我评价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学生们往往首先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对人态度方面的缺点,以后才逐渐会评价自己的个性特点。

3.自我评价不稳定,顺境时高估,逆境时低估,与此同时,情绪和积极性随之起伏。

(三)认知能力明显发展

少年期的盲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具体形象思维的成份仍起重要作用。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的划分,初一盲生 已开始进入“形式运演阶段”,又称“认知思维阶段”。这时期学生已开始获得了超出自己直接接触的世界和自己信念之外的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并使相互关 联的抽象概念,对问题的评价开始趋向系统化。如果我们的教师研究和掌握了初中盲生认知能力明显发展的这一心理特点,针对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此年龄的盲生,就会有的放矢的安排和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显得相对滞后,情绪、情感易动不稳

进入初中阶段年龄段以后,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在发展变化。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绪具有冲动性,不善于自制和自控,行为不易预测,表现在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 响,他们还常常像小学生那样蹦蹦跳跳,爱说爱笑,带有很大的情感冲动性,不善于调节自己情感的过度兴奋。他们又常常表现出初中生的特有的热情,争论问题时 容易过分激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是急躁暴怒,就是灰心丧气;取得成绩时易产生自满情绪,遇到挫折时会悲观失望。这就形成了孩子心中的大人和大人心中的孩 子的矛盾体的组合,盲生处在多事之秋,站在人生路上的十字路口,打短平快,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走进盲生,注意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他们的心 理变化,适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开朗、热情、友 善、真诚的优秀人格品质在他们的身上发扬光大。

(五)出现了人的第二反抗期,感情依托发生了转变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盲生逆反心理强,对家长和老师翻来覆去的唠叨非常反感,感情依托发生了很大变化,既不在爸爸、妈妈身上,也不在老师身上,而是在同龄伙伴身上。因此老师应该伴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六)学习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中学阶段可以说是由科科重要逐渐向学科化发展,孩子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但显现出来却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盲生的生活能力在不断提高,偶尔也有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三、解决策略

从以上我们会看到,由于初中盲生在心理发育中的一系列变化和特点,必然会出现小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许多不适应。我们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有六个关口,需要盲生适应。

(一)突破学习环境关

进入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会立刻感到三多一少,即课程多,书本多,老师多,老师“盯”的少,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中学比小学 “松”,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爱”他们,这样就会使一些自觉性、自制力、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分心走神,成绩下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产生苦 恼。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有的放矢地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尽快做 到自我管理、自觉学习,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二)突破学习动力关

初中盲生的 成熟意识说明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能使盲生保持持久良好的学习动力,就必须要解决好为谁而学习和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作为 教师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可以结合杰出的历史人物如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等的事迹,结合我校盲人教 师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突破学习方法关

进入中学后,一些盲生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这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学生此时又不能很好的调整学习方法而导致的结果。为此,必须对 盲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通过让班主任老师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让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式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小学学习方法的不同,让 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先预习,后听课;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一旦学生 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四)突破认识方法关

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总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学的一些概念,其本身就是理论性的知识,大多不需要去论证,但需要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去判断,去推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是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质的差别。在记忆方法上,使学生完成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的转变,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 重理解轻记忆,先理解后记忆的认识习惯。在思维方式上,使学生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五)突破生理和心理转变关

进入中学后,盲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身体发育进入第二高峰期,新陈代谢快,性器官基本发育成熟,性心理开始萌芽,心理发育呈半成熟、半幼稚状态,盲生处于思想动荡、不安份、易出事的阶段,但他们接受社会上的新事物快,易急躁、易变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结合心理课、生物课对学生进行 青春期教育,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同时还应对个别同学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还要注意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心理断乳期”。

(六)突破生活习惯转变关

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这是因年龄条件的限制而决定的,因此在我们这所实行全日制寄宿学校中,小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由生活老师来管理的,包括每 日学生的吃饭、喝水也是由生活老师督促来完成的,因此在步入中学后,由于生活管理方式的变化,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这就要求我们的生活老 师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做到:

1.在生活中给这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一定的帮助,使他们的不适感得到缓解;2.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整理内务比赛,洗衣比赛,美厨小能手,寓能力培养于各种活动之中。

四、我校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切入点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衔接教育的重中之重

从日常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重心。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通过与盲生的实际接触,发现问题,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刻苦学习和持之以恒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3.加强礼仪教育,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衔接教育的根本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着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自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3.打好学习盲文的基础,做到摸读、写字基本过关;

4.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课堂上要大胆发言;

5.在学习上要有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从低年级抓起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是衔接教育的最好体现

在语文方面,除了掌握正确的盲文以外,通过盲文关,还应加强摸读写字的训练;要加强阅读训练和课外书的阅读指导;对于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应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在数学方面,是盲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小学阶段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能正确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熟记其相关的公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盲生的生活 实际相联系,拓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强化应用题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把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顺利求解。特别是对有精力的学生要增强解题的灵活性,适当加 入一些锻炼思维的讨论题、开放题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英语方面,小学阶段应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求学生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及提高小学阶段的造句能力,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要逐步打好较深厚的文学基础和常规四则混合运算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好“好 问”、“求真”的法则。小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特别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语、数、英及其它基础课程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 学能力,并在教育中适当渗透人文知识的内容。

(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是衔接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小学阶段,衔接教育要向各个学科延伸,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深入中学后适应各学科的学习。

(1)各课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注意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 的能力;教给他们分类、归纳等一些初步的研究方法,养成勤于和善于质疑的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过程的能力。

(2)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自然或科技知识,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并了解特别是一些大量使用后会带来污染的物质,例如塑料袋、泡沫塑料、废电池等,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不能简单地说“美工就是折纸”,“音乐就是唱歌”。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欣赏活动,既能开阔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五、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

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

(1)通过午检和组会、班队会,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安全、纪律、卫生的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如外出看话剧,参观,加强小学与中学的密切联系。

(2)通过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

(3)通过各科教育,全员参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

(4)切实加强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密切联系,做好少先队的离队工作与共青团的宣传教育工作,评选优秀中队、优秀少先队员,积极有效地开展少先队的文明礼仪30秒,校园文明岗等活动,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5)通过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谈心,心理老师的有效疏导,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提前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开展初中生活提前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对新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

(6)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在小学部部门内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介绍自己好的经验,老师给家长介绍好的书籍:《四年级决定孩子 的一生》,重点放在衔接教育方面。通过家访、座谈,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与中国少年报的徐国静老师开展互动活动,召开《和妈妈说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说心里话》 主题组会,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应该说,孩子的性格行为,心理品质往往与家长的人格、教子方式、育 人观念密切相关。只有提高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才能防止学校和家庭教育正负抵消的不良倾向,形成家庭、学校同步协调,相辅相成的教育合力。

(7)各班科学、民主选拔班级干部。

科学、民主的选拔班干部,对快速提高学生的凝聚力、迅速形成班集体,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8)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

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无缝链接。比如我校小学部一年级采用的正副班主任制,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结合,把握住了班级团体的各个角落,班级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到位。

(二)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小学部要求学生具有4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后三种习惯已包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加以培养。这里主要研究学生的 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 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 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 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

语文教学是我校的强项。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摸读写字、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并积极将新课程理念付诸于课堂教学之中。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这些为盲生学习其它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盲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盲校中小学衔接教育的问题也会突显出方法上的差异,要求教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样盲生 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更要注意个性的差异,同时盲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否到位,对于分层、分类如何有效实施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九年义务教育是由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如果对这个系统及其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从整体优化角度注意协调处理 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联系与制约,使盲校的中小学衔接教育工作走上良性化循环的轨 道,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盲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协调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作/高文军)相关教育论文推荐:《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http://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第二篇:视障学生心理特征

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1.视觉渠道完全堵塞或者严重受阻,难以获得外界事物的视觉信息。

2.认识活动主要靠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功能。

3.手作为主要的触觉和动觉器官,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自古有“以手代目”之说。

(二)言语和思维特点

言语特点:

视障儿童虽然靠着听觉能通过自然的交往途径掌握语言,但是离开视觉功能的积极配合,其语言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1.容易发生构音障碍

2.对词义的理解缺少表象

(三)个性发展特点

1.气质倾向

研究表明,黏液质与抑郁质类型较多,胆汁质与多血质较少。

2.性格特点

(1)自我概念弱,自相矛盾现象突出,不善于自我调节。

(2)意志特征:坚毅性、依赖性与不果断性。

(3)情绪性:钻牛角尖,情绪易波动、消沉。

3.视障儿童的兴趣

(1)对声音有较强的兴趣。

(2)对音乐有较好的情趣和爱好。

(3)学习文科的兴趣高于理科。

(4)有一些特殊兴趣:爱摸、爱拆

(5)总体来说,兴趣不够广泛。

4.能力特点

(1)听觉分辨能力、触觉能力、嗅觉能力比较强。

(2)语言模仿能力较强。

(3)听觉记忆能力较强。

(4)定向行走能力薄弱。

(5)应变能力弱。

(6)部分儿童操作能力弱。

(7)适应社会能力弱。

(四)障碍感觉

通常把盲人及时察觉障碍物的能力叫做障碍感觉。视力残疾的儿童定向方式取决于外部条件及个人的经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物体的高度、天气的情况、地面的性质、声音的强弱、盲人的主观状态。

(五)盲相

盲相又叫盲态,是指视障患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表现为:行走时的异常状态;重复性的呆板动作。

第三篇:培养视障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视障学生学习的方法

【摘 要】人的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职能,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由教师协助进行的。能否使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做用。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八步学习法”,这就要培养视障学生“自主学习法”,使他们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法”的要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逐步掌握“八步学习法”的要领,并在学习活动中运用。

【关键词】视障 学习方法 培养目标 主体地位 八步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23-02

人的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职能,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由教师协助进行的。能否使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做用。视障群体做为社会中的成员,具有学习的权力和能力,这也是他们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视障学生无法用视觉感知世界,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效果比健全人低、差,相反,有的视障者比健全人学得好的多。我们熟知的美国盲聋残疾人海伦?凯勒就是最好的例证。她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努力钻研、以苦为乐的顽强精神固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他取得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此可见,教会视障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他们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他们走向成功、成才之路的奠基石。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视障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视障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

1.培养新生课堂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培养新生盲文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正确触摸、阅读、书写盲文,提高盲文的读写水平。

3.培养视障生“自主学习法”,使他们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法”的要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视障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观察、注意的良好习惯。

5.培养视障生“八步学习法”,?使他们逐步掌握“八步学习法”的要领,并在学习活动中运用。

二、培养视障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人感到学习是轻松、有趣的,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的培养要从刚入学时做起。

(一)新入学视障 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生就像一张白纸,科学的教育、培养使他终身受益。

1.新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使新生适应课堂学习的需要,培养课堂学习的习惯是首要任务。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点:首先是培养课堂时间观念,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新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对事物观察的全面、细致、精确,才能迅速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能够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观察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比较观察法和有序观察法。

3.盲文学习方法的培养

视力障碍限制了视障学生的活动范围,与健全儿童相比较视障学生动作发展较慢,加上我国盲校教育起步较晚,学前教育尚未普及,所以,培养新入学视障学生的触摸能力是学习盲文的基础,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视障学生必须通过学习、训练才能正确触摸盲文。

(二)视障学生“八步学习法”的培养

1.制定计划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学好知识,学到一技之长,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做到重点、难点学科,重点投入。只有按计划学习,视障学生才能对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进行自我分析。

(2)确定学习目标。

(3)科学安排时间。.主动预习

(1)视障学生预习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视障学生学会预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3.专心上课

这是视障学生在校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学生除了端坐静听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乐于解难,积极配合教师,做学习的主人。

4.及时复习.课后作业

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疑难

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说是大量的、反复的、连续不断的,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够提出疑点和难点,本身就是积极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想要解决问题的表现。

7.系统小结

平时我们学的知识,需要经常的理一理、顺一顺,找起来就方便了,用起来就顺了,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小结。

8课外学习

要明确课外学习的目的,学习与功课相关的书籍。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课外学习就是进一步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特长。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来说,课外学习就是应该努力把欠缺的知识补上来,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

(三)视障学生自主学习法的培养

自主学习法就是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学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走稳这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成绩越来越好,反过来又促使他自觉地预习。这样,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教学中,我提倡把课前的知识看一遍,试着做做课后的习题,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找出听不懂得地方。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检查的良好习惯

这个跟学生性格和家庭教育都有关,要逐渐,长期培养。比如:学生的作业得了满分,就给孩子些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有得满分的渴望,就会在做完作业后检查,逐渐形成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改错的良好习惯

我们应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只是粗心出错,我们可以告诉他今后在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写完作业后自己用心检查,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避免粗心造成的失误。如果出现的问题是孩子没有用心听课而造成的知识性错误,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让他自己去审题,搞清问题的要求,试着去解决。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往人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学会老师教给的知识就可以了,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目前,人们的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求更高了,对学习的目的更具有实用性了,那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

5.培养学生收集、运用信息学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在教学中坚持对视障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激发了视障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面对新的形式,教学第一线的盲校教师只有立足学生实际,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才能探索教学的策略、方法、步骤、将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为视障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增强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根据市教育局《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工程实施意见》、《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工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研究相关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意义

教育是一项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综合工程,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连续、完整的大环境。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的衔接矛盾突出,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关系到如何使小学生及中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向高一年级的学段过渡,进而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换,为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学段衔接日益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家长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学段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习惯等情况的不同及各学段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在升向高一级学段时出现诸多的不适应,甚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学段的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学段的升级过渡,有利于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我市教育的协调、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目的

中小学学段衔接是指中小学各学段之间的前后连接。学段衔接研

究的目的为:

(一)加强对全市各学段的质量监管,提高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学段衔接处铺垫搭桥,使学生在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由“突变”转为“渐变”,引导学生由低一学段向高一学段顺利过渡,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快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三)以抓好中小学各学段之间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衔接为手段,整体设计全市基础教育的质量体系,构建我市连续、完整的教育大环境,促进每个学段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的内容

学段衔接不只是教学上、教材上的衔接,涉及面非常广泛,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等都是确保学段之间顺畅衔接的重要环节。学段衔接研究立足于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引领下,研究各学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上的特点和规律,侧重探索中小学不同学段衔接过渡适应性教育方式和策略。

小学到初中衔接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小学、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2.研究小学、初中阶段青少年学习心理、行为表现,针对性做好品行养成、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思维品质、生活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养成教育。

3.研究衔接年段的课程特点,关注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课堂。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研究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强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教材的梯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策略,让学生尽快适应由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

4.研究衔接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专业发展。5.研究衔接教育中家校联通工作的策略。

四、学段衔接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研究原则

依据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规律,突出以下原则:

1.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要打破各学段之间长期以来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局面,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保持一贯的联系。

2.长期性原则:长期性是指从小学到高中都要重视学段间的衔接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并不仅仅是在各衔接段之间的工作,整个中小学教育时期,都要为学生今后的成长甚至一生的发展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的是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各个学段学校办学的衔接,还包括区域内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的衔接,区域内各个学段最终可形成一个整体教育大学段。

4.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此项研究由试点学校、试点学段、试点学科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学校、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全面铺开。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抓重点区域内的若干重点学校,在涉及所有学科的前提下,抓若干重点学科,突出重点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各学段的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中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准衔接的切入点。

2.观察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详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与对比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各学段学生不同的行为表现,抓住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有所突破。

五、实施步骤

中小学各学段衔接教育实验预计约三年半完成。

(一)启动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阶段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实验前的调研,为深入开展实验提供参照标本;制定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试点学校、试点学段、试点学科;确定子课题并完成课题申报的相关工作;做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

1.制定市、区两级总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市、区两级实验试点学校、试点学段及试点学科 3.各实验校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8月)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衔接点为重点,以学

科为依托开展研究与实验。各实验校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并且在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即着手启动实验研究工作。在2012年7月底以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各学科衔接段的课标衔接读本、参考教材、论文、优秀教案或活动方案、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精品习题集等。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衔接为重点,有效开展课题实验,2013年7月底以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课程资源辅助资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优秀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等。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研究与实验主题:以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衔接,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为重点,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

成果形式:各衔接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读本、各衔接段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读本、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活动方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优秀德育管理和评价系统等。

(三)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主要工作:

1.总结三年多的实验经验,各实验学校完成实验报告。2.市、区两级课题组总结汇总各阶段实验的优秀成果。

3.开展实验成果的评比和表彰。4.向上级部门上报课题实验成果。

5.整合全市各阶段实验成果,选编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推广的成果材料汇编。

6.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实验成果。

六、主要措施 1.加强教科研小组工作

教科研小组举办专题讲座,推荐论著,组织教师学习;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2.加强教研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校内,教科研小组和学科教研组之间,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互相借鉴。在校外,学校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同各级教研部门和其他学校的教科研小组、教研组加强联系,争取上级教研部门作经常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教研部门学校教研部门沟通,互通情报,交流经验。

3.健全相关制度

(1)学习制度。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来指导研究,读后写出心得体会。

(2)工作制度。骨干教、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研究论文。

(3)奖励制度。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取得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或出版专著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教育科研成绩显著者,选优晋级优先。

4.营造良好氛围

对教育科研,学校领导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支持,从理论上,从实践上阐明道理,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让他们把科研工作看得和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学校领导要身生士卒,带头搞科研,带头学理论,带头写论文,以实际行动感染教师,带动教师。有一定的经费投入,配备必需的资料。

5.研究重点(1)学习内容的衔接(2)教学方法的衔接(3)学习方法的衔接

七、阶段小结

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课题开题会。组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考试、拓宽学科知识面,对不同学段之间的关 键知识点和知识链条要相互了解,扎实掌握,融会贯通;组织相互听课,了解各学段与学科间的差异,形成共识;组织研讨,研究对策,尝试改进,有所突破;组织观摩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实验效果;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的原则,保证实验效果。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具体如下:

1.访谈了解。访谈毕业班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了解他们切身感受:课程多,课堂容量大,教师直奔知识点,知识点除了大量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大,在教学内容、方式,要求上存在明显差距,学生感到吃力、难度高。心理上不适应。

2.学习教材。我们与五中互相提供书,供教师研读,但书数量有限,只能为每个教研组提供一套教材,供大家研读。学校利用校本教研分学科学习教材,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3.学习课标。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新修订的课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又分科进行课标研读、交流,对新课标有更深刻的认识,让老师们交流学习心得。并且对教师学习课标的情况进行测试。

4.交流探讨。2012年4月16日,我校与五中召开了《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会,会议在我校举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分别在不同地点研讨。教师主要就衔接知识点、能力点,及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认为我们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基本功训练(如:语文拼音、写字、积累、阅读、写作);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习惯等。关注学生情感,身

心健康。

5.关注课堂。

我校校长、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深入到课堂听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研究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强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教材的梯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策略。研讨之后,教师积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5月下旬,邀请五中教师走进语文、数学、英语课堂。10月底走进五中听课,做好校际间交流。在相互听课和座谈中,挖掘对方的特色和长处。

我们的一些做法:

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从低年级就在培养)。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全校语文教师在郝主任的引导下基本都在做,低年级学生照搬板书,高年级偶尔有记老师的话的,记笔记的能力仍有待于加强。)

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班内都设立图书角,互相借阅。老师一方面用晨读引领学生诵读一些篇目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一方面推荐书让孩子阅读,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让家长重视实施,还特意举办家长读书交流活动,让一些做法比较好的家长介绍经验,与大家分享。家长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并将一些家长的好做法得以应用,制定读书计划,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孩子诵读积极性,班内诗星擂台赛,学校举办各个

班的诵读赛,以此促进孩子诵读。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

2.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我们意识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就拿查字典来说吧,教学生学会查字典后,我们低年级常态课总是让学生说一些组词,板书在黑板,让学生照着写,有不理解的词有时会告诉学生,弱化了他们使用字典的能力。我觉得在今年5月教研室郝文军主任为四小教师献上了一节扎实的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中,郝主任从字词的理解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到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使学生明白: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也是郝主任本次教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工具就在手边。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为中小学衔接做了良好的示范。老师们深深感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多么重要,老师的引导胜于讲授。虽然是高段的课,郝主任仍然范读,注重朗读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问题讲透讲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教师个体有差异,体现的课堂也不尽相同,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改进。从而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那么,进入初中有了这种自觉性学习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3.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有步骤的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

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消除学生依赖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夯实基础,注重积累,善于运用。

初中教师反应的拼音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目前这两所学校外地学生多,平舌音、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一方面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不够。除了一年级上学期集中教学拼音外,要长期重视巩固。课上对要认得字重视注音教学,写作业生字组词时,不光写字,还要写拼音,在长期运用中拼音知识得以巩固。常态考生字,只考字,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考生字方式,加拼音,结果全对的同学不多,其他同学多多少少有些错,有前后鼻音、平翘不分的,有声调加错的,有ei、ie,iu、ui混淆的,有音调加错位置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让孩子不断在应用中强化了拼音知识。低年级还在实施中,当然,教师批改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慢且细心。规范学生写字,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老师引导让学生积累词、句,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摘抄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抓住生活实际,及时练笔。如:下雪了,及时引导,观察、感受,写出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引导在写作中用上积累的词句。

八、近一年研究开展情况

教学方面:本学年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与实验的主题: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管理与评价的衔接为重点,有效开展课题实验。教师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研究:1.掌握好中小

学课堂教学上的“度”——即教师知识传授深浅的适宜度、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接受性。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能力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体系方面:针对本学科中小学教材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围绕课程标准,做好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课堂教学:在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突出中小学两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1)学习习惯包括:读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惯、做笔记习惯、合理的安排时间习惯。(2)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

(一)开展听评课研讨活动,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这学期深入实验学校调研、听评课、与研究团队交流,经过分析、综合、反思,指导教师研究的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我校教师与五中教师相互听课、听后评析活动。通过听——评——析等活动,使我们教师了解中学各科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中学教师了解小学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使得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得到充分挖掘,更好地衔接。例如:小学阶段渗透表达方式的训练、规范书写等。中学注意不要一味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有趣味性,关注心理变化。

(二)及时反思,改进教育方式,深化研究成果。

1.实验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提高实验教师科研水准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方法。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通过他们自身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教师完成了自身教育教学的升华。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不单一教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习方法及能力。课题组根据需要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研讨、专家讲学等活动。

2.借助四小校园网搭建校与校之间、师与师之间研究交流平台。3.收集、整理实验校、实验教师资料,在不断的反思中推出有成效成果。

(三)加强教师研究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实验校从研究团队到研究型团队转变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所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在:

(1)指导者深入教研组;(2)创设自主与合作的研究氛围;(3)同课异教的教学研讨模式;(4)课后反思评议;(5)教学总结等方面。

本学期,我校与五中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的合作教研活动,一直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本学期的研究目标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上半学期,我校特推出了六年级语文教师赖红梅、王文华及英语教师王飞燕的公开课,五中所有语文、英语教师前往听课;下半学期殷美倩老师和我又上了两节研讨课,着重体现阅读能力的培

养、读写结合的训练。五中也分别推出一些研讨课邀请我们听课,如俞丽丽所授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课后,两校教师分组展开了评课、议课及交流反馈活动。各组教师结合公开课,将衔接教育中需关注的问题及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语文组的教师们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突出写字的基本功训练;根据学生们在这个阶段记忆力强的特点,强化背诵量,多背记美文,学习成语故事等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词语积累。制定相应的分阶段阅读计划,指导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循序渐进提高阅读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方法指导,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记笔记、写心得、写体会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自学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会预习、会读书、会复习的能力;善于借助学习工具字典来解决一些问题。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不受教材限制,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语法和写作教学,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从四方面做好衔接问题:1.新课程标准的衔接。2.教学内容的衔接。3.教学方法的衔接4.学习方法的衔接。英语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今后要注重语音教学、词汇积累和阅读培养,要把写的训练融入课堂;中学英语教师们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加大听说训练,抓好学生基本功的全面发展。各组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深刻反思,收获颇多。研讨氛围极为融洽和谐。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交流,发现并解决了在衔接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了个人教学中的教法是否得当,充分认识到了学

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收获了合作交流的宝贵经验,两校教师群策群力,为今后更好地合作交流提供了可靠有效高质量的研究素材。

德育方面:

本学年,我们进行实验第三阶段的课题研究(2013年9月—2014年7月)研究与实验主题:以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衔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衔接,德育管理和评价的衔接为重点。研究题目为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互衔接研究。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本阶段课题实验。具体实施方案是本学期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实施过程做以记录。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

(一)加强学生行为教育

1.规范学校路队。认真研究设计路队行走路径,画制行走路线轨迹,安排路队队形,使学生快、静、齐地进出校园。

2.加强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教育。利用班会,强化学生鞠躬问好礼仪行为训练,目前,已有70%的学生做到见老师鞠躬问好。

3.课间行为抓细、抓实。对学生的校园行为进行有力的说服教育。(二)举办各类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1.隆重举行“文明点燃梦想”开学典礼仪式。8月26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隆重的“文明点燃梦想”开学典礼仪式。新学年的开始,四小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时也迎来了一年级稚嫩的新面孔。他们是四小的新鲜血液,让四小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新的气息。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进了校园。一个个面带笑容的面孔,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开学典礼上白静校长的致辞充满激情,激励着全体师生在新的起跑线上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

三、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我校特制定活动方案要求开展了“读好一本书”活动,利用早读及课前三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学生阅读“中华美德颂”读本。举行了“诵中华美德,做有德之人”讲故事比赛。选手们讲述了《中华美德颂》读本中十六篇经典故事。小选手讲的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五中学生代表刘娜辉、乔俊彩演讲的绘声绘色,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又使同学们深刻地接受了一次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名著书籍,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本次比赛,学校掀起了阅读《中华美德颂》读本的高潮,引导孩子们借别人的心灵之光,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3.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1)我校特邀请了乌海市“美德少年”——海区九小的段娇娇及我校范婷婷同学为全体师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送吉祥”的环节

中,校领导为师生们发放了来中自宁夏的一位爱心人士捐赠的《弟子规》读本、碟片和“中华德育故事”碟片。道德讲堂讲述我们身边的道德故事,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通过道德讲堂的开展,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定能汇聚起一股向善向美的强大精神力量。

(2)11月9日“家长道德讲堂”在《公民道德歌》优美的旋律中拉开了帷幕。殷美倩主任对一年级全体家长进行了以“家庭美德建设—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本次家长道德讲堂以实例向家长们介绍了家长的八大工具培养孩子的六大精神。交流了为人父母之美德,以身传教做孩子的好榜样。送祝福环节,学校给每位家长发放了《中华德育故事》碟片,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观看、交流。学校通过家长道德讲堂这个载体,讲述我们身边的家长具备的好品德以及家庭和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家长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受益者,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优良作风。

(3)12月9日我校组织200多名学生到五中阶梯教室开展了“心手相牵 与爱同行”道德讲堂。本次道德讲堂特邀海区文明办刘春仙副主任及海区教体局副局长莘悦英参加。同时,两所学校的校领导也认真聆听了本次道德讲堂。来自两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共同歌唱着《公民道德歌》,一起诵读着公民道德三字经,并且互送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祝福卡片。一个个道德模范故事让大家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讲到我校美德少年范梦婷同学的事迹时,大家不禁生出一番敬佩。最后我校李丽书记对本次活动做了详细点评。

4.积极参加五中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队会。我校教师

参加了五中“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的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并能懂得会用一些基本常用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深入实际生活,学会保护自身安全,更加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5.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积极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我校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我校举行了隆重的主题升旗仪式,同时我校还以主题中队会的形式开展了法律讲堂,辅导员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青少年犯罪的事例,通过学习与交流,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我校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三、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在上交中。)

九、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教师们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撰写教学设计及论文,并有一些获奖。(具体获奖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十、实验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题实验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问题都需要长期而持续地关注和研究。我校对前一阶段的实验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有欣慰也有困惑,有收获也有不足。通过总结和交流希望能够引起课题组教师的高度重视,更希望得到领导及各位教研员的帮助与指教。

1.各课题组实验进展不均衡。多数课题组认识正确,态度积极,真抓实干,措施得力,成果显著。但个别课题组开展不理想,行动不力,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实施,扎扎实实搞好课题实验。

2.研究的问题表象化

在课题研究检查中,对表象化的问题发现较多,但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究不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缺乏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活动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够深入。

3.专业引领不到位。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探索上,需要更强的专业引领。除了需要专家的指导外,提高教师们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要加强,我们会从自觉自愿读书,反思教学这一方面加强努力。

4.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无论是专业对口的教师或者是新调配的教师,工作责任心强,部分教师也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但是相当多的老师课题研究的专业素养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需要,科研水平还比较低,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够充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解决。

5.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

生源复杂,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撤并学校学生的大量涌入,造成学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差,大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一是教学任务重,二是日常工作多。虽然如此,教师都在辛勤地工作着,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6.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作仍需加强。

十一、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继续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互衔接研究,有效开展课题实验.2.加大专业引领和校本教研指导力度

①三月份召开全校课题组会议,交流课题的下一步研究措施,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促进课题有效的开展,促进资源共享。

②四、五月份课题组领导到各个课题组听课并检查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课题研究中的新问题,共同找出更好的解决途径并督促课题研究的开展。进一步跟踪研究并逐步解决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③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六月份组织课题展示、论文评选等的活动。进一步收集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①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②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

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做好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研究资料的系统整理,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不足,推广经验,力避不足,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鉴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及认识有限,恳请得到各位领导的批评与指正。我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五中加强联系,做好中小学衔接相关工作,帮助小学生顺利平稳过渡到中学。

乌海市中小学衔接教育课题研究汇报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四小学

汇报人:王琼珩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研究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九年一贯地进行课程设置。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前后相互连贯。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自2002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外语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我省在2003年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目前已经有大批小学生进入了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升入初一后,在英语学习上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下滑。这反映出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是被忽视的,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应用价值

我省目前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处于学生个体的自然衔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进行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课题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旨在解决中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使中小学英语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少走弯路,避免分化,达到大面积提高我省的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与英语学科优秀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对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发展和完善之价值。

(三)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纵横网络,输入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浏览、检索出很多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经验或总结。查阅文献,检索资料的答案,浙江省夏侯富生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

学衔接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田桂森教授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研究成果。我国台湾教育界也就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与讨论。有关专家提出了诸如:加强英语师资力量培训、建立九年一贯课程参考数据学习专柜、建立校际间的英语教学资源交流系统、各校分工合作,共享资源、评量如何进行并探讨命题与能力指标如何结合、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研究与对话机制等等策略。可见,省内外都非常关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各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衔接问题的方方面面,得出的结论主要是有关“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很难具体操作。另外,已有的研究及成果也具有局限性,有些经验并不适用于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在我省还缺乏成功的经验。因此进行“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十分必要和及时。

(四)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结合我省各地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针对各地方教学现状,开展“中小学校英语教研组结对计划”,定期开展协作交流,共同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摸索出适合本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模式,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语言学习的综合技能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是指小学阶段和初中七年级的衔接,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该课题的切入点,开展“中小学校英语教研组结对计划”,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对策,主要为初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学实效,也为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处理衔接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研究目标

1.归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寻求突破口,提出一些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2.通过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使教师们认识到衔接研究的必要性与重

要性,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3.通过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方式,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合作交流,发挥两

者协调统一的合力效应,提高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并为今后各地市初中小学的英

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示范。

4.实现具有我省特色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和交际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研究我省现行初一《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冀教版初中英语》和小学《人教版PEP

小学英语》《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中的衔接问题。

3.研究现行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方式对衔接的影响问

题。

(三)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

九年义务教育是由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如果对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从整体优化角度注意协调处理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发挥最佳的功能,将会使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为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体性和连贯性,本课题的探索可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建议;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少走弯路,避免分化过早过快,有助于“师与生”的双向适应,也有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能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研究方法

⑴ 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一定范围的访谈座谈、问卷调查、测验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观察和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异同,为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提供数据依据,进而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做出客观的结论。

⑵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观察中小学英语教师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并予以记录,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并进行研究,集体筹划对策、制定计划,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做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观察记录、学生活动情况记录等,对这一轮的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周而复始,直至课题结束。

⑶ 文献资料法:教师们从多角度开展对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

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⑷ 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修改和完善,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

3.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2011年7月开题,2013年7月结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⑴ 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

组建课题组,认真部属研究实验工作。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组织研究成员进行研究前的培训工作,设计调查问卷。完成中小学教师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师生情感五个方面的调查情况;完成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五个方面的调查情况。然后再对这些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调查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⑵ 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月

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第一阶段的总结进行验收,并确定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然后,按课题模块把具体任务分配到人,各成员按部就班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研究任务。最后,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和论文。

⑶ 撰稿初期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

分析中期研究报告,撰写课题初步研究成果。各地区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组会议上汇报自己的研究过程,发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见,议定课题结题方案;再之,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及课堂教学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归纳和提升研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撰写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准备。

⑷ 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5——2013年7月

分析、整理课题信息资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三.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桑晓宁,英语教育专业,现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研究室英语教研员,全国和河北省资深的基础教育英语专家,河北省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副主编,具有扎实、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很高的教育科研能力。曾主持过全国、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课题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极大的推进了我省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课题组成员为河北省各地市、区、县中小学英语教研员、校长及一线英语教师。课题负责人和研究者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和持续研究时间,理论功底也较为深厚,研究者多有在一线教学的丰富经验,有条件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消化”式研究,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教学,课题研究成功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外动力。

四.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各类调查报告、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校本教材、教学论文及总结,并汇编成集。

2.课题组成员实践活动相关资料,课堂实录光盘。

3.体现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4.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5.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夏侯富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06期

3.周久桃;《从建构主义理论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与活》,[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年06期

4.宋达;《研究学生心理特征,探索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 2008年07期

5.左慧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增刊

6.郑红鹰;《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难点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

年第2期

7.郭小梅;《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中华民族教育》2009年第2期

下载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视障学生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初探(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衔接问题的研究 文献综述 国内外中小学英语教学链接问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向。一,今年......

    2009—2010下学期视障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概况:本班有学生5人.其中男生1人,田园,女生4人,孙立芳、孙晓娜、王天红、苏宇湘。他们几个都是全盲生。基本情况: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

    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调查报告[摘要]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中小学校分设开课,中小学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少,小学生进入中......

    读《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有感(精选五篇)

    读《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有感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白雪 这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一书。这本书是《视障教育丛书》中的其中一册。《视障教育丛书......

    南山双语学校开展中小学衔接研究

    南山双语学校开展中小学衔接研究 根据龙口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教学衔接活动年”的意见》要求,南山双语学校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特点,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两个教学年......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汇报材料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 一、研究背景: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初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有以下问题亟待......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松柏中心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后,数学学习的严重分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消除这一分化......

    中小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总结

    中小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总结范文 我们市教委一行十二人,对学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教学调研活动,活动当中,我们听取了学校校长关于学校教学情况和高三现状的报告,分学科总共听了7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