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浓缩的西藏历史
浓缩的西藏历史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参观体会
马传辉
参观前,对西藏了解不多。听人说起西藏,会想起儿时看过的电影《强巴》,是这部电影使我知道了旧西藏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度;会想起听过的《洗衣歌》和看过的同名藏族舞蹈,是这首歌、这支舞蹈使我知道了解放军和藏族人民的鱼水深情;会想起流亡在国外的**折腾了50年,他从1959年3月率领私人武装发动政变,失败后叛逃国外,至今仍在世界各地鼓吹“西藏独立”;会想起去年发生的3〃14事件,还会想起奥运期间藏独份子的捣乱…… 总之,对西藏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不系统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是一部浓缩的西藏历史,它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向我们展示了西藏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西藏。
旧西藏是黑暗的。贫穷、落后、闭塞、残酷,是它的代名词。农奴主不但可以随意剥夺农奴的财产,甚至连农奴本人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也是主人的财产,可以被随意处置。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农奴的子女一出生,就登记入册,终身为奴。有专家指出,旧西藏实行的地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农 1
奴制度相比,其黑暗与残酷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藏的民主改革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50年代,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显然已和历史发展潮流格格不入。它是西藏贫穷落后的根源。西藏要走上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之路,就必须革除这一制度。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革新,广大农奴、奴隶革除封建农奴制度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这些要求还得到了开明的上层爱国进步人士的支持。西藏的民主改革充分考虑了地区的特殊性:一方面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借鉴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先进经验,因此,才能确保顺利进行。
西藏的现在是美好的。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社会变革程度之深,社会进步跨度之大,堪称全国之最。比如,西藏文化得到史无前例的新发展。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巨资,对西藏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有,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尊重。西藏现有寺庙和其他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多人。西藏的信教群众可以到寺庙去烧香、拜佛,磕长头、放布施,也可以转经、诵经、祈祷。只要到西藏实地察看一下,藏独份子散布的“西藏没有宗教自由”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我们相信,西藏的未来会更美好!
第二篇:西藏历史概述
西藏历史概述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 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 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 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 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喇嘛和**喇嘛两大**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进京,1652年,五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罗桑益西为“**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喇嘛的名号。自此,**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与**及其他大**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 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 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 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 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喇嘛、**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喇嘛和**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喇嘛、**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第三篇:纪录片《西藏》观后感
纪录片《西藏》观后感
大型系列纪录片《西藏》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该纪录片分为“神圣疆土”、“盛世新生”、“**转世”三大主题,每个主题制作了上下两集,共六集。在学校的倡议下,作为预备党员,我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并且在同学中间积极宣传,大家兴致高昂,不仅从中获取了知识,更完善了自我认识,树立了正确信念,有很多感悟。这部纪录片受到大家广泛好评。
该纪录片系统清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神圣疆土——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盛世新生——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以及“**转世——藏传佛教**转世”,这三个虽然广受关注,但公众知之甚少并且经常有误解和歪曲的主题。
围绕着这三大主题,摄制组深入挖掘史料,据了解,他们遍访国内三十多位权威藏学专家,在北京、西藏两地举办数轮专题研讨会,学习、借鉴了近千万字的专业著作,先后组织数次西藏实地前期采访,最终呈现出这部优秀作品。这部纪录片中有许多独家呈现,让我看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展示了中央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调集的文献,播放了很多尘封的影像资料,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拍摄的《潜入西藏》,以及十四世**叛逃经过等等。纪录片还采访了一批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例如第一位昔日农奴出身的国家领导人——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西藏地区唯一的女**、昔日被十四世**挟持到印度、之后辗转回国的桑顶·多吉帕姆老人。此外,十世**额尔德尼转世灵童寻访组成员萨龙·平拉大师等人,均在片中受访出镜。纪录片摄制组的工作确保了历史解读的详实生动,而这些史料的放送和相关人物的叙述,让我进一步走进西藏的历史,切身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历史判断,认识到西藏今天的成就,是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努力的结果,任何企图分裂西藏的行为与活动都会受到唾骂和制裁。
这部纪录片以宏大的史实基础,别具匠心的表达方式,将丰富的史料进行创意加工,既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引导人们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对我来说,它不仅使我获得了很多关于西藏地区的历史知识,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扩充了我的知识体系,能更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西藏历史,还帮助我进一步了解西藏,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加深了爱国敬党、团结民族的价值理念。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名预备党员,我一定会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确思想,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增进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纪录片《西藏》观后感
纪录片《西藏》观后感
这里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近的似乎能顺手摘下天上的星星,近的仿佛能听到天上神仙的呢喃秘语,白云身边绕,薄雾脚下飘,虚幻缥缈,让你几乎忘却了到底人在何处,似乎置身于仙山梦境。这里是一个大美的地方,自然,纯净、原始,呈现出雪域高原的万种风姿和千般魅力。这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原始文化和现代文明共存;原住藏民和外来访客共融;俗世喧嚣和澄静信仰共生;宗教和民俗交织;她让你仿佛是在尘世和天国中进行穿越。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首次统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权——吐蕃王朝。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
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协议中讲到“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这句开宗明义的论断,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是对历史实际的客观概括。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的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今天的西藏是法自然和人文的自然融合,有着独特的魅力,整个雪域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山、冈底斯山、喜玛拉雅山横亘全境,雪峰林立。洁净湛蓝、五光十色的纳木措、羊卓雍措湖象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象一条洁白的哈达,曲曲婉婷飘逸在雪原上,峡谷两岸是人口、城镇聚居地,也是西藏比较富饶的地方。颇居特色的藏房,屋顶四角的经幡和房顶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至今日,仍不至一次在藏民的客厅里看到毛主席的画像。首府拉萨周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甘丹寺、大、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佛教圣地云集,八廓街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后藏领地,日喀则的扎布伦不寺、夏鲁寺游人如织;山南地区琼结,埋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藏王墓,充分见证了西藏是我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泽当的雍布拉康第一家皇家寺庙,扎囊的桑耶寺第一家寺庙,江孜的白居寺、抗英遗址(红河谷),见证了西藏的悠久历史文化;林芝葱林荗密,胜似江南;亚东的“爱国鱼”、乃堆拉山囗哨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第五篇:西藏天空观后感
《西藏天空》观后感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西藏的了解尚停留在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落后的生产力,灿烂的佛教文化。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纠正了我之前对西藏的一些错误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通过这部电影所展示人物思想及认识的转变,让我深刻的认知到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自由。
这部电影可以理解为一部讲述西藏人民思想解放的历史片,也可以理解为两对人之间的恩爱情仇。个人的故事折射出历史的天空,社会变革变迁潜移默化着人物的自我认识。丹增和普布从两小无猜开始半主半友的小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终究在农奴制度和愚昧的佛国文化影响下变为了只有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主人和俯首听命无知愚昧的奴才。解放西藏之后,接触到新鲜自由新鲜空气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作为西藏的统治阶级环境下生长的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丹增来说充满着矛盾,他希望做他自己,完整的他自己,却又希望拥有对他俯首听命的下人。普布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演绎着别人的故事,丰富着主人的人生,当他在明媚的阳光下,安静的坐在净坛旁边,轻轻地问道:我是谁的那一刻,他的声音不再是轻言细语,我是谁,这三个字不仅是普布脑海里的三月惊雷,亦然响彻西藏静蓝明艳的天空,虽是晴空万里碧无云,但惊涛骇浪已然在远方奔袭而来。
这部电影夹杂着很多西藏的本土元素,特殊的历史,与众不同的生活文化,根生蒂固的佛教思想,远离世俗的地理位置,这些都给这部电影带来了不少色彩。但最美的电影是打动人的内心,而不是眼球,一个被旧制度思想束缚的奴隶开始接受新的自由思想,渐渐挣扎摆脱思想枷锁,做回自己。“我不是丹增,我是普布。”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个高高在上,希望俯首听命的奴才可以兼职做自己朋友的主人,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开始怀疑自己,最终明白了“人与人是平等的”这句话的含义。内心干净的人,才是个真正干净的人,就像西藏的天空一样,纯洁,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