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畈镇2012年试验区建设年终考评汇报材料
马畈镇2010年度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
欢迎您们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2010年,马畈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县两级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镇情,认真选题,科学决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八项改革进展情况
(一)农村产权改革稳步推进
为确保农村产权服务规范、有效运行,镇里在去年建立农村产权服务站的基础上,又在服务站下另设几个工作小组,分别由镇农村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所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由他们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搞好与县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对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操作程序,依法稳妥地推进我镇农村产权改革。目前,付寨、徐寨、汪乡、锡山四个试点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重新确权、发放,都是在土地第二轮延包期间,发给了农民承包经营权证,发证率达100%,全镇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有17家土地专业合作社经工商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都在正常开展土地经营权承包存贷服务活动,其中,付寨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庙山村的裕农土地专业合 作社自建立至今,通过此平台,已流转土地达万亩。截止目前,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9300亩,流转林地42000亩,分别占耕地、林地总面积的43%和48%,同比增长10%;流转耕地100亩以上,林地500亩以上的大户达42户,比去年净增6户,增长15%。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我镇林业确权100%,办证率达90%以上;截止目前,我镇已流转耕地6600亩,占耕地面积的14.8%,流转林地35000亩,占集体林地的40%;在水利民营化改革方面,2007年,镇农村中心已与各村村主任签定了水面承包合同,各村养殖水面均已全部承包到个人,水域养殖证由村委会统一办理。在房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和办证方面,我们以试点先行的方式,首期在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村全面推进,目前,四个试点村确权、办证率均达80%以上。
(二)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上不断探索、大胆闯试,将上级调拨的各项支农资金全部捆绑使用,投放到试验区建设的试点村项目实施中,从不挤占和挪用。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筹备建立乡镇担保中心,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我镇徐寨村被县政府、县农村信用联社联合授予“信用村”荣誉称号后,又注资10万元挂牌成立了徐寨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填补了我镇非银行金融组织开展金融业务的 空白。付寨村辉煌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现已挂牌,相关注册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方面,镇党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导、民营参与、社会融资、集中开发”的模式,吸纳民间资本近亿元,用于推进我镇试验区建设的又一亮点工程——锡山新村二期工程。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县里提出的将西片区打造成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综合试验区要求,我们积极引导、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已申报注册的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金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丑小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已正常开展业务经营和服务活动,特别是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党、团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经营状况良好,已被县定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推荐对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我们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培育出了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如:满堂香庄园以成立合作社为契机,扩张规模,使园区面积达到10000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金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又吸纳社员5人,存栏蛋鸡120000只,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并带动300多人就业;在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方面,镇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多次邀请县农业局、科技局技术人员入镇下村开展科技帮 扶,指导种粮大户科学种植,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付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大型插秧机、闲耕机10余台(套),服务种粮大户及周边群众,实行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四)农村社会保障落实到位
全镇14个村级卫生室均经上级检查验收并正常投入使用。2010年我镇农村医疗保险费征收任务全面完成,参保率达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我镇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县乡示范村农村养老保险金征收和发放工作均有序推进,参保率均在90%以上。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村已率先实现年满60周岁养老金的发放。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通过审核认定,共纳入农村低保1253户,1802人,达到了农业人口总数4.5%的比例标准,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镇共纳入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对象计240人,救助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7%,各项救助资金足额及时发放、服务质量便捷高效,较好地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组织了潘楼、柳林、太平三个贫困村的部分青年免费到信阳技工学校、信阳电子学校、信阳商校学习深造,既出色完成了县扶贫办下达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又使一些青年学到了技能、增长了才干,为以后的干事创业打下基础。
(五)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形势喜人 一是开展农村人才培训。通过马畈镇成人教育学校对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200名农民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举办了“种养加”农村科技培训班,培训农民达2000多人。
二是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今年又新引进8名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投身试验区建设。潘楼村民林兴旺、汪畈村民易善涛、徐寨村民李学仁、付寨村民陈玉堂4人回乡兴办养殖小区;马畈村民易善康、汪畈村民易善春回乡发展桃产业,规划面积达800亩;柳林村民刘平回乡承包山林,开挖荒山发展经济林400亩;潘楼村民张正远回乡兴办养鸡场,规模达10000只;汪畈村民易善忠回乡承包山地12000亩,建设万亩油茶基地。
(六)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初显
我们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100万元,建成了徐寨村文化大院,中寨村文化大院正在筹建中。在原有徐寨村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通过争取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又在锡山、汪乡两村分别建成了一个农家书屋。我们对光山县成立的第一个党小组旧址(熊少山旧居)和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抗战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精心打造和包装,及时推出了一条以庙山村地主庄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一日游旅游线路。另外,我们主动与县广电部门联系,安装收视设备,协调解决了位于我镇最为偏远的北洼村对面庄村民组23家农户的电视收看难问题。
(七)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兴建农民新村助推城镇一体化建设成为我镇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看点。我们以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超前规划的思想,以六城联创活动为载体,狠抓城镇化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民营投资、集中开发”的模式,拉大镇区框架,膨胀镇区人口,提升城镇化率。我们邀请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勘测和规划。目前,全镇村庄布局规划已全部到位,镇区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正在推进过程中,“观五玫”小杂果交易市场(锡山新村二期工程)和天瑞新村均已开工建设,王屠店、塔尔岗两个小集镇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占地15亩的垃圾填埋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马王路及村组公路路肩土培护任务全部完成。目前,我镇城镇化率已达5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八)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活力焕发
马畈镇始终把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以满堂香庄园为依托,建立了全县第一个专业化合作社党组织——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建筑公司为依托,把镇内石子协会、石灰协会、水泥预制等45家经营企业全部纳入建筑公司党支部管理,真正做到了经济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到哪里,党员活动到那里,支部建设到哪里。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镇徐寨、汪乡、付 寨、潘楼、代洼、柳林、汪畈、锡山、马畈、庙山等10个村党支部基本达到“五个好”标准,涌现出“一好双强”党支部书记10人,“双强”党员村干部29人,并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我们通过引导、扶持,鼓励年青干部走出机关,兴办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刘家强入资15万元合伙兴建潘楼村富民养殖小区,三支一扶大学生姚勇加盟“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负责桃园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全面推行“4+2”工作法,各村按照“4+2”工作法规程严格操作,将我镇的村级卫生室建设、马王路路肩衬平、林权制度改革、油茶基地建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列出清单,通过“4+2”工作法合理运行,效果十分显著。二、三项突破工作情况
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适时提出了将创新土地流转、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等三大课题作为全镇改革试验的重点来进行攻克和突破。目前,以上三项突破进展较为顺利,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具体表现是:在土地流转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各村种粮、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17家,以合作社为平台,大户承包为主,大规模流转土地,使大量的土地向种养加大户集中,催生了万亩油茶基地、满堂香生态农业庄园、观五玫小杂果生产基地、金凤凰养殖基地、丑小鸭养殖基地等一批非常有竞争力的“农”字号企业,既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又使农 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束缚,可集中精力外出务工,得到土地流转收益和务工双重收入,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我们一直将其作为亮点工作来推进。目前,天瑞新村主体工程已完成40%,预计四月份可全部竣工。投资逾亿元的锡山新村二期工程现已完成规划选址和场地平整工作,下月初即可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吸纳1万人入住,使我镇城镇化率由目前50%提高到70%,它将成为我镇2011年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看点。在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方面,镇党委、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鼓励镇村两级干部投身改革,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目前,全镇参与土地流转、创办经济实体和农村经济组织的镇村干部达20余人,各类科技人才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放大。
三、示范村建设情况
(一)示范村总体规划制订进展顺利
目前,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在县规划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均已全部完成新村建设规划,新村居民点建设选址工作均已推进完毕,其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正在推进过程中。
(二)安全饮水及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依托五云供水公司,我们利用2个月时间,在徐寨村村组间铺设自来水管道,全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此工程现已全部 推进完毕,解决了全村29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月初,镇党委、政府又启动了汪乡村王屠店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向县水利局呈送了安全饮水项目申报材料,正等待批复,力争2011年实施到位;在旱涝保收田建设方面,汪乡村通过清淤,今年净增保收田面积160亩;在新农保推行工作中,徐寨村参保率达100%,付寨、汪乡、锡山等村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在农民新村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率先在几个示范村强力推进。目前,锡山农民新村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吸纳住户300余户,入住人口达1300人,锡山农民新村二期工程全面实施,现已完成建设规划,出土方80000方,迁坟23座,整平场地35亩。另外,汪乡村王屠店农民新村和徐寨村甘岗农民新村均已作出建设规划。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组建,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升级 目前,我镇徐寨、付寨、汪乡、锡山四个示范村均已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四个示范村共流转耕地8720亩,流转山林17640亩,分别占全镇流转耕地、林地面积的45%和42%。示范村土地流转均以大户承包为主,仅今年流转耕地50亩以上、林地10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就达9户,比2009年净增4户。示范村在我镇土地流转整体工作中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支柱产业快速形成,富民工程有序推进 我们依托金凤凰、丑小鸭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科学规划,规模养殖,带动全镇养殖业快速发展,力争规模养殖达到鸡、鸭各20万只,年产鲜蛋1200万公斤,纯收入800万元。依托满堂香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规模流转土地,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精心打造10000亩集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观五玫”小杂果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万亩小杂果种植园,打造“农”字号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增加果农收入。依托金盛油茶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再融资2000万元,抽槽整地10000亩,精心打造万亩油茶基地,把油茶产业培育成全镇又一富镇惠民的支柱产业。我们紧紧抓住“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这一契机,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全镇四个富民养殖小区均已实现养殖,目前运行良好。
四、试验区建设保障机制建立情况
(一)组织领导全面加强
为切实加强对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镇里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由两名副科级干部任办公室副主任。同时,镇里建立了镇领导联系点制度,成立了农村产权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建设 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全面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宣传造势氛围浓厚
继市、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工作之后,马畈镇党委、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对全镇的试验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和部署。我们在行政路还开辟了固定宣传专栏3处,在孙马路、云山大道等过境路段悬挂标语横幅12条,刷写墙体宣传标语20余条,全面宣传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全镇迅速掀起了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另外,在《光山通讯》发表专刊;全面宣传我镇的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6月上旬,《河南日报》新农村版两次分别以“鸡场里飞出个金凤凰”“马畈人念活石头经”为题,专题报道了我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健全机制运转高效
建立健全了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竞赛机制。八大课题组展开工作竞赛,实行一月一点评、一季一小结、年终一总结。二是督查机制。实行定期督查、不定期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激励机制。在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工作中,为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出台了奖励机制,除市县奖补政策外,政府实行帮扶、奖励等措施,每个养殖小区另设奖补资金达12000元。总之,我镇2011年试验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大胆闯试,奋力争先,努力在今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勇创佳绩。
汇报完毕。
中共马畈镇委员会 马畈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一月六日
第二篇:镇关于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汇报材料
本文作者:在水一方 好范文原创投稿
汊河镇关于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汊河镇地处洪湖岸边,四湖流域下游,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洪湖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全镇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其中水田7万余亩),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产业以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为
主。全镇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境内生产线在22.8—26.5米,素有“水袋子”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型乡镇。镇辖38个村,252个村民小组,1个集镇街道,1.34万户,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70个,党员1389名,共有村干部138人。2007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9284吨,水产品总量1423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03元。
省道仙洪公路在汊河镇境内全长15公里,沿公路有10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562户,11270人,耕地面积15974亩(其中水田15338亩),水产养殖面积5452亩。农民大多居住在仙洪线两旁,农田主要分布在仙洪线以北。
二、我镇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构想
按照省、地、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4月份以来,我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洪湖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共涉及建设项目8类130项,资金总投入预算5.94亿元,其中上级投入5.54亿元,自筹资金3425万元,其它投入582万元。2008年拟建设项目48项,预算投资12211.65万元。
围绕以上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我们的主要构想是。
(一)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支撑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大板块”,即:以红
三、槎头、赛武、黄台、白杨等村为中心的五合院万亩优质稻板块、以双河、龙坑、龙甲、五爱、港洪等村为中心的南港河万亩水产标准化养殖板块、以西池、双河、沿湖、沙嘴等村为中心的白涉垸万亩杂交高产油菜板块;“六大基地”,即按照“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思路,发展以洪城鱼场、麻田渔场、小港村为主的 5000亩生态养蟹基地、以十八家渔场为主的千亩蟹苗培育基地、以黄台、赛武等村为主的千亩稻虾连作基地、以红
三、槎头等村为主的万头畜禽养殖基地、五丰万头牲猪养殖基地、以农科、汊河、坛子、西池等村为主的2000亩设施蔬菜及藜蒿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些板块和基地建设,我们将立足实际,突出“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用现代科技来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来提升,用现代经营形式来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来引领,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业建设共涉及38个项目,投资预算8732.5万元,其中2008年建设项目15项,投资预算3176.5万元。
(二)以实施“十大工程”为突破点,切实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1、沟渠治理工程。全镇计划疏洗排灌沟渠25条,162.48千米,完成土方208.98万方,其中2008年完成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8.5公里灌渠、6.4公里村庄河等16条91.33千米沟渠的治理。
2、公路改造升级工程。一是16公里主干公路改造。汊大公路和南港河公路,两线全长16公里,其中汊大线汊河段长10公里,南港河公路长6公里,全面按县道标准改造建设。概算资金为960万元。二是兴建118公里的通村连组公路。全镇共有64处118公里的农村公路需要新建,其中通村公路24.5公里,通自然村公路93.5公里。概算资金2360万元。其中部分通自然村公路除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外,其余部分村级按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社会资助,市级财政按每公里4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解决缺口问题。三是公路桥梁新建与维修加固。主要是仙洪公路上的汊河桥、沙咀河桥、红三桥、红卫河桥,共有4座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概算资金200万元。四是汊河五级客运站和10个渡口达标建设。为红
三、洪城、小港、黄台、金湾、石杨、赛伍、西池、太洪、十八家等10个渡口添置渡船,建设码头和渡口公路。概算资金144万元。
3、“一建三改”工程。全镇三年计划建设1.1万户,其中2008年以红
三、黄台、西池、双河等村为重点,完成1200户。
4、安全饮水工程。全镇在三年内计划新建、改建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4座(新建双河、集镇两座中心水厂,改建五丰、红三两座水厂),全面覆盖39个村(场)、居委会,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其中2008年主要建设覆盖11个村1.3万人口的双河中心水厂。
5、农村电网设施改
造工程。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重点,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用电设施严重不配套的问题。
以上五项投资预算22126.91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4509.82万元。
6、集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在集镇,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天燃气门站、集镇下水管道、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在农村,按照先净化,再美化,然后制度化的思路,发展中心村,建设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配套清扫清运工具,制订长效卫生保洁制度等。
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新建便民超市8个,恢复修建集镇中心农贸市场1个。
以上两项投资预算213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1034万元。
8、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用两年时间将“五小二中”(一小、二小、三小、五丰小学、晏坊小学、前进中学、汊河中学)七所寄读制学校建设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标准。重点内容是:教学楼改造、学生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厕所建设、教学电脑配置等。
9、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医疗楼一栋、改扩建25个村卫生室和医疗设备添置等置。概算资金380万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方面。概算资金40万元。三是血防灭螺。概算资金230万元。四是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概算资金8万元。
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包括新建镇文化宫、村中心文化服务站、宽带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安装4000户农村有线电视)等。
以上三项投资预算3026.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970.4万元。
(三)以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步伐。
以“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支部+基地+协会+农户”联接链,创新组织设置,探求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新路子。二是实行“三培养”(把致富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三诺两评”(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党委考评、群众测评)和星级化管理,创新村干部选培管用新模式。三是建立“三先一挂五带头”制度(方针政策党员先知道、村级债务党员先讨论、决定决议党员先执行;对党员实行挂牌服务和管理;带头推广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增收致富、谋求生活富裕,带头扶贫帮困、实现共奔小康,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维护村容整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四是积极开展村级组织“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机制。五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桥头堡工程”,全力打造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六是大力实施“三大计划”,即“牵手计划”、“项目兴村计划”、“新型农民培育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截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宣传发动,二抓规划编制,三抓项目启动。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湖市汊河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镇共启动了六个建设项目。一是村镇环境整治项目,已在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和集镇展开,制订了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建了填埋场、垃圾池(桶)等,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在陆续展开;二是公路建设,已完成建设里程22公里;三是沟渠治理工程,已疏挖沟渠3.8公里,护坡0.8公里;四是晒场建设,仙崇公路沿线村已建晒场8个,7600平方米;五是“一建三改”已完成仙崇公路沿线4个村的规划、拆障、挖沟、修路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工的有53户;六是双河中心水厂建设已全面启动,管网埋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5%。
以上工程已投入资金385.6万元,其中上级政府预拨66万元,占已投入资金的17.1%。
四、下段工作打算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启动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按照总体规划,完成在建项目2008年的计划。
三是依据总体规划,结合秋冬农业开发,落实产业发展中板块、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与部门的协调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建设需要电力部门增加扩容计划和线路改造计划,公路建设中需要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配合进行杆线迁移等。
2、“一建三改”需要增加投入。从目前的情况看,按标准建设,每户需投入6000余元,地方政府还需配套资金用于修路、挖沟,而国家政策性投入每户1000元(仅限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除障拆旧和新建有一定的工作难度。
3、公路建设需要增加以奖代补计划。
汊河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试验区汇报材料
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2014年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来,试验区积极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探索新机制,坚持一手抓改革、稳定、发展,一手抓整合、理顺、提升,加快经济发展打造亮点、强化社会稳定攻克难点,形成了经济社会一体发展、核心区航空园率先发展、两园区保障发展新常态。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市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9.2%。
一、2014年工作
(一)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三条主线,快速稳妥完成胶南开发区、临港经济区整合,充分释放政策、产业和资源等各种优势,探索建立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三位一体”新机制,各项工作实现高效有序运转。立足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一流新区核心区和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大定位,加快实施全域统筹,南区全力攻克难点、北区积极创造亮点,开创了试验区开发建设新局面。
(二)规划布局实现新提升。构建“南有新区核心区、北建航空产业园”发展格局,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全面启动,“一带、两河、五园、六区”概念规划基本成型,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恒天财富、双星大厦、云鼎国际等一批高端项目快速落户;启动11平方公里的航空园概念规划编制和1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
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务实现联系无遗漏、治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安全稳定科学发展。
(五)体制创新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行政审批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全面做好审批权限的承接,顺利承接新区下放69项审批事项中的63项。构建“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工作平台,加快探索建立负面、限批、权力、政策、责任“五张清单”制度。先后制定出台项目入驻、财税管理等办法,助推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全年高效完成审批事项400余件。
(六)平台创建呈现新亮点。加快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成功获批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市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家。
(七)综合保障收获新成果。想方设法按期完成影视文化区、国际旅游区、古镇口示范区重点项目1500亩用地清场,全年共完成土地清理3200亩。重点做好核心区、航空园启动区、R3轨道交通、青连铁路等项目综合服务保障,实现清地、拆迁等工作有序高效推进。财源建设工作逆势飘红,新引税源项目18个,年增税收近2亿元,新增项目及实现税收均占新区50%以上,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81亿元,同比增长14%,成为新区税源建设新亮点。
二、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试验区围绕改革创新、落实提升主题,全面落实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法治思维,深化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成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发展、俱乐部土地回购利用;引进西海岸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垂直硅谷”。
三、抓项目,争当发展排头兵
1、航空产业园快速突破。完成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启动概念规划编制,做好1平方公里启动区用地保障,大力引进建设通用航空等重点项目,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2、特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建成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药物、海洋医用敷料科研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推进船舶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园打造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婴幼儿乳品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兴家电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径。
3、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完成创业工场总部经济大厦及生活配套服务中心等建设工程。争取红星美凯龙、新西兰游艇、炜晟生物科技等27个在谈项目签约落户,加快海洋功能性保健食品等10个市重点、北琪实业等2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完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内11条道路建设,确保示范试点园区年底前达标。
四、抓党建,改进作风谋发展
加强64个村居“两委”班子建设,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落实“给舞台”制度,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抓好工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提升理论和工作水平;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五、抓治理,协同发力夯基础
1、创新落实法治新区战略,深化社会治理成果。完善“天罗地网、条块结合,双重覆盖、双重责任,上级参与、监管下沉”工作新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网格化建设体系,提升“大数据”中心
发展海洋试验区两大战略,承担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流核心区、航空产业园三大历史使命。
针对各大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在园区统筹办负责考核内容中予以客观体现,真实反映功能区工作成效。
第四篇:马畈镇大学生村干部考核工作总结
马畈镇大学生村干部考核
工 作 总 结
为不断提升我镇大学生村官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全镇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术和水平,科学地评定一年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绩,我镇严格按照光村干
[2010]1号文件的考核方案要求对选聘、选派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现将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来到我镇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共两批次12人,选聘8人,单位选派4人,其中男10人,女2人;,分别安排在马畈、庙山、潘楼、徐寨、汪乡、付寨、柳林、太平、汪畈、北洼、锡山、戴洼12个行政村工作。
二、组织健全,成立大学生村官考核领导小组。
我镇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张瑞清、组织委员蒋月祥为副组长,宣传干事、组织干事等为成员的大学生村官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考核工作。
三、明确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程序,保障考核质量。
我镇自2011年元月4日至15日,对全镇12个村委会的12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考核,本次考核以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学等六个方面,并按考核方案程序一一进行:
(一)由选聘到村的大学生村官本人撰写
个人工作总结,填写考核登记表,并在测评大会上向参加测评的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述职,回答群众代表的相关问题;
(二)所有参加民主评议大会的成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测评表,由工作人员收交考核领导小组;
(三)进行个别谈话。谈话范围包括参加测评大会的所有成员和大学生村官本人,主要就考核对象的工作纪律、学习、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交流,并由考核组成员对谈话内容进行现场记录;
(四)考核组根据个别谈话内容,深入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场所的现场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情况,并走访当地农户;
(五)查看考核对象平时的考勤、学习和工作有关资料并登记在册;
(六)镇党委通过考核组汇总考核情况,对照评定标准。我镇此次考核在广泛听取村党总支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确定了我镇2010年大学生村官考核优秀大学生村官二名,合格十名,并进行了公示。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考核,虽然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他们工作经验较少,处理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各村不能急于求成。
2、村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积极向有经验的村干部学习,尽快掌握工作技能与方法。生活上,注重自身形象,树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形象。
3、个别村官思想负担较重。由于大学生村官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个别村官对今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等存在较大的思想负担。
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村官的自我管理。尝试以村官管理村官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意识的养成。
2、加强奖惩机制的完善。比如通过年终考核的办法,使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并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价值。
4、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比如镇内交流、镇外交流,或者和其它乡镇结对子等等。
第五篇:栏杆镇201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栏杆镇2010年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
栏杆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按照健全机制、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八篇文章” “六场硬仗”“五件实事”取得新进展。
一、措施
1、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按照“八篇文章、五件实事”工作内容,在镇试验区建设工作指挥部统一布署下,成立了八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班子成员任组长,成立专项办公室,明确职责任务到人,主管单位牵头,机关部门配合、群策群力、协调高效,形成试验区建设的合力。
2、定期督导;按上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镇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定期听取各专项工作组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研究工作对策,提出落实措施,督促各专项工作,说了算、定了干、见成效。
3、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镇党委政府要求各工作部门,各专项工作组,既是试验区建设参与者、又是服务者。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抓政策机遇,引进项目、全年引进上级扶持项目10个,资金160万,为试验区建设添砖加瓦。
4、发挥典型示范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精力集中到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来。引导各方人力、物力、财力向示范村倾斜,鼓励
支持各类能人积极投向示范村建设。
5、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明确改革试验目标任务,强化各工作部门职责,将任务细化到专项人员。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利、敷衍塞责、工作无进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处罚。切实做到有责有罚、奖罚分明。
二、成效
土地流转方面。截止11月底,全镇土地流转达到33700亩,其中耕地22800亩,林地6000亩,水面3500亩,已占全镇耕地总60%以上。赵楼村流转耕地3000亩,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为农户每亩增收100元以上。王湾村土地流转600亩,建成蔬菜生产基地,亩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华英养殖带动土地流转300亩。王湾村基本农田整治和旧宅基地复耕510亩,新增耕地100亩以上。
资金投入方面。成立有郭营村农民资金互动组,另有2个农民资金互助和1个新农村建设资金合作社,审批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栏杆镇担保中心为华英养殖提供担保建设资金60万,争取涉农项目、“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社会资金1285万元;其中文化事业45万元,道路建设40万元,新农村建设1200万元。社会化服务方面。成立各类农业合作社已达19个;其中种植业6个、养殖业9个,农机服务2个,带动农户600余户,2010年新发展8个。金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3人,实现跨省市作
业,年收入600万元,县农机专项补助10万元;金蝉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社打动本村农户利用本村林地资源,发展金蝉养殖500亩,为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豫皖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农业部批准6个“绿色无公害蔬菜”称号,现生产规模扩大到600亩;半坡免烧砖厂年产值1000万元,成为栏杆镇内龙头企业;华英养殖推动了金鹰肉鸡养殖企业的大发展。
社会保障方面。全镇4个敬老院,已投入使用2个,261位“五保”老人将陆续集中供养,1332人困难低保户,全部享受低保待遇。2010年5月第一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王湾村举行养老保险待遇首发仪式,王湾村参保率达100%。新农保扩面后,另四个市县乡试验区建设示范村应参保3530人,实际参保3530人,征收养老保险资金35.5万元,参保率达100%。全镇17个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镇卫生院新建病房也投入使用,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创业人才方面。支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带薪参加农村改革或华英富民养殖,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周海成兴建周营新村;支持民营企业家崔明友新建范岗“花园新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导塘南村人士回淮滨家乡创办“康倍得”医药开发公司,已入驻县工业园区。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200人;19人参与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有农业技术员33个,农民技师6位。
文化引领方面。筹资150万元,实施了豫皖淮河故里生态植物大观园项目,逐渐将王湾打造成生态环保旅游休闲村、宜居村、文化村、开展生态游和农家乐游;建成5个文化书屋;1个唢呐队。
城乡一体化方面。一是新村建设。按照“三个紧靠”的原则,王湾新村、范岗新村、赵楼新村初具规模;刘寨、塘南新村规划建设启动资金到位350万,郭营、梓村新村完成规划。二是实施县城规划区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6条路、1868亩地的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三是提高镇区商住人口入住率,新增城镇人口达800人。
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方面。一是在5个社区建立5个党支部,以社区模式管理城区人员;建立2个外建党支部。二是改善镇村基层阵地建设条件;六个村党支部达到“一院、二栏、四室、六有“的要求。三是做好选派干部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学习、经费、居住等良好环境。引导大学生村官干部创办“创业园地”2个。四是建立健全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完善了“一事一议”工作程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230万元;新修道路10.3公里。五是建立村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培养先任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培养使用。六是落实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为108名村干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示范村建设。五个示范村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科学发展规划,围绕“五件实事”、新农保试点和扩面工作于10月底完成;5个示范村全部完成旱涝保收田目标;全年5个华英养殖小区任务,现建成5个,投入使用1个,除王湾村接通安全饮水外,其余4个示范村均规划了安全饮水和社区。
三、典型
1、创新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镇政府制定了县重点工程拆迁安置点和新农村标准居民点实施方案,激发了社会各界人、财、物投入。新农村建设热情民营企业家崔明友利用废弃砖厂80亩,投资建设高标准范岗“花园新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外观效果、统一征地、统一建房,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规划住房120套,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基础设施近3万平米;包括敬老院、娱乐中心、餐饮中心、停车场、卫生室、篮球场及文化大院等;功能较为齐全。目前,区内道路建设等修建完成。第一期26套,已完成一层,预计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该项目实施将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配套齐全的又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亮点。
2、实施豫皖洪河故道生态植物大观园项目;新修建5.5公里环湖路即将完成。道路两侧新植6000余株桃树、广玉兰、月季等花树。按照四季有花有果、常绿如春标准,逐渐将王湾打造成生态环保、旅游休闲、风景如画的宜居村;另垂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水上活动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3、土地整理;迁村并点新样板,王湾村将认真落实示范村及“五件实事”的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210万元,将三个组的废弃旧宅整理。按照旱涝保收标准,整电灌站一座,新修标准化农
田道路6条共2500米,灌渠2630米,排涝渠2820米,受益面积400亩,实现田、林、路、果、花、渠、排、灌等配套,完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规模效益奠定基础条件。
四、2011年工作目标
1、继续以示范村“五件实事”为突破的全面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王湾村二期新村建设;半坡、藕塘、刘寨新型新村建设动工实施;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容村貌;把典型做强做亮;把范岗“花园新村”打造成亮点新村。
2、按照质、量、新、好的要求,创500亩以上规模特色园一个;200亩以上3个。实现土地流转上规模、促规范、出效率。
3、打造规范性农民合作社2个。按照农业部示范社创建标准;制定扶持政策、壮大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型农村经济、加强监管规范行为、把规模做大做强,提升效益。
4、建成标准化镇文化站一个。村级文化书屋力争达到10个,完善洪河故道大观园后期等功能设施,大幅提升文化引领带动经济发展能力。
5、继续打造“能人创业园”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改革试验中,大显身手。实施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基地,办好栏杆人才交流中心,强化文化、科技知识培训,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留人、用人、聚人新机制。鼓励各类“能人”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大力推进富民强镇发展战略。
6、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城中村蔡坡、塘南、刘寨、郭营、梓树五个社区中,努力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新模式,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并迈出新步伐。
7、继续实施项目推动经济战略。动工兴建“川百陶瓷、富康城”亿元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桂花港综合大市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11年6月动工兴建,以增强栏杆镇区辐射带动功能促进经济不断再上新台阶。
中共栏杆镇党委
栏杆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