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06: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第一篇: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

【摘 要】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地保护古籍,是每一个古籍保存单位的职责。数字化建设为古籍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古籍 数字化

一、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而古籍文献则是古代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载体之一,及其珍贵。尽管现在古籍保护方式多样,但也只能最大程度地减缓其破损的速度,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永久地保存。

古籍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中的文字、附图及附表等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并通过光盘、硬盘、网络等介质保存,意义重大。

二、古籍数字化建设涉及层面

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其涉及到多个科学知识层面。包括古籍资料的整理、学术研究、原始数据的数字化录入、标准化的建立、网络数据库的建立、面向公众的数字化访问、甚至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信息云服务。

三、古籍数字化建设相关技术

(一)字符编码。我国汉字数量约有十万左右,其中常用字越四五千左右,而其它大多属于生僻字、避讳字、异体字等,这些字在古籍文献当中占约30%。因此,古籍数字化的字符编码方案非常重要,可采用如下两种标准:

1.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中,有GB2312、GB13000、GB18030三种,其中,G8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13000收录20902字,是我国等同采用ISO/IEC10646标准的国家标准;GB18030收录了70244个汉字,总编码空间超过15O万个码位,不但为解决人名、地名用字问题提供了方案,还为为汉字研究、古籍整理等领域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基础。

2.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主要是指ISO/IEC10646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它与Unicode在字符编码上保持一致,所有的字符都在相同的位置并且有相同的名字,并且版本更新也保持同步,ISO/IEC10646:2003的字符编码相当于Unicode5.0。

(二)古籍数字图像的加工技术

1.数字化编码标准。古籍文献图像的采集、压缩、编码采用的标准直接决定了加工后图像的质量、大小以及长期保存和使用的有效性等。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可用性,结合目前图像资源的现状及应用的要求,古籍图像数据加工的常见编码标准应选择JPEG、JPEG2000、TIFF和GIF这几种。

2.格式体系。格式体系指图像资源数字化加工的保存格式、复制格式、发布格式等体系及其相应的格式标准。对于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加工,其保存级的文件格式建议存储为TIFF格式。普通图书文本页可以选择Group IV压缩的黑白二值图、或是无压缩的8位灰度图扫描,该级别的文件通常由保存级的TIFF文件批处理方式压缩或转换生成;服务级文件建议选择JPG、JPG2000或将它们封装到PDF文件中;缩略图可以考虑采用JPG或GIF格式。

四、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日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处在一个初步的摸索阶段,虽然部分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江苏等地的市县图书馆等在古籍数字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我国古籍数量庞大且分散,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基本处于一个种缺乏宏观管理和调控的状态,缺少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二)经费缺乏,区域发展不均

近年来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已启动了一批古籍数字化工程项目,各自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尤其是古籍收藏量较大的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的匮乏,加之技术力量薄弱,其古籍数字化工作仍然比较落后,一般还停留在图书扫描、部分普通书目数据库建设等简单数字化阶段,甚至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未启动。

(三)古籍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目前古籍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已经凸现,如不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后果堪忧。对古籍工作者的特殊要求在于:一要具有相对深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二要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等专业领域有相应的造诣。要较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三者缺一不可。

五、相关对策

(一)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注重特色是避免重复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另一方面,各公共图书馆馆在选择古籍数字化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馆藏特色,从特藏中选题,以避免重复开发。

(二)合作共建,加强人才培养

在古籍数字化进程中,各公共图书馆应该在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与出版社、信息技术开发公司等机构的多方位合作的发展之路;国际合作也是当前中文古籍数字化开发建设的一种可选形式,通过国外资金和技术条件,结合国内丰富的古籍资源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各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必须强化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包括职业道德、图书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信息学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和新学科知识等的继续教育,进而提高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专业能力。

(三)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古籍保护宣传力度

各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古籍收藏单位应积极利用好数字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数字视频、网络文字、网络图片等,加大古籍保护的宣传力度,也可通过开设古籍保护专题讲座,开展古籍保护宣传日,举办馆藏古籍展览,包括破损古籍展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培养更多人的古籍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童顺荣.古籍数字化相关问题的开放思考[J]擞字兰台,2009(9).[2]王美英.古籍保护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0,(4).[3]苏品红.实施古籍保护计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4]刘灵西.古籍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第二篇: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探讨论文

一、古籍数字化的概念

古籍的数字化,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1、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免费开放等措施的实行,越来越多的读者进入到图书馆使用文献资料,古籍阅读的需求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但是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公共图书馆将古籍收藏之后,出于保护的目的,对古籍的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都做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古籍的藏与用,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传统的古籍保护和阅览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大众日益增长的古籍阅读需求。为了解决古籍保护和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将成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化古籍,不仅有利于古籍文献资料的长久保存,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利用,提高古籍的使用率,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从藏到用的功能,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求。

2、有利于普及推广馆藏古籍文献

古籍的保存和利用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古籍文献,已经不适合拿出来流通阅读。古籍数字化后,可以减少对古籍原本的伤害以及降低原本的流通量,而且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古籍进行管理,存取方便、检索迅速、利用灵活,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馆藏古籍文献,传播地方文化,提升图书馆的在读者心中的核心地位。

3、有利于古籍文献资源共享

古籍文献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内容。过去因为受到流通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古籍文献难以共享。现如今古籍的数字化正好可以弥补纸质本的缺陷,打破地域之间的隔阂,让古籍文献的共享变得可行。

三、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现状

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江西文化源远流长,留存至今的古籍文献非常丰富,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典藏的主要单位,承担着古籍工作的重要责任。据统计,江西省公共图书馆112家,1个省馆,11个市馆,100个县区馆,其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占近89%,是江西省古籍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整体上看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100个基层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古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人为损毁和自然老化等现象严重,加上古籍使用率低,古籍保护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普查和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上,从古籍再生性保护上说,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只有萍乡市图书馆、景德镇市图书馆、宜春市图书馆寥寥几个开展古籍影印工作。由此可见,古籍数字化在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进展非常缓慢。另外,因基层政府对古籍保护无法给予充分重视和资金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常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加之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有限,多数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更遑论设立古籍保护工作专职人员,古籍数字化人员更是稀缺。

四、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由上述现状可知,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因技术、人员和经费等条件的制约,还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故笔者认为,需改变基层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全省古籍数字化工作整体性规划,建立互通有无、共享互惠的交流合作网络,才能有效改善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基础薄弱、进展缓慢、缺乏技术和经费支持的现状。

五、关于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建议

1、争取政府和财政支持,稳定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经费与工作人员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数字化成果。为了确保古籍数字化的效果,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争取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尽量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尽可能固定一名古籍工作人员,保证古籍数字化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的进行。

2、基层公共图书馆应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身馆情的古籍数字化原则

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受制于经费、人员和技术等因素,开展起来存在不少困难。因此,确立符合馆情的古籍数字化原则,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时间、效果、人力和经费的完美结合。(1)古籍数字化工作逐级递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有限,计算机整体水平不高,古籍数字化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级进行,先易后难,层层推进。从最简单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开始做起,逐步过渡到古籍全文数字化和古籍专题全文数据库,脚踏实地的完成古籍数字化的工作。(2)古籍数字化工作要突出馆藏特色古籍数字化的投入经费相当大,对于人员有限,经费紧张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追求“高大全”,而是应该从本馆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的需求等方面出发,体现馆藏特色,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大限度的数字化馆藏古籍文献。例如,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从特色馆藏古籍入手,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馆藏古籍先进行数字化;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选择馆藏古籍中比较珍贵少见的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有些馆可以选择使用率较高的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等等。

3、建立长期有效的古籍数字化信息网,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想将古籍数字化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需利用多方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1)以强带弱,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数字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稀缺,在古籍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也有欠缺,人才稀缺和技术薄弱是影响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江西省图书馆的平台,加强对从事古籍数字化的基层公共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同时也可以让馆内的专业人员下到基层,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工作者在专业和技术上得到更直接的帮助和提高。(2)加强沟通与协作,统一规划,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应加强馆际交流与协作,互通有无,在统一、有序的规划下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加强交流与协作:

1、避免重复选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节省全面进行古籍数字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能集中精力去开发具有优势的项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数字化古籍质量的目的,减少无意义的浪费。

2、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交流和协作,可以和同行讨论学习,这样既可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能学到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3、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便于整理和使用。每个基层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古籍都具有地域特色,古籍文献数字化后,通过资源共享,将分散的古籍数字化资源统一起来,便于后续的整理,也方便读者进行阅读和检索。古籍文献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进行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读者。估计数字化网络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前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熟悉花基础薄弱、进展缓慢的现状,更好地推进全省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①刘景会、张云玲:《对江西省县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第5期。

②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③李洋:《古籍文献数字化之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年第3期

④陈晓红:《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新课程(下)》2015年第9期。

⑤李虹:《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知识经济》2014年第16期。

第三篇:关于古籍数字化与图书馆古籍采集工作的新变化

古籍数字化与图书馆古籍采集工作的新变化

毛建军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采集策略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 数字化资源 采集与管理

Collection on Ancient Books Digitization Resources in Library Mao Jianjun Chinese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is change, in the essay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d proposed measures and methods on digitization resources of ancient books collected in library.[Keywords]Ancient books of Library;Digitization resources;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种新的古籍保存和利用方式应运而生。这一新方式即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随着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图书馆资源采集的方法和策略也要有所改变。1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的背景 1.1大量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不过,当时并没有“数字化”这一概念,而是称作“电脑化”或“电子化”。90年代中期以后,古籍数字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古籍图书被开发成数字化产品。古籍书目数据是古籍数字化的早期阶段。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光盘版古籍开始出现。20世纪末,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古籍数字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数字化古籍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古籍的网络出版大大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

1.2图书馆网络设施的建设

网络设施是数字化资源运作的基础。图书馆网络运作形式主要有局域网、城域网、互连网。图书馆网络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二是应用系统,包括虚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目前国内图书馆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进展迅速。其中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最为突出。数字图书馆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1.3广大读者对古籍阅读的期待

我国的古籍资源储藏十分分散,大量的古籍资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图书馆和博物馆里,还有一部分收藏在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及美国等国家的图书馆里。由于我国古籍资源分布的这种特殊性,古籍的利用率很低。另外,我国在古籍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着把古籍当为文物的认识误区,给古籍的利用人为地设立了障碍,从这个方面讲,实现古籍资源的共享,也是势在必行。古籍不仅要实现数字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古籍数据的资源互通互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古籍数据资源已完全能够实现网络检索和阅读。2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的意义 2.1充实馆藏古籍资源

古籍是图书馆资源采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古籍采集多采用复制或收购的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所采集的古籍均十分有限。另外许多图书馆在对待古籍资源的态度上,采取重保护而轻利用的原则,故而长时期没有采集计划,更不会有采集结果。古籍不能仅仅当作文物,而是要挖掘其文化价值,传播其有效信息。古籍数字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同时大量的古籍数字资源也可迅速地充实馆藏古籍资源,从而发挥古籍的文化传承功能。2.2提供快捷检索和阅读服务

古籍数字化资源可以为读者提供快捷检索和阅读服务。检索服务主要有书目检索和全文检索。许多图书馆将本馆所藏古籍制成了书目数据库向读者提供快捷的书目查询。全文检索是指可进行单字或词语检索的全文数据库。如香港迪志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全文影像版的古籍资源开发成本较低,早期的数字化古籍多采用这种形式。但全文影像版古籍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在,所以,只能阅读,不能进行检索。当然全文数据库也可提供阅读服务。

2.3加速古典文化的传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记录保存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就是流传下来的古籍。21世纪的最重要的传播手段是数字化传播。因此,实现古籍的数字化并上传到国际互联网上是传播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籍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方式。数字化古籍在实现网络共享的基础上,其传播范围可在全球的任何地方,这无疑是传播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3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采集途径 3.1 购买古籍数字化资源

商业型古籍网络出版单位是古籍数字化资源购买的主体。商业型古籍网络出版单位主要有出版社和数字化公司。购买古籍数字化资源可以迅速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源,技术实现简单。目前,国内的很多出版社都已将数字资源的开发作为未来出版的计划。不过考虑到开发今人古籍整理成果牵扯到版权问题,因此公司企业多选择大型丛书。

国内目前专门从事古籍数字出版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主要有电 2 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四部丛刊》。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学宝典》网络版是一套主要面向中文图书馆、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中华古籍全文资料检索系统。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另外又开发有“历代基本典籍库”、“历代经典文库”、“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文”、“文献目录典”、“古籍丛书”的光盘版数据库,网络版正在研发之中。中国数字典籍网开发的“八十万卷楼”。“八十万卷楼”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中文古籍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收录先秦至民国的历代典籍5万种,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及方志、谱牒、佛典、道藏、戏曲和小说,目前已上架1万种,其中全文文本3千种,版本图像7千种。北京龙戴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主要内容有字书类数据库、殷周金文库、中国古钱、古印库、考古、文字学书目库、简帛库、台湾国学报告数据库、中国音韵库、小学类数据库、金文文献库以及甲骨文库。3.2免费资源的链接整合

公益型古籍网络出版单位是免费资源链接的主要来源。公益型古籍网络出版单位一般由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开发,其目的只是为了古籍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播。因此,这类古籍网络的出版带有公益性的特点,对用户免费开放或只收少量维护费用。如国家图书馆“全文影像数据库”包括:碑帖菁华、敦煌遗珍、西夏碎金以及数字方志,以上均可进行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和全文影像浏览。上海图书馆“宋元善本全文资源库”于1996年启动,计划将馆藏古籍善本全部数字化,并分期实现上网服务,以满足海内外读者一览中国古籍善本的需要。免费资源的链接需要重新整合。如可将国内各大图书馆的“古籍书目检索系统”链接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全国“古籍书目检索系统”。或将国内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链接起来建立一个“地方志阅读”数据库。3.3自建古籍数据库

自建古籍数据库投资巨大,实施周期长,但考虑到古籍的保护和读者服务,许多图书馆仍然很重视古籍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早期的古籍数据库建设主要是古籍书目数据库。目前,像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包括各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已经建立各自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库。只要读者登陆该图书馆的网页,都可进行书名、著者、类别以及关键词查询。由于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光盘的出现,为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提供了新方法。数字化光盘具有图像稳定、容量巨大、成本低廉等优势。由于光盘古籍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的限制,具有高效传播的互联网自然要与古籍数字化结合起来。随着各大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共享。除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家级图书馆自建了自己的古籍数据库以外,一些省市及地方图书馆也将部分特殊馆藏或地方志上网,如昆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苏州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常熟图书馆的“古籍地方志”、温州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绍兴图书馆的“绍兴方志”等。4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管理

4.1制订采集计划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采集首先要有计划性。根据本馆的服务对象和实际需要,制订出工作重点,定期了解服务对象对于资源的需要及其利用情况的意见,研究制定具体的采集方法与细则。同时对馆藏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整体规划诸如硬件建设、资金状况、人员素质等做好分析测评,全面、科学地规划好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只有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工作的计划性,才能保证古籍资源的系统性。4.2严格采集程序

数字资源的采集程序与传统纸质文献的程序有诸多差异。由于古籍数字出版还不是很规范,也缺少有效的流通渠道,因此古籍数字化资源的采集首先要做好资源的调查,了解资源的类型和分布。一般而言数字化出版公司的古籍数字资源可通过出版年鉴或广告获取,而一些兄弟单位开发的资源只能通过会议交流或网络搜索工具来实现。在充分的资源调查基础上才可以制订采集范围。资源采集后还要进行核查、送审、签订协议,最后还要做好验收登记。4.3配备专业人员

配备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是古籍数字化资源有效运作的保证。与图书馆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是,数字资源的管理有其特殊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图书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上。传统的图书馆古籍部一般配备的是懂古籍的专业人员,而古籍数字化资源的管理涉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文理分科培养的现象,因此缺乏既懂计算机又懂古籍整理的人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图书馆可选择素质较高且对古籍感兴趣的年轻人参加各种培训,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保障古籍数字资源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曾敏灵.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图书馆论坛,2004(04):133-134,142 [2] 何志兰.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情报探索,2005(03):112-114 [3] 郭德华.做好电子馆藏资源采集工作的思考.图书馆,2005(01):63-67 [4] 黄建年,陶茂芹.图书馆数字资源采集机制初探.冶金信息导刊,2005(03):29-32 [5]朱友萍,周光平.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03):32-33

(来稿时间:2006-08-31 责编:冉文格)

[作者简介]毛建军,男,1971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文献学专业2005级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第四篇:古籍扫描仪古籍数字化解决方案

古籍扫描仪图书馆古籍保护解决方案

古籍文献是中国的文化瑰宝,维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进步与传承,也是我国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保存已变得相当脆弱,不仅不利于使用,更不利于保护和文化传承。而古籍的数字化是中华文化由纸张媒介向现代化传播方式的重要转变,是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珍贵古籍纸张脆弱、不易完全打开的特点,德国赛数公司设计制造了OS12000V高精度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非常适用于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数字化需求。

►独有可调整的“V”型书稿台和“V”压稿玻璃,在充分保护古籍不受损坏的前提下可使古籍打开90°—140°;

►最大能够扫描厚度为100毫米的大幅面古籍;

►专业彩色线性CCD,可充分的再现被扫描件的全部细节;

►新一代投射式无眩目LED冷光源的采用在获得清晰扫描影像的同时不会对古籍造成任何损伤;

►PerfectBook功能能够将扫描后的影像进行自动裁切及分页、纠偏、去黑边、杂点,同时能够将手指印和书籍中缝印记删除,确保影像完美真实的再现。

上海市图书馆选择德国赛数A1幅面的高精度非接触式扫描仪,已将馆藏的善本古籍及民国报纸,以图像形式扫描,全文录入计算机,保留了古籍文献的原有形式,逐步实现善本古籍的全文数字化。读者可在该馆调阅任何一种古籍善本,从检索到全文阅览,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且阅读方便自如。如需要,有的资料可以随时打印,这在全国图书馆范围内居领先水平。

第五篇:图书馆古籍保护及其开发利用

图书馆古籍保护及其开发利用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文明古国,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大量的古代书籍得以较好的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底蕴。古代文献书籍,详细记录了我国历史发展各阶段、时期的社会情况和人文风情,是我国古代璀璨文明留下的文化瑰宝,也是文明传递和保存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古籍的流传年限较久,加之古籍本身构成材质的一些特殊性质影响,如何做好古籍的保护工作,降低古籍管理及环境对于古籍保存的危害,并积极开发、挖掘古籍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现代图书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图书馆古籍保护入手,就图书馆古籍的科学保护措施及价值开发渠道,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 古籍 保护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255-02

图书馆具体是指搜集、整理、保存、管理各类图书资料,并提供相应的阅览、教育、信息服务,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以及社会教育参与等职能的社会机构。古籍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保存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各个历史阶段、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情,故而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国内图书馆古籍保护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加之古籍自身特殊的保存管理需求影响,很难保障古籍得到科学、良好的保护,更难实现对古籍蕴含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有效开发。本文即从图书馆古籍保护入手,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就古籍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加强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1.1 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世界范围内曾出现多种文明和文化体系,少数时期甚至存在洲际性的统治王朝,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仅有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没有中断,并且在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中,大量的古籍得以保存和流传,这也是中华文化得以有序传承的重要基础。古籍是对古代社会环境、人文风情的真实记录,其内容蕴含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价值和创造力、想象力,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

虽然我国目前保存有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地域的多种古籍,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倍于此的古籍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存,并且由于古籍自身材质的一些特殊性质,在古籍保存的过程中,也存在老化、损坏的可能。同时,古籍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一旦古籍在保存、收藏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就无法保障古籍的完整呈现,故而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古籍的科学保护。

1.3 实施古籍开发利用的基本基础

古籍中包含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其本身就是最原始的文化载体,是人们了解古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但想要探究、挖掘古籍中记载的文化和历史,首先就需要保障文献呈现内容的完整性,如文献存在缺失,这部分记载的文化和历史也就不复存在,我们也就无法从文献中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文。古籍保护注意要点分析

2.1 加强古籍的原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重点突出了对于古籍本身的保护要求,需针对古籍保存的各项干扰因素入手,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温度、湿度、光照、虫害、霉菌等对于古籍的破坏作用。具体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应根据古籍的材质,科学选择保存柜的材质和保存方法,古籍书库内应配置有温湿度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盗监控系统、二氧化碳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等自动化安保系统,以实现对古籍的实时保护。另外,为避免意外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潜在风险对于古籍保存的影响,图书馆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古籍保存的密集程度,对于部分年代久远、质地较为脆弱且文化价值较高的古籍,应采取隔离保存的措施,以确保古籍的保存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2 加强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古籍本身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但古籍上记录的文字信息可以通过影印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再生保存。对古籍记载文字、图像进行影印,可以实现古籍记载内容的科学再生,从而减少古籍研究、价值开发等环节,对于古籍原件的流通需求,确保原价得到稳定的保护,从而达到古籍受到长期保护的目的。另外,再生性保护措施的引入,也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古籍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古籍保护科学性以及古籍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古籍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

就图书馆古籍保护而言,相关管理人员需重点加强以下几点保护措施:(1)完善既有的古籍保护制度。系统、完善的保护制度是古籍得到良好保护的重要基础,考虑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特殊需求,图书馆应根据古籍馆藏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条件,对既有的保护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从源头上提高古籍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加强对古籍藏品的全过程保护。古籍藏品普遍较为脆弱、易坏,害虫、霉菌、温湿度、光照等因素均可能?ζ湓斐伤鸹怠R虼耍?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古籍的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古籍原件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以避免发生古籍受损及污染等管理问题。图书馆古籍价值开发的有效措施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以及社会教育参与的重要社会机构,除了要保障古籍得到长久、完好保存的同时,图书馆还承担着挖掘古籍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及为公众提供信息、教育服务的重要职责。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还应积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古籍价值开发中的引入和应用,以深入挖掘古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潜能。

具体来说,对于古籍的开发和利用,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正式古籍开发前,图书馆需做好古籍的整理和联合目录的编制工作,以方便古籍的检索和使用,为整个开发工作奠定基础。(2)加强对古籍文献的深入研究。古籍文献是对于古代社会的真实、原始记录,为进一步揭示古籍文献的原本面目,深化对其特殊价值的挖掘,相关人员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古籍。(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时代背景下,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籍文献处理和宣传,才能切实降低古籍开发对古籍的损伤,同时提高古籍文献的传播效率、扩大古籍文献的传播范围,从而在计算机设备、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保障古籍文献资料得到最大限度的贡献和开发利用。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在古籍保护管理过程中,应全面加强对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的重视,并积极引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古籍保护,确保古籍得到长期、完好保存的同时,加强对古籍文献潜在价值的挖掘和开发。同时,还应通过网络渠道,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籍所记载的文献和文化,从而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教育职能,促进我国图书馆古籍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琪.关于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0):76-77.[2] 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8):55-57.[3] 古晓梅.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问题管窥――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6):20-21.[4] 马英,齐海华,刘金树,等.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并行的思考[J].北方文学,2012(3):115-116.[5] 史桂玲.藏文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中华民族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120-122.

下载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

    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

    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

    吴江图书馆古籍由来 - 吴江政协

    吴江图书馆古籍由来 李红梅 中华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国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图书馆规程》明确要求:“各省、各特别区域应设图书馆,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县得视地方......

    论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

    论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 范并思 2012-10-28 15:19:31 来源:《图书馆》(长沙)2011年3期 【英文标题】On Fee-based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作者简介】范并思(1953-),男,华......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以无锡市崇安区图书馆为例 丁年 (无锡市崇安区图书馆) 摘要:本文以无锡市崇安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有针对性的讨论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目......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上海图书馆古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探索 摘要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开始古文献全文数字化的图书馆之一,本文对上海图书馆1996年以来的古文献数字化工作历程与内容作了介绍,其中......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集部书目后记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集部书目》后记 李古寅 (一) 河南省图书馆是全国建馆最早的图书馆之一,庋藏有较丰富的古籍文献,但长期以来,古籍文献的数量、质量底子很不清楚。我馆于198......

    GB_T 30227-2013_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

    GB/T 30227-2013 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Basic requirements of repository for pre-1912 Chinese books in librarie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