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丽娟 张弛弘《家规——孝道》课例
家 规
——孝 道
[适用年级] 四年级 [背景依据]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首先要教会他们敬亲。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已是众多家庭的选择,他们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少去考虑家长的难处,觉得家长对待自己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机会为生活中的亲情而感动,更别说孝敬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身上有着不少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家人和别人的感受已是他们身上的一大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以备课堂上交流;
2、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3、了解生活中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事情;搜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
4、调查生活中不孝敬长辈的典型事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教师准备:搜集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感受父母的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的爱。
过程方法: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活动设计]
一、感恩孝道
1、创设情境,感受孝道
(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若干体现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画面,背景音乐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
师引导:置身于眼前的场景,听着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我们的家。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可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想让我们的家更温馨、更宁静,作为儿女的我们就要懂得孝道。(板书:家规——孝道)
2、照片展示,分享快乐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家庭生活照片展示给大家吧。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的背景和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
(生展示介绍自己准备的照片)师: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家庭生活中可以说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那些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孝道的一件事是什么?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师:过生日时,父母的一件小小礼物,学习遇到困难时父母的一句鼓励的话,生病时父母的悉心照料„„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浓浓爱意。在家庭生活中,是谁给予了我们生命?谁陪伴我们时间最长?谁对我们最了解?谁对我们最关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你做过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有些事情你可能早已经忘记,可有些事情却是永远无法忘怀的。
3、品读故事,感恩父母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病房里的准备为儿子捐肾的父亲)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做父母的不知在我们身上花费多少心血,倾注多少情和爱。怎样料理我们的日常生活,怎样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怎样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都会时常萦绕在父母的脑际。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
师: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这是因为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给我们如何做人。
(图片展示)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分组活动,请左边组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一件父
母为自己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右边同学说说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让我们衷心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理解孝道
师:“百善孝为先”,老师这些年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 “孝”分为三个阶段,究竟是哪三个阶段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说“孝”:
◆第一阶段:孝顺(《弟子规》)
(课件出示《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中说的“孝”,重点突出了什么?(孝顺)
师小结: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做儿女的首先要顺从父母的心意,听父母的话,让父母顺心,这才是尽了孝道啊!(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孝顺父母)
◆第二阶段:“孝心”(新浪微故事)
第一年:“妈,我不回家过年了,春节加班发双薪,寄一千元,您注意查收。” 第二年:“妈,我不回家过年了,刚提我当了主任,寄二千元,您注意查收。” 第三年:“大妈,我们经理不回家过年了,让我寄三千元,您注意查收。” 第四年: “大妈,我们经理不回家过年了,让我寄五千元,您注意查收。” 第五年:“妈,我回家过年了,这是50亿,您在那边注意查收。”
师:同学们,阅读完这个小故事,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师:”子欲孝而亲不在”,当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除了做到孝顺之外,还要做到有孝心。要在心里装着父母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给父母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之外,还要从精神上关怀父母。
【出示资料:“77岁的媳妇,为了照顾105岁的瘫痪婆婆,练就了一级护理的功夫„„”水果湖街洪山路社区77岁的向秋珊,被评为“感动社区人物”。居民们谈到向秋珊,个个都竖起大拇指。向秋珊的婆婆陆秀清,今年105岁。2006年,老人盆骨骨折瘫痪在床,而向秋珊的81岁的老伴陈中友身体不大好,照顾婆婆的重担,便落在了向秋珊的肩上。向秋珊,退休前是名外科医生。为让婆婆过得舒服,向秋珊每天以医院一级护理的标准照顾婆婆:早晚两次给婆婆清洗全身,动作轻柔;把自己的床也搬到了婆
婆屋里,和老伴轮流日夜陪侍;为防婆婆生褥疮,向秋珊买回可升降的床和透气的床垫,办起了“家庭病房”。一次婆婆拉肚子,向秋珊硬是一天为婆婆清洗了5次,让老人过得清爽舒适。她每天为老人洗澡、换尿布、洗尿布,累得直不起腰。社区群干多次劝说向秋珊请个护理员,可她总担心别人照顾不好,怕老人受罪。“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她朴实的话语,透出了“真理”的光辉。】
师:阅读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向秋珊能这样照顾老人,说明她已经做到了行孝的高境界“孝敬”。孝顺、孝心、孝敬,是行孝的三个阶段,我希望大家先从孝顺开始,逐渐体会如何践行。
三、践行孝道
师: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可以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那么,同学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师:(出示孙莎莎事迹)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吗?
【孙莎莎是青岛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8岁那年,她的母亲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为给母亲治病,家中债台高筑。半年后,不堪重负的父亲又离家出走。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年幼的孙莎莎身上。逆境把孙莎莎磨练成一个懂事、刻苦的孩子。她小小年纪就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刻苦学习。200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山东省即墨一中提前录取。可是,学校离家30多里地,一边是需要照顾的母亲,一边是自己盼望已久的求学机会,两难的孙莎莎几经考虑,毅然决定背上妈妈到学校附近租房上学。高中三年,她每天早晨5点便起床做饭,然后帮母亲穿好衣服、洗漱等母亲吃完饭匆匆收拾一下就背上书包跑向学校;中午放学铃一响,她第一个冲出教室,回家做饭、洗衣服;晚上9点半下了晚自习,她先帮母亲按摩疼痛的关节,安顿母亲睡下后开始复习一天的功课、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就是靠着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孙莎莎不但出色完成了高中学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这一次离家更远了,18岁的孙莎莎毅然决然地又一次“背”着妈妈踏上新的求学路途。在新的环境,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母亲,同时还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赚取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在孙莎莎多年细心的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以前母亲整日卧床不起,连吃饭都要靠人喂,现在不但能够下床慢慢走动,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师: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在孙莎莎多年细心的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以前母亲整日卧床不起,连吃饭都要靠人喂,现在不但能够下床慢慢走动,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师:但是生活中我们还是会看到这样一些表现,请同学们观看小品《如此“孝顺”》 【小品内容梗概: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谈话,有的说“父母只要管好自己吃饭、穿衣就行,其他的不准他们管”;有的说“我的衣服都是妈妈洗,反正她下岗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有的说“我必须用名牌东西,不是名牌,家长买了我也不用”;有的说“别提我妈了,家庭妇女一个,什么也不懂”„„】评价他们的做法对吗?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做?
师: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热爱、回报父母。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生完成填空练习单:
父母要上班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有烦心事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生病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批评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我还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总结: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的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与其决心做一个明天的孝子,不如从今天开始,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把真挚的孝心化为无声的孝行。愿天下的儿女都能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绽开欣慰的笑容。(背景音乐《懂你》)
[评价设计]
1、一环节一评价:在第一个环节结束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父母为自己做过的最令人难忘的事情,和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在第二个环节结束时,请同学们根据真实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第三个环节结束时,请同学们完成填空练习单。
2、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行为践行的指导,在学习时
我注重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家的温馨,体会父母的恩情,从而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和感情,要能感染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感恩孝道”环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感受到父母的恩情,在表白时热泪盈眶,但也有的学生对父母只感受到对父母的教育,特别是唠叨的厌烦,而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疏导和纠正,让学生真正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弟子规》李毓秀;
2、《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3、《让青少年懂得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二篇:魏丽娟论文《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语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魏丽娟
【内容提要】 我们的语文课,如何给孩子们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还孩子们阅读心灵的自由?如何让孩子们在静静的阅读中,自己去感悟文字的魅力,发现文本中蕴含着的更多的内涵?如何在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如何将“语用”能力训练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李海林老师在<言语教学论>中说道:“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唯一表述,除此之外既不需要其他目的的补充,也没有第二种表达。它需要的是全面地理解和深刻地理解。”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个结论的科学性,但是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显然已经被很多专家所认同。【关键词】语用
教学
魅力
【正
文】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应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其实也就是“语用教学”即强化语言运用的教学,要关注言语形式,并在教学中强化语言的功能,彰显魅力。
一、语用在读中的魅力
有位教育专家说的话,记得不大清楚,大致意思是,教师的真正目的不是带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起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小学阶段,我想这大概就体现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吧。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得有高品味的语感,并以自己的有感情的读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才会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曾在网上看过《永生的眼睛》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生:挚爱。
师:一起读。(学生扯着嗓子大声齐读)读得轻柔一点——齐读啊,不见得声音那么高,整齐就可以了。来,预备读。(学生读得声音低沉)唉,别那么低啊,自然的声音最好听了,来,读。(这次学生读得较好)
师:非常好。我想问一问,你挚爱的人都有谁?
生:我的妈妈、爸爸、奶奶、爷爷。
师:看来妈妈跟你最亲、最近,把她放在第一位了。是吧?你说(指向另一名学生)。
生: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叔叔、阿姨。
师:唉呦,你还要往下说好多。看来都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是吧?请坐。那这个词跟热爱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一般我们说热爱,是热爱什么?
生:热爱学习。
生:热爱祖国。
生:热爱大自然。
生:热爱劳动。
师:热爱家乡。
生:热爱家庭。
师:那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生:(思考后)热爱是喜欢某个东西,可是挚爱总是和谁最亲密。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非常好,自然的声音。看下面这个词。
课堂响起孩子们清脆动听的朗读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品味“热爱”与“挚爱”为突破口,把文字读成了画面,让学生在清新优雅回环诵读里,学生们自然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幸福,这里,老师抓住了关键词“挚爱”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深厚,有了情感的积淀,娓娓动听的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片段二:
师:我们为父亲的做法感到骄傲。父亲的内心深处和妈妈一样,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和希望。他们多么希望什么?
生:多么希望哪些盲人能够早日重见天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正如父亲对琳达说的那句话,他是多么希望……(屏幕出现父亲的话,学生齐读:“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师:(指着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你们看,温迪画的这匹马如何?
生:很美。
生:栩栩如生。
生:就像真的一样。
师:女生,咱们来读一读这美妙的马儿。(女生朗读父亲这句话的前部分:“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男同学,为父亲感到自豪。来,自豪地读。(男同学语气高昂地、自豪地朗读父亲的话:“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父亲这种美好的心愿、自豪的心情。(学生齐读父亲的这两句话)
细细读读着这些片段,我们不难品到流淌着的浓浓语文味。语文的味道从哪里来?从学字学词的扎扎实实中来,从重点语句的层层锤打中来,从文本意蕴的句句诵读中来。读着读着,读出了语文味,也读出了兴趣,更读出了语文的魅力!
二、语用在写中的魅力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位,指向语用。语言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刚开始接触语用我觉得陌生,甚至觉得自己上语文课就是在生搬硬套。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和听课研讨中,“语用”本来陌生面孔,逐渐熟悉,逐渐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曹稼祥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让对“语用”陌生的我,顿觉眼前一亮。片段三:《老人与海鸥》
师:是啊,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每天都来到翠湖边和海鸥相依相伴。第二天,老人没有来。第三天,老人依然没有来。很多天过去了,依然不见老人的影子,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人诉说。如果你就是鸥群中的一只海鸥,你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友情提示:如果你能把动作、语言、神态结合起来写,就最厉害了。(深情的音乐响起,生写话后交流)
生1:“朋友啊,怎么还没有来?是忘记我们了吗?”海鸥在天空中盘旋,在湖面上掠过,目光依旧有神,只不过如今多了一份深深的着急,还带着一丝疑问。海鸥扑闪着翅膀,朝着天空大声鸣叫:“啊,我们想您了!”
生2:海鸥在天空盘旋,四处寻找那熟悉的身影:“老爷爷,老爷爷,您在哪儿呢?为什么还不来看我呢?你可知道,我是多么留恋您慈祥的声音、您温暖的怀抱啊!老爷爷,您快来吧!” 生3:我扇动着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无趣地飞翔,老爷爷许多天都没有来了。那美味的饼干丁也很多天没有再吃到了,好久没有听到老爷爷那亲切的呼唤了。“老爷爷,老爷爷,你什么时候再来呢?太阳又偏西了,我们又有一天没有见到您了!”
在前面的教学中,曹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语用学习点: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部分都有描写老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这一现象。借此让学生发现了一个写作的小秘密,那就是如果把语言、动作、神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来塑造人物,人物的形象会更加生动、立体。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写话:“如果你就是鸥群中的一只海鸥,你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友情提示:如果能把动作、语言、神态结合起来写,就最厉害了。”
果然,学生写出来的文字不仅是言由心生,而且都能把动作、语言、神态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表达更上一层楼。于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寻找设计语言训练点,让语文教学尽量回归本位,指向语用。片段四:
师:孩子们,我们看《去年的树》。它没有写外貌的句子(擦去板书“不写外貌”),它没有写表情的词语(擦去板书“不写表情”),它也没有写心理的言语(擦去板书“不写心理”),请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生:不是)是作者不会写表情吗?(生:不是)是作者不会写心理活动吗?(生:不是)作者明明会写,为什么不写?
(教师板书:在三个“平淡”与三个“深厚”之间画出空白框)
生:可能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平淡的课文。
师:你还固执地认为它就打算平淡到底。
生:可能作者想让我们自己琢磨。
师:有这种的可能。
生:作者想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来感受这一种的感觉。不写出来,自己想的可能更加有趣,更加伤感,更加漂亮。
生:可能是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想像空间。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看到这个留下的框了吗?(手指板书)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是的,它不写表情,它不写外貌,它不写心理,它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在框内板书:想象)正是留下那么多的想像空间,这个故事才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份巨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生:(齐读)去年的树。师:下课。
教学的最后进行了写法上的一个总结,指向了这个童话的言语特征和写作特色,也是这个童话最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课堂中三次练笔后,王老师三次将学生的感受一一列举在黑板上,又一一擦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不写”的奥妙所在,当黑板上只留下三次书写的“平淡”与“深厚”还有一个大大的空白的框,孩子们已不难理解这想象补白的作用。显然,王老师不满足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他将课堂的最后一锤敲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前面的疑惑由此解开,课堂中“学习表达运用”的线索是丝丝相扣,关注了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而“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谓“根本”,也就是基础。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那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文——教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梳理出文本的语言特色,如精巧的句式、典型的段式、重要的谋篇布局、特别的叙述描写等,就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点,语言的训练点,语言能力的增值点------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位,指向语用。让我们还原 “语用”的本来面目,“冗繁削尽留清瘦,繁华落尽见真淳”因为朴素的才是最美丽的,就让“朴素的语用”在语文教学中魅力四射!
【文献出处】《成功(教育)》2012年第9期
《语文课程标准》
王崧舟《去年的树》
曹稼祥《老人与海鸥》
“
第三篇: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小学数学教学活力魏丽娟
论 文
题目:利用数学游戏 激发小学数学教学活力
姓名: 魏 丽 娟
单位:兰州市西固县(区)西固城第一小学
联系方式: ***
利用数学游戏 激发小学数学教学活力
魏丽娟
兰州市西固城第一小学
730060 【摘要】
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课堂,应该是鲜明地体现和谐性、趣味性的课堂。游戏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将知识与游戏结合;注意游戏的安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将其与小学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培养兴趣。让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结合自己的一节课堂案例侧重阐述游戏活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 策略运用 游戏 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游戏教学越来越多地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崭露头角。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感。而游戏活动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本载体。游戏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并在游戏中汲取生长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我们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其溶为一体,相互促进,在游戏中乐学、善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儿童天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游戏活动带进课堂,利用游戏活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那么如何选择并运用有价值的数学游戏活动呢?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了探究。
一、借助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操作性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然后再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具体教学内容,这要比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效果好得多了。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数学游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游戏教学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在游戏中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研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就更促进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在游戏中,教师敢于放手,在一边观察学生,有利于了解学生。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关系就更和谐。学生在活动中,会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对独生子女是个很好的教育。通过游戏,使学生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如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姐妹”的游戏,老师拿着数字卡片8,说:“我今年8岁,妹妹比我小2岁,姐姐在哪里啊?”学生想出答案后,举起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比你小两岁的妹妹在这里。”老师继续问:“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9,说:“我今年9岁,比你大1岁的姐姐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和轻松,学习这类应用题也就不再感觉那么难了。
二、借助数学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数学游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标》指出: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酷爱各种活动
和游戏。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使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而在课后精心为学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数学的乐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因此让游戏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游戏巧妙融入数学课堂,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左右》这一内容时,除了安排教科书中的“摆一摆”活动外,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听老师的口令,让学生做行动。像左手举起来,右手举起来;右手放下去,左手举起来。偶尔也有孩子会出错,渐渐地,他们更加明确了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借助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操作性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然后再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具体教学内容,这要比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效果好得多了。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结合学生的切身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充分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科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这就需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习题,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并借助已有的知识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如:教授《统计》时,可以凭借学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观察某一路段上,一个小时中的各种车辆的运行数量,进行调查,学会记录,完成初步的统计,统计出自行车、摩托车、轿车、货车等一个小时过往的数量。实践证明,游戏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增
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的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四、借助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应用需求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感。无论是游戏教学还是普通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数学内容,实现教育目标。这两者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到知识。
学生思维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求知需求,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按照游戏规则,指导开展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游戏便是生活的一大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便更多的赋予多功能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应多采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即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五、借助数学游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而兴趣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能抓住他们的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 的学习知识。学生在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后,能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正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突破了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解题方式,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游戏形式完成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有思考的开放的有选择的作业,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理念,适时、适度地安排一些数学游戏活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中练,在乐中长才干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数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思维展开来,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和施展成为可能。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将游戏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完善,教学效率更高,教育方法更加丰富多样。总之,游戏活动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智能,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斯宾塞《快乐教育》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3] 陈清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4] 夏小刚《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
作者简介:
姓名:魏丽娟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1981.2.15 毕业日期:2010.1 毕业学校:西北师大 工作单位: 西固城第一小学
主要科技成果:中国基础教育系统课改成果大赛成果中获得二、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数学教学
通讯地址: 西固城第一小学 邮编:730060 电话: *** E-mail:emma_weilj@sina.com
第四篇:郑丽娟 2016年如何上好党校培训课
如 何 上 好 培 训 课
郑丽娟
党校是教育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它集中地体现了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怎样搞好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党校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深感上好专题课之难,现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总结前辈、大家的经验,就如何上好党校培训专题课,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知识积累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厚重的知识积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是讲好党校培训专题课的基础。目前,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曾有人说,在农耕时代,读几年的书,可以管用一辈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受用一辈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作为吃“知识饭”、与知识终生相伴的党校老师,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信息量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才能始终保持知识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才能适应新世纪高素质大规模干部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知识的获取是多途径的,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善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书籍是文化知识成果的结晶,党校教师要从书本上多学知识,掌握系统的理论,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作为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除了读
专业书籍和相关的学科书之外,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每年都应该泛读一些书籍,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知识,做到当今热点,都略知一二。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讲课时,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每年也要能精读两本书,用心攻读,潜心钻研,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要敢于打破他人和前人的思维定势或思想框架,力争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建立起自己新的观点。
2、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益处,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要多向同行的名家学习,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巧。比如说:向呼伦贝尔市党校王丽娟教授学习,还有我们前年去呼伦贝尔市党校学习期间向那些老师学习,比如:陆玉敏、冯雪娟、张福云、巴特尔教授学习,我会经常浏览呼伦贝尔市党校网站,能够知道她们研究的前沿在哪里?二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要注意学习周围有理论功底的同行,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备课时拿不准、弄不懂的地方,平时和他们多讨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多听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多听听他们的课,在听中多体会、多领悟、多琢磨,从中发现党校教学的规律。
3、向到党校学习的学员学习。学员一般都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来自实践第一线,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比我们教师强,我们要“取之于学员,用
之于学员”。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学员学习的机会,要带着问题向学员调研请教,同他们促膝谈心,虚心学习学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力求在每期学员中争取交几个知心朋友,并通过他们同社会实践保持联系,教师如果熟悉学员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愁所盼,就可以根据所选专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讲稿、内容及重点;就可以把从学员那里吸收来的真知灼见,经过消化、综合和提炼,再返还给他们,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也就容易讲到心坎里面去。
二、了解培训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上党校培训专业课,就象厨师给顾客做菜,尽管众口难调,仍要努力针对不同顾客的口味,做出他们喜欢的菜,让顾客吃得满意,自己的“生意”才能做好。这里,有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要讲好一堂课,自己必须搞清楚授课对象的特点。党校的学员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我们的主体班学员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高低不一,工作事务和家庭生活干扰较多等等,只有深刻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调动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主体班教学质量 要讲好课还要了解学员的需求和理论水平。作为教员,必须要了解培训对象他们最想学什么,急需搞懂哪些问题,目前最缺什么,有什么要求,专题内容设臵要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学员的思想疑虑和心理需求,紧紧抓住大家渴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
对性地解疑释惑,真正解开思想扣子,使授课内容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需求和工作实际,让学员解渴,增强学习兴趣。比如说我们放假的时候去了几个单位调研,我们了解到学员最想学什么,有什么要求。热电总厂现有职工:1058人、党员:238人、干部:94人,她们关心的热点是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归神华问题,关心神华政策、关心神华的发展愿景,理念、文化建设等等,再比如物流中心他们单位称本单位属于“三高单位”学历高、职称高、党员干部多,他们想多学一些国学经典,觉得现代社会道德滑坡,情感流失,因为就提出了想学国学方面的一些内容。
三、备课应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要把课讲好,必须先认真备课,专心备课是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大体要注意几个环节:
1、构筑好理论框架。备专题课首先要明确课题的中心是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我第一次讲《积极分子课》时开头讲课就说前面两位老师讲了什么什么,随着知识的积累等我再讲同样课的时候我的讲课开头就发生了很大改变。
2、广泛收集和积累教学素材。专题课,没有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主讲教师只有围绕所选专题,学员的特点和特定班次的具体要求去广泛收集教学素材,一要平时多积累,常更新,围绕论点搜查相关资料,广泛采集,系统搜寻,全方位取材;二要应搞清楚专题的理论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资料和最新动态;三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学会积累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记下
来,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是最鲜活的东西,也是最能打动和吸引学员的东西。
3、围绕论点选取论据例证。有了好的观点,还需要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理论课首先是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丰富的资料、详实的数据、真实生动的例子是支撑理论观点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例证,再新颖有力的观点也可能是绣花枕头、纸糊的灯笼,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顶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论据要为论点服务,所选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举例子应贴切、典型、准确、有针对性,最好是亲身所历,叙述起来有情有景,易于打动吸引人。
四、认真讲课 到达预期目的
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了好的备课剧本,还要会表演,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要精新活。专题课不在于讲得多,而在于讲得好、讲得精,专题课不像全日制教育,要学员系统地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要精讲,能把问题讲透彻。学员有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判断,听课选择性很强,最成功的课不是把什么都说清楚讲明白,而是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让学员在思想上有新认识,在工作中有新方法、新思路,对学员思维有新启迪,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内容要“新”,就是要有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新思考,一节课如果毫无“新”东西,课就没有多少价值,有新观点,有新见解,而且讲出道理,能说服学员,他们就喜欢听,容易接受,印象深刻,有新信息,学员总希望获得新信息,讲课信息量不大不新,容易使人走神,有新思考,问题提出来,应有新对策,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学员也是欢迎的一节课如果毫无“新”东西,课就没有多少价值,“活”,就是要及时根据学员课堂的反馈信息,摸准学员的疑虑和关注点,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多与学员的关注点碰撞,学员脸上的表情、神态、举手投足、课堂气氛等传达出来的无声信息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员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灵活地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与学员的关注点结合一下,激发他们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2、能巧妙地引入课题。俗话说“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学员在党校的教学对象中,层次较高,见多识广,一堂课的开头是至关重要,要“抓住”他们,吸引他们是不容易的可以尝试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时事,或一句经典名言,或要闻热点引入课题,效果会更好形象、具体。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开始就可以把教学对象推进教员预先设计的“圈套”里,使教员真正“牵着”学员走,学员真正“围着”教员转。
3、讲授过程要条理清、层次明。整个讲课内容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逐条讲解,并且要注意前后互应,强调专题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拉后扯,离题万里。
4、讲述问题要“钻进去”、“跳出来”,一方面要钻进去,讲清基本原理,说明道理,体现理论深度,理论愈深,愈能征服人心,任何事物及其过程都含有它深刻的道理,有它的规律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道理讲清楚,说充分,给学员一些震憾心灵、引起共鸣的东西,课就讲出了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把理论钻深吃透,如果我们对理论没有深入研究,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讲起课来总觉着“理屈词穷”,底气不足,就不会把课讲好,也谈不上能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又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课堂的灵魂,要从理论中“跳出来”回到现实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员的思想,没理论则没深度,没有实际生活就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员。
5、讲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党校学员经历不同,行业不同,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参差不齐,一堂好的专题课应当让功底深的学员不觉得浅,基础差的学员不觉得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6、辅助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最好能做到:轻松而不失严谨,幽默而不落俗套。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事迹鼓舞人,让人在幽默中得以升华,在笑过之后有“东西”。
第五篇: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
教学课例
嵩山小学
纪丽莎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教学课例
授课人:纪丽莎 教学设计:
《弟子规》之“用人物”是第四章“谨”中的片段,韵文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懂易记。韵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旨在告诉学生在借用别人东西时的正确做法;第二部分:“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向学生明确了借别人东西之后应该怎么做,同时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情知礼。最后以古代故事《宋濂借书》作为知识拓展,让学生得知《弟子规》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3、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4、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点: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
1、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2、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教学方法:
多形式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配乐、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学生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激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的时候要仔细,一会儿我有问题问大家。放动画(幻灯片2——幻灯片14)
2、动画片中的淘淘刚开始的作法对吗?后来呢?小美把钱借给了不按时还钱的淘淘,她的做法对吗?(找学生说)
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了今天的《弟子规》,学生们就会知道了。(幻灯片15)
4、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谨》中的一课,“谨”,即为“谨言慎行”,意思是做事要谨慎思考,不能随意而为。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弟子规》要交给我们什么样的谨言慎行吧!
二、字正腔圆,读韵文。
1、我聪明的学生们,先借助拼音把它读通顺,看谁读的好。(幻灯片16,自由读)
2、大家读的很认真,大家一起读一遍,看看读得整齐不整齐。(齐读)
3、我们分组读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分组读)
4、读得都很清晰,但是读书讲究抑扬顿挫,如果我们加上停顿,就会读出韵味。(课件出示,加停顿符号读)
①师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仅仅读了两遍,是不够的,再来一遍,注意先生读出的韵味,再领读)
②(学生们读得很好,先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
③不知男生和女生分别读得怎么样呢?(分男女生读)
④古代人为了增强节奏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他们采用摇头晃脑的方法来读书,让我们也学学他们,丰富一下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摇头晃脑读)
⑤我们不仅可以学古代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点头读)
⑥现在先生要增加难度了,(课件出示去拼音)分小组比赛读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书上的字不是横着的,而是竖着从右往左写的,让我们看一看竖着怎么读。
幻灯片17
①齐读
②小组开火车读,③大家齐读读得很好,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知道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给大家朗读一遍呢?(找两个同学单独读。)
三、品读文章,知文意。
1、品读文章,一在“品”,二在“读”。“品”就是知其意。这一课大致讲了怎样的道理呢?跟先生一起品味一下。
2、先看第一句
(幻灯片18)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①找同学读
②找同学试着解释
③师点评,幻灯片出示解释:借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事先讲明,解释清楚,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来使用,就等于是偷窃行为。
④生齐读解释
3、第一句的意思大家理解了,那么先生来考考大家。(幻灯片19)
①小玲和小虎是好朋友,他俩不管谁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和对方一起分享。有一天,小玲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风筝,小虎也想玩,他心想:“要不然我先拿走玩一会儿吧,反正我俩是好朋友,她肯定会同意的„„”于是他就把小玲的风筝拿走玩了。
小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提问一个学生)谁能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说?(用人物,须明求)
②(幻灯片出示)阿柱十分想要买一盒彩色的铅笔,但是他去店里买时,店门已经关了。一天他看见同桌买了一盒他想要的那种彩色铅笔,他就想:“先拿来用吧,下午放学时去文具店买了再还给同桌就行了„„”
阿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说呢?
4、大家真了不起,第一句大家理解了,再来看第二句
(幻灯片20)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①找同学读,幻灯片出示“谨”字的解释,再找同学试着解释。
②幻灯片出示解释: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你有这样东西,就不要因为小气而不借给人家。
③生齐读解释
5、这一句也学完了,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他们的做法分别对应《弟子规》中的那一句?
(淘淘的做法不对,他应该做到“借人物,及时还”,小美做的对,符合“人借物,有勿悭”。)
四、拓展知识,重总结。
1、讲故事
现在的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一个小朋友是怎样做到有借有还的。(幻灯片21“宋濂借书”)
①师读故事
②让学生说应该向宋濂学习什么
2、我们不仅要做到有借有还,还要做到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惜,如果你借别人的东西因为没有爱惜而弄坏了,即使你很快就归还了,别人也会不高兴的。
3、上了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向别人借东西要明确地提出来,还知道了,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借自己的东西不要小气的道理。这个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所以,对于《谨》的这一篇,我们一定要熟读成诵,现在自己带着你的理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背下来。
幻灯片22
①生自由读
②分男女生配乐读
③全班试着齐备
2、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全班站起来围成一个圈,伸出右手,拍手读)(幻灯片23)
五、深入实践,提思想
师: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做到“有借有还”,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相信大家一定会越来越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知情知礼的好少年!
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学生们,再见。
教学反思:
在讲授完这节课后,我有得也有失。“谨”中的这个片段,非常好懂,重点字提示过后,学生有的甚至能自己疏通文意,所以,在理解方面不成问题,那怎样把韵文意思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就成为学习本片段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白韵文所蕴含的道理。最后以古代宋濂借书的故事作为思想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不太懂得“偷”的含义,因为不能随意把“偷”字贯入到学生的头上,所以在解释的时候稍有欠缺,学生不知道“偷”是多么严重的行为,有时候会指责自己的同学“偷东西”。但我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会延续《弟子规》的深远意义,真正做到行正立端,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