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云平先进材料
无悔人生
——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杨云平事迹材料
在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为“杨专家”的大棚技术员杨云平,他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帮助当地60多户维吾尔族困难家庭建起温室大棚,教会1000多户维吾尔族群众大棚种植技术,使他们迅速走上致富路。
放弃优厚条件,选择无悔人生。杨云平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当地种植大棚蔬菜而享誉中外,蔬菜大棚的兴起使当地农民迅速富裕起来,杨云平家也不例外地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2006年的一天当他得知新疆要选聘一批优秀技术员赴疆支农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当时家里人极力反对,村里人也非常不理解:“家里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那么好,为什么要到条件那么差的新疆去呢” ?可他憨厚地笑着说:之所以那里条件差,我才要去呢,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富了起来,我要在有生之年为新疆的老百姓做点好事。
十几年如一日,对群众倾情付出。初见杨云平时,脸色黝黑、身板结实的他正坐在被当地群众称为“大棚诊所”的房间里,为大棚农户艾尼瓦尔〃阿不拉配制灭虫药品。3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摆满了各类科技书籍和大棚器材。“最近病虫害发生较重,又是果品和蔬菜的盛果期,所以要特别注意用药。这种烟熏药既环保效果又好,深受大棚农户的欢迎。”说话间,杨云平拿起刚配制好的药,要去艾尼瓦尔〃阿不拉的大棚看一看。艾尼瓦尔〃阿不拉的大棚位于其乃巴格村一组,大棚里,一排排油桃树错落有致,艾尼瓦尔〃阿不拉说,近年来,我种油桃多亏了杨技术员的指导,以前我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指点下,我现在效益越来越好,近年来每公斤油桃的批发价是35元,再加上种植蟠桃的收入,他的大棚每年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
他如同我们的家人,我们离不开他。杨云平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话,和农民交谈比较吃力,但当地农民见到他都非常地喜欢和他拉家常,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据了解杨云平和全国劳动模范王乐义同村,他退伍后,王乐义手把手地教会他大棚种植技术,使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06年,杨云平选择到新疆推广大棚种植技术,成为一名大棚技术员。“5年前我到其乃巴格村时,库尔班〃买买提还是个贫困户。当年我替他担保,帮他凑够了建棚所需的资金,并借给他700多元买肥料。”“卡哈尔〃阿不拉3年前建好大棚种上了黄瓜,可黄瓜长势不好,我在他家住了整整七天,帮他解决了技术问题,还借给他1000元周转金……”谈起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过程中自己帮助过的当地群众,杨云平说也说不完。
刚到比西巴格乡工作的那一年,杨云平一口气帮助其乃巴格村32户维吾尔族群众建起了大棚。一些农户建大棚缺乏资金,他就做他们的担保人;农户没有时间购买药品和大棚器材,他就帮他们从县上买回来。而村民们待他也不薄,大棚里的蔬菜、瓜果长成了,都会送些到他家里,让他尝尝鲜。村民们逢年过节、遇到喜事也总喜欢叫杨云平到家里坐一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更多了,对建大棚的农户补助力度越来越大,找我帮忙建大棚的农民多了起来。”
自杨云平2006年被农技部门聘请到当地教授大棚种植技术以来,全乡已形成4个规模较大的大棚种植村,近千户农民靠大棚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第二篇:杨云平先进材料
无悔人生
——库车县比西巴格乡杨云平事迹材料
在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其乃巴格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为“杨专家”的大棚技术员杨云平,他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帮助当地60多户维吾尔族困难家庭建起温室大棚,教会1000多户维吾尔族群众大棚种植技术,使他们迅速走上致富路。
放弃优厚条件,选择无悔人生。杨云平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当地种植大棚蔬菜而享誉中外,蔬菜大棚的兴起使当地农民迅速富裕起来,杨云平家也不例外地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2006年的一天当他得知新疆要选聘一批优秀技术员赴疆支农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当时家里人极力反对,村里人也非常不理解:“家里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那么好,为什么要到条件那么差的新疆去呢” ?可他憨厚地笑着说:之所以那里条件差,我才要去呢,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富了起来,我要在有生之年为新疆的老百姓做点好事。
十几年如一日,对群众倾情付出。初见杨云平时,脸色黝黑、身板结实的他正坐在被当地群众称为“大棚诊所”的房间里,为大棚农户艾尼瓦尔〃阿不拉配制灭虫药品。30多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外,摆满了各
类科技书籍和大棚器材。“最近病虫害发生较重,又是果品
和蔬菜的盛果期,所以要特别注意用药。这种烟熏药既环保
效果又好,深受大棚农户的欢迎。”说话间,杨云平拿起刚
配制好的药,要去艾尼瓦尔〃阿不拉的大棚看一看。艾尼瓦
尔〃阿不拉的大棚位于其乃巴格村一组,大棚里,一排排油
桃树错落有致,艾尼瓦尔〃阿不拉说,近年来,我种油桃多
亏了杨技术员的指导,以前我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指点下,我现在效益越来越好,近年来每公斤油桃的批发价是35元,再加上种植蟠桃的收入,他的大棚每年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
他如同我们的家人,我们离不开他。杨云平操着一口浓
重的山东话,和农民交谈比较吃力,但当地农民见到他都非
常地喜欢和他拉家常,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据了
解杨云平和全国劳动模范王乐义同村,他退伍后,王乐义手
把手地教会他大棚种植技术,使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06
年,杨云平选择到新疆推广大棚种植技术,成为一名大棚技
术员。“5年前我到其乃巴格村时,库尔班〃买买提还是个
贫困户。当年我替他担保,帮他凑够了建棚所需的资金,并
借给他700多元买肥料。”“卡哈尔〃阿不拉3年前建好大
棚种上了黄瓜,可黄瓜长势不好,我在他家住了整整七天,帮他解决了技术问题,还借给他1000元周转金……”谈起
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过程中自己帮助过的当地群众,杨云平说
也说不完。
刚到比西巴格乡工作的那一年,杨云平一口气帮助其乃巴格村32户维吾尔族群众建起了大棚。一些农户建大棚缺乏资金,他就做他们的担保人;农户没有时间购买药品和大棚器材,他就帮他们从县上买回来。而村民们待他也不薄,大棚里的蔬菜、瓜果长成了,都会送些到他家里,让他尝尝鲜。村民们逢年过节、遇到喜事也总喜欢叫杨云平到家里坐一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更多了,对建大棚的农户补助力度越来越大,找我帮忙建大棚的农民多了起来。”
自杨云平2006年被农技部门聘请到当地教授大棚种植技术以来,全乡已形成4个规模较大的大棚种植村,近千户农民靠大棚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第三篇:杨华平先进事迹材料
杨华平同志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杨华平彝族中共党员,2004年12月入伍,四川省消防总队乐山支队金顶路中队上士,装备技师兼特种车驾驶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乐山支队优秀士官4次、优秀士兵5次、嘉奖12次。9年的磨砺,使杨华平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每次抢险任务他都冲在最前,用智慧、经验和勇气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峨眉震感强烈,通过手机新闻,杨华平同志了解到震源及震级信息,觉察到灾情的严重性,他主动找到指导员说:“中队有去震区的任务吗?如果有,一定要把我定在名单里。我是个老同志,抢险工作有经验。在他的强烈请求下支队同意了杨华平同志的请求,作为第二批赶赴灾区抢险人员于10时从乐山出发赶赴芦山。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4时许到达地震灾区芦山县,根据当时的需要,急需打通宝兴县的救援通道。而此时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向灵关镇方向运输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此时的杨华平有主动请缨让我来吧,即便他是知道前方的道路是余震不断,山体不断滑坡的情况。
由于当时的宝兴县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外界不了解里面的情况,急需和里面的人取得联系,以便于救援行动的展开。而我乐山支队有是当时唯一有海事卫星电话的救援队伍,经请示总队,在副支队覃文勇支队长的安排下,就这样他就带上海事卫星电话,驱车前往宝兴县,道路的复杂程度远比他相信中的还要糟糕,他明白这已经不仅仅是考验自己的技术更是在死神赛跑。他不仅要开车还要观察山上滚落的大石,还要防止余震的影响。他在行驶的过程中低速档慢性,少用刹车,以免因长时间使用刹车造成刹车蹄片过热,刹车失灵。而他亲眼看见自己兄弟部队运兵车由于道路狭窄,突然冲出道牙,跌下山崖惨状。由于前方道路不通,他只能是把海事卫星电话送到灵关镇,由救援人员徒步行军前往宝兴县。于21日晚宝兴县终于用海事卫星电话和外界取得了首次的联系,极大的拓宽了救援的渠道。
而他则是继续的往返运输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一条长约25公里的道路,往返一趟整整用了5个多小时。就这样他就在这条道路上往返了6趟,运送了50多人次的救援人员,给前方送去了:生命探测仪、发电机、照明灯、破拆工具组等器材装备。在返回芦山县的途中,他搭乘转移了受灾群众、记者、志愿者180 人次。前线在急需救援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在本已完成了运送任务的杨华平,有再一次担负起了运输食品的任务,在先后两次的运输中总共向宝兴县运送了近两顿的食品,极大的保障了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生活。
23日晚,驱车从宝兴县到夹金山在到成都,于凌晨XX回到了乐山,一路上杨华平眼睛硬是睁不开了,已是疲倦不已。但一想到车上自己的战友,他们为搜救被困群众抢救人民财产价值更辛苦,我就只是为他们开开车,就是在三天四夜没有休息的情况硬是下把战友们平安送回了“家”。回到支队,他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准备返回中队时,不经意间才发现自己在这几天已经行驶了1800多公里,而此时的皮卡车已经不能发动了(由于发动机一直在工作,产生了故障),我们想“它”可是是累坏了吧,机器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5.12汶川地震,作为首批进入到重灾区汉旺镇的他,在当时还是参谋现的彭林参谋长带领下,在灾区连续奋战了六天六夜,所在的救援队从废墟中营救出六人,挖出了100多具尸体,疏散了300群众,极大地抢救了人民群众的财产。
同样是2010年4月14日,正在总队参加攻击组培训的杨华平,又再一次临危受命,作为首批救援力量进入玉树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清瘦的脸庞、黝黑的皮肤、沙哑的声音,抗震救灾归来的杨华平同志明显憔悴了很多,但那股军人特有的气质却依然存在。中队有战士开玩笑说道:杨哥,这三次你都碰到,你真了不起。而他只是笑笑的说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我就会出现在哪里。
在这场罕见的大灾难面前,杨华平同志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保障队员的神圣使命,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
第四篇:杨平峰先进事迹材料2
脚踏实地 锐意进取
——记祁家庙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杨平峰
杨平峰,男,汉族,出生于1973年9月,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9年9月担任祁家庙学区校长,上任以来,他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当地教育着想,尽心尽力为学区教育事业作奉献,领导全学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整顿教学秩序,使全学区教风、学风、学校面貌不断改善,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自从杨平峰同志任学区校长以来,他不断总结以往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洋思中学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学区制度建设工作,加大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学区请销假制度、值周值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全学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井然有序,保证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规范了教学行为,端正了教风学风。同时,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他深入基层学校、当地群众和学生中,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多次组织召开校长会议,完善了《祁家庙学区教师考核细则》和《祁家庙学区教师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试行)》,对优秀学生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适当鼓励,公平公正评价每位教师,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每学期开学初,他都组织召开校长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按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会议要求安排部署“师德师风教育周”活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能通过开展谈心活动,进一步了解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征询对学区和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掌握部分教师的思想动态,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促进师生关系友好和谐地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逐渐消失,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满意率达95%以上。
本,在全面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认真学习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好了师德师风自我剖析的交流和讨论工作,建立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工作机制,各校结合校情,通过确定评教、评校内容,不断促进校风、教风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办群众、社会满意的教育。这些措施更好地促进了各小学的安全文明建设,推进了校园和谐建设的步伐。
二、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以落实好教学各环节工作为突破口,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本学区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上,他下了不少功夫。自他上任以来,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尽心尽力为学区教育事业而默默工作。为了能有力地督促各学校的教学常规,他总是深入课堂,参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研活动,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为了能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学区教学水平,每学期他都亲自带领部分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对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地指导。每次全县创新课大赛前期,他积极为学区全体教师搭建展现教学水平的平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促进了全学区教师间的交流,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竞争机制,通过从同一学校的教学能手选拔到学区各校教学能手之间的竞争,不但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新秀,而且全面展现了全学区的教学风貌,鼓励了先进,鞭策后进。每年“六一”期间,他精心筹划并开展了教师课件、教案和学生作业展评活动。特别是本,他组织全学区教师开展了“两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达标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学常规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提高全学区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结合本乡各小学多而分散的实际情况,他又因地制宜的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了以指定学校为中心辐射片区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加大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教研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他怀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想法,2010年4月他“请进来”庆坪学区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学校校长主任,组织在边家堡小学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课教学及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为本学区课堂教学解决了不少问题,给各小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营养”,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2012年4月20日,他组织全体校长及部分骨干教师赴陇西菜子小学通过实地参观、听课等形式的学习和交流,学习了菜子小学“五步教学法”,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上的思路和认识。4月21日学区又组织部分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前往清源二小就学校一日常规工作进行了观摩,不仅深入课堂学习了课堂教改思路方法,而且通过实地观摩和交流汲取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等多方面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数学课程教学成绩严重影响学区全合率的提高,为了能进一步引起教师的注意,矫正偏科现象,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成绩,让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他积极组织开展三至六年级的数学知识竞赛活动。同时,他十分重视小学毕业班的教学工作,2012年3月,他组织召开了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推动会,认真分析了上学期期末的统考成绩和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经过科任教师、各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座谈交流,及时弥补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互相吸取了成功的教学经验。2012年5月,组织全学区高年级数学教师开展了学科培训活动,交流了教学经验,有力的提高了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学区双科合格率的提升。为了使全学区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和合理安排进度,每学期他都亲自组织月考,组织骨干教师编写试卷,为学生印刷月考试题,一印就是一天。同时,又创造性地开展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积极科学地创建教育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利用传统节日和有关人文历史及美好大自然等内容来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勤学习的良好品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他有效的管理下,全学区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在全县的排名也呈上升趋势。
三、强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创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他努力实现教育持续和谐发展。他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各学校均要做到美化、净化、绿化,并有创造性的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利用黑板报、名人名言、墙报、橱窗、教室布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意志、情操,全面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县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的安排要求,他要求学区各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事求是,制定《祁家庙学区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与各校签订《祁家庙学区2012年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并及时深入各校进行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督查,结合各学校实际,从加强路队管理、学生饮食安全、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等方面作了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每学期他都要求各校及时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室日志和《班主任工作手册》,安排各校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费,组织仪式及时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学生营养餐的发放,他能做到统一部署,责任到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按时补充新鲜安全的食物。同时,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各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辅助能力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协同部分学校,积极筹措资金,搞规划,及时维修了校舍,硬化了校园,排除了安全隐患。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校安工程”周华寨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在建的460平米的校舍将极大地缓解该校硬件建设滞后、教室紧缺、功能室不健全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将提高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还安排各校利用业余时间,重新粉刷修缮了校门、教室和办公室的门窗,使各校的面貌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辛勤工作和全学区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祁家庙学区克服困难,解决了诸多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营造了良好的育人坏境,而今全学区的每一所学校校园整洁,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精神面貌良好,敬业精神在不断良性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正在养成。祁家庙学区展现出了新的发展势头,他的到来给祁家庙学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动力,他的各项工作也深受当地群众的肯定和学区内教师的赞扬。
祁家庙学区 2012年6月19日
脚踏实地 锐意进取
——优秀教育工作者杨平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祁家庙学区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第五篇:家访活动先进事迹材料-杨华平
家访典型事迹材料
新建一中
杨华平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二十年中,一批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进入高校,走向社会,令我激动,让我欣慰。二十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二十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今年,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她家去年失火,爷爷有患病多年去世,家庭非常拮据,父母虽然没让她辍学,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给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面对这件事,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他们对女儿造成的副面影响。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服了家长。了解情况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女生,她深受鼓舞,又继续努力学习啦!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有一个学生是运动员特招来的,学习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并有组织能力,同学也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 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十六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我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