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5篇)

时间:2019-05-13 07: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篇: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齐齐哈尔:

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市。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2002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评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全市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11万亩,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所处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215.2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四连增”。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25元,同比增长26.1%。

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推进“四个换位”为重点,大力实施基地建设集约化、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全程科技化、市场营销品牌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15年粮食产能达到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集约化

(一)扩大规模经营。我市人均占有土地多,适合规模经营。种植业积极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面积达到1320万亩,同比增长5%。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250万亩。牧业向养殖能人集中,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牢固基础。

(二)建立有效载体。建立并推广联合经营、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场县共建七种经营模式,重点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

(三)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规划特色优势产业带,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规模经营效益。在全市集中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色”、“一县一业”优势产业带,着力建设好58万亩甜菜、950万亩专用玉米、230万亩水稻、523万亩专用大豆、125万亩马铃薯、70万亩杂粮等七个产业集中区。

二、强力推进农业设施标准化

(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本着兴利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围绕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围绕加强重要水源工程、配套灌区及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推广大型喷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大型喷灌灌溉面积100万亩。

(二)加快大型机械应用。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增加大型现代机械数量,扩大标准化作业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200个,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同时,搞好土地、林网、道路调整规划,规范修建耕作道,为大型机械作业创造条件。

(三)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农田灌溉大部分用柴油,生产成本过高,影响农民收入。我省是电力输出大省,电力资源十分丰富,积极向上争取,加快电力设施建设。

三、强力推进生产全程科技化

(一)新品种研发与应用。一是重视农业科研工作。扶持技术研发,建立科技力量集中、科技资源配置合理的农业科研机构。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研中的作用。二是加快产品品种创新。加速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灾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培育优良新品种。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工程化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和效益增加;促进科技型龙头企业与加工型、市场型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和检验检测机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新技术推广与普及。一是丰富手段。按照“品种技术集成、农科教集成、专业技术集成”思路,分区域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玉米等生产基地以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带,在主干道沿线和观光旅游示范带,建设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园,集中展现农业生产水平和形象。二是改进方式。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把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领域,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向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三是建立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和种植大户“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建设,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三)新科技指导与实施。一方面,以增强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全面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指导、电视台专题节目、发放技术资料、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另一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组成科技入户小分队分片包镇,进村入户,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实施。

四、强力推进市场营销品牌化

(一)以加强市场建设为重点,打牢现代农业市场营销基础。一是加快编制市场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托产业、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市场建设规划,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二是加强和规范市场建设。加强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升级传统批发市场,运用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三是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外商等资金投资市场建设。

(二)以搞活产品流通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网络。一是建设适应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营销网络。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生产、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二是提高农业市场营销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区位条件、农产品资源和市场需求,选准、新引、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企业,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形成“农户+龙头企业+营销组织”的联合体;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经纪人,引导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产销协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期货市场、拍卖市场和超级市场等现代市场。以发展订单农业为起点,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供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更新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策略。一是策划品牌。创建知名品牌或驰名商标,增加品牌附加值。做大做强飞鹤牌奶粉、红光牌绵白糖、北大仓牌白酒等7枚驰名商标、39枚著名商标、85枚知名商标等知名品牌。二是培育品牌。培育一批特色明、规模大、质量好、信誉佳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认证有机、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达到230个。三是创新品牌。立足品牌兴农、品牌兴市,发挥农产品特色优势,创新一批质优价实、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占领和拓宽市场。

五、强力推进服务体系社会化

(一)完善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在村级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完善合作社发展机制,突出抓好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功能配套齐全的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三是加快农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财政、金融功能,建立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农产品运销、加工的专项基金。

(二)强化协调整合。一是公共服务的协调系统。加强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的干预和协调,提高整体运作效率。二是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涉农企业服务的协调系统。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调节杠杆,规范和调控其市场行为。三是农业产业安全保障的协调系统。建立有效的应急防范工作体系,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检疫网络,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三)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大公益服务的投入。增加农业公益性服务投入,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增加网络设施,提供生产、技术、经管和供求等方面信息。三是逐步增加农业保险服务。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

第二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_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内容摘要:技术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本文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质量差、价格低,卖难的问题时常发生,农业市场风险较大。因此,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条件下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提高资源生产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决定,因素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1.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增加,但增幅并不大。畜牧业、加工业及新兴的生物能源产业对粮食的需求却逐年增加,国际粮食价格有可能因为能源农业的需求而提高,粮食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我国耕地不能增加且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出路只有靠提高单产,因此粮食作物育种任重道远,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作物超高产、高品质育种。

2.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此,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快研究生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等高效安全农业生物制剂和高效健康种养模式,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如各类塑料大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和现代化集约养殖小区等。发展设施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时间和空间,增强生产的可控性。科技创新应在进一步节约成本,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光能、热能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上下工夫。

4.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是传统农业分化和演变的关键点。一是农业产业的分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部门演变;二是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分化,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中就业向产前和产后演变,并逐步向现代工业化扩散;三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分化,由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演变;四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分化,由原来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依靠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收入演变,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到农业增加值的3-5倍。因此,我国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农产品精

深加工技术研究必须不断有新的突破。农业部提出,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40%,促进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5.节水农业技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变化,水资源缺乏将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总用水量4000亿立方左右,占总用水量的67%,加上其他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80%,是全国水资源最大可能利用量的35%-40%。由于缺水,农业受旱面积越来越大,常年在3亿亩以上。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又是非常巨大的,全国农业用水利用率平均不足50%,年损失约2000亿立方,相当于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总和的2倍。因此,如何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创新既是紧迫的要求,又是重大的长远的战略任务。

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创新要更多地负起责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检测与防治技术和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特别是以污染治理和秸秆、肥料利用为重点,推进有机农业、生物质能源和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7.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战略高新技术已经全面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领域。生物技术不断超越生物固有的生产潜能,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具有了智能性和精确性。我国近年来农业高新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不能适应国际日益激烈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今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切实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基因工程、遥感农业、数字农业、环控农业、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等高新技术及基础研究,加强自主创新,抢占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全方位提升我国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1.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十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设想,其基本思路是:围绕国家目标,整合资源、理顺结构、调整布局、明确分工、提升能力、优化环境、稳定支持。依托已有的机构,以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不同农业综合区划内优势单位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分中心,以各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科研试验站,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这一思路提出后,受到了全国上下农业科研单位的支持,各省市相继增加投入提升竞争力。但是客观地讲,全国整体上推进速度不快,必须进一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加快建设步伐。同时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的思路,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农产品加工增值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方面恰恰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而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也应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应与农产品加工大

企业联合成立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协作,共同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科技创新水平。

2.加快改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要加强,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改造。所谓加强,就是要对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真正建立健全机构,充实真正的农业科技人才,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保证人员和工作经费,改善条件设施,提高人员素质。所谓改造,就是要针对科技成果的来源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掌握者,目前的关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广泛参与、如何分工、如何结合、如何协作、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下决心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任务职责、经费分配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大胆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3.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如何抓住机遇,尽快凝聚创新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建设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具体单位真正营造起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仅是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奖金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建设健康向上的单位创新文化、激励文化,进一步改进适合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和广大科技人员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课题审批办法、成果评价标准和职称评定方式。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气息,提升创新活力,让成绩突出的人员真正有地位、有发言权。试想在一个单位如果老老实实搞科研的同志不如机关的处长、科长职称提得快,一个高级的研究人员在学术上不如机关的处长、科长有发言权,这个单位的激励机制就是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的,是不会有良好实效的。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

1试点。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3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

4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第四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第二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第四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第五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出台1号文件,筹措整合资金,大力扶持现代设施农业、奶肉牛产业、劳务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力实施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现代农业体系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温室葡萄从无到有,温室大棚由少变多,小区养殖蔚然成风,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土地流转热潮涌动。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强烈意识,抓住关键环节,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在经营机制上实现创新。机制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的机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可以使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离土离乡,进城定居,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农民专业化分工,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拓展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率先赢得发展的先机。今年,我镇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进行流转土地发展玉米制种、设施

234-

下载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齐齐哈尔:强力推进五化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陈 秀 花就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三大载体。一是加快......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丁锡国 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日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局和战......

    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兴文新型工业化进程

    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兴文新型工业化进程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兴工强县,重在园区。要实现兴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

    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模版]

    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城市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

    深入实施“三化”统筹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入实施“三化”统筹战略“三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杜青林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

    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全文5篇)

    近年来,我县教育系统按照“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追求、高强度推进”的发展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推进教育创新,各方面工作提升较快,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1、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新跨......

    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荐]

    近年来,常德*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现有规模以上种养大户2180户(经营耕地50亩以上、山林100亩以上、水面50亩以上,养猪出栏100......