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探讨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每年由于地质灾害带来了较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针对于典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利用灾害链式机理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对于降低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链式机理;锻炼措施
前言:典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经常产生的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典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了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石漠化等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护,建立有效地链式机理,对于解决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典型地质灾害的链式过程分析,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有效发现,形成灾害链,对要素问题进行把握和分析。目前来看,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但如何对灾害链式机理进一步研究,更好地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防护,成为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分析
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我国经常2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问题,对于灾害产生的链式机理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一)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探究
滑坡产生的原因与地质、岩土性质、结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有着较大的关联性,这些因素会导致滑坡灾害出现,从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地震区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另外一些强降雨地区,滑坡灾害较为显著。关于滑坡地质灾害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产活动会对原始地貌环境产生破坏,从而为滑坡产生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自然环境,例如地震、强降雨、冰雪融水等影响,从而激发滑坡灾害发生。为了更好地预防滑坡灾害,通过采取有效地工程措施,能够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稳定。
(二)泥石流灾害链式关系研究
泥石流问题,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灾害的产生,主要是高浓度水砂砾复合,由颗粒差异较小的岩石体和液体进行联合运动。泥石流的产生往往与滑坡相伴而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关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链式关系,我们可以从图2中看出: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泥石流的?a生主要是人们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导致土壤出现疏松的现象。同时,由于地形地貌问题,陡峭地形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形,是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经过强降雨或是冰雪融水外因作用,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产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危害。通过工程治理,能够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
二、关于典型地质灾害联合作用链式规律探究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典型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这两种地址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往往相伴而行,这就加剧了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的危害。对此,在对典型地质灾害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地质灾害联合作用链式规律进行探究,这对于防治地质灾害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质灾害产生,并非是单一的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问题,需要采取联合防范措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问题。例如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在产生过程中,滑坡将伴随逆水流灾害一起发生。滑坡的产生,需要有强降雨、地质疏散、具有一定的陡峭地形,这与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基本一致。同时,泥石流产生过程中,由于山区土层覆盖较厚,泥石流堆积冲扇区积层较厚,一旦爆发自然灾害,将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关于地质灾害联合作用的链式规律,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图3中看出:
综合图3来看,地质灾害联合作用主要是对原有地形地貌的人为破坏,导致地质灾害环激发,从而形成灾害要素,进一步使“激发环”变为损害环。同时,自然灾害形成,使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在诱导因素下,多种自然灾害进行共同作用,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典型地质灾害链式机理进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链式规律,加强对这一规律的研究和把握,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于防止典型地质灾害危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地质灾害联合作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进行灾害链式机理探究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探究,即将联合作用的链式规律进行有效考虑,在采取工程措施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整体,统筹兼顾,更好地进行灾害预防。
第二篇: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汇报
监管防控多措并举 治理地灾支撑发展
兴山县是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现地质灾害点515处,危及近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277处。为切实保障受威胁群众安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县国土资源局坚持监、管、防、控并举,通过“四强化”,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2009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验收,2012年被市国土资源局表彰为全市地灾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健全机构,完善组织领导“四级保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 “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门承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的责任人和监测责任。各村也根据防灾预案落实责任人,并将具体监测责任落实到组,到人。
明确责任,落实地灾防治“四包责任”。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组级网络建设,除县、乡(镇)两级政府每年签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状》外,凡有地质灾害点的乡镇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驻村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兼任地灾防治联络员包村、村主职干部包点的工作制度。并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进一步夯实了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防治网络。
加强巡查,构建地灾防治“四道防线”。汛前对地灾害患点及地灾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发现隐患,防范灾情、控制险情的第一道防线;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分析研究,划分类别和等级,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责任,建立起保障灾害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二道防线;汛中在灾情严重、险情加剧的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建立起应急避险的第三道防线;汛后对照监测记录、报表和应急调查报告,结合各地质灾害点地质特点,气象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出各地质灾害点变化规律,为监测预警、防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提升管理水平的第四道防线。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全方位宣传。全县累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光盘、知识手册和宣传单数万份,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并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基本的防灾避险知识融会贯通,编成 “房前屋后有变化、积极上报请专家,灾害来时莫惊慌、避险卡上有良方”的 “顺口溜”,让群众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使地灾防治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
多层次培训。每年坚持对乡镇分管领导、国土资源所、村组干部、责任人、监测人进行常规培训,累计举办了40余期培训班,有近3000余人接受了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工作水平的提升。
经常性演练。汛期来临前,县、乡两级政府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民兵、群众和相关部门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各部门的机动协调性、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几年来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0次,参演人员达20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工作思路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
强化信息掌控,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将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地灾点每年400元的监测经费用于监测人员的电话费、误工补助和监测预警工具支出,每年支出6000元预警平台费用。在库区埋设了130组地表相对位移预制监测砼桩,观察重点地灾隐患点地表变形和裂缝变化情况,同时布设宏观巡查路线定期进行巡查,在汛期和暴雨季节增加巡查频率、加密监测,并一天一报。2010年起与气象、水利、通信部门合作,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平台,提前将预警信息传输到相关人员,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0多条,做到早知道,早防范。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地质环境恢复备用金的征收力度,对废弃矿山和有地灾隐患矿山及时治理。成立8个应急调查分队,一旦出现险情,及时赴现场勘查,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并会同当地政府、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防灾救灾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在每年20到30起的地质灾害险情中,由于应急调查处理及时,没有出现因应急调查不及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强化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科学编制地灾防治规划。一是编制2005——2015年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地质灾害预防、治理进行了统筹谋划。二是开展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全县纳入三峡后续规划地灾治理项目28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库岸治理5个、滑坡治理23个。2011年和2012年已经通过国家批复待实施的项目6个,资金3989万元,目前正在实施。2013年通过国家批复实施的项目5个,资金2970.54万元。2013年争取后续规划以外的应急治理项目1个,资金998.54万元。2014年上报省厅审核并准备报国家批复项目5个,资金4937.34万元。三是2010年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普查,为建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一是自2002年启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来,共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5亿元,项目55个,治理地灾点64个,使424户1696人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截止目前,有52个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古夫张家坝、后坝和张家坝滑坡3个项目已经竣工正在申报省级验收。二是在工程实施中,通过严把招投标、资金使用、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关口,所有通过上级验收的项目,均被确定为优良工程。三是注重结合,使地灾治理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与对外交通相结合,库区二期、三期地灾防治项目中,位于游峡、石峡、宝峡复建公路两侧的有25个、资金1.5亿元,在治理中通过明洞、桥梁跨越地灾点的方式,保障了209国道、312省道、以及部分县道和城区主干道路的正常通行及行车行人安全。同时通过对库区7个库岸的治理,保障了兴山县境内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峡口至昭君镇20km的航道安全;与拓展用地空间相结合,地灾治理不仅使项目区周边近6000亩耕地得到保护,还通过建阳坪、古夫后河库岸、耿家河等库岸防护建设,增加建设用地1000多亩,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后河库岸治理中,通过对该工程进行的绿化、亮化,为市民创建了一个休闲游玩的良好环境。
积极筹措应急治理经费。自2008年起,争取和自筹资金655.65万元,对91处非库区地灾点进行了应急治理。其中自筹资金155.65万元,对非库区89处地灾隐患点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450万元对水月寺高岚椿树槽、南阳镇偏岩屋危岩体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50万元对峡口杨道河不稳定斜坡进行了勘查。通过应急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了553户2061人生命财产安全。自2007年起,争取国家投资2500万元,对兴发集团瓦屋矿区、树空坪矿区进行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矿区地质环境,使矿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篇: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周执强
孙春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421800
摘要:地质灾害在自然作用下形成或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盐碱化,地热害等。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防治地质灾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例简要阐述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办法。关键字: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办法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外力诱发下发生的。这里指的外力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外力因素诱导成因概又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制约,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以下简要介绍典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些因素存求相关治理办法。
一、崩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因素)。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后,以坠落、滚动为主的移动现象。崩塌具有下落速度快,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按照崩体物质分为土崩和岩崩。按照崩塌规模可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崩塌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道路挖掘以及堆砌的废弃渣土、采矿活动等。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后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滑坡周界9,封闭洼地10主滑线11,滑坡裂隙。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不同质地的岩土,如硬质岩土、页岩等,它们的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等。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三、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是经常发生在山地地区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由于暴雨或冰湖、水库等溃决而在沟谷或坡面而产生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形成泥石流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物源条件:系指物源区固体松散物的分布、类型、储备量以及补给距离等,能提供大量的固体松散物。
2、地形地貌条件
3、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等对泥石流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四、防治办法和建议
通过以上对典型的地质灾害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的相关措施。然而,地质灾害发生往往是多方因素诱导的结果,因此,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1、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2、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3、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常常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在灾害发生区域内,可以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利用矿山大量探采工程更全面、详细、精确地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矿床充水条件和可能涌水量及实际涌水量;对矿山开采影响极大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防、排水工作的效果做出评价;旨在为矿山进一步防排水工作、防备地下水对矿山设备和岩体稳定性的危害以及解决矿山供水和地下水综合利用等问题,提供更可靠的依据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地表、地下排水)系统,消除或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粘土填堵处理。
如遇崩塌、滑坡灾害,应采取应急防治措施,视险情将受灾人员和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防止造成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切记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结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作为相关地质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给人们财产造成损失的地质灾害。
第四篇:2011年贵州省重大、典型地质灾害(文字说明)
2011年贵州省重大、典型地质灾害
贵州国土资源厅 2011年11月
目 录
一、引言...........................................................................................1
二、地质灾害特征............................................................................1
(一)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
(二)地质灾害特征..................................................................4
(三)灾情险情..........................................................................4
三、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7
(一)成因分析..........................................................................7
(二)地质灾害趋势判断..........................................................8
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9
(一)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9
(二)应急处置与工程防治......................................................9
五、经验与启示...............................................................................9
(一)地质灾害应急经验技术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应急处置效益分析.........................................................9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议................................................10
一、引言
2011年8月18日,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发生滑坡。滑坡方量约450000m,属中型滑坡,威胁到上街组3户在建房屋、现场施工人员、旧谷线110KV-03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以及惠水县至麻江县公路S309和过往人员、车辆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预报预警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使40位村民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特征
(一)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南东方向,距县城直线距离约21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7′43″,北纬26°23′11″,海拔高程1180m。
1、地形地貌:灾害点所在区域地处贵州高原南部、以河谷盆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1502.5m,最低1142.6m,最大相对高差359.9m,坡度为30—50°左右。
2、地层岩性:该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Q)残坡积含砂质粘土、亚粘土;泥盆系上统尧梭组(D3y)白云岩,上部含泥质,顶部为灰岩;泥盆
3图1 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地理位置示意图
系上统望城坡组(D3w)白云岩夹少量灰岩;泥盆系中统独山组(D2d)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夹页岩;泥盆系中统上帮寨组(D2b)中至厚层石英砂岩。
3、地质构造:该区位于扬子准台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和节理裂隙均较发育,该处岩层倾向坡外,倾向180°,倾角17°。原生结构面及次生结构面较发育,对岩层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
4、水文地质:根据滑坡区级邻近区域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纯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主要通过岩溶给地下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渗透补给,并排泄于冲沟或地形切割的低凹地带。
5、气象水文:滑坡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气候属典型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云雾照、温差不大、气候温和的气候特点。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3~28.3℃,平均温差15.1~17.3℃。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1217.5mm,年最高1411.7mm,年最低1158.3mm。滑坡区域发育的地表水系为谷堤河,由北东至南西径流,位于该滑坡点南面约100m,其他地表水系多为季节性溪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二)地质灾害特征
1、滑坡体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体物质组成为碎石土,褐黄色、杂色,由粘土和石英砂岩、粉砂岩、白云岩等组成,碎石含量小于5﹪,砂岩块径10-50cm,棱角状,结构松散至中密。
2、滑坡体体积规模及空间形态:经实地调查,该滑坡呈北西至南东向展布,滑向南西。滑坡体长约300m、宽约150m、厚5—15m,体积为450000m,属中型滑坡。滑体平面形态为不规则形,剖面形态为复合形,滑面及滑带形态呈线性,滑面埋深约10—20m。
3、发育时间:2010年10月当地村民开始对滑坡前缘不合理的切方修房,且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引起山体滑坡并导致山体发生开裂现象。今年8月中旬由于连续的暴雨,整个山体处于位移变形的状态,随时都有下滑的可能。
4、地下水活动情况:该区域地下水流向为南西流向北东,地下水埋深30—50m,出露的泉点为下降泉,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三)灾情险情
该滑坡灾害威胁到上街组3户在建房屋、现场施工人员、旧谷线110KV-03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以及309省道惠水县至麻江县公路和过往人员、车辆生命财产安全。
3图2 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滑坡停工的村民房屋及高压输电塔
图3 高压输电线塔下的地基裂缝
图4
滑坡前缘剪出水
图5
滑坡后缘村民农田出现的裂缝
图6
滑坡后缘下榻
三、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一)成因分析
1、变形失稳迹象
2011年8月15日由于连续的暴雨,贵州省贵定县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村民在建的房屋堡坎出现开裂、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整个山体处于位移变形的状态,随时都有下滑的可能。
2、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该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渗入。滑坡体位于泥盆系上统尧梭组(D3y)、望城坡组(D3w),泥盆系中统独山组(D2d)上覆残坡积含砂质粘土、亚粘土及砾石等,属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遇水易软化,7 岩石力学强度较低,抗风化能力较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2)连续暴雨:8月中旬以来,该区域受连续数天暴雨侵袭。
(3)人类工程活动:滑坡体附近有3户民房正在施工,前缘不合理切方、山体建筑物荷载加重后,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岩土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引起山体开裂,导致暴雨后山体滑坡。
3、成灾机理及危害机制:人为工程活动引起的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是此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连续数天的暴雨是直接诱因。该地雨水充沛,在地下水渗流的长期作用下,含碎石粘性土边坡中往往形成管道状地下水排泄系统。村民对前缘不合理的切方,使得滑坡体前出现凌空面及位移空间,加重了山体荷载,一方面直接使边坡沿潜在滑面的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弱,另一方面开挖面附近的局部坍塌导致地下水渗流管道的破坏,引起地下水位的抬升,从而更加增大下滑力,使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加上连续数天暴雨,使滑体彻底失稳,发生滑坡。
(二)地质灾害趋势判断
目前,滑坡体前缘边坡变形严重,边坡高度大,坡度较陡,时有松土下滑的现象,且滑坡体拉张裂缝发育,滑坡体前缘有混浊的地下水渗流,据此分析,滑坡体稳定性差,在
连续降雨或强降雨等气候条件下,潜在进一步滑动的危害。
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一)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
接到滑坡险情报告后,贵定县国土资源局、岩下乡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立即赶往现场,紧急疏散附近村民;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8月19日中午赶到贵定,会同的贵定县国土资源局相关同志对岩下乡马踏屯村上街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应急排查。
(二)应急处置与工程防治
要求影响险情的上街组3户在建房屋立即停止施工,并疏散附近村民;滑坡体威胁到的地方设置防护栏和警示牌,以防人畜误入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受威胁的旧谷线110KV-03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搬迁至安全地带。
五、经验与启示
(一)应急处置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此次滑坡预报预警准确,应急反应迅速,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使40位村民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保障了当地村民正常生活、生产,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经济效益:做出滑坡预警后,相关人员及时设立了警示牌和防护栏,转移受威胁群众和重要输电线路,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经济损失。
3、环境效益:目前,对滑坡影响较大的3户在建房屋已经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停止施工,并采取了相应防护措施,以减小滑坡对周边环境及309省道惠水-麻江段的损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严格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局领导包抓国土资源所,所上干部包抓辖区内灾害点,全面负责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综合考核,严格奖罚兑现。二是加强日常检查排查。由各国土资源所组织人员进行拉网式检查排查,县局领导带队汛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汛末对各灾害点进行复查,查明各灾害点的发展趋势,确定其稳定程度,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选择1-2个人口较多、威胁较大、变化异常的灾害点进行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利用世界地球日、土地日等时机,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避险意识。
2、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
将所有地质灾害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责任人、监测人、监测措施、撤离路线、避险场所,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受威胁群众,并张贴到明显位置,做到明明白白,对重大地质灾害点主汛期实行24小时监控,随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对滑坡裂缝进行填埋夯实,设立警示标志,并对一些隐患点及时处理,以确保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同时,协调水文、防汛、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资料、雨情预报系统、灾害监测系统和信息报告系统,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发布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保证农村人居安全。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做好用地选址工作,尽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对于零星分散的宅基地,要合理选址,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洪水威胁地带,确保农村村民住房安全可靠。
4、健全各项制度,严肃防汛纪律。
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防汛值班工作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严格执行24小时值带班工作制度,汛期值、带班人员必须住宿值带班室,出现汛雨情和地质灾害灾险情时及时处理,及时上传下达。对因工作不力,玩忽
职守,而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税源链式管理办法
沂水县国家税务局税源链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加强税源管理部门协作,提高征管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结合新形势下我县税源特点和干部队伍现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源链式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内部科室和税源管理单位各管理岗位之间分工协作,全面挖掘上下游企业和企业内部进、产、销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信息,按照比对信息、产生疑点、评估监控、反馈整改的业务流程,对税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税源链式管理过程中,企业相互关联是链条存在的基础,用活信息是链式管理的核心,部门协作是链式管理的关键。
第三条
确定行业集中、龙头企业突出、链式特点明显的以下行业实施链式管理:铁矿石采选行业(包括球团生产企业)、液压机械制造行业、板材生产行业、食品生产行业、水泥预制品行业、农产品加工行业。
第四条
税源链式管理实行分工协作与分行业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局领导、县局业务科室、税源管理单位、税源管理人员分别按各自分工参与管理。
局领导负责链式管理的督导协调,对业务科室产生的疑 1 点企业及疑点落实情况进行把关。
业务科室分行业负责关联信息的采集、比对分析、提出疑点业户,并对税源管理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讲评。征管科负责铁矿石采选行业(包括球团生产企业),税政科负责水泥预制品行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纳税服务科负责板材生产行业,税源管理二科负责食品生产行业和机械加工行业。
税源管理单位和税源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链式管理工作,对县局科室传递的疑点业户进行监控评估,对疑点业户的落实结果进行反馈,并按县局科室考核讲评内容进行工作改进。
第二章 工作流程
第五条
明确上下游企业。业务科室对分工负责的行业进行生产工艺流程调查,确定上下游产品名单;再根据税务登记信息确定应当监控的重点企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
第六条
采集信息。业务科室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可信程度,确定需要采集的信息。每月1-5日是信息采集时间,以采集发票等足以证实业务真实性的信息为重点。没有实物信息的,采集资金结算等旁证信息;无法取得旁证信息的,纳税人需在信息采集单上签字确认。采集的信息有:
(一)测算指标信息。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耗能、关键材料单耗、同行业标准值等指标信息。测算指标信息应当采用县政府、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提供的权威信息,没有以上信息的,由业务科室组织人员按每个行业不低于5%的比例,抽取业户进行典型调查测算。
(二)产品购销信息。包括产品销售信息、购进原材料信息,如原材料名称、型号、数量、平均单价等。
(三)其他相关信息。包括政府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或供电、房地产、银行等部门取得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
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除采集以上信息外,还需重点采集以下信息:
1、铁矿采选加工业。县政府在采矿区过磅点的矿石过磅信息,矿管部门的矿产品品位、选矿比、销售价格、用电等信息,采矿、选矿和球团生产企业的销售数量等。
2、板材行业。下游企业板材购进信息、上游企业旋皮购进信息,包括购进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平均单价等;原木与旋皮的投入产出比,旋皮与胶板的投入产出比。
3、水泥预制行业。水泥生产企业销售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平均单价;同行业水泥预制品与水泥的投入产出比、水泥预制品的销售价格等。
4、食品加工行业。上游企业的糖稀、面粉、玉米淀粉销售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平均单价;糖果和糖稀的投入产出比,面粉和饼干的投入产出比,糖果和饼干 的销售价格等。
5、液压机械制造行业。上游电镀企业为其他企业产品电镀时的耗电量,机械行业协会提供的每百元电镀值所代表的液压机械产量,液压机械的销售价格等。
6、农产品加工行业。原材料收购信息、投入产出比、产品帐面产量、耗电量、产品的期初期末库存信息、销售单价、销售数量等。
第七条
比对印证信息。由县局各科室将上下游企业的产品购销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比对,分析上游企业销售信息与下游企业的购进信息是否相符。
(一)铁矿采选行业。
1、对采矿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印证。将政府过磅点提供的过磅单进行汇集,按月分开采单位对矿石过磅量进行清分。开采企业的矿石过磅数量减去企业生产铁精矿自用数量,计算出为当月采矿企业的矿石销售数量。将采矿企业的矿石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比对,数量存在差异的,则判定企业存在矿石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将企业当月自用的矿石过磅数量乘以政府部门提供的采矿企业选矿比,计算出其铁精矿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铁精粉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铁精粉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2、对铁精矿生产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印证。将政府部门 过磅点的过磅单进行汇集,按月分购进单位对矿石过磅量进行清分,确定各选矿企业的铁矿石购进数量;将清分出的各选矿企业当月铁矿石购进数量乘以政府部门提供的选矿比,计算出其铁精矿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并与企业申报的铁精粉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铁精粉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3、对球团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印证。将铁精矿销售量按销售对象进行汇总,分购入单位清分出球团生产铁精粉购入数量,加上球团生产企业自行开采数量,乘以选矿比计算出自采部分的铁精矿产量。将球团生产企业外购铁精粉数量和自采部分的铁精矿产量相加,乘以球团与铁精粉的投入产出比,计算出球团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球团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二)板材生产行业。
1、对板材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印证。将采集的产业链最终产品胶合板生产企业的板材购进信息按购入单位分月进行清分,清分出各板材生产单位的月销售额,与其申报销售额进行比对,存在差异的判定其存在申报收入不实的问题。
2、对旋皮生产企业进行分析印证。将板材生产企业的旋皮购进信息按购入单位分月进行清分,清分出各旋皮生产单位的月销售额,与其申报销售额进行比对,存在差异的判 定其存在申报收入不实的问题。
(三)食品加工行业。
1、将中上游企业生产的糖稀、面粉、玉米淀粉销售信息按销售对象进行清分,分月汇总计算出下游糖果、饼干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购入数;
2、根据投入产出比和原材料购入数,分别计算出企业当月产品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四)液压机械制造行业。
1、将电镀的耗电量分单位进行汇总,清分出各单位每月的电镀耗电量。
2、按典型调查测算的电镀耗能比,推算电镀值。
3、根据企业的电镀值除以行业协会提供的每百元电镀值所代表的液压机械产值,推算液压机械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五)水泥预制品行业。
1、将中上游企业生产的水泥销售信息按销售对象进行清分,分月汇总计算出下游水泥预制品生产企业的水泥购入数。
2、根据投入产出比和水泥购入数,分别计算出企业当月产品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六)农产品加工行业。
1、将企业农产品收购信息分 月进行汇总,计算出各月农产品购入数。
2、根据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购入数,分别计算出企业当月产品产量,加减期初期末库存后,调整为销售数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的,判定企业存在销售收入申报不实的问题
第八条
印证分析结果。为防止企业存在外购原材料不入帐或其它特殊情况造成分析结果存在偏差的问题,各科室按月对分析出的疑点业户通过其他信息进行校验,如通过耗电量按单位产品耗用能源指标测算产值,按设备生产能力或其他部门信息测算产值等,经校验仍然不符的确定为疑点业户。
第九条 创建工作任务。由县局科室将发现的疑点业户生成《疑点业户清册》,分户制作《分析工作底稿》,完成管理任务的创建。
第十条 发起工作任务。每月5日前由局领导召集相关科室召开会议,各科室按行业分工汇报通过链式管理发现的疑点业户和上次发布的疑点业户落实结果,经局领导审定后,由各科室将疑点业户按疑点进行风险排序,分别传递专业评估机构或基层税源管理单位等进行任务落实。
第十一条
落实工作任务。各单位接到管理任务后,应当依据工作底稿,逐户进行核实,在一个月内完成核实工作。核实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1、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2、与纳税 人进行约谈或进行实地核实,进一步印证分析产生的疑点。各单位在进行落实时,根据县局制定的分行业链式管理办法进行,并按纳税评估工作流程进行相关工作的处理。
第十二条 落实结果反馈。稽查局、专业评估机构和各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在完成落实任务后,通过业务流程控制系统向疑点发布科室反馈落实结果。各科室在接到反馈后进行整理,制作《沂水县国家税务局税源链式管理工作任务落实结果认定表》,传递到评估机构和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对于认定落实结果准确的,落实单位应按落实结果进行追缴税款等后续相关税务处理,认定落实结果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进行落实,落实完成后重新进行反馈。
第十三条
工作讲评。每月底,县局各科室结合各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和加强行业管理的意见报局领导审定后,提供给相关单位执行。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
为保证链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出现工作脱节,开发流程控制系统,记录和监控各工作环节的进展情况,各单位、各岗位在进行相关业务传递时应当系统进行。
第十五条
监督考核。制订《沂水县国家税务局税源链式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各单位落实税源链式管理工作情 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链式管理面。是否存在应当纳入链式管理而未纳入链管理的业户。链式管理的效率。包括信息采集是否全面、及时、采集的信息是否准确,对监控管理的行业是否及时用采集的信息和本办法的规定进行了分析印证和校验,对疑点业户是否及时进行了传递,对业户存在的疑点是否及时进行了落实,对落实结果是否及时进行了认定和处理。链式管理的质量。包括已纳入链管理的企业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仍存在被稽查部门、审计部门查出重大问题;链式管理过程中未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存在少列为疑点户而未发现的问题。考核按月由局领导组织,对考核过程中发现存在落实不力、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