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二唯物论部分练习题
2018年高一辩证唯物论(第4-5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50多年来,面对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和恶劣条件,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生态建设奇迹。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建设者的真正价值
④荒原到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我国的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
习总书记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对应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①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尊重客观事实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履不必同,期于适足——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第1页,总8页
5、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操以鞭指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
下列对“望梅止渴”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望梅对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6、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
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8、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
9、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下列材料与此寓意相符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0、漫画《等地心吸力发挥作用》(华君武作品)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A.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B.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C.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答案第2页,总8页
1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12、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代诗人王昌龄笔下冷艳绝美的青海湖,由于盲目开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青海省不得不斥巨资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生态逐渐好转。从青海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保护环境是我国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③要按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④人类驾驭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在世时回答公众提出的“您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问题时说:“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从意识的角度看,霍金的回答反映了 ①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人的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8年1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近期调研发现,为了在汇报时更好地展现工作成果,部分单位在PPT(幻灯片演示)的制作上花了不少功夫。PPT越做越“高级”,然而实际工作做得并不好,这种不重实效重包装的倾向,值得我们注意。靠“包装”出彩的政绩 ①没有事实依据,因为其内容来源于出彩念头
②歪曲反映了客观存在,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表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会导致错误的认识
④说明不同的认识会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答案第3页,总8页 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 ②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③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④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构思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奋力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这些“东方奇迹”和“大事”
①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
②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
③凸显了意识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④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某商人带着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后,便带着两袋大葱去了,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注重创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②敦本务实,使客观与主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乘势而为,牢牢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时机
④不破而立,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日,浙江大学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seq”,对来自小白鼠近50种器官组织的40余万个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绘制出全球首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图谱。这说明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发挥作用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其内容是主观的③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形态的客观反映
④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一切事物,最终都能为意识所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17年5月,一本由微软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发行,该诗集收录了其创作的数万首诗歌中的139首。此前,微软还让小冰在天涯、豆瓣、简书等平台,用27个笔名发表自己的诗歌,并没有被人“识破”。据说,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 000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冰具有独立的意识,是新的实践主体
答案第4页,总8页 B.科技进步让人工智能成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C.小冰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 D.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模拟人的思维
21、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中,志愿者一边看图一边接受大脑核磁共振,然后由人工智能系统分析,这套系统不仅能清晰地还原出志愿者看到的图像,而且能还原志愿者想象的图像。可见,人工智能
①借助人脑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②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进一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④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战国时期音乐家公明仪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有一天,公明仪来到郊外,一时兴起,便对着吃草的牛演奏高雅的乐曲,牛却无法为之“动容”。于是,他拿出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牛始终无动于衷。公明仪的做法错在 ①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只是凭借主观意愿弹琴
②没有看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③没有看到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④没有根据客体的特点弹奏合适的曲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在现代汉语中“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顾客观实际的意思。其实,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原来的意思是: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这一古语启示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用认识指导实践造福人类 B.要有主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C.意识具有目的性,要充分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25、“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这就是“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说明 ①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②人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第5页,总8页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意识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江西南丰蜜桔远销海内外。近年来当地桔农瞅准了顾客希望全程追踪水果品质的消费心理,开始试水认领桔子树,顾客获得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桔农也借此多挣了好几倍的钱。从“卖桔”到“卖树”,极具创意的蜜桔营销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满足自身的需要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改变事物的本质联系实现认识的目的④立足于顾客的消费体验,人们可以在实践中构建有利于致富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制造业摆脱了脏、乱、差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第6页,总8页 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3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二、材料分析题
31、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如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2、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材料一: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二:有人认为,落后地区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由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造成的,如人们不思进取,坐等救济,早婚,多子,不重视教育等观念导致“懒生穷”°
另有人认为,贫困地区文化习俗落后的根源,恰恰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不是“懒生穷”而是“穷生懒'。
答案第7页,总8页(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地政府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请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的观点。
33、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戏曲送进乡村,不仅能够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为戏曲的生存和传承培养土壤。
以往不少地方送戏下乡就是请演出团体到村里进行表演,演了就走,这种“政府派戏”资金花了不少,群众还不一定喜欢看。2017年,Z县决定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首先成立了专家评审团、群众观学团,下乡演出前把节目单和调查问卷发到相应村里,让村民对演出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并合理吸纳,如在地方花鼓戏的基础上增加青年村民喜欢的流行歌曲和乐器演奏等,演出结束后再次向村民征求意见并加以改进,渐渐地,看戏的观众多了、掌声多了,年轻人多了。
中央发布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专家指出,比“送戏下乡”更难的是“种戏进乡”。从当地乡村挖掘和培育地方戏曲后备人才,帮助村民组建自己的戏曲团队,与时俱进开展创作,才能让戏曲永久扎根乡村,留在乡土。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Z县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的合理性。
答案第8页,总8页
第二篇:第一部分唯物论知识框架
哲学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界是客观的世界的客观性 方法论 哲学各门具体科学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实物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
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实事求
是 怎么样客观规律客观条件 数量 性质
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高二哲学唯物论练习及答案
高二哲学唯物论练习
一、选择题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首次“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将“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回答1~2题
1、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产生,说明
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
2、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
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据此回答3~4题
3、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
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4、以下能体现求真务实哲理的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发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5-6题
5、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这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6、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在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回答7-9题7、2004年6月28日,一场题为“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大型展览在京开幕。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在对延安精神新的认识基础上,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 ①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使延安精神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使延安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从唯物论看这段话主要说明
A从实际出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B.从实际出发,要全面地把握事实的总和
C.从实际出发,要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D.从实际出发,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10、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正在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由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循环经济模式,表明
A.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总是从不正确到正确
B.知识构成不同,主观认识也就不同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D.要有正确认识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有良好的动机
11、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科学 执政,就必须
①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材料:近年来我国土地沙化总体仍是呈扩展势头,导致我国土地沙化仍在蔓延的原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在利益驱动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认识到治沙刻不容缓,生态屏障建设要加快进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实施,这项工作进入法治轨道。
辨题:由于客观规律与人主观能动性是互相制约的,人们办事情就要尽力而为。
13、苏北某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广泛深入地调查了周边市场行情,根据当地养殖业优势,决定把发展养殖业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培养各类经济联合体,拓展市场,衽产供销一条龙,使当地成为有名的“神州鸽市”。他们还全面提升产品档次,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青壳鸡蛋被外国人喻为“东方神蛋”。针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又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与把当地经济推向更高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
1-5.BADDB6-10.BBCCC 11.D12、①规律是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人们办事情要尽力而为。
②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违反客观规律盲目活动,所产生的严酷现实,就是受规律客观性惩罚的体现,可见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的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办事情不仅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③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办事情时把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反对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13、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该地区首先认真了解了当地的实际,特别是与周边的比较优势,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真切把握。
③全面地把握实际,辩证地制定政策,发展加工、销售、提升产品档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④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与变化了的实际相一致。
第四篇: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练习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10.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人
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
感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1.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对这11.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会导致不可知论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12.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体现了()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4.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A.哲学智慧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哲学智慧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4.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 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15.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人到现代人。这表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16.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17.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实践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9.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世界博览会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9.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0.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探究生命的起源
21.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23.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25.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26.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28.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29.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 30.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31.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2.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常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在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下列对鲑鱼上述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它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它们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D.它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3.“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4.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35.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紧接着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13子。连13来,在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选择什么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算命者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B.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D.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36.(8分)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4分)
37.200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8分)
(2)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8分)
38.早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还在菲律宾肆虐之际,我国气象部门就准确预报出它将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危害我国沿海省市,这凸显了我国在台风预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径、移动速度等较为怪异,加之人们对台风在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而导致的应急准备情况较差,截至7月19日16时,“碧利斯”引发的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45个地市的26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93人,失踪156人,紧急转移安置295.2万人,倒塌房屋21.2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问。
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9.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4分)
(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
第五篇: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
谚语、俗语、诗句中的哲理
一、哲学基础部分
1、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心主义。
4、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二、唯物论部分
(一)物质与意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7、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9、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10、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贤士徇名,贪夫死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二)运动与静止
1、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生命之树常青;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5、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三)主观与客观
1、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2、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按图索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者恰恰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4、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5、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6、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7、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8、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现象与本质
1、春江水暖鸭先知——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
2、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3、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4、瞎子摸象——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5、万变不离其宗——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现象无论怎样变化,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6、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7、买椟还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
1、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规律的客观性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6、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7、揠苗助长;南辕北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9、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10、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1、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们无意的行为由于符合了客观规律而收到了好的效果。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其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1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1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三、认识论部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三老——乡官之名,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长青的。——歌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知识源于实践,天才只是聪明才智的差异。——恩格斯 ●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有之也。——王充 ●真金不怕火来炼。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事实胜于雄辩。●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6、胸有成竹;熟能生巧;知人知面要知心——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7、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8、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9、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到用时方恨少;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践的重要性。
12、盲人骑瞎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活到老,经不了——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14、苦尽甘来;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