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下得去。一是在物质生活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待遇等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各乡尽量安排大学生集中住宿,保证大学生“村官”的食宿条件和人身安全,让他们生活舒心。二是在文化生活上,通过开展春游、摄影、征文比赛,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赴外地参观学习等活动,活跃大学生“村官”业余文化生活,开阔大学生“村官”的眼界。三是在工作能力上,始终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通过岗前培训、专项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农村的能力
安排合适岗位,确保待得住。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安排工作岗位时有的放矢。各地在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村支部、村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担任助理职务时,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所学专业及特长,结合本村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岗位,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各展所长。二是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两委”工作。各乡从培养农村人才的角度出发,安排大学生“村官”下村后参与两委各项重点工作,使大学生“村
官”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尽快融入农村。三是安排调研和专项工作。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安排调研课题,提供可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提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四是搭建平台,发挥特长。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创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成立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队伍,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丰富农村基层的业余文化生活
强化科学管理,确保干得好。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出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县、乡、村三级管理的责任和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性不断提高。二是实施分片管理。针对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多、分布广,组织集体活动困难的实际,按照乡域位置和“村官”人数将16个乡镇场划分为东、南、西三个区域实施分片管理,有效促进了各乡、村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三是成立自我管理组织。通过竞聘方式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组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大学生村官党支部”,在协助组织活动和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等沟通、协调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四项措施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
XXX乡四项措施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
2008年11月两名大学生村官分别到我乡XX村、XX村任村主任助理、支部书记助理职务,半年来,乡党委从四个方面入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基层新岗位新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工作经验和能力,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发挥才能、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一、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支部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包片领导对他们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把握思想动态,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包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村支部书记为他们介绍风土人情,传授生活技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为他们更好的适应农村生活环境创造便利条件。
二、做好学习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储足能量。
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一是乡党委安排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进行农村工作思路、方法和村务管理、村民纠纷处理、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知识培训;二是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党校定期学习涉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做好农村工作打牢政策理论基础。
三、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
一是“压担子”。乡党委要求所在村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长给他们安排具体的事务,大胆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促使他们在艰苦繁重的工作环境中增长才干。二是轮岗锻炼。为使他们全方位熟悉农村工作,乡党委结合每个阶段性的工作,根据他们的特长,分批安排他们参与乡镇各项中心工作。目前,去年选聘的2名大学生村官正在进行轮岗锻炼。三是要求大学生村官每月走访一户困难家庭、一名老党员、一个致富能手,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形成总结,探索研究适合村情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新举措。
四、强化考核激励,树立竞争意识。探索推行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制,考评实行每季度一评议、半年一考核、年末组织综合评议,以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考核由乡、村共同组织完成,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定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在提拔任用、推荐荣誉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励大学生村干部的竞争意识。
第三篇:河津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河津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情 况 汇 报
自2006年全省开展选拔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我们河津市共选拔59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奔赴全市9个乡镇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年多来,我们在做好选聘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管理,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创优科学培养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人尽其才、发挥才能,服务“三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有关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选聘和任用管理方面,我们全面按照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服从运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严把选聘关和任用关,重点加强对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组织领导。目前对全市九个乡镇59名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市、乡、村三级统筹管理,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与大学生村干部还签定了聘用合同,强化责任监督机制,并在各乡镇确定了一名专职副书记为大学生村干部的指定培养人,每月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例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农村基层的工作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大学生村干部59名,本科学历 名,专科学历 名,其中党员 名,他们在各自所服务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推进村“两委”的安排下各司其职,都分配到了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在乡、村两级的关心和帮助下,都尽快融入了两委班子,与群众打成了一片,成为所在村庄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要新生力量。由于我们在任用过程中,采取了生源地属地分配原则,目前所有大学生村干部基本都被分配到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村庄,对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管理引导。
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和数量关,近两年来我们所选拔出来的59名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做到了学历要求到位、年龄要求到位、身体状况良好、专业知识与道德品质并重,各项素质都完全符合要求。选聘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非常细致,也很顺利,没有出现一起违纪违规现象。对选聘产生的结果,广大干部群众也十分满意。
在选聘过程中的我们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好的方法,在任用管理过程中我们也是不断摸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学习和培训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优秀和不称职大学生村干部的具体标准,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取消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资格,未经人事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借调大学生村干部。二是实行动态考评制度。改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模式,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实行民主测评。主要查看民情日记、工作总结等,突出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三是建立定期述职制度。每季度召开大学生村干部例会制度,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办法。另外,年底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四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大学生村干部职责分工,乡镇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激发他们的潜能,为基层工作献计献策。五是建立帮扶制度。建立市领导联系、乡镇帮教、村党支部帮带大学生村干部制度。
通过各级的帮带与自身的不断适应和学习,目前59名大学生村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找准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有的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就积极参加支教工作,帮助农村学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有的是农业大学毕业的,就积极投身农作物的管理和科学种田,帮助农民朋友丰产丰收;有的是财经院校毕业的,就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工业和商贸业,繁荣地方经济;有的是医学院毕业的,就积极与医疗机构联系,为村民开展义诊活动,讲解卫生常识,改变农村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有的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就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村民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还有的是建筑科技大学毕业的、有的是法律院校毕业的……他们通过农村村干部这个岗位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升广大村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处理矛盾问题。
在选聘和任用大学生村干部的过程中,尽管我们的各项工作做的都很细致和到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选聘采取笔试加面试和考查三个部分,由于录取人员基数比较大,所以对选聘的考试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关于面试部分,对适合条件的考官人数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与省、市内外的专家联系,在各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确保了参考考官的人数。
二是在任用管理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干部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时很难进入角色,对开展农村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我们及时派员与乡(镇)、村干部联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联系帮教制度,并指定专人培养,使他们都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三是有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工作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人考勤管理,加之年龄小,与支村委干部沟通少,出现有缺岗、缺位或者在岗不作为等现象。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乡镇与村两委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联动管理机制,乡镇要求各村务必给每位大学生村干部分配一项实职,村两委要及时向乡镇反馈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包括在岗情况、工作进度情况、思想表现情况等等。
四、严格待遇落实。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待遇问题,我们统一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实行专项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混用、挤占和挪用。大学生村干部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各项奖金、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同事业单位人员一样。自2006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上任以来,我们就及时按要求落实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每月月底保证各项工资福利发放到位,没有出现 任何一个待遇拖欠问题。
在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方面,我们市委组织部要求各乡镇帮扶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两委,务必建立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备齐所有办公和住宿硬件设备,并妥善安排好大学生村干部的吃饭问题,有条件的村庄要适当配备电脑和宽带网络等。在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方面,市委组织部也多次下发通知并进行实地检查,要求乡、村两级妥善安排此两项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干部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五、关心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干部既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名志愿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建设者,我们不仅要让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才能、施展才华,为农村发展服务,而且也要让他们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作为今后成长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
为了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干部接受培训教育,增长才干工作,我们专门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⑴重情感融入。深化乡情和村情培训教育,通过授课、参观、交流等形式,系统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举办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深入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加快实现角色转变,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农村情结。⑵重能力提高。结合“村官”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指定村干部以传、帮、带等形式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给予思想上鼓励、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提高工作能力。⑶重考核管理。建立考察制度,以周报告、月例会等形式,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对工作情况实行季度督导和年底测评,促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⑷重长远发展。开展个体特性分析,制定长远发展培养计划,加强工作引导,增强“村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争取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人才。⑸重示范推广。组建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在会内总结推广对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事迹,反映其工作成果和精神风貌。
六、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学生村干部各项选聘工作都比较顺利,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还有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现结合我市选聘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条意见或建议:
一是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他们掌握学有所长,能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能迅速给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径。
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推出机制。要建立大学生村官 “分类晋档,勤绩联酬” 的目标考核体系,每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三是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为此,可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市直局委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环境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四是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没经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只能任助理、团支书或文化干事等 “虚”职,这类职务多为辅助性的。因此,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既要本着年轻化的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尽快进入决策层次;又要建立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多腾出些位子,为大学生村官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近年来,我市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与各级领导和广大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工作中还不免有些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努力探索,紧紧围绕运城市委组织部的严密部署,严格选聘程序,加强聘用管理,争取使我们的选聘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安排
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安排
**镇为**县国土面积最大乡镇,国土面积396平方公里,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镇人口为14000人,22个行政村,多为山庄窝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自2007年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开展以来,总共到我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有17人,现还有13名大学生村干部
在我镇各村服务。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我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方法,在此与各位参会人员共同探讨。
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三农”理念。
现我镇13名大学生村干部,大多来自于县城,当初担任“村官”的愿望大多是为解决就业,在此之前很少接触农村。对农村知之甚少。即使来自于农村,也是存在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现在又要回到农村工作的不情愿想法,没有做好到农村工作的充分思想准备,刚到时都比较迷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做思想工作入手,组织“村官”们到农村调研,了解群众疾苦,了解农村所需,认识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使他们树立起在农村会大有作为,农村也能体现他们价值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让他们谈感受、定措施、树目标。通过这些措施,帮助“村官”们做好角色定位和心态调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村官”情系农村百姓、情倾镇村发展、情牵村民致富,从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村官”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正确理念。
二、多措并举,提供服务“三农”条件。
**基础条件差,生活工作环境艰苦,在“村官”管理工作中,我们把确保村官安全放在首位,有的村村部建在远离群众居住地,有的村无法保障“村官”食宿,我们就集中管理,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统一提供食宿,四年来无出现一例“村官”安全事故。其它生活方面也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们树立了服务“三农”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为“村官”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考试,到目前我镇有三名村官通过招录公务员考试,一名村官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六名村官取得了本科文凭。同时加强思想锤炼,已经吸收九名村官向党组织靠拢。目前,我镇“村官”有一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名担任村委委员,为他们在农村工作担任了政治保障。
三、带传帮教,掌握服务“三农”本领。
为使“村官”尽快掌握服务“三农”的本领,很好的参与到工作中来,我们采取措施有:“带”,每个村指定一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基层工作者带领“村官”开展工作;“传”,定期组织一部分村官到镇各站所进行挂职锻炼,使他们既熟悉了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又帮助他们很好的开展工作;“帮”,遇到镇重点工作或“村官”本身无法开展的工作,指定相关部门人员手把手帮助指导开展工作;“教”,定期组织“村官”到镇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现在我镇“村官”已经成为我镇机关“讲课评课”活动的主要力量,不仅提高了整体素质,而且很好的促进了工作。通过“带传帮教”提高了“村官”整体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了所需本领。
经过四年的不断摸索,我们也发现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励村官工作积极性的举措不多。
经过四年的时间,大多数村官思想上由幼稚走向成熟,感情上由热情转为理智,工作上由就业变成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展考虑自己的前途,但目前解决前途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参加各种考试,但每年名额有限,而他们又面临成家立业的困窘,出路已经成为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而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出路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发挥村官自身价值的路径不宽。
大多数村官到农村后,也希望能为农村的发展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但现在我镇农村的发展现状很难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无法提供必要的创业支持,如何使村官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也是我镇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村官管理体制的方法不快。
虽然近几年来,省、市、县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体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也见到了成效,但总体来说,在创新管理体制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对村官今后长远的健康发展没有具体的体制保障,必将会影响到村官队伍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承诺书
关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
承诺书
中共阳新县委组织部:
对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我代表镇(区)党委作出以下承诺:
1、严格执行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截留大学生村官、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的规定,对借用的大学生村官保证在2011年4月28日前送到所在村工作岗位,如果查实没有到岗,由上级组织直接追究我个人的责任。发挥应有作用。
2、保证落实走访慰问和考核制度。坚持在每个重大节日期间组织一次走访慰问活动,每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考核。同时,认真落实考勤签到制度,要求村党组织参照镇(区)机关作息时间,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考勤签到、上下班登记。
3、认真落实联系服务制度。对我镇内的大学生村官,每人落实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联系负责,党委主要领导带头联系大学生村官,经常与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镇(区)党委:
承诺人:
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