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图书馆与博物馆及档案馆的新型合作模式
试论图书馆与博物馆及档案馆的新型合作模式
摘 要: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均为记录文化遗产的文献场所,虽然三者的存储方式、存储内容和手段不同,但是三者的服务对象、服务目的等相同,这就为三馆合作奠定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三馆作为信息检索的重要场所,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据存入电子信息系统。该文从三馆的作用入手,比较三馆的异同,分析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合作基础,进行探究三馆的合作新型模式探究,对三者的合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LAM 结盟 合作基础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26-02
20世纪90年代末,基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服务对象等相同,业界提出要将这3个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结盟、协作。由于三者馆藏的内容庞大,三馆各自为政,导致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三馆也要随着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就需要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合作新模式进行探究,寻找最佳的协作方案。三馆之间的合作是一个三赢的过程,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概述
1.1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作用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传播知识产品、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存的是图书,档案馆存的是情报,博物馆除了存储图书字画以外,还会存甲骨文、优秀文化遗产等。3个馆存的都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胎记,需要对馆藏图书、情报、甲骨等做出特殊的保护和传播,有利于形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特有的标记,这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
1.2 三馆的相同之处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者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同宗同源的。三馆的服务对象相同,都是为了服务大众,有利于将知识和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图书、档案本身都不是物质,是意识,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加以记载,将会随着时间而被遗忘。三者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三者的技术手段相似,三者都需要借助光学手段来给载体特殊保护,以使其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三者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三馆的馆藏的检索。3个馆藏采用的工作程序相同,都需要经过收集资料、管理和进行存储等环节。
1.3 三馆的不同之处
1.3.1 三者的本质不同
图书馆的图书是为了记载知识,但是知识都是经过凝练的,是加工过的信息。档案馆记载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有些信息是经过收集的,是直接反映现实的。而博物馆的馆藏则是代表性的遗产和古遗迹。
1.3.2 三馆的社会功能不同
图书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社会功能,第一个是传播知识,第二个就是陶冶人们的情操。档案馆的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具有原始记录性,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教育教材。而博物馆的馆藏均为各地的特色、甲骨、字画等,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是宣传当地优秀文化、英雄事迹,使人们铭记英雄。
1.3.3 三馆的侧重点不同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而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想要了解某一事实的单位或者组织。而博物馆也是面对社会大众,但是并非所有的大众都有机会和情操去接触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合作基础
2.1 相同的历史渊源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有相同的历史起源,都是从记载信息开始的,三者之间各有交叉,三足鼎立。他们三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可以协作结盟。
2.2 相似的社会服务功能
虽然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馆藏内容和社会功能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服务功能是相似的。三者都是为了提供大众终身学习,传播知识。
2.3 馆藏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都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不是盈利性组织,不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多的图书、档案和文化都会被挖掘出来充实馆藏,因此3个馆都要面对数量巨大的馆藏,三者需要进行联盟,寻找共同之处,防止重复作业,浪费资源和人力。
2.4 用户需求的改变
随着技术的变化,用户对馆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就对3个馆的馆藏提出了新的要求。3个机构去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的要求。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而且用户需求多种多样,这都对馆藏的数据和索引提供了?^高层次的要求。
2.5 信息技术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设施平台,也要跟得上时代,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信息技术决定3个馆合作的基础,信息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3个馆合作深度的探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的现状
3.1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三馆合作的实践项目少,覆盖面比较窄
三馆的合作实际上就是3个馆藏的结盟,但是3个图书馆的实践项目涉及得比较少,沟通交流的比较少,而且协作覆盖的范围比较窄,不利于3馆合作的时代性发展。3个馆的合作加深主要依靠各种实践项目来加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三馆之间的交流太少。
3.2 三馆合作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是国家开设的公共基础服务,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和扶持,但是三者协作的内容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的信息交叉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具有多样性,比较古板,不利于三馆合作的长远开发。三者合作研究的内容应该涉及到合作内容,这需要合作者的建议。
3.3 三馆合作的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三馆合作的研究方法采用的多是逻辑分析、定性与定量、个案研究方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太过于单一,有些还不是完全适用于三馆合作的研究。三馆之间的研究方法要多种方法并行,这样才会发现馆内的失误,在下一次遇到时候才可以有效避免。
3.4 对于三馆合作的难点尚未得到突破
三馆合作时有很多的难点,比如信息的收集、整合、信息的描述、组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难点都是瓶颈,无法取得突破,很多馆藏人员固步自封,不想去创新和深入研究,导致难点永远积压为难点,没有取得该有的突破。馆内的成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难点仍然是要给予足够重视,进行重点突破的。
3.5 协作联盟间的信任危机
3个馆藏的合作没有盈利性企业那样协作有明显的利益追求,但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性组织,三者之间的协作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导致三者之间容易出现信任危机,这就阻碍了合作的积极性。一旦出现信任危机,想弥补都没有机会。
3.6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大多是基层去负责,中高层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入,管理权力多集中在高层手里,导致没有统一的业务标准,这就打击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图书馆、博物院、档案馆合作新模式探究
4.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联盟
馆藏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协作,因此需要完善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泛,与馆藏资源的电子数据量大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三馆合作的信息开发。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将馆藏内的数据进行分类,然后分析用户的使用需求,及时更新管内资源,并且根据用户特征,调节馆藏信息。大数据技术对于馆藏资源来说,是一个机遇,三馆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操作,完善协作的硬件系统。
4.2 培育三馆联盟的软教育
政府要给予三馆协作以必要的支持,三馆的合作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三馆自身去负责任。政府可以为三馆合作牵线搭桥,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向心力。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去开展教育。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同样教育内容也不要局限在一处,可以对馆内人员从业素质进行培训,对合作共赢的理念加以输送。
4.3 联盟之间要建立并完善联盟管理制度
首先,要创新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沟通方式,加强沟通,鼓励开展多渠道沟通,这样就可以在源头上减少联盟间的纠纷。其次,要在3个馆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在场所、资金、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合理分配。最后,在联盟间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奖罚制度。联盟内部可以自行管理,管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有3个馆内人员轮流充当,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监督功能。
4.4 引导三馆之间的跨机构外合作
?D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是跨机构的合作,3个部门之间算是创新模式,三者之间的合作可以采用馆外合作,有技术问题可以与其他馆藏人员进行交流。机构化合作,可以吸引工作人员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引起机构外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之中。
4.5 引导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进行一体化管理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社会功能不同,三者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协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但是一体化管理则有利于三者之间的协作管理,一体化交流就会形成类似企业的那种管理方式,协同与绩效挂钩,奖惩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而言之,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三者的协作是未来三者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三者的共同努力,去协同开发有效的信息技术,从而在硬件方面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强大。同时,三者合作时还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实现共赢,避免在利益上发生纠纷。最后,3个馆藏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三者之间的长久沟通、合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3):26-39.[2] 肖永英,谢欣.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机制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5,34(1):29-35.[3] 王海荣,李娟娟.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研究进展分析――基于IFLA会议主题及我国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分析[J].现代情报,2016,36(8):137-142.[4] 周磊,郑燃.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5):42-49.[5] 肖希明,唐义.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3):4-12.
第二篇: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整合刍议--
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整合刍议??
中图分类号: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207-02
数字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以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步伐。近年来,将这三者的数字资源继续进行集成、整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其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
图书馆承载了人类社会诸多记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与选择传递机制,也就是一种将人类社会与文化方面之类的知识记载在内并将之扩散的装置。这也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存档处,而且存档时间也比较长。长期为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提供相关档案进行服务,也是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从本质上来讲,其是一种文化机构,工作重心就是不断保存并维护不同时期具有一定价值的社会文化遗产,并将之进行合理利用与广泛广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升,网络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资源运行模式和用户需求随之不断发生改变,LAM也被众多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不断研究,想要借助新技术的科学手段改进优化原有的服务方式,给予广大客户最佳服务。[1]因而LAM拥有共同服务目标与研究领域,还面临同样的技术难点。所以这些因素也就构成了其整合的前提条件。
二、LAM数字资源整合面临问题
(一)经费不够充足
针对此整合项目来讲,经费是其顺利开展与运营的物质基础条件。毕竟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博物馆与档案馆,这三者都并不是以取得相应的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其本质是一种文化事业单位。而且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这三者的自主创收有效渠道是有限的,运营这三者所需要耗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政府方面为此划拨的专线拨款。此外,其日常常运营方面也需要耗费大量拨款资金。想要顺利开展像LAM这样的数字资源整合新项目,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庞大的。如此一来,整合项目的经费缺乏也就成为整合项目开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专业人才缺乏
LAM这个项目囊括了图书学、博物学以及档案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融入了多个文化机构,还涉及到各学科分支的跨机构、领域与学科。所以关于这个新项目的开展也就需要多领域里的相关专业型人士参加。[2]这些人才基本都要精通其中一项业务,再熟知另外两个业务。所以,熟知并掌握这些综合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LAM项目开展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三)文化部分隶属不同,馆藏发展政策互不相同
LAM隶属于不同的文化部门,依次为国家文化部、档案局、文化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三个文化机构已经建立起适合各自的管理模式与配套的制度体系。因此,想要使LAM数字资源成功整合,切实可行地打破这三馆之间不同体系与管理模式的隔阂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四)侵权问题
LAM整合目的是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把三者的资源数字化后再借助互联网就能够给用户检索利用。因而先要让其资源数字化,然而数字化本身就属于复制的行为。所以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也就极容易牵涉到著作权方面的侵权问题。此外,再把经过数字化后的资源上传至互联网上,提供给人们联机检索与利用,又牵扯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
三、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数字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一)拓宽经费渠道
LAM是当前国内文化传播领域里相对比较重要的新项目,也属于这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应专为其设立专业的整合项目小组,并且建立起此项目的协调总部。此外,再向相关部分提交项目申请书的时候,把这方面的经费一起申请。除了向国家申请经费,LAM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合理地增加某些经营性收入渠道。比如说通过把场地以及展厅出租这样的方式增加收入,也可以售卖一些旅游纪念品以此增加收入,成功地充实整合所需资费,扩大收入途径。此外也有利于借鉴此方面国际上有关的成功开发经验,比如说WDL这个专项小组,其本身是属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其就是在多个国家联合协作下,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并取得部分公司与私人基金给予一定程度的财力支持而得以顺利实现开发目的。因而国内该整合项目就可以参考WDL成功取得经费支持的经验,再结合国内以及自身情况寻找资金支持。
(二)培养专业人才
想要合理解决LAM整合项目专业综合人才缺乏的问题,就需要建立起协调总部,这样也就能对相关人才进行强化教育与进修培训。其也可以选择借助高校进行委培。
(三)处理馆藏差异性问题
图书馆是集收集、采访等不同书籍与文献为一体的存在。档案馆是对党与国家众多比较有价值的档案进行保存的场所。博物馆则是以收藏具有文化遗产与历史价值的实物为主。这三者无论是载体上还是形态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因此,LAM数字资源要想成功整合,先分情况考虑,把资源进行相关筛选与甄别,此阶段的这些工作受到了来自于LAM馆藏的重叠因素产生的阻碍。所以不但要建立该项目的协调总部,制定共同的项目合作章程与指南,明确LAM中三者的具体分工,让各机构可以各司其职,降低不必要的摩擦。同时还要在项目协调总部之下组织不同的工作小组。比如说,设置内容筛选工作小组,或者是人员培训工作小组,技术指导工作小组等。以此可以很好地通过这些内容筛选小组成员对LAM馆臧内容成功梳理,并剔除某些不必要的内容。还可以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合理解决馆藏差异性方面的问题。
四、LAM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难点与解决途径
(一)技术难点
LAM三者合作机制问题是其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难题,其主要包含两大问题,分别是LAM三者在合作期间的定位问题与服务模型的构建问题。整合的想法最先出现在档案领域。然后在其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参与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图书馆学界,该学界人员也成为其研究的主力军。但是,在这项研究工作中,也伴随有博物馆这个领域里的诸多相关人士。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也就使得该项研究工作中出现了各种说法与意见,都针对整合提出了许多以自己所在领域作为主体的优势所在。从而三馆之间的关系的定位也是比较重大的难点。三馆人员若是能够根据三者的综合情况,科学合理地明确整合过程中的主体,不仅能够使工作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还能对项目建设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并且,通常情况数字资源的关于组织方式这方面都有着相关的规定,可以将其按照主体、来源机构等类型进行分类。而信息组织方式要根据未来LAM项目服务模型进行选择。由此可见,LAM项目未来服务模型的确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应对措施
想要处理好LAM三者合作机制问题,首要就是明确各自的有关定位这方面的问题。项目协调总部不仅要对三个馆各自现阶段的数字化整体情况进行统筹管理,还要对资源分类与数量情况、合作目标导向等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够寻出这三者中数字化现状最好的,也能够寻出三馆中资源类型最充实的一个对象,把其作为主体,进一步降低整合后续的工作量。比如说图书馆现阶段建设情况最佳,引入其中的技术也比较先进,可以让其作为资源整合的主体。通过对各自进行定位后,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三者在未来的服务模型与信息资源整合的依据。比如说,可以根据主体组织信息,将资源按照主体进行归类,把不同的专题分别实施整合。所以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LAM进行相关的资源检索与利用。
五、结语
对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这三大文化机构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是一项能够造福人类社会的文化项目。现阶段,LAM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整合过程中也存在各种技术问题急需解决。目前LAM资源整合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方面依然是重要研究领域。
第三篇:图书馆合作(推荐)
开展图书馆之间合作,推进藏区图书馆事业发展
年底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一个专门支持西部省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对于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区来讲确实也是一件影响很深远、意义很重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图书馆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青海等省藏区各级各类图书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东部地区如何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藏区各级各类图书馆跨越式发展是图书馆界应该关注的一件大事。
藏区图书馆的普遍现状经费短缺馆藏严重匮乏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规定 高校生均藏书量应达到 册左右以这一标准衡量青海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大部分高校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实际上不只是高校图书馆是这样的境况藏区大部分省区的高校和省市公共图书馆都存在馆藏严重不足的问题。如青海全省公共图书馆仅藏书万册以全省 万人口计人均仅 册其中还包括了大量无效过时文献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与不断攀升的图书价格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按照最近中国文化报《 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调查报告》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 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购书款按人均只有 元西部地区人均只有 元。如青海省海南州图书馆每年拨给购书款 万元报刊费 万元建馆至今拨款总额不足 万元至今藏书 万余册实际可流通的各类图书不足万册而青海省的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更是不容乐观如有些偏远牧区县级以下的图书馆如同虚设甚至因经费问题将原来的图书馆改为别的场馆设备陈旧自动化 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如青海省高校图书馆虽然大部分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还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公共图书馆有余所,拥有计算机不足,台平均数约 台,图书馆这显然与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形势不相适应尽管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细则中已把各级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管理建设纳入其中可真正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纳入正常工作的不多,虽然有的馆有少量的计算机但与其配套的打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辅助设备却寥寥无几,但图书馆一些业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 段馆内的几台计算机大多情况下仅作为样品、展品、最多不过是用来作为 打字机和个人上网聊天而已至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软件也相当落后网络功能欠缺经常出现故障。总之,资金拮据使藏区公共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缓慢,影响了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效率效益的提高,因条件艰苦图书馆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青海等省藏区由于工作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这一直是藏区图书馆无法破解的难题,据调查一是藏区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地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几乎没有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二是人才流失人员学科结 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据藏区某高校图书馆的统计,近几年该馆调往东南沿海地区的有 人改行做其他工作的有 人占全馆人数的 且这些人员都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如青海大学图书馆近十年几乎没有引进一个本科生研究生,全馆人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 周岁,在文献信息服务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多数藏区图书馆都缺乏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才这也是困扰藏区图书馆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因素,藏区图书馆合作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合作发展的平台。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全国图书馆的协调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引导东部地区图书馆与藏区积极开展合作利用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帮助藏区图书馆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这方面已经开了好头。一是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青海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班 邀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等专家,为全省 个州 市 县 高校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及省图书馆中
层以上干部基层图书馆的宣传推介基层图书馆馆长,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基层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等,通过讲课把先进的理念 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经验介绍给青海的图书馆同仁,通过此次培训极大地促进青海基层图书 馆事业的更大发展。二是针对青海省图书馆界授杨玉麟南开大学商学院资源管理系教授徐 建华 长春市图书馆馆长 研究馆员刘慧娟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李艳芳黑龙江省图书馆电子文献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孙芳等专家为全省 个州 市 县 高校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及省图书馆中层以上干部基层图书馆的宣传推介基层图书馆馆长,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基层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等通过讲课把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经验介绍给青海的图书馆同仁。通过此次培训极大地促进青海基层图书馆事业的更大发展。二是针对青海省图书馆界编目力量的现状组织了 中国图书编目规则培训班培训了藏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极大地提高了藏区图书馆编目的规范化。三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学会在青海举办,邀请了青海全省图书馆人员免费参加使得该省人员开阔了学术视野,领略了张晓林等图书馆界大家学术风范,上述这些培训会议对于广大缺少经费的藏区图书馆员来说这是一个尤其珍贵的机会,因为他们中间的很多馆员工作一辈子甚至没有出差学习的机会,地方性图书馆学会也应该发挥地域优势开展与藏区图书馆合作。例如 年 月日首届西北五省区图书馆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会议邀请了青海三家图书馆馆长代表藏区图书馆参加其中青海大学图书馆代表高校馆做了主旨发言会议,通过了西北五省区图书馆联合建设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方案征求意见稿,西北五省区图书馆员专业培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些方案办法实施后无疑会对藏区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新时期五省区图书馆合作特点是合作的模式,由学会之间单一的学术合作发展到了学会与学会之间、馆与馆之间的多元合作合作的形式由原来的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一个平台发展为五省区图书馆科学讨论会五省区图书馆峰会五省区图书馆馆长暨学会理事长 秘书长联席会议三个平台合作的内容涉及到学术交流工作研讨专业培训、地方文 献建设数据库建设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等多个方面五省区图书馆的合作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青海等省藏区省级图书馆学会应该发挥贴近基层图书馆的优势,组织本省优势图书馆对口帮扶地方基层图书馆与基层馆开展合作,例如青海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会议决定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州县基层图书馆,以青海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与 个基层图书馆签署了帮扶协议并实施分别到对口支援基层图书馆。实地考察了解馆情与实际需要共同协商并确定了合作帮扶具体方案,如协助地方馆积极争取文献购置费捐赠图书设备为基础的服务工作提供文献保障,在自动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派技术骨干到基层馆指导该馆进行自动化工作如回溯建库等开展文献传递工作,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指导地方馆员开展研究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撰写论文并争取发表,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对口支援工作优先发展藏区高校图书馆以起到示范作用。
教育部年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其中确定了清华大学等所重点高 校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所重点高校支援西藏大学等藏区高校。实践证明对口 支援实施九年来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之间的对口支援在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工作人员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青海大学图书馆为例,自 年以来分别从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万余册计算机等设备 台免费试用清华多个外文数据库 清华大学图书馆共派 位专家到青海大学图书馆指导工作,青海大学图书馆派出 位馆员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学习,已形成 长时间、近距离、请进来、走出去 的人才交流培养模式这些措施,极大地丰富了青海大学图书馆馆藏提高了馆员业务素质提升了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
总之,不同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是提高藏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一种行之有 效的办法,各级各类图书馆应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下去,为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区县档案馆和图书馆工作情况调研任务书
课程
模块一:档案工作感知
题目:2012年1月-2013年7月某某区县档案馆和图书馆工作情况调研
专业:编写单位:
2013年6月4日
一、实践目的根据我院教学计划,本次实践是档案学专业学生在初步进行档案学理论知识学习后,安排的社会实践,以期通过亲身感知和调研图书档案工作状况,使学生对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及专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实践时间
档案工作基本情况调研活动安排在2012年6月17日至7月31日。
三、实践步骤
学期实践是按照培养方案计划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实践的机会,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任务。
1.分组,8人一组,自由组组。
2.集体参观档案馆,具体时间由张敏老师通知,要求全班必须参加。
3.除了张敏老师带队组织的集体参观之外,每组还要选择至少1个档案机构和1个图书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围绕实践内容的各项具体要求来设计调研方案和开展调研,考察和分析所调研单位的图书档案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
4.递交报告和相关附件。
5.注意事项:
一是在调研活动中,要求每组事先设计调研方案,包括调研的时间、对象和形式,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践操作等,以及调研的具体问题罗列。
二是如果有同学需要开介绍信,向班长汇报,由他来统计人数和每位同学的具体调研单位,汇总之后,到系里统一开介绍信。
四、实践内容
档案馆调研具体内容包括:
1、馆藏特点:包括2012-2013年馆藏接收范围和馆藏档案的主要类型、主要内容;馆藏档案的征集情况。
2、档案馆机构职能设置的基本情况,主要有哪些部门,及其分工和合作情况。
3、馆藏档案在2012-2013年的利用情况,包括利用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的主要服务,以及服务方面的统计数字等。包括档案馆在2012-2013年举办展览的基本情况。
图书馆调研具体内容包括:
1、图书馆机构职能设置的基本情况,主要有哪些部门,及其分工和合作情况。
2、图书馆在2012-2013年的利用情况,包括利用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的主要服务,以及服务方面的统计数字等。
3、图书馆在在2012-2013年举办展览的基本情况。
五、考核标准和评分点
1.过程考核要求和评分点
过程考核包括调研方案、访谈记录和调研记录,15分。要求附有团队在调研地点和访谈的照片。
2.调研报告内容考核要求和评分点
根据实践内容要求,每个调研点10分,共计60分;缺失一点扣10分,每一点可根据详细情况酌情给分。
对图书馆和档案馆利用服务的横向比较分析:15分。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通畅。
团队中个人对此次调研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和思考。10分。
团队调研报告要求不少于5000字;团队中个人总结不少于1500字。
六、递交时间和要求
开学报到时递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委统一收。交给张敏老师。
附注:
西城区档案馆
朝阳区档案馆海淀区档案馆丰台区档案馆
石景山区档案馆房山区档案馆门头沟区档案馆
昌平区档案馆通州区档案馆密云县档案馆
顺义区档案馆怀柔区档案馆大兴区档案馆
延庆县档案馆平谷区档案馆
第五篇: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
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
李晓辉
2012-10-28 16:34:22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京)2011年5期
【英文标题】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attern in Libraries
【作者简介】李晓辉,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在读博士生,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150080
【内容提要】基于国外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从技术支撑、科研数据组织方式、科研数据服务方式、基于科研数据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机构与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进行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模式。技术支撑包括基础设施构建和软件工具建设;科研数据组织方式包括机构仓储方式和数据门户方式;科研数据服务包括数据获取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应纳入到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数据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需要图书馆相关机构和人员配置予以保障。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foreign librar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tern of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libraries from five aspects: the technology support, data organization, data services, use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department and human resource configuration.Technology support includ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ft tool design;the ways of research data organization includ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data portal;research data service includes data access and data analysis.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hould be brought into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necessary training on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regarding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need to be guarante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关 键 词】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素养教育Library/Research data/Management and service/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随着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学术交流环境和科研环境的变化,科学研究正在向数据密集(data intensive)型科研转变[1]。这种转变使图书馆面临新的任务(本文中图书馆指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即图书馆如何获取新技能、如何调整角色为e-Science和e-Research提供数据支撑?如何对颇具科研价值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服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的一些大学已把科研数据管理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内容。国内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尚未系统化,只是在培训过程中涉及一些相关内容,还没有提高到科研数据管理的层面,也没有完整的规划。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的实践,挖掘图书馆进行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共性,探讨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模式。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内涵
科研数据(Research Data)是指数字形式的研究数据,包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能存贮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数据,也包括能转换成数字形式的非数字形式数据。如传感器读取的数据、遥感勘测数据、调研结果、神经图像、实验数据及来自测试模型的仿真数据等[2]。格式有文本的、数值型的、多媒体的,也包括模型和软件等。有效的科研数据管理具有保护数据免于丢失、提高数据曝光度,传播和出版成果、实现数据共享、对科学质疑公开、鼓励观点的多样性、节约科研成本、完成研究资助方的要求等诸多意义。
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既是用户的外在需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跨界服务、嵌入服务、动态服务。跨界服务是指科研数据服务超越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边界,跨越了文献信息服务,深入到科研数据;嵌入服务是说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需融入到用户一线,嵌入到用户科研环境和科研过程,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用户集成化管理各种科研数据;动态服务是因为科研数据服务是系统化工程,需要与用户建立长期的沟通与协作,在与用户的反馈中不断调整策略,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是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的特点。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模式
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及大学内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科研数据管理生命周期的所有任务。根据国外图书馆的实践,本文从技术支撑、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培训内容和方式、相关部门与人员配置五个方面,构建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见图1)。
图1 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框架
2.1 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支撑环境构建
对大量的、复杂的数字化形式的科研数据进行管理与服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依托一定的基础设施和软件工具。主要是大型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及服务终端搭建,软件系统等。图书馆是大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图书馆不能独立完成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生命周期的所有任务,需要与校内外的各种机构合作,充分共享现有的设施和技术,共同构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所需的技术环境。
2.1.1 基础设施构建
(1)图书馆自建或与校园内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图书馆独立建设数据仓储并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目前这种形式并不多,这并不仅仅是图书馆的技术能力问题,在开放、共享的理念下,图书馆更多地趋向于合作方式,重点利用学校建立的数据或机构仓储,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与校园内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环境。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与明尼苏达信息技术办公室、明尼苏达机构库、明尼苏达大学塞博基础设施联盟合作[3]。澳洲国立大学建立的超级计算机设备(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Supercomputing Facility,ANUSF),提供了大量项目范围内的数据存储服务[4]。在校园内其他机构已经建立数据仓储的条件下,图书馆不再需要存储数据,不需要搭建硬件环境,需要的仅仅是合作的理念。
(2)图书馆与校园外的各种联盟及项目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仓储设备。政府和一些组织资助的项目也建立了不同学科的数据仓储,为国内机构提供共同服务,使科研数据存储超越了图书馆,超越了某一个单一机构。图书馆这时的任务是向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与帮助,使其了解这些仓储,并帮助用户利用这些重要资源。在技术上侧重科研环境建设,构建数据门户,做好数据导航。如澳大利亚社会科学数据存档(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ASSDA)是全国领先的澳洲大学联盟,目的是收集和保存计算机可读的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事件相关的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将来可获取[5]。这些机构都是图书馆的合作对象。
(3)利用云计算共享基础设施。云计算会促进e-Science发展,通过云远程使用资源,图书馆不需要自己购买硬件设施,不需要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大型设备尽可在网上利用,图书馆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存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中,按需申请,按时付费。如亚马逊的S3,微软的Azure等。目前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并不多,OCLC启动的“将图书馆管理服务推向Web级的战略”是图书馆界接受云服务的重要标志性事件[6]。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试水云计算,通过云计算降低管理与服务的成本。
2.1.2 软件工具支撑
科研数据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软件支持,常用软件和具体功能见表1(以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为例)[2]。软件服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开源软件,购买被广泛应用的商业软件,减少自主开发软件。
目前图书馆基本采用前两种形式。利用开源软件,或代表机构购买软件使用权。如澳洲国立大学代表机构获得Endnote软件的使用协议,允许学校内的研究人员下载使用。同时,图书馆把各种开源软件与购买的软件集成在一起,提供软件和工具服务。如墨尔本大学图书馆提供多种类型软件的免费下载,并提供软件安装、使用的相关说明和帮助。软件工具分为五类:①图书馆博客:用以跟踪图书馆试用数据库,软件更新及新软件情况;②参考书目管理工具:帮助研究人员记录、组织、使用参考文献;③检索工具;④链接到在线的文章或资源工具:链接到在线的文章或资源,保留喜好的资源目录;⑤教职员工具:提供已订阅书目的在线电子版阅读等[7]。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也提供一系列相关免费软件的下载服务,包括版本控制和加密软件[8]。
无论用哪种形式构建基础设施,图书馆都要致力于建设便于用户科研数据管理与利用的环境,把校园内外的技术设施与用户需求整合到一起,构建用户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并把其嵌入到用户的科研环境、科研过程,满足科研人员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的需求,同时满足数据存储、管理、长期保存、复用的需要。
2.2 科研数据组织
经过组织的资源才能被用户充分利用和共享。图书馆对科研数据的组织按其存储地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储在图书馆内的数据,以机构仓储方式组织;另一种是存储在图书馆外的数据,以数据门户方式进行组织。
2.2.1 机构仓储方式
机构仓储最初的设想是保存机构成员的研究成果,并提供出版机会,既有存储的功能,又有检索和服务的功能。研究人员的科研数据除保存在相关学科库以外,机构仓储是另一重要选择。通过对存储在机构库中的数据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减轻了数字过时的风险,增加了其长期研究的价值,数据存储在可信赖的仓储可以让更大范围的人共享。目前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机构仓储,有的还建有专门的数据仓储,如美国哈佛—麻省理工数据中心(Harvard-MIT Data Center,HMDC)是两校联合建立的数据仓储,供教师存储并检索数据[9];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的谢里登学院(Sheridan)图书馆,建有数字研究和长期保存中心(Digital Research and Curation Center),中心强调发展自动化工具、系统软件以减少成本,尤其重视对大规模的原生科研数据的收集和长期保存[10]。
2.2.2 数据门户方式
对于存储在机构外的科研数据,图书馆建立科研数据门户,提供导航服务。这种形式下数据没有存储在图书馆,但图书馆可以通过链接方式链接到其他的存储中心,建立科研数据知识组织环境,把与数据管理相关的内容集成到一个系统内,统一进行管理。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数据仓库(Data Library),目的是支持用户发现、获取、使用和管理科研数据,使数据能够用于分析、教学和课程作业。门户下分五个专题,分别是:①发现数据:浏览拥有的数据,并发现网上免费数据;②获取数据:获得国家各种科研数据和图书馆收藏数据;③使用数据:通过用户指南和在线指导,帮助用户使用科研数据;④管理数据:指导用户管理、共享和保存数据;⑤数据仓储服务:对如何使用爱丁堡大学的数据共享仓储(Edinburgh DataShare Repository)服务并共享科研数据进行指导[1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也建有数据门户(Datagate),通过门户主要提供适用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绘图软件的空间数据,适用于各种统计软件的数据[12]。
2.3 科研数据服务
数据管理是为了将来可以复用。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按服务中需要的智力程度分为直接数据获取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未来趋势。
2.3.1 数据获取服务
直接为用户提供数据获取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基本数据服务方式。首先是为用户提供存储在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如大英图书馆接受了威尔士方言调查(Survey of Anglo-Welsh Dialects,SAWD)的报告,调查数据的音频文件副本2008年已捐赠给大英图书馆,并通过图书馆的声音服务器系统,以MP3的格式为用户提供获取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使珍贵的研究原始数据获得更大的曝光率和利用率[13]。其次,存储在图书馆外的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其构建的门户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方便用户获取数据。如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其门户为用户提供如下服务:识别数字和空间数据;从数据源中捕获或抽取数据;把数据转换成适合研究和分析的格式[12]。爱丁堡大学通过其门户也为用户提供发现数据和获取数据服务[11]。
直接获取数据的服务与图书馆的其他资源服务(如电子数据库)相类似,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进一步展开对科研数据深层分析服务。
2.3.2 数据分析服务
未来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趋势是服务中附加更多智力活动,进行数据分析,把科研数据与相关科研文献相关联,帮助用户发现相关数据,获取数据等。根据现有资料,尚未有图书馆提供相关服务。但一些机构仓储在存储数据的同时,提供了类似的服务。如哈佛大学的“数据组诗网络”(Dataverse Network),项目包括科研数据出版、共享、参考、抽取和分析各个方面,为大学或其他机构提供数据出版系统的全部解决方案,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产生正式的数据引用(Data Citation),通过SPSS和STATA分析数据表,并可下载结果,使数据服务层次不断深化[14]。目前可提供数据分析的机构尚少,这是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的方向。
2.4 基于科研数据管理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外一些大学已将科研数据管理纳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数据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早在2008年,澳大利亚收藏在线研究(Online Research Collections Australia)就资助澳洲国立大学的信息素养规划,形成一个关于研究生数据管理的培训规划[15]。
2.4.1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根据国外图书馆的实践,可将科研数据管理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组织、管理、存档与共享[2](见图2)。对于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科研数据组织。包括:参考书目管理;文件传输和远程获取,即使文件可以远程传输和修改;同步,即在不同的地点使研究同步;多人合作书写与修改;版本控制。
(2)科研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备份;数据验证和鉴定,即通过制订策略和实践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和真实;文档记录,即把技术报告、实验记录、数据收集创作的方法、数据分析方法记下来,保证后续工作;获取控制,即对数据的获取级别进行限制;数据安全管理,即使用各种软件保证文件的安全。
(3)科研数据存档和共享。包括:共享方法,即把数据存档在某一仓储;版权和许可,即研究者对自己的科研数据授权,规定他人的使用权限;制订使用格式和标准,即确定文档使用的标准和格式等;确定获取限制;元数据管理;数据存档。
图2 科研数据管理培训内容
2.4.2 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目前图书馆开展的基于科研数据管理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适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另一种是针对某一主题领域的科研数据进行的学科化信息素养教育。
(1)普适性的信息素养教育。这种方式面对所有用户,目的是让用户了解科研数据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熟悉数据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术语;培养数据管理实践所需技能;关注与科研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法律;制定合理的数据管理计划。又可分专题讨论(Workshop)、在线学习(Online)二种。目前国外许多大学都组织了相关形式的科研数据培训工作,如澳洲国立大学为研究者和本科生提供数据管理计划的课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把科研数据管理纳入其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16],图书馆还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规划清单和模板,同时提供详细的数据管理手册,数据管理课件供下载利用[17],用户可以选择参加专题讨论或在线自助学习,此外,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完善,成为学生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2010年9月启动了历时一年的科研数据管理项目,目标是开发在线学习教材。这些教材将反映科研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就科研数据管理对重要学者的视频采访,及软件使用方面的经验等,最终结果与研究生课程相结合,并可在线获得[18]。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将科研数据培训与虚拟校园(Virtual Campus)的课程整合在一起,供学生注册后免费学习[19]。
(2)学科化的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某一领域主题,图书馆建立科研数据管理培训实验室,不仅要配备相关基础设施、软件、人员,还要提供一定的物理空间,为用户的科研数据培训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如在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生物信息学培训,学习如何用解释分析系统(BIOBASE'S)、解释基因表达、切碎数据[20];地理信息系统服务项目(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实验室由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技术部门、教育创新技术办公室合作建设,支持数据收集,训练和协助使用GIS,但不做项目[21]。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社会科学数据和软件(Social Science Data and Software,SSDS)为师生提供社会科学数据存储与检索以及相关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培训,并配备具体的实验室[22]。
2.5 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2.5.1 图书馆机构配置
科研数据管理对图书馆来说还是新事物,应对复杂的科研数据管理工作,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方面的相关配合。
首先,成立专门的协助部门。科研人员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图书馆需要为此提供相关的帮助。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成立免费的元数据服务小组,为学校的研究项目提供帮助,为元数据应用提供专家意见,通过服务为科研项目节省时间[23]。其次,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规划中提出建立科研数据管理办公室,以发挥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中的作用[24]。相关的组织机构配置是图书馆顺利进行科研数据管理的保障。
2.5.2 图书馆人员配置
图书馆增添科研数据管理的新内容,对图书馆员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要为馆员创造条件使其有能力参与数据管理。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学员纲要中提到雇佣数据专家馆员(Data Specialist Librarian)[24]。此外,国外对参与科研数据管理的馆员的称谓还有:数据人文主义者(Data Humanist)、数据科学家、数据研究科学家(Data Research Scientist)、数据服务馆员(Data Services Librarian)等[25]。从这些称谓的变化可以看出图书馆员角色的扩展。图书馆可对馆员进行培训,也可直接引入所需人才,使馆员具备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语
把科研数据作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新内容的实践刚刚起步,图书馆应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发挥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技术支撑环境、对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适当的服务方式、基于科研数据管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组织及人员配置构成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五大要素,贯穿于科研数据管理的全过程。几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图书馆的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序展开,使图书馆的工作紧跟信息环境的变化,紧跟用户的需求,为新的研究范式下的科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撑。未来几年,图书馆与校园内外各种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合作将更加广泛,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在图书馆将变得更加普遍。
【参考文献】
[1]Hey T, TanSley S, Tolle K.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OL].[2010-09-14].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collaboration/fourthparadigm/4th_paradigm_book_complete_lr.pdf.[2]ANU data management manual: Managing digital research data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OL].[2010-09-01].http://ilp.anu.edu.au/dm/ANU_DM_Manual_v1.03.pdf.[3]Delserone L M.At the watershed: Preparing f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steward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 2008, 57(2): 202-210.[4]ANU supercomputer facility[OL].[2010-09-01].http://anusf.anu.edu.au/.[5]The 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Data Archive(ASSDA)[OL].[2010-09-01].http://assda.anu.edu.au/about.html.[6]OCLC宣布将图书馆管理服务移到“网络规模”的策略[OL].[2010-09-14].http://.[7]Software and tools of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library[OL].[2010-09-01].http://www.xiexiebang.com/book/features.[15]Data management planning[OL].[2010-10-31].http://www.xiexiebang.com/gateway/index.cfm.[20]BIOBASE[OL].[2010-09-01].http://libguides.mit.edu/content.php?pid=14149&sid=171340.[21]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ervices@mit[OL].[2010-09-01].http://libraries.mit.edu/gis/.[22]Social Science Data and Software(SSDS)[OL].[2010-10-31].http://www.stanford.edu/group/ssds/cgi-bin/drupal/content/about-ssds.[23]Metadata Services MIT Libraries[OL].[2010-09-01].http://libraries.mit.edu/metadata/.[24]Melbourne University Library Annual Plan 2010[OL].[2010-09-01].http://www.library.unimelb.edu.au/?a=289993.[25]Shreeves S L, Cragin M H.Introducti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J/OL].Library trends, 2008, fall: 89-97[2010-09-01].http://www.ideals.illinois.edu/bitstream/handle/2142/10679/shreevescragin.pdf?sequen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