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需要大批的人才作支撑,而目前,农村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的新生力量,对宣传落实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推广科技文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镇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在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镇大学生村官队伍规模已达8批次138人,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30多个专业门类。从学历上看,专科学历35人,占25.36%,本科学历94人,占68.12%,研究生学历9人,占6.52%。从生源上看,京籍生源90人,占 65.22%,非京籍生源48人,占34.78%。男女性别比例为43:57。从2011年开始,为支持**县**希望小镇建设,上级加大村官选派力度,先后为**镇选派38名大学生村官补充到项目建设中去,为推进希望小镇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人才力量。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村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市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中,全镇共有3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全镇服务期满的62名大学生村官中,12人考入公务员,23人考入事业单位,3人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11人进入国有企业,7人进入私营企业,2人自主创业,包括顺延合同和续聘村官在内,全镇期满村官就业率连续5年实现100%。其中,大学生村官**成功创办了**星**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先后承接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大型活动>策划,带动12名劳动力就业,成为**县村官创业典型。
二、主要做法
1.三个强化,做好服务保障。在政策支持、措施保障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一是强化关心照顾。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食宿,购置办公桌椅,安装空调及暖气片,解决其生活后顾之忧。二是强化典型宣传。通过《京郊日报》、《大学生村官报》、《**县大学生村官简报》以及**长城网等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大力宣传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就业服务。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创业引导、技能培训、项目帮带、跟踪服务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其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2.三重培养,着力提升能力水平。镇党委、政府把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根据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等不同阶段和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思想觉悟和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一是重岗位职责,压担培训。适时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职责,充分利用所学和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大学生村官在**、百年**、前**、**等四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担任产品营销宣传、技术帮扶等职责,帮助带动270名村民掌握产品网络宣传知识,其中,**大学生村官承包梨园先试先行,在红香酥梨**技术推广上争取到种植户的支持和信任。有计划地选派大学生村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锻炼,重点提升其独当一面、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重岗位见习,上挂锻炼。在大学生村官初步熟悉农村工作后,安排他们到镇机关科室、有关部门轮岗锻炼,使他们了解机关工作特点,掌握有关科室业务,进一步熟悉全镇的工作情况,为开展村级工作提供便利。结合希望小镇建设,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小城镇建设办公室、农业发展办公室、旅游服务中心等部门轮岗学习锻炼,增强大学生村官服务小镇建设的能力本领。三是重互动共促,定期交流。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平台,加强村官之间交流和沟通,听取思想工作情况汇报,促进村官相互学习提高。近三年,围绕中央精神和县、镇重点工作,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交流、“中国梦,我的梦”村官>演讲、“我身边的先锋”征文以及支援希望小镇优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等各类村官交流活动15次,畅通了信息交流、展示了村官风采。
3.四项制度,加强长效跟踪管理。镇党委加强机制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安排每月一次的村官工作例会,由镇村官办公室负责召集,通报村官月绩效考核情况,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培训,听取村官上月工作汇报,并进行应知应会考试。二是建立月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明确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分值,对大学生村官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考勤等情况综合评分,实现全面量化评价。三是建立年调研报告制度。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内容要结合所在村的整体情况,分析村级发展的优势以及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发展的建议及有效的措施。四是建立“一述四评”综合评价机制。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采取大学生村官述职、村民测评、村干部考评、支部书记点评、党委总评的“一述四评”机制,评选出“优秀”、“
称职”和“不称职”,从而形成良好的敬业争先氛围。
4.四大平台,搭建干事创业舞台。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积极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个人作用搭建有效平台。一是政策法规宣传平台。成立大学生村官宣讲团,利用广播、宣传栏以及宣讲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平台。安排大学生村官负责“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每村至少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远程教育站点和全程记实系统管理员,实现村级组织建设信息化管理,促进村级组织运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大学生村官党员服务队,发挥大学生村官在计算机、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特长,组织大学生村官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小型农技培训班,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农民;春秋季节,村官们还活跃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大学生村官还利用业余时间教授群众计算机知识,帮助村干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四是致富信息传播平台。挖掘网络优势,组织村官及时通过爱农驿站、全程记实系统,为农民发布市场信息,帮助农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三、存在问题
1.让大学生村官思想“扎根”有待加强。调研了解到,农村工作的艰苦、单调,容易使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产生心理落差,引发思想波动。部分大学生把当村官作为自己择业的中转站,缺乏服务基层的意识。
2.让大学生村官能力“适应”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尚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存在难于应付,群众工作、化解复杂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3.让大学生村官工作“融入”有待深化。在要求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同时,深切地感到,他们仍面临环境适应性差、人际关系处理难、工作无从下手等。
四、解决对策和建议
1.强化融入意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认识到农村工作艰苦性,更是一个体现价值、锻炼成长、提升能力的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在岗位上大有作为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宣传大学生村官身边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立足工作实际做好经常性教育,使大学生村官树立扎根基层、为民服务意识,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三是注重做好心理疏导。镇大学生主官管理部门和村“两委”干部要主动靠前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交心会,成立互助组,及时发现大学生村官思想波动和消极情绪,分层分类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加大培养力度。一是实施跟踪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档案和信息系统,把大学生村官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考核评价等情况记录在案,为做好跟踪培养工作提供依据。二是注重实践锻炼。结合项目建设、合作社经营等工作,建立面向村官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建立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是落实保障政策。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培养。在基层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时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研究制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和长期续聘的政策,探索试行大学生村官职业化的路径。对于聘用期满、考核合格、愿意扎根基层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鼓励续签聘任合同。
3.增强干事活力。一是加大扶持政策。积极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加大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二是搭建施展平台。以创新创业项目、重点工作、重大工程等为载体,有针对性地选派大学生村官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三是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合作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等组织和实体。结合区域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的实际,建立村与村官专业对接机制,实现专业特长与农村基层需要的优化配置,保障村官所学专业在农村能有所作为。
第二篇:关于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践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要求,XX乡党委始终坚持以创业富民为抓手,紧紧围绕以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导向,以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惠民为载体,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锻炼的实践中成长成才。目前,全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参与率达90%,创业惠民已成为全乡大学生村官的鲜明特质。
一、基本情况
2007年大学生村官到任伊始,我乡便鼓励村官积极创业,在创业中干事业带领群众致富。2008年,首批07年6名村官在陈海村六亩二分地上开启了XX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序幕,打破了XX乡高效农业空白史。一年后,XX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落成,而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XX乡先后建成了XX乡大学生村官生态园、盛河巨峰蔬菜园,周边群众纷纷加入到高效农业的建设中。通过四年发展,XX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成效显著。目前,XX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以XX大学生创业园为基础的甜瓜基地(集体创业项目)、XX基地、XX养鸡场、XXXX有限公司、4个村官参与帮办的企业。形成了农业创业、工业帮办的两种创业模式,并在工业园区内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是鼓励创业给动力。首先让大学生村官了解全乡的高效农业发展形势,了解全乡的工业情况,全面掌握创业环境以及
1现有项目。其次组织学习本乡创业典型,用身边的事例激发创业热情。组织每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的意向制定创业计划书,督促主动融入到创业的文化中去。
二是推动创业给助力。为推动创业,把项目做大做强,我们对有创业意向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一对一的项目指导并给他们配备融资顾问,帮助解决创业贷款遇到的难题。在分析原有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资金问题后,有针对地采取大学生村官投一点、银行贷一点、大户资金注入一点 “三个一点”方式解决创业资金瓶颈。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所需土地享有优惠政策和优先选择权,并从银行、农技、种养大户、企业老板中精挑人选,成立了一支由资金运转专家、专业技术员、市场指导员、经营管理辅导员组成的服务队,作为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监督人和指导人,对项目的财务及运营进行监督帮助。
三是“联姻”创业借外力。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抗风险能力较低,我们采取抱团创业、与大户合作共同创业、与基地合作创业等“联姻”创业方式,进一步降低创业风险。如在2008年大学生村官筹划成立创业园时,乡党委便鼓励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并在乡党委的帮助下,与徐州大户联合,选用中科院最新的果蔬品种和我们共同经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今年,我们还采取合作方式,把2011年大学生村官全部安排到相关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与大户共同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帮办企业练内力。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能在基层中迅速成长积累创业经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动员村官定期到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帮办,参与管理,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帮办的过程,是大学生村官不断积累创业管理经验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XX工业园区内已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今年上半年还将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产业园,届时我们将聘请企业老总为负责人,指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工业创业项目。
五是健全考核给奖励。制定健全的考核奖惩制度,进行量化考核,让每位村官在“比、拼、学”中不断进步。把创业纳入考核,根据创业的带动作用和创业实绩树立典型,对没有创业实绩的大学生村官年底不予评优。对每位大学生村官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半年考核制度。考核分为村乡两级测评、大学生村官负责项目的实施情况、大学生村官创业三块。
三、存在问题
四年来我乡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一直参与创业,但是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更替以及大学生村官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的把握,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创业发展缺热情。新任村官到任后,由于环境的陌生,市场动态的滞后,社会经验的不足,缺乏创业的热情,不愿主动加入创业队伍,并且随着村官的流动,部分优质资源流失,导致原有项目发展缓慢,后劲不足。二是持续发展缺资金。大学生村官发生更替后,原有资金流走,新村官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创业资金输入一度无法持续,创业项目发展壮大缺乏后续资金支持。三是平稳发展缺后劲。帮办企业因大学生村官的更替,导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造成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意识。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着力打造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新任村官,加强教育引导,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转变观念,坚定在农村求发展、创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把全部的智慧和热情投入到创业中去。
(二)、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促进新老交替平稳发展。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引导和扶持力度,联合帮办企业,将村官和企业新进人员捆绑发展,共同培养,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培训,确保新老村官频繁更替,人员变动后,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减少对企业管理的冲击。
(三)、进一步完善创业措施,多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在“三个一点”的融资基础上,完善创业基金,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承担贷款贴息,实行专项资金支持奖励,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土地、水利等部门,在项目注册审批、税费减免、场所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便捷服务,创造宽松环境,并及时帮助解决各方面实际困难。
第三篇:河津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河津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情 况 汇 报
自2006年全省开展选拔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我们河津市共选拔59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奔赴全市9个乡镇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年多来,我们在做好选聘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管理,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创优科学培养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人尽其才、发挥才能,服务“三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有关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选聘和任用管理方面,我们全面按照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服从运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严把选聘关和任用关,重点加强对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组织领导。目前对全市九个乡镇59名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市、乡、村三级统筹管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与大学生村干部还签定了聘用合同,强化责任监督机制,并在各乡镇确定了一名专职副书记为大学生村干部的指定培养人,每月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例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农村基层的工作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大学生村干部59名,本科学历 名,专科学历 名,其中党员 名,他们在各自所服务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两委”的安排下各司其职,都分配到了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在乡、村两级的关心和帮助下,都尽快融入了两委班子,与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为所在村庄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要新生力量。由于我们在任用过程中,采取了生源地属地分配原则,目前所有大学生村干部基本都被分配到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村庄,对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管理引导。
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和数量关,近两年来我们所选拔出来的59名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做到了学历要求到位、年龄要求到位、身体状况良好、专业知识与道德品质并重,各项素质都完全符合要求。选聘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非常细致,也很顺利,没有出现一起违纪违规现象。对选聘产生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也十分满意。
在选聘过程中的我们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好的方法,在任用管理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摸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学习和培训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优秀和不称职大学生村干部的具体标准,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取消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资格,未经人事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借调大学生村干部。二是实行动态考评制度。改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模式,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实行民主测评。主要查看民情日记、工作总结等,突出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三是建立定期述职制度。每季度召开大学生村干部例会制度,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办法。另外,年底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四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大学生村干部职责分工,乡镇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激发他们的潜能,为基层工作献计献策。五是建立帮扶制度。建立市领导联系、乡镇帮教、村党支部帮带大学生村干部制度。
通过各级的帮带与自身的不断适应和学习,目前59名大学生村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找准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有的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就积极参加支教工作,帮助农村学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有的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就积极投身农作物的管理和科学种田,帮助农民朋友丰产丰收;有的是财经院校毕业的,就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业和商贸业,繁荣地方经济;有的是医学院毕业的,就积极与医疗机构联系,为村民开展义诊活动,讲解卫生常识,改变农村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有的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就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村民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还有的是建筑科技大学毕业的、有的是法律院校毕业的……他们通过农村村干部这个岗位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升广大村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处理矛盾问题。
在选聘和任用大学生村干部的过程中,尽管我们的各项工作做的都很细致和到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选聘采取笔试加面试和考查三个部分,由于录取人员基数比较大,所以对选聘的考试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关于面试部分,对适合条件的考官人数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与省、市内外的专家联系,在各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确保了参考考官的人数。
二是在任用管理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干部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时很难进入角色,对开展农村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我们及时派员与乡(镇)、村干部联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联系帮教制度,并指定专人培养,使他们都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三是有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人考勤管理,加之年龄小,与支村委干部沟通少,出现有缺岗、缺位或者在岗不作为等现象。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乡镇与村两委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联动管理机制,乡镇要求各村务必给每位大学生村干部分配一项实职,村两委要及时向乡镇反馈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包括在岗情况、工作进度情况、思想表现情况等等。
四、严格待遇落实。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待遇问题,我们统一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实行专项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混用、挤占和挪用。大学生村干部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各项奖金、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同事业单位人员一样。自2006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上任以来,我们就及时按要求落实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每月月底保证各项工资福利发放到位,没有出现 任何一个待遇拖欠问题。
在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方面,我们市委组织部要求各乡镇帮扶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两委,务必建立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备齐所有办公和住宿硬件设备,并妥善安排好大学生村干部的吃饭问题,有条件的村庄要适当配备电脑和宽带网络等。在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方面,市委组织部也多次下发通知并进行实地检查,要求乡、村两级妥善安排此两项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五、关心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干部既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名志愿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建设者,我们不仅要让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才能、施展才华,为农村发展服务,而且也要让他们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作为今后成长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
为了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干部接受培训教育,增长才干工作,我们专门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⑴重情感融入。深化乡情和村情培训教育,通过授课、参观、交流等形式,系统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举办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深入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加快实现角色转变,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农村情结。⑵重能力提高。结合“村官”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指定村干部以传、帮、带等形式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给予思想上鼓励、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提高工作能力。⑶重考核管理。建立考察制度,以周报告、月例会等形式,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对工作情况实行季度督导和年底测评,促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⑷重长远发展。开展个体特性分析,制定长远发展培养计划,加强工作引导,增强“村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争取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人才。⑸重示范推广。组建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在会内总结推广对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事迹,反映其工作成果和精神风貌。
六、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学生村干部各项选聘工作都比较顺利,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还有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现结合我市选聘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条意见或建议:
一是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他们掌握学有所长,能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能迅速给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径。
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推出机制。要建立大学生村官 “分类晋档,勤绩联酬” 的目标考核体系,每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三是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为此,可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市直局委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环境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四是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没经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只能任助理、团支书或文化干事等 “虚”职,这类职务多为辅助性的。因此,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既要本着年轻化的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尽快进入决策层次;又要建立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多腾出些位子,为大学生村官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近年来,我市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与各级领导和广大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工作中还不免有些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努力探索,紧紧围绕运城市委组织部的严密部署,严格选聘程序,加强聘用管理,争取使我们的选聘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安排
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安排
**镇为**县国土面积最大乡镇,国土面积396平方公里,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镇人口为14000人,22个行政村,多为山庄窝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自2007年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开展以来,总共到我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有17人,现还有13名大学生村干部
在我镇各村服务。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我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方法,在此与各位参会人员共同探讨。
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三农”理念。
现我镇13名大学生村干部,大多来自于县城,当初担任“村官”的愿望大多是为解决就业,在此之前很少接触农村。对农村知之甚少。即使来自于农村,也是存在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现在又要回到农村工作的不情愿想法,没有做好到农村工作的充分思想准备,刚到时都比较迷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做思想工作入手,组织“村官”们到农村调研,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农村所需,认识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使他们树立起在农村会大有作为,农村也能体现他们价值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让他们谈感受、定措施、树目标。通过这些措施,帮助“村官”们做好角色定位和心态调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村官”情系农村百姓、情倾镇村发展、情牵村民致富,从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村官”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正确理念。
二、多措并举,提供服务“三农”条件。
**基础条件差,生活工作环境艰苦,在“村官”管理工作中,我们把确保村官安全放在首位,有的村村部建在远离群众居住地,有的村无法保障“村官”食宿,我们就集中管理,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统一提供食宿,四年来无出现一例“村官”安全事故。其它生活方面也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们树立了服务“三农”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为“村官”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考试,到目前我镇有三名村官通过招录公务员考试,一名村官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六名村官取得了本科文凭。同时加强思想锤炼,已经吸收九名村官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我镇“村官”有一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名担任村委委员,为他们在农村工作担任了政治保障。
三、带传帮教,掌握服务“三农”本领。
为使“村官”尽快掌握服务“三农”的本领,很好的参与到工作中来,我们采取措施有:“带”,每个村指定一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基层工作者带领“村官”开展工作;“传”,定期组织一部分村官到镇各站所进行挂职锻炼,使他们既熟悉了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又帮助他们很好的开展工作;“帮”,遇到镇重点工作或“村官”本身无法开展的工作,指定相关部门人员手把手帮助指导开展工作;“教”,定期组织“村官”到镇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现在我镇“村官”已经成为我镇机关“讲课评课”活动的主要力量,不仅提高了整体素质,而且很好的促进了工作。通过“带传帮教”提高了“村官”整体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了所需本领。
经过四年的不断摸索,我们也发现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励村官工作积极性的举措不多。
经过四年的时间,大多数村官思想上由幼稚走向成熟,感情上由热情转为理智,工作上由就业变成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展考虑自己的前途,但目前解决前途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参加各种考试,但每年名额有限,而他们又面临成家立业的困窘,出路已经成为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而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出路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发挥村官自身价值的路径不宽。
大多数村官到农村后,也希望能为农村的发展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但现在我镇农村的发展现状很难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无法提供必要的创业支持,如何使村官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也是我镇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村官管理体制的方法不快。
虽然近几年来,省、市、县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体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也见到了成效,但总体来说,在创新管理体制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对村官今后长远的健康发展没有具体的体制保障,必将会影响到村官队伍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承诺书
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承诺书
中共阳新县委组织部:
对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我代表镇(区)党委作出以下承诺:
1、严格执行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截留大学生村官、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的规定,对借用的大学生村官保证在2011年4月28日前送到所在村工作岗位,如果查实没有到岗,由上级组织直接追究我个人的责任。发挥应有作用。
2、保证落实走访慰问和考核制度。坚持在每个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一次走访慰问活动,每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考核。同时,认真落实考勤签到制度,要求村党组织参照镇(区)机关作息时间,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考勤签到、上下班登记。
3、认真落实联系服务制度。对我镇内的大学生村官,每人落实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联系负责,党委主要领导带头联系大学生村官,经常与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镇(区)党委:
承诺人:
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