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郑成钊)
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遂溪县第三中学
郑成钊
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人们难以通过直接直观的观察获得全面的地理表象,而地理表象总是借助间接直观和语言的直观性并通过想象建立的。乡土考察、观测不仅提供直接直观的基础,而且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以此获得的资料成为必要的直接学习载体,便于理论联系实际,由已知推未知,获得更多的地理表象。乡土地理内容是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之一,是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观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因此,新课标对乡土地理更为重视,强调教学内容与过程,注意联系乡土实际。
原苏联地理学家斯·费·奥勃罗契夫说:“要成为本国真正的公民,就必须研究自己的国家,首先应该研究自己的乡土,研究乡土的自然、资源、历史。”这亦突出了乡土地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事实上,教学时结合乡土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等;从而使地理教学更有效地实现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个人认为:应当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更好的促进新课标的实施呢?
一、利用乡土自然地理素材探究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
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而知晓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人类趋利避害,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根据学校教学楼在冬夏季正午前后的太阳光照情况,探究地球公转运动对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规律及其影响。本校经纬度位置约为(21°23′N,110°15′E),教学楼基本呈南北坐向。学生据此可以比较冬至日与夏至日交替变化过程中,正午前后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教学楼的影子及太阳光线入射室内的情况。由此推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及其影响(如教室南北窗户窗帘的吊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1-页
共5页 挂)。
此外,冬季的冻雨,“一场北风一场冷”,夏季的暴雨与台风,以及雷州之雷等自然地理现象在遂溪境内(雷州半岛)发生变化过程,学生都亲身经历,我们也可以加以引导,运用相关原理进行探究、阐释。
例如,2008年1~2月的冻雨,同学们都有深切的身体感受。由此,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情景感受,引导学生探究:“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出现的“雨” 又由哪些条件形成?先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讨论结果,我再给出提示,点拔思路,如: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冬季风的强弱,南方湿润气流的来源等,最后总结其成因及推导人类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又如“一场北风一场冷”,这也是学生冬季熟悉的经历。首先,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有学生回答出了正确答案:冷锋系统;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冷锋示意图,再鼓励学生根据“北风”到来前后经历的天气变化情况(暖→阴雨→晴冷),结合冷锋系统知识进行解释,并加以印证。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能理解透彻,印象深刻。同样,春季时出现“一场春雨一场暖”的现象,也可依此类推加以解释。“雷州半岛”名称源自多雷,作为半岛的一员,每个学生最为熟悉不过了,学生也可以通过外省(江西、湖南)老师来印证:雷州半岛确实多雷。在学习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后,我就提问:雷州半岛多雷暴,同学们可否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热情骤起,都想知其所以然。借此机会,我再引思:雷暴产生于积雨云中,属于强对流天气系统。那么,雷州半岛有何有利条件易形成大气的对流运动呢?通过雷州半岛示意图,同学们迅速启动思维,联想有关大气的知识点进行探讨。综合学生的回答,最后总结出解答思路:雷州半岛纬度低,夏半年太阳辐射强;三面临海,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东西两岸海风易在半岛上辐合上升;中部地势偏高,对气流起抬升作用;由此形成了气流强烈的垂直对流,于是雷暴产生了。此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科研探索资料,如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在雷州半岛相遇上升;玄武岩台地含铁质多,易引雷;半岛底下地表岩层有一个相互串通、活动漂移的强磁区域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及思维,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2-页
共5页 其它诸如西溪河的水文观测,本校周围的砖红壤与水稻土的比较,典型植被类型例析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应用于相关自然地理原理、规律的分析说明。通过探究各种乡土自然地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成因,从而理解掌握相关自然地理的原理与规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结合乡土人文地理素材,探寻人类活动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方法 人文地理课程主要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突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心内容又注重对各种人类活动区位因素的分析,说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要注意避免理论到理论,教学时应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尤其是一些典型的乡土人文地理素材,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例如,在教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时,让学生根据遂溪县农业生产情况,说出本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由于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所以都比较熟悉家乡的农业生产,很快就答出是水稻种植业。再根据自己参与过的水稻种植生产过程,结合本地其它的情况,概括其特点;结合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然后让学生总结出分析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基本思路。
再如,学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时,我就结合遂溪的制糖工业(最甜的工业)、白坭坡工业区等,布置学生实地考察、调查和了解,并尝试着分析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由来自各个镇的同学介绍糖厂的分布,了解各糖厂日榨蔗量、蔗区的范围以及水源状况等,引导学生总结各个糖厂的布局有哪些有利条件?(水源、蔗源、运输条件、市场、能源、政策等)
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及影响》则可根据遂城的交通进行教学。
如廉江经遂溪往湛江的省道S287线,该线在遂溪县城过境时,曾几经改道(湛川路→中山路→ 建设路→文东路),到现在新建过境道路经本校北缘穿过,再经遂溪火车站西南缘至化州路口汇合至湛江。结合绘图(遂城简图)提问学生:该省道经遂城的布局变化原因是什么?对沿线地区有何影响?学生实地考察后,对其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因而能根据实际总结出其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教师再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3-页
共5页 加以点拨,活化其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正所谓“有用的地理”。白坭坡工业区是遂溪近几年规划建设的民营科技工业区之一,位于城南近郊,有白塘线公路、207国道及渝湛高速遂溪出口处交汇于此。布置学生实地考察了解其交通优势及土地资源、基础设施、村庄分布、政府政策、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并结合工业区位理论总结出其区位优势。学生由实践出真知,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而且此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思想感情,达到新课标准。
三、分析乡土区域差异,探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乡土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成因,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懂得分析人类活动区位因素,从而知晓如何协调区域内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分析乡土区域内部差异,从而理解乡亲们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促进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探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这一内容时,由来自各个镇的学生代表说出本镇在本县比较著名的物产,如岭北的香米、下六的番薯、北潭的海鲜、沙古的萝卜干等。接着 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区域为什么物产不一样?主要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了解一些现象,而缺少对地理事象内涵的认识,因而,我们应该将教学内容搬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掘其思维。根据我的提问,同学们纷纷讨论各种产品的生长环境。岭北的同学介绍:岭北多赤泥地,土壤的水肥结构好;下六的同学最兴奋:下六番薯有两品种“女儿红”和“香芋薯”,按一定的种植方式种植在北灶尾和下六村委会的一块填海地上,其特殊之处在于“填海地”,其土壤环境孕育出其极品番薯,这些极品番薯更远销到广州、深圳等地,声名远扬。而北潭的同学和家住在县城、常吃到北潭鲜鱼的同学则赞美北潭海鲜的味道鲜美、绝无其它杂味,根据有关人士的介绍,这归功于北潭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优越性,海洋环境污染破坏极少。凡此种种,均突出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人类活动也有相应的差异性,这就说明人类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相应的生产活动,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的效益。还有,学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时,结合中国国情推知: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4-页
共5页 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道路,那么,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农业呢?来自马六良村的同学说:“我村的养猪、养鱼、发展沼气可算是一种吧?”我就请该同学介绍猪、鱼、沼的基本生产过程。再由学生根据其生产特点及影响判断其是否是生态农业。接着我再补充一个案例:北坡镇农民徐勇才利用大棚发展鸡菜轮作,取得了很高的效益。他利用大棚保温控光原理,年初养鸡,两个月鸡出栏后,将鸡粪地翻一遍,再种植蔬菜、豆角之类等,收获完毕,又养鸡。这样周而复始一年,效益高出单纯种菜一倍以上。提示学生可迁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优点来分析大棚鸡菜轮作有哪些优点?是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 首先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大棚效益,鸡价贵时,可以连续养鸡几批;当菜价高时,可以连种几茬菜再养一批鸡。二是鸡粪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节省化肥,而且种出的菜嫩滑甜口。三是养鸡不连续,鸡病不会连续传染。四是养鸡比种菜劳动量小,故轮作比单纯种菜的劳动量小。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用相关的乡土地理素材渗透到教学中,能丰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使教学情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活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第-5-页
共5页
第二篇: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学科作为文科学生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历以及近年来在乡土地理素材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研究,对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广,知识点跨度大并且兼有自然和社会两大属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难度较大。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完善教学辅助工具,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学生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教学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首先就需要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认清教学生活中所暴露出的这些教学问题,从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当然,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不仅要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还要进行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因为学习而出现情绪化,因此教学问题的改善也需要从学生入手,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以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路的工具,因此,只有当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时才能更好地扮演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角色,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学习。但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不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总是过分依赖学校所发布的教科书,但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考生来说,仅仅学习书面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角色,即学生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转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不能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学生巩固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面对新技能的学习时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相应内容的学习。但是,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学生由于没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不能巩固好地理学习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语数英的教学质量从而忽视的地理学科的教学,因此学生从高中生活的开始阶段就没有地理学科方面的学习理念。学生学习兴趣过低,就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十分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作用。
3.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学生之所以到学校进行学习是因为学校能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如果学校具有雄厚的教学资金来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没有投入教学资金进行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就不能学习到更多地理知识,就不能增大自身见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为了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及时丰富教学资源才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乡土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召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如果高中教师仅仅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不能促进教学现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选取合适的教材运用于教学课堂中是新课程教学改革重要的理念之一,由此可见,将乡土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重要的途径之一。乡土素材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用乡土素材不仅能够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总之,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只有引用相关的乡土地理素材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能力,使得教学情景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且乡土地理素材的利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凸显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完善教师教学方法
为了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就需要重视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学科教学的应用作用。如果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供学生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个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遇到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才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助者,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对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借用乡土素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点选择一些同学们熟悉的或者较为兴趣的乡土地理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寓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丰富地理教学资源
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受到教学资金的限制而缺乏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堂基础知识,还能学习到广泛的课外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拓宽就有利于提升自身地理学科学习素养。
三、结语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确保高中学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丹.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乡土地理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19):127.[2]李艳.浅谈乡土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5,(8):34.[3]?⒂衙?.整合高中地理教学,开展乡土地理案例的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3,(34):140.
第三篇: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讲述农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在这堂课的讲述中,教师以乡土地理材料导入课堂,并以乡土地理结束本节课,从而我将以乡土地理为视角,以本堂课为案例,进而阐述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
一、课堂教学过程简述
本节课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以“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的“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随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依此开始一一分析。教师采用三个探究活动,分别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案例分别为我国东北地区、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布局、新疆地区的农业。在自然因素中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主要阐释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部局为例主要阐述科技、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中以新疆地区的吐鲁番葡萄和红色产业为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到这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再以阅读资料从“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未来无锡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二、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材料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
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三、案例分析
在本堂课中教师对于乡土地理的应用案例主要是无锡市邻近的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 的原因。
1、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乡土地理材料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课程刚开始给出太湖平原地图,以“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南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无锡市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面临“无米之乡”的尴尬局面,形成 “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2、乡土地理材料既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在本节课的结束部分,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讨论得出答案。
3、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中的实例较为典型、实用,但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且有切身体会的乡土地理实例来讲解,那么效果较为明显。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
在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以阅读资料“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事农业活动时其农业区位因素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内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今后无锡市农业发展的走向——无锡市将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区,以此警戒学生“关注农业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他们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与他们有切身利益的实际生活当中来。
四、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合适的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第四篇: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范贵龙
邮编:224500 摘要: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关键词: 中学教育 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素材 意义 作用
乡土地理,主要是本县(市)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地理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学校所在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知识,并把乡土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自已的地理课堂中去。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理教师对于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是“知之甚少”、“不知所以”,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本人在此想呼吁各位地理老师能够认真学习乡土地理,并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一、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的意义
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在地理课堂中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和审美观点教育。
首先,通过乡土地理教育使学生亲身去感受家乡的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
情,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为将来参加家乡建设和献身祖国大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我们滨海县,我们可以通过对“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和“黄河故道”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家乡滨海的热爱。同时,学生通过对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的认识,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国策教育。
其次,可以利用家乡的地理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如在滨海,老师们可以黄海滩涂和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让学生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实中发现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劳动美等;另外,还可以发现家乡存在的一些丑陋事物和现象(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破坏森林、滥垦草地等)。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乡土美的过程中,受到健康的审美情趣熏陶,努力创造美的人格、美的行为及和谐的人地关系。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
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很大距离,比较抽象难懂,而乡土地理教育所涉及的都是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条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与当地的现代化建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乡土地理教育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与实践活动较多,可以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较多的机会,形成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比如通过对本地工农业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来说明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等。
学生在直接与生动形象的地理事实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理表象知识。将这些地理表象知识与课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为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抽象地理原理,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经常联系乡土地理知识进行地理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地理课堂中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来组织教学,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及中学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乡土地理教育可以为学生发挥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已有知识的作用,提供有利的机会,在实践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和知识水平,并使学生进一步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断增长才干。乡土地理环境中有不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好课题。如:家乡有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如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是否合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如何发挥当地的条件优势?怎样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
可见,乡土地理教育可以弥补封闭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等缺陷,让学生在接触真实的大自然和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它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
4、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容易造成过多的依赖与死记硬背的枯燥的学习局面,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以大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地理环境为主要课堂的乡土地理教育,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不同智能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这样,就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更好地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方法
1、首先要熟悉家乡的地理,储备乡土地理教学资料。
熟悉家乡的地理,是教师能按课程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乡土地理教学的必备的基础条件。怎样才能很好的把乡土地理融进日常的教学中呢?这就必须尽快地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尽可能地收集有关所在地各方面的地理资料,如地方志。特别是近期的有关家乡建设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乡土文学、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时,一说到家乡的地理知识,你便可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这样,就可能在教学中加入家乡地理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更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因而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乡土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感到熟悉、亲切、形象、直观。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变得灵活多变。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学生参加地理社会实践,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地理教学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让学生结合课本学过的知识去野外观察,去做社会调查研究。在中学阶段学生可以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举例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调查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家乡城镇空间结构的变迁及原因;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特点等等。
3、以乡土地理为素材,实现课本知识“身边化”。
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书本中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灵活运用。例如,在我们滨海,老师在教东亚季风的时候,可以和滨海的冬季和夏季分别刮什么风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平日里就已经知道我们滨海冬季是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滨海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在讲到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分析滨海人口在春节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在讲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结合“滨海头曾化工园区”建立前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来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分析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老师再加以引导。课堂知识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还学会了地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总之,乡土地理素材,有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素材,会使地理课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乡土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探析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乡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75
由于各地教材与实际地理情况的差别,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考试制度的限制、地域条件的影响、教学应用流于形式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导致了乡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并深入了解本土的地理情况与人文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乡土地理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本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意义
地理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往往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学生不能够直观地理解。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造成现在地理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在本土长大,对周围的地理情况起码有着最基本的感官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的地理知识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直接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教材上抽象的术语便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懂、明白。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就高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多走出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探究的精神。学生不断地对乡土地理进行深入了解之后,便很自然地对家乡更加热爱。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家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直观理解地理知识
由于高中生生活所处的范围比较小,对许多地理知识或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便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僵硬,不懂变通。因此,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地理素材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对本土的地理地貌、气候变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中有关大气环境问题时,可以举例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雾霾问题,对于有些地区的学生来说,雾霾这个词并不陌生,并在冬天能时时感受到雾霾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雾霾天气为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探讨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能更好地加入学生的体会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善用研究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地理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x不开科学的研究与考量,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即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尝试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的研究过程包括考察、实验、思辨、观测、论证等步骤,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与缜密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用研究性方法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题目进行调研。例如在讲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关于农业经济中的生态农业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去调查当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小组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生态农业情况,这远比在课本上学到的更加清晰、更加透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式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三)尝试实地考察方法,应用学习生活地理
学习不应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让学生走出去,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课本,回归自然,去感受实践的魅力,体会生活中地理的奥妙。很多学生虽然地理概念背诵得很熟,但是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本土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让其学会了应用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知识不再仅限于书本,而能够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地理走进生活、走到学生身边。
教师在进行实地考察前,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配。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地调研的路线和地点,并准备好放大镜、指南针等考察工具和创可贴、纱布、消毒水等应急医疗用品。教师可选择地理地貌、土壤植被进行考察,也可以选择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进行调研。教师在考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与价值。学生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地理实践技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有趣之处。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的结合符合新时代地理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在快乐中学习地理。同时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知识应当适度,而且也不能出错,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这既是对教育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 章立中.庶谈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3.[2] 李四方,白文新.用乡土资源构建高效高中地理课堂[J/OL].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2):146-147.[3] 李春红,张学国.基于价值取向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1):40-45.[4] 屈国权.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