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法制教育与各部门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全
将法制教育与各部门文化建设相结合
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以培养全体公民的的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新时期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与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各方面的联动作用,共同推进。
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
当前,我国党政机关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中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的违纪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文化方面的原因无疑是很重要的——— 在思想、环境、习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容忍或滋生腐败的“腐败文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走文化发展之路,运用文化的教化、塑造与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
一、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法律修养。作为领导干部,要“先修身而后求能”,有了好的人品才会有好的官德,才会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把“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作为基本要求。要做到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与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
二、通过加强“三观”教育,为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价值坐标。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权力。权力其实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正确用好手中权力,权为民所用。
三、通过加强廉政教育,使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既要坚持传统的党课、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又要充分运用举办反腐败成果展览、现身说法说纪、开展诫勉谈话、看反腐警示专题片等有效形式,以及在机关开展“双严”(即严明党纪、严格自律)、“五廉”(即读廉政书、看廉政片、听廉政课、写廉政文、做廉政人)等活动,警钟长鸣,常惧法纪之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为塑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自娱自乐,提升农民群众的“精气神”,既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陶冶农民的情操;既提升农民素质,又增强致富本领和法制观念,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定期组织农村文艺汇演,把“十七大”、“中央一号文件”、“美德在农家”活动等与农民实际结合,编成可演性强的歌舞、秧歌舞、三句半等节目,走村串户广泛宣传,提高群众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力,促进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彻底改变过去蹲墙根、打麻将、看黄片和赌博等不良现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封建迷信、陈规旧俗、赌博风气等陋习,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各种形式的村规民约,对农民道德建设起到很好地督促引导作用。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农村大集和庙会上),既劳民伤财,又败坏社会风气。通过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哪一家有红白喜事,全村都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村民不堪重负,可谁也不敢带头破这个规矩。要通过村规民约,彻底革除这一陈年陋习。
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相结合
社区的群众文化建设是一种非常具有社会性教育作用的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及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居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社区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了深厚的群众文化沃土。群众文化根基深厚,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促进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传统载体,寓教于乐促结合。充分利用文化公园、文化广场这些阵地,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和各类群众艺术团,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一是在“法制歌曲大家唱”活动中,普法工作者积极搜集整理、创作法制歌曲,给一些脍炙人口的传统歌曲填上法制宣传的歌词,形成“老调新词”,在社区广泛传唱,“社区唱起法制歌,创造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二是在“法制书报大家读”活动中,法律书报成了大家的最爱,社区法律图书室也成为广大居民业余时间的好去处。三是在“法制影视大家看”活动中,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各地方电视台法治栏目的播出时间通知各单位,同时订购大量法制教育电视光盘免费供社区群众观看。四是在“法制故事大家讲”活动中,社区教育学院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法制故事大家讲比赛,激发孩子们和老年人的兴趣,把进网吧的孩子和打麻将的老人都吸引回来,听故事学法律,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
二、利用现代载体,网上互动促结合。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社区居民文化娱乐、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网络上。针对这种情况,社区要积极探索开展网上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成立社区网站,实现社区网络化、智能化。在社区网站专门开辟“文化讲堂”和“律师在线”栏目,及时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及法律知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解答各种法律问题。社区网站可以多层面、全视角宣讲文化知识,使文化教育的触角延伸加长。
三、开展主题活动,多措并举促结合。通过开展“树法制新风、建美好家园”活动,评选“法治文明标兵楼”,横向拓宽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的社会参与面,纵向延伸了法治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的互动效应。“法治文明标兵楼”的创建目标为“五好”,即“学法守法好、邻里相处好、志愿服务好、楼栋协作好、群众反映好”。开展楼栋法治创建活动,使居民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之说。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催人奋进的标语等。校园环境文化会以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根本、以制度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哲学的总合,是看不见的软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企业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依法治企水平,离不开职工的积极参与。为此,企业应严格执行、认真落实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不断加大企务公开力度,积极拓宽职工参与公司民主管理的渠道。加强对《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讲解和宣传教育,让职工明确自己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在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认真履行有关程序和规定,完全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保证集体合同的较好履行;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和职工劳动卫生职业病档案,加大劳动保护监督力度,有力地维护职工权益。职工在维权中熟悉了法律,提高了职工学法守法的积极性。“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制度是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是规范全体员工行为、明确任务措施、确立企业价值等的基础。企业要切实发挥制度在发展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不断完善“依法为准、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让大家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使大家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律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之中,从而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变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才能真正使法律意识、法治理念融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成为每个公民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自觉意识与追求。
第二篇: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文化。随着员工对企业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被员工所共识。企业要成为一流的企业,首要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1、继承与创新并举,公司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正在崛起。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不断变化,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要确立先进的理念,始终把员工的学习与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思想才会有灵魂,有灵魂才会有生命;有思想才会有思路,有思路才会有出路;有思想才会有智慧,有智慧才会有力量。企业要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运用现代科学文化和先进管理知识,为创新开辟广阔的天地。
首先,创新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只有建立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才是切实可行、真实可靠的。
其次,创新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减少和避免失误。
最后,创新要敢于扬弃陈观,创立新知,促进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机制的变革与创新、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以实现行为方式与工作作风的转变,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塑造良好的公司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越来越赖于企业文化的推动。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享受者。企业的兴衰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而员工的素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要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作用,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营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开阔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视野,教育、诱导、启发、吸引和熏陶员工,挖掘员工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员工中培养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群体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专家!现任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组织与人力资源咨询总监管理学博士,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如果没有公司企业文化的凝聚,没有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效益往往是暂时的,竞争力也不会强大,实力也不会长久。企业要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操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形成公司上下沟通、凝聚人心、关系融洽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
【核心提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记者邓之湄)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有关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署要求,5月18日,“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要研讨以“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文化支撑。该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政协报社、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共同主办。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出席开幕式。周铁农发表开幕讲话,王伟光为论坛做开题演讲,杨振武和于迅分别致辞。
周铁农在讲话中表示,和文化与中国梦,融合了传统文化意蕴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与和合精神在历史的演进中贯穿,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得到新的升华与发展。中国梦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个体的期待,容纳了多元社会思潮和多样价值诉求,统合了国家发展目标与世界和人类进步的趋势。中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和合的梦。
在谈及理解和文化与中国梦的意义时,周铁农指出,第一,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贤能、礼让、和睦、秩序超越对抗与斗争,一向是中国传统政治逻辑的灵魂。当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发展道路,也是最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最能光大和合文化精神的选择。第二,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国际战略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要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方式,超越大国崛起的既有路径,以和合精神共同应对挑战,共赢发展。第三,它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彰显了和合精神及对人与自然间更加理想、融洽关系的追求。
王伟光在开题演讲中表示,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符合中国文化。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将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讲包容,讲慈善,讲核心,讲主义,几千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将实现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其次,从中国多灾多难的近现代史而言,和文化是中华儿女从苦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后的一种燃醒。正因中国百年的切肤之痛,我们提出中国梦的实现一定要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再次,从中国当前现实出发,和文化是凝聚各方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源泉。为什么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致拥护?主要因为它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变成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摸得着的未来。在信息化时代,文化学者不能再用高深的语言说话,人民需要最通俗、朴实的语言来憧憬未来。此次论坛中一些文章,来自草根,既有新意又通俗,让和文化接了地气,体现了中国梦的“三个共享”精神。
来自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践行“五和”理念、开展文化慈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发布时间:2013-05-21 10:15:00
第四篇: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
公司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公司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
一、公司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和谐合作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价值观、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作用日益突出。
1、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应从平等原则、团队精神、民主管理入手,实施科学管理,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员工才能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2、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必须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氛围才能养成。
3、团队精神要建立在公司愿景的基础上,员工有着自己的个人愿景且各不相同,但个人与团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愿景而努力。团队精神的确立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撑,团队不可能成功,员工的成效也体现不了价值;没有员工的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专家!现任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组织与人力资源咨询总监管理学博士,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团结协作是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的心情更加愉悦,同时能加快员工的全面发展。
二、公司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个人素质,帮助员工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建设企业文化,要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公司企业文化环境。企业要重视人的因素,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保持与员工良好的协调关系,促进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良好的员工个人素质和文化环境,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条件。
1、企业如果只考虑组织的利益,对员工的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契约上,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
2、企业如果缺乏良好的员工发展环境,员工们就会在心理和感情上与企业背道而驰,也就没有主动进取精神,甚至会与企业“毁约”,“跳槽”而去。企业要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员工的价值理念,关注员工智慧的发挥,主动地为员工设计发展前程,而员工也要积极地为企业献计献策,这样才能形成和谐共进的局面。
第五篇:QC小组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QC小组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共同推进企业发展
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反映了国民的社会意识,涵盖了社会发展的知道思想、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旗帜。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体系,代表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向,对于企业员工的精神、价值、行为都有着很强的凝聚作用和整合作用。在南币厂这样一个产品多元化、技术含量高的印制企业里,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效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企业文化。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但是人的创造性是有条件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而机械式的管理,只能抹煞其才能。“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创造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各尽所能的环境,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QC小组作为群众性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着眼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的体现。在攻关活动中,他们自选课题,与自由结合组成的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人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便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自身的潜在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把员工真正当作最大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觉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也是现代企业兴盛的必由之路。QC小组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这个特点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
合和充分的发挥,参与攻关小组的可以是企业领导,也可以是一线职工,在攻关活动中,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共同对课题展开攻关。装配车间开展QC活动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小组活动中,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始终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强身固本和促进质量体系与产品改进的重要手段列入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精装细调”管理,对在攻关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技术人员的参与,为QC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质量知识,熟练掌握QC活动的方法及数理统计统计的使用,能够在理论上提高QC小组活动的水平;处在生产一线的职工,掌握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对于生产现状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最熟悉问题发生的原因,他们的参与,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QC小组打破了部门、岗位界限,使广大员工拥有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小组成员质量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明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行之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诸多问题。
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模式,其基本点就是强化管理中人的作用。其着眼点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尊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站在人性的立场上表述了满足人的尊重需求的重要作用,QC小组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锻炼人、提高人、尊重人、满足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本管理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实质的充分体现。
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不能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只能从企业文化的理念中获得,塑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方面,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进入高层次境界,才能够“长寿”。为什么杜邦、奔驰、可口可乐等企业历经百年却长盛不衰,而中国巨人、爱多等企业辉煌一时便早早夭折?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应当是竟争力,尤其是有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市场、技术、成本、管理和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而品牌则是核心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核心技术则是支撑品牌成长最关键的要素。1966年美国质
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通过推行这个(QC小组)活动,日本将在世界上进入质量领先地位。”这不久便成为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QC小组开创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职工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改进创新的企业精神,而且能够大大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南京造币厂在发展的道路上就深刻意识到了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企业保持领先的内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另一方面,QC成果的交流发表能为企业和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形成有口皆碑的效果,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贵最可靠的市场资源。”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已意识到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来展现企业形象,进而使众多的潜在顾客变成了现实顾客,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一个企业的QC小组活动开展的越好,说明这家企业的职工队伍的素质越高,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越好,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而QC小组在活动中,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理念,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升华一个个QC小组活动及其成果,不断地丰富着企业的质量文化;QC成果的总结、交流和发表,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并能够起到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高层次的成果交流发布,能够在较大范围展现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展现企业良好的风貌和文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企业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最丰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的无形力量,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整个企业去掉惰性,促使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敢为人先,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的基本宗旨和活动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本素质的开发,并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注重QC小组活动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QC小组活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首先是质量,其次是利润。利润是建立在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的基础上,而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效率及成本。所以说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获得高额的利润。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壁垒打破,走出了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 的步伐。许多国际品牌大量涌入,国内知名品牌日益崛起,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营企业与民营企、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短兵相接,竞争日趋激烈。而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顾客的可选性增加,挑剔度也大大提高,而此时的原材料又出现了大幅上涨。产品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如何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减低成本而保证最适的利润?QC小组活动的导入,无疑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QC小组活动通常由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组织起来,针对某一问题互相启发、各抒已见、一起思考并运用简单的统计手法来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大规模推行QC活动,本着立足本岗位,人人参与的原则,把和他们密切相关的本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努力依靠本人、本岗位、本班组的力量加以解决,最终自身受益。员工在QC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学习和发展,能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对于企业在不需要支付多少费用的情况下解决了产品的问题或降低了生产成本。QC活动往往是跨部门合作,这样便会有创意和灵感,彼此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拓宽了视野,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达到了共同进步。这其中领导的参与是必然的。领导和员工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参与,打破了上、下界限,做到言传身教,共同、自主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激励所有成员的工作和改善热情。提高员工士气,使QC小组活动的开展更具活力,更能挖掘员工自身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领导在无意间了解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波动,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QC 活动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创造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素质。由此可见,QC 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都具有人本特征的丰富内涵,与现代经营的战略思想 “ 人的管理 ” 是不谋而合的。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企业职工创造性的发挥,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发挥企业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一种企业精神,是企业具有活力的能源。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之一,其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 QC 活动成果的取得,从而实现广大 QC 成员的自我价值,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企业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广泛开展 QC 活动,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 QC 活动的广泛、深入、有效都有赖于 QC 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服务意识。因此,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把 QC 活动融合在企业文化中,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QC 活动才会更 广泛、深入、健康持久地开展,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多QC选用问题解决型课题。但在当今形势下,企业的竞争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品质改善,而应该是全方位改善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追求满意、忠诚的客户群。因此,QC活动应该多样化, 从而使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绩效。并基于持续改进的原则把活动循环下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地跃升到新的高度,从而使企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