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兵李太红
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李太红,综掘一队检修班班长。2006年建矿初期来到大平煤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队里交给他的任务,从一名检修工,一步步成为我队的检修班长,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岗位技术管理上、联系群众上、遵章守纪上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在理论学习中,他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提高自己,矿上下发的各种文件,他都带头学习,认真领悟其中内容。
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从不跟队里讲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队里安排的各项工作。成为检修班长后,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严格要求自己,每个月他都下不少于26个井,在最前线指导工作,在最前线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候半夜井下设备出现故障,一个电话,他就连夜赶回矿上下井修理。作为一名基层领导者,他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管理好队里的人,要想管好人,首先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他上班从不迟到早退,经常是最后一个人从井下上来,上井以后,他还和队长交流井下的实际情况,为队长出谋划策,下班后,有时间他就钻研设备专业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我队的掘进机等各种机器做到既可以熟练操作,又可以维修保养,为我队的生产保驾护航,队里内部的工作他不推诿,自己的责任他不推托,把队里看成自己的家,工作面则看成自己责任田,他时刻提醒自己,机电就是井下生产的动力线,机电上出了问题,不仅不能生产,还可能造成极大的事故,所以每次布置工作面,他都认真思索,如何安装机电设备,在哪儿安装机电设备,如何布线,从哪儿安设风筒,大事小事,事无巨细,他都会考虑到,在我矿下发防爆标准后,他带领我队机电工认真钻研,认真准备矿上举行的考试,按照防爆标准对我队的各台机电设备定期检修,杜绝失爆,保证设备稳定的运行。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职工的工作热情。
工作踏踏实实,是他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的追求。他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管理者,提升自身素质,紧跟国家煤矿发展形势,是作为一名合格煤矿人的前提。相信有他们这些老工人的默默奉献,大平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
第二篇:李太龙报告材料
庞集百姓心中的好书记
李太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李太龙,是庞集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今天,我代表全村1800多名群众来到这儿,向大家好好说说俺们的好书记——周建奎。
周书记才到俺们村时,我和大家一样,对这个县里下来的干部没多当回事,觉得他就是来应个名、镀镀金,干不了啥大事,后来才发现,俺们都想错了。
俺家就住在村部边上。刚来那几天,我看到他住在村部,每天骑着摩托,带着提包,早出晚归,还当他回县城了。一问才知道,他是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情况。时间不长,他就把全村群众家跑了一遍。他自己不抽烟,但是他的兜里总是装着烟,见到群众总是不掏烟不说话,不笑不说话。遇到谁家有小娃,他总要抱抱亲亲,遇到谁家在做农活,他总要上去帮着干一会儿。他高低人都能看在眼里,都能说到一块儿。慢慢地,群
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经过这件事以后,大家都说,周书记是实实在在来干事的,是个好干部。
周书记到庞集以后,就把这儿当成了家,整天操心着庞集的事。村里的长青河过去没有桥,没有坝。天旱时,地里浇不上一点水。夏天一下大雨,河里就涨大水,河边的庄稼老是被淹,群众出门得绕十几里路才能过去。每逢下雨,这边的学生放学回不了家,那边家里人过不来河,这边哭,那边叫,真是急死人哪!俺们成天都在盼着,啥时候能在河上修座桥?
村里底子薄,没钱修桥闸坝。可他不死心,有空就沿着长青河转悠,积极向上级汇报,四处争取项目支持。2008年4月,终于在长青河上建起了第一座桥坝。桥修通那天,全村人都跑去看热闹,好些群众都喜得擦眼泪,以后再也不用为过河作难了。这三年时间里,周书记想方设法争取各种资金,为俺们庞集修了四座桥坝,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浇地和过河问题。我们经常心里想,周书记修的哪里是水泥桥呀,他修的是俺们老百姓的连心桥,他修的是一心为民的爱民桥,他修的是俺们庞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桥啊!庞集的每一座桥,都拉近了
每学期都发。他跑到学校一打听才知道,是周书记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专门跑到团县委争取的希望工程救助资金。当时他找到周书记,非要请周书记到家里坐坐,吃顿便饭。周书记说啥都不去,还说等孩子考上大学,他再来吃这顿饭。后来我听人说,不光是他这一个,村里庞建国、王六斤的孩子考上大学没钱上,周书记都帮他们争取过救助金,总共有好几千块钱哩。对城里人来说,这点钱可能不算个啥,但对俺们农民来说,这可是解了大难。
他就是这么实在,群众大小有点事,他总是装在心上。有一次他在靳守西家的农资门市闲聊,听说靳守西正在为进不来复合肥的事心烦,当时化肥价格一涨再涨,货还进不来,他就给守西说,农资上我熟人多,我帮着联系一下试试。守西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就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在城里已经把化肥的事说好了,让他赶快找车来拉。守西现在想起这事还不住地感叹:“多好的人呀,帮我恁大忙,连我根烟都没吸过。”
周书记是个孝子,到了庞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孝心都给了敬老院里那二十三位孤寡老人。他说,百善孝
周书记的办公室前祭奠。他们在用农村人最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周书记,这些你都瞅见了没有?
如今,一到每月5号的“党日”活动,党员和群众代表还会自发地来到周书记的办公室,看一看他曾经用过的东西。周书记的照片,还在村部会议室的墙上挂着,让俺们总感觉他还在庞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第三篇:孙运红 道德标兵材料
他每天和工友们在工作面上打眼放炮支护,手把手传授操作技能,常常是一身汗水一身泥。闻听哪位组员遇到难处,他总是慷慨伸出援助之手。他以兄长般的情怀关心呵护着班组每一名工友,以朴实无华的言行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承诺,以执着传扬心中的激情,以火热的情怀谱写着一曲奉献矿山的长歌。
当初,孙运红刚担任班长时,所在班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有时碰到组长休班,找一个能领头干活的人都困难。他没办法只能又当班长又当组长。为了能迅速带出一批骨干力量,他专门召集全体班组成员开了一次班务会,他说我们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只要我们有了一股心劲就一定能把技术练精、把工作干好。为提高大家学技术提技能的积极性,他利用上班途中、班后走访与班组成员谈心交流、鼓舞士气。在施工现场亲手示范指导,并根据每名班组成员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训练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刻苦磨砺,到年底时,班组成员个个都有了长足进步,有的成了班组的生产骨干,有的还成了多面手。他打心眼里高兴,自掏腰包请班组的人员喝酒以示祝贺。
在工作中他与班组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青工小陈家中老人患病住院,他闻知后发动班组成员捐款救助。班组有着一股无形的凝聚力,班组成员工作热情高涨、月月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安全工作也搞得好。他以一颗朴素善良的心灵呵护关心班组的工友,以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班组队伍。
第四篇:李栋红—影评
《焦裕禄》影评
数学系李栋红
再次观看《焦裕禄》这部影片我是流着泪看完的,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我大学刚毕业不久,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焦书记送大学生而大学生却没有走,他扭着头眼里噙着泪看着那个提着行李的大学生„„不知怎地,不谙世事的我心里掠过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酸酸的„„„当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被剧中的几个情节感动不已,泪流满面。第一幕深得民心,备受爱戴的焦裕禄
电影一开始,一阵哀乐奏响,只见满天都是白色的孝布,那种白,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哀。之后,成千上万的人胸前都佩着白花,脸上都露出了沉痛的表情。横幅在人们手中撑住,上面写着:“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看到焦裕禄的遗体被重新送回兰考埋葬时,含着泪说:“焦书记又回来了”,他们真真正正是觉得书记又回来了。看着那些饱经风霜的脸,那些经历人世沧桑的脸,那些不会矫揉造作的脸流露出那样的悲伤的神色,感受到的只是的真实力量和兰考县父老乡亲对焦书记无限的尊敬和爱戴。
第二幕 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兰考
决定任职县委书记的他一到那里,手里准备的馒头就被一群围上来的“乞儿”一抢而光。第一次开会就深入火车站实地考察,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看到的是灾民拼命往车厢里拥挤的情景,听到的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兰考县是一个在历史上都有名的灾区。“风沙”、“盐碱”、“水涝”是本县的“三害”。兰考的36万人民逃的逃,死的死,而焦裕禄任职后,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了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 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第三幕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焦裕禄
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面对困难焦裕禄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治水治“三害”,为查灾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队,探访了县境内全部沙丘、风口。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为了全县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焦裕禄
为改变基层干部长期缺油少粮,饥饿浮肿的状况,焦裕禄决定为他们增加口粮配给。赵专员率调查组赴兰考了解实情。数百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书记鸣冤叫屈,使吴荣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为泡影。
焦裕禄把别人给他的二十斤大米让给了知识分子;在沙丘上解救痛苦的人民;在许楼村访问老百姓的衣食起居……在群众面前他没有一点大官的架子;在别人实行特殊管理时,他决不搞特殊化。而是采用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第五幕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焦裕禄
得知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到了火车站,没有说教,没有以位子压人,而是半恳求,半遗撼含着眼泪对小伙子说:“你走了,没啥送的,这是兰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试验,看还能种啥。”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没有一丝架子,没有一点官气的焦裕禄,听着他软
软的请求,小伙子被感动了,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
第六幕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焦裕禄
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
焦裕禄同志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一幕幕都令我感动不已,泪流满面,也坚定了我向他学习的决心。
第一,学习他立党为公、立足实际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调查风沙起因;为改善气候环境,他倡导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颗颗泡桐树;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又在洪水
季节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采取的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这些,焦裕禄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二,学习他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为解决干部因饥饿浮肿而影响工作时,他冒着政治风险主动拍板购买议价粮;当地区公署派专员调查时,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鲫鱼他拒绝;看到女儿的破棉袄,看到孩子吃不到肉在哭,他的心在流血。对比焦裕禄同志,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更不能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学习他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传统。
不像个当官的。这是群众对焦裕禄的一贯评价。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穿着朴素,不是因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为他在用脚在丈量兰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于他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在于他深入群众,广集民智,不摆架子,对于不懂的,敢于向群众去问,让民间的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在于他细如春风的行为,在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在于他危难时刻泰山石敢当,对于洪水的围困,干部抱着痛哭时敢于喊出“是男人就上”并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领导,但他却是人民的主心骨,一个行为胜似千言万语;不像领导,骑着自行车走遍沟沟坎
坎,千家万户,却让老人引为知己,病中仍叫着他的名字;不像领导,是治沙时的一身破烂衣服,是滚下沙丘时的爽朗笑声;最不像领导的,是做为第一书记的他,在副书记面前更像一个农民,但这人,身旁却往往团结住了绝大多数的人。我想,在我们大走访的时候,怎样用行动来感染群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服群众,用什么样的实事来证明给群众看,最终的落脚点。仍旧是个干字,只有干,干实事,干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干老百姓愿意干的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夯实基础,迈步前行。
第四,要学习他爱才若渴,敬贤下士的求贤情怀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当他得知新来的大学生由于吃不惯窝头,不习惯风沙后,并没有如一些所谓的老革命那样将其打入另册,给其戴上一顶“不虚心向革命群众学习”的帽子。而是得知这一技术人才已经到火车站去时,撒腿就追,面对真诚为兰考着想的焦书记,小伙子被感动了的留了下来,当火车开过,在蓦然回首间,小伙子拿着行李站在背后。这是一个标杆,一个人才的坐标,有了这个坐标,今后兰考的人才,会以倍数增长,而这个1,是焦裕禄用真情换来的,是用他坦荡的胸怀纳来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来的。忠诚于心,奉献于行。只有行动,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五大作风”,是对焦裕禄同志良好作风的精辟概括,也是今天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严格遵循这一要求,为民办事,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五篇:李爱红学习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王庄镇花园小学 李爱红
假期业务学习期间,我精心研读了小学视导分析报告、《2011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项内容。深入学习新《课标》,理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就来谈谈我学习后的粗浅的体会: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本次新课程突出了综合性,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所以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新课程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很多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或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地
成长。
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教与学的新观念是: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学习后,了解到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