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0急救中心2012年管理草案
2012年120急救中心车辆、急救、出车管理草案
为顺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急救需求,实行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急救人员工作积极性,特制订以下制度及奖惩措施
一、驾驶员工作制度
1、急救中心司机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与清洁,做到勤检查,勤保养,保证车况性能良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救护车不得上路。
2、上班后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后要加足油、水、及时排除故障,详细记录车辆运行情况。
3、保证一线救护车24小时正常运行,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速度第二的原则,完成出车急救任务后,做好行车记录。
4、驾驶员要熟练掌握急救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接到急救指令后能迅速及时地到达急救现场,不得中途办私事和单独出车。
5、驾驶员不得酒后开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与人闲谈,驾驶室中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同人员上车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6、执行救护任务时,应使用警报灯,严格遵守公安部门关于警报和标志灯的管理规定。
7、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护任务,在急救工作中,服从医疗急救的需要。
8、到达急救地点,如找不到病人,要及时与120调度中心联系,调度中心同意后,方可返回。
9、驾驶员应接受急救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0、服从120调度中心的调度和安排,接“120”派车指令后,5分钟内出车,根据任务完成及现场情况,及时将急救工作信息反馈120调度中心
二、车辆维修管理
车辆发生故障后须立即报告中心主任,经主任同意后,请示院办后进行维修,有关维修细则由院办制定
三、燃油管理
1.驾驶员需加油时,到调度室办理取加油卡手续并填写加油登记表
2.奖惩 按照百公里油耗17升标准,冬季12月、1月、2月(车辆启动预热)夏季5月、6月、7月、8月、9月(空调)另加2升,再根据里程数、得出总汽油量和金额,结余部分奖励个人50%,超出则罚个人50%。
四、出车管理
1、值班车除急救外,任何人不得借用,已经发现,严肃处理,如造成一切不良后果自负,扣发当月奖金,2、参照临近市县兄弟医院,出车补助驾驶员、急救医生每人次各10元
3、送病人出院提30%(保证120急救任务外,可适当安排接送出院病人)
4、病人转院提30% 医疗急救项目收费标准
安徽省卫生厅 皖价费(2003)220号文件
救护车费 12元 说明:往返路程5公里以内12元,超过5
公里每公里加收3元(含来回里程)
院前急救费 40元 急诊诊断费 4出诊费 10氧气费 10-50 元 元 元
第二篇:120急救中心服务管理
“120” 急救中心服务管理规范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120”急救服务体系,确保市“120”急救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对突发事件及危重病预案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根据启东市卫生局关于“120”急救服务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细则:
第一章
120急救服务体系
第一条“120”急救服务体系设有“120”急救电话两条线和外线电话一部(电话号码83106053、***),现有救护车四辆,其中两辆救护车确保在启东市范围内正常运行,一辆救护车为市外接送病人专用车,另外一辆作为维修备用车。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派用救护车。特殊情况,必须经过“120”指挥中心,报告值班院长同意后才能动用。
第二条
“120”急救服务体系配有4名医生、5名护士、1名接警员、4名驾驶员,共同组成“120”急救小组,统一属于急诊科管理,驾驶组在执行“120”急救服务工作细则的同时,服从行政办公室双重管理。
第三条
“120”实行24小时双班制。
1、2、护士:正副班护士24小时上班,就餐半小时在值班室。随车医生、驾驶员:在确保3分钟内(冬季8分钟内)发车的前提下,可自行调节就餐时间。正班出警后,副班应立即到位。
第四条
医生组、护士组、驾驶员组必须严格执行考情制度。分别指定专人负责排班,并在每月25日前将下月值班表报院部办公室。
第五条
根据省卫生厅及南通市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必须确保市内一辆救护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动用第二辆车出长途。
第六条 “120”急救收费执行江苏省物价局规定的价格标准,救护车费为每公里2元(含来回里程),其他收费按实际项目收取。收费由随车医生负责,必须开具医院正规的收费依据,不得多收、漏收、少收和违规收费。
第七条 急救中心下设七个医疗急救站: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吕四)、市第三人民医院(原传染病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启西)、第五人民医院(江海)、第六人民医院(王鲍)、第七人民医院(海东)。各急救站救护车必须按规定具有统一的标饰,在本院车辆不能满足救护需要时,由120急救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调度。
第八条
“120”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值班人员一律住在值班室,保持通信畅通,每次接听电话不得超过3响。
第九条 “120”服务体系必须坚决执行“先抢救后付款”、“就近救急”的急救原则,服从统一调度,严格岗位职责,确保抢救设施的完整和完好,认真执行告知和报告制度。
第十条
所有急救用车必须确保一医一护一驾。
第二章 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120”当班护士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严守岗位,确保“120”急救电话的畅通,不得擅离职守。第十二条
值班护士不得在值班室内集群谈笑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第十三条
接警护士在接听电话时必须温柔,用语文明,态度和蔼,不得有粗话、脏话或有厌烦情绪。
第十四条
接警护士接到求救电话后,必须详细问询:病人姓名、年龄、病情、事发地点。并立即通知值班驾驶员和跟车医生出车,备班人员到位。同时与所指派救护车辆的车号、驾驶员及跟车医生、护士姓名等,一并做好记录(时间精准到时、分)。
第十五条
随车护士抢救病人,必须服从医师安排,协助医生做好现场抢救。严格执行医嘱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一遍,核对无误时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时间精准到时、分)。
第十六条
随车医护人员必须守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不得坐在驾驶室内。
第十七条
跟车医师到达现场后,必须立即下车,仔细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作好记录,并迅速作出判断,根据病人相关生命体征,决定现场或回院抢救。
第十八条
在他院接转病人,必须床头交接,根据病人病情,在确保途中安全时方可接回。如病情危重,不能确保途中安全,而病家执意要转院者,必须交代清楚,由对方医院及病人或其家属签字后方可接回医院抢救,应要求需转出医院者,必要时有相关专科医生随车陪同。第十九条
随车医师遇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应就地给予心肺复苏等抢救;遇农药中毒、溺水、触电、重度挤压伤等危急病人,必须给予基本的紧急抢救处理后,再转回医院。
第二十条
跟车医师应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在抢救外伤病人时,避免造成再损伤,延误抢救时机。
第二十一条
遇到特大群体灾害时,必须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医院总值班或值班院长报告,启动《启东市人民医院重大突发事件急救预案》。
第二十二条
救护车接到病人后,跟车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病人应在到院前及时告知120值班人员,由120值班人员通知急诊或相关科室医生作好抢救准备。
第二十三条
病人到院后,工作人员应立即下车,协助病人转运入抢救室,并立即向接诊医师介绍病情、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第二十四条
抢救完毕后,当班医师必须及时清点物品及仪器设备,随时做好物品补充剂仪器的维修,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
第二十五条
驾驶员必须定期做好车辆检修、保养和清洗、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节约用油。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交通法律法规,确保用车安全行驶。
第二十六条
“120”救护人员接到出车指令后,不得拒绝出车,如遇特殊情况时,必须提前汇报请假,安排好代班,并及时书面通知“120”指挥中心。第二十七条
遇救护车途中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必须向“120”指挥中心汇报,并请求另派车辆,告知出车地点及救护地址。
第二十八条
驾驶员必须严守岗位,不得脱岗、串岗,值班前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第三章 抢救特大突发灾难性事故的预案
第二十九条 组织建立灾害性事故的抢救系统,由分管院长、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下设二个抢救小组,名单及电话见附一。
第三十条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
第三十一条 “120”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通知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等有关负责同志,由各部门负责同志通知有关人员,迅速组织抢救。
第三十二条 急危重伤病员到院后,急诊当班医师与灾害事故抢救组成员一起立即组织抢救,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检查,并对伤病员进行分类疏散。
第三十三条 护士长负责急救药品及设备仪器的管理,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各类仪器要保持性能良好。救护车内药品、器械等由随车医生负责。
第三十四条 医院灾害性抢救指挥系统,抢救组成员,总值班及其他有关人员接到抢救通知后,应立即到位,服从安排。抢救指挥系统与现场救护人员保持联系畅通,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人员,调拨急救药品,组织各科协作,并根据情况迅速组织其他救护力量参与抢救,协调并通知各有关科室做好准备,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后勤部门必须确保物资供给。
第四章
处罚措施
第三十五条 各类人员凡违反以上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或有投诉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重罚。对问题比较严重、认识态度不好,有抵触情绪的,给予待岗、调离急救中心等处理;对因工作失职,贻误病人抢救而造成后果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以至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处罚标准按医院行为指标考核方案执行。第三十七条 凡违反上述规定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均有当事人承担。
第三十八条 该细则从2012年03月01日开始实施。
启东市人民医院
启东市120指挥中心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急救中心救护车司机管理规定
急救中心救护车司机管理规定
为适应我院目前急救事业发展需要,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到专车专用,现将急救中心救护车司机的管理规定更新如下。
1、现有救护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用。服从镇巴县120指挥中心调遣。严格按照科室排班顺序出车,禁止私自换班。
2、按照指挥中心要求及时反馈出车信息,严禁顶撞120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若出现违反规定通报一项罚款200元。
3、工作热情,态度端正,团结科室人员。
4、司机爱岗敬业,服从医院工作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值班期间不得私自停班停车,违者罚款200元。手机开通保持联系,随时准备服从调遣,接受新任务。5、120司机要保证救护车车况良好,车载氧气、油料充足,若因车载氧气、燃油、燃气缺乏,耽误病人救治者,当事人给予待岗处理。
6、司机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关心体贴病人,保障病人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车,当事人给予待岗处理。
7、值班期间不得饮酒,当事人给予待岗处理。
8、出车途中如果出现意外(如车辆故障、交通意外等),必须及时与病人家属和120指挥中心联系,根据情况派其他车辆救护病人,若有隐瞒,当事人给予待岗处理。
9、杜绝私收费现象,违者给予私收费金额的3倍罚款。
10、救护车以院前急救及接诊危重病人为主,本县内收费按照医院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本县外接诊或经科主任、护士长批准的转诊或出院的病人,按照6元/公里(单程)收费,并上交至医院财务科。
11、公派出车按医院规定给予司机补偿。
12、不允许私转病人,不能和院外车辆交易外转病人,转诊医院必须是患者自愿就诊医院或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如查出私自转诊,视情节轻重给予1000—3000元罚款或给予待岗处理。重复违规者则罚款后给予辞退。
13、每半年对120进行一次考核评分,并按得分多少进行排序,每次评分名次位于最后一名的司机给予停止出车一个月的处罚。连续三次评分均为最后一名的司机,医院将解除合同,予以辞退。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弄虚作假,虚报出车次数、运送120病人人数,扣20分;(2)出车状况汇报不全、私自出车、私人换车、接警出车慢,扣20分;(3)对病人服务态度差,扣20分;(4)不听从指挥,经常违规操作,扣20分;(5)不能与科室同事搞好团结,扣20分。
第四篇:申请加入120急救中心
申请书
青岛市急救中心:
目前,在青岛市市北区台东区域我院方圆5公里内没有120急救站。随着人们急救意识逐渐增强,需要院前急救的急危重症病人日逐增多,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日显凸现。在我院的医疗状况日趋成熟下,一部分患者家属拨打我院电话,希望得到我院的院前救治,所以申请青岛市急救中心将我院列入120急救中心服务范围。
首先,我院是市北区批准的一级综合医院,设有急诊医学科,内科,外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医学检验科,皮肤科,精神科,口腔科,并配有各种车辆8辆,具备院外急救处置能力。
其次,在人员方面,院前急救具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经过专业的培训,具有实际经验,急救技术操作熟悉。
第三,在器械方面,有常用的氧气瓶,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导管,多功能监护仪等急救器械物品外,另备夹板,绷带,清创缝合包等外伤专用物品。
第四,在药品方面,我院药品种类多,如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止血敏,立止血,6-氨基己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药品,配备齐全,可以保证急救的需要。以上在车辆、人员、器械、药品方面,我院已具备120急救条件,希望贵中心考虑将我院列入120急救中心服务范围,以拓宽我院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青岛市北慈海医院
2015年5月3日
第五篇:急救中心管理办法
急救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急救中心(站)的科学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提升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障、维护公民健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急救中心(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急救中心(站)是指由通信、医疗急救和转运等要素构成,对伤病员提供医疗急救和转运、护送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机构。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将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本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事业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的性质与任务,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急救中心(站)的工作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急救中心(站)的建设应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坚持基本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对全国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发展实施宏观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急救系统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行业管理。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七条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一个城市只能设置一个政府
主办的急救中心(站),“120”为院前医疗急救唯一的特服电话号码。
第八条 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机构设置分为急救中心、急救站二级。
(一)地市级及以上城市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
(二)县及县级市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三)地市级及以上城市依托在医疗机构内,并承担院前医疗急救职能的急救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急救中心(站)建设标准》,逐步组建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
(四)县及县级市和边远地区,可参照本《办法》,经本辖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可依托在当地医疗力量最强的医疗机构内,并承担本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任务。
第九条 急救中心(站)应当根据医疗急救功能和任务,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第十条 急救中心(站)实行行政事务类事业管理体制。各级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行政职级等同于本地区其它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卫生机构。
第十一条 根据“精简机构、平战结合”的原则,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机构设置可与急救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并按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功能与职责,加强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
第十二条 急救中心(站)的机构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行统一的执业管理。
第十三条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任何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名称并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三章 功能与职责
第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的基本功能
对伤病员实施现场医疗急救、途中监护和快速转运,以维持伤病员生命体征,稳定伤情和病情,防止再损伤,为伤病员的院内救治提供条件。
第十五条 急救中心主要职责
(一)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负责本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保障工作。
(二)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及上级部门指派的其他相关任务提供院前医疗急救保障服务。
(三)承担各类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四)按照《院前医疗急救诊疗常规》的规定,制定本地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质量监督控制考核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
(五)建立并完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急救绿色通道。
(六)收集、处理和贮存与院前医疗急救有关的急救信息,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计报告制度,按规定做好急救信息与资料的登记、汇总、统计和报告工作。
(七)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下级急救中心(站)实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
(八)定期组织对所属及下级急救中心(站)的急救人员进行急救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开展地区间的急救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九)协助公安、消防等应急联动机构对所属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宣传和初级急救技能培训。
第十六条 急救站主要职责:
(一)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负责本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保障工作。
(二)为辖区内各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及上级部门指派的其他相关任务提供院前医疗保障服务。
(三)承担辖区内各类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四)收集辖区内院前医疗急救有关的信息,按规定做好急救信息与资料的登记、汇总、统计和报告工作。
第四章 机构建设
第十七条 急救系统的人员编制,依据《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按每辆急救车5人的标准配备。
第十八条 急救车辆的配置,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按每5万人口1辆急救车的标准配置。随车医疗装备按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急救通讯设施建设按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建立性能良好、畅通的急救通信系统和急救信息网络。
第二十条 急救中心(站)的基础建设按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急救网络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急救半径8公里,反应时间15分钟,回车率小于3%。”的要求,根据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特点及本地区实际服务需求,设置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第二十二条 加强急救队伍和学科建设,优化急救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培训、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保障能力。
第二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配备用于传染病、核、生化等特殊事件和病种救治的专用急救车辆及人员、车辆防护和洗消的设备与设施。
第五章 执业管理
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执业,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五条 急救中心(站)应依据本《办法》严格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确保急救服务规范、有序的开展。
第二十六条 急救中心(站)实行24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第二十七条 急救中心(站)应及时受理市民紧急呼救、派车并记录相关呼救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受理病人的呼救。市民呼救相关信息应保存2年。
第二十八条 急救人员应按照《院前医疗急救诊疗常规》要求,及时对伤病员进行医疗救治,并做好转运和护送服务工作,不得拒治、拒运。
第二十九条 根据就近、可及原则,合理、及时将伤病员就近送往具有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对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中毒等专科病患者,应将其送往相关的专业医疗机构。
伤病员和亲属要求送往指定医院且急救医务人员认为病情许可时,可将伤病员送达指定医院,并办理签字手续。
第三十条 伤病员送达医疗机构后,院前急救医师应及时与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办理伤病员病情书面交接手续。
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伤病员,并按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及时做好病人的收治和院内抢救,保证院前和院内救治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十一条 在实施医疗急救过程中,发生有影响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开展的情况时,急救人员可请求有关部门予以协助解决。
第三十二条 院前医疗急救病历应按照《院前医疗急救病历
书写管理规定》要求,统一书写格式。病历书写应内容真实,项目完整。
第三十三条 院前急救人员在执行医疗急救任务时,应穿着统一款式的急救服装。
第三十四条 急救车辆应专车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调用急救车辆。
第三十五条 急救中心(站)使用的医疗设备、药品、体外诊断试剂和一次性卫生器材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卫生器材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第三十六条 急救中心(站)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加强急救车辆和设备的消毒、隔离工作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第三十七条 急救中心(站)应建立急救通讯设备及车辆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持急救通讯系统畅通和急救车辆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车容车貌。
第三十八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要求,急救中心(站)应配合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第三十九条 发生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时,应按紧急医疗救援的职能要求,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机制。
(一)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指挥,迅速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在紧急状态下,可调用本地区院前和医院的相关急救资源,共同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三)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和贮存,及时跟踪、了解事态发展的动态信息,并按规定即时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登记、汇总统计和报告工作。
第四十条 急救中心(站)应加强与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及“110”、“ 119”、“122”等社会应急救援系统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救援绿色通道,共同构建紧急救援保障体系。
第四十一条 急救中心(站)应定期开展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和演练,不断完善救援预案,提升公共卫生等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负责所辖地区内急救中心(站)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十三条 全国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等学术性和行业性社团组织依据本《办法》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对急救中心(站)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管理。
第四十四条 急救中心(站)实行机构考核和评审制度,其评审标准和办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急救中心(站)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任何组织、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急救车辆、人员现场救治或破坏事故现场,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
(二)侮辱殴打急救工作人员的;
(三)毁坏急救车辆、医疗设备、通讯装备的;
(四)恶意阻塞、干扰急救车辆的通行,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的;
(五)恶意骚扰、拨打 “120”呼救电话,影响医疗急救工
作正常开展的。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但不履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对现有急救中心(站)进行审核,未达到标准的,应责成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取消其机构设置和执业许可。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配套文件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