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若干规定(试行)
关于实施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若干规定(试行)第1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及其相关的中介服务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以下简称中介活动)是指为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第四条 北京市公安局负责对北京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中介活动的业务管理、监督、检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具体组织实施。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对中介机构的登记注册,区县工商分局负责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中介机构的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规范服务、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2章 中介机构的设立
第六条 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
(二)法定代表人应当是具有境内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符合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有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出入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应当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外语、法律、财会人员;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名;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工作人员均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
(五)已建立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员;
(六)与外国相关出入境服务机构已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直接签署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合作协议。
第七条 申请人申请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先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持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北京市公安局提出申请。申请增加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项目的,持《营业执照》向北京市公安局提出申请。
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申请表》;
(二)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身份证明及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明(查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经营资历的)直接签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中、外文本),以及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签约方的合法资格证明;
(四)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中介机构的企业章程;
(六)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中介机构的机构设置、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内容;
(七)拟开展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八)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场地租赁合同或房地产证)。
第八条 北京市公安局在受理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工作。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将申请材料(副本)连同资格认定报告一并报公安部备案。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及时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认定的理由,将申请材料退回。
第九条 申请人获得资格认定的,由北京市公安局颁发有效期为5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凭《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登记注册,并在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申请人属于增加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项目的,持《营业执照》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条 境外(地区)机构和个人以及外国驻华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不予受理。第3章 中介机构的经营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可以为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从事其他非公务活动的人员提供以下服务:
(一)国内外出入境信息介绍;
(二)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前往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咨询;
(三)与相关国家出入境服务机构沟通联系或合作,为服务对象合法入境前往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四)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合法申办前往国签证;
(五)相关材料的中外文字翻译;
(六)对服务对象进行有关国家语言、生活常识、技能培训;
(七)服务对象的境外安排和接待;
(八)主管机关许可的其他相关业务。
凡申请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其经营项目统一核定为“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代理服务”,中介机构可以从事其他合法的经营业务。但从事上述活动以外经营项目的,应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应当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中介活动。
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从事中介活动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的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手续,并交存备用金。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不得以承包、转包或租赁等形式开展中介活动。不得委托未经批准的机构或者个人代理中介活动业务。
第十四条 中介机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与其服务对象签订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式样由北京市公安局会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发布。
第十五条 中介机构从事中介活动收取款项,应当向服务对象开具国家制定的统一发票,禁止使用其他票据。
第十六条 中介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换领《经营许可证》。其中涉及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中介机构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其中,经北京市公安局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新的《经营许可证》。
中介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变更的,应当向北京市公安局备案。
第十七条 中介机构发布有关出入境中介活动广告,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中介机构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签署的新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应当报请北京市公安局确认,确认做为中介机构申请发布出入境中介服务广告的必要证明。
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发生变化或者与中介机构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的内容变更时,中介机构应随时向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情况,在年度经营情况报告中作出详细说明,并附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 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正本应当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条 《经营许可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年度审核要求,于每年度一月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年度审核表》、上一年度经营情况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并由北京市公安局审核。
北京市公安局应当在每年的二月底以前完成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核并将结果报告公安部,同时将年度审核不予通过并取消《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名单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二十一条 中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年度审核不予通过:
(一)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入境证件,受到刑事或者行政处罚的;
(二)机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的。第二十二条 中介机构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申请程序按照本规定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中介机构破产、解散或者终止中介活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北京市公安局提出终止中介活动申请(包括处理善后事宜的措施、期限和留守人员名单),缴还《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中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北京市公安局依法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并报公安部备案;
(一)中介机构年度审核不通过或者不按照规定参加年度审核;
(二)中介机构超过60日未按照规定补足备用金的;
(三)依法被取消中介活动经营资格的。
第二十五条 北京市公安局注销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应在5个工作日内通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应当向北京市公安局缴销《经营许可证》。
中介机构应当在注销《经营许可证》的30日内,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
第二十六条 中介机构因违反本规定被注销《经营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3年内不得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
第4章 备用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七条 中介机构应当具备200万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
第二十八条 中介机构应当与北京市公安局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将备用金存入北京市公安局指定银行中该中介机构的委托帐户。备用金及其利息由北京市公安局按照《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实行监管。
第二十九条 备用金及其利息归中介公司所有,不得用于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以外的用途。中介机构解散、破产、合并或者分立,其备用金及其利息作为中介机构资产的一部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中介机构无力按照仲裁机构的裁决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赔偿,或者无力支付罚款、罚金和对服务对象的赔偿时,可以书面形式向委托监管的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申请(并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裁决书、处罚文书、判决书、与服务对象签订的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但所申请金额不得超过备用金总额的50%,并应当在60日内补足备用金。
中介机构拒不支付罚款、罚金,拒不执行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决或者判决的,执行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十一条 中介机构被注销《经营许可证》或者终止中介活动业务后,应当在市级报刊登报声明,如90日内未发生针对该机构的投诉或者诉讼,可凭委托监管的北京市公安局开具的证明,到银行领取其备用金及利息。
第5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未经资格认定、登记注册擅自开展中介活动的,由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中介机构有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北京市公安局根据《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中介机构在中介活动中为他人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入境证件,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北京市公安局根据《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中介机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未经批准发布中介活动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责令停止发布,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6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的中介活动,以及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上海市关于实施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若干规定(试行)(模版)
关于印发《上海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市局出入境管理处、法制办公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本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根据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市局制定了《上海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或在工作中掌握。
上海市公安局二〇〇二年七月十八日
上海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根据《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以下简称中介活动)是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条所称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提供的中介活动,以及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以下简称出入境管理处)具体负责对本市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业务管理、监督、检查。
第四条 本市对中介机构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
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入境管理处提出申请,取得《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介经营活动。
境外机构、个人以及外国驻华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 申请《经营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以及户籍证明和身份证;
(三)法定代表人、主要工作人员未因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证明材料;
(四)主要工作人员的学历证明;
(五)法律、财会、外语等专业人员的资格证明;
(六)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直接签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中、外文本),以及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签约方的合法资格证明;
(七)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企业章程;
(九)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
(十)拟开展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十一)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属新申办企业的,申请机构还须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属原有企业扩大经营项目的,申请机构还须提供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证明。
第六条 前条规定中法律、财会、外语等专业人员是指:
(一)有律师资格的法律工作人员,或者具备有法律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并另聘有常年法律顾问;
(二)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会工作人员;
(三)有助理翻译以上职称或者外语高级口译资格的外语工作人员,或者有外语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外语工作人员。
第七条 出入境管理处可以根据本市因私出入境活动实际情况,确定中介机构设置的数量和分布,对申请机构择优进行资格认定。
第八条 出入境管理处应当在受申请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工作。对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将申请材料(副本)连同资格认定报告报公安部备案。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应当在资格认定工作结束之日的3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机构并退还申请材料。
申请机构凭《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应当及时报出入境管理处备案。
第九条 《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实行审核制度。
中介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出入境管理处提交《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审核表》、上一经营情况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出入境管理处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完成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审核工作,年审结果报公安部,并将通过和不予通过《经营许可证》审核的中介机构名单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条 中介机构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申请要求和资格认定程序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可以为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从事其他非公务活动的人员提供以下服务:
(一)国内外出入境信息介绍;
(二)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前往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咨询;
(三)与相关国家出入境服务机构沟通联系或者合作,为服务对象合法入境前往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四)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合法申办前往国签证;
(五)相关材料的文字翻译;
(六)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关国家语言、生活常识、技能培训;
(七)服务对象的境外安排和接待;
(八)服务对象的境外其他相关业务。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在开展中介业务时,应当与服务对象签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时效、服务费的数额、支付条款、服务费退还及折扣的具体条件、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等内容,以及允许服务对象提出对未尽事项签订补充条款的承诺。
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式样应当向出入境管理处备案。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不得以承包或者转包等形式开展中介活动,不得委托未经批准的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理中介活动业务。
第十四条 中介机构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签署的新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应当报请出入境管理处确认。
未经出入境管理处确认,不得发布涉及此项目的广告。
第十五条 按照本规定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应当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中介活动。
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手续,并交存备用金。第十六条 中介机构改变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登事项的,应当依法向出入境管理处申请换领《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其中涉及名称变的,还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中介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变更的,应当报出入境管理处备案。
第十七条 中介机构破产、解散或者终止中介活动的,应当向出入境管理处提交终止中介活动的书面申请,缴还《经营许可证》,并附善后事宜处理措施、处理期限和留守人员名单等材料。
第十八条 出入境管理处依法注销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在作出注销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告知终结机构,同时通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中介机构应当在收到《经营许可证》注销通知后的3日内向出入境管理处缴销《经营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申请注销或者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获得资格认定的中介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国有银行存有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以及支付罚款、罚金。
第二十条 获得资格认定的中介机构,应当与出入境管理处和指定的国有银行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并按照《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及时将备用金存入指定国有银行中该中介机构委托帐户。
第二十一条 备用金及其利息,由公安机关按照《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实行监管。第二十二条 备用金及其利息归中介机构所有,除发生下列情形外,不得动用、领取:
(一)中介机构无力支付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
(二)中介机构无力按照仲裁机构的裁决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赔偿;
(三)中介机构无力支付罚款、罚金;
(四)中介机构被注销《经营许可证》;
(五)中介机构终止中介活动业务。
中介机构解散、破产、合并或者分立,其备用金及其利息作为中介机构资产的一部分,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中介机构发生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情形,需要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应当向出入境管理处提交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书面申请,并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裁决书、处罚文书、判决书、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所申请数额不得超过备用金总额的50%,并应当在60日内补足备用金。
中介机构发生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四)、(五)项情形,需要领取备用金及利息的,应当向出入境管理处提交领取备用金及其利息的书面申请,并附在本市主要报纸上的登报声明。
第二十四条 符合备用金动用、领取条件的,由出入境管理出开具备用金领取证明;不符合备用金动用、领取条件的,出入境管理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机构并退还申请材料。
中介机构凭出入境管理处开具的证明到开户银行领取其备用金及利息。
第二十五条 违法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据《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出入境管理处应当定期公布获得资格认定或者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名单。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以下简称中介活动)系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条所称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本办法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的中介活动,以及组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劳务活动。
第三条公安部归口管理全国的中介活动。地方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要求,负责对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中介活动的业务管理、监督、检查。中介机构设置的数量和分布应当与因私出入境活动的情况相适应。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中介活动的市场管理。
第四条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规范服务、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二章中介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公安机关资格认定后报公安部备案。获得资格认定的,由省级公安机关颁发有效期为5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申请机构凭《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向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
(二)法定代表人应当是具有境内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的中国公民,符合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
(三)有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出入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名;主要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其中应当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外语、法律、财会人员。
(四)已建立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员。
(五)与外国相关出入境服务机构已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直接签署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合作协议。
第七条申请《经营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和有关身份、资格证明;
(三)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直接签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中、外文本),以及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签约方的合法资格证明;
(四)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企业章程:
(六)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
(七)拟开展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八)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
第八条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工作。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由省级公安机关将申请材料(副本)连同资格认定报告一并报公安部备案。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由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及时通知并连同申请材料退还申请机构。
第九条境外机构、个人以及外国驻华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不予受理。
第三章中介机构的经营
员提供以下服务:
(一)国内外出入境信息介绍,(二)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前往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咨询;
(三)与相关国家出入境服务机构沟通联系或者合作对象合法入境前往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四)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合法申办前往国签证;
(五)相关材料的文字翻译;
(六)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关国家语言、生活常识、技能培训;
(七)服务对象的境外安排和接待;
(八)主管机关许可的其他相关业务。
第十一条中介机构应当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开展中介活动。
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手续,并交存备用金。
第十二条中介机构不得以承包或者转包等形式开展中介活动,不得委托未经批准的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理中介活动业务。
第十三条中介机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与其服务对象签订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式样应当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中介机构改变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换领《经营许可证》。其中涉及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变更名称的证明文件。
中介机构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其中,经公安机关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新的《经营许可证》。
中介机构主要工作人员变更的,应当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备案。第十五条中介机构发布有关出入境中介活动广告,必须经中介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授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中介机构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签署的新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应当报请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确认,该确认为中介机构申请发布出入境中介服务广告的必要证明。
第十七条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当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第十条中介机构可以为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和从事其他非公务活动的人
第十八条《经营许可证》实行审核制度。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审核要求,于每一月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提交《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审核表》、上一经营情况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并由省级公安机关进行审核。
省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每年的二月底以前完成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审核并将结果报告公安部,同时将通过和不予通过《经营许可证》审核的中介机构名单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中介机构年检时,应当要求中介机构提交《经营许可证》审核情况。
第十九条中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审核时不予通过:
(一)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境入境证件,受到刑事或者行政处罚的;,(二)在内机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的。
第二十条中介机构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申请要求和资格认定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中介机构破产、解散或者终止中介活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提出终止中介活动申请(包括处理善后事宜的措施、期限和留守人员名单),缴还《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中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公安机关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并报公安部备案:
(一)中介机构审核不合格或者不按照本办法参加审核;
(二)中介机构超过60日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补足备用金的;
(三)依法被取消中介活动经营资格的。
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注销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后要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应当向当地省级公安机关缴销《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拒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中介机构因违反本办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3年内不得从事中介活动。
第四章备用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五条中介机构应当具有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
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
第二十六条中介机构应当与机构所在地的地、市级公安机关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将备用金存入指定国有银行中该中介机构的委托帐户。
第二十七条备用金及其利息由公安机关按照《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实行监管。第二十八条备用金及其利息归中介机构所有,不得用于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以外的用途。中介机构解散、破产、合并或者分立,其备用金及其利息作为中介机构资产的一部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中介机构无力按照仲裁机构的裁决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赔偿,或者无力支付罚款、罚金和对服务对象的赔偿时,可以书面形式向委托监管的公安机关提出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申请(并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裁决书、处罚文书、判决书、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书),但所申请数额不得超过备用金总额的50%,并应当在60日内补足备用金。
中介机构拒不支付罚款、罚金,拒不执行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决或者判决的,执行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三十条中介机构被注销《经营许可证》或者终止中介活动业务后,应当在省级报纸登报声明,如90日内未发生针对该机构的投诉或者诉讼,可凭委托监管的公安机关开具的证明,到开户银行领取其备用金及利息。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单位和个人未经资格认定、登记注册擅自开展中介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中介机构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中介机构在中介活动中为他人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境入境证件,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中介机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未经批准发布中介活动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发布前已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中介活动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90日内重新申请资格认定和登记注册。
第三十六条省级公安机关适时公布获得资格认定或者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名单。
第三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不适用于中国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官发布之日起施行。
转载来自
第四篇:广东省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管理,依据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下称中介活动),系指《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包括为中国公民出国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以及个人自费出国参加文体活动、商务考察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翻译、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其他非公务活动,是指除《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中国公民境外就业,以及组织中国公民出国劳务、自费旅游以外的其他非公务活动。
第三条 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对象应当遵循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规范服务、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四条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负责对全省中介机构的经营资格认定、审核,监督、检查、指导市、县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中介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含,下同)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实施细则的权限,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的业务指导下,共同做好我省中介活动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办法》的规定,以所属公安局名义,对违法、违规经营的中介机构或个人采取警告、罚款、限期整改或注销《经营许可证》、限制主要责任人员从事中介活动等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措施。
上述列举的5类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措施在适用时,应当以单处为原则;情节严重的,罚款可以与除警告外的其余4类行政处罚和行政管理措施并用。
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批 第一节 受理
第六条 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下称受理机关)负责本辖区有关机构申请《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核。
第七条 申请对象仅限于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或具备我国企业法人设立条件,为中国公民提供本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服务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不接受境外机构、外国人和外国驻华机构以及不具备我国企业法人条件的个人、合伙组织等市场主体的申请。
第八条 申请《经营许可证》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
(二)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名,其中必须具备专业资格的外语、法律、财会等主要工作人员。他们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或境外人员,如其常住户口不在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所在地,申请时应当提交机构所在地辖区公安派出所或授权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暂住证明;
(三)法定代表人应当是具有境内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并符合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以自然人出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是主要出资人;
(四)主要负责人是指中介机构的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或境外人员,且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如其常住户口不在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所在地,申请时应当提交机构所在地辖区公安派出所或授权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暂住证明;
(五)主要工作人员是指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出入境法律、法规和政策,且未因犯妨害国(边)境管理秩序罪受过刑事处罚,并具备专业资格的外语、法律、财会人员。他们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或境外人员,如其常住户口不在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所在地,申请时应当提交机构所在地辖区公安派出所或授权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暂住证明;
(六)已建立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人员;
(七)已与外国相关出入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直接签署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合作协议,且相关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书已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
(八)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实用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九)缴交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其中广州、深圳地区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下同),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及汕头地区不低于75万元,其他地区不低于50万元;
(十)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金(本),其中广州、深圳地区不低于30万元,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及汕头地区不低于20万元,其他地区不低于10万元。
第九条 申请机构申请《经营许可证》时,应当回答受理机关有关询问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二份):
(一)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的简历和有关身份、学历职称证书、资格证明复印件(验讫原件),聘用工作人员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验讫原件);
(三)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直接签署的有效的合作意向书或者协议(中、外文本),以及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签约方的合法资格证明复印件(验讫原件);
(四)国有商业银行出具的备用金存款凭证或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复印件(验讫原件);
(五)企业章程;
(六)保证中介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
(七)拟开展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八)住所和经营所场的房产证明或租赁协议、使用证明复印件(验讫原件);
(九)新设企业,须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验讫原件);已设立登记企业,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验讫原件)。第二节
审核
第十条 受理机关按如下程序进行审核:
(一)查验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申请表格是否按要求填写完整;所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并符合规定的要求;对复印件材料必须验讫原件,并盖上“已核原件”章和核验民警签名、日期。
(二)从受理之日起,受理机关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提出申请的中介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资质审核。由二名以上(含二名)民警,并可邀请公安机关廉政监督员参加,对被考察、审核的中介机构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考察、审核意见。
(三)受理机关对实地考察、审核合格的申请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省厅下发的“打分标准”进行集体讨论打分,提出审批意见,加盖地级以上市公安局印章上报省厅进行资格认定(一式二份)。
(四)受理期间,发现申请机构或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涉嫌妨害国(边)境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的,应当暂缓受理。
第十一条 退补和不予核准的处理要求:
受理民警对基本符合本规范第八条、九条规定的申请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经初步审核和实地考察后,认为需要退补材料的,应当书面报请主管处(科)领导批准;因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而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报请主管局领导批准后,书面通知申请机构并退还申请材料。
有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受理机关应当告知申请机构如对退补决定或不予核准《经营许可证》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广东省公安厅或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三节
审批和发证
第十二条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下称审批机关)负责全省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和制证。
第十三条 对经受理机关初步审核,基本符合条件的申请机构,审批时主要审查如下内容:
(一)审查申请机构的申请材料是否真实齐全,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受理机关受理审核的程序及出具的审批意见是否规范,有无加盖公章及受理人、负责人签名、日期。
(二)复核受理机关对申请机构的打分有否错漏,评定分值是否公平、合理。
(三)审批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直接对申请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者,视情予以警告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
(四)审批期间,申请机构或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涉嫌妨害国(边)境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的,应当暂缓审批。
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按如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收到受理机关上报材料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二)完成审批工作后,应当通过审批机关的警务公开栏、南粤警察网、广东公安出入境政务服务网和省级报刊公布所有获得资格认定通过的申请机构名单和分数,公示10天。期间如无投诉举报,审批机关即上报公安部备案,获得备案通过的由审批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经营许可证》的制证工作。
(三)退补和不予批准的处理要求
1、经审查,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要退补的,经办科室应当书面报请主管处领导批准;不符合资格认定条件而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报请主管厅领导批准。有上述第一种情形的,审批机关将退补内容书面通知受理机关,由受理机关通知申请机构限期补正;属第二种情形的,审批机关将申请材料退回受理机关,并书面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受理机关要及时通知并连同申请材料退还申请机构。
2、有本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受理机关应当告知申请机构如对退补决定或不予批准《经营许可证》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公安部或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发证要求:
经批准的申请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制作完毕后,审批机关将名单和《经营许可证》下发原受理机关,由原受理机关发给申请机构《批准通知书》。
申请机构接到《批准通知书》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其在申请时认缴的备用金数额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入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凭银行出具的存款凭证到受理机关领取《经营许可证》。受理机关在发证时应当在验讫备用金存款凭证原件后,收取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名和加盖验讫章存档备查。第二章
日常监管
第一节
中介机构项目变更的管理
第十六条 中介机构要求变更机构名称、法人住所或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经营国家范围的,须事先向其所在地的市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下称受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受理机关初步审核后,提出意见呈报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下称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七条 申请项目变更须按如下要求办理:
(一)提交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项目变更申请表》(见附件1)一式二份。
(二)提交原《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一式二份,并交验原件。
(三)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必须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条件,并提交拟任人员的身份证、户口簿(签发机关页和个人资料页);上述资料复印件一式二份,并交验原件。
(四)申请变更机构名称的,提交工商部门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或同意变更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一式二份,并交验原件。
(五)申请变更法人住所或经营场所的,必须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八款规定的条件,提交法人住所或经营场所的合法使用证明(租用合同或产权证明)复印件一式二份,并交验原件。
(六)变更经营国家范围的,提交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合作意向书或协议复印件一式二份,交验原件。
第十八条 受理机关按如下程序审核:
(一)查验申请表格的内容是否按要求填写完整。
(二)查验中介机构所交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有无被涂改,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有效,认为有疑点的,须对申请机构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询问及实地考察,并在其申请资料上作出说明。
(三)确认资料齐全、有效后,提出审核意见,以出入境管理处(科)名义书面呈报审批机关审批。
(四)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
(五)对不予受理或需要退补材料的,按本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审批机关按如下程序审批:
(一)审查受理机关呈送的申请材料是否真实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有无按要求加盖“已核原件”章及核验民警签名、日期。
(二)审查中介机构所提供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有效,有无弄虚作假,是否符合变更项目的条件,有无法律规定的不准变更情形(包括申请机构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人员是否因涉嫌妨害国(边)境犯罪被立案侦查,申请机构是否在停业整顿期间、申请破产期间,纠纷诉讼期间等)。
(三)审批机关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进行调查或对申请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四)从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五)经审查需要退补或不予批准的,按本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发证要求:
(一)审批机关从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制作好新的《经营许可证》,制作《项目变更批准通知书》并附新的《经营许可证》交由原受理机关办理发证手续。
(二)受理机关发证时,应当要求申请变更的中介机构缴交原《经营许可证》正本、副本,并作剪角注销归档。
(三)变更经营范围的,无须换领《经营许可证》,由审批机关发给另纸证明。程序按本条一、二款办理。
(四)告知并督促中介机构须及时持新换领的《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第二节
审核
第二十一条 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依《办法》规定,对中介机构实行审核制度。中介机构必须于每年1月中旬至3月底向其所在地的市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下称受理机关)提出审核申请;受理机关初步审核后,提出意见书面呈报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下称审批机关)审批。
第二十二条 中介机构申请审核的手续:
(一)提交填写完整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审核表》(见附件2)一式二份。
(二)上一经营情况报告一式二份,附中介业务项目明细表(加盖公司印章)。
(三)上一完税营业额复印件一式二份,交验原件。
(四)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变动情况报告。
(五)境外合作方的变动情况报告(增加或减少)。
第二十三条 有如下情形的,审核不予通过:
(一)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入境证件(含外国签证),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的(不包括被立案侦查期间或正处于诉讼阶段的情形);
(二)在内机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具备《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的(如法定代表人国籍变更,不具我国常住户口或涉嫌妨害国(边)境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外语、法律、财务人员等必备专业人员不全;原先的境外合作方退约,又无新的境外合作方等);
(三)在经营中,法人和公司法定代表人触犯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三百一十九条、三百二十条、三百二十一条等五类妨害国(边)境犯罪,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的。
第二十四条 受理机关按如下程序审核:
(一)查验申请表格的内容是否按要求填写完整;
(二)查验中介机构所交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有无被涂改,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有效,认为有疑点的,须对申请机构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询问,并在其申请资料上作出说明;
(三)查核中介机构在内有否存在本规范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
(四)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提出审核意见以所在的公安局名义书面呈报审批机关审批;
第二十五条 受理机关经初步审核,认为需要退补或初步认定审核不予通过的,参照本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审批机关按如下程序审批:
(一)审查受理机关呈送的申请材料手续是否齐备,有无按要求加盖“已核原件”章及签名;
(二)审核中介机构所提供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有效,有无弄虚作假情况,是否符合审核通过的条件,有无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
(三)审批机关认为确实有必要的,可以直接进行调查或对申请审核的中介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四)从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作出审核通过与否的决定。
第二十七条 审批机关经审查,认为需要退补或决定审核不予通过的,参照本实施细则第十四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公布审核结果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一)审批机关将审核结果通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时在省级报刊和审批机关政务网上公布获得年审通过和不通过的中介机构名单。
(二)对审核不合格或不按要求参加审核的,经公示30天后,期间中介机构未提出异议的,省公安厅将依法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并从作出注销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受理机关和有关中介机构。
(三)有本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受理机关应当在接到审批机关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收缴被注销经营资格的中介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并告知中介机构如对被注销《经营许可证》不服的,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被注销《经营许可证》之日起60日内向公安部或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告知并督促审核未通过或被依法注销《经营许可证》的中介机构,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出入境中介业务经营范围或注销营业执照。第三节
备用金监管
第二十九条 备用金由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监管(下称监管机关),监管情况报省厅出入境管理处备案。
第三十条 监管机关应当及时与获得经营资格的中介机构和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三方协议)。协议必须载明监管机关、银行和中介机构三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职责和相应的违约责任;同时,由受托银行在备用金存款凭证的背面或备注页上注明“本存款凭证不得用于设定其他任何债权担保的质押”。
第三十一条 监管机关按照其与中介机构、受托银行签订的《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督促中介机构在领取《经营许可证》前,将备用金存入受托银行中该中介机构的委托帐户,并按照协议对备用金实行日常监管。监管机关应当每月一次以上核验中介机构备用金银行帐单;审核时核验备用金存款凭证原件,并在审核情况报告中注明核验情况。
第三十二条 监管机关监管备用金的权责:
(一)确保备用金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动用。
(二)受理、审批中介机构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支付赔偿、罚款、罚金的申请;监督、保证备用金用于法定用途,动用的数额不得超过备用金总额的50%。
(一)中介机构与顾客双方就赔、退款问题协商一致,而中介机构确实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提供支付的。
(二)中介机构无力按照仲裁机构的裁决或人民法院的判决赔偿、缴纳罚款或罚金;或无力缴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罚款的。
(三)中介机构自主要求终止中介经营活动,或经工商部门审核同意该中介机构解散、合并、分立而终止中介活动的。
(四)中介机构存续合并或存续分立的,被吞并方或被撤销方的备用金。
第三十四条 中介机构申请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的须提交填写完整的《动用备用金及其利息申请表》(见附件3)一式二份,并按下列情况,附上相应的材料:
(一)不经仲裁或诉讼程序,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退款的,提交原收款凭证、原《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及有效签订的《赔、退款协议》复印件一式二份,交验原件。
(二)双方未能达成赔、退款协议的,须提交仲裁机构、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的裁决书、判决书、调解书、处罚文书和原《出入境中介服务协议》复印件一式二份,交验原件。
(三)主动要求终止中介经营活动的,须提交拟终止中介经营活动的书面报告;已受理但尚未办理终结的顾客名单表、收费情况表及与中介经营活动有关的债权债务情况表;该中介机构在省级报刊上公告终止中介业务的声明证明(公告内容和报社出具的收据)。上述证明复印件一式二份,交验原件。
(四)存续合并或存续分立的,除须提交合并或分立协议复印件一式二份外,还必须提交本条第三项规定的材料。
第三十五条 受理、审批动用备用金的工作内容:
(一)查验申请表格的内容是否按要求填写完整。
(二)查验中介机构所交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有无被涂改,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有效,认为有疑点的,须对申请机构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询问,并在其申请资料上注明。必要时受理、审批机关应当向有关机关调查核实。
(三)因审核未通过或解散、合并、分立、自主停业等原因终止中介业务而在省级报刊上登报声明的,应当侧重审查该中介机构登报声明之日起90天内有否针对其投诉或诉讼。如有投诉或诉讼情况的,应当在这些纠纷得到解决后再予以批准。
第三十六条 经审核需要退补或不予批准的,参照本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第四节
违法违规经营查处的内容、权限和分工
第三十七条 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管辖分工,原则上遵循属地管辖的原则,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级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特殊情况下,也可由违法违规行为地或结果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中介机构所在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地或结果发生地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均有权管辖的,应当协议归由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案查处,协议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三十八条 对未经资格认定擅自开展营利性中介活动的,根据属地管辖的原则,由所在的县级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无证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十九条 对没有或拒绝按规定参加审核仍继续经营中介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先行调查,30日内将结果报省厅出入境管理处。
第四十条 对具备经营资格,但异地设点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的,由经营点、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具备经营资格的相关中介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配合;转租、转包的,由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四十一条 擅自改变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变更主要工作人员后未按规定在变更之日起30天内向其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备案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四十二条 对中介机构与外国出入境服务机构签署新的合作意向书或协议后未按规定时限报请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确认而扩大经营范围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四十三条 对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后,不按《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重新申请资格认定,仍继续从事中介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四十四条 对中介机构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骗取出入境证件(含外国签证)或涉嫌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妨害国(边)境犯罪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法立案侦查。
第四十五条 对中介机构申请动用了其备用金及其利息后,未按《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60日内补足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处。
第四十六条 各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接到群众、企业、社会团体等有关中介活动的监督投诉、举报,必须受理并记录在案。不属本单位管辖的,移交相关单位管辖,并书面通知投诉举报人。
省厅出入境管理处接到投诉举报的,以书面形式转相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处;相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接到省厅出入境管理处转来的投诉举报情况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查处完毕并向省厅出入境管理处书面报告查处情况;确实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查处完毕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查处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查处完毕后及时报告查处结果。
第三编
罚则 第一章
处罚
第四十七条 对中介机构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八、四十、四十三条情形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取缔,并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经初步调查,涉嫌犯罪的,移交同级公安机关有关职能部门立案查处。
第四十八条 对中介机构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条情形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经该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授权的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工商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补办年审、项目变更等手续;在规定的限期内仍拒不补办的,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审核时,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审核不予通过,并提请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注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 对中介机构在经营中为他人弄虚作假,提供假资料、证明,骗取出入境证件(含外国签证),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依照《因私出入境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并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审核时,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审核时不予通过,提请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注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条 对中介机构有本规范第四十四条情形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法立案侦查,案情重大的(或在全省范围内影响较大的),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直接参与查办。经查证确实构成妨害国(边)境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含单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由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请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依法注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一条 对中介机构有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情形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明原因,如调查证实中介机构确实无力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在法定期限内补足备用金的,应当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请省厅出入境管理处依法注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 对中介机构因违反《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由该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和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登记备案,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在广东省范围内三年不得从事中介活动。第二章
处罚程序
第五十三条 对中介机构处以警告、罚款、限期整改等行政处罚时,必须使用全国统一的公安部制式法律文书(《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正确填写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
第五十四条 对中介机构处以1000元或对有关责任人员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由调查的公安机关(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查处结果逐级呈报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备查。
第五十五条 对中介机构有关责任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或对中介机构法人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有听证权后3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执行机关提出。执行机关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全部听证工作应当在当事人要求听证之日起30日内结束。组织听证的费用,由执行机关承担。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经被告知有听证权后没有提出听证要求或没有按规定提出听证要求,对处罚决定又不服的,应当告知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可以向执行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应当告知其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执行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复议改变原处罚决定的,也可以向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编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以上”、“以下”和“不少于”均包含本数在内。
第五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东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从二00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转载来自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申请书
申请书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
我们是*******有限公司,拟向贵处正式申报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资格。
我公司依托于******,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公司在以往从事国际投资业务过程中,与国内外众多企业与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开展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公司多名股东具有广泛的境外合作渠道,非常适合申请开展出入境中介业务。另外,我公司为开展此项业务,前期培训并招募了众多拥有专业的技能,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法律、会计、外语专业人才,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能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放心的服务。综合考虑,我公司非常适合申请开展出入境中介业务。希望通过贵处审核,取得出入境中介资质,合法的开展出入境咨询和中介服务(包括技术、投资、商业类移民和考察等)。
为此,特此申请,望予批准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