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藏历史概述
西藏历史概述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 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 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 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 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喇嘛和**喇嘛两大**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进京,1652年,五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名号。自此,**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与**及其他大**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 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 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 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 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喇嘛、**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喇嘛和**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喇嘛、**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第二篇:西藏抗英历史
编者按: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频频发动战争。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已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败境地,对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许多地方的统治能力减弱,因而英国和俄国乘虚而入。英国为了达到其扩大势力范围、侵占整个西藏目的,先后以传教者、旅游者和探矿者的名义派遣密探进藏。他们的这种狡猾行径被西藏人民识破,并遭到了坚决反对。于是英国人变换手法,先占领了与西藏接壤的一些喜马拉雅小国尼泊尔、锡金、不丹,进而侵入西藏这块地域辽阔而军事力量单薄、崇信佛教、人口少而物产丰富的地方,于是一场抗英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一次抗英战争
19世纪60年代,已经侵占了与西藏地方接壤的喜马拉雅国家锡金的英国侵略者,擅自越过西藏与锡金边界日纳,进至界北的隆吐山探路,并坚持说西藏与锡金的边界不在日纳,而在隆吐山以北的捻拉山。鉴于英国人的侵略步伐日益加紧,1866年噶厦政府派出藏军在隆吐山设卡,阻止私自越境通商,阻止英国人进入西藏边境,并在山上修建了白光护法神灵庙(铜嘎寺)。当年11月29日英国驻华大使华尔森即向清朝中央政府致函说:“现在藏人得知英国人停止入藏的消息后,在离大吉岭只有100华里的地方修筑炮台,其目的是阻止通商。英军虽能轻易地摧毁之,但我国不想惹起纠纷。故此,请通知驻藏大臣向藏民宣布不准随意妄动。”清朝中央政府收到此函后,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命令西藏地方政府撤除隆吐山哨所。但是,西藏地方政府于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年)
二月,由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以及西藏的僧俗全体大会通过驻藏大臣文硕向清朝政府呈送了一份文书,其中说,“隆吐山是西藏的神圣领土,因此决不能从那里撤除哨卡”,同时提出了要英国侵略军从锡金撤走的要求。1887年英国人在边境集结2000兵力,并设置4门大炮,由英军将领格雷哈姆率领,做好北攻准备。
西藏地方政府在驻藏大臣文硕的支持下,为了抗击侵略军,藏历火猪年(公元1887年)七月四日,指定代本拉顶色、孜准索南坚赞带领900名藏军和从康区征调的500多名僧俗民兵前往隆吐山及其以北设防,抵抗英军。
1888年3月20日,英军从隆吐山脚下向西藏驻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英军兵力达百多人。此时西藏守军们列队于战壕旁,向白光护法神像顶礼,然后个个手持土枪、弓箭、刀、矛等原始兵器狠狠地反击来犯的英军。当时击毙了一名穿黄衣的英军头目,英兵随即惊慌撤退,藏兵无一伤亡。3月21日清晨,英军从原路又一次发动进攻,藏军严阵以待,誓死抵御,经数次鏖战,毙伤英军约100余名,藏军战死甲本一名,士兵20余人。3月25日英军再次向守军大举进攻,炮弹落在聚集的藏军中间,士兵伤亡很大,被迫撤至亚东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于是,清廷将支持抗英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媚外乞和的升泰为新的驻藏帮办大臣。但噶厦仍然调兵遣将,委派噶伦拉鲁·益西罗布为藏军总管,下令僧俗执事、藏军、民兵1万多人开赴前线。在当年6月至10月间同入侵英军数次作战,力图收回隆吐山。
升泰到藏后,完全执行清政府妥协让步的路线,下令藏军待命于帕里,不许反击英军。相反英国侵略军不但不后撤,反而得寸进尺地侵占了许多地方,并一再炮轰藏军阵地。终于因为藏军训练差,装备落后,加之指挥失当,在遭遇武器先进,战术、技术均优于自己的英军密集火力的射杀,最后归于失败。
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族群众称之为“土鼠年战争”。第二次抗英战争
1888年,西藏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90年的中英条约使锡金成为英帝国主义的保护国之后,英国就开始张罗边境的划界立碑事宜。l893年,清廷不顾西藏人民反对的情况下,同帝国主义签订了有关通商事项等问题的藏印续约九款附约三款。据此,西藏必须开亚东为商埠,英国终于将侵略之手伸向西藏,从事以通商贸易为名的经济掠夺。但是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各项条约并未能付诸实施。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英国准备发动第二次入侵。
岗巴挑衅 1902年6月,英国驻锡金行政长官怀特,率军200人侵入甲岗,拆毁定界石堆,驱逐守卫的藏军,侦察西藏边防,由于沙俄的干涉,这支军队又撤回了印度,撤退时抢走了当地藏族群众的羊5000多只,牛600多头。
1903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接到英政府来函,要求派代表去亚东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清政府驻藏大臣决定委派三品知府何光燮和噶厦代表堪仲洛桑赤列、代本察绒·旺久杰布、办事员僮官根顿曲培、甲本旺久次登及随员数人前往亚东,不料英军首领荣赫鹏玩弄和谈骗局,突然改变了谈判地址,写信要噶厦派代表去藏哲(锡金)边界的岗巴宗商谈划界与通商问题。噶厦接函,又派人前往岗巴宗。当噶厦的代表抵岗巴时,荣赫鹏和怀特早已率军官6人和300名侵略军于7月11日侵入了岗巴宗,与我方代表谈判时,“彼固执其所持原则,不听我方所叙述„„”,这是英帝国主义为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所采取的缓兵之计。
英国人所谓“边界和谈”,只不过是为武装侵略打的烟幕,他们从来都没有丝毫诚意。在英军侵入岗巴宗数月期间,他们不仅将岗巴与锡金的边境界标向西藏境内挪动,还在附近各地侦察、拍摄地形,在将西藏地方当局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一方向时,荣赫鹏突然于10月率部撤出了岗巴,在撤出时掠夺岗巴地区牧民的牲畜20000余头。
兵侵则里拉 英侵略军在岗巴虚晃一枪后,迅速向隆吐山以北调集兵力。1903年12月12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为首的3000兵力,加上背夫等总共10000多人,突然越过则里拉山口,侵入亚东仁青岗和春丕塘(老海关),进而控制了帕里的唐拉山口。
12月21日英军占领帕里,强行进驻帕里宗政府,噶厦和后藏前往交涉的代表又被扣留。当时帕里的百姓忍无可忍,拿着大刀、镰刀、木棒闯入宗政府救出代表。侵略军立即向藏族民众开枪,抓人杀人,还用
烧红的铁块,烫伤被捕的藏族群众的脸颊,但是英勇的藏族人民没有一个屈服的。
1904年1月4日,荣赫鹏率领一支拥有400支来复枪、两门炮、两挺机枪装备的英军,占领堆纳并继续进军,而集中在堆纳嘎吾一带的藏军约200人出来阻拦。1月12日至2月7日,拉丁色、朗色林、吉普代本和三大寺代表两次向荣赫鹏表态,要英军撤回亚东再进行谈判,都遭到无礼拒绝。曲米辛果大屠杀
面对英军即将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入侵及来自清廷的压力,噶厦政府内部存在主战与主和两种意见,在主战一方的强烈要求之下,噶厦不顾清廷“切勿动武,着驻藏大臣同英方议和”的命令,开始调动部队,部署抗英兵力,派出拉丁色和朗色林二代本率1000余人开赴抗英前线——喜马拉雅山第三峰脚下多庆湖西北的曲米辛果一带阻止英军进犯,把原布防在江孜一带的防线移到堆纳北部的古鲁、尚木和曲米辛果一线,争取主动出击。据一位参加过此次战役的老人加顿说:藏军使用的是土枪、大刀、“鄂多”(牛毛制的抛石鞭,可将鸡蛋大小的石头甩l00-200米左右),穿白色氆氇服、戴礼帽、红布缠头,手举龙、虎、日、月旗,吹号角联络指挥。
英军一面提出“谈判”,一面对我方阵地进行侦察。他们以高价收买了两个锡金背夫,装扮成牧人潜入我防区嘎拉一带,被抓获一人,另一人逃走,向英军报告了藏军在曲米辛果和多庆一带的防务。1904年3月,英军已经集中齐备进军江孜的军火物资。3月21日,由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的9个大队英军共l000多人带着4门炮、机枪、来复枪,准备向嘎吾一带发起进攻。由于得知曲米辛果以北纵深地带尚有藏兵和民兵布防,故不敢贸然进攻,于是施展阴谋,提出要叫我军方代表直接进行谈判。
3月31日,当曲米辛果藏军前线指挥官拉丁色和朗色林离开阵地接待英军谈判代表时,英军巳偷偷向藏军阵地推进,在谈判进行之时,藏军已被敌人重重包围了。英军谈判代表到来后,首先声称:“既然要议和,为表示诚意,我军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贵军指挥官下令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英军在退枪膛一刹那又将子弹上了膛,而藏军按协议将土枪点火绳全数熄灭。荣赫鹏佯装谈判,拖住藏军指挥官,麦克唐纳则指挥英军强迫藏军缴械。1名英军在抢拉丁色代本随员的枪时,被拉丁色击毙。英方下令开火,但待命的藏军却无法打响火绳枪。在机枪和大炮的密集扫射和轰击中,帝国主义向藏族军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英军谈判代表也将藏军谈判代表拉丁色代本、朗色林代本、**代表苏康努、汝本康萨即三大寺的一名代表统统击毙。站在远处的拉丁色的仆人占堆,一见主人中弹倒地,大吼一声“我们的人被杀了!”拔刀冲过去,当场杀死英军十余人,自己也壮烈牺牲。在谈判场地的另一角,一些藏兵也临危不惧,拔刀参战,一时整个谈判场地尸体纵横,血流遍地。
这场大屠杀,使藏族军民死伤了430多人,鲜血染红了曲米辛果泉水。英军又乘机攻占古鲁,追杀藏军数百人。据统计,曲米辛果一役藏军共有1400多人牺牲,仅380人逃出。
这就是那场骇人听闻的曲米辛果大屠杀。英军的1名机枪手哈多于当晚在给母亲写的信中说:“这场屠杀太令人恶心了,尽管将军命令尽可能地扩大战果,我还是停止了射击。那场面太悲惨了。” 曲米辛果大屠杀,激起了西藏人民的无比愤怒,点燃了藏族军民反侵略的怒火。
血战杂昌谷 曲米辛果大屠杀后,英军继续向江孜移动。在从多庆湖和嘎拉湖之间的谷地进入康马的途中,两个湖中的水鸟也成为侵略者的美餐。沿途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拦击敌人的军火和粮食,封锁消息、破坏交通,用长刀、梭标、棍棒协同藏军阻击敌人。英军毁掉了靠近康马宗的多古至卡芦之间的强林寺和贡明寺,拆毁了殿堂的木料当柴烧。l904年4月9日,藏军得知英军已开始向峡谷推进。
杂昌是通往江孜的必经之路,这里有一条约1公里长的峡谷,悬崖峭壁、深涧激流。1904年藏军在这一带集中了4000多兵力,决心利用这一天然屏障阻止英军的进一步入侵,保卫江孜。
4月9日午时,英军先头部队30余骑兵入侵。由于藏军无作战经验,行进过程中惊动了敌人,幸亏藏军所处地形优越,土枪、土炮、滚木和
飞蝗石子,一齐向敌人打去,打得敌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无处逃生。最后,英军进入峡谷的先头部队全数被歼。
山谷外之敌用重炮轰击峡谷两侧的山头和山坡,敌步兵在大炮掩护下,从山后和两侧夺取藏军阵地。藏军奋战达6个小时之久,打死打伤敌人280余人。藏军共伤亡150余人,其中有:汝木拉吉、僧兵总指挥桑罗(哲蚌寺僧人)、丹增朗杰、强巴平措(热堆寺僧人)和日喀则甲本平多等人。
杂昌谷地之战使敌人闻风丧胆。一个名叫康特莱的侵略者在其所写的《拉萨真面目》一书中说,在康马,“几十个人会奋起进攻比他们强大得多使他们的斗争成为绝望的敌人。拼死命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倒下去。一小部分农民就为保卫一个村庄全体战死,像古罗马的爱国者一样。”
帕拉村伏击战 军英于1904年4月10日攻下杂昌藏军防线后,又于次日攻占了绍岗。1904年4月11日侵入了江孜。侵略军将其大部分骑兵和步兵及荣赫鹏的指挥部驻扎在江洛林一带,将部分侦察部队和骑兵,分散驻在扎郭村一带的藏军防区附近,不时出动小股部队巡逻侦察。侵略军还向江孜宗本及附近各寺庙、各庄园的头人发起招降攻势,但却无一人前去应降。英军抵江孜不到1个月,藏军就有10000多人聚集到江孜、日喀则及拉萨到江孜的大道上,准备着江孜保卫战。
英军于5月上旬派出360多人袭击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若拉藏军阵地,藏军顽强抵抗,英军又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将藏军打败,藏军退守浪卡子。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在整个战役期间,除了帕拉之外,没有哪次战斗像这次一样,我们的部队装备的优势居然在这么长时间受到怀疑。”此时,驻江孜之英军仅130余人。5月3日,在夜色的掩护下,1000余藏军袭击了帕拉村,几乎全歼敌人,荣赫鹏也险些丧命,据说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山鸡逃回山上,洋人跳入河中;骁勇善战藏军,洋人剁成两半。”直到5月7日布兰德军从卡若拉返回增援,英军才又暂时稳住了阵脚。5月26日,英军增援部队一部分从亚东赶到江孜后,重占帕拉村,藏军抵抗,打死了英军的加斯丁大尉,打伤了2名大尉。最终藏军因伤亡过多而退出帕拉村。英军仍不能冲出包围,又害怕藏军切断供应钱。荣赫鹏没有办法,于6月6日带40余骑兵冲出重围,逃窜亚东求援。途中又受到康马人民的拦击追剿,愤怒的群众仅凭棍棒石头,就打得侵略军的头子如丧家之犬,表现了藏族人民不可侮的英雄气概。
乃宁寺阻击战
1904年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部2300多名英军及8门大炮向江孜增援,并于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位于江孜以南20公里处,是英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为截断敌人后方补给线,藏军前战总指挥宇拓命令前藏代本米林巴和民兵首领顿热娃指挥下的
昌都民兵300余人,塔贡精壮僧俗民兵500名,在乃宁寺周围筑起了防御工事。
工布民兵在康马时深知侵略者要抢劫牛羊,便组织精干队伍翻穿羊皮袄,藏在羊群中,待敌人下马抓羊时一跃而起,最多一次曾一举砍死敌人20-30人。
敌人为了保证运输钱的畅通,于6月下旬的一天从萨布岗和江洛两地出动大批步、骑兵,从南北两面猛烈进攻乃宁寺。进入寺后,残酷地迫害这里的修法僧众,占领寺院,并在寺院的庭院中支起营帐驻扎下来。藏军得知这一消息后详细谋划,一天晚上由工布民兵包围乃宁寺,偷袭了英军。英军一见藏兵就惊慌失措,企图冲出重围逃跑,但未得逞。这次偷袭中英军死伤惨重,连乃宁寺庭院也变成了血的湖泊,至今还能看到敌人的罪恶血迹。当地民歌唱道“阿达工布勇士,砍落英军头颅,淌出鲜红血浆,染遍乃宁寺石板。”这首民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肉搏战的情景。
紫金寺浩劫 攻占乃宁寺后,6月28日的一天早晨,英军一部骑兵和大批步兵,从加仲方向迂回到紫金寺北面的噶西拉木地区,另一部分敌兵也于同时到达邦玉宠堆和卡热地方,然后集中全力攻占了紫金寺后山头。一场紫金寺争夺战打得异常激烈,不料噶西拉木的敌军也突然出现在寺院前发起攻击,后山的敌军也向下压来,敌人以密集的炮火摧毁了寺院。
在紫金寺保卫战中,9个扎仓和拥有40根柱子的大殿,还有9座楼房和60所僧舍,均毁于英军的炮火之下。寺内的文物被侵略军洗劫一空,有高达4米、小至14厘米的铜制镀金佛像1000多尊;唐卡、锻绣佛像、金粉书写的《大藏经》“甘珠尔”,蒙古地方和祖国内地以及尼泊尔出产的各种佛事乐器,金、银、铜质的大小神灯和圣水碗等大小器皿,有银制曼扎、铜制唢呐,以及各种神龛和祭品等。这伙英国强盗甚至连该寺大殿内僧众坐的长垫子也抢走了。侵略军抢劫完寺院后就放火烧掉了紫金寺,至使幸存下米的扎巴(寺院无地位的普通僧人)到处流浪行乞。英军在驻扎紫金、江热各地期间,任意将战马放于农民的庄稼地里,造成当年千万克青稞绝收,英军更是恣意强奸妇女,抢夺藏族群众财物、牛羊。
江孜保卫战 攻占紫金寺后,英军即从东、南、西北三面包围了江孜,切断了通向拉萨、日喀则的道路,并切断了江孜宗山的水源,准备集中兵力进攻市区。江孜是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突然有一天,这伙强盗闯了进来,为了保卫江孜、保卫祖国,江孜人民和前来的各路兵民一起在这里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赞歌。
十三世**喇嘛派噶伦宇拓、仲译钦波和三大寺代表,于7月1日到江孜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提出限藏军在7月5日撤出江孜。西藏方面自然不能接受。英军遂于7月5日上午开始向江孜城区发起总攻。
在江孜宗城堡上藏军猛烈的反击下,英军死伤惨重,虽然有优势的装备,但是仍然不敢靠近。侵略者承认,藏族军民的火力“同突然降临的风暴„„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多次险些丧命„„宗堡上的每一座建筑的轮廓似乎也让火舌勾画出来了。”英军使用了大口径的火炮,以优势炮火轰开江孜宗城堡一个缺口,并组织步兵冲锋。藏军和民兵打得非常勇敢。据西藏和平解放后(50年代)江孜83岁的伟堆旺雄和68岁的奔巴次仁两位老人说,扎西林巴代本率部坚守宗山,英军进攻时,藏军和民兵用火药枪、飞石和石块还击英军;山上的存水喝干了,他们就在晚上将人用绳子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吊下来取山下的一坑污水喝,最后污水也喝干了,就喝自己的尿。在这种情况下,藏军和民兵始终没有一人动摇。在藏军和民兵弹尽粮绝时,英军展开强攻。藏军和民兵以刀、矛、棍棒等与英军展开白刃搏斗,但终因伤亡过重,一路从北面冲出,一部从西南方向的悬崖上用绳子吊下来,突出英军的重围,转移到白居寺继续投入战斗。一部分来不及突围的战士,就和敌人徒手搏斗,最后跳崖殉国。据英国侵略军的随军记者埃德蒙·康特莱记述:面对英军炮兵榴弹和机枪、步枪的猛烈射击,藏军和民兵视死如归,依然向爬墙头攻缺口的英军步兵打石头。在江孜宗城堡被英军攻陷后、白居寺又被攻。占据白居寺的英军,抢走该寺大批珍贵文物、藏经等,并将佛堂改成食堂,将转经筒钉上钉子改成食品输送带,恣意践踏藏族人民视为神圣的寺庙和佛器。英军用洋枪洋炮攻取以土枪、土炮、木棍、石块据守江孜城堡的藏军,竟花了3个月时间,付出了伤亡近20名军官和巨大的代价,是敌人所意料不到的。
江孜保卫战的失败给西藏地方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英国看见藏南门户已经打开,便有恃无恐,他们一面纵容士兵四处抢劫,一面继维向拉萨进攻。就连侵略者头子自己也坦白地承认,他的士兵在西藏凡遇到有“牛、马、羊及其他作战物资,均群聚啸然而围之抢夺,以资战争之用”。据一些零星的藏、汉文资料记载:英军在帕里、江孜等地,他们打开仓库、闯入民宅,抢劫粮食和藏族军队留下的弹药。他们还闯入寺庙,抢掠文物典籍,洗劫寺院财产,和洗劫圆明园毫无二致,据侵略者头子之一的麦克唐纳自己承认,士兵们抢夺到的战利品堆积如山,这些战利物品通过山间小道,陆续不断地运往印度。其中以戚德尔和他自己收获最大,所抢劫的“件数之多,有400头骡子才能驮运。里面包括许多珍贵而稀罕的喇嘛经书、神像、宗教艺术品、盔甲、武器、器皿等物。” 死守卡若拉 占江孜后7月14日起,英军开始向拉萨推进。卡若拉山在江孜以东约70公里处,是江孜到拉萨的必经之路。守军1000多人在山上修筑防御工事,在山的西坡隘口设下2道哨卡,日夜加紧巡逻。7月17日,哨兵发现从仁热龙方向开来的敌军先头部队,有步兵和骑兵。守军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即行开枪射击。由于工事坚固,敌人数次攻不上来,颇有伤亡。英军为扫除向拉萨推进的障碍,不惜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摧毁卡若藏军据点,一部分来不及撤退的藏军藏在山涧和岩石缝中继续抵抗,最后剩下的人跳下了悬崖,以身殉国。
卡若拉的失陷,主要是因为噶厦突然把总指挥宇拓调回拉萨,前线无人统一指挥、群龙无首,卡若拉告急时,竟无救援部队前往。
刺刀下的《拉萨条约》
7月19日,英军越过卡若拉山,来到浪卡子,又受到藏军的抵抗。这时西藏地方当局内部的妥协倾向已占优势,他们命令藏军后撤,停止抵抗,并派出高一级的代表要求与英联军谈判,但骄横跋扈的敌人不屑一顾,长驱拉萨。
被吓破胆的大农奴主们在敌人尚距拉萨数百里时就已经四处逃遁。雅鲁藏布江可谓天堑,可他们有险不守,让敌人于7月31日畅通无阻地渡过了滔滔大江。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以布达拉宫后面的贵族拉鲁家作为司令部。而广大藏族人民并没有在侵略者的淫威下屈服,英占领拉萨后,撤到藏东的藏军还有3000-5000多人,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以小股部队袭扰侵略军。
一天,当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同英军首领们正在举行会谈时,一位色拉寺的僧人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怀揣一把腰刀,只身闯进次松塘英军营地内,杀伤英国军官一名,士兵数名,当他往回跑时不幸被绳绊倒,被英军围起来活捉并枪杀了。此事引起了广大僧俗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极大愤慨。他们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不准任何人到英军营地附近出售肉、菜、柴、草等物。噶厦的官员无论其职位高低,都不准和英军来往!”“一阵喊杀声响彻次松塘,如虎般的英杰冲向敌营,杀得英军四处逃窜
没有还击之力,重现了英雄之王格萨尔的无畏精神”等鼓动性的标语也出现在大街小巷。英军头目见拉萨广大僧俗民众如此憎恨他们,加之天气寒冷,水土不服等各种原因,就向驻藏大臣有泰提出了立刻订立条约的要求。有泰大臣是个软弱无能之辈,他应英军的要求强令噶厦订立条约,噶厦政府在英方的这种软硬兼施的威逼下不得不于1904年9月6日与英国方面签订包括十条内容的《拉萨条约》,其中包括开放亚东、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西藏赔偿侵略军费50万英磅;英国在西藏的亚东驻军;英国在西藏享有土地、矿山、电讯等特权。但清朝中央政府拒绝承认这个卖国条约,认为有辱大清王朝的主权,于9月14日电令有泰,令他拒绝签字。1904年9月23日,侵略军撤回印度,清中央政府代提始终没有在条约上签字。
第二年,经中英双方磋商,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无权干涉西藏内政,除清中央政府外,任何国家都没有在西藏修筑火车铁路、公路、架设通讯设施、开采矿山等权力。
发生在100年前的西藏抗英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西藏人民勇于抵抗英军入侵,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洋炮这一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作为中国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业绩而载入史册。
第三篇:和平解放西藏历史
摘要:本文以“西藏人民热切要求解放”、“战袍未脱又出征”、“和平努力遭阻挠”、“以战促和”、“迎送和谈代表”、“和平进军,挺进边防”六部分记述1950年至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后,作为一名早期进藏的老战士的亲身经历。
光阴似激浪奔腾般逝去,西藏和平解放已经50周年了。忆当初,心情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应稿约勾起我漫长的回忆,桩桩往事从脑际浮现。
说起5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而已,可是,作为西藏的人,西藏的山,西藏的水,这跨世纪的50年是非同寻常的啊!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全体官兵的直接帮助下,加以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西藏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与50年前签订的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都有着历史性的渊源,每当我们欢庆西藏的光辉成就时,要永远不忘这一天——5·23!我身为早期进藏的一名老兵,把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所作如实地作一介绍,本是义不容辞的,只是由于身残年迈,深有力不从心之虞,现兹就能回忆起来的主要见闻叙述如下:
西藏人民热切要求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全国人民欢庆翻身解放之际,西藏地方还是处在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下。那里的农奴主阶级实行的是一套极为反动、残酷、落后、野蛮的社会制度,广大劳动人民没有起码的人身自由,没有自己的土地房舍,终年劳碌不停却过着牛马不如的人间地狱生活。
在西藏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差异极为明显,只占总人口不足 AE的贵族、官员、寺院的高僧**之流从不参加劳动,却过着奢侈淫逸、挥霍无度的人间天堂的寄生虫生活。社会贫富悬殊,矛盾十分尖锐。上层阶级拥有政府、法庭、监狱、军警和生杀予夺的权力,动辄就对贫苦农(牧)奴施用惨绝人寰的酷刑,什么扒皮、割筋、掏心、剜眼、削鼻、沉河等等,无毒不用其极;他们凶残到不但对贫弱的劳动者滥施淫威,就是对其本阶级内部有正义感有爱国心的上层人士也从不放过,大的到摄政王,小的至普通的**堪布,均有惨死在他们的魔掌之下的。他们为维护其残酷黑暗的统治,不惜认贼作父,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利益,在帝国主义的策划、教唆之下声嘶力竭地叫嚣所谓“西藏独立”。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内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失败,他们预感到末日降临,更加猖獗地垂死挣扎,和帝国主义势力串演了一连串政治性丑剧。对内加紧备战,扩充藏军,乱往本来就非常穷苦的百姓头上加税、增粮、逼款,闹得各地“民不堪命”,哭诉无门,于是又相应地加紧镇压、抓捕无辜,投进暗无天日的监牢。
西藏当局的倒行逆施极为不得人心,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还记得进军前夕曾发生过这样几桩反映西藏人民热切要求解放的大事:
1、西藏本区没有我党地下组织,但是临省西康巴塘地区却有党的活动,建立进步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拥有170多个盟员。他们朝思暮想地盼望着东方的曙光迅速照亮西藏大地。为首的平措旺阶同志在18军刚要进藏时被西南局任命为西藏工委委员、18军民运部长职务。
2、1949年秋,兰州、西宁等地相继获得解放之际,被迫长期流亡内地欲返不得的**行辕,当时滞留在青海的香日德,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立即以行辕的名义通电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表全藏人民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恳求速发义师,解放西藏,表示将竭尽全力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边防。
3、在**通电发出的前后,热振**事件中死里逃生的却本·益西楚臣为**报仇不成反而落难康、青地区,生活窘迫几近饿死。在走投无路之际,适逢西宁解放,找到解放军,进见省委书记,声泪俱下痛斥西藏当局残害热振**的经过和自己的不幸遭遇,接着又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愤怒揭发西藏当局的卖国行径,强烈恳求解放军义师西进,惩治罪魁祸首,为**和所有爱国志士伸冤报仇,解救西藏人民出苦难。
4、我军正向大西南挺进之际,西藏的大商号邦达仓·多吉、康北大牧主夏格刀登、格达**·洛桑丹增、原色拉寺堪布·阿旺嘉措(热振事件中另一个虎口余生者)、巴塘扎西朗杰等爱国人士经商议后密派蔡良、柏志等三人千里进京上书朱总司令,要求解放军早日进藏,解放西藏人民脱离苦海。
5、长期以来以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散居于祖国内地的许多藏族同胞,闻风而动,纷纷要求加入解放军行列,返回家乡干革命。他们有来自内蒙古、安徽省的老红军,也有来自高等院校的藏族学生。
6、尚有原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遗留大陆的一些人员,这时也坚决表示弃旧从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进军西藏的行动,立功赎罪。他们都具备通晓汉、藏两种文字和了解西藏情况的条件。
7、更有许多对西藏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及在西藏学有成就的高僧、禅师等,听说解放西藏也都兴致勃勃要求同往。
综观上述诸情,进军西藏,统一祖国大陆,巩固西南国防之举,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锐不可挡的时代洪流。这时,共和国诞生伊始,发自遥远的西藏人民期盼解放的呐喊声和行动,无不急促地震撼着一颗伟大的心灵——在正疾速行驶于中苏边界上的国际列车里毛泽东主席的脑海里在缜密而慎重地思索着一个大问题,最后他缓缓地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夜长梦多,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
解放西藏的最强音就是这样敲定的!于是,载有上述内容的绝密电报1949年12月9日就送到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的手上了。战袍未脱又出征
1949年末1950年初,我军挺进大西南,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不同的方式解放了云、贵、川、康四省,成都战役又一鼓作气地全歼蒋军主力胡宗南、宋希濂部30余万人。这意味着彪炳史册的解放战争在祖国大陆上的大规模战斗即将结束了,这时每个同志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昨天的枪炮声犹鸣在耳,身上的硝烟和征尘尚未掸去,1950年元月8日,进军西藏的任务就落在我们18军的肩上!我清楚地记得与此有关的当时的几件事:
1950年初,我18军52师即按原计划向川南宜宾开进,主力拟于元月4日出发,指导员带上我们几个小伙子提前两天先走,打前站
为部队号房子。到了乐山,为赶路决定雇用民船顺岷江而下。大家想到行军作战的生涯即将结束,对于这次下川南后的日子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们坐在船上举目欣赏起一江两岸天府之国的艳丽景色,陶醉其间,欢歌笑语在江面上此起彼伏。船行似箭,8天的行程,离开眉山才5天,就快到宜宾了。
元月8日这天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照耀着万里晴空,显得分外洁净清爽。忽然,北岸上朝我们奔来几位骑兵通信员,他们一边急促地打着停船的手势,一边高声喊道:“首长命令你们立即返回,情况有变,停止待命,限10日前赶到犍为县城!”一开始懵了一下,紧接着大家走出船舱,整好队伍,朝着刚才相反的方向前进了。
大家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赶到犍为,找到各自的单位,一进门就开口问领导:“情况怎么变的?等待什么新任务?”
“好啦,别问了,到时候自然会给你说,先住下再讲!”事实证明,这时领导心里也存在疑问。
后来,我师奉命从犍为移防到乐山县的竹根滩镇,直到 1950年3月25日先支出发,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在此防地上解决进军西藏认识方面的好多的重大问题。
记得停止待命后,大家的猜测甚多,议论纷纷。不久,随张国华军长一起去重庆野司领受命令的刘振国政委回来了,元月22日召开了一个会议,他说:“我们这次到重庆去,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一见张军长和我们就说:‘毛主席从苏联发来电报,把解放西藏的任务交给了你们!’”原来如此!这消息一传开来,反应十分强烈,问题比较多的还数干部。有的人在会上公开发牢骚:“好不容易打垮蒋介石,说妥让我们留川南干革命的,还未及动步,又叫去解放西藏,上级说话还让不让人相信?那么多的部队进城去,偏偏我们进西藏!”还有的说:“连同抗日,我连续打了十几年的仗,人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连个家也没有,这进藏还不知要多长的时间,个人问题怕是一辈子也无希望解决啦。”我师154团副政委刘结挺更是断然表示:“我身体不好,不去西藏!”
思想工作任务实在艰巨,为了提高全师上下的思想认识,师部2月5日至10日召开全师排以上党员干部参加的进藏动员大会,张军长也参加了大会,并先后作了两次重要的长篇讲话。讲话以理服人,针对性很强。在讲到进军西藏的伟大意义时,从西藏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讲到风俗民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们师原称七纵队二十旅,开始组建之际,张军长即是七纵副政委。根据这个部队一向对革命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珍惜光荣历史的特点,启发大家用积极思想去克服消极思想。他说:“过去我们能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一个省会,消灭几万敌人,就兴高采烈,觉得了不起。而这次进西藏,是以我们!(军为主,我们不只是解放一个省会,而是解放全西藏,解放全西藏的人民,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西藏过去没有党的组织,现在由我们去那里建党开创党的工作,这还不值得我们自豪吗?”针对一些同志认为西藏荒凉偏远,进军是得不偿失的思想,他说:“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英帝国主义却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手,兴趣可大着哩!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藏族同胞是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难道我们能够任凭帝国主义侵略而漠不关心?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就要从阿里、亚东后退数千公里到金沙江东岸,恐怕我们在四川也不安稳吧!那样我们就不是光荣而是犯罪了!”针对有些人畏惧艰难的思想,他指出:“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的残酷压迫之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不能眼看着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他不讳言进军西藏面临的巨大困难和许多干部、战士在婚姻、家庭、身体等方面存在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求大家正确对待公与私、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同时又讲了党和国家、上级机关将如何根据条件可能,帮助大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
张军长的讲话有的放矢,丝丝入扣,讲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会上情绪活跃,一些原来紧绷着的脸舒展了。在小会讨论时大家纷纷请缨,有些性急的人恨不得马上出发,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藏族同胞。
此后,全师又集中一段时间,由上而下逐级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终于使思想认识问题趋于较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部队趁热打铁,抓紧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上级为我们充实了兵员,全师达11600多人,一个步兵连就有60多人。对于一些病弱干部、战士则调出另行分配工作。还更新、补充了武器装备,增编了一些骡马、配发了集体和个人使用的高原生活用品。部队真正实现了齐装满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的要求,接着部队又投入适应高原为主的军事训练,只等一声令下,立即挥戈西藏。
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我军担负解放西藏的任务之前,就已确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主调。因此,我们在做好以适应高原为主的军事练兵的同时,还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和平解放西藏的政策方针,以做到政治上心明眼亮、意志坚定,军事上斗志昂扬,矢志西藏,义无反顾,因而部队情绪十分饱满。
3月4日,上级下令 #& 师组织一支先遣支队去甘孜,建设进军西藏的基地,指名让吴忠师长率领154 团前往;同时,53师也将由一位师首长率领一个团的兵力组成先遣支队开赴南路的巴塘。为统一指挥两路先支,军里决定由副政委王其梅和第二参谋李觉同志组成18军前进指挥所。先支的主要任务为:调查研究藏区的政治、军事、兵要地志、风俗民情,为上级机关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了解沿线的粮秣供应能力,采购囤积部分粮食、柴草和牛羊;吸收培训一批藏族青年;修筑道路、桥梁、制造渡江船只;向藏族各界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纪律以及《共同纲领》中的有关条款,作好统战工作,为争取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接到命令不久,经过必要的准备后部队于3月25日从五通桥出发,走20多公里,到乐山军部驻地,在北郊撑帐篷露营预习高原生活。在那里还参加有军首长亲临的誓师大会,后来又领了一批武器装备,于3月29 日向甘孜正式出发。
先遣支队从乐山出发乘坐汽车,战士们高擎张军长亲手授予的“进军先锋”的大旗为先导,一路上浩浩荡荡,受到沿途人民群众的热烈欢送,有的县城万人空巷,早早排列道路两旁,手拿标语、糖果和其他慰问品,直到藏族聚居区康定、乾宁、道孚、卢霍和甘孜城,处处是热情洋溢的迎送队伍。这时候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首长们关于“进军西藏是一件伟大、光荣、豪迈的事业”的教导。
和平努力遭阻挠
先遣支队的同志们从雅安下汽车开始背上背包、枪械、粮食等徒步行军,晓行夜宿,克服了前所未遇的重重困难,前进千余里于4月28日到达康北重镇甘孜城,这里曾是国民党政府甘孜专署所在地,当时有刘文辉起义部队驻扎。
我军到达甘孜,即按原定计划开始分头进行各自的工作。为更直接向昌都及金沙江沿岸的藏军宣传中央的和谈方针,并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的态势,为尔后进军准备条件,部队在此稍作休息后,即决定由154团政委杨军同志率领该团二营5月6日西行260余公里进驻金沙江东岸的邓柯县,5月16 日抵达。数月之间除按计划完成上节提及的工作任务外,在争取与西藏当局和平谈判的工作上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寻找、利用机会托付商贩、朝圣者、走亲访友的人把大量的印有党中央、西南局制定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的政策捎往西藏,也有的土司头人经过我们工作后给西藏上层朋友去信,传播中央和谈方针;我们还曾经直接给昌都总管拉鲁·次旺多吉及驻森达藏军代本木霞通信,要求和平谈判。但是这些努力的效果当时都不明显,有的遭到断然拒绝。
由于听信帝国主义的煽动唆使,西藏反动当局,有恃无恐,忘乎所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迷信于所谓“雪山恶水赛过10万大军”和美国人的武器、美元会流水般援助的许诺,不但对我军的和平诚意横加阻挠,就是对于来自中央的召唤,西南局、西北局、青海省、西康省多次派出的劝和代表团和高僧、法师也拖延时间,阻挡入境,甚至扣押、软禁、谋害等等。甘孜的格达**历尽艰险到了昌都,劝和不成反遭下毒暗害。
时至10月,已届我军正告西藏当局的最后期限,以达扎·阿旺松饶为首的亲帝分裂主义分子,紧紧地依附着帝国主义势力,至死不肯接受中央关于进行和平谈判的召唤,视我军为软弱可欺,拒不派出和谈代表,阻止、软禁以至于残杀劝和人员,对祖国人民的友善完全采取的是敌视态度,并沿金沙江以西部署武力对抗人民解放军,他们这就堵死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通道。因此,一场武装较量不可避免。
第四篇:历史教学设计概述
《历史教学设计概述》学习总结
在实施历史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本课程力求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学案例入手,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通过这次学习收获不少,使我的历史教学有了可以借鉴的地方。作为“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近日的学习心得,谈一谈收获。
一、教学设计应具备新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问题的观念。
4.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三维目标,即学生的能力、技能和情感态度通过组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生成,这样,活动集中,重点突出,实效性也更强。
2、应该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提出恰当的问题。反对材料灌输,不要设计低水平的问题和过于艰深的问题。
3、新课学习设计要体现逻辑与结构,层层深入,逐步进入核心,最后达到高潮。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注重适应性,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创新型人才
第五篇: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有关西藏问题.doc
有关西藏问题
历史: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又于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界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我国西藏东部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在这条线以南。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农奴制彻底废除,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地理:西藏自治区面积 120万平方公里,首府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并有古迹布达拉宫,保存了灿烂的藏文化。
西藏属西部开发的省份之一。青藏高原由于地势很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农作物主要为青稞。有天然牧场,牦牛号称“高原之舟”。毛纺织业中心:林芝。西藏地区位于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西藏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大大改善了西藏的交通条件,加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2000年国家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辖区内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对西部开发和保护并举的重大举措。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由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有了根本保障。西藏人民从此才真正享有人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反华势力企图利用宗教问题制造麻烦,企图把西藏分裂出去,或利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制造边界争端,这些行为必将失败。
我国政府充分尊重和保护西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在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下实行西藏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对西部开发的同时,又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措施。开发是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发展西部,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保护是要保持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联系矛盾的原理坚持两分法的方法说明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西藏和平解放50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一个伟大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又于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界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我国西藏东部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在这条线以南。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农奴制彻底废除,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地理:西藏自治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首府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并有古迹布达拉宫,保存了灿烂的藏文化。
西藏属西部开发的省份之一。青藏高原由于地势很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农作物主要为青稞。有天然牧场,牦牛号称“高原之舟”。毛纺织业中心:林芝。西藏地区位于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西藏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大大改善了西藏的交通条件,加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2000年国家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辖区内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对西部开发和保护并举的重大举措。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由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有了根本保障。西藏人民从此才真正享有人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反华势力企图利用宗教问题制造麻烦,企图把西藏分裂出去,或利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制造边界争端,这些行为必将失败。
我国政府充分尊重和保护西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在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下实行西藏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对西部开发的同时,又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措施。开发是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发展西部,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保护是要保持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联系矛盾的原理坚持两分法的方法说明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西藏和平解放50年的风雨历程,揭示了一个伟大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关山东问题
历史:1858年《天津条约》中山东烟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俄、英、美、法侵略势力渗透到该地区。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军从荣城湾登陆,攻占威海卫,中国北洋舰队海军覆没。1897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强占胶州湾,并且取得在山东的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甲午战争中和战争后,日、英、德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猖撅,恣意横行,义和团运动由此在山东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山东军阀张宗昌率直鲁联军阻止北伐被打败。
1928年国民政府派兵北伐,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阻止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地理: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半岛地形为丘陵,山东大陆部分为平原,黄河在山东境内入海。山东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兖州、淄博是著名的煤矿,胜利油田是全国较大的油田。山东省会济南是著名的泉城,烟台、青岛是著名的对外开放城市,青岛又是著名的纺织中心。山东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对外开放,工农业发展水平均在全国前列。
泰山位于山东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运用有关地理知识分析泰山是怎样形成的。泰山是两块岩块相对上升、下降形成的地垒山。
政治:山东人民采取引黄淤灌的办法,综合利用水沙资源,化害为利,这体现了: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和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而为人类造福的哲学道理。
有关东北问题
历史: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1858年沙俄通过《爱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4年甲午战争中,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对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霖控制。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败退,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威逼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同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给70万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缝钢管厂。1963年开始建设大庆油田。
用心
爱心
专心 地理:掌握近代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示意图。识图:甲午战争形势图,掌握九连城、花园口、旅顺、大连等城市的位置。识图:辽沈战役形势图。
东北地区西部是大兴安岭,北边是小兴安岭,东边是长白山,中部为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利于耕作,东北平原有东大仓之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第一大林区。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石油储量丰富,著名的煤炭基地有阜新、抚顺、鸡西、鹤岗等;鞍山、本溪是著名的钢铁基地。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发电设备制造业,沈阳、富拉尔基机器制造,长春汽车工业,齐齐哈尔机车制造业,旅大造船业,佳木斯造纸业,吉林化学工业都很发达。东北地区铁路、水路交通发达、便利。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发展优势。
政治:纵观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历史的发展,说明国家独立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和保障。
辽沈战役首先攻打锦州,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主观和客现相符合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目前东北地区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东南沿海省市。其原因主要有:企业设备陈旧,劳动生产率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经营理念;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体制仍有负面影响;自身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东北地区应扬长避短地适应新形势,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东北发展的方针;加大改革力度,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更新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与俄、朝、日等国的经贸关系。
香港问题
历史: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统称新界)租给英国,租期99年;1984年中英就香港问题签署声明,规定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地理:明确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并能识图,明确各部分的位置。香港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中国血统的人占绝大多数,祖籍广东省人最多。联系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农业发展及特点,说明祖国内地是香港发展繁荣的强大后盾。祖国内地占香港进出口贸易的首位。香港工业属加工工业,并以外销为主。香港旅游业发达,被誉为“东方明珠”。
政治:我国政府采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了香港问题,掌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具体含义及表现。香港问题的解决,成为和平统一祖国的范例。理解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之处,香港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国际关系的中英两国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了解“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的不同之处。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是什么?关注台湾问题的发展,掌握我国政府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台湾问题
历史:三国时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夷州,加强夷州与内地的联系。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台湾名称的演变。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岛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二。东部的台湾山脉纵贯全岛,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部最高峰。台湾岛西部为平原,山地和平原之间为丘陵区。
用心
爱心
专心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属地震多发区。金、煤、石油、铜、铝土矿、硫磺等矿藏丰富。沿海有渔盐之利,布袋盐场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
台湾岛水力资源丰富,浊水溪为台湾最大的河流,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
台湾发展外向型工业。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基隆是重要的海港和渔业基地。高雄是南部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
北回归线从台湾岛中南部穿过,台湾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主要农作物为稻米、甘蔗。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茶树。
政治:台湾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我们坚决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是: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这是得到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不可辩驳的客观事实。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哲学道理。
“两国论”的政治本质是: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祖国的统一大业。
“两国论”违反国际法,分裂中国的主权,破坏了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反对和破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两国论”。
理解并掌握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只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其他什么都可以谈。理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含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西部开发
历史:近代对西部的管辖和西部人民的斗争:
19世纪70~80年代,云南、西藏、新疆人民抗击英俄的侵略。
1875~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1913年西藏地方政府与英印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北洋政府的拒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转移到西南。许多近代工业企业先后从华北、华中迁到西南、西北各地,增强了后方的经济实力。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内蒙古人民进入了生活、生产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西部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革命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5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一五”计划完成后,西部地区修筑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及宝成铁路,这些交通路线沟通并加强了西部和内地的联系,加速了西部的发展。
1957-1966年,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头钢铁基地建立,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建成,成昆铁路开始修建。
1966~1976年,国民经济在**中缓慢发展,西部地区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9年葛洲坝建成,四川西昌、甘肃酒泉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
地理: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自然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多为山地、高原、沙漠,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消费市场不活跃;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科技对经济影响较小;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育较晚,经济结构单一。
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然条件方面,拥有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如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利资源等)和广阔的市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发展边境贸易有利。社会条件方面,西部大发展时机成熟;国家政策的优惠与支持,东部人民的大力支持。
用心
爱心
专心 政治: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部大开发要集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林、牧、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西部人民自身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搞活边境贸易。
“十五”期间要突出重点,搞好开局,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五到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
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
用心
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