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07:1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九)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7年是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农历)丁酉年(鸡年)。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这说明()①生肖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②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人们以生肖纪年,给予动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正确;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生肖文化不属于这一范畴,②正确,排除①;④与材料不符。

2.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①文化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③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④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能透视其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由“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可知①符合题意。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④符合题意。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种形式,②观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人的文化素养的来源,且文化素养不只来源于生活小事,③不选。

3.2017年十一期间,故宫博物院迎来全年观众流量的高峰,游客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政治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解析:选A。材料中“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符合题意。B、C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混淆了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观点错误。

4.近年来,A市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①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

②文化的经济功能显得更加突出

③文化力和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的是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揭示了文化优势可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并没有揭示经济优势可转化为文化优势,①不符合材料主旨。文化力是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③观点错误。

5.2017年9月15日,第五届丝绸之路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对于促进创新创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选D。材料揭示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先进文化才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③观点片面。④与题意无关。

6.古语云: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B.文化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D.文化生产的发展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和部门

解析:选C。文化素养的提高与民主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C正确;A强调了思想道德水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B强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一些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评奖活动,特别是人文艺术类奖项,深深隐藏着创立者的文化野心与多种图谋。通过设奖评奖,在全世界大力宣传、营销自己的行业标准、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主流价值观,堪称一种柔性的文化扩张与渗透。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①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推行文化渗透,繁荣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③中“抵制文化交流”表述错误;④中“推行文化渗透”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不选;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8.家庭教育教给我们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和深远持久的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④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材料揭示了家庭教育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强制”说法错误,排除。要全面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③观点片面。

9.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③文化总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塑造着每个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材料表明不同的家风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品格和行为方式,这体现了①③;文化环境不能决定人的行事方式,②不选;④与题意无关。

10.“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下列观点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均与材料无关。

11.对于一棵古松,木商考虑其制器或价值是为实用态度,植物学家考虑其叶、果、纲、科是为科学态度,画家观其盘虬苍劲、昂然气概可谓审美态度,人们看待身边事物大凡离不开这三种态度。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④人们的思维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会受到自身知识构成的影响,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认识活动而不是实践活动,排除③。材料只是揭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没有反映共性,④不符合题意。

12.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表明()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巴金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说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当选;“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当选。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3.2017年 10月12日,泗洪县政务服务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主题为“信仰的力量”张道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张道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

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沃土,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这佐证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优秀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对先进人物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14.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成就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说明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可以成就人生,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文化环境影响人的发展,而不是决定;②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15.2017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1周年纪念日。长征是“播种机”,已将种子撒播在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①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着“主心骨”作用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

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决定民族精神的航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长征是“播种机”,已将种子撒播在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②③正确;“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错误;④夸大了长征精神的作用,不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城镇化过程中,许多乡村“沦陷”,不仅仅是农村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

陷”,更是一种温情的生活样式、行为准则和生存价值的“沦陷”。传统乡贤群众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失去了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凝聚力必然消失。

新时期人们将有德行、有才华,为故乡、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称为“新乡贤”。他们既熟悉乡村情况,又有新知识、新眼界,因而能成为传统与现代连接的桥梁,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到家乡。建设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

构建新乡贤文化应正视传统乡贤文化中等级森严、尊卑有别等糟粕,倡导民主法治理念等现代文明因子。培育新乡贤文化要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优秀农民工、企业家等在新乡贤文化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发挥本土乡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引进人才,甚至可以实行乡贤挂职“村官”和“乡镇长助理”等制度。

(1)结合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新时期呼唤“新乡贤”的依据。(16分)(2)请为某村招纳“新乡贤”写两条宣传语。(4分)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新时期呼唤“新乡贤”的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为某村招纳“新乡贤”写两条宣传语,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政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在社会转型期,传统乡贤的消失给乡村秩序、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4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新乡贤”的出现对重拾乡村凝聚力,传承传统美德,重构乡村传统文化有着重大意义。(4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新乡贤”是村民文化教育的引领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对村民产生积极的影响。(4分)④“新乡贤”的出现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4分)(2)扎根家乡,奉献青春;汗水浇灌沃土,智慧催生希望。(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2017年1月2日,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开播。《记住乡愁》努力挖掘深埋于岁月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电视语言进行阐释,结合最现代的传播手段加以生动展示,让当今受众,尤其是更加年轻的一代,能够充分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中获得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记住乡愁》第一、二季以超过百集的体量,关注中国古老村落,讲述中国乡土故事。第三季以“古镇”作为表现载体,“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集中展现中国古镇风貌,梳

理中国古镇文化传承,刻画、记录下现今中国各地古镇的生存状态以及蕴藏其中的风情百态,用生动讲述、客观记录的方式,传递出当地乡民保留了千百年的生活意蕴。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20分)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解答时可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指引。(4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4分)(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4分)(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节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分)

第二篇: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检测卷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卷(一)

一、最佳选择题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b

①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②2021年4月19日-21日,联合国举行“聚焦象形文字”主题活动

③《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司法解释》自2020年1月1日施行

④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古时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有客来访时,可征求意见,选用适合来客口味的茶待客。喝茶,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能体现中国人的道德、文化、伦理等方面特质。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① D.③④

3.2021年春晚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一时风靡大街小巷。有人说这首动人的歌曲打开了人们尘封的思绪,让人感动于久违的深情。也有人说,通过这首歌的传唱,可可托海已经和新疆的喀纳斯、吐鲁番等等热门景区一样家喻户晓,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

④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给我们指出了2035 年的文化发展目标——建成文化强国,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我国大力建设文化强国,这说明(d)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国航天2020年完成了超40次的“超级2020”宇航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这些成就为我国跻身于航天强国莫定了扎实的基础。这表明()

①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④航天科技新成就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宣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是基于(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湖南省怀化市某镇,被国家确定为非遗传统产业强镇。镇政府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D)

①文化产品实质上是物质力量 ②文化软实力决定国家综合国力

③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C)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改革先锋、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她演唱的歌曲《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B)

①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发展进程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阅读经典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可靠保证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③阅读经典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基于(A)

①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能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②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是青少年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劳动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劳动精神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1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是基于(C)

①文化能够促进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④人的文化素养可以在自觉学习中得到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幽幽书香,百年沧桑。建馆90余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隐匿于边陲古镇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的坚守是基于B

①优秀文化能浸润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能直接推动乡村的发展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往往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年初,《觉醒年代》的播出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观众。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观剧后的心声。这表明B

①文艺作品回应时代要求、主导时代方向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深受震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④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从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D)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政治往往决定于一定的社会文化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D)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是“技”的物质手段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统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一论断是基于(C)

①新时代文化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决定于经济与政治

②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B)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难以抹去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让人力量倍增 ④文艺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被誉为中国人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获奖者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D)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3.2021年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全国第35个“110宣传日”。某校开展了以“我为人民警察点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人民警察的崇敬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A)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C)

A.使人身心愉快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个人美好幸福生活

25.疫情期间.某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了”非常时期·非常课"活动。以此引领教师理解线上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其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材料表明(D)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优秀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就“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潘鲁生指出,民间文艺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来自生产生活,内容非常丰富。要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要尊重传统文化资源自身的发展规律、内涵和特色,必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的本元、本质、本真价值,以原真性为基础,避免破坏性开发。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着眼当代生活,文化的传承发展,只有存续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才是“活”的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需求和审美习惯。总之,我们需要植根生活,遵循文化规律,发挥创造力,不断创意、开拓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生活中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因。

27.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西安高新一中第三届校园文化节拉开帷幕。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大批矢志进取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为了隆重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王书茂、张桂梅、陈红军、黄大发、黄文秀等29名同志“七一勋章”。这次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切;他们践行宗旨,为了人民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呕心沥血,拼搏奋战;他们勤勉务实,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忘我工作、奋发有为,成就非凡功绩;他们不怕牺牲,保持革命者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践行使命,赢得全党全社会广泛赞誉。

我们要向英雄模范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本次“七一勋章”荣誉称号颁授活动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5 BDBDD 6-10 BDACB 11-15 CADCB

16-20 BBDDC 1-25 BDACD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优秀文化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乡村特色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优秀文化影响人提供了土壤。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拓宽学生认识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进行正确的目标确立和行为选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校园具备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正向刺激,使学生精神愉悦,审美提高,道德素质提升等。而因此受到的影响深远持久,对学生一生发展具备重要作用。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开展各类有益文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8.【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彰英雄人物,能够凝聚全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心,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新的胜利。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表彰英雄人物,有利于强化国家信仰与民族记忆,汇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增强综合国力。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彰英雄人物,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人责任意识,激发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人教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框:体味文化 学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能力目标: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启发式教学,多元互动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教具准备: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

新课教学】: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

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点拨:教材此处的插图及辅文(读书俱乐部、上网、晨练),旨在使同学们体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化,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探究提示:(1)略。同学们可各抒己见。

(2)芯片就是集成电路。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这一点毋庸赘述。而作为其中一族的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ID卡玩具芯片、手机监听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园、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 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再如,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课堂练习: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答案:C

解析: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握这一点,对各种现象进行分类就不难了。(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小辞典:(1)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2)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课堂探究:(教材插图略)你能否用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探究提示: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一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l}I获得和享用文化。

◇点拨:教材在此处的“相关链接”引用了中固古籍中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教育感化 在治理固家中的重要作用。(2)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U常生活中的青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足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叮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巾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堂探究: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探究提示:教材安排的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会文化的含义.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这是教材对本部分内容经过逐层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结论。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含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刚,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小辞典: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第三,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2.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答案:(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清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生活和实践。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点拨:“教材插图”(图略),“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及辅文内容,以事实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 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足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呼的钱学森同志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_二r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_丰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强对营业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这一点我们在下一框内容中还会学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大成就;今天,我们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2003年中央文明委把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责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如,1864年第一固际的成立使田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21年巴黎公社运动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潮。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它对 世界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课堂练习: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本课小结:

第一框“体味文化”,它既是本课的前言,又是本单元的前言,还是全书的前言。具体地说,它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为全书的学习起到“引子”的作用;第二层次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种力量”,对个人、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一课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二课讲文化对人的影响。

作业安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高考调研】高考政治 第三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11月3日起,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草案)》公开征求民意。社会各界群众可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开门立法有利于促进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③开门立法体现了公民在立法上的平等

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

C.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人大与人民的关系,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之一,也有利于促进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①②正确。我国法律代表的是人民意志,③观点错误。提案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群众是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④错误。

2.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近日首次共同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工作。21名代表受邀在法院旁听了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公诉、北京市一中院审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随后两院共同与代表座谈,听取意见,查找工作差距,提升案件质量。这一做法()

①表明人大代表有权进行具体司法工作

②拓宽了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渠道

③表明人大代表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④有助于司法行为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提升

A.①②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法院、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工作,有利于发挥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进而提升司法行为的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②④正确。人大代表进行监督是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而不是公民个人的监督,也不是进行具体司法工作,①③观点错误。

3.2011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B.①③ D.②④ B.③④ D.②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伟新等到会接受委员询问。材料表明()

①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监督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质询权

④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④

C.①②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故①④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监督权,人大代表具有质询权,故②③表述有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回答第4题。

4.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命题。这些都体现了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

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履行文化职能

A.①③

C.①②

答案 A

解析 全会提出这些命题,说明党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执政,①当选;体现了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当选。②不符合题意;党不履行国家职能,故④不选。

5.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接受栗战书辞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日前,中共中央决定:栗战书同志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材料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工作要接受党的领导

③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要遵守人大通过的决议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任命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上

A.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 A

B.①③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作为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党组织可以提议,但要由人大来任命,④观点错误。①②③正确说明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人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故选A项。

6.201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等党外人士座谈会,通报了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听取了党外人士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物价和房地产调控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A.我国坚持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与执政

B.民主党派积极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C.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全面领导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D.政协是推动国家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形式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民主党派就多个问题提出建议、意见,表明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积极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B正确。A中“民主党派参与执政”的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施政治领导,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C错误。题干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政协,D不选。

7.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这种援助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

②是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的根本举措

③是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④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根本上要靠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②错误。加强对新疆的对口支援,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新疆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③④正确。

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多党合作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挖掘宗教和顺文化,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义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回答8~9题。

8.丰富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要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是因为民族团结是()

①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和前提

③我国社会稳定的前提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B.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③

C.②④

答案 D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和前提,②错误。③④正确说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9.挖掘宗教和顺文化,体现了()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国家鼓励宗教文化的大发展

C.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答案 C

解析 挖掘宗教和顺文化,即要发挥宗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故选C。A、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我国不会鼓励宗教文化的大发展,B说法有误。

10.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

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③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A.①③

C.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属于政治体制改革内容,②与题意不符。①③④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2012年,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答案(1)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立法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3)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注意知识范围为“政治制度”,落脚点为“保证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故应从基层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科学民主执政等方面来回答。

12.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时也是四级党委换届选举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用铁的纪律保证2011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和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据此回答问题:

(1)从政治生活角度来看,为什么要保证党委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风清气正?

(2)请你为一名人大代表候选人拟定演讲稿提纲。

答案(1)①从根本上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强调各类选举的纪律性,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国家政权。

②是由党的先进性、党的宗旨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强调换届选举的纪律,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的威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③是保障党员权利和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要求。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2)①认识到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明确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③加强学习,增强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

解析 第(1)问涉及党、人大代表,因此应该从党的角度、国家角度、公民角度等方面说明其原因。第(2)问实质考查对人大代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应该从人大代表的地位、如何履行职责方面回答。

13.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立足国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规律。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民主政治?

答案(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要不断加强政治制度的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

(4)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

(6)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照抄。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维跨度较大。应综合运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知识来回答,并结合材料中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等关键词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时注意“走自己的路”,应说明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第五篇: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六)(必修4)

单元过关检测(十六)(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选D。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2015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5”最终结果揭晓,“跌”“拼”“创”“灾”“二孩”“雾霾”等众多候选词语中,“廉”“互联网+”分别成为最受关注的国内字词。这反映出()①不同的人对同一现实必然有不同价值判断 ②人们的意识是对外部世界作出的正确反映 ③特定的社会意识由相应的社会存在所决定 ④充分体现民生民意是这些字词共同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不同的人对同一现实的价值判断并非必然不同,①错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项。3.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央企高管薪酬将采用差异化薪酬管控办法,综合考虑国企高管当期业绩和中长期持续发展,重点对行政任命的央企高管人员以及部分垄断性高收入行业的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实行“限高”。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旨在()A.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从根本上对我国的分配制度进行变革 D.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的解决

解析:选B。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属于分配制度范畴,即生产关系范畴,进行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符合题意;A中的“上层建筑”与题意不符,排除;央企高管薪酬改革不是从根本上变革我国的分配制度,C错误;D中“对抗性矛盾”表述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4.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一年。之所以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因为()①它能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它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 ③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④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属于调整上层建筑,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④符合题意,③错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会从根本 上改变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②错误。

5.2015年 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姚木根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三百万元。这表明()①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姚木根因价值观扭曲,犯受贿罪被判刑,从反面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③当选。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①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并非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6.2015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提出年底前,大病保险要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这体现了()①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正确价值选择 ②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④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

7.麦肯锡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因而只坐头等舱,比尔·盖茨认为“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因而选择经济舱。二位富翁对飞机座位的选择表明()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C.社会地位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正确价值判断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选B。由于二位富翁对飞机座舱价值定位不同,导致其对座舱的选择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B项符合题意。

8.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是基于()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向人民群众学习”,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其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要实现“四个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说明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 性活动,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认识的作用,③干肢不符。

9.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018年高考中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对此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他们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不同的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是()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 ②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针对国家教育部决定把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社会上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10.2015年7月25日,万名党员放弃休息日,到一线开展“助力五水共治和给老人送清凉”活动。从人的价值角度看,这是因为()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奉献,是因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③符合题意;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这个贡献不一定就是物质贡献,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排除。11.“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贯注到这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这句话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价值 ②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题干说明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和创造价值,拥有幸福,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的是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与题意不符。12.下边漫画《买个帽子戴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③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④应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漫画《买个帽子戴戴》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故②④正确;漫画体现不了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也体现不了创新的观点,故排除①③。本题答案选C。13.“时代楷模”阎肃从艺65年来,始终坚定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阎肃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客观条件,①错误;题目的侧重点是主观努力,而不是客观条件,③排除;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14.有人说:“把困难扛在肩上,胜过把困难挂在嘴边。”该观点旨在表明()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奉献精神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的指引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析:选D。与其把困难挂在嘴边,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C项说法错误。15.右边的漫画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A.努力发展自身的才能 B.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C.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 D.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解析:选C。只有翅膀是不够的,即实现人生价值只有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蓝天的渴望,“渴望”比喻要有理想,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为我国进一步深化价格机制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意见》明确了价格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一项项重磅政策陆续出台。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必要性。(18分)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必要性”。解答时,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改革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1)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6分)(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我国推进价格机制改革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分)(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6分)17.2016年2月14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高节卓不群;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重夺世界杯的女排教练郎平,雄心志四海;中国首位获诺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春草鹿呦呦;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弦歌感人肠;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才;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官东,天下英雄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君子抱仁义;精忠报国的抗战老兵、爱国侨胞,已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这个节目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认识。(10分)(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12分)解析:本题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载体考查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最高价值标准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可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方面作答。

答案:(1)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感动中国”人物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为社会作出了贡献。(5分)②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感动中国》节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了主旋律,给人以鼓舞和力量。(5分)(2)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4分)②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4分)③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4分)

下载★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